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天地人》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共含10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组合动画”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设计说明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教学的过程才能比较轻松。”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力求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朗读童谣中识字,并且在识字过程中注重方法渗透,运用字理帮助学生识字,使汉字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变成鲜活的画面,具有丰富的感情。学生不仅认识了汉字,还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互动活动,先出谜语,再猜谜语。
2.教师出谜语,引导学生猜测出谜底为“人”。
3.教师板书“人”,并小结引出“天”和“地”。
1.学生清楚地说出谜面,如果谜语猜起来有难度,可以稍作提示。猜出谜底后可以简单说说猜测的理由。
2.学生根据“小时四条腿,中年两条腿,老年三条腿”猜测出谜底是“人”。
3.学生在教师的描述中知道,人生活在天和地之间。
1.猜谜语。
(1)一加一不是二。
(2)一减一不是零。
(3)一人,猜一字。
二、合作交流,识记生字(用时:15分钟) 1.教师出示“人”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后点明:图画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2.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观察“人”字的字理演变过程,了解并认识这个生字。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在哪里见过“人”字?
4.引导学生交流识记“人”字的好方法。
5.教师出示“天”的字理图,引导学生思考图画与“天”的关系。
6.引导学生观察“天”的字理演示图,进而认识这个字。
7.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天”字,教师相机点拨。形近字比较法:“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竖弯钩,“天”第四笔是捺。
8.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交流识记“地”的好方法。
9.组织学生开展“开火车组词擂台赛”,为生字扩词。
1.学生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个人的样子:“人”站立,头、胳膊、身子、腿、脚齐全。
2.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画,看清“人”的字理演变过程。
3.学生自由交流,要说完整话。
4.学生汇报识字方法。
数笔画: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猜字谜:“天下一绝”或者“春节放假三天”。
5.学生观察图画并交流:“天”像正面站着的“人”,头顶上有一个方框,表示人头上是“天”。
6.学生认真观察“天”的字理演变过程。
字理演变:
7.学生汇报识字方法。
换一笔变新字:“无”换一笔变成“天”。
加一笔变新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
8.学生认读,汇报识记“地”的方法。
熟字加偏旁:“也”字左边加个“ ”。
9.学生开火车轮读生字,组词多而且准确的小组获胜。获胜小组获得生字卡,当小老师领读。 2.这两个字长得一样吗?说一说。
人 入
3.比一比,看谁说出的词语最多。
天( )( )( )
地( )( )( )
4.读一读下面的词语,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同学。
上天入地 欢天喜地
昏天黑地 冰天雪地
惊天动地 顶天立地
天长地久 天荒地老
三、探究交流,继续识字(用时:15分钟) 1.教师出示一家三口的图片并介绍:中间穿裙子的是我,她是我的女儿,他是我女儿的爸爸。你记住我们一家三口了吗?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并在同桌之间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4.教师引领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巩固生字,并扩词。 1.学生拿出自己的全家福,在小组内进行介绍,要像老师一样用上“你”“我”“他”。
2.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部件组合:“亻”加“尔”。
熟字记忆:“找”字左边多一撇。
熟字加偏旁:“也”字左边加“亻”。
3.学生交流时要认真倾听同学识字的好方法,如果自己的方法比同学的好可以提出来。
4.学生玩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学生先读生字,谁读对了苹果就归谁,看谁的苹果最多。
5.在小组内区分“你”“我”“他”。
四、总结识字,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都学会什么了,可以和同学交流交流。
2.把你今天学会的识字方法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1.学生汇报本课的学习收获。
2.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课堂作业。6.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天地人》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设计说明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提出的识字要求。本节课,我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体验中识字,这样不仅降低了识字难度,更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本课生字卡片。(师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
1.播放动画视频。
2.“金木水火土”五个动画小人自我介绍:我们五个兄弟叫“五行”,古代的人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我们五个兄弟变化产生的,自然界的一切都和我们息息相关。
1.学生仔细观察五个动画小人身上的字(金、木、水、火、土),试着读一读。
2.学生认真观看动画视频,知道“金木水火土”是“五行”,古人认为它们和自然万物有关系。
1.看图读字。
金 木
水 火 土
二、借助动画,诵读韵文(用时: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
2.播放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听范读。
3.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赛读活动,比一比谁读得更流畅,读得更准确,如果能读出节奏感就更棒了。
4.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赛读活动。师生针对学生读得好的地方进行点评和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对韵歌,读不准的字音可以先圈起来,再请教老师和同学,最后再读几次。
2.学生认真倾听,看一看刚才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自己哪些字音读得不准。
3.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自主练习,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请读得好的同学示范,听一听怎样读出节奏感。
4.每个小组选代表参加比赛,倾听的同学要学习同伴读得好的地方。
2.读一读,圈出本课的7个生字。
一二三四五,
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上下,
日月照今古。
3.照样子说一说。
天地 天对地
上下 ____对____
日月 ____对____
今古 ____对____
三、借助动画,集中识字(用时:10分钟)
1.播放动画(全文中7个要求会认的字反复闪烁),教师引出认字活动,并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生字。
2.游戏巩固(动画中金娃手拿7个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认读7个生字。
3.游戏扩词。(动画中木娃要求小朋友们为7个生字伙伴找词语朋友)
1.学生仔细观察动画中闪烁的“一、二、三、四、五、上、下”七个字,大声读出字音,如果自己读不准,就听同学读。
2.学生认真看清金娃手中的字卡,大声读出字音。如果遇到问题,本组同学要主动帮助同伴认读。
3.小组选择喜欢的生字,开火车扩词,尽量说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词语。
4.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认识的词语最多。
一干二净 三心二意
一来二去 三三两两
四、借助动画,指导书写(用时:15分钟)
1.播放动画(动画中水娃推出田字格图片,为大家介绍田字格各部分名称)。
2.播放动画(动画中火娃集中出示“一、二、三”),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生字的共同点。
3.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三个生字,看一看每个生字的“横”分别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并组织学生练习书写。
5.播放动画(动画中火娃书写“上”字),引导学生找出“上”字中新的笔画。
6.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老师的范写,并完成书后练习。
1.学生认真观察,知道田字格中间有横中线和竖中线,又分成四个小格,分别是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
2.学生认真观察,知道“一、二、三”都是由“横”组成的,书空练写“一”。
3.学生观察,一边观察一边说一说“一、二、三”的“横”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练习书空。
4.学生认真观看老师范写的每一笔,在书中田字格中完成“一、二、三”的书写。
5.学生认真观察“上”字,知道“上”字中出现了新的笔画“竖”,并书空练写。
6.学生观察之后知道“上”第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自主练写。
[《金木水火土》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学会ɑ、o、e三个单韵母,能读准字母音,认清字母形,并正确书写。
2、认识声调符号,学习掌握ɑ、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学习重难点】
1、正确书写ɑ、o、e以及正确书拼读四声调,区分二声和四声。
【学习过程】
一、预习要求
1、观察课文插图,看看单韵母ɑ o e像什么?(口答)
2、准备ɑ、o、e及四声调的字卡片。
3、观察书中的四线格以及认识四声调。
家长签名:___________ 家长评分:
二、学习过程:
(一)识记“ɑ”“o”“e”
1、出示卡片,讲解范读,学生齐读后指名读。
形:这个“ɑ”“o”“e”像什么?怎样记住它的形?
