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英语中盐的文化串讲(共含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oonlightmil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英语中关于盐的文化串讲
英语中关于盐的短语主要能找到的有如下几个代表:Sit above the salt 坐上席,受尊敬
salt of the earth 社会中坚
covenant of salt; (喻) 不可背弃的盟约
Business is the salt of life. 事业是人生第一位的。
以上是关于盐的一些英语短语。今天在讲课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很迷惑,觉得为什么盐有这样的意思。
其实,主要因为一直都没有人专门讨论这个话题。我想,既然我讲到这个地方来了,就顺便把我以前在大学看书得到的一些资料倒给他们,以守教师之职业信誉。
盐这个词,其实在汉语中也有我们无法知晓的文化故事。
《史记》载,黄帝曾战炎帝于阪泉(现河南扶沟),败蚩尤于涿鹿(现山西运城)。张其昀在其《中华五千年史》中认为:“炎、黄血战,实为食盐而起”。
管子海王》说:
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
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汉书食货志》也记载:
夫盐,食肴之将;铁,田农之本。非编户齐民所能家作,必仰于市,虽贵数倍,不得不买。
从古至今,盐在社会经济中的这种重要地位,决定了它在国家财政中的支柱作用。
我国有关盐的.文字记载浩如瀚海,在我们国家的馆阁中,封藏着汗牛充栋的盐务档案。曾有专家说:“纵然是穷尽任何一位研究者平生的精力,也阅读不完这一档案中的一部分――清盐档案”。
那么英国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
我们先看看英国一家网站上关于 Norman Conquest 诺曼征服 前后关于盐的历史的一段叙述吧:[www.saltinfo.com/salt%20history3.htm]
The inland salt industry of Droitwich and Cheshire remained of local importance. Land carriage costs were such that any salt reaching London by this means would only be affordable by the rich.
因为运输的成本高昂,所以盐巴不是一般人能吃得上的。文章又进一步提到:Clearly the demand for salt will have varied with the size of the population. Between 1066 and the mid-fourteenth century, England's population roughly doubled and hence so did the demand for salt.
看了这两段英文,我们很容易联系到一个事实,那就是什么呢?
猪活着的时候,英语叫做pig,杀死了上桌了却成了pork,牛ox,牛肉却是beef,羊sheep,而羊肉是mutton。
这个也是由于Norman Conquest后,法国奴役了英国人,大量的法国人拥入英国做了上层社会的官僚啊富翁啊什么的。下层人为他们饲养牲畜,却不能吃到肉食。所以,这些表达肉食的全部都是法语直接借用表达的。
我们古代也有啊,古文里面说了:“肉食者谋”。能吃上肉食的人就是脑力劳动者了。
回到题目前面,刚才那些短语恰巧就反应了英语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但被我们中国英语教学工作者忽略的历史现象。盐的重要性。
Sit above the salt 坐上席,受尊敬,这个很像汉语的“登上八位”。因为中国以前一直没有圆桌,八个人一桌,横木为上,也就是背对堂屋的神龛而面向大门的位置为上位,是家中年龄最长的男性才有资格坐的。英国没有这个传统怎么办呢,把盐防在他们手边,这不就是Sit above the salt了吗?和我们汉语的座上客如出一辙。
salt of the earth 社会中坚,同样地,这个短语也是,可以直接把salt对应为importance来理解。也可以这样理解,盐乃土地精华呀,我们古代就有我国古代流传下的“白鹿饮泉”、“牛舐地出盐”、“群猴舔地”、“羝羊舐土”的记载,以及北美的弗吉尼亚有康纳瓦舐盐地,都说明了这一点。
covenant of salt; (喻) 不可背弃的盟约。看来英国人把盐确实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我们汉语海誓山盟了。
Business is the salt of life. 事业是人生第一位的。盐巴不是第一位,他们怎么会有这样的表达法呢?
我们不是也经常说,当家才只茶米油盐贵吗?
