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美外语教学模式差异之比较(共含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四月是你的谎言”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中美外语教学模式差异之比较
文章通过比较中美外语教学模式的差异及探讨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包括外语教学地位、评估模式及教育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得出一些对我国外语教学有益的启示, 以期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有所裨益.
作 者:陈玉 CHEN Yu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刊 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7(6) 分类号:H319 关键词:外语教学 美国外语教学 教学模式 对比今天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有可能很多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就是关于中西方小学教育的差异。
第一点:上课方面的差异。如果你来到美国,你会发现这里的小学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教科书,也没有固定的教室,上课的时候按照学生的能力及一些上课表现等方面的信息,决定你去哪个老师的班级上课。
第二点:走廊走路的差异。美国学生在走廊走路的时候,有姿势方面的要求,禁止打闹。但在中国就没有走路姿势的要求。同时,在走廊里有stop标志,如果老师带队走路,你看到这些stop标志时,必须停下来,如果不停,就会被惩罚。停下来后等待老师的容许才能走。如果没有老师在,必须直接走。也许这是一些学校的规定。
第三点:在学校上厕所的规定。在美国学校里要求每个班级的学生集体上厕所,除非你憋不住请求老师。到了厕所后,等老师叫名字才能进入。每天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如果多去一次就要受到惩罚,但惩罚额度很小。而在中国课间休息随便去厕所。
第四点:学生的工作。在中国的学校里普通的学生只需要值日,其他没有任何工作。但在美国的学校里,每个学生都有很多工作,有的的时候工作很简单,有时候需要做很久,有的还根本就做不好。例如:发钱、扣钱、从图书馆取书、从班级把书送到图书馆、开门、帮老师拿器械等。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有任务可干,不会闲着只会依赖别人。
第五点:班级的管理模式不一样。在中国班级里有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等帮助老师管理学生。但是在美国的学校没有班干部,由老师一人管理。这样就避免了班干部对自己的朋友特别好,而对别人不好。在美国,如果老师走了,班级立刻陷入一片混乱。但在中国就不会。
第六点:学校里的奖励。在美国的学校有各种学校内部的钱币,每个班级每个集体的奖励也不一样。有的是纸币、有的是塑料币、有的是画、有的是糖、有的还是美元……只要你在工作的时候表现好,每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些纸币,但不是每周都发。你可以用这些纸币换一些画,然后再换一些实物。在中国就很少有这种奖励。
第七点: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在美国老师用一些奖励来诱惑学生管理钱,用一些惩罚让学生知道不能乱花钱,必须有节制。但中国的学校里,学生根本不管这些,因为学生觉得他们的积分没有什么用处,只是用来获得老师的表扬而已。如果老师把这些积分兑换成礼物,学生就会更加努力,然后学校就会受到更多的好评,然后就会收到更多的学生,就收到更多的钱,就可以买更多的礼物,学生就会更加喜欢学校,学生们就会告诉家长,家长就会告诉他们的朋友,这样学校的名声就越来越好。最后就会变成顶尖学校。美国才这样改变,效果就很明显。
第八点:学校学费和学校的选择。在中国爸爸妈妈越有钱,你就会上更好的学校,得到更好的待遇。但是在美国不管你多有钱,你上学都可以是免费的。
第九点:学校上课方面。如果选择班级是因为你当时的聪明和能力来决定的,如果你异常笨,一开始你就会上进度最慢的班级。然后如果你中途,如果你突然3科成绩都特别好了,你就可以换到进度比较快的班级,如果你每次考试的成绩都是满分,你就会上AB班级。如果你的成绩下滑很严重,你就不会调到进度比较慢的班级。而中国换班级上课是不可能的。所以在AB班级上课的学生经常有party和奖励。甚至会得到donuts。Party可以是学习party、可以是容许讲话但不能玩的party,但不可能是玩的party。我很开心,因为我根本玩不了任何东西。
