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语文第五单元文言文复习题目及参考答案(共含8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lar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文言文复习题目及参考答案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2、暴秦之欲无厌
3、王回深父 4、南声函胡
5、莫夜月明 6、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二、找出下列活用的词,说明用法并解释。
李牧连却之 以弱天下之民
火尚足以明 常在于险远
函梁君臣之首 舟行适临汝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礼天下之奇才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日削月割
始舍于其址 其见愈奇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一夫夜呼 忧劳可以兴国
伶人困之 有泉侧出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非兵不利战不善 盖失强援 不赂者以赂者丧
率赂秦耶 小则获邑 其实百倍
不能独完 然后得一夕安寝 后秦击赵者再
诸侯之所亡 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
以有尺寸之地 举以予人 奉之弥繁
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始速祸焉 此言得之
洎牧以谗诛 可谓智力孤危 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或未易量 为国者
苟以天下之大 而卒葬之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有碑仆道 其文漫灭 庐冢
盖音谬也 而记游者甚众 有穴窈然
何可胜道也哉 则其至又加少矣 于人为可讥
有怠出者 尚不能十一 既其出
非常之观 空中而多窍 则或咎其欲出者
夫夷以近无物以相之 险以远
何其衰也 与尔三矢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而皆背晋以归梁 君臣相顾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岂得之难 故方其盛也
举天下之豪杰 微风鼓浪 扣而聆之
是说也 桴止响腾 余韵徐歇
余尤疑之 适临汝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硿硿焉 噌吰 微波入焉
石穴罅 如乐作焉 港 口
汝识之乎 殆与余同 虽知而不能言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 而言之不详 终不肯以小舟……
自以为得其实 如钟鼓不绝 独其为文犹可识
四、翻译下列句子,如是特殊句式请在括号里说明。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
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
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 )
6、又以悲夫古书之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
8、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
9、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 )
10、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
1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12、古之人不余欺也! ( )
13、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 )
14、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1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8、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19、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0、请其矢,盛以锦囊
五、写出下列虚词的不同义项。
1。何
(1)不然,籍何以至此( )(2)徐公何能及君也( )
(3)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 )(4)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5)豫州今欲何至( )(6)如太行、王屋何?( )
2。而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 (2)余固笑而不信也( )
(3)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4)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
(5)吾恂恂而起( ) (6)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
3。虽
(1)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3)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4)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
(5)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
(6)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4.于
(1)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
(3)智勇多困于所溺( ) (4)祸患常积于忽微( )
(5)师不必贤于弟子( )
5。 之
(1)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
(3)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4)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
(5)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6)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 )
(7)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8)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
(9)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
(10)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
6.以
(1)不赂者以赂者丧( )(2)秦以攻取之外( )
(3)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4)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5)皆以美于徐公( ) (6)而皆背晋以归梁( )
(7)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 (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9)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 (10)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
(1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12)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
(13)不随以止也( ) (1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15)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
7.其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
(2)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
(3)暴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
(4)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5)皆成以其小,劣之。( )
(6)而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
(7)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8)以其孰能讥之乎?( )