写: ①认识四线格; ②观察“a o e”的位置 ;
③讲笔顺序并范写,生跟着书空;
④先描写再独立写。
(二)我会读声调
1、认识四个声调: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2、指名读单韵母的四声调,同桌互读,教师抽读。
三、课外练习。
1、我来闯关:
二、我能把今天学的三个单韵母填到空白处。
张大嘴巴 ,
嘴巴圆圆 ,
嘴巴扁扁 。
三、请把下列四个声调重新排列。
á ā à ǎ
四、家长抽读拼音卡。(ɑ o e的四声调)
[《ɑoe》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设计说明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活动,在情境中合作,在情境中学习。一年级教材要求生字认写分开,认字教学中,一定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和生字多见面,力求做到当堂认识,当堂巩固。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好课文、有所感悟,让学生走进文本,并进行拓展和积累,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1.读通课文,利用工具书,预习本课的生字。(学生)
2.上网查找有关雨的形成的资料。(师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
1.播放歌曲《小雨点》,导入新课。
2.出示课文题目。
认真倾听歌曲《小雨点》。
看到可爱的雨点儿,自由和雨点儿打招呼,齐读课文题目,读准字音。
读一读。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
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
哎呀呀,雨水真甜,
哎哟哟,我要发芽。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
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
哎呀呀,我要出土。
哎哟哟,我要长大。
二、初读课文(用时:1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讲清要求。
2.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指导学生分自然段读文。
1.听教师范读课文,做到:听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词语。
3.学生分自然段读文。
三、学习字词,指导朗读(用时:17分钟)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出示生词:数不清 云彩 半空 问答 到哪里 地方 没有 更绿 长出
3.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出示本课生字:数、彩、半、空、问、到、方、没、更、绿、出、长。
4.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5.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雨的场景,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见到过什么东西从空中飘落。
6.激发想象,指导学生进行句子训练:小朋友,你们知道雨点儿还可以落在什么地方吗?
7.指导朗读,读好问句。
8.指导学生做“雨点儿落在哪里”的游戏。课件出示游戏场景:“雨点儿”身上写着音节,地上写着生字。
9.引导学生做摘果子游戏。规则:课件出示梨树图(上面挂着12个梨头,每个梨头背后有一个生字),指名摘果子,摘到果子后,正确领读生字两遍,并把这个字所在的句子读一遍。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圈画生字。
2.先自由读词,不会读的与同桌交流,也可以问老师。再开火车认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4.把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同桌听,互相帮助,把课文读正确。
5.小组讨论交流:生活中我们见到过什么东西从空中飘落?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说说雨的形成。
6.自由想象:雨点还可以落在什么地方?
7.分角色朗读,读好问句。进一步了解:文中是谁问谁?问什么?
8.做“雨点儿落在哪里”的游戏,正确读出生字的读音,带有拼音的“雨点儿”就落到相应的地面。
9.做摘果子游戏,最后评比优胜者。
认一认,读一读。
数不清 云彩 半空
问答 到哪里 地方
没有 更绿 长出
想一想,填一填。
雨哗哗地下着,它们高兴地唱起了歌儿,有的雨点儿落在了( )里,花儿见了笑呵呵,多开心呀!有的落在( )里,鱼儿乐得摇尾巴,它们高兴地游到水面上和小雨点儿玩耍。有的落进了( )里,禾苗见了( )。
四、指导写字(用时:5分钟)
指导书写“问、有、半、从、你”五个字。
1.引导学生观察“问、有、半、从、你”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利用课件演示字的笔顺。
3.教师范写。
4.巡视学生书写情况,纠正写字姿势。
1.观察“问、有、半、从、你”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观察字的笔顺的动画演示,书写。
3.看教师范写。
4.练习书写,注意纠正写字姿势。
在田字格内工整地写“问、有、半、从、你”。
五、课外延伸,激发想象(用时:3分钟)
1.指导学生朗读课外儿歌《了不起的小雨点》《淘气的小雨点》《快乐的小雨点》。
2.布置课后练习。
练一练,读一读,班级推选读书小博士,朗读课外儿歌《了不起的小雨点》《淘气的小雨点》《快乐的小雨点》。
想一想,画一画: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画一幅美丽的雨点儿图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1.多媒体课件呈现下雨的画面,导入新课。
出示生字卡片,带领学生复习生字。
1.欣赏多媒体课件中的下雨图。
2.认读生字卡片,复习生字。
读一读。
数 彩 半 空 问 到 方 没 更 绿 出 长
二、指导学文(用时:30分钟)
(一)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二)指导学生学习第2~4自然段。
1.多媒体课件播放雨点儿下落的视频,出示对话,引导学生找找哪些是小雨点儿说的,哪些是大雨点儿说的。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3.引导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读。
(三)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1.引导想象: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有花有草的地方在哪里呢?小雨点儿落到这些地方会说些什么呢?
2.美读课文,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画:花、草在雨水的滋润下生长。
3.引导想象:大雨点儿要去哪里?那里美吗?大雨点儿为什么要去那里?
4.动画演示: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5.指导读最后一句。
6.引导想象:雨点儿还会落在哪里?那儿怎么样?
7.讨论交流:那些花、草一定很感谢雨点儿们,它们会怎么说呢?雨点儿们又会说些什么?
(一)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二)学习第2~4自然段。
1.观看雨点儿下落的片段,自由读教师出示的对话,找找哪些是小雨点儿说的,哪些是大雨点儿说的。
2.分清角色。喜欢当小雨点儿的,就读小雨点儿的话。喜欢当大雨点儿的,就读大雨点儿的话。同桌练习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
3.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读。
(三)学生学习第5自然段。
1.学生想象,自由发言。
2.根据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美景,同教师一同美美地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3.在小组内汇报自己想象的内容。
4.欣赏动画,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发挥想象,先在小组内说说,再在班级汇报。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
6.结合欣赏到的图片,展开想象,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说说雨后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7.学生讨论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在班级汇报。
句子训练。
雨点儿从( )里飘落下来。
小松鼠从( )跳下来。
( )从( )( )。
想象练习。
(1)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有花有草的地方在_____________,小雨点儿落到这些地方说“________。”
(2)大雨点儿要去_________
_________,因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些花、草一定很感谢雨点儿们,它们说:“________________。”雨点儿们又会说:“__________。”
三、课外拓展(用时:5分钟)
引导学生说一说:如果你是雨点儿,你想到哪里去,给那里带去什么变化?
1.自由想象,练习说话。
2.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爱画画的小朋友还可以为写的句子配上美丽的插图。
说一说,写一写。
如果我是雨点儿,我想到____________,给那里带去________。
[《雨点儿》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教学设计的初始,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秋天的特点。教学中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独立识记生字的能力,发挥小组合作的重要作用,教师随机引导,通过字理识字、猜谜语识字等拓展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在巩固识字效果阶段,注重运用多种游戏形式,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得到了快乐。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借助课文插图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语积累背诵等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从而感受语言的优美”的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3.预习字词,朗读课文。(学生)
4.观察秋天的景色,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引导学生说一说一年当中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2.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
3.提问:秋天到来时有哪些变化?
