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BMO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论文(共含12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BM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论文

篇1: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论文

摘要:文章在通过对五沟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明晰了矿井含隔水层及地下水补径排特征。结合采区放水试验资料,分析了区内主要断层的导、隔水性及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程度,认为控水构造是决定西三采区灰岩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最关键因素,由露头到深部其赋水醒逐渐减弱,地下水径流条件逐渐变差。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应加强对陷落柱的观测,对主要断层应留足防水煤柱,加强探放水工作。

关键词:水文地质条件;断层导、隔水性;水力联系

引言

五沟煤矿位于宿南-临海童矿区童亭背斜西翼,该矿目前开采10煤层,其底板距离太原一灰顶板的间距为32~67.38m,平均间距为47.20m。目前开采水平位于-250~-700m之间,突水系数均大于规定的安全值0.06MPa/m,在煤层开采过程中,存在底板突水危险。西三采区位于西部水文地质单元内,它介于F3和F16断层之间,为该矿接替采区。为进一步查明该区内10煤层底板灰岩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富水性特征,在采区的1031工作面的风、机巷道掘进过程中对其开展对太原组灰岩水联合放水试验。通过试验,利用获得的水位、水压、水量、水质、水温等观测数据,分析西三采区的断层导隔水性;灰岩含水层的补、径、排条件;太灰其与底部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四含”之间垂向上的水力联系,从而为工作面及该采区太原组灰岩水防治提供依据[1-3]。

1采区水文地质特征

1.1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特征

(1)新生界第四含水层(组)受浅部开采影响的“四含”水,其上受第三隔水层(组)阻隔,使其与地表水及一、二、三含地下水无水力联系。

(2)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段)二叠系含煤砂岩裂隙大多不发育,富水性差,渗透性弱。区域范围内二叠系含水层补给条件差,水平径流微弱,以储存量为主。

(3)太灰、奥灰岩溶裂隙含水层(段)(如图1)

1.2断层导、隔水性

(1)F16断层导隔水性分析F16为正断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70°,落差10~80m,东端与五沟断层相交,在矿井内的走向长度2.5km。F16断层推断为导水断层。如图2。

(2)F2断层的导隔水性分析该断层处于三采区内部,正断层,走向北东向,倾向南东,倾角70°,落差为0-60m,北端与五沟断层相交,南端与F3断层相交,在矿井内的走向长度约2km。F2断层带为弱富水性,为导水断层。

1.3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

(1)相邻的太原组1-4灰含水层水力联系。该范围内的太原组灰岩裂隙分布不均,主要为浅部较发育,富水性相对较强,而深部发育差,富水性弱。

(2)与奥灰含水层水力联系。从奥灰水位长期观测孔资料分析可知:奥灰孔在掘进及放水试验影响下,对太灰水有一定的补给。在两次放水过程中,水8、水11两个奥灰孔水位降幅小,且水位恢复过程中,水位呈现出震荡、且以跳跃式方式下降,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因此,二者之间存在弱导水联系。

(3)与“四含”之间水力联系。西三采区灰岩露头区“四含”与太灰之间没有放水补给关系。

2结束语

西三采区边界断层F3、F13断层具有一定的阻水性,而F16断层具有一定的导水性;采区内部F2断层将1031工作面和整个西三采区划分成两个块断,该断层具有一定的导水性,两个块断富水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地下水由露头向深部的流动,但受不同尺度的构造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除边界断层外,还受到内部断层控制。“四含”水与太灰水之间水力联系较弱,但在采区露头基岩风氧化带处,四含水可通过基岩裂隙或采动裂隙补给矿井。矿井生产过程中,对主要断层应留足断层防水煤柱,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防断层突然涌水,对矿井安全生产造成危害。加强探放水工作,采用疏水降压的方式对奥灰含水层底鼓隐患进行防治,以防灰岩水发生底鼓突然涌水而对矿井安全生产造成危害。

参考文献

[1]赵元强,王同华,傅静.葛亭煤矿1160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5:42-47.

[2]赵东云,尹尚先,马玉姣.刘店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涌水量预测[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6(4):30-34.