第十点:休息方面。美国学生天天要上6个小时学,平均每天都有5个小时10分钟实实在在的学习,中间没有课间休息,只有25分钟的午饭时间。而中国要8个小时在学校,而实实在在的学习时间只有5个半小时。所以,中国可以在学校玩更久的时间。第十一点:上课方式方面。在美国最主要的两个学生负责发东西,包括纸、教材。老师讲一些知识后需要学生举一反三做一张卷子或者一道题。老师很少提问,但是学生可以随便问问题。美国老师更温和(在不惹怒他的情况下)。在中国,老师讲一点,然后提问,老师还会要求把书上的题做完。在美国如果只算上课的时候,就可能学生做的事情要比老师做的事情多。在中国则以老师为主。
第十一点:作业方面。在中国每天每一科都有作业,但是在美国,平均每天只有一门作业,偶尔会有了两科,也经常没有作业。早晨当老师检查作业的时候,如果发现当天没交,小心是一顿大吼,并且会把你赶出班级。我觉得每次老师对学生说:goodbye的时候,有学生就会害怕,因为意味着老师会给家长打电话。但不是每天都检查,也不是次次都打电话。
第十二点:考试方面。在美国考试每次只考一科,而且只有15道题。在中国没课考试的题目都很多。在美国学生学得知识少,等长大以后,题目突然变难,对学生就是很大的考验。
两个国家的学校各有利弊。如果有一个学校综合了这两国学校的优点,就可以创造一个很完美的学校。但是对于我来说,我更喜欢中国的学校。因为在学校休息时间长,可以跟朋友玩很久,而在美国根本没有时间玩。
上一篇:四季之风
下一篇:时间过得真快 相关推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400字 詹天佑,我想对你说作文450字 同学对我的关爱作文600字 摸同桌 我的家乡——中山作文500字 热爱家乡,放飞梦想作文800字 我的座右铭——失败乃成功之母 不一样的周末 记一次辩论会作文450字 看图写话:文明只差一步 与法治同行演讲稿 我的新家在月球作文400字
中美论文有什么差异
论文原本是大学生对于大学四年学术的总结的评判,但是随着现在制度漏洞的不断出现,代笔、抄袭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使得论文不再满足现在发展的要求,与美国毕业论文与升学比起来中国毕业论文更像是走过场。
学术是个严谨的事情,短时间内对付出来的论文,其质量可想而知。当然,这也不能光怪学生不认真,如今大四的毕业生找工作是当务之急、考研的学生又压力巨大,再加上本科论文的辅导老师负责的学生较多,直接跟学生沟通、讨论的时间有限,这种情况下,毕业论文恐怕只能“敷衍了事”。
一方面,学生没有太多精力投入在毕业论文上,另一方面,很少有学生真的会因为毕业论文不通过而毕不了业。多重因素造成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走过场”的现状。甚至有人提出,本科生根本没必要写毕业论文。
近日,一份有关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90%的本科生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毕业论文,47%的学生甚至只用了不足10天,东拼西凑是通用的手法。
在美国,有些专业确实不需要毕业论文,但是,一旦有要求,会非常严格。曾就读于美国东北大学的姜帆告诉我们,美国学生的毕业论文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主要适用于实用性的专业。
姜帆:这个论文一般都是学生他跟自己的教授之前两个学期讨论出一个确定的话题,确定之后从开始研究一直到初稿到最后的定稿,要将近花一到两个学期的时间,他在这个期间会要跟很多同学进行讨论,最后在答辩的时候要求也挺高的,你要做一个PPT跟大家讲一下你的这个论文的内容是什么,台下的教授包括同学们随时可以进行提问,所以你需要对论文了解非常深入,对答如流才可以。
刚才介绍的是适用于实用性专业的论文,那么第二种论文更为“高精尖”,对探索的深度要求很高,写作的过程也更为漫长,主要适用于研究性专业。
姜帆:一般是从第三年开始他就要写一些比如说你研究的不同方向,或者是你研究同一个方向的不同分支,每一部分你都要写一篇文章,最后把所有的研究成果完成一篇毕业论文,这种形式的毕业论文质量非常高,涵盖内容也特别丰富,很多这边的本科生、写字文章、发表在美国的一些学术期刊上,对研究生申请有很大帮助,所以很多的学生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是非常重视的。
毕业论文与升学挂钩,美国学生必然不敢怠慢。而英国本科生写毕业论也是丝毫不敢马虎的,一旦论文内容不过关或是发现抄袭,就会面临延迟毕业的窘境。英国特约观察员侯颖曾在英国留学,她说,在英国要想毕业,写论文不用功是万万不行的。
