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作业磨蹭心理及对策研究”个案研究(共含8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一人花开”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学生作业磨蹭心理及对策研究”个案研究
“小学生作业磨蹭心理及对策研究”个案研究 东陈镇丁北小学微型课题组 薛亚兵 一、确定研究对象 新学期开始了,我正捉摸着所申报的课题如何展开研究,正好开学的第一天就一位家长找到我,原来,他的孩子叫薛伟哲,今年上五年级了。五年来一直有一个坏毛病:写作业特别磨蹭,作业一点也不多,也很简单,非得写到八九点,写一会抠抠手,一会又喝水,要不就笔断了,橡皮没了。这位家长很是着急,请我为他们支招。于是我就把这位同学的现象作为我课题研究的典型案例,对他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这位同学平时上课很被动,每天早晨来到教室,他都不会主动拿出课本、作业,都是在老师的多次提醒下才磨磨蹭蹭地拿出来。课桌上从来都是乱七八糟,一会儿的功夫,他座子周围又脏又乱像个垃圾堆。他的作业写得字迹潦草,笔顺没有规则。每次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都不能完成,哪怕老师在他身边不断地提醒,他还是写几个字就停笔,第二天才能把作业交上来。二、仔细分析原因 小学生作业磨蹭心理在当今教学过程中令许多家长和老师倍感头痛和担忧,孩子也为此痛苦不堪。我查阅了许多心理学著作,发现学生磨蹭现象主要表现为:一、作业时精力分散,边做边玩,经常发呆,拖延时间,效率不高;二、作业时不断找理由,想方设法达到不做或少做的目的;三、作业时一味追求完美,要求甚高,对自己吹毛求疵,反复重做自己的作业;四、由于学习困难,无法顺利完成作业,表现为一声不吭,作业拖拉。通过前些日子多薛伟哲同学的'连续观察,我发现该同学占有前两种表现。而且极具典型性,当然这当中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有教师因素,也有学生因素;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等等。通过与他的家长多次交谈和家访,我了解到该生生活在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中。从小就在姥姥、老爷的精心呵护下长大,两位老人对其疼爱有加,什么事都由他们包办代替。因此,孩子没有动手锻炼的机会,具有很大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性。他妈妈主要负责他的学习,爸爸工作比较忙,教育孩子较少。但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看到自己孩子的表现与同龄的优秀孩子相比有很大差距,因而平时在教育他时,往往产生急躁情绪,经常对孩子进行批评、责骂,导致了孩子磨蹭行为的加剧。三、采取有效措施 1、找准根源,从家长入手。通过几个星期的相处,我发现薛伟哲同学除了做事磨蹭外,智力正常,究其原因在家长。由于家长的溺爱,孩子上小学,家长就当起了“陪读”的角色,使孩子养成做作业需要家长陪在身边的坏习惯。正是因为家长的这种“陪读”,使孩子在做作业时养成了依赖性,当然作业就不会做得快。于是,我跟孩子的外婆定了几条“协议”:首先,取消“陪读”。第二,孩子晚上做30分钟作业休息10分钟。保证做作业时不干扰他,使其能聚精会神,追求效率,休息时要尽情放松。第三,日常生活中,孩子能做的事尽量让他自己完成,锻炼孩子动手能力。通过外婆半年多对孩子“训练”,我发现学生做作业磨蹭的现象明显改观。2、培养习惯,从学生入手。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孩子受益终生。这位同学平时作业磨蹭是一个不良习惯。作为老师肯定很急,但我时时提醒自己,这事急不了,一定要从习惯的培养上下功夫。于是,我先从他其他磨蹭行为入手,比如,针对孩子吃饭剩饭,吃不饱就跑这一问题,我跟孩子商量,你这一个星期每天自己把饭吃好,下个星期我提名你为班级进步之星表扬你一下怎么样?孩子一听,满口答应。接下来的一周,果然吃得很好,于是我在班级上表扬了他,并顺便指出他其他存在的类似问题。果然,孩子很高兴,于是我趁热打铁,说你至今穿衣服还要爸爸妈妈给你穿,咱这一周在吃好饭的同时,再自己穿衣服,一个周表现好了,我再提名你为年级进步之星怎么样?孩子一听当即表示同意。第二天,我从家长那里了解到他穿衣,足足用了十分钟,我及时进行了表扬。一个周下来,他只用5分钟就能全部穿完。我又在学校集体晨会上表扬了他。受这件事启发,我又有了灵感,跟孩子商量干脆制定了一个“与磨蹭BYEBYE周”活动计划,里面具体安排了孩子一天在家的活动时间和内容,既有自己玩的时间,又有看电视、写作业、阅读、起床、睡觉的时间,并制定了5项活动目标,1.起床不磨蹭。按时起床、穿衣、洗脸,行动迅速。2.吃饭不磨蹭。吃饭时不贪玩、按时吃饭,按时吃完,不剩饭。3.学习不磨蹭。上课专心听讲,写作业专心致志,不作小动作,不边玩边写。写字姿势正确。4.做事不磨蹭。对老师、爸爸、妈妈安排的事情马上去做,有问必答,按时完成,不拖延怠慢。5.睡觉不磨蹭。按时洗脚、刷牙、睡觉,睡觉姿势正确。并且制定了奖励措施。就这样,帮助孩子养成了什么时间干什么事的习惯,建立了时间观念,基本改掉了磨蹭的习惯,当然,作业磨蹭的毛病也改掉了。3、确立目标,从制度入手。