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现状、成因及防范对策分析(共含9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快乐大汉堡”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现状、成因及防范对策分析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政策性银行要应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本文着重对黄石市农业政策性金融面临风险的现状、成因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如何防范和化解风险提出了应对措施.
作 者: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北省黄石市分行课题组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北省黄石市分行,湖北,黄石,435000 刊 名: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BC WUHAN TRAINING COLLEGE 年,卷(期): “”(5) 分类号:F830 关键词:农业政策性信贷 信贷风险 防范对策防范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的四项措施
1.抓清收,化解存量贷款风险. 一是要采取政府、银行、企业、司法四方联动的办法,盘活存量风险资产.要逐户、逐笔调查,摸清风险资产底细,透析风险度、复活难度及其原因,研究出针对性强、切实有效的'对策.对政策性原因和政府干预形成的风险,要依靠政策及政府的力量支持协调,监督盘活;对随业务划转来的风险资产,政府和上级行要统一制定可行的政策,能盘活则盘活,不能盘活则考虑暂时挂本停息;对资不抵债的,或大力支持以兼并、租赁、联合、重组等方式落实债务逐步盘活,或借助法律力量拍卖有关资产清收贷款;对经核实确属清收无望的,及时报批核销.
作 者:杨书浩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南阳市分行 刊 名:金融理论与实践 PKU英文刊名:FINANCIAL THEORY AND PRACTICE 年,卷(期): “”(6) 分类号: 关键词: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现状、成因与对策分析
农业是我国鼓励利用外资的`重点行业之一.近几年来外商投资发展较快,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利因素仍很多,影响着农业利用外资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状况与问题,又从引资政策、配套资金、项目管理、客观因素等六个方面探讨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如何扩大农业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效率的对策建议.
作 者:张国亭 赵敏 作者单位:张国亭(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经管教研部)赵敏(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刊 名: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JINAN MUNICIPAL COMMITTEE JINAN CITY COLLEGE OF ADMINISTRATION AND JINAN CITY ACADEMY OF SOCIALISM 年,卷(期): “”(3) 分类号:F32 关键词:农业 利用外资 对策我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东缘,东临黄海,南倚长江,区内地势平坦,河网交错,水系纵横。其中一级河道6条,二级河道26条,三级河道233条,四级河道1330条,构成了纵横交错的平面水网。这些河网对于我市的防洪排涝、引水灌溉、水运交通、水环境改善、生态平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一、我市水环境现状及成因:
根据XX市水环境监测计划,市水利局于3月对我市一级河道进行了水质监测,本次共监测一级河道4条,共布设监测断面5处。以监测数据分析,5处断面综合评价均为劣V类的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溶解氧等,此4条河道劣V类水质已持续半年之久(4季度也均为劣V类水质)。骨干河道如此,而级次较低的河道水环境更为恶劣,水生植物蔓长,垃圾乱堆,黑、臭、脏现象十分严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环境质量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多年来,由于水环境整治的投入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严重相脱节,导致治污严重滞后。全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大部分城镇还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特别是企业存在偷排与超标排放,形成大量污染物进入河道。这也是造成部分地区水污染,水体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农业种植过程中,大量地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其残留物通过农田排水和地表经流也进入了水体,造成了大量面源污染。农村畜禽集中饲养和居民水冲式卫生器具的使用,直接将污水污物排入河中,更增加了水体污染的负荷。
二、水污染的直接影响:
水体污染影响工业生产。工业企业利用了被污染的水,不但增大设备腐蚀度,而且影响到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不能进行。水污染已成为众多工业企业效益不高,产品质量不好的重要因素。
水体污染影响农业生产,降低品质、产量。先锋镇夏种引灌了镇区内河污水,发生1500余亩水稻“僵苗”事件。据粗略统计,损失近400万元。同年,二甲、姜灶等镇农田也有不同程度的灾害。