侯颖:在结业之前学校会提前2-3个月给学生安排导师,给学生报论文的选题,之后每隔一周或者是两周的时间导师就会要求学生们和他们讨论毕业论文,从题目到内容到提纲都需要导师的指导和纠正,在考试结束之后和课业也结束之后学校也会专门留出2-3个月的时间供学生专心的来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要求也会比较高,首先是抄袭是绝对不可以的,一旦发现有类似或者是非学生本人创作的`内容,超过一定的标准,毕业论文就会判定为抄袭,毕业论文也是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毕业成绩和是否能够顺利通过,论文不合格或者是论文抄袭嫌疑严重,可能会被延迟毕业,这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业过程也是非常有影响的。
如果说中国的大学是“严进宽出”、西方的大学是“宽进严出”,那么,韩国的大学可以称得上是“严进严出”。不但考名牌大学是万人争过独木桥,毕业也要经过一番没有硝烟的战争。据刚从韩国硕士毕业的石洋介绍,相比于中国的大学,韩国大学的毕业论文要求更多、更细,在防剽窃方面的审核也相当有技术含量。
石洋:韩国的高校毕业生写论文的时候一般都是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期末之前就要开始选题,从准备开始一直到完成毕业论文大概需要一个半学期,论文答辩结束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会再进行一个论文审查,必须要提交一项材料就是防剽窃报告。毕业生在提审之前将自己的论文完整版上传到一个叫做Turnitin的防剽窃系统里,论文剽窃率的剽窃报告不仅会统计所写作的论文与其他论文的重复率,还会将重复的地方一一的指出,如果剽窃率太高的话肯定是没有办法通过的。
浅谈中美餐桌礼仪差异
01中美教育
从“餐桌”说起
美国和中国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多方面都截然不同,就拿教孩子吃饭来说,也是千差万别。
在中国,大多数家长下班匆匆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赶紧给孩子准备晚饭,甚至中午还要给孩子送饭到学校。除了多吃,还要吃好,父母晚吃少吃都没关系,能看着孩子吃得香,父母心里便甜如糖。
而在美国,家长不把给孩子做饭当义务,孩子每天中午就在幼儿园或学校吃午饭,根本不会有家长跑回家给孩子做饭。家庭贫穷的学生可以在学校领免费午餐。中产阶级的孩子会带饭到学校,大多数是一片三明治,一瓶果汁再加一块甜点。
02中美家长
对孩子吃饭的态度
中国家长喜欢给孩子喂饭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爱,尤其体现在吃饭上。首先是让孩子多吃,孩子自己不吃就亲自给孩子喂饭。经常可见妈妈端着碗,四处追赶孩子喊叫着喂饭。据调查,被喂饭的孩子最大年龄竟达11岁。
美国孩子吃什么自己决定
美国家庭吃饭,桌上摆几样菜,孩子喜欢吃哪样或者不喜欢吃哪样,都由自己决定。美国孩子从能够拿得动勺子那一天起,就开始自己吃饭了,不再由父母喂饭。孩子自己说吃饱了,就可以立即放下刀叉,甚至离开饭桌。美国家长不会在孩子说吃饱后,还连哄带骗逼孩子多吃几口才许离桌。
03中美传统
餐桌礼仪大不同
中国餐桌礼仪喜欢讲规矩
中国有深厚的餐桌文化,其中的餐桌礼仪是中国孩子的'必修课。大多数家长都教过孩子诸如:席间不要大声叫嚷,咀嚼不要发出声音,尤其不要口中含着食物说话,不要在菜肴中专门挑拣自己喜欢吃的等等。
美国餐桌礼仪强调多动手
美国家长也重视孩子的餐桌礼仪,他们要求孩子学会在餐前餐后布置与收拾餐桌并学会接待客人等等。美国家长希望孩子能享受吃饭的过程,尤其是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是亲子间交流感情的美好时光。
04中美孩子
成长方向大不同
美国家长相信,孩子的生活由自己做主,所以必须尽早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孩子吃饭,必须自己决定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或者自己是否吃饱。
如果明明没有吃饱,而是为了贪玩而不再吃,那么过一会儿他就要挨饿,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必须自己承受后果,真正尝到苦处,下一次就不会重犯。
与此相反,中国家长则认为孩子年纪尚小,缺乏生活经验,没有能力做出正确选择,所以父母必须替孩子做决定。
中国孩子从小明白,大人知道的事情比小孩子多,所以时时处处要听大人的话。
当然,我们不能绝对地说哪种方式好或不好,中美两国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餐桌教育需要因地制宜、取长补短,以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论中美人际交流模式的差异及原因
中美人际交流模式主要有三方面的差异:交流导向不同;交流方式不同;语言编码的区别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是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如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礼仪习俗的差异.