4.课件出示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1.根据自己对春夏秋冬的了解,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2.学生回答:“秋季”。
3.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可以从秋天到来时植物发生的变化、人们穿着的变化等方面来体会秋天到来时的变化。
4.齐读课题,注意读准生字“秋”。
1.秋天到来时,有些植物发生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人们
的穿着发生了变化: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按照自然段再读一读,把课后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3.指名分自然段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
4.引导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课文,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课件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6.引导学生同桌互相检查生字字音读得是否准确。
1.自己借助拼音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拼音或向他人请教,把难读的句子多读两遍。
2.学生动手标出自然段序号,在自由读课文时重点拼一拼本课的生字。
3.按照自然段朗读课文。
4.与自己的同桌互相读课文,互相做小老师及时纠正生字的字音。要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种形式来熟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1)领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
6.同桌拿出生字卡互相指读生字,要求认真倾听,读准生字的字音。
2.说说自己是怎样区分自然段的。
3.我能读准下列词语。
秋天 树叶 天气 一片片
一会儿 飞来
三、自主合作,识记生字(用时:15分钟)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这些生字。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教师相机讲解重点生字,引导学生识记:
秋 了 气 片 树 叶 大 飞 会 个
3.游戏巩固生字。
(1)出示秋天采蘑菇的课件,引导学生读蘑菇上不带拼音的生字。比一比谁采到的蘑菇多。
(2)读准树叶上的生词。课件出示:
秋天 树叶 叶子 一片片
天气 一个 一会儿
4.引导学生读通带有生字的句子。
5.引导学生找出带有“一”字的词语,画出来并读一读,体会其读音发生的变化。
6.引导学生自由读文,在读课文时能注意生字读音,读好带有生字的句子。
1.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与小组同学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向全班同学说一说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1)秋:利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
禾+火=秋。组词:秋天、春秋。
(2)了: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组词:好了、大了。
(3)气: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组词:空气、气球。
(4)片: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组词:一片、木片。
(5)树:认识部首“ ”,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
木+对=树。组词:树木、树林。
(6)叶:认识部首“口”,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口+十=叶。
(7)大:运用字理法来识记。象形字。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8)飞:运用想象的方法来识记。想象鸟儿张开翅膀飞翔的样子。组词:飞来、飞机。
(9)会:认识部首“人字头”,运用偏旁加熟字的方法来识记。人+云=会。
(10)个:运用数笔画或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
3.在游戏中巩固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注意重点字的字音:“了”为轻声,“片”是三拼音节。
(2)读准词语,注意“一会儿”中的儿化音。
4.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带有生字的句子。
5.仔细读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并且读好“一”的变音。
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正确停顿、断句。 4.指出下列生字的部首。
树( )
叶( )
会( )
5.写出笔画。
横钩:__________
弯钩:__________
6.有趣的汉字加法。
禾+火=
了+一=
人+云=
人+丨=
木+对=
口+十=
氵+( )=汽
7.我能读准“一”的读音。
一片片( ) 一个( )
一群( ) 一会儿( )
一字( ) 一天天( )
8.我会给生字组词。
了( )( )
子( )( )
人( )( )
个( )( )
9.给下列生字加一笔,使它变成另外一个字并组词。
了:( )( )
人:( )( )
口:( )( )
土:( )( )
10.读准“儿”的字音。
儿子 一会儿
儿女 女儿
四、指导写话(用时:10分钟) 1.出示要求会写的四个生字。
了 子 人 大
2.讲解示范横撇、竖钩的写法。
3.引导学生观察“了”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讲解示范。
4.学生练习书写“了”。
5.借鉴“了”的写法,独立书写“子”。
6.教师示范“人”的写法,强调撇和捺收笔处都要呈尖状。
7.学生练习书写“人”,教师巡视指导。
8.运用“人”的写法,独立书写“大”,注重笔顺。
9.投影展示,引导学生评议。 1.认读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
了 子 人 大
2.在教师的示范下,感受笔画的运笔及书写方法。
3.仔细观察例字,注意其起笔和收笔的位置。在练习本上书写。
4.先描后写,注意书写要点。
5.在写好“了”的基础上写好“子”,注意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上写起,略向上倾斜。
6.认真观察“人”的形状特点,写好其“三角形”的特征。
7.练习书写“人”。
8.仔细观察“人”的写法,独立书写“大”。观察每一笔的位置,注意笔顺。
9.同桌互评,全班评价交流。从笔画、结构方面来评价生字的书写情况。 11.在田字格中写一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了 子 人 大
12.一笔一笔地写出下列生字。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用时:2分钟)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课后到大自然中感受秋天的美丽。可以把观察到的景物用几句话写下来,也可以画一画。 1.读出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课后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的美丽景色,可以通过“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的方式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13.我能画一画眼中的秋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用时:3分钟)
1.出示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秋天 树叶 天气
飞来 一片片 一会儿
2.导入新课。
1.在教师的组织下,认真读好词语,注意生字的读音。
2.齐读课题。
二、细品课文,积累背诵(用时:25分钟)
1.指导学生看课文第二幅插图,说一说自己在图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秋天的变化。
3.引导学生将能反映秋天天气变化的字词圈一圈,指导朗读。
4.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想象画面,尝试背诵第1自然段。
5.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课文中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
6.引导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进行说话练习。
7.教师介绍资料:为什么大雁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
8.指导朗读。
读一读句子,教师重点指导“一会儿……一会儿……”的读法,引导学生明确这句话表示大雁飞行时,两种队形经常在短时间内互相变换。这两个“一会儿”在读的时候,要连得紧一些。
9.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想象画面进行背诵。出示“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进行提示。
10.指名读第3自然段。
11.引导学生根据秋天的美景说出自己的感受。
1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13.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1)出示课文插图及相关提示语引导学生背诵。
(2)小组内合作背一背。
(3)用填空形式练习背诵。
(4)结合提示练习背诵。
课件出示提示语:天气……树叶……一群大雁……啊!秋天来了! 1.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课文第二幅插图,金黄的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大雁正排成“人”字向南飞。
2.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秋天的变化:天气凉了,树叶黄了。
3.自由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可以将一些关键字词重读。要抓住“凉”“黄”“落下来”这些关键字词。
4.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关键字词,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进行背诵。
5.通过仔细阅读,可以了解到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大雁”。
6.在教师的引导下用“一会儿……一会儿……”说一句话。
7.学生自由说:大雁飞的时候总是成群结队的,由头雁带领大家飞行,排队飞行是为了减少空气的阻力。
8.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读好“一会儿……一会儿……”。
9.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进行背诵。抓住关键词语,在关键句式的提示下进行背诵。
10.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注意读出感叹的语气。
11.在仔细观察秋天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插图,抒发秋天到来时,自己的感受。
12.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抒发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读好感叹句,表达出对秋天强烈的喜爱之情。
13.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提示语想象画面练习背诵。
(1)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2)小组内背诵巩固。
(3)独立背诵。
(4)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提示语练习背诵课文。
14.说句子。
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会儿……一会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会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天气凉( ),树叶( )( ),( )( )( )叶子从树上( )( )(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 )( )往( )( ),一会儿排成个( )字,一会儿( )( )
( )( )( )。啊!( )( )( )( )!
三、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生字卡片给生字宝宝找朋友,组成词语再读一读。
2.组织学生做一字开花游戏,引导学生给生字扩词,比一比谁扩的词语多。
(出示生字:树、叶、气、会)
3.用“秋天”造个句子。引导学生练习口头造句,先自己练说,再指名说。
4.指导学生用“一会儿”口头造句。 1.同桌合作给生字宝宝找朋友组成词语。
(1)同桌合作读一读。
(2)在全班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2.读准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如:大树 果树
树叶 叶子
天气 生气
会议 会见
3.用“秋天”这个词语练习说话。
4.用“一会儿”练习说话,要写在很短的时间里做的事。如:课下,我和同学们做了一会儿游戏。 16.照样子说词语。
一片片 一天天
________ ________
17.把字宝宝送回家。
气 汽
空( ) ( )水
群 片
一( )叶子 一( )大雁
四、总结全文(用时:2分钟)
1.引导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1.回忆学习过程,可以从学到的生字、课文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例如:收获了一些背诵方法,可以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进行背诵,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等。
2.熟读成诵,背诵课文并加入自己的感情,背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提出建议,促使自己不断提高。 18.背诵课文。
[《秋天》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设计说明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根本思想是对每个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本课是一首诗歌,同时也是一则以“画”为谜底的谜语。低年级诗歌教学应该以“诵读”为主,重点是识字和熟读成诵。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多读,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要把每行诗句读通顺,要读好整首诗直至能熟读成诵。教学设计旨在让孩子自由地读、自主地学、充分地感受、自由地表达。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想象、联系生活等方式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同时适当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多读体会美、欣赏美、评价美。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教师引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2.教师导学,引入课题:请你们猜一猜老师说的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3.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说谜语谜面,学生互相猜谜底。