水体污染影响人畜饮水安全。由于水污染,全市尚有28.4万人饮水不能达标。近几年来,以内河作为取水水源的水厂已关闭了8家,仅存2家的水源水质根本得不到保证。一些镇每年都要经历因水污染而“水荒”的危机,给当地居民生活饮用带来极大困难。一些供水企业被迫关闭自备取水口,耗巨资实施引江供水工程,其不但增加了市镇财政负担,而且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水体污染影响地下水的量与质。随着地表水质的恶化,供水单位和用水企业大量开采地下水。目前,我市已形成345平方公里的地下水超采区。根据监测,我市地下水静水位平均年下降0.5米,通吕运河以南地区,静水位埋深达40米-42米之间,大大超过了警戒水位(35米)。
水体污染影响生态环境。由于大量污水排入水体,大量有机物在水中降解放出营养元素,促进水中藻类丛生,植物疯长。富营养化使水的臭味大、颜色深、细菌多,既破坏了水的自然生态,又污染空气,更危及人体健康。
三、水环境影响我市战略发展
水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随着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力越来越大,现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战略资源。
1、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未来若干年,水资源能否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全市人们面前严峻的问题。20我市人均GDP已达2.4万元,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按照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递增1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年递增15%,第三产业增加值年递增19%。以工业增加值用水量60立方米/万元计算,工业需水量将达1.2亿立方米/年,加上农业用水5.3亿立方米/年,经粗略测算,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已接近可利用量(不计外来水)。由于水环境恶化影响到水量的稳定性,削弱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使水更具战略地位。
2、水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人居环境是以自然为中心,以自然实体、社会实体共同构筑的城市环境。其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更影响到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作为人居环境重要组成元素的`水在其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3、水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水作为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与城市产业的布局有着密切联系。一座城市的产业布局上往往都是围绕水系展开,在规划时都根据河流水系的走向进行布局,因其不仅与自身条件有关,还与人们的亲水性以及交通的便利性有关。我市沿江开发、发展沿河经济都是因“水”制宜的体现。
4、水对城市魅力的影响
水是城市的眼睛,百姓傍水而居,城市缘水而生。水环境不仅对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布局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能够彰显城市的魅力,提升城市的品味,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居民接近自然。如城区横河、竖河诸多景观带地打造,不仅贯通
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www.reader8.cn/data/
了整个城区水系,而且把水景与岸景很好地结合,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大场所。既发挥了生态效益,又发挥了社会效益,为XX城区增加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改变了人的精神面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四、水环境治理的相应措施:
为了我们及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为了把我市打造成最适宜创业、居住的城市,整治水环境,防治水污染已是刻不容缓的事宜,是各级政府及全社会的重大任务。
要改善我市的水环境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多方面着手,综合考虑,。当务之急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水环境的认识,调动人们保护水资源,爱护水环境的积极性,在全社会真正形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好环。
1、节水减排。当前我市的水资源的利用,一方面感到水质型缺水带来的水资源紧张,另一方面浪费又很严重,众多指标超过国家制定的用水定额。耗水量大,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全社会节水意识的教育和宣传,要树立“节约一杯水,少排0.8杯水”的用水观念,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形成节水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气;大力发展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技术,鼓励采用外排废水处理回用和“零排放”措施;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全程控制污染排放总量。
2、建立城镇污水处理系统。为了控制水污染的发展,工业企业必须积极治理污水,达标排放,尤其是有毒污染物必须严格按标准处理后排放。随着工业布局、城镇布局的调整,城镇污水管网的建设与完善,必须合理规划,大力度建设区域污水集中处理系统,使城镇污水处理与工业废水治理结合起来。