针对薛伟哲同学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制度,跟他约法三章,希望他能做到:(1)到校后及时交作业;(2)学习用具摆放整齐;(3)想发言先举手 在确定目标行为后,我采用打分的方法进行治疗。每天根据他的表现给这3项打分,哪项表现好就在成长本上贴1颗小五角星。每周进行总结,如果在一周中某一项累计得两颗小五角星,就可以换1面小红旗。一个月四个星期中某一项得两面小红旗,就可以换1朵大红花,并向家长发喜报。考虑到薛伟哲同学的行为习惯差,积累的强化物以两个开始,以后再逐渐增加3个。目标行为强化物如图: 到校后及时交作业学习用具摆放整齐想发言先举手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累计 目标行为交换物如图:到校后及时交作业学习用具摆放整齐 分别积两颗五角星 换1面小红旗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培养学生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占有很大比例,它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因此,计算熟练正确,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多重要的作用,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减少计算错误的重要保证。许多小学生出现的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计算法则未掌握造成的仅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数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不良计算习惯所导致的。
其一、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
一般教师往往从学生错误的表面现象出发,认为计算错误是由于简单的马虎或不小心所致。其实,在大量的错题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心理上的不良因素。可以发现,经常出错的学生在做任何事时都将反映出缺乏一丝不苟的心理这个特点。如写字潦草,0、6不分,1、7互变,4、9混同等。书写时乱涂乱改,在涂改中不仅卷面不整洁,而且常产生误看、误写的错误,或由于铅笔太粗、太细造成书写上的模糊而出错。计算时不论数的大小,能口算的全部口算,有的虽有草稿,但写得乱七八糟,有些学生一次练习或测验下来连一张草稿纸都没有,而直接写在桌面上、书上、手背上等等,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种错误,并不是学生不会做,而在于他们缺乏对学习的准确的认识,视计算为简单化的作业,自以为“能做”,马虎了事,不够踏实。
其二,缺少计算后必须检验的内控心理素质。
从元心理理论出发,如果学生缺乏元心理调控的知识与技能,其学习能力方面终归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也就是说,任何学习活动都应伴随着对自己的认知的调控过程。否则,学习的有效性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有些学生计算后从不检查自己的作业,不管时间有多充余,他们总是做好后就万事大吉了(连考试也一样),而有一些学生只想作业尽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检查,如果老师硬要他检查,也只是应敷了事,心不在焉,有些学生干脆等老师批改后有错再检查订正,而每当这种因疏忽、大意出现的错误时,只要学生稍微仔细检查一下就能避免,但是他们往往不去做。这是学生的惰性、随意性在作怪,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正确的自我认识以及必要的认知调控知识所致。
另外,是最基本的口算题没有熟练地掌握。如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表内乘除法等等。
针对上述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可以采取如下一些对策:
1、加强心理素质的调控,引发学生对提高计算准确率的愿望。
学生在发现自己计算错误后,往往以“粗心”为由原谅自己。为了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在试卷分析中,要求学生做下面二件事:(1)小统计。各人都进行自我统计,由于计算错误而失的分数。(2)找出错误所在,并分析错误原因。通过统计和对错误原因的分析,让学生自己发现出错误原因不是计算方法错误,而是由于自己不认真审题,字迹潦草,不检验等一些不良习惯造成的。还把一些计算准确率一直较高的学生的作业本、试卷给同学们传阅,并让他们介绍学习经验,这样,使一些计算准确率低的学生在思想上有所震动。同时,改变了认为“粗心”是出错的主要原因的错误看法,产生了想提高计算准确率的愿望。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并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包括认识自己在作业时的一些不良心理。
2、在教会学生写草稿过程中训练他们一丝不苟的习惯。
