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城市近郊农村农业发展的思考论文(共含9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代课教师”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城市近郊农村农业发展的思考论文
我的老家库前村,原为南昌县所辖,后划入南昌市高新区,地处风光旖旎的万顷瑶湖之滨,为麻丘镇所属的一个自然村,在省城的东南方向,新航空城范围内,距南昌市中心的八一广场约25公里,距赣江新区约39公里。每年春节,我与家人一道回家祭祖、拜年,带着调研任务,对老家农业生产发展进行了一番调研和思考。
库前村的现状
据村民们介绍,村里土地面积约2500亩,耕地约1580亩(水田约1181亩),总人口达1348人。据历史记载族谱中有文字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宋代时期,曾有鄱湖平原地区“鱼米之乡”之美称。目前,以种植水稻、萝卜、红薯等为主,个别老乡家散养有鸡、鸭、耕牛(黄牛),以自食和役用为主,畜牧和渔业养殖目前没有规模。上个世纪90年代初,村集体曾种过橘子树,创办了一个橘园,但遗憾却没有跟上市场前进发展的步伐,最终被淘汰。唯一的亮点是村里疏松肥沃的砂壤土,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依托“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的`良好灌溉条件,种出的白萝卜大、粗、甜,在周边市场具有一定知名度。通过与乡亲们交流、沟通,总的说来全村农业仍以传统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为主,特色不明显,也谈不上规模,农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比重较低,农民务农积极性不高。给人的印象是,近城无市,在乡无农,年节人聚,平日房空。这种既不象城中村因征地开发而大步转型、也不像农产品主产区搞大规模农业产业升级的城市近郊中间地带,我感觉,在农业发展中,都有类似的问题。一是随着城市化进程迅猛推进,一部分农民无心耕种,即有担心投入农业,短期见效慢,今后如土地征收将不可持续,还有的一心在外务工,等待征地拆迁;二是地处城市近郊,外出务工较其他农村更加方便,在乡务农人员更少;三是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生产虽有收入,但没有规模效益,收入占比较低。
展望库前村未来
如何充分发挥城市近郊农村的区位优势,搞好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与都市产业相融。我认为,一是明确土地政策,给近郊农民吃上“定心丸”。实行严格城市发展规划,保持规划时间内的稳定持续,加大政策宣传落实,让农民定心;二是加大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壮大现代农业。紧紧围绕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培育有吸引力的龙头企业,利用区位优势,重点发展网上农业、订单农业、农业电商等;三是对个体农业生产者提供更多的土地,转变成农场主,发展农村服务业,让其中一部分个体农业生产者成为农业服务业成员;四是加大模式创新,建设让城里人羡慕的乡村田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生态休闲农业为主,探索PPP项目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村集体、村民多方参与,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保障农场主的利益,让农民变股民,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自愿回乡投身农业,实现农村城市化与农业发展齐头并进。
摘要:随着设施农业的进步发展,以其为代表的新型农业技术也正发展成为当下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如何引导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向着更高一层目标发展就成了相关行业中的新要求。本文在阐述设施农业基本原理与实际意义的基础上,分析新时期我国的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以农业现代化为背景的新时期下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设施农业;机械化;新思路
1设施农业的概念及实际意义
设施农业是指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配合先进的工程施工建设,以人为方式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外部环境进行改造,进而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更为合理的因素搭配,通过温度、水分、气候和光热等资源的重组利用,设施农业的运用可以帮助农作物达到理想的生长状态,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种植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科学化和高效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对于我国而言有如下实际意义:转变传统的、不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构建符合农业发展潮流的新型生产模式,并为农民提供更为稳定的增收渠道;与此同时,设施农业还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利用、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切实有效的作用。
2.1土地瓶颈
