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现代汉语区别词的词类地位(共含4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茗琼羚”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现代汉语区别词的词类地位
通过和名词、动词、形容词、方式词的比较,得出了典型的区别词是与方式词处于词类系统的同一个层级上,既非体词,也非谓词,而是一种单功能的实加词,即名词前加词的'结论.其内在表述功能是修饰,语法功能是作名词的修饰语或放在“的”前.
作 者:张素玲 刘慧清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34 刊 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9(5) 分类号:H146 关键词:区别词 词类地位 名词前加词汉语词类语法表
词类表名称 | 定义 | 语法特点 | 类别 | 举例 |
名词 |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 词前可加数量词,不能加“不”、“很”副词。词后不能加时态助词“了”。 | 具体名词 | 人 牛 山 水 |
抽象名词 | 友谊 立场观点 思想 | |||
表示方向位置的词。 | 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后。 | 方位词 | 东 西 南 北 | |
代词 | 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 | 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词,且不带修饰成分。 | 人称代词 | 我 你 他 我们 |
指示代词 | 这 那 这里 | |||
疑问代词 | 谁 哪 什么 | |||
动词 | 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 | 词前可加副词。词后可加“着”、“了”、“过”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 | 不及物动词(自动词) | 醒 病 觉悟 |
及物动词(他动词) | 看 写 打调查 讨论 认为 | |||
表示可能、必要或愿望的词。(能愿动词或助动词) | 词后不能加“着”、“了”、“过”时态助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 | 表示可能 | 能 能够 可以 | |
表示必要 | 该 当 应当 | |||
表示愿意 | 敢 肯 愿意 | |||
表示动作趋向的词。 |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 | 趋向动词 | 来 去 上 下进来 出去 | |
形容词 |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 词前可加副词。词后可加“着”、“了”、“过”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 | 性质形容词 | 大 小 英明 |
状态形容词 | 雪白红通通 | |||
数词 | 表示数目的词。 | 与量词结合,称数量词。 | 基数词 | 百 千 万 亿 |
序数词 | 第一 第二 第三 | |||
分数词 | 百分之二十 | |||
倍数词 | 一倍 十倍 百倍 | |||
概数词 | 几(个) 一百上下 | |||
量词 | 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 与数词或指示代词“这”、“那”结合。 | 名量词(物量词) | 一把(镰刀)一屋子(人) |
动量词 | 去一次 说一遍 | |||
副词 | 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 |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前作状语。不能和名词组合。 | 表示程度 | 很 太 最 非常 |
表示范围 | 都 全 只 统统 | |||
表示时间 | 正 刚 又 曾经 | |||
表示否定 | 未 没有(看见) | |||
表示语气 | 偏偏 也许 简直 | |||
介词 | 起转介作用的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处所、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比较对象等。 | 词后不能加时态助词“着”、“了”、“过”。不能单说,不能单独作谓语,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组成介词结构。 | 表示处所、方向 | 在 向 从 往 |
表示时间 | 从 自从 当 | |||
表示状态方式 | 用 以 按照 | |||
表示原因 | 由于 因 因为 | |||
表示目的 | 为 为了 为着 | |||
表示比较 | 比 跟 同 | |||
表示排除 | 除了 |
词类表(续)
名称 | 定义 | 语法特点 | 类别 | 举例 |
连词 | 连接词、词组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词。 | 起连接作用,不起修饰和补充作用。 | 表示联合关系 | 和 跟 与 同 |
表示偏正关系 | 如果 只要 因为虽然 即使 不但 | |||
助词 | 在词、词组、句子后,起辅助作用的词。 | 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每个词的个性很强。 | 结构助词 | 的 地 得 |
时态助词 | 着 了 过 | |||
语气助词 | 吗 呢 吧 | |||
叹词 | 表示感慨、应答的词。 | 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不同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发生特定的关系,不充当句子成分,可独立成句。 | 表示喜悦 | 哈哈 |
