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特征点的数学描述与分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fafa送给你

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地貌特征点的数学描述与分析(共含8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fafa送给你”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地貌特征点的数学描述与分析

篇1:地貌特征点的数学描述与分析

地貌特征点的数学描述与分析

在用等高线表示3维空间地貌形态的科学性这一问题得到解决之后,自然想到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地貌的各种特征点.地图中的峰、谷、鞍点对应着二元函数的极大值点、极小值点以及马鞍点,首先从地貌函数的二阶方向导数入手给出了判别它们的一个基本条件,并且给出了判别它们的一个较强的充分性条件的简捷证明.然后从概念出发,用函数分析方法首次给出了地性线的宏观定义和微观定义,同时还给出了地性点的科学定义、性质以及与等高线曲率极值点的关系定理和证明.

作 者:魏萌 王靳辉 马朝忠 WEI Meng WANG Jin-hui MA Chao-zhong  作者单位: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刊 名: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GEO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5(1) 分类号:P208 O159 关键词:特征点   方向导数   等高线   地性线   地性点   曲率极值点  

篇2:鲁西北微地貌类型及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

鲁西北微地貌类型及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

沉积物粒度研究对研究沉积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变化有重要意义.对鲁西北地区典型微地貌表层0-20 cm沉积物进行采样,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粒度分析.分析结果说明区域表层沉积物颗粒与区域河流泥沙颗粒组成相似,以粉砂为主;沉积物粒度表层空间分异与古河流冲积、河床摆动形成的微地貌控制及气候等自然要素有关,也受人类引黄灌溉、抽水灌溉等社会因素影响.

作 者:刘富刚 LIU Fu-gang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地理系,山东,德州,253023 刊 名:资源与产业  PKU英文刊名:RESOURCES & INDUSTRIES 年,卷(期):2008 10(1) 分类号:P736.2 关键词:微地貌   沉积物   鲁西北  

篇3: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信息集成试验及特征分析

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信息集成试验及特征分析

摘要:地貌是自然地域综合体中的主导因素,数字地貌强调了以数字形式将所有地貌信息集成于一起.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1∶100万标准分幅中的张家口幅(编号为k-50)为例,探讨了以遥感数据(ETM和TM)为基础的数字地貌信息集成方法,体现了分层分级的集成原则,便于信息的.数字化、定量化分析.对其特征分析表明:地貌信息的存储、应用及分类分级指标充分体现了其数字化与定量化特征;它们为生成各种专题图件、评判划分指标的合理性以及国民经济建设等提供了分析基础,这将在地貌研究、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环境建设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 者:龙恩    程维明    刘海江    柴慧霞    李锐    LONG En    CHENG Weiming    LIU Haijiang    CHAI Huixia    LI Rui  作者单位:龙恩,LONG En(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程维明,刘海江,柴慧霞,李锐,CHENG Weiming,LIU Haijiang,CHAI Huixia,LI Rui(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期 刊:地球信息科学  ISTICPKU  Journal:GEO-INFORMATION SCIENCE 年,卷(期):, 9(2) 分类号:X1 关键词:数字地貌    信息集成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篇4:数学《分析图形特征》课后后思

在平时的活动观察中,我发现班里的幼儿对图形特征兴趣非常浓厚,而且“探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图形,感知并记录相应的特征”是大班年龄段幼儿必须掌握的数学认知内容,而作为孩子们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为了满足幼儿的活动兴趣和发展需要,我在参考原有教案的基础上并结合本班幼儿的认知水平组织了数学活动“分析图形特征”,制作了相对应的表格。目的在于引导幼儿通过自己观察分析发现图形的特征,并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在活动中,我预先设置的活动目标是:1.学习在表格中根据单个图形勾画特征,并根据勾画的图形特征画出具体的图形。2.学会分析和标出图形的各项特征,并能按标出的特征选取图形。3.能积极大胆地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格记录是我们班孩子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我逐一出示两张不同的图形特征分析表格,共同学习表格中的内容和记录方式,为后面幼儿的表格记录打下伏笔。在学习中,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于上来演示也是非常积极,迫不及待地想自己操作记录。整个活动基本还是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逐个由分析图形的单一特征到颜色、大小和形状三项特征。虽然难度在逐渐增加,却丝毫没有减弱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一定的难度递增能激发大班幼儿的挑战意识,想办法解决。在幼儿具体操作中,多数幼儿都能耐心地分析图形特征并进行记录,少数幼儿在老师和同伴的引导下也基本能掌握图形的三特征,不过对于理解表格和记录还是存在疑问,需要今后加强表格记录的练习。