[3]徐鲁勤,张生,刘杰.淮南煤田新集一矿1煤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9:37-41.。

篇2: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论文

摘要:从概述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出发,探讨煤矿水文地质条件探查技术,探讨各种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勘查的目的和任务,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煤矿安全逐渐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问题,而水安全又是其中的重点问题。通过相关报道不难发现,煤矿水安全事故频发。1月,安徽省淮北一煤矿发生突水,造成7人死亡;204月,山西大同姜家湾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21人死亡;同月,黑龙江七台河市一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6人死亡;年6月,福建三明市一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3人死亡;同月,湖北恩施州一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3人死亡。仅仅2015年一年,就发生了多起煤矿水安全事故。而导致煤矿水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不当。在这个背景下,研究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概述

在对特定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从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气候、地层特征等方面入手,具体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各地下水含水岩层分布情况、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在内的井内充水因素等。在充水水源中,可以具体细分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个方面,充水通道也可以通过冒落、导水裂隙、充水强度等方面着手分析。在针对不同的待分析水文地质环境时,需要采用不同的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方法。

2煤矿水文地质条件探查技术

2.1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勘查方法

为了实现不同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勘查,提升防治水方案的制定水平,为矿井涌水量开展科学合理的预测提供基础,可以综合运用以下几种探查方法:GIS遥感平台下的探查、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水文地质物探及建立水文地质观测网、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等[1]。

2.2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补勘情况

如果待分析的煤矿井田面积过大,那么在其基础上实现大范围物探的工作量也会非常巨大。从中国目前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实践来看,在对大面积范围内古河道及古冲沟进行探查时,尚未探究出有效、经济的探查方法。因此,在对于井田面积较大的煤矿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时,需要采取一定的补勘措施。GIS平台下的遥感水文地质条件调查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补勘手段,主要工作原理是首先圈定可疑富水区域和古河道区域,重点运用地面电法的验证手段,在可疑富水区域及重点划分区域进行着重勘查。运用煤矿水文地质钻探的方式进行可疑地段水文地质资料的获取。在进行此方案的运用过程中,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补勘进度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快,物探及钻探工作的负担和工程强度能够在短期内提升,降低补勘成本。

3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勘查的目的和任务

3.1GIS平台下的遥感探查

为了实现待分析区域内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的获取,可以采用遥感探查的方式。重点勘查区域内地下水的补水、迳水及排水情况,是遥感勘查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对待分析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测绘面积进行重点圈定,并且查明矿床疏干内可能施加影响的范围和补给边界情况。除此之外,矿床充水因素及矿区内的水文地质边界情况等都需要勘查清楚。采用遥感探查的方式具有一定优点,其中最为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进行非接触、远距离探测,这样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探查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提高探测结果的准确性。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遥感探查还具有一定局限性,这主要是因为遥感技术可以使用的电磁波是有限的,无法对一些水文特征进行准确反映。

3.2水文地质钻探

为了获取最直观的水文地质资料,需要利用水文地质钻探的手段。针对勘探孔、水位观测孔、抽水试验孔等进行施工,是水文地质钻探的重要内容。开展水文地质钻探的任务主要包括对钻孔的编录进行详细描述,以获取各种地质水文资料。地质水文资料主要包括含水层水位、沙层厚度、潜水含水层厚度、正常基岩顶界面、基岩厚度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岩性、裂隙的发育程度和富水程度等。为了给矿井涌水量的评价和实施提供更为丰富的水文地质资料,提升疏降水开采的可行性,可以通过钻探勘查来对第四系含水层和侏罗系直罗组和含水层进行水文地质情况的勘测,从含水层的厚度、空间展布和富水性等方面入手[2]。与此同时,为了提供更多的地质水文资料,实现第四系松散层潜水和地表水体的更有效防治,需要对第四系与基岩风化带之间的红土隔水层进行勘测,勘测内容包括厚度、分布情况、稳定性、阻水能力等。对于富水异常的区域进行验证遥感的检测和物探圈定的勘测,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水位地质钻探钻孔直径比较大,对水文地质可以进行全面探查。但水文地质钻探的工艺比较复杂,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大型钻孔设备。

3.3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物探工作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点:

a)查明和圈定富水范围;

b)测定含水层厚度;

c)为富水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

d)勘查松散层厚度和基岩顶面起伏形态,明确其分布范围。

在开展水文地质物探过程中,需要尽可能采用分辨率较高的高密度电阻率勘测方法,实现富水区域内分布范围的探测和最终确定。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测方法的选定时,需要综合分析各种检测方法的优劣,选用适宜的方式。水文地质物探的分辨率比较高,使用比较方便,但使用成本比较高,探查结果准确度不高。