综合英语二考前串讲文本
《综合英语二》这门课是成绩测试,不是水平测试。成绩测试就是学什么就考什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去命题。大纲规定,统一考试的试题中教材内容要占60%,这就意味着不学教材,不把课文学懂学透,就根本没有通过考试的希望。因此考生如果要通过《综合英语二》的考试,首先一定要把教材学好,复习好,在复习好的基础上,再作一些模拟练习题。如果你学完《综合英语二》上下册,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一套模拟考试题,自己估算一下才得30分或40分左右,那么就先不要再作练习题了,而是把上下册再从头学一遍,在复习的过程中,课文,词汇,词汇学习,语法每部分都要复习到。不要自己猜想那篇课文重要或不重要。从这几年的考试来看,课文难句的释意,涉及到每一课文,课文回答问题部分,考题已包括有上册 第1,3,5,7,8,13,14课, 下册第2,3,5,7,10等课。也不要猜想那个语法现象重要或不重要,而是你在做模拟题时自己做得最差的部分,化更多的时间去复习。因为这门课还是属于基础课,每个语法现象都重要。单词也是常用的4-6级词,都需要我们去记忆。猜题不能使我们考好,反而会浪费时间。等你把教材复习完了后,再来做上几套模拟题,巩固所学知识,弥补由于一时疏忽所造成的知识漏洞,从根本上提高英语运用能力。这样我想考生一定能通过这门课的考试。
一. 考核目标
词汇 (1)《综合英语(二)》认知词汇5,500~6,000,熟练掌握其中2500左右最常用的搭配和短语,并正确使用它们。 了解和掌握各种词性的变化规则,掌握英语的基本构词规则,并在阅读时能根据所学的规则猜出从学过的词派生出来的常用词。语法 (1)英语的基本语法有准确、清楚、完整的认识。 (2)系统地掌握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以及英语基本的修辞手法(强调、倒装、省略)的构成和用法。 能运用所学的语法规则以及句子结构的指示谴词造句、集句成章,在阅读和翻译中能够解决篇章层次上的'各种语法问题。阅读 (1)能读懂常见体裁的中等水平非专业题材的英语材料,并能根据上下文猜出生词的意思。 (2)要求了解所读材料的中心思想,抓住主要论点或细节、明确作者的基本态度,并能根据其内容进行一定的推理和分析。写作 (1)要求在半小时左右就《综合英语(二)》上下册的31篇课文的内容用130~150个词回答一个大问题。 (2)要求格式正确、语言得体。 (3)要求内容切题、条理清楚、语法基本正确、语言基本通顺、用词基本得当。翻译 能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将一般非技术专业的汉语句子译成英语,意思准确、无重大语法错误。
能在半小时左右将与课文难度相仿的200词左右的文章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较为通顺。
二.命题原则
1.合理安排测试项目的能力层次。
每份试卷中测试各种能力层次的项目所占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10%,领会30%。简单运用20%,综合运用40%。
2.合理安排测试项目的难度结构。
题目难易程度分为:易、比较易、比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各种难易程度题目所占比例为:易占20%,比较易占30%,比较难占30%,难占20%。实体的难易程度和能力层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每个能力层次的项目中都包含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命题过程中同时兼顾这两种不同结构的问题。
3.试题题型试题题型共7类:Part One
I.选择正确的语法形式和单词或词组填空 Complete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ith the most likely answers. (25分)
考查学生对所学语法现象及词汇的掌握。语法题涵盖要求掌握的所有语法现象,词汇题限制在课文中出现的单词及其搭配。
题型举例
I.Complete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ith the most likely answers.
1.Though poor my English is, I manage to make myself______.
a. understand b. understood c. understanding d. being understood
2.He couldn't_____an answer when I asked him why he was late.
a. have access to b. set off c. search for d. come up with
key: 1. b 2. c
作题技巧:
要作好此项选择题,就要熟练掌握所学的语法现象、单词及词组。在作词汇方面的题时,要注意空白处与前后词的搭配关系、此词或词组的确切含义,然后根据提议确定选项。如上面第2题 a. have access to 的意思是可以接近,b. set off 的意思是出发、动身;使爆炸;使某人作某事 c. search for 的意思是寻找 d. come up with 的意思是提出,提供。 根据题义,应选择c. 在作语法方面的题是,要根据所学语法知识,确定正确的答案。如上面第1题 a. understand 是及物动词后面需跟宾语,但句中没有,故排除 c. understanding, make 后面应该接不带to的动词原形,故c也应排除。d. being understood, make 后面不能这样接,因此也是错的 b. understood, make 后面可以接make sb. done or make sth done, 所以正确答案应是 b.