《纲要》中指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知识水平出发,将枯燥的分析图形特征融于挑战游戏之中,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逐步掌握了分析图形的特征,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把握这个“老师”就需要老师们的有心。

篇5:大班上学期数学《分析图形特征》

大班上学期数学《分析图形特征》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抽奖游戏,尝试分析和记录图形的各项特征。

2.在反复练习中,提高逻辑分析判断能力。

3.能积极参与活动,感受在游戏中学数学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教具:抽奖箱,抽奖券。

2.学具:幼儿奖卡、笑脸、作业纸、白纸条、勾线笔。

3.知识经验:抽奖。

(三)活动过程:

1、初步比较图形的不同。

师:(出示各种图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奖卷。看,它们一样吗?那些地方不一样?”小结:“对,它们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每一个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奖券吧。看一看,你的奖券是什么样的?

2、抽奖游戏,分析图形特征。

(1)抽三等奖,分析单一特征。

师:“这是抽奖箱,现在要开奖啦。先开三等奖。我来抽,会是谁中奖呢?(抽长方形)”什么中奖啦?你怎么知道的?“对,这是长方形标记。表示所有的长方形中奖。

恭喜你们。送给你们一个笑脸娃娃。

还会有谁中奖呢?你们闭上眼睛,我抽出来看。等你们挣开眼,看到自己中奖的就站起来。

(2)抽二等奖,分析两种特征。

这个抽奖游戏太有趣了,现在请小朋友们交换奖卷,我们继续抽奖,抽二等奖。(抽出奖卷,打开一半)是什么中奖了?(再打开)到底是什么中奖了?

请中奖的小朋友站起来,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继续抽,看看会是谁中奖呢?

(3)抽一等奖,分析三种特种。(交换奖券)现在我们要开一等奖啦,”是什么标记中奖了?“让幼儿抽2-3次(4)抽特等奖,幼儿按特征制作标记。

老师再给你们一次抽特等奖的机会,有大奖品哦,呀,兑奖券还没有做好,现在就请你们看着自己手中的图形做一张兑奖券,要看仔细,你的图形是大是小,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画出你自己图形的特征来制作一张抽奖券)做好了检查一下,放到老师的抽奖箱里来,材料就在后面一起去做吧!

请小朋友来抽奖,送出2个大笑脸。

3、操作活动⑴老师看我们小朋友这么厉害,奖励你们一分让自己能干的礼物,我们看是什么?

来,练本领吧。可是怎么做呢?

⑵讲解活动⑶操作⑷自我检查,相互检查后,将你们得到的礼物收好,下次再来练本领。

(四)、活动后思考

《纲要》中指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整个活动过程都体现了新《纲要》的精神。教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知识水平出发,选取孩子如今生活中很常见,同时也比较感醒悟的抽奖活动,并将”分析图形特征“这一活动巧妙结合,将枯燥的`分析图形特征游戏之中,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逐步掌握了分析图形的特征,真正做到了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性。

活动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按照抽奖的等次逐个由分析单一特征到三项特征。虽然难度在逐渐增加,却丝毫没有减弱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

俗话说”没有遗憾的活动就是最大的遗憾。“在整个活动中,虽处处体现着教师的智慧与用心,但是整个活动教师对每个环节的把握应该更加明确,进行及时有效的总结,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简练,明了。

篇6:大鳞形态特征测量与分析

大鳞形态特征测量与分析

对乌兹别克斯坦引进的大鳞鱼3+龄,1+龄,1-龄共11尾的形态性状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全长/体长为1.16~1.22,体长/体高为5.00~5.57,体长/头长为4.50~5.33,体长/尾柄长为4.69~6.15,头长/吻长为3.14~3.38,头长/眼径为4.64~12.5,头长/眼间距为2.43~2.82;背鳍Ⅱ为7~8,腹鳍Ⅰ-Ⅱ为8~9,胸鳍Ⅰ为13~18,臀鳍Ⅰ-Ⅱ为5~6,尾鳍为20~24,侧线鳞为72~73,鳃耙为20~28,咽齿3行,脊柱数量44~45,无幽门盲囊,尾鳍形状正尾型,鳔2室.

