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TO翻译看译文的可接受性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沉入海底

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从WTO翻译看译文的可接受性(共含9篇),供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沉入海底”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从WTO翻译看译文的可接受性

篇1:从WTO翻译看译文的可接受性

从WTO文本翻译看译文的可接受性

WTO文本主要为法律类文本.WTO文本英语可以说是法律英语中的一个分支,具有专门的语体.要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就要注意文本的特殊语义信息与风格信息的传递,使译文读起来既符合原文的意思,又顺应汉语的.阅读理解习惯,使译入语读者获得原文读者同样的效果.

作 者:陈明瑶  作者单位:杭州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35 刊 名:外语与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年,卷(期): “”(11) 分类号:H059 关键词:WTO文本   翻译信息传递   可接受性  

篇2:从翻译变形看关系

从翻译变形看文本关系

在西方人眼中,艾米莉是一个骄傲、孤僻、保守、受制于贵族制度的.形象,而当东方人在看完了<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的中文译本后,从中发现了艾米莉的人性和反抗传统的叛逆精神.源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意象的变形揭示了意象在翻译传输过程中的复杂性,也打破了源文本是凌驾于目标文本之上,目标文本就是要忠实于源文本这一传统观点.

作 者:罗国青  作者单位: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36) 分类号:H3 关键词:意象   变形   翻译  

篇3:从经典例题看文言文翻译规律

江苏省九所省属重点高中联考试卷文言文翻译题考到了翻译这样一个句子:

我寒而不我衣,我饥而不我食。

把与这句话相关的文字节录于此:

豫让之友谓豫让曰:“子之行何其惑也?子尝事范氏、中行氏,诸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至於智氏,而子必为之报,何故?”豫让曰:“我将告子其故。范氏、中行氏,我寒而不我衣,我饥而不我食,而时使我与千人共其养,是众人畜我也。夫众人畜我者,我亦众人事之。……”(选自《吕氏春秋·不侵》)

这道题很经典,考到了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我寒而不我衣,我饥而不我食”这句话中,“衣”“食”是动词,不能译成名词;“不我衣”“不我食”是否定句宾语前置。这种语法现象在中学课本中出现过多次。这句话正确的意思是:

我冷的时候他们却不给我衣服穿,我饿的时候他们却不给我食物吃。

应该说翻译这个句子难度不大,但笔者在阅卷中却看到了下面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错误答案:①我冷但我不穿衣服,我饿但我不吃东西。②我冷但我不穿自己的衣服,我饿但我不吃自己的食物。③我冷但我没有衣服穿,我饿但我没有食物吃。④我冷的时候他们却不给我穿衣服,我饿的时候他们却不给我喂食物。

以上几种翻译,颇有些匪夷所思。第①种,豫让冷为什么不穿衣服?饿为什么不吃东西?第②种,自己为什么有衣服不穿、有食物不吃而穿别人、吃别人的?第③种,没有衣服穿,没有食物吃,原因何在?第④种,莫非豫让是残疾人,要别人给他穿衣服、喂东西?只要结合语境认真想一想,就不应该犯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究其原因,还是文言文常见词语的意义和常见句式还没有掌握好。

这句话的几种错误翻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学习文言文,一定要夯实基础,包括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句式。要认真学好课本,课本读熟了,理解了,又能触类旁通,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才能够做到得心应手。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省市自主命题,Ⅰ卷选择题中的文言实词,Ⅱ卷翻译题中涉及到的文言实词及文言句式,基本上都是课本中出现过的。

再举一例:

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汉书·朱博传》

这道翻译题考到了“故事”和“存”两个实词,前者在人教版第二册《六国论》中学过,原句是:“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故事”是“旧事、前例”的意思;后者我们在课本中学到的有三义:①看望,问候(《信陵君窃符救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②保存,保全(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出处同前);③思念(《屈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此句取第①义。这句话正确的意思是:

按照先例,新太守刚刚到任,总要派遣官员慰问,表达问候之意,我们才敢起来去任职。

如果我们能够注意积累和掌握课本中学到的文言词汇和特殊句式,并且做到烂熟于心,那么,无论换了怎样不同的语言环境,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就能够应付自如了。

篇4:从经典例题看文言文翻译规律

至今还对上海市1992年考的一道文言文翻译题记忆犹新,题目是这样的: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把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

这道题也非常经典,多年来的我一直用这道题为例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方法;学生则从这道题目中获益非浅。