3.4含水层放水试验开展

放水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水文地质数值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参数反演。渗透系数、给水度等不同地段的水文地质参数都能够获取。在此基础上,进行正演计算,预计矿井涌水量,开展预疏放孔的优化布置工作。在分析煤矿水文地质条件时,需要分析煤矿的主要充水水源,准确判断出主要充水水源类型。如果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存在于侏罗系直罗组砂岩含水层,第四系松散层含水层次之,那么就可以确定开展放水试验的防水层为侏罗系直罗组砂岩含水层。在进行放水试验过后,需要实时监测直罗组砂岩含水层及第四系松散含水层的水位。在开展放水试验的基础上,能够获取直罗组砂岩含水层的补给量等信息,对第四系潜水的补给位置进行进一步圈定[3]。在利用水文地质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确定及明确含水层富水性,能够获取不同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信息,实现矿井涌水量的准确评价,其中包括不同盘区及工作面的涌水量信息。含水层放水试验一般是在进行扩建矿井或矿井疏排设计补充勘探时使用,探查结果比较可靠,但一般只能在矿坑中使用。

3.5水文地球化学研

究在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中,主要包含三方面研究内容,即水化学成分的分析和研究、同位素组成的分析研究和示踪试验的化学研究。开展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包括以下内容:

a)进一步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等,从本质上来说,地下水是一种能够很大程度上反映地下水环境状况的溶液,对其进行分析能够对其它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协助分析;

b)判别煤矿井突水水源,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矿井防治水措施的制定。在开展突水水源判别工作时,关键程序在于各个含水层地下水特征组份的寻找;

c)勘测查明第四系含水层和直罗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在此基础上查明地表水和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比较重视对地下水所处的介质环境进行研究,但在水文地质条件方面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6建立地下水长期观测网

在对水文地质孔进行施工的基础上,建立井田地下水长期观测系统,能够为实时动态资料的采集奠定基础,以上资料是对地下水系统中分布和影响规律进行查明和探究的基础,也能够为矿井内部的防治水方法探究提供充分的资料和依据。在进行地下水长期观测网络的建立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a)了解不同含水层或同一含水层但区段不同水位变化情况,确定井田范围内地下水流场;

b)动态观测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地下水位,分析对地下水位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明确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降水、矿井疏排水、地表水体等;

c)有效控制激发流场的分布情况,获取井田或采区内部地下水径流分布情况;

d)对含水层地下水位进行加密观测,能够在井下突水发生时确定其水源和途径,及时实施补救措施。

该种方法可以长期监测水文地质情况,获取实时监测数据;缺点是建设成本比较高。

4结语

在进行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过程中,应根据煤矿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探查方法,这样才能确保探查结果的准确性。无论如何,针对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相关问题开展更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力.三交河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充水因素分析[J].煤炭技术,2012,31(11):65-67.

篇3: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论文

摘要:工业生产效率的日益提高,使我国的经济实力以及科技实力更为丰实,此时工业领域对煤炭资源的使用量也呈现上升的趋势,由此也带动了我国采矿事业的发展进程。但是近些年,煤矿坍塌等矿难事故频频发生,造成了经济损失的同时引起了社会动荡。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了解到因为在采矿过程中没有做好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不能对矿区的安全隐患及时地清理,最终导致矿区危险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矿区;水文地质;勘探方式;研究

矿区是煤炭采集的主要场地,目前随着我国工业生产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许多矿区扩大了建设规模,频繁的组织矿工开展采煤行动。但是由于对矿区水文的地质缺乏勘探工作,使矿工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该文笔者对水文地质勘探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研究一些可行的方式去推进对水文地质勘探的工作发展的进程。

1分析传统矿区水文地质勘探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勘探人员没有对矿区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进行充分地探索工作,致使他们只是掌握一些肤浅的常识性内容,因此,在制定矿区水文地质勘探报告时,大部分内容是依据主观体验对该矿区水文地质进行分析以及评价工作,没有深入地对其性质进行挖掘。

其次,在水文地质勘探手段的选择上存在局限性。我国大部分矿区受到岩石溶液承压水的制约。矿区底部水分突然流出是极为常见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岩溶开裂缝隙中的水文结构发生突变,或者是由于水流与矿岩之间压力相互作用造成的,当然也不排除矿区岩土自身结构发生改变这一因素。可以说,造成底部水流突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传统的水文地质勘探手段被应用时,一次应用只能勘探以及查明一种造成水流突出的原因。再者由于造成水流突出的原因有很多种,各个矿区底部的水流突出现象形态各异,比方说,有的矿区在岩溶断层发生底部水流突出这一常见现象,此时的岩溶是罪归祸首,但是进行采矿工作时因为压力的改变也可能造成底部水流突出的现象。因此,在水文地质勘探手段的选择上达不到统一的标准要求。

最后,因为技术人员不能对灰岩的含有水分和隔开空气的水流层面进行有效地划分,这样他们对两者的厚度以及层面不能明确的掌握,最终致使水文地质预算时,不能将具体数值(抽出水的数量以及含有水分层面的厚度)带入到固定公式中。因为采集的数据不周全,导致技术人怨神怒无法根据水文地质的变化规律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矿区“堵塞”水质进行“疏导工作”。传统的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只是在与灰岩垂直层面,凭借简洁的勘探工具对灰岩表层的水分进行测量工作,这种水文地质勘探数段不适用在现代矿区复杂的水文地质环境中。

