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例8》 导学案(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ck_zjc18044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解决问题例8》 导学案(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共含11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k_zjc18044”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解决问题例8》 导学案(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1:《解决问题例8》 导学案(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责任学校:浦贝乡中心小学             责任教师:费贵苹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所学小数乘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的过程,及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复习旧知

1、计算下列各式,怎样简便怎样算:

0.9×11     1.25×0.5×8     1.86×3.04+0.14×3.04

2、刘老师到水果店买了苹果和梨各4.5kg,苹果每千克16.4元,梨每千克9.6元。刘老师买这些水果一共要付多少钱?

3、篮球每个42.5元,排球每个24.5元,张老师带500元去买篮球和排球各8个,够吗?

三、自学探究

妈妈带100元去超市购物。她买了2袋大米,每袋30.6元,还买了0.8kg肉,每千克26.5元。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吗?购买一盒20元的吗?

1、读一读,思考:

(1)题目中知道了:

(2)问题是:

2、整理信息

单价 数量 总价

大米

鸡蛋

3、列式解题

(1)解决问题一:剩下的钱还购买一盒10元的鸡蛋吗?

把数往大了估,取单价的整数值,然后估算出总价。

大米每袋30.6元,不超过(     )元,2袋大米不超过(      )元;

肉每千克26.5元,0.8千克 不超过(     )元;

一盒10元的鸡蛋总价不超过(     )元+(     )元+10元=(     )元,也就是说100元(     )(够、不够)。

(2)解决问题二:剩下的钱还购买一盒20元的鸡蛋吗?

用把数往小了估的思想取整数值,然后估算出总价。

大米每袋30.6元,超过(      )元,2袋超过(      )元;

肉每千克26.5元,超过(      )元,0.8千克超过(     )元;

总价超过(      )元+(     )元+20元=(     )元 ,也就是说:

100元(     )(够、不够)。

4、用计算器验证估算结果的正误。

5、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

用“把数往大了估”的方法求得的和一定大于实际数,用“把数往小了估”的方法求得的和一定小于实际数。

四.达标检测

1.王老师从家骑车到学校要用0.25小时,家离学校有多远?如果他改为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用0.8小时够吗?

2.学校食堂准备购买下面这些水果,38.2元一箱的苹果,9.6元一箱的梨子,22.8元一箱的香蕉,100元够吗?

3、一个房间长8.1m、宽5.2m。现在要铺上边长为0.6m的正方形地砖,100块够吗?

五、学习收获

通过探究学习,我的收获是

篇2:《解决问题例9》导学案(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责任学校:浦贝乡中心小学    责任教师:费贵苹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过程,自主探究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正确解答这类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摘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信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回顾与反思,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二、复习旧知

王老师步行到学校,每小时走4.5千米,0.6小时到学校。王老师家离学校有多少千米?如果王老师改骑自行车去学校,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4.6千米每小时,他0.2小时能到学校吗?

三、自学探究

1、读一读,思考:

(1)题目中知道了:

(2)“3千米以内7元”的意思是:

(3)“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的意思是:

2、自主尝试

(1)问题中的收费标准是分两段计费的,3 km以内是一个收费标准,为一段;超过3 km又是一个收费标准,又为一段。

(2)超过3 km部分,不足1 km要按1 km计算,也就是要用“进一法”取整千米数。

3、思考:根据提示自主解答?

(1)、3千米以内的部分应付:

(2)、超过3千米的部分应付:

(3)、总的应付:

4、列式计算

四、巩固测评

1、练习四第6题。

某市自来水公司为鼓励节约用水,采取按月分段计费的方法收取水费。12吨以内的每吨2.5元,超过12吨的部分,每吨3.8元。

(1)小云家上个月的用水量为11吨,应缴水费多少元?

(2)小可家上个月的用水量为17吨,应缴水费多少元?

2、练习四第7题。

3、练习四第8题

某地打固定电话每次前3分钟内收费0.22元,超过3分钟每分钟收费0.11元(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算)。妈妈一次通话时间是8分29秒,她这一次通 话的费用是多少?

五、学习收获

通过探究学习,我的收获是

篇3:《小数乘整数例2》 导学案(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责任学校:浦贝乡中心小学    责任教师:费贵苹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确定方法。

二、复习铺垫

1、填一填。

0.8分米=(  )厘米         2.6元=(   )角          650千克=(  )吨

2、根据算式38×7=266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结果。

38×70=               3800×7=                380×70=

三、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一个燕子风筝3.5元。小明想买3个这样的风筝,请你帮他算一算应付多少钱?