在进行两步计算的式子运算中,强调口算与笔算的合理把握,要求学生口算必须在已学的口算范围内进行。为此,在学习两步计算时,要求学生把竖式写在作业本的递等式的下面,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哪些计算写竖式,从而可有效地进行指导。而对学生来讲,由于横式、竖式都为作业要求,认真程度大大提高。一个阶段后,学生就能把握口算的选择,而且竖式的质量也随之提高。
在学生开始使用草稿本写竖式时,我们把“草稿本”改名为“竖式计算本”,并提出立竖式的要求:如数位必须对齐,字迹必须清楚。定期对竖式本进行检查,而且也作出成绩评定,为了提高竖式本的计算质量,还要求把本子横着立竖式。即本子上的横线成了竖线,便于学生计算时数位对齐,以促进学生形成竖式计算中数位上下对齐的习惯,在测试时,不仅对试卷进行评分,而且对草稿也作出评分,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实践证明,扎实细致地做好这些工作,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计算的错误率,可以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并且这种心理品质还会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3、在批改方法上考虑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精神。
在作业量上,布置时要少而精,但要求书写整洁、计算正确。批改时除了对前面提到的计算草稿也进行批改外,我还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批改时先看学生作业是否全部正确,如全部正确,则作业评定“优”,若发现有错,则暂不批改,如订正后全部正确,则仍依作业全部正确来评定。这不仅能促进学生通过自己检查找错误所在,并引以为戒。而且能培训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精神。由于订正后还能得“优”,因此学生不是把检查订正作业作为一种负担,反而很愿意去做。
4、利用口算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计算正确率。
快速的口算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一位数乘一位数及相应的除法,是四则计算的基础,必须百分之百地正确、熟练地口算。坚持口算的常规训练,应是每个数学教师都须重视的。应让学生每当数学课的预备铃一响,就自然迅速地按教材配套的口算训练题进行训练。教师可以偶尔穿插学生常错、易混的练习题进行听算和看算训练。对于口算结果,可以采用每天轮流由同桌两人报答数,其余同学核对的方法。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会有明显的提高。
“差生”的心理探析及对策研究
六十中学王增宝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差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差生”则不然。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你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差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差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差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我认为,作为一个好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差生”的成长,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也要从关注“差生”的成长开始着手,并且把最后的基点落在关注“差生”的成长上。
我这几年,所教的班级中“差生”不少,可以开列出一批名字,而每个名字后面都有一些令人难忘的事;我做了一些实际工作,并力求在这方面能有所突破。所以,在九七学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效果。九八学年,我接的班又是一个差班,各项学习指标几乎都是全年级倒数第一,班级里不少学生行为规范意识差,有的同学还当面辱骂女教师,气得这位女教师哭了起来。我现结合学年小结,谈谈我是怎样关注“差生”成长的。
一、“差生”的类型
“差生”的提法过于笼统,是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差,还是学习态度差,学习方法差?是思想品德素质差,还是行为规范遵守纪律差?是个人性格,心理行为有偏差,还是智商偏弱?各种各样,不一而足,所以不能一言以蔽之:“差生”,而要具体分析。
另外,“差生”类型的分法由于角度不同,依据不同,分析的结果也绝不一样。有的学生从学习成绩看是个“差生”,但从思想品德看说不定倒是个“优生”。
再则,所谓“差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必然要发生变化的,或则越变越差,或则由“差”变好。关键则是我们的工作能否打开他的心灵之门,激发起他成才的欲望,从而由“差”向好的方面转变。
