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字地貌解译与地貌图的应用(共含7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Roz”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数字地貌解译与地貌图的应用
结合1:100万数字地貌图的制图过程,阐述遥感地貌制图流程以及地貌学、地貌图在农业发展、城市建设等领域中发挥的作用.
作 者:吴文戬 田永中 熊祥强 程中玲 袁红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34(9) 分类号:P282 关键词:数字地貌 地貌学 地貌图预报文稿解译与精细化发报程序相结合的应用
采用在原有的预报流程基础上,通过解译预报文稿与精细化发报程序结合应用来制作预报.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正确快速的.把预报文稿进行翻译并入库,缩短了制作预报的时间,提高了预报业务流程的完整性,减轻了预报员的劳动量,同时也避免了重复性工作,为及时准确的发报工作提供了保证.
作 者:王海龙 张大伟 刘敏 邹福玉 Wang Hailong Zhang Dawei Liu Min Zou Fuyu 作者单位:兴安盟气象局,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0 刊 名:内蒙古气象 英文刊名:METEOROLOGY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年,卷(期): “”(2) 分类号:P451 关键词:预报文稿 精细化 发报程序 解译数字高程模型(DEM)在构造地貌研究中的应用新进展
简要介绍了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基本概念,系统总结了近些年来DEM空间分析技术在构造地貌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列举并讨论了DEM相关数据和技术在典型地貌特征分析和宏观构造地貌演化研究中的典型应用实例.数字高程模型(DEM)理论和数据精度的不断发展和提高,DEM及其空间分析技术与相关地学研究手段相结合的复合分析,必将为构造地貌研究实现定量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作 者:张会平杨农 刘少峰 张岳桥 ZHANG Hui-ping YANG Nong LIU Shao-feng ZHANG Yue-qiao 作者单位:张会平,刘少峰,ZHANG Hui-ping,LIU Shao-feng(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杨农,YANG Nong(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张岳桥,ZHANG Yue-qiao(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刊 名:地质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年,卷(期): 25(6) 分类号:P54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 构造地貌 河流地貌 新进展工程化数字地貌自动晕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以工程应用为目标,设计并实现一个轻便实用、灵活而高性能的地貌自动晕渲系统.在实现该系统时,采用沿地形的走向进行三角面剖分和计算平均法向量的方法,使得制作的.地貌晕渲图不仅能准确表达地形,而且具有较好的图面效果.同时提出并使用实现海量数据快速自动晕渲的方法和实现地理要素与地貌晕渲图高精度自动叠加的方法.实践证明,该系统基本弥补了已有系统的不足,能满足大规模数字地图生产制作的需要.
作 者:郭明武 吴凡 黄宇 彭青山 GUO Ming-wu WU Fan HUANG Yu PENG Qing-shan 作者单位:郭明武,彭青山,GUO Ming-wu,PENG Qing-shan(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22)吴凡,黄宇,WU Fan,HUANG Yu(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刊 名:测绘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卷(期):2006 “”(10) 分类号:P2 关键词:地貌 地貌晕渲 OpenGL 纹理映射数字节目归档与复用的研究与应用
字:归档,恢复,带库, 存储池, 策略域, 层次存储管理
>2.2 效率:带库读出的数据通过SCSI通道进入带库管理系统,并行地按20MB/S存入缓冲区,然后通过Data Mover 把并行数据转换成串行的16OMb/S,再通过数据分配器,分别到100Mb/S自适应网络通道上进入视音频服务器。此种方式的速度是普通方式的3-20倍,若用12Mb/S播出方式,可达3-10倍的素材归档和恢复速度
。
文件,异或是MPG格式,均可正常播放,但是在传送的过程中,不可以对视频文件进行压缩,否则文件会丢失或由于另一种策略导致文件增大许多,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网络化播出: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络的优势,通过网络把素材完全共享,让一个客户端上载的素材供多个用户使用,这样的系统也会易于扩充。在网络上传输速度每秒可达1.5MB,感觉就象使用本地机器一样。通过网络存储管理服务,提供自动的,中心预定的,策略管理的备份,归档及空间管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人员效率,减少人力物力,保证节目的播出效果,还可对节目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
浅析数字律师事务所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
近年来,我国公民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数量和业务不断扩大。但律师职业能力和律师事务所管理水平与国际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提升我国律师事务所管理水平,缩小与国外律师所的差距,争取早日与国际接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难题。国际对律所信息化建设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一个律所信息化会经历起步、增长、发展和成熟四个阶段,起步阶段的特征是用软件处理数据,增长阶段则有个软件系统,发展阶段的特征是有集成化的技术和系统,而成熟阶段则是将用户、内部律师、客户端集成在一起。
