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萨布素》题目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墨墨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阅读《萨布素》题目(共含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墨墨”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文言文阅读《萨布素》题目

篇1:萨布素简介

萨布素

萨布素(?—1701),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

世居吉林。顺治九年(1652),初仕为宁古塔将军笔帖式。康熙元年(1662),改骁骑校。七年(1668),论功迁佐领。十二年(1673),迁协领。十六年(1677),与武默纳巡视东北边区。十七年,授宁古塔副都统。以沙俄窃踞雅克萨(今苏联斯科沃罗丁诺以南,时为中国领土),与彭春等戍守黑龙江流域,整饬边防、筹画屯田、造船备炮,以备迎敌。二十二年(1683),与前锋统领郎坦统兵驻守额苏里,擢黑龙江将军。二十四年(1685),同彭春等统兵攻克雅克萨,于墨尔根建城防御。二十五年,再围沙俄复踞之雅克萨,迫沙俄同意谈判。《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曾建议驻兵屯田,开发和保卫边疆。二十九年(1690),坐内大臣班。三十一年(1692),凑建齐齐哈尔及白都讷城。以准噶尔部噶尔丹入犯,疏奏进兵事宜。三十五年(1696)二丹,从康熙帝征噶尔丹,奉命统盛京、宁古塔兵扼东路。三十六年,奏请于墨尔根两翼各立一学,教习书艺,是为黑龙江建学之始。三十九年(1700),回任黑龙江将军。因屯田荒废、妄报成效、浮支仓谷等罪革职。

清康熙年间抗俄名将。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行伍出身。康熙三年(1664),为宁古塔骁骑校时,曾带兵袭击沙俄入侵者于黑喇苏密。十七年,升宁古塔副都统。二十一年,与副都统郎谈等往黑龙江上游侦察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的动向,并提出反击沙俄侵略的建议。同年十二月(1683年1月),奉命统宁古塔兵往黑龙江、呼玛尔“造船舰、运炮具”,为驱逐入侵者作准备。二十二年十月,升黑龙江将军。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萨布素在当地少数民族的配合下,基本上肃清了黑龙江中下游的沙俄侵略军。二十四年,奉命与郎谈等率兵围攻雅克萨城,俄国侵略军首领托尔布津投降,被遣返俄国。次年,托尔布津背信弃义,又率兵至雅克萨筑城盘踞,萨布素遂引兵抵雅克萨城下,大败俄军,使其龟缩城中,不敢出战。在清军的围困下,俄军援断粮尽,孤城指日可破。沙皇政府闻讯急忙派遣使臣来华,要求停战,并声明已派戈洛文为大使,前来同中国谈判。康熙帝接受了俄国的要求,命萨布素撤雅克萨之围(见雅克萨之战)。二十八年,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率清朝使团赴尼布楚与俄方代表戈洛文谈判,萨布素为使团成员之一,率水师溯流至尼布楚,以保证清朝使团的安全。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1689年9月7日),双方在平等谈判的基础上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萨布素任黑龙江将军达十八年之久,他不仅在抵抗沙俄侵略的斗争中建立赫赫战功,而且还为建设中国东北边疆作出了贡献。

篇2:《萨布素》阅读试题及答案

《萨布素》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萨布素,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四世祖充顺巴本,以勇力闻,世为岳克通鄂城长。太祖时,其后人哈木都率所部来归,屯吉林,遂家焉。萨布素初仕为宁古塔将军笔帖式,圣祖遣武默讷等瞻礼长白山,至吉林,欲得识路者导引,宁古塔将军巴海令萨布素率兵二百,携三月粮以从,成礼而还,授萨布素宁古塔副都统。

二十一年,罗刹侵额尔古纳,据雅克萨,诏率兵偕郎坦勘视雅克萨城形势,命建木城于黑龙江、呼玛尔两地,遽以巴海与萨布素统宁古塔兵千五百人往驻,造船备炮。萨布素疏言:“两城距雅克萨尚远,若驻兵两处,势必道阻。罗刹倘水陆运粮,增兵救援,更难为计。宜乘其积贮未备,速行征剿。俟造船毕,即直薄城下。”疏下王大臣议,如所请,上不许。寻以罗刹弃城而去,乃命巴海回守吉林,以萨布素偕宁古塔副都统瓦礼祜率兵驻额苏哩。

