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研究生人格因素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共含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非洲鲫鱼香肉丝”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研究生人格因素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生人格因素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和卡特尔16PF人格测验对219名在读研究生进行团体测验,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6PF人格测验中的部分因子与SCL-90中的`部分因子呈显著相关,且有性别上的差异;男研究生的躯体化和抑郁因子分低于全国常模,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女研究生除躯体因子、人际敏感和偏执外余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 05);女研究生的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明显的高于男生(P<0.05).结论:研究生的人格结构对其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的影响,且有性别上的差异.
作 者:沈家宏 宋红梅 李保务 向秀珠 作者单位:安徽省荣军医院,安徽,怀远,233400 刊 名:中国民康医学 英文刊名: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 HEALTH 年,卷(期): 16(9) 分类号:B848.6 关键词:研究生 人格 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和人格因素相关性研究
本研究选取<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对山东大学级全体新生(6976人,男4378人,女2598人,年龄17-20岁)进行了测试结果分析,探讨两量表间的相关性.经研究发现心理健康量表的`12维度与人格量表中的活跃、坚韧、处世态度、重情相关性较大;从典型相关所提取的七对典型变量来看,这七对的典型相关系数都是显著的,且前三对典型变量贡献率较大.<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与<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有密切的相关性.
作 者:吴少怡 王瑞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100 刊 名: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ADMINISTRATIVE CADRES COLLEGE 年,卷(期): “”(4) 分类号:G444 关键词:心理健康 人格 社会退缩 依赖 mental health personality social withdrawal psychological dependence关于中学生与成人人格因素的比较研究
采用卡特尔16PF对138名中学生和165名成人进行人格测试,分析16种人格因素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现象.结果表明:中学生与成人在聪慧性、稳定性、持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忧虑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等因素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乐群性因素差异显著,而在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等因素上没有差异.中学生在乐群性和怀疑性上存在性别差异,而成人在乐群性、独立性和紧张性上差异显著.
作 者:杨海军 凌文辁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32 刊 名:零陵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NGLING UNIVERSITY 年,卷(期): 23(3) 分类号:B844.2 关键词:中学生 成人 人格 16PF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与考试成绩关系研究
1引言近年来,教育界关于素质教育问题讨论得非常热烈,尤其对应试教育提出了诸多批评,对提高学生素质提出了种种建议.作为未来教育的主体一师范生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教育的质量、未来学生的素质.从当前师范教育的`实际情况看,评定一个师范生的主要标准仍然是考试成绩,且用人学校选择师范毕业生也极为重视考试成绩.那么考试成绩与师范生的素质到底有多大关系,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限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笔者尚无法完成这一大课题.本研究只是对师范生素质的一个侧面一心理健康水平与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作一初步的探讨.
作 者:陈建吉 李仲斐 作者单位:台州师范专科学校,浙江,317000 刊 名:心理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PSYCH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 23(4) 分类号:B84 关键词: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体育煅炼
论文摘要:本文选用《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和《体育梭炼知行调查问卷》时242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者应引起关注的状态;在不同群体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女生显著低于男生,高三学生显著低于高二学生,农村生源学生显著低于城镇生源学生;2)有66%的高中生时体育梭炼重要性的认知高,但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参加体育课外的徽炼:3)高中生体育梭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3)高中生知行程度不同,其心理健康水平也不同,从高到低依次是:运动+认知高组.运动+认知低组、不运动+认知高组、不运动+认知低组。
1前言
高中生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青春期快速的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个性成熟度较低,自我认知能力不足,同时还要面临高考压力、学业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等,容易造成种种心理冲突,从而影响心理健康状况。体育锻炼知行是指对体育锻炼的认知程度和被试是否为运动群体。本研究旨在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群体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特点,并对其体育锻炼知行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研究,分析不同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和特点,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高中学生,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30份,有效问卷424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98.6%。
2.2研究工具
2.2.1《心理健康诊断量表》
本研究根据高中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的分类标谁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分为3类,分别为健康、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可能有心理障碍,并赋予分值。
2.2.2《体育锻炼知行调查问卷》
选用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殷恒蝉教授等编制的《体育锻炼知行调查问卷》
3结果与分析
3.1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特点
3.1.1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分布情况
在所调查的高中生中,有31.41%的高中生处于健康状态,有31.89%的高中生处于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状态,有36.70%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状态。
3.1.2不同群体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特点
3.1.2.1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
对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男生中,共有36.1%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在女生中,共有81.0%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对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比女生高,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3.1.2.2不同年级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一与特点
对不同年级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63.5%的高一学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有65.2%的高二学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有76.8%的高三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