这部分包括25个小题,考核语法和词汇。所考核的语法题涵盖《综合英语(二)》所讲述的所有语法现象。考生在复习语法时,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把语法集中在一起复习。在复习每一个语法现象时,抓着自己掌握差的方面,或感觉难的重点复习。 如:复习主谓一致的原则时,注意就近原则的使用,和一些集体名词的单复数情况,以及all, none等词作主语时的动词单复数。复习附加疑问句的时候,注意它的一些特殊用法,如带有no, no one, nobody…等否定词的陈述句,附加疑问句的使用,祈使句的附加疑问句等等。复习宾语补足语时,注意哪些词类可以做补足语,如不定式,分词等。复习表语和主语补足语时,除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名词,形容词等外,注意不定式,动名词作表语的情况。复习比较级的时候,除了我们以前学过的一般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的一般比较方式外,还要掌握一些习惯的比较方式,如such..as..,like, alike, a+n1+ of a+n2 等等。复习虚拟语气时,除了有if引导的虚拟条件句外,还要复习虚拟语气的其他用法。如It's time that…, I wish that…, would rather…, if only…以及虚拟条件句中隐含在句中的介词,不定式,动名词,介词短语等。复习非谓语动词时,要注意非谓语动词的逻辑主语,
盐类是指含有铁、钙、锌、钾、钠、碘等成分的营养物质,我们吃的食盐只是盐类的一种,是含有钠的盐。盐类也是构成人体不可缺少的成分,例如铁是血液的主要成分,钙是骨的主要成分。盐类还有调节人体活动的.作用,例如人体缺了钠就会头晕,缺少了锌就长不高,还会影响脑的发育。
盐类是指含有铁、钙、锌、钾、钠、碘等成分的营养物质,我们吃的食盐只是盐类的一种,是含有钠的盐。盐类也是构成人体不可缺少的成分,例如铁是血液的主要成分,钙是骨的主要成分。盐类还有调节人体活动的作用,例如人体缺了钠就会头晕,缺少了锌就长不高,还会影响脑的发育。
化学上的盐类是指酸和碱中和后的产物,常见的盐类分为正盐(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弱酸弱碱盐)、酸式盐(如CuH(CO))和碱式盐。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盐有食盐(NaCl)、纯碱(NaCO)、小苏打(NaHCO)等大苏打(硫代硫酸钠),农业上用的化肥如硝酸铵(NHNO)、碳酸氢铵(NHHCO)、K2SO4等都属于盐类。
通常的盐类是亲水性的(hydrophilic),盐类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被水分子包围而溶解于水。
盐类是人体的组成成分,人体需要的盐类主要有钠、钾、氯、钙、磷、铁、碘、钴、锰、锌等营养物质。
作业内容这个“串讲”需要:以故事发展串起来讲、以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串起来讲解、以说明顺序来串讲,但不能串得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厌烦。打破常规串讲序列,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文言文的“繁”与“烦”,除了课文本身的一些文字障碍外,主要源自老师“肢解式”死板教学方法。如果施教者设置一定的情境使学生思维进入其间,以题串文,那么定可讲应该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讲课方式,毕竟这种讲课方式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的.我们不能因为课改注入了新鲜的教学方式而全盘否定以前的教学模式,。以将学生原有的动机、潜在的兴趣迁移到所设置的问题情境中。
要打破原有单纯的传授式教学,还学生主体,还给他们自主学习、质疑、主动探究、分析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空间,把老师的位置摆放到和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伙伴的位置上来。