作 者:李军林 刘英 作者单位:株州工学院 刊 名:中华文化论坛 PKU英文刊名:FORUM ON CHINESE CULTURE 年,卷(期): “”(3) 分类号:G04 关键词:中国 美国 人际交流模式 差异 原因中美经商之道的差异
think there are at least two differences in the way of business betweenChineseandAmericanbussinessmen.
First, Chinese tend to have business negotiation in a rather indirect manner,as opposed to a direct manner of American businessmen. Chinese take time to see whether their prospective business contacts are really reliable as human beings, for example, by inviting them to a party and socializing with them. In contrast, Americans act with “get-down-to-business-first” mentality.
Second,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Chinese companies is considered to be very slow and time-consuming. This is because most Chinese companies have the bottom-up decision-making system which involves many people in the decision-making, as opposed to the American companies which usually operate with quick decisions made by the top management.
I hope American businessmen will understand these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practices and adjust to the Chinese way of business.
Notes:
way of business: 经商之道
indirect:婉转的.
as opposed to :相对于
prospective business partners (contacts):将来的交易对象
socialize:交际
in contrast :相对地
decision-making:决策
time-consuming:耗时
「中美经商之道的差异」
I think there are at least two differences in the way of busi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bussinessmen.
First, Chinese tend to have business negotiation in a rather indirect manner,as opposed to a direct manner of American businessmen. Chinese take time to see Whether their prospective business contacts are really reliable as human bings, for example, by inviting them to a party and socializing wiht them. In contrast, Americans act with “get-down-to-business-first” mentality.
Second,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Chinese companies is considered to be very slow and time-consuming. This is because most Chinese companies have the bottom-up decision-making system which involves many people in the decision-making, as opposed to the American companies which usually operate with quick decisions made by the top management.
I hope American businessmen will understand these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practices and adjust to the Chinese way of business.
Notes:
way of business: 经商之道
indirect:婉转的`
as opposed to :相对于
prospective business partners (contacts):将来的交易对象
socialize:交际
in contrast :相对地
decision-making:决策
time-consuming:耗时
中美时间观的差异
时间语是非语言语中传递信息的.非语言手段.对于它的认识,中美文化中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本文对于这一现象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对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所帮助.
作 者:蒋易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 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6) 分类号:H0 关键词:中美艺考差异大PK
第一,去美国读艺术类的专业不需要参加统一的艺考,申请美国艺术类专业时,招生官会在第一轮审作品,作品通过了,再去审学生的综合资料,包括学生的高中成绩,推荐信,文书资料等等,这是一个综合考察的过程,并不像我国的艺考,一考定结果。美国的艺术类专业招生标准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艺术基础和艺术造诣,以及对于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再结合学生的基本条件来录取。