额苏哩在黑龙江、呼玛尔之间,为进攻雅克萨要地,有田陇旧迹,萨布素因移达呼尔防兵五百人赴其地耕种,并请调宁古塔兵三千更番戍守。上念兵丁更戍劳苦,命在卜奎建城,擢萨布素为黑龙江将军。既至,乃招抚罗刹降人,授以官职,更令转相招抚。

二十四年,罗刹复踞雅克萨,上以朋春等统兵克雅克萨城,命萨布素移驻墨尔根,建城防御。又命郎坦、班达尔沙会师,抵雅克萨。荷兰贡使以书谕俄罗斯察罕汗①,乃请遣使画界,然亟先释雅克萨围。上允之,命撤围。其后,俄罗斯使臣费耀多罗至尼布楚,命内大臣索额图、佟国纲等往会,寻议以大兴安岭及格尔必齐河为界,毁雅克萨城,徙其人去。

三十五年,上亲征噶尔丹,命大将军费扬古自归化城出西路,萨布素督盛京、宁古塔、科尔沁兵,扼其东路,自次克鲁伦河。噶尔丹西窜,为费扬古所败,诏分萨布素所部兵五百人隶费扬古军。次年,召至京师,旋命回任。奏请于墨尔根两翼立学,设助教,教习书义,是为黑龙江建学之始。

三十九年,卒。乾隆间,敕修盛京通志,列名宦,且称萨布素谙练明敏,得军民心,其平罗刹及黑龙江兴学,有文武干济才。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六十七》

注:①察罕汗:即沙皇。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遣武默讷等瞻礼长白山 礼:礼拜、膜拜

B.遽以巴海与萨布素统宁古塔兵千五百人往驻 遽:急剧、急忙

C.俟造船毕,即直薄城下 俟:等到

D.自次克鲁伦河 次:次第、顺序

5.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萨布素“有文武干济才”的一组是( )(3分)

①携三月粮以从,成礼而还 ②宜乘其积贮未备,速行征剿

③招抚罗刹降人,授以官职 ④毁雅克萨城,徙其人去

⑤所部兵五百人隶费扬古军 ⑥奏请于墨尔根两翼立学

A.②③⑥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萨布素出身行伍世家,其四世祖充顺巴本以勇猛和气力而闻名,世代为岳克通鄂城长。萨布素初登仕途,即为宁古塔将军笔帖式,后又多次立功,不断得到升迁。

B.萨布素恪尽职守,多次上疏陈述边关战略及开荒屯田部署,均因朝中君臣反对而未被允可。但他没有因此获罪,反而被委以重任,甚至被钦定为黑龙江将军。

C.在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战役中,康熙帝御驾亲征,萨布素奉命担任东路总指挥,结果噶尔丹向西逃窜,被西路总指挥费扬古击败。

D.萨布素治军有方,深得人心。任黑龙江将军期间修城筑镇,招抚罗刹兵,并建学兴教,为巩固东北边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两城距雅克萨尚远,若驻兵两处,势必道阻。罗刹倘水陆运粮,增兵救援,更难为计。(5分)

(2)荷兰贡使以书谕俄罗斯察罕汗,乃请遣使画界,然亟先释雅克萨围。(5分)

篇3:季布传文言文阅读

季布传文言文阅读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 ,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候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已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邱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协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料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悦是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而气见义勇为。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8.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匿濮阳周氏 匿: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拜: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 阿:抑合。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季布“任性使气”的一组是

①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②樊哙可斩也!

③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

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⑤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⑥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候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意,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季布名所以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

8.A 9.D 10.B

8.解析:文言实词“匿”是“隐藏、躲藏”之意。

9.解析:①是朱家叙述季布数窘高祖的原因,表现季布的尽职,③是季布驳斥樊哙的理由,表现季布的刚直,④是季布对皇上陈述之所以召他到京城的原因。表现季布敏锐的观察力和敢于直言进谏。

10.解析:“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错误,原文是说当年高帝率兵四十万被匈奴困于平城,樊哙率兵十万横行匈奴是不可信的。

11.

(1)您国为一人的赞美而召用我,一人的诽谤而赶走我,我担心天下有识之士

听说这事后,就能够窥测出您的深浅啦。

(2)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呀。

篇4:《季布传》文言文阅读

《季布传》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 ,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候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已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邱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协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料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悦是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而气见义勇为。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匿濮阳周氏 匿: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拜: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 阿:抑合。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季布“任性使气”的`一组是

①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②樊哙可斩也!