3、产业结构调整。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合理的工农业布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自然能力,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起到发展经济、控制污染的作用。因此,必须下决心关、停、并、转耗水量大,污染重,治污代价高的企业。要推广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强度,减少肥药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水源类型,合理布局种植品种,通过科学防治和发展生态农业,加快我市现代农业的建设步伐,走绿色、高效农业之路。
4、河道整治与水生态修复。河道整治首先是开展截污,切断进入河道、水塘的污染源,建设污水管网设施;其次是整治两岸、疏浚河道,消除内污染源;再次是实施水系拆坝建桥工程,引清挤污,改善水流条件,增加水体的环境容量,这样是完全必要的,也是进一步修复水生态的先决条件。在截污治污,面清、岸洁、疏浚、换水的同时,还必须及时开展水生态的修复,通过机械增氧,建设水生态浮床等措施,创造水边和水中生物多样性的环境,积极、主动、因地制宜地连接生物链,不断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增强水环境自身活力。
四川省阿坝州沙化现状、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摘要:通过对四川省阿坝州沙化现状、成因的分析,分别从资金、政策、技术、管理、宣传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沙化治理对策及建议.作 者:刘朔 唐小智 袁晖 蔡凡隆 左林 蒙嘉文 LIU Shuo TANG Xiao-zhi YUAN Hui CAI Fan-long ZUO Lin MENG Jia-wen 作者单位:刘朔,唐小智,袁晖,蔡凡隆,LIU Shuo,TANG Xiao-zhi,YUAN Hui,CAI Fan-long(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营调队,四川,成都,610081)左林,蒙嘉文,ZUO Lin,MENG Jia-wen(四川省若尔盖县林业局,四川,若尔盖,624500)
期 刊:甘肃林业科技 Journal:JOURNAL OF GANSU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35(2) 分类号:X171.4 关键词:阿坝州 沙化 现状 成因 防治对策铁岭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现状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通过分析铁岭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普查数据,对区域噪声污染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防治对策和重点工程.
作 者:尤洋 刘哲 贺守东 作者单位:辽宁省铰岭市环境保护局 刊 名:现代农业 英文刊名:MODERN AGRICULTURE 年,卷(期): “”(7) 分类号:X8 关键词:区域噪声 成因分析 对策 工程摘要:农业会展业对农产品贸易流通、农业科技交流和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农业会展业的特点、功能和作用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农业会展业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农业会展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业会展;现状分析;对策措施
会展是各种会议、展览、展销活动的简称。农业会展以农产品、农产品加工、花卉园艺、农业生产资料以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为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有关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各种主题论坛、研讨会和各种类型的博览会、交易会、招商会等活动,具有各种要素空间分布的高聚集型、投入产出的高效益型、经济高关联性等特点,是促进消费者了解地方特色农产品和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现代化平台。农业会展经济源于农产品市场交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日益繁荣,是农业市场经济和会展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旅游、贸易等产业一起必将成为颇具前景的朝阳产业。
一、山东农业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一)展览项目持续增长,数量明显扩张
在整个会展业中农业会展业起步比较晚、起点比较低,但发展很快,山东的情况也是如此。20世纪90年代山东农业会展业正处于酝酿起步阶段,由于对农业会展业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低,再加上展馆数量少、面积小、设施不配套等原因,主要是组团参加全国农业博览会、全国农业综合开发成就展等在北京举办的以展示成就为主的全国性展览,全国各地只是零星地举办一些小型展览,山东的农业展览项目不足10个,其中国际性展览只有青岛国际渔业博览会一个,其他的均为区域性小型展览会。进入21世纪,山东农业会展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全国性展览的推动下,在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烟台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等展览的带动下,在山东举办的农业展览数量和规模持续增长,据山东省农业展览馆初步统计,在山东举办的农业展览数量达到31个,其中国际性展览3个、全国性展览6个、全省性展览7个、各地市区域性展览15个,展览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观众人数持续增加,20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的观众达到了创纪录的171万人次。
(二)展览主办单一,政府主导色彩浓烈
