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对塔城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共含9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EULChanso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对塔城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开放,使得国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塔城地区如何在WTO确定的农业政策空间内,面向国内外市场,调整农业结构,无疑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基于对我区农业的比较优势和劣势的认识,笔者认为,加入WTO后,塔城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作 者:呼义红 叶生辉 作者单位:中共塔城地委党校 刊 名:实事求是 英文刊名:SEEK TRUTH FROM FACTS 年,卷(期): “”(6) 分类号:F2 关键词:包头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一些大宗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卖难问题突出,农民增收趋缓,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市农业生产结构不尽合理,农业生产单纯追求数量,不重视质量.
作 者:刘丽珍 穆宝芬 杨鹏飞 作者单位:刘丽珍(包头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内蒙古,包头,014030)穆宝芬(包头市农牧渔业经营管理站,内蒙古,包头,014030)
杨鹏飞(包头市农牧学校,内蒙古,包头,014030)
刊 名:内蒙古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5) 分类号:F3 关键词:关于海淀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今后几年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海淀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出发点,是以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为中心,为园区发展创造一流的生态环境.要冲破“传统农业”、“生产农业”、“产量农业”的'束缚,重新审视资源,科学配置资源.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不能只是进行局部调整,而应是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布局结构在内的整个农村经济的全面调整.
作 者:伊欣欣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京,100088 刊 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GRICULTURE VOCATIONAL COLLEGE 年,卷(期): 16(2) 分类号:F323.8 关键词:农业结构调整 林业产业化 农民增收 海淀区WTO:广西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中国已经加入WTO,广西农业经济在国内并无优势的`情况下,又面临国际农业列强的冲击.怎样把挑战变成机遇?如何进行必要的结构调整?文章认为:只有找准位置,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进行深刻的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特、稀、偏、精的植物种植,才符合比较经济规律,广西农业经济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作 者:兰茜 作者单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南宁,530007 刊 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 年,卷(期):2002 14(2) 分类号:F327.67 关键词:WTO 广西农业 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农业产业结构、生产结构、品种品质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内容.要发展高效立体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要发挥高科技农业园区的示范作用,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政府在制定宏观政策和市场管理中对农业结构调整要进行积极的引导.
作 者:许亚东 作者单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刊 名: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年,卷(期): 9(2) 分类号:F304.1 关键词:农业结构 调整山区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
山区县大都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只有尽快形成有特色、有规模、有效益的农业产业结构,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作 者:贺润成 作者单位:中共大宁县委党校,山西 大宁 042300 刊 名:理论探索 PKU英文刊名:THEORETICAL EXPLORA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F3 关键词:新时期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_[实习报告]
培育开发优势主导产业,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提升农村经济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作为我省##城市,如何加速结构调整,构建外向型优势农业,实现“兴边富民”目标,已成为亟需破解的重要课题。
一、廓清思路,规划引导,为农民指明调什么
