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三语文早读课低效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共含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284223222”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三语文早读课低效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高三语文早读课低效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姜顺东
高三学生面临高考,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如何使有限的早读时间变得充实有效是一个重要问题。现在的早读课似乎成了“早看课”,学生渎了十几分钟后,就“偃旗息鼓”了,没了劲头,没了声音,在“默默地”看书了。因为读得单调,学生没兴趣;因为早读低效,教师不愿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
一、理科老师代替“看班”
一般情况下,一名高三语文教师负责两个班的教学,如果教的是文科班,一周五天可能有一二次早读课,如果教的是理科班,早读到场的次数要明显增加了,时间久了,语文教师也吃不消。很多学校由于对早读的认识不到位,认为早读就是让学生随便读读,找个人来看看就行了,于是让理科教师或非语文教师的班主任来顶替语文教师上早读课。早读开始了,该教师在教室内转上两圈,巡视一下,只要求学生读出声音即可,然后就自做自事,或无所事事,缺少对学生的指导。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人性本身的弱点,也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早读课慢慢地变成了“早看课”,有的学生甚至打起了瞌睡。如果早读时间过长,这种状况则会更明显。
对策:本着效率第一的原则,从学生自身发展大局出发,应加强对早读课的重视。学校要尽可能地让语文教师亲自上早读课,这样才能对早读课有一个全程掌控,而且还能帮助高三学生及时发现早读复习时存在的问题,通过及时有效的指导,纠正他们的错误,有利于提高高三复习的效果。如果师资有限,可适当缩短早读时间,以提高早读的实效。如果时间过长,从头读到尾,没有多少学生能吃得消,更别谈什么效果了。
二、早读的目标不够明确
目前很多学校的早读课处于“散养”的状况。铃声响了之后,教师就让学生自已随便读,有的学生读笔记,有的学生读作文,有的学生看试卷,有的学生读了一会儿后干脆做起了作业等等,内容五花八门,没有什么具体目标。自觉性高的学生还好,如果是自觉性稍差的学生,则是把大好时光白白浪费了。
对策:首先,要明确早读的内容。可以把早读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如:①××课本:名句名篇②××资料:成语③××资料:字音等,时时提醒学生注意早渎的内容。其次,如果早读时间稍长的话,可以把早读的时间划分为二到_二个时间段,例如①7:00-7:10读××内容②7:10-7:20读××内容③7:20-7:30读××内容等。不同的时间段读不同的内容,学生既不容易疲劳又有新鲜感。通过不同的记忆内容,可以有效刺激大脑皮层,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的成效。再次,是读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对于早读的内容,是要会背还是会写,要让学生清楚掌握的程度。例如,对于《劝学》的背诵,教师要提醒学生掌握一些关键字的写法,如“而致千里”与“无以至千里”中的“致”与“至”的区别,要掌握“蛇鳝之穴”中“鳝”的写法等。高三的复习,不仅是“再认”的问题,更应该注重的是“再现”的问题,即能够把读的内容写出来,能呈现并会运用知识。
三、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
高三的早读,说白了,学生记得了什么内容,领会了什么内容,最终的目的是运用,是为高考服务的,目的性很强。一堂早读课,即使学生从头读到尾,即使是书声琅琅,如果是“念经式”的读书,也很难保证会有什么效果。当下有很多早读课仍处于这种“原生”的状态。早读课只管让学生去读,早读课下了,学生把书或资料往旁边一放,上早读课的教师走了,早读课也就结束了。不去检测早读的效果,对处于复习阶段的学生来说早读课就形同虚设。
对策:首先,在明确早读内容的基础上,明确告知学生本节早读课要检测的内容和方式。例如,早读课教师要求学生读昨天评讲的某文言文的相关内容,就明确地告诉学生早读结束后抽查对该文言文中出现的一些实词及文言现象的理解与识记情况,方式是当面提问。这样一来,学生就有了紧迫感,就有了读书的`内驱力。其次,要注意检测的方式多样化,同样的内容,教师可采用统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采用书面检测题的形式进行,可采用展台或PPT的形式进行,当然也可以采用上黑板板演的形式进行。再次,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所读的内容在早读课的什么时间段进行检测。检测可以在早读课的中间进行,检测后及时反馈,及时纠正,也可以在早读快要结束的时候进行。另外,检测和反馈之后,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早读是有成效的,这样一来,学生自然会认真读书了。
阅读教学是培养语感的先决条件。“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见阅读训练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分秒必争的高三复习阶段,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学生早读的效果最大化,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225800)
数学课堂低效成因分析及对策论文
【摘要】在教学设施落后、师资条件差的农村学校之中,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现象俯拾即是。本文中笔者就从几种典型症结分析数学课堂低效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低效;原因;改进策略
新课程改革几年来,数学教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各种极具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方法不断涌现,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地推动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亮点,还只是停留在点上的,特别是在一些条件优越的学校中产生的,从面上来说,不符合课改精神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尤其存在于教学设施落后、师资条件差的农村学校之中。考察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现象俯拾即是。究其原因,笔者试从几种典型症结分析数学课堂低效原因,并提出改进策略。
1.不重视有效的组织教学
1.1 教师过于严肃,学生轻易不敢举手发言,唯恐出错遭到批评。教师只好点名并未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不知所措,受到批评后,情绪低落。