1、我买的是     个单价是      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              (列乘法算式计算)               ;

2、如何计算呢?

我发现: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         ),就是求(                                          )。

3、尝试计算0.72×5

整理的竖式算法:先将(     )扩大到它的(   ),变成(   ),计算出(   )×(   )的积后,再将积缩小到原来的(   ),就得到0.72×5的积。

4、总结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是:

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                        ,再按          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注意积中小数末尾的0        。

四、巩固测评

1、根据42×8=336,直接写出下列得数。

4.2×8=       0.42×8=       0.042×8=

2、1.23×8的积中有(   )位小数;2.7×18的积中有(   )位小数。

3、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0.68×7=           0.97×5=               3.5×26=

4、《当代小学生》(月刊)每本4.80元,小明打算订一年的,要花多少钱?

5、估计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再计算每天从家到学校往返要走多少千米。一周(按5天计算)要走多少千米?

五、学习收获

通过探究学习,我的收获是

篇4:《小数乘小数例5》导学案(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责任学校:浦贝乡中心小学    责任教师:费贵苹

一、学习目标

1、会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

2、会验算小数乘法。

3、培养认真审题、善于验算的好习惯或计算能力。

二、学习铺垫

(一)复习铺垫、思一思、填一填。

1、 0.25x4的意义:

10×2.5的意义:              2.5×1.3的意义:

2、根据37×13=481,想一想:后面应是什么数?

37×1.3=                       3.7×1.3=

0.37×13=                      0.37×0.13=

三、自主探究

(一)探究活动一。

(1) 出示例5。

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2) 读一读、说一说、读懂什么、怎样列式、为什么。

(3) 板演计算过程。

(二)、探究活动二。(怎样验算小数乘法)

(4) 怎样检查对不对呢?

(三)、小结:

(1)

(2) 小数乘法可以怎样验算。

四、巩固测评

1、下面各题计算的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2×2.5=8           2.6×1.08=2.808

3.2                  1.08

×2.5                × 2.6

160                   648

64                    216

8.00                2.808

2、在下面○里填上“>”或“<”

756×0.9 ○ 756                1×0.94 ○ 1

4.25×1.1 ○ 4.25              31.4×1.2 ○ 31.4

3、 先计算,再验算

0.58×0.08                  0.072×0.15

4、解决问题

大象的体重有1.2吨,身高是1.9米,长颈鹿的身高是大象的2.4倍,体重是大象的0.65倍。长颈鹿的身高和体重分别是多少?5、布置作业

五、学习收获

通过探究学习,我的收获(体会)是

篇5:《小数乘小数》导学案(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责任学校:浦贝乡中心小学    责任教师:费贵苹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

2、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复习铺垫

1、算一算

0.36 ×100=     7 × 0.4=       2.65 × 8=    9.8 × 25=

2.96 × 40=     1.8 × 2.3=     27 × 0.43=   3.3 × 16=

2、想一想,说一说。

(1)4.72×6的积是(     ),有(     )位小数。

(2)3.08×5的积是(     ),有(     )位小数。

想一想:以上两题是有关什么知识?小数乘整数怎样计算呢?

三、自主探究

(一)探究活动(一)

1、观察课本第5页主题图,两位工人正在给一个长2.4米、宽0.8米的长方形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     )千克油漆?

2、自学课本第5页例3,完成下面的问题。

(1)给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     )千克油漆?该怎样计算呢?

(2)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           ).

(3)怎样求出宣传栏的面积面积?列式为(         )。

(4)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         ),怎样计算呢?(列竖式计算)

(二)探究活动(二)

1、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要用(                        ),列式为(           )。

2、这两个因数也是(       ),可以像上面的方法计算。(列竖式计算)

(三)探究发现

通过自主学习和计算后我发现,小数乘小数应该这样计算:

1、先按照(          )算出积,再点(         );

2、点(       )时,看(         )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    )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四、巩固测评

1、不计算,写出下表中积的小数位数。

因       数 1.6 3.64 0.127 7.59

因       数 0.8 2.9 6 0.04

积的小数位数      位       位        位         位

2、竖式计算                     0.56……(    )小数

× 0.04……(    )小数

224……(    )小数

想: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办?                                    。

结合列3和这一题的计算想一想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先按(         )计算,再看(      )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       )数出几位,点上(          ).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    )补足。