第二,申请美国艺术类专业,有的学校并不需要面试,只要将作品集邮寄到学校即可,学校会根据作品集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条件来决定是否录取。但是我国的艺考是必须面试的,必须在招生老师面前进行才艺展示,艺考的难度就在于此,尤其是北京,上海那些著名的艺术类院校,艺考的淘汰非常残酷。
第三,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申请若干所美国艺术类大学,只要你有时间去准备申请材料和作品集就可以,美国所有大学对于申请者都一视同仁,敞开大门,申请者拼的是综合实力。
第四,美国有专门的'艺术类院校和综合大学的艺术学院可以学习各种艺术专业,如果想进入综合大学的艺术学院,首先要满足大学对于学生的基本要求,美国不同院校的分数标准是完全不同的,综合排名前二十的学校标准非常高,申请这些名校就要非常注重自己的基本条件。
第五,美国人对于艺术类大学的追求不像我国学生这么狂热,美国本土学生申请艺术类专业的数量并不多,根据学校的情况,申请成功率也不相同。像西北大学这类较好的学校影视类专业申请成功率大约在30%,而一般学校的申请成功率在50%-71%之间,也有100%能进的学校,比起国内艺考这个数据简直是个的福音。
美国艺术类专业招生与我国有很大区别,如果学生在艺考的道路上屡遭挫折,不妨试试到美国学习艺术类专业,相信作为全球艺术中心的美国艺术类院校,其专业含金量必将不会令众多中国艺术类学子失望。此外,由于近期美元汇率的连续下降,留学费用也与国内读艺校相差无几,大家不妨试试看。
以上是中美艺考区别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有意申请美国艺术留学的中国学生有所帮助。如有更多美国留学问题,欢迎咨询育路出国留学专家。
浅议中美英语课堂教学的差异
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手段有三种,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授课;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三是:教师与学生融合在一起的课堂授课。《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作者林大津先生认为:相对说来,英美学校比较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而中国学校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课几乎压倒了任何形式的学生讨论。前者鼓励“一言谈”,后者习惯于“群言谈”。本文目的就是对“群言谈”与“一言谈”先作分别论述,然后比较两种教学方式的各自特点,最后得出两者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结论,提出以教师与学生融合在一起的课堂授课方式。所以本文主要分以下三个部分论述。
一、中国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言谈”
先看这么一个例子:有一个中国英语教师上的一节英语课。他刚走进教室,全班学生起立:“Good morning, teacher!”.老师说:“Sit down, please!”开始上课,教师见学生个个挺胸拔背,全神贯注,认真听讲,教室里异常安静更是欣喜非常,教师很高兴,笑着说:“Ok, today we’ll learn the new lesson.”于是老师就开始了他的上课艺术,学生就开始了他们的一堂课笔记工作,教室里仍然是“Be quiet!”,老师在讲台上,认真板书,学生认真做他们的笔记。临近下课时候,老师忙说:“Today, we learn so many ideas. After class you must remember all. Now the homework is ………”1这便是典型的中国“一言谈”课堂:由教师一人侃侃而谈,学生埋头做笔记,很少提出什么问题。
(一)与“一言谈”有关的课堂气氛
中国英语教师注重“为人师表”, 教师授课内容仅限于课本及考纲要求,对于一些与考纲相距较远的知识,因时间和考试限制,总是爱莫能言,对于知识点总是有条不稳的罗列在黑板上,让学生按步就搬。老师上课往往着装整洁,神情严肃,一般端立于讲台或跺步于班内。
课堂中,因为课堂教学量的问题,也较少长时间让学生思考一两个问题;对于学生提的问题也只作简短回答;做为英语老师本应让学生多参与课堂的表演,往往不得不化为课后去完成;往往教师上课时会出现一些拖堂,占用课余时间等现象。而且,学生也只是一个劲的抄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如果老师不板书就不知道要干什么。常常老师讲得满头大汉,学生抄得筋疲力尽。
总之,中国教师上课大都属稳重型。他们认认真真备课,逐条逐点解释,课堂不说与课文无关的话(许多学校将这一条写进了“教师守则” ),讲究课堂秩序,打手势等非言语表达方式,只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掌握得比较“有分寸”,极少有什么夸张动作,也就是说,原定的计划要比一时的灵活性发挥重要得多2。没办法中高考的指挥棒牵引着我们。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因为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学习评价和升学依据,报考英语专业的同学,英语成绩要好。学生只能针对考试而学习,上课只能跟着教师围着考纲转,认真听教师讲一些英语语法等内容,仔细做好有关课本知识的笔记。极少花时间去考虑教师讲的是否正确,课本知识是否已经过时等一些与考试无关的问题。
(二)产生“一言谈”的主要原因
首先,英语是时代的产物,我们直到70年代才把它引入国内课堂,才成为我们教学的要求。它在中国产生就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它的发展缓慢。当然不可能一下子成为教学的主流。做为承担这一使命的中国英语教师,生长在中国,毕业与中国学校,他们的思想受中国传统的教育很深,何况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一使命自然地把教师摆在了居高临下,无所不知的地位3。再加上中国向来尊崇孔孟之道,“师道尊严”、“子曰诗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君亲师”等几千年的教义更是确立了教师在教育教学的主导性、权威性地位。这种地位使教师可以掌握课堂的气氛、控制学习的方向。而学生只能带着尊敬的神情去聆听父亲的教诲。这样,师生之间不是平等讨论者的关系,而是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这必然导致中国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言谈”局面。