2依据勘探管理机制,开展水文地质勘探工作

近些年国务院陆续颁发了一些与加强煤炭生产采集以及矿区地下水管理的制度,《固体地质勘查》《矿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查规范》这类制度符合我国矿区地质与矿产资源行业的要求,该类制度是在对矿区水文、地质进行系统的调查工作以后制定的。它总结了物理勘探法、化学勘探法以及钻探、测试等各类方法的优势以及缺陷,这样矿区勘探人员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择与当地矿区水文地质相符的勘探方法开展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在该制度体系中,明确了与煤炭采集工作中各种充水、排水情况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预防途径以及解决策略。总之,只要及时地参照与矿区勘探有关的管理体制,结合该矿区水文地质的现状,采取合理地勘探方式,此时的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矿区隐患得以降低。

3拓宽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范围

煤炭资源采集过程中,地下水的流动形式对矿区开采工作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使地下水对开采工作的破坏程度降低至最低水平,矿区水文地质勘探人员就必须拓宽水文地质勘探的范围,探究地下水源存在的区域,摸索不同地段地下水流动的方式。此时勘探人员可以采用钻探的手段,将地下水流抽出或者注入,这样就能探测出地表以下某一矿区地下水流的发展以及变化规律,同时检测出该矿区某区域岩层自然分级的情况。为了达到拓宽矿区水文地质勘探范围的目标,那么就对勘探人员提出标准,要求他们在勘探工作中,准确地掌握重点的工作内容,在工作开展的进程中,落实有规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勘探指导方针,在此过程中分析矿区充水原因,归纳地下水在不同时段的变化规律,做好工作笔记,为日后矿区防水治水工作做基础。

4综合应用不同的物理勘探方法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知道,矿区水质地质勘探的方式有物理勘探法,化学勘探法,钻探以及各种检测方法,其中物理勘探方法在矿区水文地质勘探中应用频率最高。物理勘探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煤炭采集过程中遇到的矿区构造或者是充水,排水等复杂问题,在对这类矿区开采进行处理时,可以将地震勘探(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与电法勘探这两种物理勘探方法有机结合,加以应用,最终得到三维数据和钻孔资料数据信息,这样就实现了对矿区目标构造层详细分析的目的,此时勘探人员可利用获得的数据信息使矿区构造层的立体图像得以还原。依据数据以及参照立体图像,水文地质研究人员就能够确切地掌握该矿区压盖隔水层的厚度。总之,积极地应用多种物理勘探方法开展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可以得到准确性高的数据,为水文地质的分析工作提供基础。

5结语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是一项繁杂而系统的工程[1],其实促进勘探工作质量提高的方法以及策略很多,除了上文阐述的几点以外,还可以通过提高勘探人员的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素养使这项工作得以完善。该文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在进行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时,要加强组织与管理工作力度,注重对文献资料的采集以及整合工作,为了使当地的矿区建设处于安全状态中,就必须对这些水文地质资料进行开发与应用,解决该矿区水文地质所引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常.矿区水文地质勘探[J].科技与企业,(8):149.

[2]马睿,张学东.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8):8.

[3]王盛,许亚军.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关键问题的探讨[J].矿业工程,(3):8-10.

篇4:漳村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漳村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阐明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重点介绍了各含水层、隔水层的.情况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有效的进行提供了基础依据.

作 者:胡良 HU Liang  作者单位:潞安环能股份公司,漳村煤矿,山西,长治,046032 刊 名:煤 英文刊名:COAL 年,卷(期):2009 18(9) 分类号:P64 关键词:含水层   隔水层   漳村煤矿   水文地质条件   服务年限  

篇5:嘉祥县张夏组地层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嘉祥县张夏组地层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嘉祥隆起区有约100km2的寒武系、张夏、奥陶系灰岩出露,在区域中部形成岩溶水补给区,接受降水后,沿地势向周围缓慢径流流向隐伏区.其中奥陶系灰岩出露区主要分布在兖(州)新(乡)铁路两侧,出露区至葛亭井田一带为奥灰隐伏区,富水性较强,水质较好.

作 者:赵元强 王同华  作者单位: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 刊 名:煤矿现代化 英文刊名:COAL MINE MODERNIZATION 年,卷(期): “”(z1) 分类号:P64 关键词:张夏组   供水   断层   出水量  

篇6:淮北矿区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初探

淮北矿区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初探

从成煤时代、沉积建造、隔水层组厚度、新生界覆盖层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淮北矿区矿井水文地质情况,对其它矿区防止水害有一定指导借鉴作用.