一般来说,差生大致有下面几种类型:
1、从德智体全面发展角度看:
有的学生思想纯正、品德优良,但学习成绩却长期处于班级和年级的尾部;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却很有欠缺,屡犯校纪校规,惹事生非,有的学生则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皆不错,但身体却奇差,稍有不慎,便增添不少麻烦;还有的学生身体挺棒,品德和学习成绩都很差,所谓“双差生”,当然这样的学生是极少数,也应是教师工作的重点。
2、从智力角度看
有的学生的确不聪明,虽不一定可称作弱智,但反应的确较一般学生要迟钝,再加上基础不好,学习方法不对头,所以尽管他要学,但积重难返,成绩一直在低位滞留,这种情况,以女生为多;有的学生智力并不差,只是因为学习态度一直不够端正,贪玩,不肯下苦功,因此成绩也一直上不来,此情况以男生为多。
3、从心理行为看
有的学生虽竭尽全力,也难有所成,尝够了失败的痛苦,故面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学生则平时学习尚可,但一到考试就紧张,导致行为失常,且越是大考越紧张,越失常;有的学生则认为眼下努力为时尚早,自己从小学到初中都是靠“临时抱佛脚”、拼夜车干出来的,现在“苦读”不合算,不如到时候再说,故而成绩也难有起色。
总之,对“差生”要具体分析,要辩证分析,要用发展的眼光看。
二、“差生”的心理
正因为“差生”的类型各种各样,“差生”的心理也不尽相同。本人接触了一些“差生”,与他们进行了交谈,了解了他的一些心理状况。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恨。恨自己“笨”,“不成器”,“不成钢”。这种心理主要是那些学习态度尚端正,但学习成绩总是无大起色的学生。他们不是没有拼搏过、奋斗过,却一次一次尝到失败的“苦果”,于是他们动摇了,退却了,丧失了“自信”。
2、混。不正视。这种学生虽是“差生”,往往因家庭境况较好,而无紧迫感,热衷于穿名牌,交朋友,追明星、玩电脑,看到别人学习艰苦认为是不值得,且寻得“欢乐”、“开心”就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到个毕业文凭就行。
3、悔。这部分“差生”,他们对以往由于自身的所作所为而造成的某方面“差”的状况后悔,为目前差人甚远而担忧,为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而彷徨,为没有正确的“向导”而发愁。这部分人在“差生”中绝不占少数。
4、灰。自暴自弃。这也是“差生”中一种较普遍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在思想品德或学习方面的“差”,甚或“双差”,如今已是积重难返,长期以来,老师已经形成了“某某是差生”的概念,我即使想努力,也未见有什么用。特别是那些“双差”生,以往也可能跟老师发生过争执,给老师留下过不好的印象,他们看自己前途,一片黑暗,于是也就缺乏前进的动力,缺乏前进的目标,而采取自暴自弃,“横竖横,拆牛棚”的态度了。
5、毁。这种心理“差生”是极少数。他们往往是因为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恼怒,或受到误解而形成一种扭曲的变态的心理,于是就产生一种想毁掉自己或毁掉别人的念头,这种人人数甚少,但为害极大.若不注意防范,妥善处理,往往容易酿成苦果,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
以上五种情况,且称作“五H”吧。
当然,实际表现中,情况则更为复杂,有的是半悔半恨,有的的则是既“灰”又“混”,有的则是由“恨”而“灰”而“毁”,不一而面足,这里不多谈了。
三“差生”的典型例子
根据上述的几种类型,举几个典型例子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我班级的多数是现在的班级;有两个已经毕业,但因为例子很典型,故而仍然采用,以作分析。
A,全××:学习基础差,读书效果差,学习态度不端正。高一时已经留过一级,如今到高二学习成绩是年级倒数前三名,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竟有五科不用格。
B,张××:该同学凭脑袋聪明,学习成绩本不算差,但玩心极重,自由散漫,极想表现自己,遵守行为规范差,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上学期期末学习成绩下降到年级的280多名。
C,朱×:该同学从外地转入我校,因成绩特差而连留两级,在高一读了三年,遵守学校行为规范也极差,是学校有名的“四大金刚”;性格倔强,自尊心极强,曾与老师发生过几次争执,不服教育。老师对他有看法,他自己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不再有上进之心。
D,胡××:该生是上一届学生,去年已经毕业,但例子极为典型,故仍需借用,他英语奇佳,而语文数学却双双“红灯”高照,属畸形发展一类,是一个颇为奇特的“差生”。
E,凌××:该生也已于去年毕业,理由同前。此人脾气极为古怪,在班级中绝不多说一句话,独来独往,让人琢磨不透。因父母都在外地工作,不常返沪。我要跟他家长见面,联系了二年,竟未能成功,有一次事先跟他家长约好见面日期却又被他专函写信通知我,解释家长因情况突然变化提前离沪而未能成行。我花了两年时间才真正弄清了其中的原因。