3.1.2.3城镇和农村生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
对城镇和农村生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有63.3%的来自城镇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共有76.5%的来自农村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对城镇和农村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来自城镇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比来自农村的高中生高,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公务员之家
3.2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3.2.1高中生对体育锻炼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程度的分布情况
对高中生对体育锻炼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3.8%的高中生认知程度非常高,17%的高中生认知程度较高,45.3%的高中生认知程度高,26.9%的高中生认知程度较低,7.1%的高中生认知程度很低。
3.2.2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分布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运动十认知高的高中生占36.3%;2)运动十认知低的高中生占11.8%;3)不运动+认知高的高中生占29.7%;4)不运动+认知低的高中生占22.2%。有66%的高中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高,但有一半的高中生由于各种原因不参加运动。
3.2.3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中,将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的4组样本予以赋值,将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表明了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之间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3.2.4不同知行等级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差异性检验
通过对不同知行程度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得分进行ANOVA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知行程度在高中生心理健康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对不同知行程度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发现,运动+认知高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不运动+认知高、不运动+认知低的高中生的高,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认知低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不运动十认知高、不运动+认知低的高中生的高,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4结论与建议
1)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者应引起关注的状态。学校、家长和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在抓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注意创建和拓展维护和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加强必要的情感和思想交流。
2)高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差,所以在准备高考的同时,学校和家长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注意给他们创造积极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注意劳逸结合,使他们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身体状态,从而能够更好的应对压力。
3)有66%的高中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高,但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参加体育课外的锻炼。
4)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且运动十认知高组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高,所以学校的体育教育,在教会他们如何进行体育锻炼的时,还应激发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并针对性地创建和提供学生喜爱的体育锻炼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能真正的动起来。
大学生考研焦虑与心理健康及人格的相关研究
鲁 成,胡敬成(中山大学 南方学院,广州 从化 510970)
摘 要:本研究以142名应届考研学生和63名非考研大四学生为被试,采用状态焦虑问卷、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考察考研学生的焦虑状况并探讨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对考研焦虑的影响。结果发现:考研学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非考研学生;考研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焦虑水平存在显著性的负相关;EPQ中内外向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神经质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精神质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利用多元回归法,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对考试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路径图显示,心理健康水平在人格影响考研焦虑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02-0085-03
一、问题的提出
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景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等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1]。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有研究发现人格与健康关系密切[2]。
在过去短短的十年内,我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骤增了100多万人[3]。大学生“考研热”持续升温。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就业市场紧缩,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二是延缓发展任务,逃避就业及其他方面压力。三是家庭方面的压力及高自我期望,促使许多学生选择考研,考研学生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个特殊群体,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对构建和谐校园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探究考研焦虑与心理健康、人格的关系,扩大考试焦虑研究的范围,丰富了考试焦虑的理论。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发放问卷270份,收回有效问卷205份。有效问卷中考研学生142人,男生83人,女生59人;非考研学生(大四)63人,男生39人,女生24人。
(二)研究工具
1.状态焦虑问卷(S-AI)[4]
Spielberger等人编制状态焦虑问卷 (S-AI)。可以测个体某一段时间的焦虑体验,本研究中用此来评定考研学生在临考前的焦虑水平状况。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4]
该量表采用0-4五级评分,SCL总分是判断心理健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本研究采用SCL总分来评定考研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艾森克人格问卷(EPQ)[5]
该量表分三个维度:(1)精神质( P),高分者表现为不关心人、较孤独,人际交往常有麻烦,常抱有敌意、攻击。(2)内外倾向性( E),高分者表现为爱社交、广交朋友、渴望兴奋、喜欢冒险、行动常受冲动影响、反应快、乐观。(3)情绪稳定性(N),高分者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易怒,睡眠常不好,情绪反应过强、常难以平复。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考研与非考研学生在状态焦虑、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上的描述
由表1显示,考研和非考研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但考研学生得分要高于非考研学生。考研学生的状态焦虑量表上的得分也显著高于非考研学生。表2显示,不同性别的考研学生与同龄常模相比,其状态焦虑分数要显著高于同龄人。
(二)考研学生的考研焦虑与人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分析