作 者:胥国富 崔丽茹 郑玉华 XU Guo-fu CUI Li-ru ZHENG Yu-hua  作者单位: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安徽,宿州,234000 刊 名:煤质技术 英文刊名:COAL QUALITY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z1) 分类号:P641 关键词:含水层   隔水层   水文地质条件   迳流  

篇7:勐兴铅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水质有害性分析

勐兴铅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水质有害性分析

矿区有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水质属较差-极差类,指出影响水质的有害因素,提出治理建议.

作 者:高星刚 臧小豹 高建国 覃荣高 赵长江 GAO Xing-gang ZANG Xiao-bao GAO Jian-guo QIN Rong-gao ZHAO Chang-jiang  作者单位:高星刚,高建国,覃荣高,赵长江,GAO Xing-gang,GAO Jian-guo,QIN Rong-gao,ZHAO Chang-jiang(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

臧小豹,ZANG Xiao-bao(江苏省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南京,210000)

刊 名:云南地质 英文刊名:YUNNAN GEOLOGY 年,卷(期): 28(4) 分类号:P641.4 关键词:有害因素   补给条件   地下水水质   综合指数法   云南龙陵勐兴  

篇8:吕凤煤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矿井水害防治

吕凤煤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矿井水害防治

通过对吕凤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对未来矿坑水害的因素进行探讨,并对矿井可能发生的水害作了分析与预测,对未来矿井水害的防治提出建设性意见.

作 者:马海军  作者单位: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福建龙岩,364021 刊 名:能源与环境 英文刊名:ENERGY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P641.461 关键词:吕凤矿区   水文地质条件   矿井水害   防治  

篇9:六枝安寨煤矿水文地质条件浅析

六枝安寨煤矿水文地质条件浅析

通过对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在开采过程中对矿区各段根据其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科学论证,采取各种技术手段查明水害防治的各种因素,并制定突水灾害紧急预案,以备事故发生时进行紧急有效的防治.

作 者:石培毅  作者单位:贵州六枝安家寨煤业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02 刊 名:科技风 英文刊名:TECHNOLOGY TREND 年,卷(期): “”(13) 分类号:P64 关键词:矿区   水文地质   含水层   隔水层  

篇10:北山预选区公婆泉形成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北山预选区公婆泉形成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公婆泉是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北山预选区众多泉中少有的淡水泉,该泉水的成因问题与处置库场址选择具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前人资料的分析,结合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探讨了该泉的.成因,认为该泉是一个受潜水补给的下降泉.泉水的补给来源是位于该泉西南部的驼马滩盆地古近系一新近系下覆基岩古风化壳地下水,其水质良好、水量丰富,流向北东,经公婆泉丘陵一带后,在沟谷侵蚀含水层处溢出,形成公婆泉.

作 者:刘淑芬 李亚伟 郭永海 王驹 苏锐 LIU Shu-fen LI Ya-wei GUO Yong-hai WANG Ju SU Rui  作者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 刊 名:世界核地质科学 英文刊名:WORLD NUCLEAR GEOSCIENCE 年,卷(期):2009 26(3) 分类号:P64 TL942 关键词:高放废物   北山地区   公婆泉   形成  

篇11:刘家河水库河间地块岩溶特点和水文地质条件探析论文

刘家河水库河间地块岩溶特点和水文地质条件探析论文

摘 要:库区岩溶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以及库区渗漏问题论证是水库建设成败的关键。本文结合重市万盛经开区刘家河水库工程, 对水库河间地块岩溶发育规律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调查与分析, 论证水库的邻谷渗漏问题, 为刘家河水库成立与否提供依据。

关键词:水库; 邻谷渗漏; 水文地质; 成库条件;

1、 工程概况

刘家河水库是拟建的一座旅游景区、乡镇供水和农业灌溉的小 (一) 型水库, 工程行政隶属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石林镇两河村, 推荐坝址正常蓄水位406.0m, 坝轴线全长154.0m, 坝顶高程为410.50m, 最大坝高53.5m.