F,沈×:该同学思想品德及学习成绩都不错,但身体极差。高一时突发“胃出血”住院治疗,高二、高三又连续复发,也是一个极特殊的“差生”。
四、我的原则及对策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对差生,要做到:诚、爱、严、宽、实。现结合前面介绍的案例,具体阐述我的做法。
1、诚
首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要认识到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同时教师又是以学生为报务对象的,即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讲道理,更是为促使学生成才,成人而创造条件。要让学生相信你,愿意你为他服务,你就必须坚持一个“诚”字,以诚待人,以诚取信。
如C例子中提到的朱×。该同学转到我班后,对我存有严重的戒心,对我“敬而远之”,我几次找他谈心,都因他保持沉默而不果而终。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还是坚持找他谈心,并冒雨到他家访问;在“周记’中我批示要与他交朋友;我把他调到最前排,以提高他的学习效果;我主动为他免费补习语文,并想方设法为他请数学老师“家教”,由于他的数学成绩太差,使几位数学老师婉言谢绝了我的请求。我的“诚”意逐渐打消了他的顾虑,他开始跟我有话了。后来我了解到该同学父母都是文艺界人士,母亲长期在外地组织演出,父亲原在外地工作,调入上海后又因工作太忙,而无暇照管他的学业。其实,该同学并不如传说中那么“坏”,而是因缺少管理,缺少关心和缺少指导而在行为规范方面有所欠缺,他也不象传说中的那么“愚”,除了因一些客观原因和主观上不够努力而学习成绩较差外,其他的天资并不差。他曾经获学校电脑操作比赛二等奖,他自己会装修自行车;会装卸电脑,尤其在文艺方面还很有天分。我觉得对这样的学生要辩证地看,应该主动地多关心,帮助他扬起成才的风帆。我鼓励他参加校艺术节的比赛,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果然他在比赛中一举夺得现代舞蹈一等奖和外国歌曲演唱一等奖。在他过二十岁生日时,我特意买了十六寸的鲜奶大蛋糕去祝贺。他激动地说:“王老师,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口气!”现在这个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不少老师都说他变了,“换了一个人似的”。我体会到,只要你诚心诚意地去为学生服务,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即使“冰山”也会被你融化的。
2、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这是教师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但一般说来,教师的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伶俐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洒向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比较少。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便采取了与此不同的做法,我认为“差生”更需要“爱”;较之于好生,“差生”更需要关心,需要老师的爱的滋润。
如A例中的全××,来我班时,成绩是全年级倒数第三名,父母也经常为这个孩子而吵得鸡犬不宁。对这样的学生,本可以按学校升留级标准把包袱”甩下去;但我没有这样做,而是积极主动关心他、鼓励他,指出他的问题,帮助他树立信心,解决他的实际困难。在这次期末考试中,该同学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免除了留级的危险。
如F例中的'沈×,体质很差,在校三年,连续三年突发胃出血。对这样的学生,我是平时如关心自己子女一般去关心爱护;他在医院时我则多次去探望,鼓励他与病魔作斗争;痊愈后,我一方面尽力照顾他的生活,每天为他热饭热菜,一方面帮他补课。该同学在第三次住院不久即参加了高考,结果以428分考进了上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系。
3、严
对学生的爱要在心中,在行动中则表现为“严”。学生犹如一棵棵正在成长的小树,既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又需要施肥剪枝除虫的管理,所以要严格管理,要按照中学生行为规范来约束管理他们,培养他们遵守行为规范的好习惯。
如例B张×,该同学如“牛皮糖”,“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经常挨批评,经常作检查,却又经常不改。我没有就此放任自流,而是一次又一次耐心教育,与他谈心,帮他分析原因,指出他的要害问题是行为习惯太差,是缺乏坚强的意志。我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地纠正他行为上的偏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该同学的素质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学习成绩也上升得比较快。