农业会展作为最直接有效的农产品促销手段,由于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各级政府基本上都设立了农产品营销促销专项资金,多数的展览会、交易会等农产品促销活动几乎都可以得到政府的专项补贴,另外,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推介产品,提高当地名特优产品的知名度,加快发展,组织了大量招商引资、展览展示、交易等展会活动。总地来说,办展主体以政府(包括政府及部门、政府临时机构、贸促会等半官方贸易促进机构)为主,商协会为辅,展览公司只是参与其中的展台搭建、特装等,作为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则很少。在山东举办的国际性和全国性农业展览办展主体基本上是农业部等国家部委和山东省政府,全省性的展览主办方基本上是省政府有关厅局,市地区域性的展览主办单位基本上是地方政府,展览会的组织筹备和展会期间的活动安排也是以政府及部门为主。
(三)展览举办地集中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领先
现在山东各市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展馆,或多或少都有在本地举办的农业展览活动,并且,越来越多的市提出要大力发展会展业。但是,同整个会展业一样,山东的农业展览尤其是省级以上的大型展览举办地主要集中在济南、青岛、烟台、潍坊等东部经济发达的少数几个城市,西部仅有全国林产品交易会在菏泽市举办。
(四)展览直接经济效益低,主要靠社会效益驱动
相对于其他行业展览而言,山东农业展览直接收入都少得多,盈利能力有限。以展览的主要收入摊位费为例,比其他行业展览相比平均低29.1%(见表1),并且除摊位费以外其他方面的收入很少。根据会展经济的理论和山东省农业展览馆的调查,在目前农业会展行业的收费水平下,标准展位数量达到200个是展会盈亏的平衡点,这就意味这山东地方区域性农业展会基本上处于亏损的边缘,基本上无盈利可言,也说明山东农业会展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农业展览还是一个弱势产业。
二、农业会展业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展示和宣传农业农村经济成果的窗口。如何展示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取得的成就,让全社会关注“三农”、重视“三农”、服务“三农”,农业会展无疑是重要而有效的方式。事实证明,农业部每年一届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及各省(市、区)举办的农业博览会、农产品交易会等,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促进流通的重要手段。农业展会已成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手段,农业部近年来的农产品促销项目大都是通过展会形式得以实施。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各类大型农业展会,催生和促进了一大批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的快速扩张和发展,带动了一大批强势龙头企业的兴起与提升,培育打造了一大批名优特新农产品品牌。
第三,推动贸易,拉动内需的重要杠杆。全国各地举办的大型农业博览会、交易会、洽谈会等,展会本身的贸易成交额少则几十亿多则几百亿,于此同时,还辐射带动了展会举办地的住宿、餐饮、旅游、购物等第三产业发展,按照展览业1:9的经济带动效应,对拉动地方内需起到了更大的杠杆作用。
第四,扩大国内外农业交流与合作。当今的会展业发展趋势是会议和展览联动,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展会为参展商、采购商、观众等搭建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采购商选择产品,投资者挑选项目,观众认识新产品和新技术,各级政府了解农业发展的新动态,从而促进全社会关注农业、支持农业、投资农业、发展农业良好局面的形成。
三、农业会展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缺乏政策引导和行业规范,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国内有影响的大型农业展会,大都由中央部委或省政府主办,但都没有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基本上是搭建临时班子、主管部门监管指导,可持续性和连续性差,大大影响了农业展会质量的提升和功能的发挥。
第二,市场机制缺失,资源未能充分整合。农业展会政府主导成分太多,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和优化各种社会资源,许多展览流于形式,国际化程度不高,专业采购商组织力度不够,直接影响了展会效果。
第三,规模小,档次低,重复办展。多数区域性农业展会大多是从眼前利益出发,缺乏品牌规划和可持续发展,不仅展会效果不好,经济和社会效益不高,而且对农业会展市场的正常培育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第四,参展主体观念滞后,认识不到位。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和各类涉农企业是农业展会的参展主体。发达国家和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国家,展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营销方式,在日本,客户一般喜欢在展会上先建立联系,了解企业和产品或试订小批量货,为将来大批量订货打下基础。目前,国内企业对展览这种立体直观、针对性强的新型营销方式认识不足,另外,国内企业往往看重展会的直接效果,实际上,展会潜在的和后续效益要远远超过直接效果,据美国一项调查,在展览结束后16%的客户再联系一次才签约,10%的客户再联系两次后才签约,20%的客户再联系三次后才签约。因此,不能只注重展期内的效益和效果。
第五,农业会展业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没有引起行业的足够重视,农业展会自身宣传不够,公众对农业展会的认识程度仅仅停留在农副产品的销售和购买上,对新形势下农业会展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全面。
四、对策研究