拟建水库河流龙洞溪左岸存在低岭谷锣黄溪, 库首河间地块宽度约1.05km, 岩性主要为奥陶系下统湄潭组 (O1m) 灰色页岩夹灰岩, 顺走向发育的可溶岩地层成为水库的可疑渗漏带, 因此, 对水库河间地块岩溶发育规律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调查与分析, 论证水库的邻谷渗漏问题, 成为了刘家河水库成立与否的关键问题。

2、 水库区地质概况

库区属侵蚀-溶蚀中低山地貌, 两岸山体雄厚、地势不对称, 阶地不发育。水库地表分水岭高程左岸约560~1200m、右岸约900~1230m, 一般相对高差200~800m.工程所在河流龙洞溪总体流向以近东西向流经坝址, 河谷多为横向谷, 河流蜿蜒曲折, 水库河流两岸阶地不发育, 河床高程366.0~400.0m, 坡顶标高600.0~700.0m, 河道宽5.0~40.0m, 河谷多呈宽缓的“U”型。河谷两岸冲沟较发育, 呈不对称树枝状分布。水库区范围内河床比降79.44‰。

河间地块主要地层为奥陶系下统湄潭组第二段 (O21m) , 可分为三层:O1m2-3为灰色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 厚度为45.0~63.5m;O1m2-2为四层页岩夹三层灰岩, 页岩厚度分别为1.5m、1.9m、3.1m、8.9m, 灰岩厚度分别为7.5m、3.1m、1.2m, 总厚度27.2m;O1m2-1为灰色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夹薄层页岩, 厚度大于25.0m (场地内未揭穿) .

工程库区构造部位属于莲花石向斜东翼末端, 库内未发现断裂构造发育。库内岩层产状:N22~40°E/SE∠20~31°。库内主要发育两组节理, 统计如下:

J1:N67°W/NE∠74°, 间距1.4~2.0m, 浅层张开1~2mm, 岩屑、粘土充填, 裂面略起伏、较粗糙, 延伸长度8~15m;

J2:N46°E/NW∠65°, 间距1.5~1.8m, 裂面略起伏、光滑, 延伸长度5~10m;

坝址区裂隙平均间距0.7~1.0m, 属较发育。

3、 岩溶水文地质

坝区主要碳酸岩地层为湄潭组第二段第一层 (O1m2-3) 、第二层 (O1m2-2) , 第三层 (O1m2-1) 在坝址区埋深较深, 地表露头距坝址区较远, 不对该层进行论述。第一层、第二层岩溶发育情况描述如下:

湄潭组第二段第一层 (O1m2-3) 在推荐坝轴线分布高程为:左坝肩387.0m高程以下、右坝肩403.0m高程以下, 高程向库内降低、向下游抬高, 在轴线上游40m左右延伸至河床覆盖层之下, 顶、底部在河床位置高程分别为375.4m、375.0m.

湄潭组第二段第二层 (O1m2-2) 在坝轴线下游河床位置出露高程为375.0m.

水库与左岸低岭谷锣黄溪之间河间地块主要发育的岩溶形态有溶沟、岩溶泉、溶洞等。

溶沟一般长度2.0~4.0m, 最长大于8.0m, 一般溶蚀深度3.0~8.0m, 无充填或局部粘土充填。

邻谷锣黄溪右岸 (靠近水库侧) 发育有大龙洞岩溶系统K1并伴有岩溶泉, 由于洞口已人工封闭, 未查明大龙洞洞口及洞身形态, 分析K1主要顺层发育, 受上部湄潭组第一段 (O31m) 砂、页岩裂隙水下渗及潭组湄第二段第一层 (O1m2-3) 生物碎屑灰岩露头补给, 经陡倾角裂隙横向运移, 并沿层面向下游纵向径流, 最终受阻于湄潭组第二段第二层 (O1m2-2) 页岩溢出, 出露高程374.5m, 高于河床3~4m, 枯期流量0.48L/s.

坝轴线高密度电阻率法剖面成果表明, 大坝河床有2处物探异常点, 分布于河床高程约348~351m, 异常点直径3.0~4.5m, 见图1.此外, 大坝左岸ZK1孔中42.8~43.5m发育有一溶洞, 位于湄潭组第一段 (O11m) 内, 该层灰岩整体厚度约2.2m, 上、下均有较厚的页岩, 粘土充填。

图1 大坝测线视电阻率剖面图

结合上述各可溶岩层分布范围及发育形态, 结合区域相关水文地质资料, 现对工程区岩溶发育规律分析如下:

(1) 区内岩溶发育与碳酸盐地层的分布密切相关。湄潭组第二段第二层 (O1m2-2) 为四层页岩夹三层灰岩, 页岩相对隔水, 为地下水活动创造了不利条件, 勘察期未发现该层有岩溶发育, 特别是底部13.2m的页岩夹灰岩, 可视为岩溶不发育地层;湄潭组第段第一层 (O1m2-3) 为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 岩溶发育。