4、宽
对学生在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方面要求要严,但在处理某些具体问题又要宽以待人,即使对于那些犯了较严重错误的同学也要处理慎重,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动辄定为“品质”问题,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都是正常的。在我任班主任的班级中,我一般不学生以处分,而是教育从严,管理从严,处理则从宽,因为这处分很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的心灵上笼上阴影,很可能会给他带来终生的遗憾。
例E中的凌×,该生在班级里一直不声不响,又有点“口吃”,穿着很朴素,一看就是个可怜兮兮的老实人。他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我几次要跟他约见他父亲,都被他以“父亲未回来”而档驾。有一次,校长找我,说有个家长向区教育局写了信,反映六十中学王增宝老师长时间不跟家长联系,连“学生手册”都没发。我当时就判断很可能是该生的父亲写的,因为我的学生手册都是亲自交给每一个学生家长,唯有他。例外,因为他家长长期不在家,“学生手册”是让他带去的。这事又不好揭穿,我便一次又一次地询问家长什么时候回来,但一次又一次被他以各种理由挡住,我便决定先到他家看看。第一次到他家,门紧闭,我喊了半天,叫不开,第二次再去。这次我先问邻居,他在不在家,邻居肯定地说他在家,我又使劲喊了半天,还是不开。最后还是邻居到楼上,从隔壁阳台去喊,他才下来开门,说是“睡着了,没听见”。进了他们家,一看,确实很艰苦,我满身是汗,他家破扇子也没有一把,用了一只脏兮兮的杯子倒了杯凉水给我,我也没敢喝。我很同情他,一个人又要学习,还要自己烧饭洗衣,很不容易,回来后便给他免去了学费,免去了各种补课费,还拿出点钱资助他的生活,但我总想碰他父亲一次,解除开我心中的疑问,每次问他,总是说,前几天回来过,昨天又走了。我想,这个孩子独立生活很不容易,等于是既没有父爱,又没有母爱,我作为老师应该多关心点。有一次,我又去家访,这次他听到我的声音就下来了,我问他爸爸回来没有,他说没回来,我提出要上楼去坐坐,他也不置可否,态度很冷淡。我当时曾想别上去算了,上去也没有很大的必要,但我还是上去了,想看看他最近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好帮帮他,但当我爬上这老式房的阁楼时,我却清清楚楚地看到他爸爸正坐在屋里!这次我的心里可真气坏了!从教二十年,从黑龙江边教到黄浦江畔,我还真未见过这么一个当面撒谎竟毫不脸红的学生!他于学生中一向有“老实人”的美称,想不到说起谎话竟如此从容不迫!我受骗了!受骗于一个毫不起眼的年轻人,受骗于一个我为他省去了许多开销的学生!我感到一种心灵上的震惊!我跟他爸爸交流了情况。原来他爸爸最近常回来,他也在奇怪六十中学的老师怎么这么长时间不跟家长联系,于是他就向区教育局写了这封信,我让学生转交的“学生手册”被该生藏了起来!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要不要处分?要按我的心情,真想要好好整治他一番,但后来我想,还是要教育从严,处理从宽,我于是连续几次耐心地找他谈话,帮他认识这种撒谎的危害性。该同学痛哭流涕,发誓决不再犯,于是我就没有处分他。来该同学表现的确不错,被发展为共青团员,后来以437分的成绩考上了上海大学文学院。
从这件事,我体会到,对学生的处分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孩子,要给他们的成长留有充分的余地。
5、实
帮助“差生”,一方面是指出方向、找出差距、树立信心,一方面又要实实在在地帮他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落到实处,一丝不苟,而不是“点到为止”。
例D的胡××,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差生”,英语特别好,可用英语当场讲解足球比赛,可用英语当场凭记忆翻译出他的中文演讲稿,但语文、数学却双双“红灯”高照,属于严重“瘸腿”型的“差生”。我认真分析了他的情况,既然英语奇佳,说明此人天资不差,记忆力也不错,那怎么会语文、数学却都不好呢?关键还是缺乏兴趣,导致基础越来越差。我便一方面寻找机会创设条件让他发挥自己特长,一方面为他约请数学老师“单兵教练”,我自己则每星期为他补两次课,并经常关心检查有关情况,及时予以调整安排,以取得最佳效果。后来该同学会考时英语语文考了A档,数学考得B档,高考进了上海大学外语系。
在这几年的实际工作中,我体会到,对六十中学而言:“差生”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是难点,也是重点。六十中学的升学率要有所突破,关键在“差生”的转化上;六十中学要落实“人人成才”的目标,重点就在差生转化上;我们的班主任工作要有所突破,难点就在差生转化上。我们大家都来关心“差生”,爱护“差生”,“差生”就不会再“差”下去,这样,我们的“人人成才”就可以落到实处。
交通事故心理倾向及对策的研究
在引发事故的因素中,驾驶员因素是第一因素.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课题.文中对具有较大事故倾向的驾驶员的.心理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防止交通事故的心理学对策.