表示悲痛 | 唉 哎哟 | |||
表示愤怒 | 哼 呸 | |||
表示惊讶 | 唉呀 咦 | |||
表示呼唤 | 喂 | |||
表示答应 | 嗯 唉 | |||
象声词 | 摹拟事物声音的词。 | 充任修饰语。可单说。 | 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水声 |
名称 | 定义 | 举例 |
并列词组(联合词组) | 由两个以上的词并列组成的词组。有时用连词“和”、“或”、“并且”连接。 | 赞成或反对讨论并且通过了 |
偏正词组 | 由中心词(正)和对中心词起修饰作用的词(偏)组成的词组。“偏”在前,“正”在后,两者间有时用助词“的”、“地”连接。 | 精妙的对联好孩子不断地提高认真学习 |
述宾词组(动宾词组) | 由动词(述)和被动词支配的词(宾)组成的词组。“述”在前,“宾”在后。 | 看书联系实际 |
述补词组 | 由动词或形容词(述)和对动词或形容词补充说明的词(补)组成的词组。“述”在前,“补”在后,两者间有时用助词“得”连接。 | 写得简明扼要好得很看不完交代清楚 |
主谓词组 | 由被陈述的词(主)和陈述的词(谓)组成的词组。“主”在前,“谓”在后。 | (他写)的对联(意义深远)的大会 |
介宾词组 | 由介词和宾语组成的词组。“介”在前,“宾”在后。 | 他(在教室里)看书我(从去年)就开始练习书法了 |
句子成分表
名称 | 定义 | 常用词或词组 | 举例 |
主语 | 谓语陈述的对象,指出襄助语说的是“谁”或“什么”。 | 名词 | 经济好 |
代词 | 他天天锻炼身体 | ||
词组 | 学习语法很有必要 | ||
谓语 | 对主语加以陈述,说明主语“做什么”、“怎么样”或“是什么”。 | 动词 | 他走了 |
形容词 | 身体健康 | ||
词组 | 他又说又笑 | ||
宾语 | 动词后的连带成分。表示动作的对象、结果。回答“谁”或“什么”。 | 名词 | 我写字,你读书 |
代词 | 大家喜欢他 | ||
词组 | 我看见他来了 | ||
补语 |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作补充说明的成分。指出行为动作的情况、结果、可能性,动作延续的时间或性状的程序。 | 动词 | 你继续说下去 |
形容词 | 这本书写得好 | ||
数量词 | 文章看了几遍了 | ||
代词 | 你学得怎么样了 | ||
介词结构 | 鲁迅生于1881年 | ||
词组 | 他做的又快又好 | ||
定语 | 修饰、限制名词、代词的一种成分。 | 形容词 | 红的花 |
数量词 | 两辆车 | ||
名词 | 银建的人 | ||
代词 | 他的车 | ||
词组 | 你来的时候 | ||
状语 | 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的一种成分。 | 副词 | 很好 |
形容词 | 慢慢地说 | ||
代词 | 这么说 | ||
介词结构 | 为人民服务 | ||
词组 | 很高兴地说 | ||
复指成分 | 两个以上的词或词组指同一样事物,并作同一个句子成分的一种成份。 | 称代式复指:一个以上的词或词组放在句首,句中和它相应的是一个代词,称代句首的词或词组,并作句子的同一成分。 | 中国 —— 这是多么伟大的国家啊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这才是银建人应有的风格 |
重迭式复指:两个词或词组相连,从不同角度表示同一事物,并作句子的同一成分。 | 她的女儿郑萍,是个优秀的教师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一个美丽、清洁的城市 | ||
独立成分 | 不作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不同它们发生结构关系的一种成分。 | 呼语:词、词组 | 同志们,加油干哪! |
应答语:词 | 好,编写方案就这么定了 | ||
感叹语:叹词 | 啊,祖国 —— 母亲 | ||
插说:词、词组 | 那满山的枫树,你看,叶子全红了 |
单句表
名称 | 定义 | 举例 | |
结构分类 | 主谓句 | 具备主语和谓语的句子。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省略句 | 依赖一定的语言环境和上下文,省略一个或几个成分的句子。 | 车在哪儿?~在银建公务车停车场。你买了几本书?~五本~。 | |
无主句 | 只有谓语没有主语的句子。 | 禁止吸烟。 | |
独语句 | 由一个词或一个偏正词组组成的句子。 | 多聪明的孩子! | |
用途分类 | 陈述句 | 叙述一件事情,或作出一个判断。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 今天是国庆节。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
疑问句 | 提出疑问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 谁是最可爱的人呢? | |
祈使句 | 表示禁止、命令、请求语气的句子。句末用句号,语气强烈时,可用感叹号。 | 你要注意身体。不准讲话! | |
感叹句 | 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 多么平静的原野! |
名称 | 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 常用的关联词语 | 举例 |
并列复句 | 各分句平等地排列在一起,说明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 | 也既 …… 又一方面 …… 一方面不是 …… 而是 | 内容多的数万字,少的也有几百字。对后进学生,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帮助。我们写对联不是装文雅,而是学知识 |
连贯复句 | 各分句间按时间顺序说出连续发生的动作或事件。 | 便于是 |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
