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山区油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控措施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无言的结局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莲都山区油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控措施论文(共含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无言的结局”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莲都山区油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控措施论文

篇1:莲都山区油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控措施论文

莲都山区油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控措施论文

油菜是莲都山区重要油料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在10120亩,是山区农生活食用的主要油料,也是部分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品种老化,土壤缺硼、连作以及山区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在种植过程中常遭受病虫危害,部分防治不及时田块,危害率达40%~60%,产量下降30%~40%,且品质明显低下,较大地影响山区油料作物的发展。为了改变山区油菜生产的落后面貌,顺利实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开始我们在黄村乡山区实施冬油菜轮作夏季甜玉米种植模式,对油菜的`病虫害的发生重点做了调查和防治的实践,总结了一套适合山区油菜病虫害的防控措施,现将其介绍如下。

一、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常见病害,该病主要为害茎秆,引起植株早枯,种子皱瘪,出油率低,发病重的抽苔前全株枯死。莲都油菜主产区一般田块株发病率10%~20%,严重的达80%以上,油菜感病以后,一般较健株减产20%~50%,含油量降低。该病苗期至成熟期都可发病。而以落花后盛发,叶片发病多从茎基部老叶和叶柄开始,先在叶缘产生不规则水渍状病斑,干燥时裂寄孔,潮湿时长出白色絮毛状菌丝,全叶腐烂。茎部常由叶柄病斑病蔓延而来,呈水渍状褐色圆形病斑后变白色,潮湿时病部软腐,上长白色絮状菌丝,皮层碎裂如乱麻状,茎内空,内外生有黑色类状菌核。油菜菌核病病源是一种真菌,菌核在土壤中和病残中越冬,是次年初浸染源。常年偏重的原因是:山区3~4月温度适宜,加上阴雨连绵,发病最盛,凡连作田病害重。主要防治措施:一是抓好轮作,重点实施水旱轮作;二是选择优良品种,如浙双72、沪油15、浙双6号和浙油18等品种有较强的抗病性;三是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四是摘除老黄叶和病叶,一般在3月底4月中旬摘除下部的黄叶和病叶,可减少病源,并提高通风透光率,提高油菜产量;五是初花期喷药防治,可每亩选用25%咪酰胺30~50mL或50%腐霉利80~100g或40%菌核净100~150g兑水40~50kg喷雾,7~10d后进行二次用药。

二、霜霉病和白锈病

油菜霜霉病和白锈病俗称龙头病、龙头拐,是山区油菜的重要病害。据调查,莲都山区油菜株发病率为20%~45%,严重的达70%以上。植株感病后,种籽粒重减少,含油量降低,严重影响油菜产量和质量。霜霉病自苗期开始发病,白锈病多在开花后发生,两病均为害叶茎、花和荚果,常并发为害同一部位。两病均为真菌的藻状菌霜霉。病菌不耐日光直照,喜高湿,莲都山区3~4月阴雨连绵雨水多,日照少,5月份油菜田间霜霉病和白锈病并发的“龙头”普遍严重发生。防控措施: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一是选用良种,如浙双72、沪油15、浙双6号和浙油18等品种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在种植时适施硼肥,油菜霜霉病和白锈病可基本得到了控制;二是搞好田问管理,清沟排渍,合理施肥,减少氮肥施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并适时摘除老叶、黄叶和病叶等;三是在早春始病期和抽薹开花期(或病株率达10%以上时)及时用药喷雾防治,可亩用75%百菌清lOOg或70%代森锰锌100g或50%托布津200g对水40~50kg喷雾,隔7d再喷第二次。