(9)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
(10)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
(1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12)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
(1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
(14)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1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16)则齐国其庶几乎?( )
(17)其若是,孰能御之?( )
参考答案: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当”通“倘” 2、“厌”通“餍” 3、“父”通“甫”
4、“函胡”通“含糊” 5、“莫”通“暮” 6、“考”通“拷”
二、找出下列活用的词,说明用法并解释。
却:动词,击退 弱:使动词 明:照明 险远:险远的地方
函:动词,装在木匣子里 舟:乘船 鸣:使动 礼:以礼相待
日: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 舍:建房子 见:见到的景象
幽暗昏惑:幽暗昏惑的地方 谬:弄错;传流传的文字 夜:在夜里
兴:使动 困:使动 侧:从旁边 目:亲眼;耳:亲耳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兵:武器 盖:承接上文,表原因 以:因为 率:全都,一概
邑:城填 其实:那实际上 完:保全 然后:这以后 再:两次
所亡:丧失的土地 厥:相当于“其”,他们的 祖父:泛指祖辈父辈
暴:暴露 以有尺寸之地: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举:全 奉:送 弥:愈,更加
判:确定、断定 至于:以致,以至于 固:本来 与:亲附、亲近速:招致
得:适宜,得当 洎:及、等到 智力:智谋和力量 诚:实在、确实
向使:假使 易量:轻易判断(出高低来) 为:治理 苟:假如 以:凭借
卒:死后 从:跟随 故事:旧事、前例 仆:倒 漫灭:模糊、磨灭 庐:屋舍
冢:坟墓 盖:大概 谬:错误 记游者:在洞壁上题诗文留念的人
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胜:尽 其至:到达的人 加:更 于:在 怠:懈怠
十一:十分之一 既:已经 其:助词,无实在意义 非常:非同寻常
空中:中间是空的 窍:窟窿 咎:责怪 夷:平坦 以:而 相:帮助 险:危险
何其:多么 与:交给 原:用作动词,推原,意指推究事物的根本原因。 所以:……的原因 以:而 归:归附 顾:回头看 其:相当于“应当”“一定”乃:你的
方:当 以:用 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岂:难道 故:因此 举:全
鼓:振动 扣:敲 聆:听 是:这 桴:鼓槌 腾:传播 韵:这里指声音 徐歇:慢慢消失 尤:更加 适:往 因:因此 得:能够 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
噌吰:这里形容钟声洪亮 焉:之 罅:裂缝 作:演奏 焉:的样子 识:知道
殆:大概 言:用文字表述、记载 陋:浅陋 乃:竟 言:(同上) 终:终究
其实:它的真相 鼓:击鼓 绝:不停 文:碑上残存的文字
四、翻译下列句子,如是特殊句式请在括号里说明。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被动 )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 )
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 反问 )
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
6、又以悲夫古书之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
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8、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被动 )
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
9、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 反问 )
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
10、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石头呢。
1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能敲得发出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有,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12、古之人不余欺也! ( 宾语前置 )
古人没有欺骗我们啊!
13、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我因此把上面的情况记载下来,叹息郦道元记叙的简略,而笑李渤见识的浅陋。
14、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
1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事情没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主观地推断它的有无,能行吗?
1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一般做官读书的'人又总不愿夜晚乘小船停靠在绝壁下面,所以没有谁能了解真相;而渔夫船工,虽然知道却又不能用口说出用笔写出来。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18、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
19、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
20、请其矢,盛以锦囊
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
五、写出下列虚词的不同义项。
1。何
(1)籍何以至此(什么)(2)何能及君(怎么)(3)何无礼(多么)(4)何哉(为什么)
(5)欲何至(哪里)(6)如……何(把……怎么样)
2。而
(1)扣而聆之(承接连词)(2)笑而不信(却)(3)而大声发于水上(连词)
(4)涵淡澎湃而为此也(因而)(5)吾恂恂而起(地)(6)而赵不许(如果)
3。虽
(1)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即使) (2)虽有槁暴(即使)(3)虽知而不能言(虽然)
(4)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虽然)(5)盛衰之理,虽曰天命(虽然)(6)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
4.于
(1)受而藏之于庙(在)(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到)(3)智勇多困于所溺(被)
(4)祸患常积于忽微(在……方面)(5)师不必贤于弟子(比)
5。 之
(1)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它)(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代指天下)(3)数十伶人困之(他)
(4)及凯旋而纳之(它)(5)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他)(6)莫能与之争(他)
(7)世言晋王之将终也(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8)函梁君臣之首(的)
(9)后一“之”( 天下)(10)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1、的;2 、他)
6.以
(1)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2)秦以攻取之外(在)(3)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才)
(4)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以至于)(5)皆以美于徐公(以为,认为)(6)而皆背晋以归梁(而)
(7)以地事秦(拿,用)(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9)洎牧以谗诛(因)
(10)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拿,用)(11)夷以近(而且)(12)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而)
(13)不随以止也(而)(1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把,拿,用)