串讲不可一概否定。我们可以根据学情,去串得有理,学生也有收获的。除低年级以外,一般不宜多串讲。最好是师生共同串讲。不能理解的句段可以由学生串讲,重难点语段或句子可由教师串讲。串讲时,除了落实字词句外,还应结合句子,进行词义的比较、介绍有关文学知识等,挖掘词句的思想内涵等等,讲解与分析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文义的理解。
在古诗文教学中,除了重诵读,重积累外,我们还应该重视运用,巧引古诗文为作文增辉。设想一下,考生在作文内容中巧妙引用古诗文,阅卷教师不得不由衷地拍案叫好而给高分或满分。这些准确而巧妙的化用或仿用,为文章能得满分增添了不可辩驳的说服力。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只要平时下苦功夫才得心应手妙手偶得。”
应该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让学生主动学习,会主动学习,教学就活了。总是一味串讲,就是不相信学生。实在是浪费时间。但是好的、适时、适度的串讲,也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尤其是对初学文言文者,在自学感到困难之时。
串讲是文言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很多老师力求逐句翻译字字落实,觉得放心踏实,可与此同时,也给师生带来了烦恼和困惑,该不该串讲也成了一个焦点的话题。
在文言文教学中偶尔的串讲是很有必要的,不能一概否定,但从整体上看不能提倡串讲。串讲造成教学上的很大浪费,学生听得有气无力,觉得枯燥乏味,应该讲关键的地方和学生看不懂书上注释没有的,看得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体会感受,还可以放到句子文章中,结合文句内容来理解这个词。小说感可以复述故事,抒情散文可以选择去朗读品味。
今后的教学中要慎用串讲,寻求新路,力求方法的灵活有效。
盐与中国的礼仪文化是什么
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对疗病也有某种辅助作用,农业上有卤水选种,渔业上用于腌制,工业上更是重要的原料,这都是我们所知道的。但在中国古代,盐与礼仪文化还有密切的关系,这却不是人所共知的了。
中国最早发现的盐出在解州盐池(在今山西运城西南)。解州的池盐,早年当是池中卤水自然结晶而成。后期条件改变,需要引水种盐。《天工开物·作咸·池盐》说:“土人种盐者池旁耕地为畦垄,引清水入所耕畦中。忌浊水,参入即淤淀盐脉。”然而有时还有自然结晶的情况,宋代就出现过。《宋史·五行志一下》说:“(大中祥符)三年八月,解州盐池紫泉场水次二十里许不种自生,其味特嘉,命屯田员外郎何敏中往祭池庙。八月,东池水自成盐,仅半池。洁白成块,晶莹异常。”这种自然结晶的盐,含量高,颗粒大。所以它除了叫解盐、池盐之外,还叫盬(盐池名,通作苦)盐、颗盐,大盐。时至今日,解州盐池面积仍有130平方公里。这种天然形成的盐,古代叫做“卤”。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卷五“免盘”释“卤”云“指河东安邑之盐”。安邑,就在解州旁。说安邑之盐,等于说解州之盐。
天然形成的盐,还有一种出于岩穴之间的,叫岩盐。这种盐,古代中原不产,出自戎地凉州,又叫做戎盐。其中的上品,盐有甜味,又叫饴盐。这是很名贵的,在周代,是供天子专用的。
天然形成的盐满足不了需要,于是人们学会了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来煮开蒸发以提取盐。这种盐,最常见的是海盐。在中国西南,则有井盐。这类盐,因为不成块状,所以也叫做散盐、末盐。
这些不同的盐,在中国古代的等级社会中,是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也就是说,怎样用盐,与礼仪文化有关。
《周礼·天官·盐人》:“掌盐之政令,以共百事之盐。祭祀,共(用同供,下同)其苦盐、散盐;宾客,共其形盐、散盐;王之膳羞,共饴盐,后及世子亦如之。”这段记载,明确揭示用什么样的盐是随着等级不同而不同的。苦盐,就是解盐;散盐,主要的就是海盐。这是当时中国两种主要的盐,用于祭祀,以报神灵之恩,必须用形盐的形态才行的。对于宾客供应什么盐,也还要看对方的身份和场合,只有烹大牢礼待大宾客(来朝觐天子的诸侯)的飨礼才用形盐,平日以饮酒为主或以吃饭为主的燕食就只用散盐了,小宾客(诸侯的卿大夫受命聘问天子的)当然只用散盐(据孙诒让《周礼正义》说)。至于天子、王后、世子食用的美味,使用的就必须是带着甜味的岩盐了,是岩盐中的上品。不同的等级,用不同的盐;不同的场合,用盐也有不同。