2.学生根据“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猜测(画)。
3.学生齐读课题。 1.猜谜语。
(1)白嫩小宝宝,洗澡吹泡泡,洗洗身体小,再洗不见了。
(2)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儿子(子儿)多,个个黑脸膛。
(3)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
二、看图,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图画,导入:请同学们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教师导学:请同学们初读课文。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1.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汇报:图上画了山、水、花、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图上画了( )、( )、( )、( )。
(2)远处画了( ),近处画了( )。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用时:10分钟) 1.导学: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教师引导:请把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同桌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教师指名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学生以同桌互助的形式把读文时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发现不正确的读音互相纠正。
4.学生读文,互相纠正读音。 3.给音节加声母。
( )ǒu ( )ù
有 去
( )è ( )ìn
色 近
( )ēnɡ ( )ái
声 还
( )īnɡ
听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用时:15分钟) 1.教师导学: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多,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同桌之间交流交流自己是怎么记的。
2.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3.教师引领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巩固生字。 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预设:(1)在表演中识字。我能表演“来--去,远--近”,并且能记住这4个字。
(2)听,可以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合起来就是“听”。
(3)在有趣的活动中识字。我是在猜卡片的游戏中记住“水、去、不”等字的。
(4)猜谜语识字。“木不出头”来识记“不”字。
(5)归类识字。把部首相同的字放在一起记:“远、近、还”。
2.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如:“色”,我是用猜谜语的方法来记住这个字的,刀形帽戴尾巴上。
…………
3.学生玩识字游戏。
(1)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2)摘苹果游戏。学生先读出生字,谁读对了果子就归谁了,看谁的果子最多。
(3)猜字游戏。把卡片扣在黑板上,猜对了取走,以多者获胜。 4.填空。
(1)“水”字共( )画,第一画是( )。
(2)“去”字共( )画,第二画是( )。
(3)“不”字共( )画,第一画是( )。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字词(用时:5分钟)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2.引导学生比较形近字。 1.学生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学生练习给生字组词。
远(远处) 还(还有)
近(近处) 不(不惊)
听(听见) 5.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 )近( )
元( ) 听( )
声( ) 不( )
色( ) 还( )
二、正确书写生字(用时:15分钟) 1.课件出示会写的4个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特点。
2.教师逐字范写。
3.教师整体范写并讲解笔顺规则。
4.教师巡视指导。进行个别辅导。教师重点指导“去”和“来”两个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笔顺和笔画特点。
2.学生书写。
3.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笔画的占格位置。
4.(1)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
(2)学生在书上描红,体验自己书写的与书中的不同之处。
(3)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班级展示。
6.认真书写生字。
去 来 不
三、学习诗句,理解意思(用时:15分钟) 1.课件出示前两行诗句及图片。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诗,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找诗句中相对应的词。
4.教师引问: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5.教师引问:“近听水无声”,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
6.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7.引导学生学习后两行诗句。
(1)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引问:小组内互相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3)教师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4)教师引问: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
(5)教师指导朗读。
8.教师引问:朗读全首诗。(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9.教师板书,引导学生背诵。 1.学习前两行诗句。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
2.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这两行诗写出了山、水的样子。在远处看画上的山,山的颜色很清楚,站在近处听,却听不见流水的声音。)
3.学生找找这两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学生汇报: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朦朦胧胧的景色。水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哗哗啦啦的声音。
5.学生齐答(画)。
6.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7.学生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结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后两行诗的大致意思。
②联系实际想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4)学生汇报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5)听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6)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8.学生朗读全首诗,汇报:花--鸟、山--水、声--色。
9.学生结合板书练习背诵。(1)自己练习背诵。(2)同桌互背。(3)指名背诵。 7.我会说反义词。
远--
来--
大--
多--
无--
8.根据诗意填空。
例:山→(有色)
水→( )
花→( )
鸟→( )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 1.学生汇报本课学习收获。
2.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课堂作业。 9.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设计说明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基于这种新的课程理念,本课的设计意在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课件,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生动、直观地学习我们的母语发音,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孩子到生活中去寻找学习的乐趣;“音节超市”等多种形式的训练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拼读能力。
课前准备
1.网络教室,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带韵母“anɡ、enɡ、inɡ、onɡ”的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
1.教师出示卡片,指名读,并说说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时应注意什么?
2.摘果子游戏。
3.明确教学目标。今天继续学习四个韵母和一个整体认读音节。
1.学生认读卡片:an en in un ün yin yun,想一想发音时要注意什么?
2.做摘果子游戏。电脑出现苹果树,在苹果上分别填上lán tiān、bái yún、
cǎo yuán、sēn lín等音节,拼读音节。
3.明确学习任务。 1.拼一拼。
lán tiān bái yún cǎo yuán
sēn lín
二、观察图片,学习发音(用时:20分钟)
1.指导学习韵母anɡ。
(1)出示课文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2)首先观察窗外有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亮”的韵母anɡ。
(3)教师指导发音。
2.指导学习韵母enɡ。
(1)引导学生观察妈妈在做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哼”的韵母enɡ。
(2)多媒体课件播放enɡ的发音。
(3)指导读正确。
3.指导学习inɡ、yinɡ。
(1)引导学生观察墙上有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鹰的韵母inɡ及整体认读音节yinɡ。
(2)教师指导发音。
(3)明确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区别。
4.指导学习韵母onɡ。
(1)出示时钟的“钟”的韵母onɡ。
(2)指导发音。
(3)教师范读,学生随读,指名读。 1.学习韵母anɡ。
(1)学生整体观察图片。
(2)学生说出窗外有弯弯的月亮。
(3)学生练习读,体会后鼻韵母的发音方法。
①同桌同学互读,纠正发音。
②开火车读音节。
2.学习韵母enɡ。
(1)观察图,说一说。
(2)跟随电脑学习发音。练习enɡ的发音。
(3)开火车读、学生试读、小组读、齐读。
3.学习inɡ、yinɡ。
(1)学生观看图,找到猫头鹰的钟表,体会鹰的发音。
(2)学生自由练习发音。
(3)明确yinɡ是整体认读音节。
(4)进行整体认读音节的四声练习。
4.学习韵母onɡ。
(1)观察图片,读准发音。
(2)同桌练读,全班齐读。
(3)抽读卡片,进行onɡ的四声练习。 2.自由练读。
ānɡ ánɡ ǎnɡ ànɡ
3.自由练读。
ēnɡ énɡ ěnɡ ènɡ
4.读一读。
yīnɡ “老鹰”的“鹰”
yínɡ “营长”的“营”
yǐnɡ “电影”的“影”
yìnɡ “应声”的“应”
5.自由练读。
ōnɡ ónɡ ǒnɡ ònɡ
三、指导书写(用时:8分钟) 指导书写新学的韵母。
1.观察韵母,说说占格位置。
2.教师范写,强调字母要写紧凑。
3.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改。 练习书写。
1.学生观察。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3.学生评议。
6.我会正确写出“anɡ enɡ inɡ onɡ”。
四、巩固练习(用时:7分钟)
指导完成游戏,巩固所学后鼻韵母。
1.做“送信”游戏:请一名学生将四张后鼻韵母卡片分给四个同学,再请这四个同学上台来带读。
2.将声母和后鼻韵母发给学生,师发音,生做组合游戏。
1.学生读后鼻韵母,完成游戏。
2.学生先在小组内完成拼音组合游戏,然后,和老师做组合游戏,巩固后鼻韵母。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直入新课,学习拼读(用时:6分钟) 学习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
1.学习拼读zh、ch、b、d与anɡ组成的音节。
2.学习拼读r、f、d、h与enɡ组成的音节。
3.学习j、b、t、q与inɡ;zh、s、h、d与onɡ组成的音节。
课件出示音节:jǐnɡ、bǐnɡ、tīnɡ、qīnɡ、zhōnɡ、sònɡ、hǒnɡ、dōnɡ。
4.巩固练习。
做听音节猜韵母的游戏。教师读音节:hónɡ、zhǎnɡ、qīnɡ、chénɡ、yònɡ。
5.学习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6.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用语巩固读音。 1.学生自由拼读zh、ch、b、d与anɡ组成的音节。
2.指名拼读、齐读音节:rēnɡ、fēnɡ、dēnɡ、hénɡ。
3.四人小组互练。
4.学生听音节,说说韵母是谁。
5.(1)学生自己练习拼读三拼音节:zhuanɡ(“服装”的“装”),chuanɡ(“门窗”的“窗”),qionɡ(“贫穷”的“穷”),shuanɡ(“双手”的“双”),xionɡ(“凶猛”的“凶”)。看谁拼得又快又准。
(2)学生挑选自己会拼的,当小老师教大家。
6.开展“四人小组开火车拼读音节”擂台赛。 7.拼一拼。
banɡ lonɡ
xinɡ fenɡ
zhenɡ jinɡ
yonɡ
8.拼一拼。
zhuānɡ qiónɡ
xiōnɡ xiónɡ
chuānɡ shuānɡ
二、借助插图,兴趣识字(用时:14分钟) 1.课件出示图片一,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上的内容。
2.引导学生说说图片上是什么内容。
3.出示“游泳”及音节。
4.课件出示图片二,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5.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片的内容。
6.相机出示“骑自行车”及音节。
7.出示图片三,引导学生观察。
8.引导学生说说图片内容,并相机出示“打乒乓球”及音节。
9.学习生字。
(1)出示“车”,领读。
(2)引导学生采用不同方法识记生字,并进行交流。
(3)引导学生进行扩词训练。
(4)在具体语境中,巩固识字。 1.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一上的内容。
2.同桌之间互相说图片上的内容。再汇报。
3.学生练读“游泳”音节。
4.学生观察图片二。
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片二上的内容。
6.学生自己尝试拼读“骑自行车”的音节。
7.学生观察图片三。
8.学生练读音节“打乒乓球”。同桌之间互相读。
9.学习生字。
(1)学生跟读,自由读。
(2)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3)给这个生字找朋友。
(4)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句子。
9.拼一拼。
yóu yǒnɡ、qí zì xínɡ chē、dǎ pīnɡ pānɡ qiú。
10.读一读。
自己 自由 行走 行人
马车
火车
11.学生用“车”说一句话。
三、朗读儿歌,巩固拼音(用时:15分钟) 指导学习儿歌。
1.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儿歌录音,引导学生谈谈听到了什么?