(2) 岩溶发育与分水岭岩石的.构造条件有关。从岩石的岩层产状来看, 龙洞溪坝址河谷为切向谷, 锣黄溪为纵向谷, 湄潭组第二段第一层 (O1m2-3) 生物碎屑灰岩的成层状较为明显, 给地下水顺层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 锣黄溪岩层倾角较为平缓 (倾角6~8°) 也为地下水水平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龙洞溪岩层倾角则较陡 (倾角20~31°) , 所以锣黄溪较龙洞溪坝址岩溶发育。

(3) 从K1岩溶系统的发育可以看出, 灰岩地下水地表补给区的露头分布, 对岩溶的影响也十分明显。由于岩石产状平缓, 锣黄溪K1岩溶系统的地表补给区较大, 更容易形成大规模的岩溶系统, 而龙洞溪坝址侧岩层倾角则较陡, 湄潭组第二段第一层 (O1m2-3) 地表补给区面积较小, 上、下均有非岩溶地层隔断, 形成大规模岩溶系统的可能性较小。

4、 水库渗漏评价

库区河谷两岸均属于侵蚀-溶蚀中低山地貌, 两岸山体雄厚、地势不对称, 水库地表分水岭高程左岸为560~1200m、右岸为900~1230m, 水库地形封闭良好。

水库左岸邻谷为锣黄溪, 河谷高程366.0~400.0m, 为切向河谷, 地表分水岭高560~1200m, 比正常蓄水位406.0m高144.5~784.5m, 河间地块宽1.05km, 水库与低邻谷河间地块岩性主要为奥陶系下统湄潭组 (O1m) 灰色页岩夹灰岩。水库库首及近坝地段有沿湄潭组第二段第一层 (O1m2-3) 生物碎屑灰岩向锣黄溪渗漏的可能 (见图2, 渗漏典型剖面图) , 但该层在龙洞溪出露最低高程为375.0m, 在锣黄溪出露最低高程为374.5m (老龙洞泉) , 河间地块宽度1.05km, 按现状水力比降, 坝址附近不可能存在连通两支沟的岩溶系统;蓄水后龙洞溪水位抬升至406.0m, 可结合工程区绕坝渗漏对左坝肩进行帷幕灌浆处理, 以湄潭组第一段 (O31m) 页岩为盖层,近坝地段下部接湄潭组第二段第二层 (O1m2-2) 为四层页岩夹三层灰岩, 往岸坡深处与相对隔水层结交, 经此处理后, 水库向左岸低邻谷渗漏的可能性较小。

5、 结束语

刘家河水库为小 (一) 型水库, 左岸存在低邻谷, 河间地块分布有可溶岩地层, 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库区岩溶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以及库区渗漏问题论证是水库建设成败的关键。

对于强岩溶地层应重点查清是否有大型岩溶管道、暗河等分布;应根据地下水的补、径、排关系、地下水分岭高程等, 查清相对隔水岩体的完整性、连续性以及是否受断层破坏等因素, 为水库成库条件及水库规划设计提供指导性意见。

结合地表水文地质测绘资料, 辅以钻探、高密度电法、EH4等勘察手段进行综合论证, 结果表明结合大坝左坝肩防渗, 水库向左岸邻谷渗漏渗漏可能性较小, 水库具备成库条件。

图2 渗漏典型剖面图

篇12:财务报表分析论文

摘要:财务分析也就是财务报表分析,通过对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数据的分析,评估产生的价值,对单位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从而做出合理决策。财务报表全面、系统、综合的记录了经济业务发生的轨迹。本文首先对财务报表的相关理论进行文献综述,从财务报表的定义及其内容出发,分析财务报表的主体、对象和目的,在分析了财务报表的原则和步骤之后,对财务报告进行综述。

关键词:财务报告;综合分析

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发展的速度之快,让财务报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财务报表向各种报表使用者提供了反映经费使用情况及财务状况的各种不同数据及相关信息,但对于不同的报表使用者阅读报表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帮助广大的投资者,税务机关,政法,甚至是企事业管理者做出重要决策。就要通过分析财务报表,使得财务报表以及财务报表分析具有了必要性。财务报表是会计信息系统通过核算财务信息并借助于会计报表等形式的财务报告表达出来的关于经费使用情况,是静态与动态的信息。财务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它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分析和评价单位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费使用情况、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决策者改善决策。对外发布的财务报表,是根据全体使用人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因此,报表使用者要从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重新排列,并研究其相互关系,使之符合特定决策要求。向报表的使用者提供有关的财务信息,从而为他们的决策提供依据。但是财务报表是通过一系列的数据资料来全面地、概括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费使用情况和现金流量情况。对报表的使用者来说,这些数据是原始的、初步的,还不能直接为决策服务。本综述以财务报表的定义,内容为基础,通过一些会计学、金融学等相关类知识相关学者的著作、理论予以解释和阐述。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定义及相关内容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定义

