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共含3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oonquakes”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一、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二、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个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六、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七、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
(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八、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九、酸与碱的通性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十、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初中化学酸碱盐部分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路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都需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学生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不懂得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做题时与物质的性质又联系不上,即使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没有清晰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全凭做题经验套解习题。
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要让学生识别物质类别,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体会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应用。
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学案的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
在解题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
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会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归纳推
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判断反应的发生,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发给学生复习课的学案,
展示教学情境一的内容:
将提供的物质按类别进
行分类整理。
回忆所学的
酸碱盐知识,将
各物质类别进
行分类整理。
复习物质分类,辨认物质所属类别
组织学生讨论,展示教学
情境二内容,然后完成学案的内容:填写鉴别稀硫酸和石灰水的方法。
完成填充,复习酸、
碱的性质复习酸碱盐
的化学性质、
培养从一般
到个别的`演
绎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教学情境三,然后完成教学案的内容:填写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内容。
完成填充,复习
复分解反应发生
的条件。
复习利用复
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培养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能力
组织学生完成反馈练习引
导学生总结出解题时的思路。
思考并完成反馈练习然后讨论总结出解题过程中的思路,小结解题方法陪养学生自觉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布置课后练习。
巩固练习
附:《酸碱盐》复习学案
一、激趣引入:
一日三餐,我们离不开食盐;改良土壤酸性,少不了熟石灰;化学实验,常用到酸,碱,盐。
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酸碱盐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一:【学习方式:先自主思考,再全班交流】
实验室桌面上放有:①铁钉、②铜丝、③稀盐酸、④氧化铜、⑤氢氧化钠溶液、⑥稀硫酸、⑦碳酸钠溶液、⑧石灰石、⑨酚酞溶液、⑩氧化铁、⑾石蕊溶液、⑿石灰水,教案《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实验老师让小华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指示剂进行分类整理。
(溶液按溶质进行归类;混合物按主要成分进行归类)
请你也来试着进行一次整理。
(填序号)
单质:;氧化物:;酸:;
碱:;盐:;指示剂:。
问题情境二:【学习方式:先组内讨论,再组间交流,后概括性质】
小华同学发现桌上有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回想起应该是稀硫酸和石灰水,她想给这两瓶溶液贴上标签,请你帮助她,取用什么试剂采取什么方法可以把两瓶溶液区分开呢?【学生讨论解决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来源:(-《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_初中化学工作室_新浪博客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等
【教师点拨】在这次物质鉴别中,你一定应用了酸、碱的多种化学性质,请你归纳一下。
1、酸在溶液中均能解离出离子,所以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性质有:[各举一例,(2)--(5)可用化学方程式举例]
(1);
(2);
(3);
(4);
(5)。
2、碱在溶液中均能解离出离子,所以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性质有:[各举一例,(2)--(4)可用化学方程式举例]
(1);
(2);
(3);
(4);
3、盐的化学性质?(可用方程式表示)
(1);
(2);
(3);
(4);
小华进行归纳完以后,又对以上归纳进行了验证和思考,提出了以下一些疑问,你能帮小华解决吗?
有些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来判断是否确实发生了反应,他想设计一些实验来帮助他做出判断,你能帮小华完成吗?
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
问题情境三:【师进一步引导,生总结】酸碱盐化学性质除了涉及到酸碱盐的性质,还涉及到酸碱指示剂、金属单质、氧化物的性质。
请大家将这些物质的性质及反应条件进行总结一下:
(1)指示剂
(2)金属:(①金属+酸….
②金属+盐)(置换反应)
(3)氧化物【①金属氧化物+酸(是复分解反应)
②非金属氧化物+碱(不是复分解反应)】
(4)酸碱盐(复分解反应)
酸+碱→盐+水酸+盐→新酸+新盐
(可溶)碱+盐→新碱+新盐(可溶)盐+盐→两种新盐
【提出问题】是所有的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吗?酸、碱、盐之间发生反应的规律是什么?请你快速判断下列物质间是否发生反应?说明理由。
(1)、氧化铜和稀硫酸(2)、碳酸钠和稀硫酸
(3)、氯化钙和碳酸钠(4)、氯化铵和熟石灰
(5)、氢氧化铜和稀硫酸(6)、氢氧化钠和硫酸铜
(7)、石灰水和氯化钠(8)、碳酸钡和硫酸钠
能反应的是:;不能反应的是:;(填序号)
[归纳小结]:请你归纳:
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需考虑的因素:
三、[知识拓展与延伸]:
反馈训练:【先自主思考,后全班交流--说思路、方法、根据、注意事项】(投影)
通过对以上情境知识的学习,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判断哪些离子不能共存?
【师点拨化学反应实质】
1、常见的离子反应
酸:H++OH-=H2O 2H++CO32-=CO2+H2O
碱:2OH-+Cu2+=Cu(OH)2
盐:Ag++Cl-=AgCl Ba2++SO42-=BaSO4 Ba2++CO32-=BaCO3 Ca2++CO32-=CaCO3 2、离子共存的判断(判断的依据)
【投影学生思考后回答】
例1: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够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的是
A、CO32-、H+、Na+、NO3-B、H+、Ag+、Cl-、SO42-
C、K+、NH4+、Cl-、OH-D、OH-、NO3-、K+、Na+
例2: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Cl-、CO32-、Na+、OH-B、NO3-、Cu2+、Cl-、Fe3+
C、NO3-、SO42-、K+、Zn2+D、SO42-、NH4+、Ba2+、Cl-
【直击中考】
1、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SO42-、Fe3+、Na+、OH-B.K+、SO42-、Cu2+、NO3-
C.Cl-、K+、SO42-、Na+D.Ca2+、Cl-、CO32-、Na+
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2+、Ca2+、CO32-、OH-B.Na+、SO42-、Cl-、OH-
C.Ba2+、H+、Cl-、OH-D.Ag+、NH4+、NO3-、OH-
3、下列各组物质,能共同存在于水溶液中的是
A.BaCl2、Na2SO4、Ca(OH)2 B.MgCl2、CuSO4、NaNO3 C.AgNO3、BaCl2、K2SO4 D.CaCl2、K2CO3、NaNO3
四、课后作业
1、在甲、乙两种溶液中,共有H+、Ag+、K+、Ba2+、OH-、Cl-、NO3-、CO32-八种离子,两种溶液中所含离子各不相同,已知甲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则乙溶液中所含的离子应该是。
2、在A、B、C、D四种物质的溶液中含有Na+、Fe3+、Ag+、Cu2+、SO42-、Cl-、OH-、NO3-等八种离子,现将这四种物质的稀溶液两两混合,有如下现象产生:
⑴A+B→蓝色沉淀⑵D+C→白色沉淀(此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⑶B+D→红褐色沉淀
根据上述现象,推断并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
A BC D。
五、学生谈本节收获、教师留课后作业
来源:(-《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_初中化学工作室_新浪博客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
浓盐酸 | 浓硫酸 | |
颜色、状态 | “纯净”:无色液体 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
气味 | 有刺激性气味 | 无 |
特性 | 挥发性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 吸水性 脱水性 强氧化性 腐蚀性 |
用途 | 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