2.认读儿歌。
(1)教师指导学生读拼音。
(2)提醒学生注意“羊、走、也”的读音。
(3)指导学生自由读儿歌,读流利。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儿歌,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两只小羊做得对吗?你有什么想说的?
3.认识生字“羊、走、也”。
(1)出示生字“羊、走、也”,领读。
(2)引导学生采用不同方法识记生字,并进行交流。
(3)引导学生进行扩词训练。
(4)在具体语境中,巩固识字。
4.再次朗读,鼓励背诵。 1.学生认真看课件,同时听播放的儿歌录音。说一说听到了什么?(儿歌《两只羊》)
2.认读儿歌。
(1)读拼音。
学生自由读图下面的音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连成句子读一读,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2)同桌互读,注意“羊、走、也”的读音。
(3)学生自由读儿歌,读流利。
(4)学生有感情朗读,并针对内容谈自己的看法。
3.学习生字。
(1)学生跟读,自由读。
(2)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3)给三个生字找朋友。
(4)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句子。
4.再次朗读、背诵。
12.读儿歌《两只羊》。
13.学生用“羊、走、也”各说一句话。
14.背诵儿歌《两只羊》。
四、课外拓展(用时:5分钟)
1.给爸爸、妈妈背诵小儿歌。
2.读一读拼音读物,进一步巩固拼读练习。
1.背诵小儿歌。
2.自由读拼音版儿童读物,巩固练习拼读。
[anɡ enɡ inɡ onɡ 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小学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 课 题 1、一去二三里 课 时2课时
教学思路(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12个,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感受到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学习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12个,认识“田字格”,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学习方法指导:在情境中读读、认认、说说。
知识链接:
1、郑板桥的《咏雪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预习任务:
1、会认本课生字。
2、会读本课课文。
3、能感受到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自主、合作、探究:
1、 拼音展示导入新课
2、 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注意观察顺序有……有……有……还有……)
3、 教师范读,注意听准每个字的字音。
4、 同座两个小朋友互读,用横线画出图上有的景物。
5、检查读课文
.愿意把小诗读给大家听。.去拼音读生字的游戏。.看拼音找生字的游戏。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二行)
.同学们再读一二行诗,看谁能读出山村的幽美。.自由读。.齐读。
.引读,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住着几户人家傍晚炊烟潦绕着村子,显得幽美而宁静。
7、写字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开始学写汉字。怎样才能把字写得端正,匀称呢?我们有一个好帮手。板书:谁知道他是什么?
.认识田字格,正方形,中间有两条线把正方形分成了四个小正方形。
.左上方叫左上格,左下方叫左下格。
.横在中间的这条线中一一。
.手势表示。(手脑并用) .指导书写。
.评议。.练习书写。
8、读课文 当堂练习 看谁最先把课文背会。
我来闯关:
A、找朋友
yī qù èr sǎn lǐ sì wǔ liù qī bā jiǔ shí
一 二 三 去 里 四 五 七 六 八 九 十
B、我最棒(我会写生字)
一:
二:
三: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推荐阅读儿歌。
2、在我们周围找找本课的生字。
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 课 题2、口 耳 目 课 时 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6个生字“口、耳、目、羊、鸟、兔”,会写1个字“十”,认识新笔画“丨”,。
2、我能感受到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学习重点:识字写字
知识链接:
象形字的由来: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特别是繁体的[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
预习任务:
1、借助文中的图画和音节认识6个字:口、耳、目、羊、鸟、兔,并能口头组词。
2、自制本课12个生字的生字卡片。
自主、合作、探究:
1、小组内联系生活实际,告诉你的组员,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并让会认的同学教大家认读。
2、同桌互读生字,注意正音,并读准后鼻音字:羊。
3、仔细观察,想想汉字与图画有什么关系?
3、玩一玩生字卡片: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并组词,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5、和生字娃娃交朋友(小组展示):我们是这样记住这个生字的。
6、一起跟老师写好:十(认识笔画丨)
我来闯关:
1、我会写“十”字 ,比一比,谁写得漂亮。
2、认读词语:
口水、耳朵、目光(guāng)、小羊、小鸟、小白兔
3、“十”的第一画是( );
4、我会连。(课文后48页习题)
知识延伸:在你认识的汉字中找找哪些字和它所表示的实物很相像。
学习指数:
快乐指数:
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 课 题2、口 耳 目 课 时 第二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6个生字“日、月、火、木、禾、竹”,会写2个字“木、禾”,认识新笔画“丿、乀”,。
2、我能感受到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学习重点:识字写字
预习任务:
1、借助文中的图画和音节认识6个字:“日、月、火、木、禾、竹”,并能口头组词。
2、把你在课外认识的象形字写在卡片上。
自主、合作、探究:
1、小组内联系生活实际,告诉你的组员,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并让会认的同学教大家认读。
2、同桌互读生字,正音,并注意读准翘舌音字:日、竹。
3、仔细观察,想想汉字与图画有什么关系?展示你在课外收集的象形字。
3、玩一玩生字卡片: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并组词,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5、和生字娃娃交朋友(小组展示):我们是这样记住这个生字的。
6、一起跟老师写好:木、禾(认识笔画丿、乀)
我来闯关:
1、我会写“木、禾”字 ,比一比,谁写得漂亮。
2、认读词语:
日出、月儿、火山、木头(tou)、禾苗(miáo)、竹子。
3、“木”子共( )画,最(zuì)后(hòu)一画是( );
知识延伸:在你认识的汉字中找找哪些字和它所表示的实物很相像。
学习指数:
快乐指数:
小学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 课 题 3、在家里 课 时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
2、认识笔画“丶 ”和偏旁“ 氵、扌、火、日 ”
学习重点:识字
预习任务:
1、借助课文注音认读生字,并把课文中的生字圈出来。
2、为生字口头组词,并制作生字卡片。
自主、合作、探究:
1、看一看,说一说:
观察插图,图上花的是什么地方?家里都有些什么?你能说出他们的名称吗?
2、贴一贴,读一读:
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物品的名称,再读一读。
3、读一读,比一比:看谁都得准
4、找一找:生字中那些字的一部分你见过?用熟字换一换、减一减、部件拼一拼的办法识记“报、也、台”(认识“扌”)
5、其余的生字你还能用什么办法去记住?(认识笔画“、”和偏旁“ 氵、火、日 ”)
6、组词游戏:比赛摘苹果
我来闯关:
1、找朋友
chá jī 沙发 台灯 diàn shì
bào zhǐ 茶几 挂钟 diàn huà
shā fā 报纸 电视 tái dēng
shū jià 书架 电话 guà zhōng
2、我会连。
氵 火 扌 日
报 晚 灯 沙
3、知识延伸:在我们周围找找本课的生字。
学习指数:
快乐指数:
小学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 课 题 3、在家里 课 时第2课时
教学思路(纠错栏)
学习目标:
1、会写“上、下、土、个”4个字。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学做做一个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学习重点:写字;指导朗读
预习任务:熟读词语,大声朗读课文;找出本课一共有( )句话。
自主、合作、探究:
1、说一说:图上画着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2、读一读:课文里是这样说的吗?(自己读、互读、比赛读)
3、跟老师读:
(1)按照标点停顿,做好句中停顿。
(2)读出“高兴”来:爸爸妈妈看到“我”懂事了,高兴;“我”觉得自己很能干,高兴。
4、说一说:你喜欢图中的小朋友吗?你在家是怎么做的?