③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

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⑤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⑥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候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意,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季布名所以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

1.A 2.D 3.B

1.解析:文言实词“匿”是“隐藏、躲藏”之意。

2.解析:①是朱家叙述季布数窘高祖的原因,表现季布的尽职,③是季布驳斥樊哙的理由,表现季布的刚直,④是季布对皇上陈述之所以召他到京城的原因。表现季布敏锐的观察力和敢于直言进谏。

3.解析:“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错误,原文是说当年高帝率兵四十万被匈奴困于平城,樊哙率兵十万横行匈奴是不可信的。

4.

(1)您国为一人的赞美而召用我,一人的诽谤而赶走我,我担心天下有识之士

听说这事后,就能够窥测出您的深浅啦。

(2)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呀。

篇5:文言文比较阅读题目及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题目及答案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8题。(16分)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乙】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

【注释】封:封赏。②贵:认为 可贵。即:如果。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或谓惠子曰( ) (2)非梧桐不止( )

(3)是商贾之人也( ) (4)递辞平原君而去( )

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非练实不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去国怀乡

C.为人排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仰而视之曰 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译文:

(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译文:

8.回答下面问题。(5分)

(1)【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2分)

答:

(2)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分)

答:

二、(16分)

5.(1)有人 (2) 栖息(3)这(4)离开

6. B(3分)

7.(1)惠民子在魏国(染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2分)

(2)酒喝得很畅快(的时候)(平原君)起身上前,用千金给鲁仲连祝寿(祝福) (2分)

8.(1)两人都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2分)

(2)庄子运用巧妙的比喻(讲故事的方法),如把自己比作鹓鶵(把惠子比作鸱;氢功名利禄比作腐鼠,)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志趣;而鲁仲连则把帮助别人后接受封赏的行为和商人做生意进行对比,强调自己的志趣。(3分)

篇6: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题目

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题目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后面题目(17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

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小题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标四处)(2分)

【小题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⑵名之者谁?()

⑶行者休于树()

⑷觥筹交错()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⑵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小题4】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⑴叙述“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

⑵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小题5】文中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简要回答。(3分)

篇7: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

文言文两篇阅读理解题目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题目。(14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周武王克殷①,召邵公问曰:殷之士众,奈何处之?邹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武王日:不可。邵公出,周公②入。武王日:为之奈何?周公日: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制,惟仁是亲。武王日:善哉!乃从周公之言。 (选自《周公安民》) 【注释】①殷:殷朝,即商朝。 ②周公:周武王的弟弟。

26.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又何间焉 (2) 小惠未遍

(3) 周武王克殷 (4) 惟仁是亲

27.下面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奈何处之 肉食者谋之 B.乃从周公之言 乃入见

C.必以信 以君之力 D.民弗从也 夫大国,难测也

28.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2分)使 各 居 其 宅 田 其 田 无 变 旧 制

29、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30、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31、从上面甲乙两个文段可以看出,古代谋士认为君主应该如何对待老百姓?(2分)

参考答案:

26.参与;通遍,普遍、普及;攻克;亲近27.C

28.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制

29.有罪的杀掉,无罪的.放一条生路。

30、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同时反衬出曹刿的远见卓识(或显示了曹刿的自信)

31.君主该爱护老百姓,赢得民心才能赢得天下。

篇8:文言文的阅读题目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小题1:请用“/”线给下列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余 闻 之 也 久。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4分)

(1)忽啼求之 ( ) (2)邑人奇之 ( )

(3)稍稍宾客其父( ) (4)每以天下为己任(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小题4:试比较方仲永与范仲淹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3分)参考答案:

小题1:余/ 闻 之 也 /久 (每处停顿1分)

小题1:(1)指“书具”(2)以……为奇;认为……奇怪

(3)以宾客之礼相待 (4) 把

小题1:(1)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有时晚上昏沉、倦怠了,就用冷水洗脸;食物不充足(没有饭吃)就喝粥充饥继续读书。

小题1:先天素质固然重要,后天努力更加可贵,只有发奋图强、勤奋学习,才能创出一番大事业。 ( 3分 )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阅读文本,比较二者的生活经历,总结启示合理即可。

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题目

初中文言文题目与译文

文言文爱莲说题目附答案

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

文言文阅读题目:郑当时

公输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

门萨测试题

桃花源记的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

文言文谢弘微传节选题目

文天祥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目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萨布素》题目(通用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文言文阅读《萨布素》题目,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