(15)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凭,靠)
7.其
(1)其贤不及孔子。(他们的)(2)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其中,其中的)
(3)暴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其中,其中的)
(4)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自己)
(5)皆成以其小,劣之。(它)(6)而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它们)
(7)其如土石何?(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怎么”,又能拿这些泥士石头怎么样)
(8)以其孰能讥之乎?( 同上,相当于“难道”)
(9)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1、我们2、那个)
(10)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其往:其后,将来)
(1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12)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这种)
(1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还是” )
(14)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可,一定。这里有命令的意味。)
(1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
(16)则齐国其庶几乎?(同上)(17)其若是,孰能御之?(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2、暴秦之欲无厌
3、王回深父 4、南声函胡
5、莫夜月明 6、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二、找出下列活用的词,说明用法并解释。
李牧连却之 以弱天下之民
火尚足以明 常在于险远
函梁君臣之首 舟行适临汝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礼天下之奇才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日削月割
始舍于其址 其见愈奇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一夫夜呼 忧劳可以兴国
伶人困之 有泉侧出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非兵不利战不善 盖失强援 不赂者以赂者丧
率赂秦耶 小则获邑 其实百倍
不能独完 然后得一夕安寝 后秦击赵者再
诸侯之所亡 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
以有尺寸之地 举以予人 奉之弥繁
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始速祸焉 此言得之
洎牧以谗诛 可谓智力孤危 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或未易量 为国者
苟以天下之大 而卒葬之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有碑仆道 其文漫灭 庐冢
盖音谬也 而记游者甚众 有穴窈然
何可胜道也哉 则其至又加少矣 于人为可讥
有怠出者 尚不能十一 既其出
非常之观 空中而多窍 则或咎其欲出者
夫夷以近无物以相之 险以远
何其衰也 与尔三矢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而皆背晋以归梁 君臣相顾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岂得之难 故方其盛也
举天下之豪杰 微风鼓浪 扣而聆之
是说也 桴止响腾 余韵徐歇
余尤疑之 适临汝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硿硿焉 噌吰 微波入焉
石穴罅 如乐作焉 港 口
汝识之乎 殆与余同 虽知而不能言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 而言之不详 终不肯以小舟……
自以为得其实 如钟鼓不绝 独其为文犹可识
四、翻译下列句子,如是特殊句式请在括号里说明。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
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
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 )
6、又以悲夫古书之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
8、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
9、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 )
10、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
1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12、古之人不余欺也! ( )
13、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 )
14、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1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8、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19、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0、请其矢,盛以锦囊
五、写出下列虚词的不同义项。
1。何
(1)不然,籍何以至此( )(2)徐公何能及君也( )
(3)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 )(4)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5)豫州今欲何至( )(6)如太行、王屋何?( )
2。而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 (2)余固笑而不信也( )
(3)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4)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
(5)吾恂恂而起( ) (6)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
3。虽
(1)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3)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4)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
(5)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
(6)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4.于
(1)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
(3)智勇多困于所溺( ) (4)祸患常积于忽微( )
(5)师不必贤于弟子( )
5。 之
(1)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
(3)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4)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
(5)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6)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 )
(7)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8)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
(9)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
(10)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
6.以
(1)不赂者以赂者丧( )(2)秦以攻取之外( )
(3)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4)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5)皆以美于徐公( ) (6)而皆背晋以归梁( )