三、病毒病和蚜虫

为害油菜的蚜虫在莲都山区主要有菜缢管蚜和桃蚜,其食性杂,蚜虫都以成虫和若虫在油菜叶片、嫩茎、花荚上,以刺吸式口器插入组织内吸汁液。油菜抽薹开花后,蚜虫多集中在花梗上危害,常导致花梗发育畸形,形成“焦蜡棒”,影响开花结荚,并使嫩头枯焦,花色变暗,角果不能正常发育。同时,油菜缢管蚜和桃蚜还是传播病毒病的媒介,在越夏寄主菜上吸毒后,传播给十字花科蔬菜后再传毒给油菜而发病,能多次再浸染,传病率达100%。一般夏季多雨凉爽,秋季高温干旱,有利蚜虫发生和病毒病传播。在莲都山区油菜播种后,气候温暖,天气干燥有利蚜虫发生,常引起严重为害,凡早播早栽油菜受害较重,迟播迟栽的受害较轻。防治措施:防治油菜蚜虫,以药剂防治为主。在油菜抽薹开花期,当10%的花、蕾上有蚜虫,平均每蕾有蚜3~5头时防治。每亩可用10%吡虫啉20g或3%啶虫脒乳油40~50mL等对水喷雾防治。

四、菜粉蝶

菜粉蝶幼虫通称“菜青虫”,是油菜种植地发生普遍且为害严重的害虫,主要为害十字花科植物,以幼虫取食油菜叶片,形成孔洞成缺,严重时全叶吃光,仅留叶柄。菜青虫在莲都区年发生6~7代,世代重叠,以蛹越冬,各代幼虫从3~8月不间断为害。其防治措施以药剂防治三龄前幼虫为主,可用90%敌百虫结晶稀释1000~15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稀释500~600倍液,或2.5%敌百虫粉稀释800倍液,每亩每次用药液75kg左右,于早上露水干后叶面喷雾。

篇2:山区油菜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的农科论文

油菜的病虫害种类较多,已发现30种以上。皖南山区油菜病害以菌核病、病毒病、白锈病、霜霉病发生较普遍,虫害以蚜虫、菜青虫、跳甲、菜粉蝶为主。病虫害对油菜生长危害极大,苗期可造成死苗缺株,开花结角期可造成植株枯死导致减产,含油量降低,种子质量变劣。现结合黄山市歙县油菜发生的几种主要病虫害,对其发生特点、防治方法等进行分析,以供油菜种植户参考。

1.1 菌核病

发生特点:油菜菌核病又名茎腐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在皖南山区时有发生,一般可导致减产10%~20%,严重时可达40%~50%。该病多发于春季雨水较多,油菜种在低洼、渍水的潮湿地块,特别是早春寒也有利于病害发生,施氮肥过多,油菜过于茂盛,通风透光差,湿度大,发病率高[1]。

防治方法:①实行水稻或麦子、玉米轮作;②选用抗病品种;③深沟排水,合理密植,清除老病叶,增加透光通风;④药物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50%速克灵可湿粉剂2 000~3 000倍液、40%灭病威悬浮剂400~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一般在花期无雨天进行喷施,喷施次数以1~3次为宜。

1.2 霜霉病

发生特点:霜霉病在全国各油菜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属长江流域、皖南山区冬油菜区发病最为常见。一般发病率为10%~30%,严重者可达100%,以致油菜成片变枯绝收。病菌可侵染叶、茎、花、花梗和角果等部位。特别是花梗发病后,常常肥肿、畸形,花器大,变绿呈龙头状,表面光滑,其上出现霜状霉层。全株受害严重时,整株布满霜霉变褐枯死[2-3]。

病原菌通过卵孢子在龙头和病株落入土壤,种子带入下一代,秋季播种幼苗,引起幼苗发病。幼苗发病所产生的孢子囊,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冬季进入潜伏越冬状态,发病不明显。皖南山区进入开春后,如遇阴雨、低温倒春寒、低温多雨天气,会造成霜霉病流行。特别是氮肥施用过多,植株贪青徒长,密度过大,地势低洼地块会加重发病程度。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一是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优质高产品种,与禾本科作物轮作1~2年或水旱轮作,减少卵孢子数量,降低发病,收获前田间先清理病株后留种,播种前种子用1%盐水选种,取下沉的饱满种子,用清水清洗阴干后播种,可减少卵孢子带入。二是改进栽培技术,施足基肥,促进壮苗,增施磷、钾肥,适量施硼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深沟沥水防渍,花期摘除中下部黄病叶1~3次,以减少菌源,有利通风、透气。适当迟播,也可减轻病害。②药物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40%多菌灵胶悬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在油菜初花期喷施药物1次,间隔5~7 d再施1次,药液量控制在1 125 kg/hm2左右,即可较好地控制病害发生、发展。此外,白锈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病条件与霜霉病相似,可参照霜霉病的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1.3 蚜虫、黄曲条跳甲、菜粉蝶、油菜潜叶蝇等虫害