毫无疑问,在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土地资源。但随着新时期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推进中占据了大量土地资源,这就造成了农业生产中的土地问题日渐明显。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有必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包产到户土地联产承包的责任细分,农业经营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分配不均、规模缩水、成本膨胀等问题使农业经营难以发挥本身的优势。加之农产品经营的品种多而杂,管理混乱,技术落后,导致了0.33平方公里以下的小规模经营户依然占据多数,高昂的选种和交通费用进一步阻碍了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升级。
2.2人力资本
就当下而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人口流动等变化都对农业生产中的人力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本身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是较高的,但目前我国的农民却存在教育水平低、年龄老龄化等趋势,一大原因就是年富力强、文化程度高的人力资源出现了严重流失。受限于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我国的设施农业在技术推广环节出现了较大漏洞,多数农业生产人员安于传统的生产模式而不愿意接受新技术,包括配方养肥、病虫害防治和节能日光温室等技术,这些新技术目前尚不能在设施农业生产中得到较合理的运用。
2.3产销衔接缺乏专业批发市场和营销组织
新时期下不断扩大的城乡发展差距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同样影响深远。农产品销售城乡脱节,多数情况下,农产品的营销依然依靠农产品经纪人拉关系进而实现外地销售的单一渠道。由于缺乏专业的批发销售体系,导致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相脱钩,制约了农产品种植的'进一步发展。
3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新思路研究
3.1政策创新
以政府机关为先导,以科学的法律规范为指导方式,通过运用更为灵活的农业辅助措施,构建更为合理的农业管理机构。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制定符合实际的设施农业推广计划,规范设施农业的技术指标,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拓宽发展道路。在设施农业技术的使用推广中,重点开展温室节水灌溉、二氧化碳施肥、温室智能温控、日光自动卷帘等核心技术,并不断为设施农业的生产树立新的目标,引导农作物种植合理有序推进。
3.2技术创新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领域的新技术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举措。面对新时期我国农业生产的设施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等特点,则需要相应的管理人员有所侧重地对农业生产中的配套技术进行创新推广。包括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都是新技术创新科研的重点环节。
3.3市场营销创新
品牌化的农业生产思想是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创新思路之一,对我国设施农业的引导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要求我国的农业生产必须做到市场营销创新发展。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的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饲料生产企业、营销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引导民间资本和吸引外资开发设施农业,提高设施农业工业化水平。在农产品的营销环节,切实做到以农产品品质为第一先导,以无公害、绿色、有机为重要指导标准,规范生产投入和标准衡量,把好投入品关;其次要求农业生产要具有一定的规模,从客户与市场的角度看问题,做好销售的后续环节,以设施农业技术拓展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增加市场化运作的科学合理性。成立农民产销合作组织,发展农村经纪人,解决农民“卖粮难”“卖菜难”等问题。
4结语
相较于传统的农业生产而言,设施农业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其技术应用涵盖了工程信息学科、生物科学学科以及环境保护学科等,是现代化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在新时期,大力推广和应用设施农业可以推动我国的农业生产科学化、设备应用规范化、种植方式集约化以及管理现代化。设施农业生产能够切实增加农作物的种植效率,完善资源利用率,保障安全生产,推动我国的农业健康发展,切实为农民增加收益。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业机械化专项发展规划的通知——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G].2011.
[2]闫石,刘怀,杨恺.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03).
[3]杨万江.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的国际比较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11).
[4]何芬,马承伟.中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03).