表3显示,SCL总分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较强的显著性正相关(r= 0.58,p<0.01);人格量表中的内外向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52,p<0.01),神经质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2,p<0.01);精神质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34,p<0.01)。
(三)人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对考研学生焦虑水平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考研学生人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对考研的预测情况,本研究以人格特征的三个因子和SCL总分为自变量,焦虑水平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表4显示,SCL总分与人格特征的三个因子都进入了回归方程,标准化回归方程为Y=0.365SCL+0.358神经质-0.162内外向+0.122精神质。其中SCL总分贡献率最大,其他依次是神经质、内外向、精神质,经方差分析,(F=80.24,P<0.00),表明该回归方程有效,经t检验后,表明进入回归方程的因子均有效,它们对考研焦虑的联合预测力达61%,这表明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对考试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四)人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与考研焦虑之间的路径模型
根据以往的理论研究,发现人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与考试焦虑有较强的相关,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水平也有重要影响[6]。本次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同时我们根据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假设人格特征可以直接影响考研焦虑,人格特征也可能通过心理健康水平间接影响考研焦虑,心理健康水平在人格特征影响考研焦虑上起部分中介作用。为了验证这个假设,以用以人格三个因子、SCL总分分别对考研焦虑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内外向、精神质、神经质与SCL总分的路径系数为-0.195、0.201、0.551、0.691,再以人格三个因子对SCL总分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内外向、精神质、神经质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089、0.554、0.219,其中内外向因子经统计检验,未达到显著水平,其路径系数无意义,其余各因子都达到显著水平,表示路径系数有意义。图1显示,在对考研焦虑影响的路径中,有四条直接路径,人格特征中的内外向、精神质、神经质的路径及SCL总分可直接对考研焦虑产生显著影响,除内外向呈负向作用外,其他的因子都成正向作用,即个体在这几个因子上的得分越高,考研焦虑的倾向也越高,其中以SCL总分的预测力和解释力最大,其次为神经质,再次为精神质,最后是内外向,神经质和精神质对SCL总分产生正向预测力,即二者的得分越高,SCL总分的得分越高,神经质和精神质通过影响SCL总分即心理健康水平对考研焦虑产生间接预测作用,这是两条间接路径。
四、分析与讨论
(一)考研焦虑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考研学生在状态焦虑问卷中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非考研学生,说明他们对这次考研有相当程度上的重视,自我期望水平很高,动机水平比较强,感受到的压力也是特别大,尤其是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担忧考研失败所引发的后果,以及角色的转变带来的相应责任和义务。还要应对来自其他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可能使他们体验到更加强烈地焦虑情绪。SCL总分与考研焦虑呈较强的'正相关,一般认为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积极、乐观、自信,他们体验到的焦虑水平往往很低,而心理健康水平低的人比较自卑、抑郁,习惯于消极看待事物,做事也比较被动,面对重大应激事件如考研,他们焦虑体验较强烈。这与李焰的研究是相一致的,她用构建关系模型的方法证明忧虑和自卑是引发考试焦虑的中介环节,其中自卑的作用更大[6]。
(二) 考研焦虑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考研焦虑与人格特征之间也存在较强的相关,内外向与考研焦虑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精神质、神经质与考研焦虑之间有显著性正相关,这表明个性特征是造成考研焦虑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内向型的人安静、离群、内省,不太喜欢接触人,由于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焦虑情绪,过分压抑自己,不良情绪得不到合理的宣泄,因而也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外向型的人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如社交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宣泄了不良情绪,体验到较轻微的焦虑;高精神质的人比较孤独、倔强,不懂得关心别人,与同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在相对较长的复习时间里得不到同伴的支持或者复习效果的反馈,可能会使其产生强烈的孤独感,而当其遇到复习上的困难时,无法得到别人的理解及支持,强烈孤独感使其焦虑水平大幅度提高;高神经质的人,典型特征就是情绪不稳定,一旦遇到应激事件,他们就感到很紧张,尤其面对考研这样的大考时,很难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地调控,表现出比一般人更敏感、更易紧张、激动。
(三)心理健康水平的中介分析
人格特征不仅直接影响考研焦虑而且通过心理健康状况来间接影响考研焦虑,心理健康水平在人格与考研焦虑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这符合生活的常识,往往那些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学生积极自信,有着良好的意志品志,自我调控能力强,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即使遇到较严重的应激事件,也可以通过和谐、友好、真诚的人际关系来排遣焦虑情绪。这启示我们平时应该多方面、多角度地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袁义昌,鞠兰芹。国内考试焦虑调查与研究近况[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4)。
[2]孙芳。人格与健康行为关系研究综述[J].医学教育探索,,(8)。
[3]李冰仙。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考研热的原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4]汪向东。心理卫生量表评定手册[S].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5]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S].长沙:湖南医学院,1986.
[6]李焰,郑晓明。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其影响因素关系的模型建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1)。
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研究
本研究以幸福感、孤独感为指标.对德州市区251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老年人心理健康处于中上水平,大多数老年人幸福感较强,孤独感较少.随年龄发展,老年人幸福感差异不显著,而孤独感表现出年龄差异,70岁以上老年人得分水平低于其他年龄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系较密切的因素主要是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社会支持、受人尊重、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职业、参加活动等,而性别、子女人数、居住方式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系不大.
作 者:高国武 王新 GAO Guo-wu WANG Xin 作者单位:高国武,GAO Guo-wu(德州学院,山东,德州,253023)王新,WANG Xin(聊城师范学院,教育工程系,山东,聊城,252059)
刊 名: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4(2) 分类号:B84 关键词:老年人 心理健康 幸福感 孤独感特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人格研究
本研究的被试为特困大学生,非特困生为对照组.特困生标准为:(1)按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足150元的标准,本人提出申请生活补助;(2)家庭所在乡、镇政府或工作单位出示家庭经济收人的证明:(3)辅导员根据该生平时生活表现讨论和审议;(4)校学生处审议核准.据此,本研究从北京地区一所重点大学、两所普遍院校抽取来自27个班的.17-23岁的特困生101名,非特困生102名,有效教试共203名.被试中,
作 者:王文娟 刘玉新 张建卫 作者单位:王文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100875)刘玉新(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
张建卫(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刊 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 年,卷(期):2001 15(6) 分类号:B84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