防治方法:①选择抗虫品种。②用黄板诱杀蚜虫。具体方法:用0.33 m2大小的塑料薄膜涂成金黄色,再敷1层凡士林或机油,然后张架高出地面0.5 m高,可以大量诱杀有翅蚜。③生物防治。蚜茧蜂、青草蛉、食蚜蝇及多种瓢虫是蚜虫的重要天敌,要注意保护,在天敌发生期少用广谱性、残效期长的农药。人工释放粉蝶金小蜂、绒茧蜂等寄生蜂能有效防治菜粉蝶。④化学防治。在虫害危害严重时,选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50%二溴磷乳油1 500倍液、40%二嗪农乳油1 000~1 500倍液、2.5%乐果粉剂等药剂进行喷防,移栽时可用80%敌百虫或50%敌敌畏乳油1 000~1 500倍液浸根。

2 油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合理轮作,适时换茬

大多数油菜病虫害都是以相应的形态在土壤中越冬、越夏的,因而轮作换茬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皖南山区冬油菜产区应提倡稻、油水旱轮作,山区实行油菜、玉米、六月黄豆间作套种,这些轮作换茬对菌核病防治效果最好。

对病毒病、霜霉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油菜不宜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否则病害将显着增加[4]。

2.2 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合理布局

品种单一化,包括大面积连片种植和连年种植,易引起品种抗性的丧失和退化,也有利于病虫害的积累和传播。应因地制宜,及时更换优良品种,做到多品种合理布局。

2.3 精选种子,适时播种和移栽

播种前精选并处理种子,可清除混在种子里或种子表面的病菌和虫瘿。油菜播种过早会加剧蚜虫、病毒病和软腐病的发生和危害。

2.4 加强田间管理

深耕培土可将菌核和越冬跳甲等深埋土中,冬耕除草可将虫害冻死,减轻开春病虫害危害;同时蕾薹期中耕培土可在菌核萌发前进行埋杀,合理密植与施肥,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清理枯枝烂叶、可增加通风;抓住晴好天气增施薹花肥,可减少大多数病虫害的发生,但蚜虫危害严重的地区和年份应适时灌溉[5]。

篇3:油菜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论文

2.1 合理轮作,适时换茬

大多数油菜病虫害都是以相应的形态在土壤中越冬、越夏的,因而轮作换茬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皖南山区冬油菜产区应提倡稻、油水旱轮作,山区实行油菜、玉米、六月黄豆间作套种,这些轮作换茬对菌核病防治效果最好。

对病毒病、霜霉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油菜不宜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否则病害将显着增加[4]。

2.2 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合理布局

品种单一化,包括大面积连片种植和连年种植,易引起品种抗性的丧失和退化,也有利于病虫害的积累和传播。应因地制宜,及时更换优良品种,做到多品种合理布局。

2.3 精选种子,适时播种和移栽

播种前精选并处理种子,可清除混在种子里或种子表面的病菌和虫瘿。油菜播种过早会加剧蚜虫、病毒病和软腐病的发生和危害。

2.4 加强田间管理

深耕培土可将菌核和越冬跳甲等深埋土中,冬耕除草可将虫害冻死,减轻开春病虫害危害;同时蕾薹期中耕培土可在菌核萌发前进行埋杀,合理密植与施肥,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清理枯枝烂叶、可增加通风;抓住晴好天气增施薹花肥,可减少大多数病虫害的发生,但蚜虫危害严重的地区和年份应适时灌溉[5]。

篇4:油菜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论文

油菜的病虫害种类较多,已发现30种以上。皖南山区油菜病害以菌核病、病毒病、白锈病、霜霉病发生较普遍,虫害以蚜虫、菜青虫、跳甲、菜粉蝶为主。病虫害对油菜生长危害极大,苗期可造成死苗缺株,开花结角期可造成植株枯死导致减产,含油量降低,种子质量变劣。现结合黄山市歙县油菜发生的几种主要病虫害,对其发生特点、防治方法等进行分析,以供油菜种植户参考。