那么,什么是形盐呢?郑司农说:“筑盐以为虎形,谓之形盐。故《春秋传》曰:盐虎形。”郑玄说:“形盐,盐之似虎者。”盐作虎形,象徵威武。两郑说法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虎形是人工筑成的,后者则仅仅强调虎形而不言其形成。实际上,形盐的形成虎形,有天然和人工两种情况。
天然形成的,是出自盐池卤水的自然凝结。我们看解州盐池自然凝结的盐块,有很像兽状的。唐代阎伯兴《盐池赋》:“其出形盐也,状雄虎之蹲于长野,攫拏兮布濩。”正是描写解州盐池自然凝结的像虎形的形盐威武之状。宋代叶时《礼经会元》卷二上说:“有积其卤而结者,其形似虎,而非人筑成,谓之形盐。”煮盐而自然凝结成兽形的,也时有所见,清代桂馥《札朴》卷十“盐狮”条说:“云龙煮盐,其形作狮子者,品最上。州牧王君(凤文)见惠数十枚,余谓即《左传》之形盐也。”《左传》例见后,那里说的形盐是似虎形,但狮虎形近,这数十枚盐说成像虎也无不可。这样看来,上古的形盐,或许也有煮盐而自然凝结的。但不管如何,盐池自然凝结而成的虎形盐,自然是祭祀的珍品。
用于祭祀的苦盐,出自解州盐池,自然可以挑选凝结成虎形的.。用于祭祀的散盐,在煮盐过程中自然凝结成虎形的,恐怕不多,这就需要用人工来筑成了。如何筑成,文献中没有详细的记载。我们就不好揣度了。明李之藻《頖宫礼乐疏》卷三“形盐”条下说:“净白盐印作虎形。”则是用印模的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用大块的盐巴刻镂而成的。见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之五》“食盐”条集解。这里使用的盐,估计还是用解盐的盐块居多。能否用凉州的戎盐来镂刻?戎盐状如石,完全可以镂刻。清代的惠士奇《礼说》卷二谈凉州戎盐说:“又土人镂为虎形,大小如意,明《盐人》形盐亦用戎盐也。”但是,考虑到《笾人》的形盐是用于祭祀的,其来源只是《盐人》中提到的苦盐和散盐,并没有戎盐,所以这种戎盐镂刻的虎形盐,恐怕上古的祭祀不能用。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之五》“食盐”条集解又说形盐可以是印盐。印盐也出自解州盐池。《水经注》卷六描述解州盐池说:“水出石盐,自然印成,朝取夕复,终无减损。”这应该是印盐得名之由。《说文系传》“卤”字下说:“又河东解县盐池有印盐,方如印齿文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常满盐花盐》“造花盐印盐法”中还记载了印盐的人工仿制法,即五、六月中旱之时,投盐入水,融成饱和溶液,过滤去杂质,泻置于干净的容器中。等到天气炎热无风尘时,曝晒成盐,漂浮在上面的就是花盐,如不捞出来,时间长了,就成了印盐沉入底部,印盐“大如豆,正四方,千百相似”。但是,上古所说的形盐,强调的是虎形,象征的是威武,这个礼仪文化恐怕不是印盐所能表示的。
历代祭祀,都用形盐,到清代还是如此,《清会典》卷三十六说:“笾实以形盐、藁鱼、枣、栗、榛、菱、芡、鹿脯、白饼、黑饼、糗饵、粉餈。”(《清史稿·礼志一》说同)在笾实中,形盐列第一,看来其重要性更高了。
我们的弟兄民族,也有用盐祭祀的,只是没有像我们的先人那样讲究罢了。如纳西族在除夕日,就有用“盐米筐”祭天地的习俗。
文学作品中,对形盐也有描述。宋代范浚《张生夜载酒相过》诗云:“玉碗鹅儿酒,花磁虎子盐。张公鸡黍旧,欢笑了无嫌。”这里用
“虎子盐”来形容盐之好,不见得是当时的士人可以随便使用形盐。据宋代罗浚《宝庆四明志》卷十记载,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贾黯%中,御试题目中还有《形盐象武》诗,刘敞当时是应试者,所作诗见《公是集》卷二十六,诗开头就说:“备物崇宾飨,斯盐肖虎形。”描写的还是大宴时招待贵宾的形盐。据诗中所说,形盐有“熬波烦巧匠”而得的,有“炳文随镂刻”而成的,有属于“天产参多品”的,说的是形盐的三个来源。《宋史》本传说他本来是“廷试第一”,但因为避嫌屈居第二,“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以亲嫌自别(此据文渊阁库本,中华点校本作列,似误),乃以为第二。”这就将贾黯列为第一了。