作 者:乔维高 谢京丹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70 刊 名:北京汽车 英文刊名:BEIJING AUTOMOTIVE ENGINEERING 年,卷(期): “”(3) 分类号:U471.3 关键词:驾驶员 交通事故 心理素质“差生”的心理探析及对策研究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差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差生”则不然。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你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差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差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差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我认为,作为一个好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差生”的成长,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也要从关注“差生”的成长开始着手,并且把最后的基点落在关注“差生”的成长上。我这几年,所教的班级中“差生”不少,可以开列出一批名字,而每个名字后面都有一些令人难忘的事;我做了一些实际工作,并力求在这方面能有所突破。所以,在九七学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效果。九八学年,我接的班又是一个差班,各项学习指标几乎都是全年级倒数第一,班级里不少学生行为规范意识差,有的同学还当面辱骂女教师,气得这位女教师哭了起来。我现结合学年小结,谈谈我是怎样关注“差生”成长的。
一、“差生”的类型
“差生”的提法过于笼统,是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差,还是学习态度差,学习方法差?是思想品德素质差,还是行为规范遵守纪律差?是个人性格,心理行为有偏差,还是智商偏弱?各种各样,不一而足,所以不能一言以蔽之:“差生”,而要具体分析。
另外,“差生”类型的分法由于角度不同,依据不同,分析的结果也绝不一样。有的学生从学习成绩看是个“差生”,但从思想品德看说不定倒是个“优生”。
再则,所谓“差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必然要发生变化的,或则越变越差,或则由“差”变好。关键则是我们的工作能否打开他的心灵之门,激发起他成才的欲望,从而由“差”向好的`方面转变。
一般来说,差生大致有下面几种类型:
1、从德智体全面发展角度看:
有的学生思想纯正、品德优良,但学习成绩却长期处于班级和年级的尾部;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却很有欠缺,屡犯校纪校规,惹事生非,有的学生则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皆不错,但身体却奇差,稍有不慎,便增添不少麻烦;还有的学生身体挺棒,品德和学习成绩都很差,所谓“双差生”,当然这样的学生是极少数,也应是教师工作的重点。
2、从智力角度看
有的学生的确不聪明,虽不一定可称作弱智,但反应的确较一般学生要迟钝,再加上基础不好,学习方法不对头,所以尽管他要学,但积重难返,成绩一直在低位滞留,这种情况,以女生为多;有的学生智力并不差,只是因为学习态度一直不够端正,贪玩,不肯下苦功,因此成绩也一直上不来,此情况以男生为多。
3、从心理行为看
有的学生虽竭尽全力,也难有所成,尝够了失败的痛苦,故面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学生则平时学习尚可,但一到考试就紧张,导致行为失常,且越是大考越紧张,越失常;有的学生则认为眼下努力为时尚早,自己从小学到初中都是靠“临时抱佛脚”、拼夜车干出来的,现在“苦读”不合算,不如到时候再说,故而成绩也难有起色。
总之,对“差生”要具体分析,要辩证分析,要用发展的眼光看。
二、“差生”的心理
正因为“差生”的类型各种各样,“差
[1] [2] [3] [4] [5]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由于经济地位的脆弱性和所处年龄阶段自我意识发展的特殊性,还由于自我认知上的.偏差,往往会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产生,进而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了一些消极的倾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正常适应和健康发展.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高教工作必须围绕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以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作 者:黄薇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法商学院99211班,浙江,湖州,313000 刊 名: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ZHOU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5(z1) 分类号:B844.2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心理问题 对策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农民工子女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农民工子女主要包括: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流动儿童”,在这两种家庭模式下成长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相对稳定和充满亲情的'环境,心理健康水平容易受到影响.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其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社会原因.因此,应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改进其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 者:吕妍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18 刊 名:华章 英文刊名:MAGNIFICENT WRITING 年,卷(期): “”(12) 分类号:B844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 流动儿童 留守儿童 心理小学新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提高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健全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我们采用症状自证明量表(SCL-90),对山东省东营市部分小学新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 者:李英杰 高乐国 刘敏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师范学校,山东,东营,257091 刊 名:中国健康教育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 年,卷(期):2002 18(4) 分类号:B844.3 关键词:小学教师 心理健康状况 对策研究★ 教育心理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