(7)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 (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9)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 (10)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
(1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12)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
(13)不随以止也( ) (1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15)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
7.其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
(2)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
(3)暴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
(4)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5)皆成以其小,劣之。( )
(6)而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
(7)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8)以其孰能讥之乎?( )
(9)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
(10)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
(1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12)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
(1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
(14)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1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16)则齐国其庶几乎?( )
(17)其若是,孰能御之?( )
参考答案: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当”通“倘” 2、“厌”通“餍” 3、“父”通“甫”
4、“函胡”通“含糊” 5、“莫”通“暮” 6、“考”通“拷”
二、找出下列活用的词,说明用法并解释。
却:动词,击退 弱:使动词 明:照明 险远:险远的地方
函:动词,装在木匣子里 舟:乘船 鸣:使动 礼:以礼相待
日: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 舍:建房子 见:见到的景象
幽暗昏惑:幽暗昏惑的地方 谬:弄错;传流传的文字 夜:在夜里
兴:使动 困:使动 侧:从旁边 目:亲眼;耳:亲耳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兵:武器 盖:承接上文,表原因 以:因为 率:全都,一概
邑:城填 其实:那实际上 完:保全 然后:这以后 再:两次
所亡:丧失的土地 厥:相当于“其”,他们的 祖父:泛指祖辈父辈
暴:暴露 以有尺寸之地: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举:全 奉:送 弥:愈,更加
判:确定、断定 至于:以致,以至于 固:本来 与:亲附、亲近速:招致
得:适宜,得当 洎:及、等到 智力:智谋和力量 诚:实在、确实
向使:假使 易量:轻易判断(出高低来) 为:治理 苟:假如 以:凭借
卒:死后 从:跟随 故事:旧事、前例 仆:倒 漫灭:模糊、磨灭 庐:屋舍
冢:坟墓 盖:大概 谬:错误 记游者:在洞壁上题诗文留念的人
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胜:尽 其至:到达的人 加:更 于:在 怠:懈怠
十一:十分之一 既:已经 其:助词,无实在意义 非常:非同寻常
空中:中间是空的 窍:窟窿 咎:责怪 夷:平坦 以:而 相:帮助 险:危险
何其:多么 与:交给 原:用作动词,推原,意指推究事物的根本原因。 所以:……的原因 以:而 归:归附 顾:回头看 其:相当于“应当”“一定”乃:你的
方:当 以:用 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岂:难道 故:因此 举:全
鼓:振动 扣:敲 聆:听 是:这 桴:鼓槌 腾:传播 韵:这里指声音 徐歇:慢慢消失 尤:更加 适:往 因:因此 得:能够 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
噌吰:这里形容钟声洪亮 焉:之 罅:裂缝 作:演奏 焉:的样子 识:知道
殆:大概 言:用文字表述、记载 陋:浅陋 乃:竟 言:(同上) 终:终究
其实:它的真相 鼓:击鼓 绝:不停 文:碑上残存的文字
四、翻译下列句子,如是特殊句式请在括号里说明。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被动 )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 )
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 反问 )
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
6、又以悲夫古书之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
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8、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被动 )
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
9、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 反问 )
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
10、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石头呢。
1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能敲得发出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有,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12、古之人不余欺也! ( 宾语前置 )
古人没有欺骗我们啊!
13、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我因此把上面的情况记载下来,叹息郦道元记叙的简略,而笑李渤见识的浅陋。
14、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
1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事情没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主观地推断它的有无,能行吗?
1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一般做官读书的人又总不愿夜晚乘小船停靠在绝壁下面,所以没有谁能了解真相;而渔夫船工,虽然知道却又不能用口说出用笔写出来。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18、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
19、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
20、请其矢,盛以锦囊
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
五、写出下列虚词的不同义项。
1。何
(1)籍何以至此(什么)(2)何能及君(怎么)(3)何无礼(多么)(4)何哉(为什么)
(5)欲何至(哪里)(6)如……何(把……怎么样)
2。而
(1)扣而聆之(承接连词)(2)笑而不信(却)(3)而大声发于水上(连词)
(4)涵淡澎湃而为此也(因而)(5)吾恂恂而起(地)(6)而赵不许(如果)
3。虽
(1)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即使) (2)虽有槁暴(即使)(3)虽知而不能言(虽然)
(4)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虽然)(5)盛衰之理,虽曰天命(虽然)(6)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
4.于
(1)受而藏之于庙(在)(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到)(3)智勇多困于所溺(被)
(4)祸患常积于忽微(在……方面)(5)师不必贤于弟子(比)
5。 之
(1)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它)(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代指天下)(3)数十伶人困之(他)