3、计算下面各题,并按要求完成。

3

5

1.5

1.1

2.4×         =                          1.2×       =

思考:①2.4这个数分别乘    、    、    、    四个数,这四个数都大于    ,乘得的积分别为    、    、    、    。它们乘得的积都比2.4    。所以,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

②1.2这个数分别乘以   、   、   、   四个数,这四个数都小于   ,它们乘得的积都比1.2    。所以,一个数(0除外)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

五、学习收获

通过探究学习,我的收获(体会)是___________

篇6:《小数乘法复习》 导学案(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责任学校:浦贝乡中心小学     责任教师:费贵苹

一、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进一步巩固笔算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较熟练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正确率。

2、能熟练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算。

3、解决有关小数乘法的问题。

4、培养认真计算、认真检查的习惯。

二、复习铺垫

1、口算。

0.4×5=       1.2×4=          4×1.5=          1×0.5=

1.8×0.1=     0.25×40=       0.01×7=         1.25×0.4=

三、自主整理

(一)、复习训练一。

1、用竖式计算。

1.36×2.5=            10.3×5.9

2、笔算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

(1)、小数的(    )对齐。(2)、按(     )乘法计算。(3)、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     ),就从积的末尾数出几位,(     )小数点。(4)、小数积末尾的0要(      )。

(二)、复习训练二

1、在○填>、<、=

1.2×7.3○7.3     0.95×0.8○0.95

5.43×0○5.43    4.9×1○4.9

2、我发现:

(1)、一个不为0数乘大于1的数,积(    )这个数。

(2)、一个不为0数乘小于1的数,积(    )这个数。

(3)、一个不为0数乘等于1,积(   )这个数。

(4)、一个数乘0,积等于(    )

(三)、复习训练三

1、填空。

12.5×3.2×2.5=12.5×   ×     =    ×    =

0.78×102=0.78×(    +     )=0.78×     +0.78 ×     =  +   =

3.4×12.5+6.6×12.5=(     +     )×      =   ×     =

2、我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四、巩固测评

1、在下面算式的积里点上小数点,使等式成立。

2.5×0.4=100              0.44×98=4312

0.35×42=1470             1.05×2.7=2835

2、笔算。

0.34×2.5=                      1.5×1.7=

3、简算。

0.25×16.2×4      (1.25-0.125)×8     3.6×102        2.4×12.5

3.72×3.5+6.28×3.5       12.5×3.2×2.5           5.73×101-5.73

五、学习收获

通过探究学习,我的收获(体会)

篇7:(列方程解决问题例4)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绍兴县小学数学第九册备课

编写者单位:  绍兴县孙端镇中心小学   编写者姓名:鲁明娣      编号:

教学内容 列方程解决问题例4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用方程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编者选择生活中的节水问题作为题材,以会解决形如ax=b 的方程为前提,学生有了例2、例3作基础,能自己分析数量关系,找出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因此在例4解题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醒学生不要忘记验算。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掌握ax=b这类方程的解法,能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多做找数量关系的练习,在具体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列方程应用题的优越性,把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特点和关键。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决应用题

2、能比较熟练地解方程

3、进一步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难点 能根据题意找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修   改   意  见

一、复习铺垫

师:要知道一本书还剩多少页没看,需要知道什么?

生:一本书有多少页和看了多少页

师:要知道要知道自己每分钟跑多少米,可以怎样获取必要的信息?

生:拿秒表测出自己的速度

生:知道跑的时间,和路程就能知道自己跑的速度生……

二、新课教学

1、出示某地区干涸的图片和一个滴水龙头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些照片想说些什么?

生:我们一些有水的地方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生:……

师:那你知道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分钟要浪费要多少水吗?(学生猜测)

师:如果你想知道每分钟浪费多少水,可以怎么办

生:我可以做实验测一下

2、一位少先队员做了一个实验,拿桶接了半小时称得共接了1.8kg

师:每分钟滴水量与半小时滴水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你能根据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吗?

生1:每分钟的滴水量×30=30分钟的滴水量

生2:30分钟的滴水量 ÷ 每分钟滴水量=30

生3:30分钟的滴水量÷ 30=每分钟的滴水量

师:你选择哪个数量关系?为什么?

生:选择1,因为乘法表示比除法表示更容易思考

师:设每分钟滴水浪为x克,它与已知条件“共接水1.8kg单位不统一怎么办?