由于形盐和礼仪文化有深刻的关系,如果我们不对这种文化作比较深入的了解,对形盐的解释就不容易准确。《汉语大词典》立有“形盐”条,其释义说:“特制成虎形的盐。供祭祀用。”书证除了《周礼·天官·笾人》外,还有《左传·僖公三十年》:“王使周公阅来聘,飨有昌歜、白、黑、形盐。”《左传》例是说周天子派周公阅来聘问鲁公,鲁公用太牢来招待,进献菖蒲菹、炒米、炒黑黍、形盐。周公阅是周天子的三公,鲁公按照礼节以国君之礼待之,显然,这是很尊重的礼节了。周公阅辞让,说:“国君,文足昭也,武可畏也,则有备物之飨,以象其德;荐五味,羞嘉谷,盐虎形,以献其功。吾何以堪之?”意思是:“就算是国君,也只有做到文德足以彰显,武功足以威慑,方能接受这种五味具和(指昌歜)、嘉谷并进(指白、黑),还有虎形盐的大宴,以象征其功业和德治。我自己怎么能承担?”从这个例子来看,释义只言“供祭祀用”就不全面了。就形盐的来源看,自然凝结而成的是上品,释义只说“特制成虎形”也不全面。似理解为“自然凝结或特制而成的虎形盐,用于祭祀和宴请贵宾”较全面准确些。
浅谈英语中融入的法兰西文化
法兰西文化历史悠久,灿烂辉煌.其所表现出的高雅的审美聚合和不凡的文化积淀折射在英语语言中.英语受法语语言和文化影响的痕迹比比皆是.从学术用语到日常生活用语,都可以发现带有“法语味”的'英语.很多英语单词和法语单词长得差不多.英语中约有30%的词汇来源于法语.法语文化在英语中渗透之广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对初学法语的人来说,从英语入手亲近法语文化不失为一个良机.
作 者:张秋萍 ZHANG Qiuping 作者单位:国际关系学院,日法系,北京,100091 刊 名: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年,卷(期): “”(6) 分类号:G04 关键词:英语拼写 法语 英语日常用语 生活艺术 英美作家 巴黎咖啡馆文化英语成语中的文化含义
1. A cat may look at a king.
[字面意思] 猫也可以看国王。
[解释] 无名小卒也可以评论大人物。人皆可以为尧舜。不要因为别人的资格不够老,或经验不如你多,就不让他发表意见。
2. A penny saved is a penny earned.
[字面意思] 节省一个便士就等于挣了一个便士。
[解释] 省钱是明智的做法。省一分就是赚一分。不要因为钱的数目不大就不把它当一回事,瞧不起小钱是不对的,要记住A penny saved is a penny earned这条经验。
3. A watched pot never boils.
[字面意思] 眼睛盯着看的壶永远不会开。
[解释] 事情在进行中,不到时候就不会有结果,要水到渠成才行。心急锅不开。你着急?着急也没用!用眼睛盯着它看也无济于事,事情不会因为你着急就会有较快的进展。
4. A word to the wise.
[字面意思] 送给智者的一句话。
[解释] 给明智而愿意接受别人意见或建议的人提出忠告。我知道你能听进去话,所以我才跟你这么说。我说的是正确的,对你有好处,而且我知道你也会听取我的意见。
5. All is well that ends well.
[字面意思] 结尾好就意味着一切都好。
[解释] 结局好,一切都好。出自莎士比亚剧本名。在开始或中间环节出现的一些小的差错或麻烦无关紧要,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最终的结局令人满意,那就是好的。
6. Bad news travels fast.
[字面意思] 坏消息传得快。
[解释]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7. Beauty is only skin deep.
[字面意思] 美貌只是肤浅的。
[解释] 美貌只是表面现象而已。以貌取人靠不住。你不能只看到她有漂亮的面孔就向她求爱,你还应该考虑其它方面的因素。找结婚伴侣是要过日子,不是当海报招贴画来看的。我的忠告是两句话:Beauty is only skin-deep. True feelings are more important.
8. Beggars can't be choosers.
[字面意思] 乞丐不可能有选择。
[解释] 你得到的不完全是你想得到的,可能条件或质量等方面差一些,但没有再选择的余地,只能接受不十分满意的事物。这就叫Beggars can't be choosers.
9. Better safe than sorry.
[字面意思] 安全比遗憾好
[解释] 最好不要去冒险。即使不冒险你得多费些功夫,多做些枯燥无味的工作,这都值得。总比为了省事而冒险强。变体:Better to be safe than sorry.