(4)及凯旋而纳之(它)(5)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他)(6)莫能与之争(他)
(7)世言晋王之将终也(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8)函梁君臣之首(的)
(9)后一“之”( 天下)(10)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1、的;2 、他)
6.以
(1)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2)秦以攻取之外(在)(3)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才)
(4)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以至于)(5)皆以美于徐公(以为,认为)(6)而皆背晋以归梁(而)
(7)以地事秦(拿,用)(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9)洎牧以谗诛(因)
(10)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拿,用)(11)夷以近(而且)(12)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而)
(13)不随以止也(而)(1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把,拿,用)
(15)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凭,靠)
7.其
(1)其贤不及孔子。(他们的)(2)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其中,其中的)
(3)暴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其中,其中的)
(4)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自己)
(5)皆成以其小,劣之。(它)(6)而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它们)
(7)其如土石何?(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怎么”,又能拿这些泥士石头怎么样)
(8)以其孰能讥之乎?( 同上,相当于“难道”)
(9)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1、我们2、那个)
(10)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其往:其后,将来)
(1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12)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这种)
(1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还是” )
(14)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可,一定。这里有命令的意味。)
(1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
(16)则齐国其庶几乎?(同上)(17)其若是,孰能御之?(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八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五单元复习题目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栈桥/实践拂晓/仿佛讪笑/汕头光彩炫目/绚丽多姿
B.附和/应和汲取/吸取陨落/吮吸锲而不舍/配合默契
C.狼藉/书籍差使/出差纯粹/憔悴略胜一筹/踌躇满志
D.馈赠/憎恶忸怩/拘泥反省/省份呱呱坠地/泉水汩汩Xkb1.Com
⒉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蹒跚身份证人事沧桑孤苦伶仃
B.怯懦必需品孤注一掷截然不同
C.盅惑名信片鸦雀无声变本加利
D.黯然入场券毛骨悚然唾手可得
3.下面每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②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B.①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②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C.①40年前,一个时传祥离开了人世。
②而现在,千千万万个时传祥又出现了。
D.①这六首被抢录下的乐曲成了阿炳的绝唱。
②如果这些故事没有发生,我们也许听不到这一段千古绝唱。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①亮丽的色彩②昂扬的旋律③精彩的细节
A.①③②B.③②①C.③①②D.②①③
5.古诗文填空。(8分)
①,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大观”时,写道:“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这与孟浩然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④《长相思》中最能表现作者的思乡念亲之情的句子是“,
”。
⑤《醉翁亭记》中写醉翁亭春天和夏季美景的的句子分别是“,
”。
6.名著阅读。(4分)
①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2分)
身高70米、重达12吨,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的格列佛“人体博物馆”登陆北京市朝阳公园。“像孙悟空钻进妖怪的肚子里一样”,孩子们在格列佛的“肚子”里穿行,好奇地碰碰“肠道壁”。格列佛巨人是全国科普日北京重点活动之一。
(1)文段中的'“格列佛”是斯威夫特的作品中的主人公,他在__________(填国名)也被当作巨人,接受当地群众的参观。
(2)“像孙悟空钻进妖怪的肚子里一样”,《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填事件)时,曾乘铁扇公主喝茶之机,钻到她的肚子里,弄得妖精躺在地下求饶。
②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2分)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上面这段文字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散文的开头一段,这篇散文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均出自他的散文集。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5分)
材料一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l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截止到2月,腾讯、新浪两大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①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两字词语。(2分)
②从材料二中概括出“微博”的三种作用。(3分)
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题目
1 看拼音,写汉字。、看拼音写词语:(10%)
ci xiang tao bi wu ran dao qian guan gai
( ) ( ) ( ) ( ) ( )
sou cha peng pai ding zhu qie qie si yu tou hun mu xuan
( ) ( ) ( ) ( )
2组词
治( ) 歉( ) 饶( ) 徒( )
冶( ) 嫌( ) 绕( ) 陡( )
3用“√”标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
倔强(qing qiǎng jing) 调(tio dio)转马头
的(de d d)确 忍饥挨(āi i)饿
4、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4%)
( )山( )岭 手( )足( ) 气( )雄伟 人云( )云
( )心( )胆 络( )不( ) 丰富多( ) 笑( )( )开
二、句子(根据要求改写句子。)(8%)
1、原句修改下面的病句。
(1)生物课对林巧稚有很大的兴趣。
(2)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
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不用“被”字的句子。
(1)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被乡亲们乐意助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赓同志终于被眼前的这个小红军说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积累应用
根据课文填空。(13%)5、对对子,我能行!