作 者:蔺玉华 耿龙武 LIN Yu-hua GENG Long-wu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哈尔滨,150070 刊 名: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6(2) 分类号:Q981 Q959.46+8 关键词:大鳞   形态特征   测量  

篇7: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地理区位分析

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地理区位分析

一、人文地理区位分析原则

(一)农业区位分析 (二)工业区位分析

(三)城市区位分析 (四)交通区位分析

(五)商业区位分析 (六)旅游区位分析

1.全面性原则——综合思维、全面眼光

(1)理清区位分析的要点,形成思维模式

①经济位置要素——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如临经济区交通要道。

②自然区位要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

③经济区位要素——资源、市场(腹地)、交通、劳动力、技术等

④社会区位要素——开发历史、产业基础、国家政策、民族国防

(2)注意从有利区位和不利区位两个方面分析

2.主导性原则——结合产业、寻求主体需求

农业地域列举

主体需求

云贵高原梯田农业

地形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

热量

新疆的哈密瓜、长绒棉

光照和温差

南方蔬菜冬季供应东北

交通运输

花卉业

市场、水源

乳畜业

市场、多汁牧草

旅游休闲业

环境、市场信息

3.因地制宜原则 ——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

因不同的自然环境制宜;因不同的经济环境制宜

(1)语言表达要因地制宜

例1: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交通区位——

①五大湖廉价的水运; ②密西西比河发达的水运;

③圣劳伦斯河与纽约河之间的运河; ④大西洋沿岸优良的港口.

例2:渭河平原的农业区位 ——

①地处渭河平原,地势平坦;②夏季高温多雨,水热组合好;

③渭河冲积,土壤较肥沃; ④渭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

(2)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

例1:美国“硅谷”的特殊区位——军事订货(政府政策)

例2:潘帕斯草原农业的特殊区位——曾是欧洲的殖民地,欧洲市场广阔

例3:“珠三角”的特殊区位—— ①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有众多的华侨外援; ②中国南方“门户”。

4.因时制宜原则——把握区位联系的变化和发展

(1)自然要素的改变 (2)社会经济要素的发展变化

例:鲁尔区衰落的原因与区位因素的变化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区位因素的变化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生产结构单一

 

世界钢铁过剩

二、人文地理区位分析---设问类型

1. 评价区位布局是否合理——区位布局定了以后作出评价不合理。

①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该地盛行风向为西北风),造成城市大气污染;②位于流经城区的河流上游,污染城市水源;

③位于河流谷地,工厂废气不易扩散。

2.分析某类最佳区位的选择——区位布局之前作出区位选择

3.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

例4 :北京昌平县兴寿镇从开始种植草莓,现有草莓温室大棚500栋,产品销往北京、香港等地。据此回答第1—2题。

1.昌平县发展草莓温室大棚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

A.距市场近B.雨热同期

C.平原地形 D.水源条件好

2.从社会经济因素考虑,昌平县发展草莓温室大棚的区位优势是

A.距市场近B.国家政策扶持

C.技术力量强 D.收购价格高

4.分析某区域某类布局的条件、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例5: 泛亚铁路(新加坡至昆明)将是联系东盟和中国的重要通道。其中,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的已有铁路为共用段,自曼谷至昆明的待建铁路有东、中、西三个方案,如下表和下图所示。

方案

经过主要城市

铁路总长度

需新建铁路

东线

曼谷—金边—胡志明市—河内—昆明

5520

433

中线

曼谷—万象—昆明

4180

1245

西线

曼谷—仰光—昆明

4321

1017

①运营里程长;②利用现有铁路长,需新建铁路短, 投资少;③铁路主要经过平原, 兴 建难度低;④所经地区人口较稠密,城市多,经济相对发达。

5.分析某地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①资源变化——煤炭资源枯竭;②交通变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③政策变化——改革开放、振兴东北.

命题趋向:1.对农业区位选择的考核转向为给出材料(文字或图表)多角度考查的方向发展。2.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要善于迁移,分析评价同类区域的特点。3. 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对区域特征的了解和把握程度。日常复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注意区域差异的认真筛选提炼。