生:半小时=30分  1.8kg=1800g

师:请你动笔列出方程,并解答

请一位学生板书,并解答

师:同桌相互口头交流检验过程

师:小组讨论在解方程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生:等号对齐,两边要同时,还要验算

总结:(1)解方程时应该先写什么?(解)

(2)根据什么计算(数量关系)

(3)等号应怎么写?(等号对齐)

(4)怎样检查解方程是否正确?

(检验注意书写格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师: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写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

三、拓展练习

1、为了保护环境,又新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你能看图找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

2、同学们通过调查发现,每平方米阔叶林每天能制造75 kg氧气,是每平方米草地每天制造氧气的5倍,每平方米草地每天能制造多少氧气?

师:你能根据题意列出数量关系吗?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3、五年级(3)班环保小组成员小明收集费电池,称得一节5号电池重20k,一节1号电池是5号电池的4.5倍,每节1号电池重多少千克?

① 同桌相互说说数量关系

② 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

③ 同桌口头说说检验过程

④ 校对

2、如果小明收集了4节1号电池,那么需要收集几节5号电池他们的重量才会相等?

自己找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并校对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我们要节约用水,想出妙方保护环境

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生:我学到了解方程要注意些什么,还要检验保证解的正确性。

六、板书设计

(1)解方程时应该先写什么?(解)

(2)根据什么计算(数量关系)

(3)等号应怎么写?(等号对齐)

(4)怎样检查解方程是否正确?

(检验注意书写格式)

篇8:《积的近似数》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责任学校:浦贝乡中心小学    责任教师:费贵苹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2、应用迁移的方法来求积的近似数。

3、能根据实际需要求积的近似数。

二、复习铺垫

请求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1.486

2.903

4.765

三、自主探究

1、阅读课本11页的例6,思考填空。

(1)、根据题意列式为(                       ),用竖式计算得出结果为(      )。

(2)、我们求出的积的小数位数是(   )位,题目要求我们得数要保留(     )位小数,把得数保留一位小数,要看小数点后面的(      )位,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是(    ),是否满5?(     ),(        )。

(3)、所以0.049×45≈(          )。

2、小结:

①、保留一位小数,要看小数的第(     )位。

②、根据需要按(           )保留小数的位数。

③、积的近似值要用(          )号

四、巩固测评

1、计算下面各题。

0.8×0.9 ≈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 ≈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解决问题。

(1)、一幢大楼有21层,每层2.94米,这幢大楼约高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2)、一种大米的价格是每千克3.85元,买2.5千克应付多少钱?

五、学习收获

通过探究学习,我的收获是

篇9: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预案 导学案(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第七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十二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算术解法或方程解法。

教学重点:分析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特点,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6.3+3.7    25×0.8    7-1.9-4.1

12-9.9     14÷28     1.6×9+1.6

3×1.4      5×1.02    2.3÷5

2.讨论。

正确判断下列各题,哪些适合用算术方法解?哪些适合用方程解?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1)长方形周长34厘米,长12厘米,宽多少厘米?

(2)一个工厂去年年终评奖,得一等奖的职工56人,得二等奖的职工比得一等奖的职工的2倍还多8人。得二等奖的职工有多少人?

(3)买5支钢笔和7本笔记本,钢笔总价比笔记本总价贵1.3元。已知一本笔记本价钱是0.85元,一支钢笔价钱是多少元?

(4)长山煤矿两个作业组,第一组10人,每天共采煤66吨,第二组15人,平均每人每天采煤7吨。两组平均每人每天采煤多少吨?

二、指导练习

1.第5题。

⑴用方程解时,先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式列的方程。

第二筐的总价-第一筐的总价=第二筐比第一筐多卖的钱数

其方程是:27x-24x=4.8或(27-24)x=4.8。

⑵用算术方法解,需要理解:两筐同样的梨,第二筐比第一筐多卖了4.8元,是因为第二筐比第一筐多27-24=3(千克),所以可

以推算出3千克梨的总价是4.8元。因此有:

4.8÷(27-24)……平均每千克梨的价钱。

2.第6题。

三道题都做完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解答,哪种方法比较简便。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第(1)、(3) 题既可以用算术方法解答,又可以用方程解答,但用算术方法解答 比较简便;第(2)题用方程解比较简便。

3.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指名学生说一说这道题有几个未知数(两个未知数:羽毛球的价钱和羽毛球拍的价钱),设哪个为x(设羽毛球的价钱为x元),另一个怎样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羽毛球拍的价钱是18x表示),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方程(根据一只羽毛球拍的钱数+2个羽毛球的钱数=10.4列方程)

4. 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三、课堂练习

第7、9题。

反思:师生的互动、努力营出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积极参与学生学习,讨论、与学生融为一体,与学生一样平等,充分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身份与作用!