1、( ) ,近水遥山皆有情。
2、雾锁山头山锁雾, ( )
3、日照纱窗, ( )
, ;
4、《江南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穷且___,不坠_____。
6、这样_____,_____,他们__________,_______,全是为了______。如果没有______,没有______,就没有____________,就没有_____,也就没有_______。
第三部分;阅读训练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24%)
(一)《倔强的小红军》片断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1、“满不在乎”是什么意思?小红军为什么要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小红军这时的体力真的比陈赓强多了吗?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从片断中加点的字词,你能体会到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丑菊
去年,我种了株“丑菊”,天天盼着它快开花,因为我倒要看看享有如此恶名的.花儿究竟怎么样。可是,事与愿违,它偏偏跟我过不去,懒洋洋地睡大觉,连花的影子都没有,我气得真想把它拨了,但没舍得。
今年“五一”节,沉睡了一年的花儿忽然打了苞,我高兴极了,真庆幸没把它扔掉。起初,底狭头宽的绿叶芯中夹了一个绿色的小球,非常小,只有小绿豆那么大。过了几天,花苞就透出了一点黄色,有黄豆大小。又过了几天,花儿终于开了,颜色金黄金黄的,几十个花瓣摆了三四层,虽只有铜钱大小,但就更显出它的娇小、美丽。
我最欣赏的是,到了夜晚,几层花瓣便像收伞似的收拢;白天,花瓣儿又像撑伞似的张
开,而且花面一直迎着太阳,跟着太阳转,显得非常恭敬。难怪它还有土名叫“状元伞”、“假葵花”呢!
是谁给它起名叫 丑菊 的 这我不知道 但我觉得那人太不公平了 丑菊非但不丑 而且非常美丽 可爱 由此我想 人间事物中 有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不但要知其名 更要究其实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2分)
2、给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3分)
3、认真阅读短文第二自然段后填空。(13分)
作者在描写丑菊开花的过程中,用( )、( )、( )等词语表示时间的先后;用( )、( )、( )等词语写出颜色的变化;用( )、( )、( )三种物体形容花苞、花朵的大小。作者这样细致描写花的颜色和形状是为了写出( )
4、这篇课文写了丑菊美丽、可爱的颜色和形状,是为了说明什么?请用“﹋ ”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五、习作。(30分)
题目:我的妈妈
提示:先想想你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再想想这个特点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然后选择能表现这个特点的一两个事例写下来,可以适当写一写人物的外貌.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2、暴秦之欲无厌
3、王回深父 4、南声函胡
5、莫夜月明 6、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二、找出下列活用的词,说明用法并解释。
李牧连却之 以弱天下之民
火尚足以明 常在于险远
函梁君臣之首 舟行适临汝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礼天下之奇才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日削月割
始舍于其址 其见愈奇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一夫夜呼 忧劳可以兴国
伶人困之 有泉侧出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非兵不利战不善 盖失强援 不赂者以赂者丧
率赂秦耶 小则获邑 其实百倍
不能独完 然后得一夕安寝 后秦击赵者再
诸侯之所亡 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
以有尺寸之地
[4] [5] [6] [7] [8] [9] [10] ... >>
关于语文 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推荐
一、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二、看拼音,写词语。(20分)
三、,填表。(12分)
要查的字
大写字母
读音
部首
除去部首再查几画
帘
踢
脖
四、写出下面字的部首。(10分)
冻( ) 姓( ) 骑( ) 思( ) 宽( )
鸣( ) 蛇( ) 裂( ) 建( ) 筑( )。
五、选词填空。(18分)
把 座 条 头 群 只 架 本
一( )书 一( )大雁 一( )刀 一( )桥
一( )牛 两( )鸭子 两( )飞机 两( )船
六、把句子补充完整,再加上标点。(8分)
1.( )在地里撒下玉米种子
2.( )在工厂里制(zhi)造机器(qi)
3.( )喜爱上体育课吗
4.( )在操场上做早操
七、从句中找出几组意思相对或相反的词语。(l2分)
1.办事要分轻重缓急。( )-( ) ( )-( )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一( ) ( )-( )
3.同学之间不分大小,不论强弱,都要团结友爱。( )-( ) ( )-( )
八、读短文,回答问题(16)
