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共含6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indy66”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语文文言文两则阅读理解题目
阅读两则短文,回答1—4题。
甲 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 文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悉以咨之:
(3)妾是以求去也:
(4)晏子怪而问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1)遗留(2)全,都(3)因此(4)以……为怪
2.(1)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全面了解军事方面的事情。
(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3.D
4.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
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和答案:哀溺文序
阅读《哀溺文序 》,回答文后问题。(8分)
哀溺文序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于是作《哀溺》。
[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永之氓咸善游 ( ) ②中济,船破,皆游 ( )
③有顷,益怠 ( ) ④又摇其首。遂溺死 (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小题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1分)
【小题4】 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答案
【小题1】①咸:都。 ②济:渡,渡河。 ③怠:疲惫。 ④遂:于是,就。
【小题2】①其中一个人虽然竭尽全力也没游多远。 ②为什么不丢掉它呢?③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
【小题3】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
【小题4】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梳通文意,了解句意,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氓”“寻常”“去”“死”“ 蔽”“甚”,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文中“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此句来理解,先弄清楚句意,再理解其表达的.含义。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结合上一题的解答,从对金钱的态度这一方面来分析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文言文两篇阅读理解题目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题目。(14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周武王克殷①,召邵公问曰:殷之士众,奈何处之?邹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武王日:不可。邵公出,周公②入。武王日:为之奈何?周公日: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制,惟仁是亲。武王日:善哉!乃从周公之言。 (选自《周公安民》) 【注释】①殷:殷朝,即商朝。 ②周公:周武王的弟弟。
26.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又何间焉 (2) 小惠未遍
(3) 周武王克殷 (4) 惟仁是亲
27.下面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奈何处之 肉食者谋之 B.乃从周公之言 乃入见
C.必以信 以君之力 D.民弗从也 夫大国,难测也
28.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2分)使 各 居 其 宅 田 其 田 无 变 旧 制
29、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30、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31、从上面甲乙两个文段可以看出,古代谋士认为君主应该如何对待老百姓?(2分)
参考答案:
26.参与;通遍,普遍、普及;攻克;亲近27.C
28.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制
29.有罪的杀掉,无罪的.放一条生路。
30、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同时反衬出曹刿的远见卓识(或显示了曹刿的自信)
31.君主该爱护老百姓,赢得民心才能赢得天下。
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⑤,初供胡饼⑥两枚,次供猪脔⑦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⑧,惟啖⑨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盛馔(zhuàn):准备丰盛的.饭菜。④果蔬:泛指果品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胡饼:烧饼。⑦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⑧箸:筷子。⑨啖: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因谒公
(2)觉饥甚而不敢去()
(3)其人已心怪之()
(4)果蔬皆不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拜访(2)离开(3)对……感到奇怪或以……为怪(4)具备,准备
2.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惭愧地离开了。
3.节俭,不铺张浪费(意思符合即可)
有关语文阅读理解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共9分)
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21.第二段开头划线句通过什么手法来表达对北平的爱?能起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3分)
22.找出第三段中与“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相呼应的一句话,并简析这句话有什么作用。(3分)
23.作者多次提到自己对北平的爱“说不出来”,试探究“说不出来”的原因有哪些?(3分)
语文阅读理解题目和答案
香港的士红、绿、蓝
①在香港,出租车有三种颜色:红色、绿色和蓝色。红色的出租车可以跑新界、九龙和香港岛,什么地方都可以去;绿色的只能留在新界;蓝色的只能留在偏僻的大屿山。为什么会这样?很多人搞不清楚,甚至包括很多香港人。
②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找了很多原始材料,想知道当时的英国殖民政府为什么要把出租车分成三种颜色。了解了这个过程之后,我豁然开朗。根据当时官方的研究,香港的出租车一天跑24个小时,而且香港人做事勤勉,出租车营运都是两班制,各开12个小时。这部出租车24个小时都在马路上,私家车只是偶尔上路。当时的政府规定,出租车的牌照数量不得增加。如果想要不堵车,就要限制出租车的数量。那么,搞三种颜色的出租车,目的又是什么呢?
③我听到一个传言:官方觉得三种颜色的出租车管理起来很麻烦,需要三套管理办法,三套人员。所以,政府想干脆都改成红色。如果像传言所说的,哪一天所有的出租车都改成红色,那么,原来绿色和蓝色的出租车,再也不会到大屿山拉客,因为那里穷,他们都会到尖沙咀、香港岛去拉客。那样的话,尖沙咀和香港岛就变得和北京一样拥挤。
④到这个时候,我才搞懂政府弄出绿色出租车的目的。你收的'钱比较少,当然,上缴的管理费也比较少,目的就是要你留在新界,为较穷的客人服务,你不能离开。蓝色的出租车收的费用更低,上缴的管理费也更低,就留在大屿山,接送更贫穷的百姓。如果绿色出租车跑到红色出租车的地盘去拉客,只要有老百姓看到或者被其他出租车司机看到,他们马上就会报警。全民的法制化意识使得交通井井有条。
⑤其实,问题还不是这么简单。回头看香港的建设。谁是香港最大的地主?不是李嘉诚,而是香港地铁公司。
⑥因为香港的城市发展是以地铁为主导,地铁开到哪里,房子就建到哪里。所以,房子都是随着地铁线路而建的,坐地铁最方便。这样的市政建设,用制度化的方式,促使每一个老百姓使用地铁这种快捷的交通工具。这样就使得上路的汽车更少了。此外,香港的牌照费很贵,而且汽油费是内地的4倍。你可以开车,这无所谓,但每次加油,你就得付很高的价钱。香港解决了交通堵塞的问题;所有的管理办法根源于一个严格的、严刑峻法的法制化社会。
(选自《青年文摘》2009年第1期)
13.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香港的地铁公司比李嘉诚厉害的是最有钱的,它可以随便到处建楼房。
B.从香港的汽油费是内地的4倍,可看出香港是个高收入和高消费的社会。
C.如果绿色出租车跑到红色出租车的地盘去拉客,只要有老百姓看到或者被其他出租车司机看到,他们马上就会报警。
D.政府为了方便统一管理决定要把所有的士都改成红色。
14.下面哪一项不是香港政府为了解决交通堵塞而采取的办法( D )(3分)
A.在香港买车上牌照的费用很贵。
B.香港的汽油费比内地要高4倍。
C.香港的房子都是沿地铁路线而建,老百姓出门坐地铁最方便。
D.香港的出租车上缴的费用是最少的,所以香港的出租车是最便宜的。
15.第②段加点的这个问题指代的是什么?(3分)
为什么红色的出租车可以跑新界、九龙和香港岛,什么地方都可以去;绿色的只能留在新界;蓝色的只能留在偏僻的大屿山。
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 文言文的理解
★ 文言文阅读理解四
★ 语文文言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