其次,在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发展史中,不仅教育家,包括国家统治者,在谈及教育问题时,都倾向于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办教育。他们不是不重视教育,而是更多地强调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现代教育界对教育理解仍与教育史上对教育的理解相似。《教育大辞典》中注释教育一词:“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4这一理解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教育模式,还影响到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其中狭义的教育定义的“教育者施加影响”说法就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谈”的教育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再次,中国教学的“一言谈”不仅有以上的传统因素,也有现实需要。在许多人心目中,英语是一本很重要的科目。升学率历来是衡量学校及个人的尺寸,考试本身又是一个指挥棒,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成为一条习惯老路,非走不可。大学生也要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才能顺利毕业,而考试类型大都要死记硬背一大堆事实材料才能对付过去。听课、记笔记、背笔记,而后才能“过五关,斩六将”,哪有时间搞“群言谈”?5
(三)中国“一言谈”的教学效果
中国“一言谈”英语课堂教学不仅具有知识容量大,对学生要求高等特点,而且在教学的严谨性、严肃性方面都是无懈可击的。这样,在知识上给学生打下了系统扎实的基础,也培养了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对学生的词汇,语法,阅读,以及外语听、说、读、写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我们也常常听说,华人在各种各样的英语比赛中都数一数二。这些都说明:“一言谈”教育出来的中国学生具有基础知识
[1] [2] [3] 下一页
扎实,学习刻苦,学习目标明确等优势。正是这些优势,使中国人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得到全世界的公认。但因为“一言谈”的教学方式,中国英语教师习惯“满堂灌”,使学生养成了只知道被动地记,不爱提问的习惯。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习惯于过多地依赖教师和课本,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有这么一个笑话,话说一个大专生在一次旅游中,想叫一位“foreigner”照相,不懂得说,尽然用手势比画半天,才让他明白。还有很多类似的话题,有的学生学到中学毕业,最基本的口语都不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英语同行的思考6。
而且“一言谈”还带来了课堂不活跃,老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活动得少的弊端,学生背的功夫好,演讲、表达和动手能力较差。同时也造成学生阅读面不广,查找资料,做课题困难等问题7。最明显的事实,中国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就不好。
二、美国课堂教学的“群言谈”
也先看下面一个例子:美国中学的一节英语课中,美国教师一进教室,即向全班学生开宗明义“ Today, we’ll learn a story about Mark Twin. Now you may ask each other. Answer my questions. 1.Who is Mark Twin? What did he do? 2.What about the story? 3…”每四个同学一组。学生纷纷聚成小组,有上网查资料的,有七嘴八舌议论的,还有两个小组干脆举行辩论赛,老师也参与讨论,课堂气氛异常热烈。下课铃响了,学生们还在议论Mark Twin的话题,听课的`人们觉得纳闷,问老师:“这节课你并没有告诉学生结论啊?”老师答:“我也不知道如何告诉学生?让他们各说其是吧。” 这便是美国课堂教学的“群言谈”。伴随“群言谈”有以下一些课堂氛围:
(二)与“群言谈”有关的课堂氛围
英美教师,尤其是美国教师,上课的风格颇具戏剧性。课堂总体气氛比较随便,学生上课可以吃东西,翘二朗腿,有的教师讲课时嘴里还嚼着口香糖。8有一些美国教师,如前面所举的一个美国教师,讲课到兴致处,竟坐到讲台上去,讲得有声有色,全无中国人所看重的课堂仪表。外国教师讲课缺乏系统性,一个问题尚未解释清楚,又跌到另一个问题,有时爱讲与课文内容无关的事。9
美国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对于学生提问多多益善。提问内容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他们认为学生问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好的、有意义的。他们一贯倡导“没有错误的问题,只有不完善的答案”。由此美国学生很好问,有位北京教师到美国去上课,一节课学生一直问着有关中国的问题,他就整节课回答着问题,备好的教案一点也没用10。美国学生除了好问,他们还积极参与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美国学者认为:学生参与发言越多,说明教师上的课就越成功。所以那位北京教师的课虽然简单,但在他们眼里却是成功的。当美国教师遇到无法回答的问题时,总是诚挚地说:“Sorry,I don’t know. Let’s discuss it .”不施瞒天过海之计,必定使学生的思想穿越时空,联想无限11。
总之,英美学校强调学生应多思考,多提问题,鼓励学生难倒教师,乃至超过教师12。
(二)产生“群言谈”的主要原因
第一、这是由美国教育家对教育的理解决定的。翻开教育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教育一词,英语为Education,原语由拉丁这Educare而来,意为引出。言引导儿童之固有性能,使之完全发展也。这是西方教育对教育的最早理解,这种理解使得他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更注意教育的引导作用。在西方教育史上,许多教育家在论及教育问题时,都提倡要适应人的自然发展。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20世纪的杜威,教育的引导功能被他们发挥到了极致13。