1.1 菌核病

发生特点:油菜菌核病又名茎腐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在皖南山区时有发生,一般可导致减产10%~20%,严重时可达40%~50%。该病多发于春季雨水较多,油菜种在低洼、渍水的潮湿地块,特别是早春寒也有利于病害发生,施氮肥过多,油菜过于茂盛,通风透光差,湿度大,发病率高[1]。

防治方法:①实行水稻或麦子、玉米轮作;②选用抗病品种;③深沟排水,合理密植,清除老病叶,增加透光通风;④药物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50%速克灵可湿粉剂2 000~3 000倍液、40%灭病威悬浮剂400~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一般在花期无雨天进行喷施,喷施次数以1~3次为宜。

1.2 霜霉病

发生特点:霜霉病在全国各油菜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属长江流域、皖南山区冬油菜区发病最为常见。一般发病率为10%~30%,严重者可达100%,以致油菜成片变枯绝收。病菌可侵染叶、茎、花、花梗和角果等部位。特别是花梗发病后,常常肥肿、畸形,花器大,变绿呈龙头状,表面光滑,其上出现霜状霉层。全株受害严重时,整株布满霜霉变褐枯死[2-3]。

病原菌通过卵孢子在龙头和病株落入土壤,种子带入下一代,秋季播种幼苗,引起幼苗发病。幼苗发病所产生的'孢子囊,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冬季进入潜伏越冬状态,发病不明显。皖南山区进入开春后,如遇阴雨、低温倒春寒、低温多雨天气,会造成霜霉病流行。特别是氮肥施用过多,植株贪青徒长,密度过大,地势低洼地块会加重发病程度。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一是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优质高产品种,与禾本科作物轮作1~2年或水旱轮作,减少卵孢子数量,降低发病,收获前田间先清理病株后留种,播种前种子用1%盐水选种,取下沉的饱满种子,用清水清洗阴干后播种,可减少卵孢子带入。二是改进栽培技术,施足基肥,促进壮苗,增施磷、钾肥,适量施硼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深沟沥水防渍,花期摘除中下部黄病叶1~3次,以减少菌源,有利通风、透气。适当迟播,也可减轻病害。②药物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40%多菌灵胶悬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在油菜初花期喷施药物1次,间隔5~7 d再施1次,药液量控制在1 125 kg/hm2左右,即可较好地控制病害发生、发展。此外,白锈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病条件与霜霉病相似,可参照霜霉病的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1.3 蚜虫、黄曲条跳甲、菜粉蝶、油菜潜叶蝇等虫害

防治方法:①选择抗虫品种。②用黄板诱杀蚜虫。具体方法:用0.33 m2大小的塑料薄膜涂成金黄色,再敷1层凡士林或机油,然后张架高出地面0.5 m高,可以大量诱杀有翅蚜。③生物防治。蚜茧蜂、青草蛉、食蚜蝇及多种瓢虫是蚜虫的重要天敌,要注意保护,在天敌发生期少用广谱性、残效期长的农药。人工释放粉蝶金小蜂、绒茧蜂等寄生蜂能有效防治菜粉蝶。④化学防治。在虫害危害严重时,选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50%二溴磷乳油1 500倍液、40%二嗪农乳油1 000~1 500倍液、2.5%乐果粉剂等药剂进行喷防,移栽时可用80%敌百虫或50%敌敌畏乳油1 000~1 500倍液浸根。

篇5:油菜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论文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是5种种植面积超666.67万hm2的作物之一,是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来源,也是潜在的仅次于豆类的大宗饲用蛋白源。近5年来,我国油菜种植面积约733.33万hm2,年均总产量约1 200万t,平均产量1 695 kg/hm2左右,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因此,大力发展油菜生产,对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维护我国食品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油菜在皖南山区也是一种主要的油料作物,被普遍种植,搞好油菜“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田间管理,掌握油菜病虫害发生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是确保油菜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前提。

计算机网络安全病毒防控措施论文

廉洁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最新入境防控措施

公司疫情防控措施

甲流防控应急预案及措施

交通运输企业财务风险及管控措施论文

疫情防控方案和措施

疫情防控措施和做法

2022年学校疫情防控措施工作总结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计划和措施

莲都山区油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控措施论文(共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莲都山区油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控措施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