三、人文地理区位分析分类分块如下

(一)农业区位分析

◆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地形——类型、海拔、坡向、坡度

气候——光、热、水、温差

土壤——肥力、厚度

水源

市场、交通

土地、廉价劳力

农业技术

政策税收

饮食偏好

◆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某区域某农产品生产的区位分析

——从生活习性入手,主要考虑自然条件需求;商品性强的农产品还要考虑质量要求、营销特殊要求。

农产品类型

作物习性

粮食作物

小麦

耐寒耐旱、适应性强

水稻

喜高温多雨、地势低平

玉米

喜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

纤维经济作物

棉花

喜高温

黄麻

喜高温湿润气候和肥沃的沙质土壤

糖料经济作物

甘蔗

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

甜菜

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农产品类型

作物习性

油料经济作物

花生

喜温干燥、砂质土壤

油菜

喜温暖气候,肥沃土壤

大豆

为中温作物

饮料经济作物

喜高温多雨、怕涝

热带经济作物

天然橡胶

喜高温多雨

水果作物

葡萄

喜光 需水

苹果

喜光、较耐寒

柑橘

喜温润,怕寒冷

例:陕西中部黄土高原地区苹果生产的区位优势

2.某区域某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分析

——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混合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

例:潘帕斯草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都市农业的区位选择

——主要考虑地价(地租)与运输的影响,单位面积产值高的集约型农业接近城区,离城市越远,经营越粗放。“面状”城市商品农业(都市农业)的区位选择,市区----- 郊区 由近及远 布局如下:

①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园 ②乳肉畜蛋区 ③蔬菜区、花卉区、水产区 ④粮食产区 ⑤水果产区

(二)工业区位分析

◆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要素

经济位置要素

自然要素

经济要素

社会要素

环境要素

相对位置

土地

水源

土地租金

资源配置

交通通信

市场容量

科技教育

劳动力

社会协作

政府政策

工农业基础

发展历史

国防需要

个人爱好

工业惯性

环境质量

环境保护

命题趋向:工业区位分析由单一主导因素向综合因素针对实际问题的方向发展;要重视中外工业地域的比较和评价能力的训练。

◆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要素的发展变化

土地租金

土地租金高低影响工业转移

资源配置

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动力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交通通信

发达国家交通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信息通信网络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

市场容量

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

科技教育

工业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加大科技投入

劳动力

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弱

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例: 美国硅谷发展的区位优势

1.某区域某工业区(带)的区位分析——传统工业区(煤铁复合体型、临海型) 、 新兴工业区(意大利型工业区、高科技型工业区)

位置

位于旧金山市东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地理位置优越

环境

属于地中海气候,冬暖夏热,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科技

大学与高技术公司多,科技力量雄厚

市场

美国国防部一直对硅谷的半导体元件维持着稳定的订货量

交通

邻近旧金山航空港,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捷

2.某区域某工业部门区位分析---我国宝钢的区位分析

水源

近邻长江,为钢铁工业发展提供大量水源

交通

滨海临江,水运发达,便于原料能源输入和产品输出

市场

邻近消费市场,为上海工业提供优质钢材

劳动力

上海科技发达,高素质劳动力多

社会协作

工业发达,社会协作条件好,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环境

远离市区,对城市污染较小

3.城市工业微观区位选择

——从“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角度采点

“风”

根据图中风向条件,保证有污染的废气物不吹向居民区

“水”

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保证有污染的废水物不流向居民区

“宝”

有好的经济效益。依据产品生产过程中对要素的特殊需求,接近原料地、燃料地,接近市场,接近廉价劳力,接近科研中心等

“地”

地域空间联系和地形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地区地形环境对工业区的影响

4.某地经济发展区位分析—完全借用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要素来分析

例:分析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三)城市区位分析

◆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要素

自然要素

经济要素

社会要素

新要素

地形

气候

河流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交通

政治

军事

宗教

科技

旅游

国家政策

◆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要素的发展变化

1.某 “点状”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区位分析(宏观分析)

城市形成

多与自然条件相关

地形平坦

气候优越

水运、水源便利

矿产丰富等

城市发展

多与经济壮大相关

政治地位变化

交通的发展

经济的开发等

分析西安市发展的自然条件:

地形

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的渭河谷地 ,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利于农耕,利于对外交通联系

气候

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气候温暖湿润

河流

有黄河中游大支流渭河流过,为该城市城址选择提供条件,并为城市提供充足水源

2.某 “点状”城市带(圈)形成区位分析(宏观分析)

例:分析“长三角” 都市圈形成的自然、社会条件.