选择复句 | 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几件事情。表示要在这几件事情中选择一件。 | 是 …… 还是要么 …… 要么宁可 …… 也(决)不与其 …… 不如 | 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有做丝?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
递进复句 | 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有进一层的意思。 | 不但(不仅 不光) …… 而且(还 并) | 我们不但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还要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
转折复句 | 在语义上,后一分句同前一分句相反或相对。 | 虽然(尽管) …… 但是(却) | 文章虽然短,内容却很丰富。 |
假设复句 | 前一分句提出假设,后一分句推论结果。 | 如果(假如 要是) …… 那么(就)即使(即便 纵然 就算 就是 哪怕) …… 也 | 如果不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我们就要犯机会主义的错误。纵有千难万险,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 |
条件复句 | 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推论结果。 | 只有 …… 才无论(不管 不论 任凭)…… 也(都、还) | 只有先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依靠群众。 |
因果复句 | 前一分句提出原因,后一分句说明结果。 | 由于 …… 因此既然 …… 就(可见) | 由于革命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它在本质上是不可战胜的。 |
目的复句 | 一个分句叙述事实或措施,另一分句说明目的。 | 为了 以便 用以 以免免得 | 为了写好文章,必须认真学好语法。我们要踏踏实实地把有关知识学好,以便有一个好的基础。 |
对外汉语教案:现代汉语词类教学
我们这里讲的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汉语里词的分类是一个十分复杂、争论最多的问题。究竟以什么标准来划分词类,语法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语法教学中曾经通行、 影响最大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及后来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是根据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相结合的标准来划分词类的。词的语法特点,即指词在语法功能上表现 出来的特点。它主要包括:词的组合能力、词的造句功能(即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 能充当什么样的句子成分)、词的形态变化(如能不能重叠,能按什么方式重叠,重叠以后表示什么附加意义等)。因此,具体地说,划分词类主要根据以下三个标准:(对外汉语教案) 1概念标准(又叫“意义标准”)(对外汉语教案) 即以词的意义或概念的类别来划 分词类的标准。例如,表示人或事物的概念的词,都归属于名词,因此我们凭意义就可以把“鲁迅”“粉笔”“太 阳”直接划为名词。这里所说的词的意义,不是指个别词的具体意义,而是指一类词的共同 的概括的意义(即“词汇意义”)。例如“学生”“工人”“红旗”“黑板”这几个词,它们各自的具体意义不同,但它们的词汇意义是相同的,都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2形态标准(对外汉语教案) 即以词的形态变化来划分词类的标准。词的形态变化包括构形 形态和构词形 态两个方面。构形形态主要指词的重叠形式。如有些词有重叠形式(“学习学习”是“学习 ”的重叠形式;“漂漂亮亮”是“漂亮”的重叠形式),根据这种重叠形式和重叠以后所表 示的附加意义的不同,可以把一部分动词和形容词区别开来。构词形态主要指虚语素(前缀、后缀),它们可以作为某类词的语法标志。如有些词前面可以加“阿”“老”等前 缀或后 面可加“子”“头”“儿”等后缀,如“虎―老虎”“画―画儿”“夹―夹子”,这里的“ 老”“儿”“子”是一部分名词的标志,凭着这种标志,就可以区别出一部分名词来。 3句法标准 即以词的组合能力和词的功能来划分词类的标准。所谓词的组合能力,就是 指这类词能同哪类词组合,不能同哪类词组合,怎样组合,组合起来表示什么关系等;而词 的功能是指词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什么成分。例如,“书”可以直接同数量词 “一本”“两套”实际上是数量短语,为了称说方便,我们简称为“数量词”。后面为了表 述的需要,也有用“数量短语”的。“一本”、“两套”等组合,但不能同副词“ 不”“ 很”等组合;“读”和“好”可以直接同“不”组合,而“读”不能直接同“很”组合,“ 好”却可以同“很”组合。另外,“书”经常作主语、宾语,“读”经常作谓语,“好”经 常作定语、谓语。由此可见,“书”同“读”“好”是属于不同类别的词,“读”和“好” 也属于不同类别的词。 这三个标准在实际运用中并不是平等的、并列的,其中句法标准是主要的,特别 是“词的'组 合功能”可以较广泛地用来鉴别词类,是划分词类的重要标准之一。形态标准对形态 变化发 达的语言来说,是一个可靠的标准,但是汉语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上面列举的重叠和加前 缀、后缀的形态变化,在汉语里都不是普遍的语法形式,因此形态标准对划分汉语词类没有 普遍的意义。意义标准只能作参考。因为纯粹按意义分类,有很多缺点。