第二,“群言谈”是美国特殊历史的产物。美国于18世纪独立,它是个多种族、多民族、多文化的移民国家,工业起步早,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是个“没有婴幼儿时代,只有青年时代”的国家,因此文化的背景致使其社会多元化14。反映在学校教育中,必然形成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自然就为师生间的平等的课堂讨论奠定了基础。
第三,美国的国情培育了“群言谈”。美国人口少,学校多,只要交得起学费,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大学,况且他们不存在统招统配问题,学生完全按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来选择专业。中途辍学,然后又返回这学校,念完规定的课程,修满规定的学分,这也是司空见惯的。文科考试题型,具有需要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创造的论文测试。所以教师上课重启发、重讨论、重形象、重生动,一句话,重“表演” 15。
(三) 美国“群言谈”的教学效果
美国教师上课时,常常把很多时间留给学生来发表意见,并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各种设想,最后由老师和学生一起来总结。这样,学生对学习的印象很深刻,而且也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美国学生学习灵活,业余爱好多,课外活动多,思想活跃,走上社会后,不断“跳槽”(job-hopping),社会适应性强16。
课堂中,美国教师给学生充分时间去思考问题,给他们足够空间去展开想象,给他们足够机会去提出质疑,也放手让他们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故学生自学能力,及他们查阅资料以完成作业,运用资料以进行课题研究,进行社会实践,自己动手的能力都相对较强。
美国的“群言谈”的教学方式采用一对一或随时质疑的对话和讨论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和探究本性,使学生在对话与讨论中学会协作,学会聆听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块沃土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以滋长。尤其可贵的是,教师时常为学生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而不求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学生从中不仅深化理解了问题并掌握了大量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己的认知能力17。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当然,因为“群言谈”课堂教学的不严谨性及其缺乏系统性,再加上课堂教学内容简单、要求较低,所以美国学生会有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有些学生结业后仍不具备起码的阅读和计算能力。再者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给了学生较多的自由,一些学生也易养成缺乏纪律、自由泛散等不良习惯。在各种英语比赛中,中国学生一再走在外国学生的前面。三、中国的“一言谈”和美国的“群言谈”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通过对比,我们了解了“一言谈”和“群言谈”各自的长处和不足。两种不同教育观念和方式培养出不同特质的人。如果能把中国人的含蓄和美国人的开放,中国人的刻苦钻研和美国人的创造精神,中国人的脚踏实地和美国人的浪漫、富有想象力结合起来就好了。也就是说,如果中美的课堂教学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中国课堂授课能在其传授给学生大容量知识的同时,也提高课堂活跃程度,多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善于发问,勇于发言,勤于动手,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挖掘他们的批判性和发散性思维,;而美国的课堂讨论能在充分发挥学生个性,激发学生个人潜力的同时,也能严格要求学生,让其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那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就会完善了。这就是我要主张的教师和学生融合在一起的授课方式。
总之,创新教育,终身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迫切任务对于中美课堂教学的比较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新观念:在21世纪的中国,教师只传授课本知识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所以,中国需要教育改革,中国需要素质教育。
上一页 [1] [2] [3]
浅谈中美思维方式的差异
本文着重从表现和原因两方面探讨了中关思维方式的差异,指出,了解中关思维方式的差异是两国进行有效跨文化交际的关键,本着理解尊重的.态度,两国的跨文化交际可以顺利进行.
作 者:李岩 LI Yan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外语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刊 名: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 分类号:H315 关键词:思维方式 差异 文化 形象 逻辑 统一 对立差异与借鉴-中美水污染防治比较
摘要:尽管环境污染有发展阶段的必然性,但它还是可控的.我们可以通过立法、改新技术的应用新技术,最大程度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并减少损失.后发展国家可利用后发优势,从别国的.经历中汲取教训,少走弯路.美国的水污染管理体系历经数十年发展,虽不能完全杜绝污染,却可以为改善我国的水污染管理体系提供借鉴.作 者:张建宇 秦虎 作者单位:美国环保协会 期 刊:环境保护 PKUCSSCI Journal: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年,卷(期):2007, (14) 分类号:★ 中美小学教育比较
★ 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