5、写一写:
(1)观察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跟老师一起按笔顺书空;(“下”点起笔轻,落笔重,与竖相连,居横中线上;“个”撇的起笔高,捺的起笔低,两笔相接,开口度大,竖居中,不与“人”连接)
(3)自己试着描一描;
(4)独立写一写。
我来闯关:
1、听写“上、下、图、土、个”四个汉字。
2、、我会写。
上: 下:
土: 个:
3、连一连:
上 下 土 个
水 一 山 地 去 天
知识延伸:
1、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体会做事的快乐。
2、和爸爸妈妈一同做家具和电器名称的卡片,贴在物品上,你能学到更多的字了。
学习指数: 快乐指数:
小学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 课 题 4、操场上 课 时2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14个,会写4个字。认识“”4个偏旁。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学习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12个,会写4个字。认识4个偏旁。
知识链接:
1、奥林匹克运动会分为夏季运动会和冬季运动会。奥运会的夏季运动项目主要有田径、游泳、体操、赛艇、自行车、拳击、击剑、射箭、举重、球类等。奥运会的冬季项目主要有:滑冰、滑雪、冰球等。奥运会在中国成功举行。中国获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共计100枚奖牌。金牌榜排名第一。
预习任务:
1、积累本课生词,会认本课生字。
2、会读本课课文。
3、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自主、合作、探究:
(一)启发谈话
课间,你最喜欢参加哪些体育活动?(根据回答出示课文中部分词语。)
看图,说说课间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在图上找出学生没说到的项目,出示相关词语。)
(二)自读词语和儿歌
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学习词语中的生字
1、认读词语中的9个生字。
2、随生字认识“”“”这两个偏旁。
3、用“打、拔、拍、跳、跑”口头组词。
(四)学习儿歌中的生字
1、自读儿歌,自学儿歌中的5个生字。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相机点拨,随生字认识“口、讠、”。
(五)指导朗读、背诵
跳高/拔河/拍皮球,天天锻炼/身体好。
(六)练习写字
指导写字要让学生看清范字,注意比较。“八”与“入”笔画相同,而且都是撇低捺高,但“八”起笔分开,“入”起笔连接。“大”与“天”相差一笔,起笔位置不同。这两个字都有撇,但与“八”的撇不同,先直下过了横之后向左下格撇出,带有弧度。教师要当堂示范,加深印象。
我来闯关:
A、读读画画(把你喜欢的活动涂上颜色)
Yuǎn shéng jiàn rēng bāo zhuō mí cáng
跳 远 跳 绳 踢 毽 子 扔 沙 包 捉 迷 藏
diū shǒu juàn huá huá tī fàng fēng zhēng
丢 手 绢 滑 滑 梯 放 风 筝
B、我会写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收集有关体育运动项目的标志。
小学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 课 题 1、画 课 时2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⒈会识“远、色”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等4个生字。认识偏旁“辶、忄”。
⒉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与“无”,“来”与 “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是讲的一幅山水画。
学习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11个,会写4个字。流利地朗读。认识2个偏旁。
知识链接:古诗谜
风 头戴小红帽,
解落三秋叶, 身穿大白袍。
能开二月花。 走路摇摆摆,
过江千尺浪, 游泳稳又快。
入竹万竿斜。
预习任务:
1、积累本课生词,会认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与“无”,“来”与 “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是讲的一幅山水画。
自主、合作、探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呈现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画》的20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师:小朋友,大家看到了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2.学生读诗。
师: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
师: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二)初读正音,突出重点
1.学生自读诗句,对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发现不对的,同学教读。
3.全班齐读,轮读。
4.教师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1个生字。
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
(三)背诵诗句,领会其义
1.看谁背诵得最快。(学生自由背诵)
2.背得不错!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给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相反)
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会不惊呢?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3. 读一读,看看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 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4. 戴头饰,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2)高──矮 哪种是高,哪种是矮?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3)远──近 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演一演表现相反意思。
(4)白──黑 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说说相反的例子。
(5)晚──早 什么晚,什么是早?说说相反的例子。
(6)读一读6组反义词。
(四)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呈现“人、火、文、六”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注意“火”先写“点”,再写短“撇”,第三画是长 “撇”,最后是“捺”。
我来闯关:
A、我会说
远-- 高-- 来--
笑-- 白-- 晚--
大-- 小-- 多--
黑-- 美-- 胖--
B、我会写
人、火、文、六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从自己认识的字中找一找意思相反的。
2、收集谜语,互猜谜语。
小学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 课 题 2、四季 课 时2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学会两种笔画,认识四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模仿课文自创诗歌。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学习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11个,会写4个字。流利地朗读。认识4个偏旁。
知识链接:《四季花》一月水仙清水养,二月杏花伸出墙,三月桃花红艳艳,四月杜鹃满山岗,五月牡丹笑盈盈,六月栀子戴头上,七月荷花别样红,八月桂花甜又香,九月菊花傲秋风,十月芙蓉迎寒霜,十一月茶花初开放,十二月梅花雪里香。
预习任务:
1、积累本课生词,会认本课生字。
2、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模仿课文自创诗歌。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自主、合作、探究:
一)以图激趣,初步识字
1、展贴具有明显四季特征的事物的带字图片(柳树、荷叶、菊花、梅花、蝌蚪、知了、大雁、雪人、草芽、谷穗、桃花、桔子、麦苗、杨梅等),让认识的学生上来指认。
2、齐读有关生字,读准字音。
3、把以上图片按四季分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导入:有叔叔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各选了一些事物,编了一些很好听的儿童诗,我们一起来读读。
2、课件展示,配乐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课文,个别朗读,集体朗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
4、让学生在课文中划出生字,再重点出示,让学生认读,让学生自己想起办法记生字。并结合教学让学生认识四个偏旁(方框,禾字旁,雨字头,月字旁)。
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1 、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语调和感受,并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借助课件图片来指导学生背诵。
四)拓展延伸,创作诗歌
1、让学生模仿课文形式选用刚才学过的带有四季显明特征的事物在创作纸上写诗歌。(作业纸形式附后)
2 、有能力的在自己的诗歌每节配上插图。
3、展示自已的作品:上台朗诵,同学交流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复习生字。
2、运用铁丝认识笔画“竖弯钩、横折弯钩”,再让学生在四个生字(七、儿、九、无)中找出此笔画描红,接着点明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字描红,再书写。
我来闯关:
A、我会说,我会画。(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画出来,说出喜欢的理由)
B、我会写:七、儿、九、无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画一幅自己最喜爱季节的画,把画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2、收集有关描绘四季的画片、儿歌,同学互相交流。
小学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 课 题 3、《小小竹排画中游》 课 时: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 认识2个笔画和“山、木、艹”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 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认识12个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
知识链接:
我们的祖国有一条很长很长的江,叫长江。长江以南地区,风景优美,气候温暖,物产丰富,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预习任务:
1. 根据拼音认识12个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
2. 根据拼音读懂课文内容,会背诵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
1. 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本课的生字。
2. 看书中的插图,向同学说一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给同学听。
4. 请你当一当“小小旅行家”,向同学介绍江南风景。
我来闯关:
1. 我能读好:
2.我会读:
江南 江水 禾苗 树苗 树木 树叶 竹排 木排
两岸 两天 绿色 绿地
3.我能说出下面的图上有什么。
小学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 课 题 3、《小小竹排画中游》 课 时:第二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精读课文,学习词句。.
2、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习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掌握生字的书写。
预习任务:
1. 背诵课文。
2. 书写“口、中、日”
自主、合作、探究:
1. “苗、江、游、绿”怎样记住字形?