3.某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区位分析(微观分析)

自然要素

历史要素

经济(地租)要素

社会要素

地形

气候(风向)

河流流向

植被

城市职能与知名度

城市风貌

距市区远近

交通通达度

收入水平

知名度

种族与宗教

4.某城市新区的发展区位分析——从城市的整体发展需求分析比较城市各个方向发展的优势,选择发展的重点方向

例:分析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区位优势。

(四)交通区位分析

◆影响交通建设的区位要素

自然条件

经济效益

政治效益

技术条件

地形

地质

气候

水文

自然资源

交通

人口与城市分布

经济发展

政治

国防

科技进步

◆应从“两头地域、沿线区域”建设的自然条件、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条件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1.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区位的宏观分析

例:分析青藏铁路建设的区位。

2.港口建设区位的宏观分析

有利条件

经济腹地

位于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华北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腹地广阔

建港用地

位于华北平原沿海地带,地形平坦开阔, 保证

港区用地

不利条件

泥沙淤塞河道; 港区开阔、风浪很大

陆域水

域条件

A港港阔水深

B港为河海港,泥沙淤积严重

国际航运

A港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后, 接近国际航运要道

腹地条

件变化

A港经济腹地广阔,成为该国大部分地区的集散中心

B港由于孟加拉国的独立而缩小了经济腹地

3.内河航运发展区位的宏观分析

例:分析欧洲西部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4.大比例尺图上城市交通区位的微观分析

(1)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与城市关系的微观区位

——多从城市的边缘通过,以维护城市的环境为目的,减轻城区的压力。

(2)港口的微观区位

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 陆上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水深、背风、避浪的海湾;与陆上其他交通干线联系方便的地方 。

(3)航空港的微观区位

气候——低云雾、少暴雨、小风速、能见度高 ;跑道沿盛行风方向修建

地形——开阔、平坦;地势——较高;坡度适当、排水通畅 ;地质——地基稳定 ;距城市距离——较远(地价、烟雾、干扰) ;有快速干道与之相连。

(4)汽车站的微观区位——位于城市交通干线两侧 ,与市内干线或其他对外交通联系方便的地方。

◆影响商业的区位要素

(五)商业区位分析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地形

气候

交通、市场(人口数量

居民职业构成民族构成 )

付租能力

商品生产能力

1.点状城市的商业区位分析

例:分析上海市成为全国商业中心的条件。

2.面状城市商业区位的微观选择

(六)旅游区位分析

◆影响旅游发展的区位要素

游览价值

旅游资源的质量

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旅游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市场距离

经济距离长短

交通位置及通达性

 

开发程度

地区接待能力

旅游配套设施

服务质量

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容人量的大小

1.某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区位分析

例15:近年来,泰国旅游业“一枝独秀”成为服务业的支柱和创汇最多的行业,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例16:贵州省与喀斯特地貌相关的旅游景观观赏价值较高,但其旅游业还有待大力发展和提高,试为其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2.某区域旅游发展的区位分析

例17:对比分析黄山与庐山旅游发展的区位差异。.

传统建筑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NO.1 东北地区

我国东北地区虽然大体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但由于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其民居风格体现着高寒民居的特点——窗口小少、墙壁厚重。

保温防寒是东北地区民宅的显著特征。提到东北民居,不得不说“火炕”,这是一种用做饭余热加热室内土炕来取暖的设施,为东北房屋普遍采用。内间的卧室,以炕代床。炕用砖与水泥砌成,横贯内室,一侧与外间的灶相连,一头通烟囱,可见一日三餐提供的不仅仅是热腾腾的食物。

NO.2 黄土高原地区

黄土高原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侵蚀,地形支离破碎。窑洞,这种就土山山崖挖洞用来供人居住的“民居”,则是这里的古老民居形式。

由于黄土高原属于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冬季严寒、夏季暖热,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建在10-11米深处的下沉式窑洞则显示出其“冬暖夏凉”的独特优势。

下沉式窑洞的窑脸上开大窗,白天可以吸收大量的太阳能,提高室温;窗上设毯子、茅草、牛皮纸等材料做成的保温帘子或窗板,白天卷起,晚间放下。窑脸上部开设的高侧小窗,仅用于夏季通风。到了冬季,双层木窗上加设的塑料薄膜,减少了传热耗热量;门窗缝隙采的棉布条封糊措施,也是为了抵御冷风渗透。种.种做法的保温效果甚佳且节约能源,同时也解决了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大的问题。

另外,黄土高原夏秋季多雨,而冬春季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为150~750毫米。因此,下沉式窑洞的顶部与入口稍高,窑洞内设有十几米深的渗井,此举有效避免夏秋季多雨天气对建筑与居民的伤害。