摘要:绿色发展是低碳经济最重要的发展内容。大力实施绿色农业,对进一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绿色农业;绿色发展;基地;现状
绿色农业是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工业装备、管理理念,汲取人类农业历史文明成果,遵循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把标准化贯穿到农业整个产业链条中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具体应用上一般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称为绿色农业。经过多年发展,以“三品”为主的绿色农业,已成为各地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我国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品牌培育中凸显引领带动作用。
截止目前,全国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主的绿色农业面积约为5.1亿亩(主要为产品面积、基地面积)。新疆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主的绿色农业面积约为1883万亩,与全国绿色农业发展规模相比,占3.7%。其中北疆绿色农业面积11883620万亩,占全区的86%,南疆263万亩,占全区的14%。目前,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品发展数量上,全国“三品”总数已达10.3万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7.9万个,绿色食品2.1万个,农业系统认证的有机产品0.3万个。新疆“三品”总数1356个,占全国的1.3%,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010个(种植业产品781个,畜产品67个,水产品212个),绿色食品277个,农业系统认证的有机产品69个。到底,南疆四地州发展现状为:无公害农产品124个,绿色食品43个,有机食品16个,分别占全区的12.3%、15.5%、23.2%。从全区整体情况来看,“十二五”期间绿色农业发展比例已经达到30.3%,基本实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及其评价指标,但与全国发展相比,差距较大。尤其是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差距大。
近年来,以“三品”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农业发展已由点向面逐步展开。-,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大力支持下,喀什地区伽师县、塔城地区、伊犁河谷八县一市等地先后被列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面积达到680万亩。和田县率先创建了全区第一个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核桃)生产基地,基地规模30万亩。20-,伊犁州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创建工作作为政府对县市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高位推进,到20底,州直八县一市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已有21个,面积334.5万亩,占全区原料基地的45%。目前,已批准创建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54个,覆盖30个县市251个乡镇(场)51万个农户,有83家龙头企业与基地对接,基地面积840万亩。绿色农业稳步推进,极大地促进了各地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一些县市依托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调整了产业结构,培育了主导产业。围绕特色林果产业带发展,各地认证的以红枣、库尔勒香梨、葡萄、哈密瓜、杏为主的`绿色、有机特色林果产品,外销量达到30%~40%,效益平均提高23%以上,产业密集度高的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0%以上来自特色种植。奇台县作为粮食大县,紧紧以4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为契机,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带动力和建立健全产业化经营机制,粮农增收显著。去年仅小麦订单补助就直接增收80万元。中储粮新疆分公司以主导经营产品为主,采取“两头”延伸的经营策略,大力开展绿色食品小麦认证,通过“分公司+直属库+基地”三级联动、层层落实的形式,逐步建立了绿色小麦比较完备的生产、收购、仓储等标准化管理制度,对基地内生产的绿色小麦提高0.02元/kg收购,直接带动18万农户,增收1160万元。巴州和硕县苏哈特乡永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创出了品牌,社内成员的土豆比社外高0.5元/kg。伊犁察布查尔县大力开展有机水稻种植,农民增收明显。年普通水稻种植收入850元/666.7m2,有机水稻种植1200元/666.7m2,到,有机水稻收入提高到2200元/666.7m2。
3围绕绿色农业开展的工作
自20自治区党委提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20-20)》及其评价指标体系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着重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3.1建立健全了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14个地州市以挂靠、内设的形式基本建立了地州级工作机构,专兼职人员62名。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注册的检查员539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408人,绿色食品检查员128人,有机食品检查员3人。取得国家两个中心认可批准的“三品”部级委托检测机构4家。
3.2加快产品认证与基地建设
截至目前,全区有效期内的“三品一标”企业、合作社368家,产品数1222个,实物总量1030万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50个,面积516万亩。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59个,面积823.6万亩,实物总量620万吨。产品数量增加与基地规模扩大,进一步提高了绿色农业发展比例。
3.3完善政策保障
20农业厅出台了《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项目指导意见》。对每个示范县市补助50万元,要求完成8~10个产品、1~2个基地认证工作。年7月农业厅、林业厅、畜牧厅、水产局联合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区绿色食品发展的意见》和《新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14年-年)》。与此同时,各地也陆续出台了许多政策、采取了多形式推进举措。
4下一步工作重点与建议
新疆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极适宜发展绿色农业。按照《纲要》发展要求和评价指标,全区绿色农业发展将紧紧围绕“三品”认证与基地建设,在规模、数量上有突破,才能实现规划目标。
4.1认真抓好政策落实
年,“中央9号”文件专门提出“要努力把新疆建设成为国家绿色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2014年,自治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讲话指出,“要打好新疆绿色牌,加大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等等。中央、自治区领导的指示精神,是我们奋力推进工作的根本保证。要按照自治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目前,重点是做好《关于加快我区绿色食品发展的意见》和《新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14年-2020年)》的组织实施,需要认真抓好落实,确保《纲要》评价指标如期完成。
4.2多措并举加快产品认证与基地建设
“十三五”全区“三品”发展目标2600个以上,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积万亩,发展任务十分艰巨。要多措并举、上下一致,才能推进新常态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首先要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不断扩大产品数量;其次改进工作方式,将“三品”申报材料初审工作下移至地州级工作机构开展,增强基层检查员工作的主动性,提高申报效率;三是将“三品”认证与基地建设列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和现代农业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推进。
4.3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建议在自治区现代农业发展补助项目、庭院经济补助项目等涉农项目资金中,进一步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内容经费要用于“三品一标”认证补助;鼓励各地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获得“三品一标”的企业进行奖励或补助,提高企业申报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郑娜,王艳.加快新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建议[J].区域经济,(3):23-25.