科学规划主导产业。扩张出口果菜业。抓住俄滨海边区2/3果菜依赖中国进口的契机,积极引进名优特品种,大力建设出口果菜反季节生产基地。,果树面积达##万亩,发展蔬菜5万亩,出口地产果菜5万多吨,创汇400多万美元。我们将根据俄市场需求,加快组建以外经贸公司为主体的果菜销售集团,实现贮藏、保鲜、包装、流通增值,规划到发展果菜##万亩,产量21万吨,成为全省沿边最具活力的无公害出口果菜基地。提升食用菌业。提质增效,节本降耗,发展袋栽木耳##亿袋,总产700万斤,收入超亿元。我们将继续巩固和规范专业镇、村、户建设,推广优质菌种,扩大黑木耳、菇类生产规模,到20发展食用菌2亿袋,实现耳、菇平分秋色。壮大药材业。引进培育优质种苗,发展药材近3000亩。我们将依托资源、气候优势,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全面推广药林、药草间作套种,年发展中药材3万亩,成为全省医药工业原料供应基地。发展畜牧业。稳定猪禽生产,加快发展草食动物及特种养殖,畜牧业产值达8393万元,占农业产值23%。我们将大力发展草食畜禽,鼓励兴办家庭牧场,猪、牛、羊、禽、鹿、蜂、熊饲养量形成规模,建成对俄出口无特定病原和药物残留畜产品生产基地。
因势调整区域布局。组织专家会诊团逐镇摸实情、比产业、算效益,调整、培育“一镇一业”。##两镇发展中药材多亩,占全市66%;##
新时期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一、廓清思路,规划引导,为农民指明调什么
科学规划主导产业。扩张出口果菜业。抓住俄滨海边区2/3果菜依赖中国进口的契机,积极引进名优特品种,大力建设出口果菜反季节生产基地。20,果树面积达##万亩,发展蔬菜5万亩,出口地产果菜5万多吨,创汇400多万美元。我们将根据俄市场需求,加快组建以外经贸公司为主体的果菜销售集团,实现贮藏、保鲜、包装、流通增值,规划到2008年发展果菜##万亩,产量21万吨,成为全省沿边最具活力的无公害出口果菜基地。提升食用菌业。提质增效,节本降耗,发展袋栽木耳##亿袋,总产700万斤,收入超亿元。我们将继续巩固和规范专业镇、村、户建设,推广优质菌种,扩大黑木耳、菇类生产规模,到2008年发展食用菌2亿袋,实现耳、菇平分秋色。壮大药材业。引进培育优质种苗,发展药材近3000亩。我们将依托资源、气候优势,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全面推广药林、药草间作套种,2008年发展中药材3万亩,成为全省医药工业原料供应基地。发展畜牧业。稳定猪禽生产,加快发展草食动物及特种养殖,畜牧业产值达8393万元,占农业产值23%。我们将大力发展草食畜禽,鼓励兴办家庭牧场,20猪、牛、羊、禽、鹿、蜂、熊饲养量形成规模,建成对俄出口无特定病原和药物残留畜产品生产基地。
因势调整区域布局。组织专家会诊团逐镇摸实情、比产业、算效益,调整、培育“一镇一业”。##两镇发展中药材2000多亩,占全市66%;##发展袋栽木耳6600万袋,占全市66%;##、##发展果树10.5万亩、蔬菜3.5万亩,分别占全市84%和70%,初步形成了“南药、北菌、中果菜”的外向型优势产业区域布局。
积极扶持专业生产。深入开展“建争带”活动,实行干部包村屯、包产业、包项目责任制,扩大各类专业村、户生产规模,形成“一村一品”、村村联动、户户行动的聚集和联动效应。涌现专业村、一品村55个,占村屯总数的54%。
二、创新模式,示范带动,让农民知道怎么调
流通市场链接型。推行“市场+农户(企业)”模式,使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建市场。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原则,建设##大市场、大牲畜交易市场和##出口果菜批发市场,规范农副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放大市场拉动作用,形成了外联市场、内结农户的区域性营销网络。抓经纪人。靠政策鼓励引导专业大户、农技人员、下岗职工和农村能人从事加工运销业,放手放胆搞活农产品流通,经纪人队伍已达2500人。供信息。建立农业信息平台,及时准确提供价格、生产、供需信息和中长期市场预测,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树品牌。整合农副产品品牌,统一包装、销售,扩大了市场份额。签订单。组织经营配套的外经贸企业、涉农企业与基地村、户签订农副产品收购合同,以销定产,承包承销,降低了农民市场风险。
科技园区辐射型。推行“园区+农户”模式,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引种、示范、育种、推广的聚集辐射作用,促进农产品高产高效。争取专项资金建设农业高科技试验示范园区。建成##条万亩无公害果树节水灌溉示范带,启动建设国家级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重点建设对俄星火国际化示范项目、蔬菜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基地,3年内主导产业品种将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挂、靠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合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区。与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吸收和推广科技成果,推动结构调整。大胆尝试公司制、投资业主制、科技承包制、联结农户合同制,鼓励农技人员留职留薪领办、创办示范园区及农业科技企业。引导农民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和劳力投入等形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培植了一批新型科技示范户。鼓励干部群众投资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园区。沿道、沿河、沿边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点)32个,推动了先进实用技术普及推广。##镇干部和农技员租赁农民土地300亩,引导示范全镇农民集中连片种植日本圆葱470亩,把风险留给了自己,把经验传给了农民。
加工企业带动型。推行“政府+企业+农户”模式,政府提供服务,企业负责市场调研和收购,农民只管种养,建立完善产业内部新型利益关系。政府减税让利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在市场介入、资质评估、项目审批、产品进出口、基础建设、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全方位让利,促进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成长壮大。累计投资、减免3000余万元,重点扶持##等百户优加工、贮藏、包装企业,年销售农副产品7万余吨,延伸了产业链条。龙头企业让利反哺生产基地。龙头企业设立结构调整风险基金,以保护价收购、预付定金、二次结算等方式反哺基地和农户,实现了“利益均沾、风险共担”。近两年,老黑山淀粉厂出资62万元补贴农民,马铃薯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积极探索增收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农民股份合作,吸引农民以土地、原料及进厂做工等形式参股分红,由单纯买卖关系变为伙伴关系,改变了一家一户的传统经营模式。