财务报表分析,又称财务分析,是通过收集、整理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并结合其他有关补充信息,对单位的经费使用情况、经费效益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

(三)、财务报表的组成

1、资产负债表

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其中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资产。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所有者公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当然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固定资产等还要分成其很多子目这里不再赘述。这里有个等式就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利润表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利润;销售利润+其它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

3、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的三个基本报告之一,也叫账务状况变动表,所表达的是在一固定期间(通常是每月或每季)内,一家机构的现金 (包含现金等价物) 的增减变动情形。

二、财务报表比率基本分析方法

比率分析法是以同一期财务报表上若干重要项目的相关数据相互比较,求出比率,用以分析和评价经费活动以及单位目前和历史状况的一种方法,是财务分析最基本的工具。

(一)、财务报表比率分析有四方面

1、盈利能力分析

比较常用的指标有: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

营业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净额

以上三个指标值越大,盈利能力越强。

2、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应大于1,否则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有问题,最佳值为2以上。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其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该指标大于1较好。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可与行业平均值比较。

3、周转能力分析

周转能力比率亦称活动能力比率是分析单位经营效应的指标,其分子通常为销售收入或销售成本,分母则以某一资产科目构成。

(1)、应收帐款周转率。其计算公式为应收帐款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应收帐款+期末应收帐款)=销售收入平均应收帐款由于应收帐款是指未取得现金的销售收入,所以用这一比率可以测知单位应收帐款金额是否合理以及收款效率高低。这一比率是应收帐款每年的周转次数。如果用一年的天数即365天除以应收帐款周转率,便求出应收帐款每周转一次需多少天,即应收帐款转为现金平均所需要的时间。其算法为:应收帐款变现平均所需时间=一年天数应收帐款年周转次数应收帐款周转率越高,每周转一次所需天数越短,表明单位收帐越快,应收帐款中包含旧帐及无价的帐项越小。反之,周转率太小,每周转一次所需天数太长,则表明单位应收帐款的变现过于缓慢以及应收帐款的管理缺乏效率。

(2)、存货周转率。其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销售成本平均商品存货存货的目的在于销售并实现利润,因而单位的存货与销货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比率。存货周转率正是衡量单位销货能力强弱和存货是否过多或短缺的指标。

(3)、固定资产周转率,其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固定资产金额这一比率表示固定资产全年的周转次数,用以测知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其比率越高,表明固定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固定资产的闲置越少;反之则不然。

(4)、资本周转率,又称净值周转率。其计算公式为:资本周转率=销售收入股东权益平均金额运用这一比率,可以分析相对于销售营业额而言,投入的资金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比率越高,表明资本周转速度越快,运用效率越高。

(5)、资产周转率,其计算公式如下: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资产总额这一比率是衡量总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的指标。总资产周转速度的快慢,意味着总资产利用效率的高低。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相似可以计算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净资产周转率等。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其中赊销净额常用主营业务收入代替。周转率指标越大,说明资产周转越快,利用效率越高,营运能力越强。

四、财务管理的主要手段

制度建设:他解决了一个管理原则,和出发点;

内部审计:他解决的是制度建设是否合理――执行的效果如何;执行效率如何;合规性;

预算管理:实时控制,过程控制;

财务分析:包括定性、定量分析,他综合反映了制度建设,预算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

结论

财务报表向各种报表使用者提供了反映单位经费使用情况及财务状况的各种不同数据及相关信息,但对于不同的报表使用者月度报表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本综述通过分析财务报表相关理论,并对财务报表分析的指标和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了解到财务分析的目的是进行财务分析的最终目标,财务分析的最终目标是为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相关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财务分析的目的受财务分析主体的制约,不同的财务分析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不同的。通过一种或多种方法,多种比率分析综合分析财务报表,分析这种方法的利弊,寻找能够弥补这些弊端的方法,提高财务报告的可用度。虽然财务报表提供了大量可供分析的第一手资料,但它是一种历史性的静态文件,只能概括地反映一个单位在一段时间内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这种概括的反映远不足以作为决策者作为决策的全部依据,它必须将报表与其他报表中的数据或统一报表重的其他数据相比较,否则意义不大。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8:《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 王秀丽:《财务会计学》,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3

[3] 崔也光,2003:《财务报表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十二期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范例]

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的论文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

案例分析论文

地质及水文地质工程个人简历

血站成本核算分析论文

轨道交通客流分析论文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论文

标点符号运用分析论文

财务分析论文提纲

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分析论文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论文(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