篇10:第8课时:用方程解决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P60:例3、及61页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8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

2、能比较熟练地解方程。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等量关系的能力。

知识重难点 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辅助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解下列方程:

x+5.7=10    x-3.4=7.6    1.4x=0.56      x÷4=2.7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新知学习。

1、教学例3.

(1) 出示题目。(课件)

出示洪泽湖的图片,介绍到: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西部淮河下游,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但每当上游的洪水来临时,湖水猛涨,给湖泊周围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危险。因此,密切注视水位的变化情况,保证大坝的安全十分重要,如果湖水到了警戒水位的高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超出警戒水位越多,大坝的危险就越大。下面,我们来就来看一则有关大坝水位的新闻。谁来当主持人,为大家播报一下。

“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14m,超过警戒水位0.64m.”

我们结合这幅图片来了解一下,课件演示警戒水位、今日水位,及其关系。

同学们想想,“警戒水位是多少米?”

(2)分析,解题。

根据刚才所了解的信息,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关键的数量呢?警戒水位、今日水位、超出部分。

它们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呢?(板)

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评讲、交流。(侧重如何用方程来解决本题。)

学生展示,可能会是算术方法,也可能列方程。对于算术方法,给予肯定即可。

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

① x+0.64=14.14   ②14.14﹣x= 0.64    ③14.14﹣0.64= x

每一种方法,都需要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列出的方程。

如第一种,学生根据的是“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这一数量关系(由于左右相等,也称等量关系)所得到的。解出方程,注意书写格式,并记着检验(口头检验)。

对于第二种,可以肯定学生所列的方程是正确的,但方程不容易解,为什么呢?因为x是被减去的,因此,在小学阶段解决问题,列的方程,未知数前最好不是减号。

对于第三种,可让学生让算术解法与之作比较,让其发现,大同小异,因此,在列方程的过程中,通常不会让方程的一边只有一个x。

(4)小结

在解决问题中,我们是怎样来列方程的?

将未知数设为x,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课堂练习(1)解决“做一做”中的问题。

从题中知道哪些信息?有哪些等量关系?

用方程解决问题,四人小组交流方法,评讲,特别提醒:别忘了检验。

(2)独立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8题。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追记

让学生看懂线段图并尝试画出线段图,然后在线段图上标注相应的已知数字和未知数X,是帮助学生理解并列出方程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x+0.64=14.14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x+0.64-0.64=14.14-0.64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x=13.5

答:警戒水位是13.5米。

篇11:《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导学案(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责任学校:浦贝乡中心小学             责任教师:费贵苹

一、学习目标

1、初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习惯和能力。

二、复习铺垫

1、算一算

(1)5×2=     (2)50×2=  (3)500×2=   (4) 25×4=  (5)250×4=

(6)25×40=   (7)125×8=  (8)125×80=  (9)125×800=

2、乘法有哪些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式子表示?你能写下来吗?

乘法(      )律:(                        )

乘法(      )律:(                        )

乘法(      )律:(                        )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25×25×8         25×15×4                62×38+38×38

25×(40+4)        15×(20+3)           95×71+95×29

三、自主探究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0.7×1.2=     (0.8×0.5)×0.4=    (2.4+3.6)×0.5=

1.2×0.7=     0.8×(0.5×0.4)=     2.4×0.5+3.6×0.5=

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小数四则运算的顺序跟(           )的顺序是一样的。

2、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3、由此我们可以推想:

(1)整数乘法的(      )、(      )和(      ),对于(      )乘法也适用。

(2)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乘法计算较(      )。

4、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0.25×4.78×4                          0.65×202

四、探究发现

比较刚才做的整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请同学们想一想整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寻求家长和同学的帮助)

四、巩固测评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5×(0.75×0.4)=□×(□×□)    6.3×2.4+2.4×3.7=□×(□+□)

(8-0.8)×1.25=□×□-□×□

2、试着用简便方法计算

3.45×0.25×4                      0.45×202

3、解决问题(怎样简便就怎样做)

食堂买茄子和西红柿各25千克,每千克茄子4.6元,每千克西红柿5.4元。买这两种蔬菜共用多少钱?

五、学习收获

通过探究学习,我的收获(体会)是

《穷人》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二)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松鼠 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肥胖与健康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人教新课标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第八课时和复习(一) 学案(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开国大典》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例8》 导学案(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整理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解决问题例8》 导学案(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