行业协会调控型。推行“协会+能人+农户”模式,按产业组织龙头企业、购销大户、流通组织和农民成立行业协会,统一开展生产、经营和科研活动。市食用菌、果菜、烤烟产销协会及300多个分会通过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形成了“一家一户为基础,千家万户成规模,区域布局作基地,龙头组织拓市场”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市食用菌专业协会以家庭为经营单位,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食用菌科研中心为培训示范基地,以农村经纪人为桥梁,把尽可能多的农户生产纳入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和联合开发之中,形成了食用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化体系。吸纳##等##家外经贸企业和63个基地村、5000多户农户加入市果菜专业协会,构建了外辟多元市场、内建特色基地、基地连接农户的`果菜生产新格局。
大户群体扩张型。推行“大户+农户”模式,重点扶持种、养、加、运、销和为农服务的农村大户,使农民在结构调整中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总结评比大户。培养树立各类大户200多户,运用交流经验、参观考察等方式推动生产,一批高效标准化果菜园、万元效益田、50万株苗圃、千头猪场、500头肥牛场、万只禽养殖场迅速隆起。扶持发展大户。领导干部和有关职能部门与大户挂钩,全力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等服务;引导大户成立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形成技术、生产、市场、信息联盟;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机关事业干部参与大户生产经营,促其成为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的骨干力量。宣传表彰大户。召开优秀大户表彰大会,推介典型经验,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促进典型辐射到户、带动到户。
劳务团组转移型。推行“劳务团组+农户”模式,组织农民离土离乡从事非农生产,促进增收。大力开展对俄劳务合作。发挥地缘、劳动力及科技优势,以##公司为龙头,有计划地组织劳务团组赴俄开展以种植业为主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在俄创建了一批综合开发型农场,并向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建筑工程承包等领域拓展。年执行对俄农业合作项目37项,合同派出劳务人员##人、总值##万美元。有序组织农民外出打工经商。发挥亲缘优势,鼓励农民到国内发达城市及国外务工经商。##镇8000多朝鲜族人口1/3在外打工,年人均纯收入万元以上。积极鼓励发展二、三产业。实行户籍、经营、政策、办事手续、子女入学“五放开”,鼓励农民进城购房落户、经商办厂。全市从事二、三产业农民1.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9.5%。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促使土地集中到种植大户手中,为农业生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三、尊重民意,维护利益,给农民保障放心调
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摒弃“一阵风”、“一嘴噘”、“一刀切”的长官意志,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财产所有权和民主权利,做到了引导不包办,参与不干预。市乡干部改进作风,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营造了齐心合力推进结构调整的良好氛围。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严格执行“一项制度”、“八个禁止”规定,坚决防止负担反弹,实现了“减负促调整”。
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准确把握农产品生产规律、市场需求、价格走势,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生产经营,增强主动性和预见性;组织镇村干部学习世贸规则,研究制定应对措施,学会运用保护措施有效规避风险。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落实优质优价政策,提高农产品质量。打破一己利益局限,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损农坑农行为,强化执法监查,维护公平竞争,净化市场环境。
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多予、少取、放活,积极主动为农村出谋划策。搞活土地使用权,补贴新上项目,引导股份合作和规模扩张,促进了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优势产品的聚集。制定调整规划,及时提供指导,深入挖掘典型,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最大限度调动了广大农民的调整积极性。牵线搭桥,结对挂钩,完善服务,使农民真正在结构调整中富起来。
乡镇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汇报
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汇报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 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掀起结构调整新高潮