1.1.1 教师没有激情,语言平淡,学生未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整节课非常沉闷。
1.1.2 课堂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只顾讲解,偶尔点名批评,不见成效;操作课中学生合作学习,课堂乱糟糟,教师无力控制混乱的场面。
1.2 多样激励,激发情绪;有些教师对调皮的学生多次教育后,发现成效不明显,就会失去耐心,从而造成对全班学生都以极为严厉的面孔面对。这种情绪延伸到日常课堂中,使得教师的亲和力降低了。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要以亲善的面貌对待学生,用自己亲切的微笑、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其次,教师要善用激励性的话语,毫不吝啬的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细微创新及时而充分的给与肯定:比如“第二组的同学听讲最认真”、“你回答的声音真响亮”、“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真善于动脑筋”、“你的回答给了大家很好的启发”等等个性化的评价,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再者,要关注课堂中开小差的学生,了解他们学习不专注的原因,可以多让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及时给与表扬。合作学习交流时,要注意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将能按照教师要求操作的小组评为“合作之星”等。
2.不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数学课堂中,不难看到,有的课堂师生配合默契,学生专注听讲,积极思考发言,教学时间紧凑,教学效率高;有的课堂形如一盘散沙,教师自顾讲课,学生我行我素,效率低下。后者往往是没有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以下分别从学生作业习惯、听讲习惯、发言习惯透视课堂低效的现象。
2.1.1 教师仅就板演习题作简要评讲,至于其他学生的练习有没有完成,出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常常被忽略。甚至随堂练习由于检查不到位,有些学生不写,教师也不知道。一节课下来,教师对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太清楚,及至课后作业改过后,才发现问题百出。
2.1.2 随堂练习或者操作活动结束后,学生还未能完全进入听讲状态,教师就开始评讲,讲解完后,部分学生不知所然;学生只注意教师的讲解,对于同学的回答不会耐心倾听。
2.1.3 整节课看似热热闹闹,教师每提一个问题,全班学生都集体大声回答,甚至有时一名学生回答错误了,由于声音较大,其他学生也跟着说,对错误竟也浑然不觉;教师每提一个问题,没有思考的停顿,都要求学生立刻回答,并极力表扬回答得快的学生。
2.2 互批作业、及时反馈;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时地练习,教师要依据练习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化解难点,所以练习一定要有效。教师应加强课堂行间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让同桌学生学会互批作业,课堂中及时了解错题原因,以便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突出重点,关注学困生。一节课结束后,教师不仅要完成“教”的任务,还要对学生“学”的状况了然于心。
2.3 动静结合、学会倾听;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听清楚了要求,才能认真思考。操作活动前,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不急于动手,先仔细听清楚操作的要求和将要探讨的问题;操作活动后,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停止操作,耐心倾听别人的发现,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刚开始时,学生可能并不能按照要求做到,教师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听讲习惯。
2.4 充分思考、独立回答;数学课堂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的提问应该精炼有深度,所以要留有充分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课堂的短暂安静比一味热闹更有意义。齐答尤其不适合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课堂,长期以往,班级中中等偏下的学生完全依赖反应速度快、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跟着他们人云亦云,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回答问题,不能一味求快,要给反映慢的学生思考发言的机会。
3.不重视教学时间的把握
3.1.1 教师对课堂中每个环节的讲解都非常用力,唯恐学生听不明白。
3.1.2 教师语言罗嗦,不断重复并非重点的话语。
3.1.3 有些基本练习所用时间让听课者感觉太过“奢侈”。
3.1.4 对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的把握不予考虑。
3.2 抓住重点,锤炼语言;经常拖堂的教师是很让学生反感的,然而有些教师由于观察不到学生的情绪,长年累月的拖堂,也浑然不觉。一个不能把握好教学时间的教师,是不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充分考虑教学时间的安排,比如,一节课中的复习、新授、基本练习、拓展练习、课堂作业等部分分别用时大约是多少,教师要了然于心,教学过程中要随时调节。如果时间确实不够,干脆将一部分知识安排到下一节课中去教学。其次,教师整节课的用力不能太均匀,必须要突出重点。现象中提到的用时“奢侈”,就是教师不懂得节约练习时间,随堂作业形式太过单一:比如较简单的习题可以改为口答;板演的习题可以事先抄好题目;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习题重点讲解,不必面面俱到;可以发挥同桌互相听说检查的.优势。再者教师还要不断要锤炼自己的语言。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体现出精炼的特征,重复罗嗦不仅不会加深学生的印象,还会造成学生的听觉疲劳,挤占学生思考发言的时间和机会。
4.不重视教学素材的整合
4.1 教师按照教材中的编排顺序依次进行讲解、练习,全课结束后,将书中剩余习题或者练习册中的习题作为回家作业。这些习题中往往难题较多,大部分学生课后完成会出错,如果不专门找时间讲解势必影响到第二天的新课教学,故而一些教师自以为很有责任心的上起了“黑课”,有时还为学校的批评深感委屈。