2. 怎样书写“口、中、日”。
我来闯关:
1、读拼音,写句子。
( )
( )
免费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2、我会写。
3. 我会组词。
流( ) 两( ) 绿( )
岸( ) 江( ) 唱( )
4.我会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4、 哪座房子最漂亮 课 时 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4个字。认识2个笔画“横钩、竖钩”和4个偏旁“广、户、穴、尸”。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知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变化很大,农民盖了许多新房,最漂亮的房子是小学堂。
学习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4个字。认识2个笔画“横钩、竖钩”和4个偏旁“广、户、穴、尸”。
知识链接: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整个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预习任务:
1. 根据拼音认识认识12个生字。
2. 根据拼音读懂课文内容,会背诵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
1. 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本课的生字。
2. 看书中的插图,向同学说一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给同学听。
我来闯关:
a) 读一读,连一连。
香 青 窗 亮
b) 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穴--( ) 尸--( ) 广--( )
4. 我能说出下面图中有什么。
4、哪座房子最漂亮 课 时:第二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看图、读课文,了解农村建设的新面貌,体会到农民生活的幸福和他们对教育孩子的重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掌握生字的书写。
预习任务:
1. 背诵课文。
2. 书写“了、子、门、月”4个字。认识2个笔画“横钩、竖钩”和4个偏旁“广、户、穴、尸”。”
自主、合作、探究:
1、轻声读课文,看文中插图,边读边想:哪座房子最漂亮?
2、你们觉得这些房子的颜色怎样?
3、有感情地把课文读给同学听。
4、农村有漂亮的新房子说明人们的生活怎样?
我来闯关:
a) 比一比,再组词。
哪( ) 座( ) 漂( )
那( ) 坐( ) 票( )
2.我会写》
( )
3.我能把祖国的变化讲给爸爸妈妈听。
4我会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5. 看谁说得多。
青青的
白白的
宽宽的
大大的
5、爷爷和小树 课 时: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初步学习把词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课文中理解意思的方法。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爱护小树,从小要为绿化祖国出力。
学习重点:
1、知道课文中的“衣裳”“绿伞”指的是什么?
2、认记生字,练习朗读。
知识链接:
树木能够改善人类赖依生存的环境质量。树木和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新鲜氧气;空气中60%以上的氧气来自陆地上的树木和绿色植物,因而人们把树木和绿色植物比喻为“氧气的制造厂”、“新鲜空气的加工厂”。树木中还有很多树木能够分泌杀菌素以杀灭空气中的各种病菌;并且还能够吸收工业化生产排放的有毒气体、滞留污染大气的烟尘粉尘和消除对人类有害的噪声污染等。
预习任务:
3. 根据拼音认识认识生字。
4. 根据拼音读懂课文内容,会背诵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
6. 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本课的生字。
7. 看书中的插图,向同学说一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
8.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给同学听。
9. 爷爷是怎样保护小树的?
我来闯关:
1、按课文填空。
冬天( ),爷爷( )小树穿上( )的衣裳。
2、我能把下面图中的内容说给大家听。
5、爷爷和小树 课 时 第二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课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衣裳”、“绿伞”在句子里的意思,
学习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掌握生字的书写,理解“衣裳”、“绿伞”在句子里的意思。
预习任务:
3. 背诵课文。
4. 书写“不、开、四、五”4个字。
自主、合作、探究:
5、轻声读课文,看文中插图,边读边想:爷爷是怎样保护小树的?
6、有感情地把课文读给同学听。
7、人和树有什么关系?
我来闯关:
a) 写出反义词
冷--( ) 关--( )
2.我会说。
8、我会写。
小学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 课 题 6.静夜思 课 时 1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我能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学习重点: 我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知识链接: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在此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后来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受谗言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之乱起,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军幕僚;后来永王为唐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遇赦东归,投奔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预习任务:
1、积累古诗好句。
2、了解故事意思。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古诗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2、划出不理解的古诗句。
3、朗读古诗,说说自己的感受。
我来闯关:
一、用“√”标出括号前面字的正确读音。
背(bèi bēi)课文 疑(yí ní)问 古诗(shī sī)
白霜(shuān shuāng) 思念(liàn niàn) 奶奶(nǎi lǎi)
二、组词
成( ) 伟( ) 照( ) 不( ) 声( )
喊( ) 尾( ) 灶( ) 布( ) 生( )
三、在正确的说法后打“√”。
1、《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 ( )
2、《静夜思》描写的是冬天夜晚的景色。 ( )
3、诗中“疑”的意思是:
怀疑( ); 好像( ); 不能解决( )
4、诗中“举”的意思是:
提出( ); 兴起( ); 抬起( )
5、诗中“思”的意思是:
想办法( );思念( ); 希望( )
6、《静夜思》这首诗主要写了:
(1)李白十分喜爱夜晚圆圆的月亮,明亮的月亮。
(2)李白望着月亮,思念家乡。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推荐阅读关于思乡、思亲人的古诗朗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导学案(上册)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 课 题 1、a o e 课 时 2课时
教学思路(纠错栏)
学习目标:
1蔽夷苎Щ幔帷o、e 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蔽夷苤道单韵母有4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o、e的音。
3蔽夷苋鲜妒樾春河锲匆舻乃南吒瘢学习使用四线格。
学习重点:。
1、读准韵母的二声和三声是难点。
知识链接: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这就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的作用可大了,它可帮助我们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还能帮助我们电脑打字呢!
预习任务:
1、观察课文插图,看看a o e像什么? 听录音试着跟着读一读。
2、 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自主、合作、探究:
(一)识记“a”“o”“e” (小组合作探究)
音:出示卡片,讲解范读,学生齐读后指名读。
形:这个“a”“o”“e”像什么?怎样记住它的形?
写:①认识四线格;②观察“a o e”的位置 ;③讲笔顺序并范写,生跟着书空; ④先描写再独立写。
(二)我会读声调
教学思路(纠错栏)
知识延伸:
我学习收获了:
我来闯关:
二、我会听写a、o、e:
三、我会改错
[一年级语文导学案aoe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因此本课导学案设计借助游戏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找影子”以丰富的形式诱发学生表现出极大的识字热情,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在“看、学、做”的游戏中积极参加合作探究,在活动中学文解惑;整个设计“以趣导学”,力求使学生真正地享受到学习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培养学生学语文、爱语文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影子的资料,学习简单的手影,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生字卡片。(教师)
2.预习生字,熟读课文,观察影子的变化。(师生)
3.手电筒、小瓶子。(师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谜语揭题,趣味识字(用时:5分钟)
1.出示谜语:
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就像一条小黑狗,阳光下面跟你走。(影子)
2.揭示谜底,板书课文题目。指导识记“影”字。
3.引导学生找一找自己的影子,说一说对影子的认识。 1.学生听谜语,认真思考,结合生活经验找到谜底。
2.齐读课题,读好轻声,认识“影”字。
3.找一找自己的影子。想一想,自己在什么时候看到过它?
1.请读一读带有“影”字的成语。
如影随形 形影不离
立竿见影 杯弓蛇影
含沙射影
2.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影子?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用时:15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3.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游戏闯关。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第一关:认生字
(1)指导读音。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②指名读。
③点拨轻声的词怎样读:后面的字轻一点,短一点。
④点拨读翘舌音和后鼻韵母的字。
⑤去拼音指读。
⑥教师评价,激励学生进步。
第二关:找影子
(2)指导字形。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找影子后面的朋友。
②指导识记生字。
a.“影”火红的太阳照在建筑物上,在地上形成了影子。“日”就代表太阳,“京”就是建筑物,“彡”就代表影子。
联系生活经验识记。
b.“黑”
区分“黑”字的上面部分和“里”字的不同。
c.“狗”
出示动物图片帮助识记。
d.“宀”--它
区别“她”“他”“它”的意思和用法。
e.“女”--好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f.“月”--朋
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③指导学生用加一加、记反义词、做动作、说歌谣等方法识记生字。
第三关:送鲜花
(3)教师点击一个小动物图片,就会出现一束花,指导学生全体认读花上的词语。
1.学生认真听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可拼拼音,有困难的可以问问同学或老师。
3.在游戏中识记生字。
第一关
(1)读准字音。
①自己先练习读一读。
影子、小黑狗、好朋友、跟着、前后、它们、左右。
②读好“朋友”,“友”在“朋”字后面要读轻声。
③找一找还有哪些字读轻声。(“影子、跟着、它们”中后面的字。)
④读好翘舌音“常、着”,前鼻音“前、跟”,后鼻音“影、常、朋”。
⑤认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领读,男生、女生轮流读。
第二关
(2)记住字形。
①指名点击多媒体课件中的影子。
②识记生字。
预设:
a.只要太阳光照到了一个物体上,物体的旁边就会出现影子。
b.对比颜色“白”记忆“黑”。
c.反犬旁加“句”就是“狗”。
d.宝盖加“匕”就是“它”。
做送花游戏区别三个同音字。
e.联想记忆:一女一子就是好。
f.编歌谣:两个“月”是“朋”,好朋友不分离。
③说一说其他带有新部首“宀”“女”“月”的字。
④多种识字方法识记其他生字。
预设:
前、后、左、右:记反义词的方法;在活动中识记。
友:做动作、说歌谣。
第三关
(3)观察课件中的鲜花,认读本课词语。可以领读、齐读、同桌互相检查读。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字音。
影子(yǐnɡ yǐn)
黑狗(dǒu ɡǒu)
左右(zuǒ zǒu)
前后(qián qán)
4.送花。
请把写有“它”“他”“她”三个字的三朵小红花,分别送给班级内的人、事、物。
5.比较生字读词读句。
友:友好、朋友
我愿意和大家做朋友。
6.说说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宀: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1.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配乐范读课文。
2.引导学生自由读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共有几个小节?