NO.3 江南地区

江南,意为长江之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江南旧民居一般为连排建筑,左右屋之间开有侧门和通道,相邻之间可以穿行;连排屋在上下之间的一边或两边建有厢房,中间露出的为天井或小庭院。这种连体民居建筑使一个自然村庄户户相连,由于通风效果好,阴凉范围大,在气温偏高的夏天特别凉爽。

相比于北方而言,江南地区在地形地貌上的主要特征是多丘陵。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房屋组合比较灵活,以适于起伏不平的地形。另外,民居建筑外墙多用白色,利于反射阳光,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南方一年四季花红柳绿,环境颜色丰富多彩,素白色的墙体时常给人清爽宜人的感觉。

NO.4 华南丰沛雨带地区

华南,即中国的最南部。华南地区多数地方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天数在300天以上,年降水量为1400—毫米,是一个高温多雨、四季常绿的热带-亚热南带区域。

避雨遮阳是华南地区民居的重要功能之一。在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的“行人走廊”则是为适应这种炎热多雨气候而建造形成的建筑。“行人走廊”又称骑楼,是一种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近代商住建筑物。骑楼从街道两旁的商店二层楼向街心方向延伸到行人道上,或者将屋檐延伸以构成行人走廊。有了这种行人走廊,人们在街上办事可以不带雨具,在太阳毒辣的夏天也可遮挡太阳照射。

住宅和特色建筑与当地气候特点息息相关,自然也与人们生活起居密不可分,或防风沙,或避寒,或防潮,或避雨,不同地域的人们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形成了不同的建筑文化。

房屋背后的地理知识:

(本文来源于地理研学吧,标注)

影响传统民居特点的因素

由于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民居的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和细部特征也就不同,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下面通过几个案例的分析,带领大家领略不同的民居特色。

案例1 胶东海草房

在原始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屋顶。这就是极富地方特色的民居——海草房。当你走进山东省的渔村,就可以看到这些以石为墙,海草为顶,外观古朴厚拙,极具地方特色的宛如童话世界中草屋的民居。

海草房的修建与当地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胶东沿海地区,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且风速较大。由于海草屋顶的整体性较好,层层叠压的海草不用任何粘合、捆绑材料加以固定,也不会被大风吹走。而且海草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和胶质,耐久性可达四五十年之久,用它们苫成的厚实房顶,可以防漏吸潮,持久耐腐,且不易燃烧。

同时海草房的进深通常不足4米,海草房的屋顶的三角形高脊大陡坡结构设计,适应了当地风多雨频的自然条件,还便于快速排泄雨水,进一步避免了海草的腐烂。厚厚的草顶,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热保温作用,墙体所用石料也是很好的热稳定材料。因此,传统的海草房冬暖夏凉,保证了居住的舒适性。

【典型例题】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海草房是我国胶东半岛极富地方特色的民居,主要分布如左图。

材料二:海草房是在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用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的海草层层叠压铺盖而成。(如右图)

(1)请分析胶东半岛多修建海草房的有利条件。(4分)

(2)胶东半岛现存海草房中有许多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请结合房子的特点说明其保存悠久的原因。(8分)

(3)图中房屋后面甲墙壁长满青苔,请分析其原因。(4分)

(4)近年来,沿海养殖使海草资源大量减少等多种原因,导致海草房不断减少。请为海草房的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8分)

【答案】(1)地处山东半岛,丘陵地貌,当地有丰富的石材(花岗岩)(2分)。地处沿海,浅海海草资源丰富。(2分)

(2)海草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和胶质,具有防虫蛀防霉烂特点,易于保存。(3分)

胶东沿海地区,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屋顶坡度大,便于排水。(3分)

沿海多大风天气,海草屋顶整体性较好,层层叠压结实,保暖性和抗风性优良。(2分)

(3)沿海降水较多,空气湿度大(2分),甲面为海草房背阴面,光照少,气温相对较低,蒸发弱,潮湿易长青苔。(2分)

(4)培植海草,为海草房的修复提供材料资源。(2分)

保护水草的生长环境,恢复生态系统。(2分)

做好海草房建造技术传承。(2分)

建立海草房生态博物馆,加强宣传保护(2分)

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开发渔家民俗生态休闲旅游,提高其利用价值。(2分)

(每点2分,任答4点给满分8分)

案例2 兰屿“地下屋”

