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了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所得税:组成市场标准(共含9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芝士拉面냠냠냠”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国际收入和费用分配的具体标准之一。它是用成本加利润的方法来组成一种相当于市场价格的标准,作为跨国关联企业之间产品销售收人分配的依据。组成市场标准也是市场标准的一种延伸,在既无市场标准,又无比照市场标准条件下,可以使用该标准。它是一种运用顺算法计算出来的市场价格。它要求关联企业遵循正常的会计制度规定,记录有关成本费用,然后加上合理利润作为其分配产品销售收人的标准。组成市场标准一般适用于关联企业之间缺乏可比对象的某些工业产品销售和特许权使用费之类无形资产转让等收人的分配。对于工业产品销售,应以转出企业生产该项产品的有关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加上合理的毛利,组成市场价格,其计算公式为:
工业产品的组成市场价格=转出企业生产加工该项产品的直接成本加间接成本÷(1-合理毛利率)
工业产品的组成市场价格=转出企业生产加工该项产品的直接成本加间接成本÷合理生产费用率
对于无形资产的转让,应以转出企业研究和生产该项技术的成本费用加上合理的利润来组成市场价格,其计算公式为:
无形资产的组成市场价格=转出企业研究和生产的成本费用÷(1-合理毛利率)
如果某项无形资产转让给一个以上的企业,计算公式则为:
无形资产的组成市场价格=(转出企业研究和生产的成本费用×分摊率)÷(1-合理利润率)
国际收入和费用分配的具体标准之一。它是以转入企业的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减去合理销售毛利后的价格,作为关联企业之间产品销售收入分配的标准。比照市场标准是市场标准的一种延伸。在无转出企业销售给无关联企业同类产品的价格,也没有转出企业所在地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作分配标准的情况下,可按照通过进价销差价倒算出来的市场价格即比照市场标准作为分配标准。其计算公式为:
比照市场价格=转入企业市场销售价格×(1-合理毛利率)
其中:合理毛利率=转入企业所在地无关联企业同类产品销售毛利÷转入企业所在地无关联企业同类产品销售价格
比照市场标准一般适用于跨国关联企业之间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分配
指以公司、企业法人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在征收公司所得税的理论上,有法人实在说和法人拟制说两种不同观点。持法人实在说观点的人认为,公司法人是独立的经济实体,理应征税。持法人拟制说观点的人认为,公司组织的法人资格是虚构的,它是由自然人的股东组成的,不应当独立征税,否则会引起同个人所得税的重复课税。在实践中,世界各国已逐渐确立了单独课税制,对于引起的重复课税问题已采取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制定的关于税收的法律规范。税收法律与狭义的税法同义。在我国,税收法律可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目前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也可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此外,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的税收立法解释(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也属于税收法律的范畴。税收法律立法层次较高,其法律效力高于税收法规和税收规章。
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税收文件。在我国,由地方立法机关规定的规范性税收文件也属于税收法规,称为地方性税收法规。税收法规的效力低于税收法律高于税收规章。我国税收法规的形式主要包括由国务院制定的税收条例和税收暂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其法律效力是相同的。在现阶段,税收法规是我国税收立法的主要形式。
亦称“年限平均法”。固定资产在其有效使用年限内,根据原始价值和预计净残值,每年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用公式表示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金融机构和业务的组织、管理制度。包括各类金融机构的设置方式、组织结构、隶属关系、职能划分、基本行为规范和行为目标,以及货币、信贷、利率、外汇、清算的基本管理制度和宏观调控方式等。当前,世界各国的金融管理体系有许多共同点:(1)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并存,以银行为金融体系的主体;(2)一般均设有中央银行,并以中央银行作为整个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和宏观调控机构;(3)国家对金融机构的设置和金融活动进行比较严格的管理;(4)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等多种因素,各国的金融管理体制又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别。在西方发达国家,除中央银行和少数国营专业金融机构外,金融机构均以私营企业为基础,微观金融单位和经营活动主要受市场所控制。这些国家对金融机构及其业务管理,以及对金融的调节,主要采取经济和法律的方式。在社会主义国家,以国营金融机构为主,对金融机构及其业务管理,以及对货币信用的调节,除了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计划、政策和各种行政手段也发挥着较大作用。在我国,金融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银行管理体制。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代表国家实施对金融业的全面管理和宏观调控。专业银行在业务上归属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其职能是在贯彻执行国家货币金融政策和信贷计划的前提下,在各自分工的领域里,自主筹集和融通国内外资金,支持经济发展。(2)货币发行管理体制。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货币发行工作,并集中管理货币发行基金。(3)货币流通管理体制。(4)信贷资金管理体制。(5)贷款管理体制。(6)结算管理体制。(7)外汇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一个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以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分工协作、多种经济形式的金融机构同时并存的新型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
亦称“货币必要量规律”。即决定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1)参与流通的商品数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3)货币流通速度。前两项的乘积是商品价格总额。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时,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即商品价格总额越大,所需的货币量亦越多;反之,则越少。当商品的价格总额不变时,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即一定时期,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所需货币量越少,反之,则越多。用公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
商品价格总额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需要量= ——————————
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随着市场经济和信用关系的发展,货币不仅作为流通手段,而且作为支付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大量商品的买卖采用信用销售的办法,即赊销的形式,这样便发生债权、债务的冲销和延期支付等情况,从而引起货币需要量的变化。因此,要从商品价格总额中减去延期支付的部分,加上到期支付额,再减去相互抵销的货币支付额,即:
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本期赊销商品总额-互相抵销的支付总额
货币需要量= ————————————————————————————————
单位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平均流通速度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通过贮藏手段职能,自发调节实际货币流通量,使之与商品流通需要量相适应。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全部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等于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如果超量发行纸币,必然造成纸币贬值、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等不良后果。
税务机关就涉税事项进行询问而向有关单位(个人)下达的,要求其接受询问的税务行政文书。询问通知书是税务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有关规定,就有关税务问题在指定时间进行询问并要求有关纳税人委派有关人员接受询问而向纳税人下达的书面通知。税务机关有权询问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与纳税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问题和情况。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接受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的询问,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隐瞒。税务机关就有关税务问题进行询问时,必须认真做好询问笔录。询问笔录应包括以下内容:(1)时间。进行询问的起始时间;(2)地点。进行询问地点;(3)询问(调查)人、记录人姓名;(4)被询问(调查)人姓名、性别、年龄;(5)被询问(调查)人工作单位、职务;(6)被询问(调查)人现在地址;(7)询问问答详细内容;(8)询问人、记录人、被询问人签字。实施税务询问,有助于税务机关直接了解、掌握纳税、扣缴义务人有关税务问题情况、资料,有利于对有关税务问题做出正确判断和认定,及时、准确地处理有关税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