从词义推断的角度来看看这个句子:

1、由对偶的句式可推知“知”是“智”的'通假字。因为下句的“非是”、“是非”与上句的“是是”、“非非”相对,那“愚”对的是“知”,“知”应该是“智”的通假字。

2、“是”与“非”在现代汉语中多为“对,正确”与“错,错误”意,有成语“自以为是”“大是大非”、“习非成是”(习惯于某种错误的做法或说法,因而误认为它是正确的)为证。若此句中的“是”与“非”都按此义翻译,句子是译不通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对偶的句式推断“是是”、“非非”、“非是”、“是非”中加点的“是”与“非”是动词,与后面的“是”或“非”构成动宾关系。

借助句式特点,明确了词义,句子翻译就容易了。全句意为:

肯定对的、否定错的,叫做聪明;否定对的、肯定错的,叫做愚蠢。

这道题给我们的启示是:文言文多用对句,了解了文言文句式上的这一特点,对我们解答文言文试题多有帮助。例如北京卷第11题:

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然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者而能如是乎(清·汪琬《传是楼记》,选自《尧峰先生文钞》,有删节)

这段文字中画线的5句话都是对句,利用这个规律,我们便能轻易地把它们点断了:

①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

②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

③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

④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

⑤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

篇5:从目的论视角看广告翻译

从目的论视角看广告翻译

目的论把翻译看成是有目的的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决定.而广告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广告翻译也应该以目的论为指导,强调译文与原文效果的一致性.

作 者:开丽 高查清  作者单位:开丽(安徽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高查清(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51)

刊 名: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年,卷(期): 7(4) 分类号:H319 关键词:目的性原则   广告翻译   翻译方法与策略  

篇6:从目的论视角看商标翻译

从目的论视角看商标翻译

目的论将翻译看作有目的的交际行为,认为翻译过程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商标的翻译带有极强的目的性,因此目的论时商标的`翻译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翻译的目的论,浅谈了目的论体现的三原则在商标翻译中的体现,并列举了几种商标翻译的方法,即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以及混合法.

作 者:秦俊 QIN Jun  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广西,玉林,537000 刊 名: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LI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30(6)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目的论   商标   翻译  

篇7:从功能翻译途径看法律翻译

从功能翻译途径看法律翻译

国内外传统上对法律翻译的研究,是从语言学的角度,也就是从微观角度进行研究,追求译文对原文“对等”.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理论为基础,对法律翻译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结论认为功能翻译理论应用在法律翻译中是合理的,适用的.

作 者:战海 李洪燕  作者单位:战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266555)

李洪燕(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34)

刊 名: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0(3) 分类号:H205 关键词:法律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   宏观   微观  

篇8:从关联论视角看应用翻译

从关联论视角看应用翻译

根据关联理论,翻译过程是一个三元明示推理过程,要求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方达成认知上的互明,因而,能否提供最佳语境效果、达成与译语读者的最佳关联是翻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而应用翻译强调顺应的语文化规约,译文要符合译语读者的期待,以有效实现翻译目的,二者可谓不谋而合.鉴此,根据关联理论的原理,可以提出应用翻译中“归化”性明示和“异化”性明示两大处理手法,化暗含意图为明示信息,使译者意图与读者期待相吻合.

作 者:贾文波 JIA Wen-bo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刊 名: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1(2) 分类号:H059 关键词:关联理论   应用翻译   认知互明   最佳关联   最佳语境效果  

篇9: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看商标翻译

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看商标翻译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对商标翻译进行了探讨.在关联翻译理论框架下,商标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其目的是诱导译语的.潜在消费者购买译名符号所代表的商品,激发他们强烈的购买欲.因此,译者必须充分考虑原语作者意图与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努力追求原文作者意图(即商标命名者)及译语读者(即潜在消费者)之间的最佳关联性,以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通过对商标翻译方法的探讨,笔者最后指出关联翻译理论对商标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成功翻译商标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作 者:李广伟 戈玲玲 LI Guang-wei GE Ling-ling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刊 名: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8 9(5) 分类号:H31 关键词:关联翻译理论   商标翻译   翻译方法  

从翻译变形看关系

译文翻译

诗翻译译文

wto论文

世说新语二则翻译译文

湖心亭看雪译文对照

从细节看一个人散文

从音乐角度看《易经》

从高处向下看作文

湖心亭看雪翻译

从WTO翻译看译文的可接受性(共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从WTO翻译看译文的可接受性,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