兰屿是屹立在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西北距台东市49海里,距绿岛45海里,西南距鹅銮鼻41海里。岛上风景优美,椰风蕉雨,一派热带风光,有世外桃源之称。兰屿岛地处热带,年平均气温为22℃,全年月平均在20℃以上的时间长达9个月,全年多雨,年降水量高达3055毫米,降水季节分布比较平均,没有明显的雨季、旱季之分。夏季和秋季多台风,冬季东北季风强劲。

岛上住有2000多名达悟族同胞,仍然保留着传统和原始的生活习性。他们性格温和,忠厚纯良,能歌善舞。每个家庭的居住环境是由三个主要建筑物构成:分别是供睡眠及煮炊使用的主屋,供工作及储藏使用的工作房,与供乘凉及看海使用的凉台。其中主屋是建在人工挖掘的凹地,外围再累石成墙,使得整个房屋比地面低,这就是“地下屋”的由来。

又由于兰屿堪称“风岛”,是全世界著名的多风地区之一;夏季易受台风侵袭,而达悟族人为躲避风灾,所以巧妙地设计出此种住屋方式。所以兰屿的“地下屋”大都有百年历史,而且住起来冬暖夏凉,极具特色。

【典型例题】

兰屿是屹立在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西北距台东市49海里,岛屿面积约45平方千米,岛上河流发育,为了适应当地严酷的环境,岛上传统民居大都建在约2米深的人工挖掘的凹地内,四周用鹅卵石堆砌,房屋的坡面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屋前向海的一面留有出入口。读兰屿地下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与地上住宅相比,兰屿地下屋更

A. 抗震 B. 防潮 C. 防风 D. 保暖

2. 建造地下屋所用的鹅卵石多取自

A. 山顶 B. 河畔 C. 地下 D. 海滨

3. 兰屿地下屋顶的坡面

A. 前坡为迎风坡,坡度缓

B. 前坡为背风坡,坡度陡

C. 后坡为背风坡,坡度缓

D. 后坡为迎风坡,坡度陡

【答案】1.C 2.B 3.A

案例3 河南陕县地坑院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坑院,当地人称为“天井院”、“地阴坑”、“地窑”,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4000多年的历史了。

地坑窑院建造十分巧妙,颇具匠心,窑洞与大地相通,卧于大地之中,随大地脉膊跳动,实用价值具有防震功能。艺术功能方面从上往下看,整个窑院为方形,站在院中间看天空,天似穹窿,是天地之合的缩影,体现出方园之美,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反应,是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共生的典型范例。

在地坑院里种植花草树木,是院里主人装饰地坑院必不可少的工序。春暖花开,人们犹如生活在花丛中,置身其中有一种娴静的农家情调,心情格外爽朗。院子里再种上几棵果树,夏天既可以乘凉,挂果季节还有新鲜可口的水果吃。

【典型例题】

“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在我国的山西陕县,人们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颗高大的树,树冠冒出地面。读“地坑院”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 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主要作用是

A. 遮挡风沙

B. 遮阳挡雨

C. 防外人跌入

D. 美化建筑

2. 建造“地坑院”民居的自然条件是

A. 土质黏重,不易挖掘

B. 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

C. 地下水浅,易挖出水

D. 夏季降水多,地坑易蓄水

3. “地坑院”四周修建栏马墙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A. 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

B. 防止人们跌入院内

C. 使地坑院美观协调

D. 阻挡风沙、雨雪

【答案】1.C 2.B 3. D

“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左图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右图为“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 右图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

A. 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B. 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

C.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

D. 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

【答案】3. D 4. A

案例4 海南船型屋

黎族船型屋是黎族民居建筑的一种,流行于海南的黎族聚居区。黎族同胞为纪念渡海而来的黎族祖先,故以船型状建造住屋,因外形酷似船篷通常称为船型屋。

船型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有高架船型屋与低架(落地式)船型屋之分,其外形像船篷,拱形状,用红、白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芭草或葵叶,几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从远处看,犹如一艘倒扣的船。其圆拱造型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架空的结构有防湿、防瘴、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较好的防潮、隔热功能。而且能就地取材,拆建也很方便。鉴于这些优点,船形屋得以世代流传下来。

【典型例题】

船型屋是我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以竹木为屋架,茅草覆顶,底部架空而成的一种民居形式(如下图)。该民居的营造技艺,入选了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该传统民居最有可能位于

A. 海南岛 B. 辽东丘陵

C. 青藏高原 D. 黄土高原

2. 该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是

A. 炎热潮湿 B. 高寒缺氧

C 地表崎岖 D. 多滑坡泥石流

3. 船型屋采用下空结构可

A. 防寒、防冻土

B. 防雨、防水淹

C. 防风、防滑坡

D. 防潮、防蛇

【答案】1. A 2. A 3. D

影响传统民居特点的因素有哪些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请总结影响传统民居特点的因素有哪些呢?