从实用上说,它不 能 解决汉语词类的划分问题。例如“战争”,单从意义上看应是动词,可是按句法标准来看又 不是动词(它不能同副词组合)。再说,按意义分成多少类没有定规,即使这样分的类很清楚 ,也只是意义上而不是语法上的分类。所以我们不能脱离语法功能而以意义标准来划分词类 。可是词的意义往往可以帮助我们辨认词类,所以我们也把它作为划分词类的参考标准。另外,这三个标准不是互相抵触的,而是相互补充、有机联系着的。它们能多方面地反映词 类的特点,所以我们应把它们统一起来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对外汉语教案)现代汉语词类及句子成分划分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词类划分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 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
亿、半“。
①基数: 一、二、百、千、万、亿
②序数 :第一、第二、第三
③分数 :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
④倍数 :一倍、十倍、百倍
⑤概数 :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六.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 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 你 您他 她 它 我们 你们 他们 她们 它们 咱
们 自己 别人 大家 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 你们自己 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 谁 什么 哪(问人或事物)哪儿 那里 (问处所) 几 多 (问
数量) 多 多么 (问程度) 怎么 怎样 怎么样 (问性质状态)什么 怎样什么样 (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 这 那 (指人或事物)这儿 这里 那儿 那里 (指处所)
这会儿 那 会 儿 (指时间) 这么 这样 这么样 那么 那样 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 这些 那些 这么些 那么些 (指数量) 每 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 某 另 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七.副词
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
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 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八.介词
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九.连词
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十.助词
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
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
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十一.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
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十二.拟声词
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句子成分划分
一、运用公式:“什么” 或“谁”‖“怎么样”、“做什么”或“是什么”提取主干,再分而划之。 或: (定语)主语 [状语] 谓语 (定语)宾语
<补语>
二、了解充当各种成分的词、短语:
主语-多是名词、代词和除偏正短语外的各类短语;
谓语--多是动词、形容词和除动宾短语外的各类短语;
宾语-多是名词、代词和除偏正短语外的各类短语
定语-多是名词、代词、数量词、形容词及联合短语和主谓短语等;
状语-多是形容词、副词、性数量词(动量性)及介宾短语及联合短语等;
补语-多是形容词、副词、性数量词(动量性)及介宾短语及联合短语等
三、单句复杂化有:
1、连动式 2、兼语式 3、主谓短语作宾语 4、主谓短语作主语或作谓语 5、双宾语 6、同位短语作主语 7、动宾短语作主语 8、有关联词的单句 9、“的”字短语作主语等
四、分析示例:
1、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2、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3、[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开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宾语)
4、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5、连长‖下命令叫我们(兼语)「立刻」出发去阻击敌人。
6、「现在」,老师和全班同学‖「都」相信,他虽然落下了不少课程,但是,只要他坚持不懈奋起直追,就一定不会比别人差!(宾语)
说明:主语下面划双横线;宾语下面划波浪线;兼语线划波浪线,再划双横线-这儿
练习题
请分析下例单句句子成分(这些例句是多年积累的比较典型,如果都能划对了,说明你的单句分析很强)
1、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的伟大事业。
