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动结构的界定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禾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动结构的界定(共含10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禾雨”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中动结构的界定

篇1:中动结构的界定

中动结构的界定

以往的许多中动研究在观察、描写和解释三个层面都存在明显谬误和漏洞,这种状况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对中动结构缺乏一个全面的把握,没有对中动结构作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从而把本该归入中动范畴之中的句子排除在外,或把本该排除在外的句子囊括其中,影响了其观察和描写的充分性、解释和结论的可靠性.由于中动结构并没有独立统一的句法形式,因此单纯从句法结构入手来进行界定必然会面临诸多困难.中动结构有其深刻的认知动因,从认知入手能够抓住中动结构的本质.对中动结构进行严格界定,有助于我们明确研究的对象和范围,避免不必要的'论争,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动结构的句法和语义特征,从而为中动研究的其他核心问题提供可靠保证,确保中动研究的全面科学发展.

作 者:何文忠 He Wenzhong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刊 名: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年,卷(期): 26(4) 分类号:H030 关键词:中动结构   界定   认知语法   认知动因  

篇2:中动结构的定义、分类及特征

中动结构的定义、分类及特征

本文针对语言中存在的中动结构进行分析,重点是定义和分类.首先确定了中动结构的实质为与主、被动结构相对的表示事件性质的一类结构,主要包含名词、动词及修饰语三部分,中心是修饰语.然后根据定义,从语序以及修饰语的'形式和意义出发对中动结构进行分类.最后简要讨论了该结构的特征,包括时、体特征和结构内各部分的特征.

作 者:戴婷婷 DAI Ting-ting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外语系,重庆,400016 刊 名: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 24(3) 分类号:H314.3 关键词:中动结构   事件   修饰语   语义指向  

篇3:英汉语中动结构认知对比研究

英汉语中动结构认知对比研究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英汉语中动句的句法结构、中动词的形成过程及语用特征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英汉语中动结构的异同,并简单探讨了中动结构形成的认知动因.

作 者:詹慧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37 刊 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28(9) 分类号:H04 关键词:中动结构   认知动因   对比研究  

篇4:(形+名)+动结构中形容词的使用情况

(形+名)+动结构中形容词的使用情况

从句法功能来说,能够进入“(形+名)+动”结构中的形容词多是单音节性质形容词,部分双音节性质形容词以及少数状态形容词也可以在结构中充当一定的角色;同时,每对形容词在同一结构中具有一定的.选择限制,造成一种不对称现象.从语义功能来讲,此结构中的形容词属于一价形容词,其语义特征表现为表量性、模糊性和程度性.“有界无界说”亦能对“(形+名)+动”结构做出解释.

作 者:王倩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 刊 名: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6) 分类号:H136 关键词:“(形+名)+动”结构   状语   语义   句法  

篇5:连动结构研究综述

连动结构研究综述

连动结构一直是语法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取得了很多成果,这些成果是我们进行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基础.文章对百余年连动结构的研究进行了一些梳理,分四个阶段进行综述,同时进行了简单的评论.

作 者:许有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 刊 名:兰州学刊 英文刊名:LANZHOU ACADEMIC JOURNAL 年,卷(期): “”(9) 分类号:H146 关键词:连动结构   综述   形式   意义  

篇6: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如何界定?

要提出更具体的量化判断指标是困难的,一般情况下,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中,短肢剪力墙承受的倾覆力矩可占结构总倾覆力矩的40%~50%。因此,一般剪力墙结构中,如果存在少量的短肢剪力墙,则不必要遵守7.1.2条的规定。实际上,《混凝土高规》第7.2.5条对剪力墙结构中的独立小墙肢另有专门规定。

设计中,对于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结构布置上宜使两个主要受力方向的刚度和承载力相差不多。

篇7:英汉语中动结构与认知动因研究

英汉语中动结构与认知动因研究

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中动句式.通过比较英汉中动句构造的`异同点并从认知语言学图形/背景句法分析的角度出发,认为受事成为中动句的主语,是由于受事的内在特性而突显;其状语在句中不可或缺,也成为突显部分.

作 者:曾敏 戚元方 ZENG Min QI Yuan-fang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37 刊 名: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年,卷(期): 18(2) 分类号:H030 关键词:中动结构   认知动因   图形/背景句法  

篇8:汉英动结结构的比较研究

汉英动结结构的比较研究

汉语与英语中的动结结构都是用来描述动态的有终点的事件,享有同一概念结构,其中动词的论元结构和体态都发生了变化.汉英动结结构也存在差异,比如在动态限制条件、直接宾语限制条件和致使-成事变异上都有不同的表现.本文以Jimmy Lin的事件结构理论为基础,结合T.-H. Lin的关于轻动词的假设,提出了新的事件结构理论,认为事件谓词的.性质决定事件结构操作发生的层面.汉语的事件谓词是纯语义性的,从而决定了汉语动结结构的事件结构操作是位于显性句法层面;而英语的事件谓词是语素性质,决定了其相关操作发生在词汇-句法层面.

作 者:王琼 伍雅清 WANG Qiong WU Ya-qing  作者单位:王琼,WANG Qiong(湖南大学美雅国际教育学院)

伍雅清,WU Ya-qing(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刊 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年,卷(期): 28(4) 分类号:H314.3 关键词:动结结构   事件结构   论元结构   事件谓词  

篇9:《史记》动+之+名结构分析

《史记》动+之+名结构分析

“动+之+名”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结构.文章以<史记>中出现的.“夺+之+名”和“为+之+名”结构为例.以充分的理由证明前人研究中通过变换分析和古人的注释来证明“之”=“其”的观点是不成立的.从而证明整个结构是双宾语结构.

作 者:许敏云 XU Min-yun  作者单位:潮汕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广州,510630 刊 名: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10(2) 分类号:H139 关键词:《史记》   “动+之+名”结构   双宾语结构  

篇10:筒中筒结构

筒中筒结构

结构体系是指结构抵抗外部作用的构件组成方式。在高层建筑中,抵抗水平力是设计的主要矛盾,因此抗侧力结构体系的确定和设计成为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高层建筑中基本的'抗侧力单元是框架、剪力墙、实腹筒(又称井筒)、框筒及支撑由这几种单元可以组成多种Www.unjs.com结构体系。

1.框架结构体系。由梁、柱构件组成的结构称为框架。整幢结构都由梁、柱组成就称为框架结构体系(或称纯框架结构)。

2.剪力墙结构体系。利用建筑物墙体作为承受竖向荷载和抵抗水平荷载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体系。

3.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筒体结构)体系。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部分剪力墙,使框架和剪力墙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抵抗水平荷载,这就是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如果把剪力墙布置成筒体,可称为框架-筒体结构体系。

4.多筒体系--成束筒及巨型框架结构。由两个以上框筒或其他筒体排列成束状,称为成束筒。巨形框架是利用筒体作为柱子,在各筒体之间每隔数层用巨型梁相连,这样的筒体和巨型梁即形成巨型框架。这种多筒结构可更充分发挥结构空向作用,其刚度和强度都有很大提高,可建造层数更多、高度更高的高层建筑。

职场中该“动”还是该“静”

读《界定时刻》有感

动成语

动 成语

windows进程中的内存结构

论实践概念的界定

集体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方案

冬季施工温度界定规定

英文词汇识别中的眼动研究

当前阅读研究中眼动指标述评

中动结构的界定(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中动结构的界定,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