第一,明确政府在会展经济中的定位。农业会展业的滞后性决定了短期内还应该是以政府为主导,以资金支持和补贴的形式扶持农业会展发展,同时要逐步培育会展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一是政策投入和经济投入。在农业场馆建设、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二是为本省企业提供出省、出国参展经费支持。借鉴德国等农业展览发达国家经验,通过农业机构,对走出去参展的农业企业在展位费用、物流、产品出境手续办理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三是协助、配合展会开展推广工作,在采购商邀请、展会宣传推介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补贴与支持。
第二,发挥农业部门“搭台”的主要作用。随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地位不断夯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大幅提升,农产品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卖难”的现象。加之,农产品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增多,农产品出口面临着许多困难。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农业会展业作为促进市场建设和农产品营销的重要手段来抓,结合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发展情况,研究提出农业展会布局和发展思路的指导性意见,指导展会的健康发展。
第三,加快农业会展专业化建设,打造品牌展会。针对目前农业展会数量多、规模小,层次低、良莠不齐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现有展会进行归类排队,提出布局合理的整合意见,发展有产业依托的展会,重点扶持和保护品牌展会。加强培训,培育专业会展人才,为农业会展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第四,积极培育农业会展市场,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业会展业必然要从政府办展走向市场办展,政府应从培育成熟的市场主体、建立市场规范和鼓励市场自由竞争三方面着手,推动农业会展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不同所有制企业和资本进入农业会展行业,通过市场配置资源,解决管理观念滞后、展会效益低、内外两张皮等不利于展会发展的问题,促进农业会展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孔燕.关于农业类展会发展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8).
2、宋晓雁、武邦涛.农业会展的功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4).
3、陆红.农业展会在中国农产品贸易中的促进作用[J].世界农业,(12).
4、马世俊.展会的作用及我国会展存在的问题[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8).
5、贾向峰.农业展会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及宁夏的实践[J].宁夏农林科技,2008(1).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从认识上、技术上、投入不足、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并提出了对策.作 者:罗延龄 倪燕 LUO Yan-ling NI Yan 作者单位: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云南,昆明,650228 期 刊:环境科学导刊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SURVEY 年,卷(期):, 29(2) 分类号:X32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业面源污染 现状 对策南海区重点岸段海岸侵蚀现状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在2003年与2006年对南海区琼州海峡两岸重点岸段(雷州市徐闻县龙塘镇赤坎村岸段、海南省海口市镇海村岸段和新海村岸段 ) 的海岸侵蚀进行了现场监测,测量了侵蚀的长度、宽度和面积.对两年现场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海岸侵蚀长度的平均速度为 200 m/a,宽度的'平均速度为20 m/a,面积的平均速度为4 000 m2/a.应用了地质分析、水动力分析、极端海洋气候影响分析等新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分析了海岸侵蚀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供相关部门参考.
作 者:刘孟兰 郑西来 韩联民 林端 罗一丹 方宏达 柯东胜 彭晓娟 陈嘉辉 LIU Menglan ZHENG Xilai HAN Lianmin LIN Duan LUO Yidan FANG Hongda KE Dongshen PENG Xiaojuan CHEN Jiahui 作者单位:刘孟兰,LIU Menglan(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03;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广东,广州,510300)郑西来,ZHENG Xilai(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03)
韩联民,林端,罗一丹,方宏达,柯东胜,彭晓娟,陈嘉辉,HAN Lianmin,LIN Duan,LUO Yidan,FANG Hongda,KE Dongshen,PENG Xiaojuan,CHEN Jiahui(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广东,广州,510300)
刊 名:海洋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MARINE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2007 26(4) 分类号:P737.1 关键词:南海区 海岸侵蚀 现状成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