[2]杨玲.新疆“三品一标”工作现状与展望[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29-30.
[3]郭新正.实施农业标准化实现农业品牌化———对新疆农业标准化与“三品一标”发展的几点认识[J].新疆农业科技,2012(4):56-58.
[4]马爱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成效及发展重点[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5):10-13.
[5]严立冬.绿色农业发展与财政支持[J].农业经济问题,(10):36-39.
[6]刘伟明.中国绿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世界农业,(8):20-22.
[7]王永发.绿色农业与标准化生产[J].安徽农业科学,(10):3094-3095.
关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若干思考
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若干初步思考,提出建设具有开发区特色、体现开发区品牌、代表武汉乃至湖北水平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措施.
作 者:肖海林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湖北武汉,430056 刊 名:科技进步与对策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年,卷(期): 16(4) 分类号:F299.276.51 关键词:开发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议城市发展定位分析思考论文
城市定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问题。城市定位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必须顺应大背景,把握大趋势,选准大方位。**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外界联系的、融合的。目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一个规划、一个区域、一项政策”的大背景。
一个规划: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的城市定位必须在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把**、奎屯、独山子所在城市区的功能和定位定义为“奎-独-乌城市区域:加强联合,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建设成为北疆地区中心城市区域。奎屯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直辖市,北疆地区的交通要道、邮电通讯枢纽,以轻工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工矿区。**市,市域中心,以农副产品加工供应为主的城市。”对城市经济区划分和定义为:“奎-独-乌经济区:发挥区域的产业组合优势,协调三地关系,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协调规划建设,增强城市的积聚和辐射功能,成为北疆西北部的经济中心。”
一个区域:即北疆金三角区域,**、奎屯、独山子三个城市同在北疆金三角区域,但三个城市的发展又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
一项政策:即国家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将给**市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地处自治区西部,从宏观区位上看,属于以乌鲁木齐为龙头,以**为龙尾的天山北坡经济带;从交通地理区位分析,是北疆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进入伊犁口岸的必经通道。其在经济上受奎-独-乌区域的影响大,又与伊犁边贸城市联系紧密,具有良好的区域发展前景和区域地位。在这种大背景下,**市的城市战略定位,建议以“现代化风景旅游城市”为宜,其主要理由是:
旅游作为一种无烟产业、朝阳产业,越来越受到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方政府重视。旅游业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对促进城市品牌塑造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节约了城市品牌创建的成本。
从比较优势看——在金三角区域三个城市所具有的活力来看,大家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优势,而**市无论从哪个角度比,旅游资源是“金三角城市区域”当中最大、最为突出、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旅游兴市”的策略,才是真正“扬长避短”的发展策略。
从现实基础看——**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齐全,品味独特,组合良好。按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估》标准,**市旅游资源共分为7大类、82个景点。特别是从南部山地冰川到北部沙漠中心的甘家湖梭梭林荒漠生态旅游区旅游线,是一条优美的垂直自然带,有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有罕见的地质遗迹——泥火山群;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保护区——甘家湖国家级梭梭林自然保护区;被称为新疆布达拉宫的——夏尔苏木喇嘛庙遗址;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乌兰萨三克湖泊;最自然的美容、祛病、健身资源——**温泉、热气泉;最美的天山风光——巴音沟景区、待甫僧景区等。
从发展趋势看——从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来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存在目的地西移的趋势。**市是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的一个核心城市,位于“金三角”之西一角,位居自治区旅游发展战略“三线五区”的“二线”之中,便于旅游业的发展。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成为**旅游业的崛起的外部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自然景观的.两个世界之最成为**旅游业崛起最坚强的物质条件;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关于城市区、城市经济区的划分和定位成为**旅游业的崛起的理论依据;广阔的旅游客源市场成为**旅游业的崛起最有力的支撑条件;日益完善的城乡基础设施成为**旅游业的崛起的坚强后盾;国家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政策成为**旅游业崛起的政策机遇。