10. Easy come, easy go.
[字面意思] 来的容易,去的快。
[解释] 这句话适合讲给那些把什么事都看得容易的人。尤其是对那种认为挣钱容易,不把钱当钱,对任何事情都不担心的人最适合。应该提醒这种人“钱不是长在树上的”。钱不是像树上的果实一样,今年吃光了明年还会自动长出来。有些人自己不挣钱,不知道挣钱的艰辛。
11. Every little helps.
[字面意思] 每一小部分都有帮助。
[解释] 点点滴滴,有其助益。一颗颗粮食堆成山,一块块铜板成千万。偏远地区的孩子没学上,我们有义务帮助他们。希望大家多支持,捐钱、捐书、捐铅笔,什么都行。多捐多感谢、少捐也不嫌,Every little helps.
12. Good wine needs no bush.
[字面意思] 好酒不需要做广告。
[解释] 好的产品不需要做更多的广告。酒好不怕巷子深。或许这话在全球化经济竞争的年代不太适合。
13. I am all ears.
[字面意思] 我浑身上下都是耳朵。
[解释] 我在洗耳恭听。我很感兴趣,我在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等你往下说。比如:女朋友说“我今天下午去参加面试了。你想知道结果吗?”女朋友没往下说,就等男朋友开口,希望他说:“Tell me! Tell me! I'm all ears!”
14. If the cap fits, wear it.
[字面意思] 如果帽子合适,就戴着吧。
[解释] 要是言之中肯,就接受吧。你的作业没做好,老师认为你看电视太多,影响了你的学习。老师说你是“电视迷”(TV addict),你不承认。你我同住一个宿舍,我很清楚老师说的是对的,所以If the cap fits, wear it.
15. In for a penny, in for a pound!
[字面意思] 赌一便士是赌,赌一英镑也是赌。
[解释] 类似“一不做、二不休”的说法。这是当你要准备参与某个项目,准备投入你的财力,时间或精力的时候可能说的一句话。你买股票时,拿不定主意,是买进100股,还是再多买一点。我劝你:“我看能赚大钱,干脆多买点儿,In for a penny, in for a pound!
16. It gets my goat.
[字面意思] 动了我的山羊。
[解释] 某事使你生气,你可以说It gets my goat(真让人生气!)比如我看到有人站在路中间说话,挡着道,我还得绕着过去,我就特别生气。变体:It gets on my goat.
17. It slipped my mind .
[字面意思] 从大脑里溜走了。
[解释] 忘记了。没记住。我本想告诉你,你的女朋友来电话了,但是我把这事给忘记了。I meant to tell you your girl friend had called, but it slipped my mind.
18. It takes two to tango.
[字面意思] 跳探戈舞需要两个人。
[解释] 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如果两个人在吵架,我认为错不在一方,两人都不对,那就可以说It takes two to tango.
19. It's all my eye!
[字面意思] 都是的我的眼睛。
[解释] 表示不同意或惊讶。大意相当于:我根本不相信;他说的都是骗人的鬼话;胡说八道。也可以说:That's all my eye. 如果你听到了某人说的假话,你就可以说It's all my eye!劝别人也不要相信。
20. It's my word against his/hers.
[字面意思] 我的话对他/她的话。
[解释] 我跟他发生争执,我俩各执一词,没有人可以证明谁对谁不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该相信谁的话,真是个难题。There were no witnesses to the accident, so it's my word against hers. 这是说不清的事情。
21. It's not my pigeon.
[字面意思] 不是我的鸽子。
[解释] 不关我的事。不是我的责任。跟我没关系。那家公司倒闭了?幸好我没买它的股票,倒就倒了吧,It's not my pigeon.
英语中性别歧视的文化溯源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它总会折射出某一时期某一社会的文化特质.性别歧视,特别是人们对女性的歧视,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留下了很深的时代烙印.语言也正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从语言本身所包含的'”性别歧视“去解读隐藏于其中的文化,又会促使人们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实质.本文力图通过对英语语言的发音、词汇、语法及习语等方面的种种性别歧视现象的分析和归纳,挖掘其深藏的社会根源,探究其文化内涵,从社会文化的层面更好地把握语言的实质.
作 者:胡敏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104 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 年,卷(期):2008 ”"(1) 分类号:H3 关键词:语言 性别歧视 差异性★ 美国文化英语作文
★ 文化翻译中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