2、他生动感人的演讲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3、你们这些战斗在第一线的战士们要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
4、善于思考问题,讲究工作效率,这是老李又一优良的工作作风。
5、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善于发现有用人才。
6、在十字路口,他迅速拉开车门跳了下来。
7、“振兴中华”的口号被一群姑娘变成了激动人心的现实。
8、拜金主义的泛滥使少数人的心灵日渐变得自私、冰冷和贪婪。
9、即使贡献很大的同志,也不应该骄傲。
10、在这讽刺般的笑声中,我头一次感到自己竟这么傻。
11、那时候,同志们都站在场地外看运动员打球呢!
12、这支战斗的曲子永远鼓舞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进。
13、战胜灾难的决心使解放军官兵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14、一班班长用几句话就向老师说清楚了班里刚才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
15、今天夜里路边的灯也许会亮起来 。(无此功能只好加下划线)
16、我们每一个在思想战线上工作的同志都有责任积极参加清除官僚主义的运动。
17、今天,在车间里,厂长对新工人的产品检查得十分仔细。
18、实现四个现代化已经成为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
19、地震发生的时候,四川省安县睢水镇道禧村的普通农村妇女文友会正走在割猪草的路上。
20、战国时候的孔子就非常佩服春秋时期晏子交朋友的态度。
21、在去藏北草原的路上,我一直静静地望着起伏绵延的草原和草原尽头的雪山。
22、早在2005年,中国就发生过一场关于“要不要敬畏自然”的争论。
23、据说,聪明的老先生曾借助圣人孔子的一句话来说明这个问题。
24、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就可以判断鲸鱼的种类和大小。
25、每逢听到孩子们唱歌,我就会想起爸爸第一次教我唱《国际歌》的情景。
26、每天放学后,老师总要站在校门口看一会儿。
27、为了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解放军战士与洪水搏斗了三天三夜。
28、80年代中叶,腐败现象、物价上涨和刑事案件激增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29、产值增长的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这是落后的重要原因。
30、经过一番了解,才发现这些学生平时爱好数学,中学时单科突进,却很不重视语文学习,阅读和表达能力挺差。
①.写人 格式:“谁” + “干 什么”
(主语) (谓语)(宾语)
例: 杨亚 ‖ 写 字
主 谓 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U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 谓 宾
②.写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 主 语 ) (谓语、宾语)
例: 猫 ‖捉鱼
主 谓宾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 谓 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 他 ‖ 是学生
主 谓 宾
(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 画眉 唱 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 “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 “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4.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 (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 (4)谓前只有状地位。(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
示例及练习部分
划分句子成分练习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答案:(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
主干:鲁班是工匠。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答案:(那个时候的)(社会)定语(生产力)主语(还)(十分)状语(落后)谓语。
主干:生产力落后。
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答案:(鲁班)主语(接受)谓语(了)状语(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定语(任务)宾语。
主干:鲁班接受任务。
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答案:(鲁班)主语(从中)状语(得到)谓语(启发)宾语。
主干:鲁班得到启发。
5、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答案:(蔡伦)主语(出生)谓语(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补语.
主干:蔡伦出生.
王德钧
★ 现代汉语试题
★ 文言文词类活用
★ 蜀道难词类活用
★ 陋室铭的词类活用
★ 诗词类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