我镇按照县秋季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的要求,不断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并在吸取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强规划,因地制宜,注重通过宣传引导,科技指导,加强信息服务,推广先进技术等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做到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适合养什么就养什么,不强制命令,不搞一刀切,确保秋季结构调整顺利进行,工作到位。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县里召开秋季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后,我镇立即召开党政联席会对会议精神进行传达,对秋季结构调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研究出台工作意见和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健全工作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是任务分解,强化责任。实行镇领导分工包管区、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农户,把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到人头,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考核,严格奖惩。秋收秋种期间,镇机关工作人员将全部下村,深入一线,指导生产,帮助工作,协调服务,确保调整任务不折不扣的完成。
三是抓好宣传引导。通过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会议、村广播、发放明白纸、典型引路等方式,使群众真正树立传统耕种没出路,特色农业能致富的观念,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强化政策扶持。对高标准蔬菜大棚实行贴息贷款和资金扶持,每亩年补贴300元,连补3年;温室大棚每棚协调贷款7000元,贴息3年,并无偿架电,硬化道路;对发展十个以上连片鸭棚的户,除县每棚补助2000元外,镇里每棚再补助扶持资金2000元;对连片种植土豆的农户,镇里负责种子和地膜款;对名贵鱼种养殖100亩以上的,除县补贴外,镇也相应补助;对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了重点扶持和政策倾斜,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的热情。[本文出自本网网-www.wmxz.cn]
五是加强技术和信息服务。镇里组织农技、渔技、畜牧、农机、水利等涉农部门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加快协会建设,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把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情办实办好,使农产品种的好,销的出,提高种养效益,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力求结构调整新突破
以大棚蔬菜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带动全镇种植业结构大调整。在巩固1300亩大棚蔬菜的基础上,加强规划,扩大面积,力争达到1500亩;大力发展连片大中小弓棚,联系引进名优品种,提高种植效益,使之尽快形成规模。镇里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力争每个村结构调整都有新亮点、新突破,到年底,全镇农业结构调整面积突破6000亩,粮经比例4:6。
抓好新上养殖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畜禽业。以养鸭、养猪为突破口,加强基地建设,带动全镇畜禽业发展,使之成为湖区百姓致富的重要手段。在巩固发展镇养殖场等4处养殖基地的基础上,又建成两处养鸭基地,已发展高标准鸭棚35个,预计年出栏肉鸭45万只;鱼场利用鱼池台田新建大型肉鸭养殖基地,总投资500万元,年出栏肉鸭80万只,并与县食品公司签订了常年购销合同。全镇水禽饲养量达150万只。今年新建养猪场一处,集育种、繁殖、养殖于一体,总投资500万元,年可出栏成猪万余头,预计10月份建成投产。目前,全镇共发展初具规模饲养场120余处。
林果业抓好栽培管理,发展苗木花卉种植。进一步加强对湖东大堤、滨湖路两侧、老运河堤长达30余公里的'绿化带、渔池台田等林木管理。依托靠近县城优势,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种植,新建的集养殖、观赏、休闲于一体,占地面积30多亩的大型花卉基地项目正在建设中。今年,全镇新增林业面积1300余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3.9%。
劳动力转移取得新进展。针对全镇人多地少的实际,镇党委政府在认真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广泛宣传、靠上联系,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劳动力转移工作。目前,全镇劳动力转移总数达到16000余人,其中,县外2800余人,国外务工5人。8月份,镇里由分管领导带队,到日照等地,对用工企业进行走访,征求企业意见,看望外出务工人员,并达成了新输出50名纺织女工的用工协议。
三、下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镇在农业结构调整和湖区管理中做了一定的工作,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按县委、县政府整体工作安排,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抓好宣传引导,使群众切实提高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二是加强技术服务,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提高种养效益;并通过各种方式,及时了解市场供求信息,使农产品种的好、销的出,效益高;三是重点抓好养猪场、镇鱼场肉鸭养殖基地和塌陷区养鱼基地的建设,抓好三个农字号龙头企业的扩产扩资,达到“办一个企业,建一座基地,育一大产业,富一方农民”的目的。四是针对当前实际,重点抓好“三秋”生产和秋种工作.镇里成立秋季农业生产指挥部,全力以赴,靠上工作,做到人员安排到位,安全生产宣传到位,机械设备、工作措施到位,确保秋季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做好小麦良种补贴工作,确保良种种植面积,为农业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