**旅游资源、景观、文化和民族的多样性、原始性、垄断性和地区分布差异性,为构建**旅游精品工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所以,**的城市定位为“现代化风景旅游城市”,比较符合**城市功能的特色。在此基础上,需确立城市产业发展格局,进行城市规划的设计,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中心区的发展格局,优化中心区的用地结构,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及风景旅游环境,优化城市文化内涵,建立充满民俗风情的现代化风景旅游城市。
城市林业发展总体规划思考论文
林业既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因此,林业发展要注重科学发展,实现生态建设、安全与文明的协调发展,促使林业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的全面发展。
1城市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1.1将建设范围扩展到整个市域范围
当前,现代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而人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扩展。因此,城市绿化建设必须逐渐拓展到整个市域范围,兼顾周边生态的协调发展。
1.2规划中深入探讨城市林业相关的现实问题
城市林业规划的目的是更好地满足城市和人的需要。因此,要探讨与城市林业有关的现实问题,如水土流失、大气污染等;立足未来,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如建造防护林、隔离林等。
1.3选择因地制宜且注重森林生态整体性的发展模式
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等条件。因此,对于城市林业发展模式,要因地制宜。城市森林建设,在发展注重片林作用的同时,还要发展林带的功能,也即是发挥森林生态整体效应。
1.4服务主体上突出城市和人的地位
城市林业的主要任务是为城市和人来开展的。因此,在发展方向和定位方面,要满足二者的需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对林业的各种需求,以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1.5重视配套重点建设工程城市森林建设要重视规划,以林业为主导,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构建以森林植被为主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安全体系。
2规划原则
2.1注重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城市森林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态保证。城市林业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将生态建设作为主线,形成以生态公益林为主体的生态保护屏障,发挥其在生态改善、环境改变方面的功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森林的需求,使其发展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
2.2注重效益,形成产业
对于城市林业,在注重生态效益的同时,还要实现自身经济效益。不同的城市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发展具有地域特点的林业产业,实现协调发展。
3总体布局原则
3.1以城市发展为前提,体现人的思想
城市林业要结合城市发展实际,以城区为重点,进行各市区的协调和整体规划,发挥森林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作用,创设更加和谐的生态环境。
3.2立足整个城市,实现与周边的协调发展
城市林业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立足整个城市市域,突破区域限制,结合生态区域划分进行整体布局,分区进行。
3.3统筹规划林水,建立生态网络
要以当前现有的水体、森林等作为主体依托,形成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挥保护生态多样性的基础作用。对道路、水系、防护林带进行全面建设,与水体相结合,构成城市林业的生态保障林,为城市生态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3.4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对于城市林业的发展,要突出地带性,形成以此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实现景观的丰富性。在植物选择方面,要注重森林生态效应的提升,尊重地带性特征突出城市特色。
3.5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产业化
林业产业是林业富民的重要方面,有助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要结合城市特点,发挥比较优势,结合市场需求,确定林业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模式。
3.6注重对历史的传承,发扬绿色文明
对于城市的发展,需要与城市发展历史、文化进行有效融合,重视文化古迹的保护,加强名木、名胜区森林的有效防护,顺应现代文明的发展,发展纪念类文化林建设,丰富森林文化的内涵,发展绿色文明。
4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的作用是为了发挥指导作用,规划需要围绕目标进行操作,既包含定性的.要求,也要有量的标准。
4.1目标要具有指导现实的针对性
不同的城市要正视自身的不足,围绕其制定目标,明确问题的症结,是布局不科学,还是质量不高,还是不具备较强的产业基础,抑或是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多样性需求。也就是说要针对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合理的目标。
4.2促使系统具有完整性
目标要涉及林业发展的诸多领域,如生态、产业、文化等,要明确重点,进行大量发展。
4.3目标要具有可行性
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当地实际情况,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提供保障作用,也就是说,实际上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4.4目标要具有长远性和前瞻性
目标在针对现实问题的同时,还需对其进行合理的预期和预测,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定有效的预防举措。
5结语
城市林业建设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意义重大,有助于提升城市品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城市林业发展具有长期性,需要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发挥其对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作用。
★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
★ 农业发展工作计划
★ 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 农业农村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