4.2 钻研教材,整合素材;一般教材的编排都是科学的、合理的,教师按照教材的顺序讲解本没有错。然而,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接受能力,教材编排者不可能完全考虑到。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根据本班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内容。首先教师课前要充分钻研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其次教师对书中每道习题的安排意图应该了然于心,适当进行整合:比如同类型的习题不要过多重复练习;书中的难题带领学生稍作分析,给与恰当提示;结合练习册,在书中习题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一些拓展题,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了提高,也避免了教师课后的费时费力。
参考文献
[1] 刘兼 孙晓天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
[2] 汪潮 《教学新理念》上海文化出版社 7月
[3]金培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江苏教育研究》第11期。
【摘要】高三英语复习教学是最主要的课堂教学方式。但目前存在低效的复习课堂教学。本文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感、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分析低效的原因。
【关键词】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情感,教学反思
高三最有效的复习教学体现在教师能积极主动的辅导、指导和激励的作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基础,能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求知倾向和主动地学会学习。但是,当前高三英语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记单词、词组,背句型,但不会辨认语境,也不会运用到写作中;学生跟着老师专题复习,做大量的综合试卷,成绩提高却不明显。结果是,老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这种教师“吃力不讨好”,学生“越学越无趣”的低效课堂教学俨然成为目前高三英语复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高三复习课中,不少教师想当然的认为复习用书是教学的唯一资源。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资源多样化在高三教学中无法有效的落实。不少高三的英语教师握着手中的复习用书,重复着“咀嚼”着自以为重要的信息。高三英语复习课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的现象,直接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
1.高考复习资料占主导。在高三第一轮复习阶段,教师主要结合一本“高考复习资料”进行复习教学,往往因资料中知识点细碎繁杂、题量大,教师缺乏精心选题而逐题讲解,把所有的内容都当重点一一强调,把几个小时备好的一节课用45或40分钟“倒”给学生,教师“筋疲力尽”的教,学生“疲于应付”的学。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思维跟不上节奏,如听“天书”,甚至是无奈地跟着老师一页一页地翻完了这本复习资料,耗时一学期多。不但未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反而将一部分学生“拒之门外”,浪费时间,成绩不升反降。
2.新课标的教材被冷落。很多教师在高三英语总复习时,认为课本无关重要,课本中的内容已过时,不新鲜,在教学中极少涉及课本,也不指导学生熟读和复习课本。只在复习到这一课时,依资料中的知识网络和考纲要点,大概地罗列一下本章的基本单词,词汇,词组和句型,便进行习题式的教学,缺乏在语境中复习。这样,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仍未能得到解决,他们掌握知识点,但碰到不同的语境,仍一片茫然。因此,轻视课文的阅读材料,就没有发挥出复习应有的作用。例如2010年浙江高考C篇考得是一篇科普文章,如能在平时的科普类题材的课文中培养阅读能力,把阅读方法带到考场上去,就更好了。
3.学生的错题等作业资源被舍弃。复习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成性课程资源,教师一般关注优秀的作业资源,希望得到示范的作用。但学生的错题、问题卷等资源,却不被重视。如学生作文中的错误表达方式和句型,甚至单词,都可做为教学资源来开发。通过对学生错误的分析处理,就会形成经典的语言知识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先批阅,选出典型的结构性错误与学生共同剖析。由于“错误”来自学生,这些“错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因此能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借助范文把学生的普遍错误融入其中,将范文变成改错题,这样的改错题才做得有价值。学生兴趣增强,自然教学效果会增强。
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教师要在方法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尽管高三的复习课,不大可能选择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唱英语歌、看英语电影”等教学方式,但在充分考虑高三复习、升学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语言教学的独特性。目前在高三复习课上方法不灵活体现在以下几点:
1.缺乏思考力度的提问。课堂提问,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有效地提问,能带动学生,跟着自己的教学节奏往前走,从而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是,有的教师课堂无效提问太多,每讲一两句便问yes or no、right or wrong。于是,学生跟着老师的话异口同声“yes”、“right”。一节课下来,问题提了一大堆,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且没有丝毫的思维深度;与此相反,有的提问设计太难,离学生的知识层次相差太远,学生摸不着头脑而无从回答,课堂气氛沉寂。在复习课中教师课堂提问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自身特点精心设计,开拓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