1. 气候(气温、降水、采光、昼夜温差、风、空气湿度等)

2. 地形、地质(岩石、土壤、冻土、黄土等)

3. 水文 河流

4. 材料获取(就地取材、价格低廉)

5. 蚊虫鼠蚁(湿热)

6. 当地的文化传统

篇8:小学五年级数学计算易错点分析与应用题.

01

易错点盘点

1.知识的结构性缺失

这类错误属于知识点缺失,或是知识点没掌握牢固。

例1:竖式计算,数位位置错乱。

错因分析:学生没有理解数位和加法的意义。(在今后乘法的运算和除法“商乘减比落”时,更容易犯错。)

例2:竖式计算时,忽略了进位。

错因分析:满十进一的概念缺失,或是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进位,导致遗忘忽视。也有小朋友没有养成进位要标记的习惯。

例3:乘法竖式加积为果时依旧用乘法。

错因分析:乘法竖式计算的知识点没掌握,乘法的意义理解的不透彻。

例4:乘除法甩添0出错

错因分析:没有“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 的概念,凭感觉做题。

这是相对比较容易解决的一类问题,因为只要把知识点补上就可以了。

2.非知识性错误

①、知识点掌握不牢固

同样的题,有时能算对,有时却会出错,这种一般都是知识点掌握不牢导致的。遇到这种问题可针对不熟悉的知识点进行巩固练习,在练习时理解题目和解题的含义,尝试举一反三。

②、心理方面的原因

A、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4.9+0.1-4.9+0.1

错误:=4.9+0.1-(4.9+0.1)

=0

更正:=(4.9-4.9)+(0.1+0.1)

=0+0.2

=0.2

错误分析:在这类四则混合运算中,孩子往往受题目某些数的特点和某些运算符号的影响,产生心理错觉,而引起计算错误。在这道题中,不少孩子认为“减号两边的数字相同”,导致计算错误。(也有部分孩子是由于“减号添去括号要变号”的知识点缺失而做错题)

B、小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视觉记忆能力较弱的影响。

80+14×5-90

=80+70

=150

340×45=1530

40×50=200

错误分析:学生在储存信息的过程中,造成“遗忘性差错”,尤其在进位加、连加减等计算题中最为常见。此题中,学生在第一步把减数90给遗漏了,而造成过程性错误。另外,小学生注意范围不大,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当他们集中注意某一事物时,经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漏0就是学生因遗忘而造成失误。

③、偶然性失误

偶然性失误多是由做题时大意或急躁的心态造成的。这类错误,往往最不受重视。不少家长和老师,只是给孩子冠以“粗心”“马虎”等称号后,再三叮嘱一定要细心,就又任其发展了。导致但很多孩子仍“屡教不改”地犯这类错误。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A、抄错数

32+53=

B、受别的数干扰,写错得数。

明明算对了,写答案时,瞄到别的数,就写成错误答案了。

C、书写不规范,把6写成0等。

知识点掌握了;每天做题,熟练度也增加了,但在这里失误,就实在是太可惜了。这类失误,我们可以通过检查来规避:先查题目抄对与否,再查答案誊对了没,接着检查草稿纸上的步骤有没有错误,时间充足可以再算一遍,最后再逆向验算一遍。

一些小游戏也可以用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培养孩子的细心及耐心,如,找不同、抗干扰游戏等,打乒乓球等运动也有助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

02

针对易错点的策略

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一要审数和符号,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看能否简算,然后再动手解题。

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按格式书写,数位对齐,字迹工整、不潦草,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

强调检查。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合理使用草稿纸。在打草稿的时候,要从左往右,从上到下,有序的打下去。一张写完,再翻一张,估计位置不够不要随意下笔换一个空间大的地方打草稿。检查时,也可从草稿入手。

建筑艺术特征分析论文

淮河流域大暴雨特征分析

答辩状概念与特征

数字地貌解译与地貌图的应用

古希腊文论总体性特征分析论文

中国大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

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特征分析

桂林市低温冰冻过程特征分析

商务英语信函的词汇特征分析

数学案例分析

地貌特征点的数学描述与分析(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地貌特征点的数学描述与分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