3.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
指名分节读课文,教师注意听学生发音,适时指点。
4.组织学生分组赛读。
5.指导学生自由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相机引导说话。
1.学生看图欣赏,认真听读。
2.学生自由读文,标记小节。
3.把自己认为最难读的一行找出来,小组合作,互相指导。
重点练习:
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
4.分别练读,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把句子的停顿读好。
5.用完整的句子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请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观察“在”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请学生做小老师说一说“在”的笔顺。
3.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笔顺。
4.多媒体课件演示“后、我、好”的笔顺,指导学生书写。
5.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注意“好”字第三笔是“提”。
6.组织学生评议书写情况。
7.布置作业。
观察物体的影子,查找有关影子的资料。
1.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跟同桌说一说书写要注意的地方。
2.学生在书写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在”字第三笔是竖,右下角是“土”字,最后一笔“横”起笔在第三笔竖上。
3.学生说笔顺并书写。
4.学生认真观察后书写,写后对照。
5.在小组内展示自己书写的字,互相评议并改进书写。
6.学生观察物体的影子,并查找资料。
9.请把下面的字一笔一笔地写下来。
在:__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一、手影表演,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多媒体课件出示儿歌《手影》,请学生认读。
2.教师表演“手影”,激发学生兴趣。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跟有趣的影子交朋友,了解影子的秘密。
1.借助拼音认读儿歌。了解内容。
2.观看手影表演。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
10.朗读儿歌《手影》。
妈妈点一支蜡烛,
哥哥表演手影,
一会儿是一只小兔,
一会儿是一只天鹅,
一会儿是一只小狗,
一会儿变成了老鹰。
哥哥的手影真有趣。
二、图文对照,精读课文(用时:15分钟)
(一)学习第1节。
1.指导学生看图说话,认识方位。
2.对照图片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3.设疑:和影子在一起玩儿,小朋友快活吗?从图上哪儿可以看出来?猜一猜,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4.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5.指导学生用“常常”说话。
6.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释疑。请养过小狗的学生说说小狗是怎么跟着你的?
7.指导学生看课件练习朗读。
8.指导学生回顾学习第1节的过程,共同总结方法。教师板书学法。
(二)学习第2节。
1.教师引导学生仿照学习第1节的方法小组自学。
2.组织学生汇报,适时点拨。
(1)指名看图说话。
(2)指导图文对照读句子。
(3)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指导学生熟读第2节。
4.引导学生质疑。 (一)学习第1节。
1.看图想一想,练习说话。
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太阳在小朋友们的哪个方向,影子在小朋友们的哪个方向?
2.学生读句子:影子/在/前,影子/在/后。
3.看图讨论。
预设:
从小朋友们的表情和动作能够看出来他们很快乐,他们心里想跟影子比赛、捉迷藏,跟影子做朋友。
4.学生仿读、自由练读: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5.说说和影子玩耍的事。
练习句式:我常常( )。
6.学生质疑:说影子是个“小花狗”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影子是黑的。)
7.家中有狗的学生说说小狗喜欢跟着人跑前跑后的生活经验。
8.学生看图练习朗读,可以自由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9.总结学法。
(二)学习第2节。
1.学生在小组内自学。
2.汇报学习成果:
(1)看图说一说,太阳在小朋友们左面,影子在小朋友们右面。
(2)想一想,小朋友们怎样走,影子会在他们的左面?(小朋友们往回走。)
(3)根据节奏提示,练习读句:影子/在/左,影子/在/右。
(4)看图理解句子:从图上可以看出来小朋友们正在跟影子玩耍,他们把影子当作了自己的好朋友。
3.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预设:为什么会有影子?
影子为什么会常常陪着“我”? 11.学说句子。
影子常常陪着我。
(1)小朋友常常__________。
(2)加上什么时间。
小朋友常常__________。
(3)练习说:什么时间、谁、常常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完成学生活动卡(一)。
13.填一填。
(1)影子在( ),在( ),在( ),在( )。
(2)影子像一条( )。
(3)影子是我的( )。
三、游戏揭秘,合作探究(用时:12分钟) 1.提出目标:发现“形影不离”的秘密。
2.组织开展“看、学、做”的游戏。
(1)看:
①教师做手影游戏,请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②教师解释影子产生的原因。
(2)学:
①教师指导一组做示范,提出游戏要求:两人操作,一人拿电筒,一人拿小瓶子;一人发出指令,一人记录。
②相机指导学生完成游戏。
(3)做:
指导学生分组做实验。
3.组织学生汇报游戏结果。
(1)指导学生分组到前面使用道具演示。
(2)指导学生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根据学生的汇报,多媒体课件演示影子变化。小结学生发现的结果。
5.出示课文内容。再次朗读,指导学生背诵。
(1)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配上优美的音乐。
(2)出示文字提示,帮助学生背诵。
(3)指名背诵,评议。
1.明确游戏目标。
2.小组合作积极进行游戏。
(1)认真观察老师在灯光下和不在灯光下做的手影游戏,明白产生影子必须要有两个条件:①有光才有影子。②不透明的物体才会有影子。
(2)观察示范组的活动,弄清游戏要求。
①小组做好分工。把电筒当作太阳,把小瓶当作自己,做做游戏。
②做好观察记录。
③写出发现。
(3)小组进行分工,开展游戏,完成学生活动卡(二)。
3.学生演示并汇报结果。
预设:
(1)太阳在动,影子也在动,很有趣。
(2)影子像在跟太阳捉迷藏。移动太阳,影子总是在背着太阳的那一面。
(3)影子是黑色的。
(4)太阳的位置不一样,影子的长短也不一样。
4.观察多媒体课件,说说自己的发现。
练习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太阳在( ),影子在( )。
5.看课件再次朗读课文,根据提示尝试背诵课文。
(1)自由练背--部分背--齐背。
(2)配乐表演背诵。 14.我会认真观察,我会说说自己的发现。
(1)在灯光下,我发现__________。
(2)不在灯光下,我发现__________。
(3)我还发现__________。
15.完成学生活动卡(二)。
16.看提示,背诵课文。
影子在( ),
影子在( ),
影子常常( ),
就像一条( )。
影子在( ),
影子在( ),
影子常常( ),
它是我的( )。
四、迁移运用,布置作业(用时:8分钟) 1.引导学生认识方位。
2.指导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练习说话。
3.指导学生介绍“我”家,用上“前”“后”“左”“右”。
4.出示多媒体课件简单介绍皮影戏。
5.作业:
编写有关影子的谜语。 1.在游戏活动中,认识方位。
2.以自己为中心,练习说话,熟悉方位。
3.在小组内向同学介绍自己家周围的环境。
4.了解皮影戏,欣赏皮影戏片段。
5.根据影子的现象自由编个谜语,把谜语说给自己的朋友、父母听,让他们猜一猜。
17.以自己为中心,说一说。
我的前面是( ),
后面是( ),
左面是( ),
右面是( )。
[《影子》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