小华是个热心帮助别人的孩子。小刚的数学题不会做,他主动给他讲解,直到小刚学会了。小清病了,他陪(pei)小清去医院看病。高朋忘带水彩了,他把自己的水彩借给高朋用。一天下午,小华走在路上,看见一位农民伯伯吃力地拉着装满菜的车,就急忙跑过去帮助推车。
1.这段话共有( )句,写了小华做的( )件好事。(4分)
2.小华是一个( )的孩子。(2分)
十、写话。(15分)
当你生病以后,医生要给你打针的时候,医生和其他的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你是
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
参考答案:
一、略
二、ji mo su duan
三、困难 浪费 虚心 光荣 蝴蝶 行驶 兴趣 胳膊 袜子 臼齿
四、L lian 巾(穴) 5 (3) T ti 足 8 B bo 月 6
五、冫 女 马 心 宀 口 虫 衣 廴
六、本 群 把 座 头 只 架 条
七、略
八、轻——重 缓——急 虚心——骄傲 进步——落后 大——小 强——弱
九、1. 5 4 2.热心帮助别人
十、略
第五单元测试题2
一、在大写字母后写出小写字母。
H( ) B( ) M( ) O( ) T( )
L( ) N( ) R( ) P( ) J( )
D( ) Q( ) A( ) C( ) F( )
二、找出下面各句中的错别字。
1.星棋五的下午,我们和二班同学举行了拨河比赛。( )
2.同学们在校园的花坛里裁下许多小树苗。( )
3.人们在大树低下乘凉。( )
4.虚心使人进步,娇傲使人落后。( )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成功— 战争— 横— 强—
节约— 冷淡— 守— 缓—
四、选词填空。
忠实 老实
1.太阳是( )的.向导,它会给你指明方向。
2.这人很( ),从不多说话。
美丽 美好
1.( )的生活要靠劳动去创造。
2.孔雀拖着( )的长尾巴沿着湖边散步。
五、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爸爸是科学家。
爸爸是著名的科学家。
1.日月潭是一个湖。
2.我是优秀学生。
3.丽丽写作业 。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岳(yuè)飞学写字
岳飞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想学写字,可是没有钱买纸和笔。
有一天,岳飞回家,手里提着篮子,里面装满了沙土,沙土上面插着树枝。他对母亲说:“妈妈,我可以学写字了,我有纸和笔。”他母亲说:“你的纸和笔在哪里呢?”岳飞把沙土放在地上,说:“妈妈,这就是我的纸。”他又指着树枝说:“这是我的笔。”
从那时起,他每天用树枝在沙土上学写字。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2.岳飞小时候为什么没有纸和笔?
3.岳飞用什么代替纸和笔写字?
谜语
猜一猜
1.独木造高楼,没瓦没砖头,人在水下走,水在人上流。
2.身穿大皮袄,野草吃个饱,过了严冬天,献出一身毛。
3.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4.颜色白如雪,身子硬如铁,一日洗三遍,夜晚柜中歇。
5.有面没有口,有脚没有手,虽然四只脚,自己不会走。
参考答案:
二、1.期 拔 2.栽 3.底 4.骄
三、失败 和平竖 弱 浪费 热情 攻 急
四、忠实 老实 美好 美丽
五、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2.我是学校的优秀学生。3.丽丽在灯下认真写作业 。
六、1.3 2.因为家里穷。3.沙土和树枝。
谜语:伞,绵羊,荷花,饭碗,桌子
高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汇总
知识(一)
古今异义词
以手抚膺坐长叹 (古义:徒,空。 今义:作动词。)
丛菊两开他日泪 (古义:往日,过去。今义:以后,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无边落木萧萧下 (古义:树叶。 今义:树木。)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因此写了。 今义:表原因。)
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年纪大了。 今义:长子,长兄等。)
朝来暮去颜色故。 (古义:容貌。 今义:色彩。)
又闻此语重唧唧。 (古义:叹息声。 今义:一般指虫鸣。)
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刚才。 今义:朝着前面。)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古: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古:谷物收成不好。 今义:凶恶,厉害。)
弃甲曳兵而走。 (古:逃跑。 今义:行,走路。)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古: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保养身体。)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古: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同意、认可。)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这样,却。 今义:转折连词。)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归咎。 今义:没有罪过。)
金就砺则利。 (古:指金属制的刀剑。今义:黄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古:检查。 今义:参加、参见等。)
用心一也。 (古:用,使用;心,心力。 今义:集中注意力,存心。)