2.缺少语言具体语境的创设。英语学习,特别是词汇学习,语境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如:Guangzhou hosted the 2010 Asian Games, which is a great event for Chinese people. Many competitors from Asia competed for medals against each other.它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也能明白它们的具体如何使用。而在高三教学中,由于时间的紧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直接告知学生一些搭配,一些考点,却没有应用各种多媒体的便利,创设所学知识和学生真实生活联系起来的语言材料,导致学生记忆不深刻,无法具体应用;如2010年浙江高考考到虚拟语气的搭配。现在,过去和将来三种搭配,缺少具体的语境训练,学生的掌握效果是不理想的。
3.缺乏相关知识链的拓展。高三学生需要做大量的题目,一些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对题目的处理不够深入,只满足于会做,能给学生讲明白,只能就题论题,而不能做到举一反三,拓展相关的题目,课堂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如:Having equipped himself with necessary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 young man went to the job market with much confidence. 如去掉himself, 应是Having been equipped with necessary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 young man went to the job market with much confidence.。所以,在实际复习教学中,如能运用变式教学,适当改变题目或语境,就会提高效率。如讲到equip时,可又举seat的例子,如:There was an old man seating himself quietly on the bench. There was an old man seated quietly on the bench.通过变式教学,揭示及物动词的词性规律;从而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优化高三英语复习。
三、教学情感不够投入
高三的学生面临着高考。到了高三,许多教师认为学生普遍比较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较高。再者,经过高一和高二的洗礼,许多教师认为高三可以不用像高一高二的教学时要有情感教育的投入,认为高三的课堂就是教师知识要点复习、学生记录、学生做题、教师习题分析和学生考试、教师试卷讲评的几种课堂形式。所以在教学情感教育方面不够投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等待和聆听的耐心减少。为了挤时间、赶进度,绝大多数英语复习课上仅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的对话互动。有时,基础较差的同学不能马上给出答案,教师便令其他同学回答,这种不能予以等待的心态,使基础较差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信心都受到了严重打击。同时,学生起来也往往只报出答案,A 或其它选项,或其它该填的内容,相关文本和句子的朗读则无从谈起,从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学生的语言口头锻炼机会。
2.积极情感信息的传递减弱。高三的学生经常有大量的考试,部分学生长期处于焦虑和紧张的状态,教师除了上课外,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等心理特征知之甚少,平时找学生谈的都是学习,成绩,考试,因此,长期处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学生很难感受到轻松、和谐的气氛,也导致课堂氛围比较压抑和沉闷,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3. 教师评价语言鼓励性的减退。由于对学生在情感上的关注减少,导致在课堂上,教师评价语言不够多样化,充满鼓励性的话语也减退。经常的、直接的肯定与否定,如“You are wrong.”“Yes!”“You didn’t get it.”等,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如能在评价时多用“What you said sounds great to us! ”“Your wholly new idea is beyond our imagination.”“It’s amazing that you can analyze it so thoroughly.”。即使学生回答错了,如也能给予鼓励:“Wrong as your answer is , I do appreciate your beautiful voice . ”这样做,不伤学生的自尊心,他们容易接受,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四、教学反思不够深入
教师教的行为需要反思,学生学习的行为也需要反思。反思是教师和学生成长的共同途径。高三复习教学中,同样缺乏这两方面的反思。
1.教师主动反思意识不强。反思指教师凭其有实际教学经验的优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深入的思考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达到自我改进、自我改善的目的。高三教师一般是经验丰富的教师,但由于教学忙,课后的反思便往往被忽视。即使觉得这节课上得不好,也没仔细考虑,寻求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到较好的应对策略,而只是凭自我经验,稍加调整,无疑让教学的有效性打了折扣。
2.学生反思能力和学习策略培养空白。方法比知识重要。善学者与不善学者的根本差别不是使用策略的数量和频率,而是使用策略的恰当性,即善学者懂得何时、何地、完成何种任务、使用何种策略最合适(王立非,2004),合理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习英语比较吃力的学习者改善学习,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而学习策略是建立在反思基础上的。学生的学习行为反思又需要教师的培养和引导。但在实际的高三学习中,由于学生作业量大,时间紧,每天疲于完成作业,没心思静下心来对自己的错误或每个阶段的学习效果作整体回顾和反思。这种策略性的反思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策略。教师由于自我反思的不重视,对学生此方面的能力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成绩较差的学生,找不到较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步的希望也相对渺茫了。
参考文献
王笃勤. 2002. 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王方林.2002. 何谓有效地课堂提问[J]教育理论与实践,(7):45-47.
熊川武. 1999. 反思性教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瑾. 2007.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分析及教学建议[J]. 教学与管理,(33):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