蟹六跪而二螯 (古:足,脚。 今义:两膝弯曲,单膝或双膝着地。)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安置,安身。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物身上。)
流血漂橹。 (古:盾牌。 今义:指划船的工具。)
以为桂林、象郡。 (古:把作为。 今义:认为。)
赢粮而景从。 (古:背负,担负。 今义:获得,获胜。)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并且。 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无论。 今义:没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义:许多人。)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风尚。 今义:道路,道德。)
小学而大遗。 (古:在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知识(二)
(1)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通曝,日晒)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通至,达到)
(2)古今异义
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疾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3)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状,变直)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
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4)一词多义
于:寒于水(比)
善假于物也(介词,不译。引进作用)
取之于蓝(从)
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关系,并且)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关系)
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而见者远(表转折)
锲而舍之(顺承关系)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原因)
者: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
不复挺者(的原因)
焉:风雨兴焉(兼词,意为在这里)
圣心备焉(语气词)
(5)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知识(三)
一、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第五单元 步入书林
【单元学习目标】
一、有意识地培养阅读序言、后记和内容提要的习惯,通过序言、后记和内容提要的阅读,把握一本书的主要信息。
二、了解序言、后记和内容提要的基本架构,掌握序言、后记和内容提要的读写方法。
三、感受序跋作者如同向导那样引领我们步入书林的热切情怀,激发读书的兴趣。 【基础知识学习】 一、从音节看,单音词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如:三、发、人。 复音词是由两个或更多的音节构成的词。复音词又分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双音节词包括联绵词、音译外来词。联绵词又有双声、叠韵、普通三类。多音节语素一般是音译外来词。 二、从语素看,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合成词主要类型有五种: 联合式,由两个语素并列融合而成,如:语言、矛盾、国家、高低、线索、形态。 偏正式,语素间有修饰被修饰关系,如:红旗、内部、粗心、热爱、笔谈、秋收。 补充式,语素之间有补充说明关系,如:认清、打倒、缩小、改正、煽动、打动。 陈述式,语素间有陈述被陈述关系,如:眼花、心虚、胆怯、心细、性急、年轻。 支配式,语素间有支配被支配关系,如:带头、动员、签名、耐劳、示威、举重。【教学安排】 《〈安徒生童话〉前记》二课时; 《〈昆虫记〉译本前言》一课时; 《〈繁星〉〈春水〉内容提要》二课时。【每周一诗】 1. 《鸳鸯耳》池北偶:两个耳朵,只用一个。偏听偏信,不由分说。用的发达,废的萎缩。 难过,难过! 2. 《马嵬》袁 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3. 《鸳鸯耳》主要是讽刺“ 偏听偏信 ”的人。
第五单元复习
第一课时
25、两只小狮子
1、熟读课文,特别是狮子妈妈的话
2、复习生字 学习“立刀旁”,积累“立刀旁”的字 刻、该区分 强调“刻”的笔顺
3、读准字音:懒洋洋 慢吞吞
4、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26、小花猫照镜子
1、熟读课文,特别是妈妈语重心长说的话
2、复习生字 区分:怒、努 注意“使”“冲”读准翘舌音 多音字“兴”组词
3、复习部首查字法
27、花钟
1、熟读课文
2、复习生字 学习“皿字底”,积累“皿字底”的字 强调“升”的笔顺
3、复习部首查字法
古诗 悯农两首(其一)
1、背诵并能连线
2、书空会写的字,填空
28、谁的本领大
1、熟读课文
2、复习生字 学习“户字头”,积累 “户字头”的字
3、积累词语:傲慢、愤愤不平、火冒三丈、有气无力、耷拉
29、一群光头男孩
1、熟读课文
2、复习生字 学习“穴字头”,积累“穴字头”的字 强调“窗”的笔顺 “群”换部首组词
3、练习用“激动”说一两句话
语文快乐宫5
1、去部首组词
2、复习查字典
3、书空:座
第二课时:见复习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