1 目的及意义
随着公民的法律意识越来越高,传统的律师事务所业务流程与发展模式不能满足客户和行业的需求。全国各地法院都建立了电子法院系统,从立案到审查,再到结案的各个环节都已经进入到了数字化的时代。各类卷宗归档的数字化也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行业的主流形式。截止到 年3 月,全国执业律师数量达到29.7 万人,律师事务所达到2.4 万多家,与4 年前相比增幅分别达38%和20%。数字律师事务所应用系统是一个具有广泛需求的潜在市场,应用先进的软件管理系统,能促进律所管理规范化,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数字律师事务所应用系统的实现使得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实现了有序化、规范化、并通过资源共享,有效地进行资源的优化与调配,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并通过网络化管理的窗口,大力推展业务。通过信息有效的整合,提高服务质量、竞争力、促进我国法治建设。
2 行业特点
与一般企业相比,律师事务所的日常工作具有如下特点:
1)办公场所和办公时间相对灵活。
2)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彼此独立而又不可分割。
3)涉及到大量的文书处理。
4)需要同客户进行交互。
3 系统开发方案
针对行业特点和对系统功能的调研和需求分析,本系统设计以案件管理为核心,以律师管理为基础,把案件、律师、客户及日常行政管理等信息进行紧密关联,来协助律师进行移动式网络化办公,对律师日常工作中的客户、案件卷宗、日程安排、法律法规、法律文书等文件和信息进行智能化的处理,协助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目前国内律师事务所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以下类型:一是基于简单的局域网共享的,基于简单的局域网共享架构简单,入手快。但律师事务所的工作效率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第二种是单机版架构,单机的`律师事务所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一些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功能,但在协同工作、资源共享上显得力不从心。三是基于C/S 架构,此类系统是由服务器与客户端构成,律师们利用客户端就可以实现远程办公,资料的共享调阅,工作流程的管理,财务,权限管理等。但此类系统必须安装客户端,给松散的律师业务带来不便。
近几年,随着IT 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它的终端已从传统的个人电脑逐渐演变为移动智能终端,人们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希望能够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因此,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紧密融合已成为目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随之出现的搭载于移动智能终端的Android 操作系统和IOS 操作系统极大地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不断进步,特别是Android 系统,凭借其开放性吸引着众多专业人士开发基于它的各种应用程序。本系统的开发方案把C/S 架构与移动互联网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律师业务应用系统的数字化。移动终端设备通过3G/4G 网络访问服务器,PC 端通过Internet 访问服务器,并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
4 系统功能模块
系统具有十大功能模块,按照人员可划分为三大模块。
1)客户管理。针对企业和个人客户建立详细的档案,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2)业务管理。对业务案件进行登记,跟踪办理进度,随时了解案件进展。
3)法务文档管理。法律法规库、司法文书库、辩护词库。
4)行政管理。主要有通知公告、考勤管理、值班日志、工作汇报等。
5)人事管理。提供了完备的人事档案管理功能。
6)文件管理。收发文件进行归档管理。
7)客服管理。对客户咨询、投诉、主动服务进行登记。
8)个人管理。管理个人信息。如个人日程安排、备忘事项提醒、通讯录等。
9)用户管理。系统用户管理,根据不同级别进行权限限制。
10)系统管理。保证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如系统登陆日志管理、数据备份还原、数据字典设置等。
5 系统实现技术
5.1 ASP.NET
ASP.NET 是一个统一的Web 开发模型,它提供了为建立和部署企业级Web 应用所必要的服务。随着.NET Framework 版本的更新,ASP.NET 也经历了多个版本。它所具有的主要特点有:
1)ASP.NET 是同Microsoft.NET Framework 集成在一起的,运行在CLR 运行库环境之内。
2)ASP.NET 是编译执行的,它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同时,也是面向对象的。
3)ASP.NET 是跨浏览器和跨设备的,并易于配置。
5.2 数据库
本系统采用SQL Server 作为后台数据库。SQL Server2000能够满足大型Web 站点和企业数据处理系统的数据存车分析需求,并且还可以与.NET 技术实现无缝结合。系统数据库访问采用的是流行的ADO.NET 技术。
5.3 Android
Android 是由谷歌公司于 年推出的基于Linux 内核的操作系统。Android 操作系统以其开源性受到各大移动设备生产厂商的青睐,随着版本不断迭代,其功能变得更加强大。Android平台具有开放性、应用程序平等性、易开发性和并行性的特点。本系统移动客户端开发就是建立在Android平台之上。
6 展望与不足
本系统中的所有操作都完全针对律师的日常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具有功能齐全的特点。以律师案件办理为核心,以规范化律师事务所日常办公为宗旨,系统功能涵盖了律师事务所日常业务。具有操作简单,流程清晰的特点。同时,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安全性能,通过网络数据存储和备份功能,从而最大程度的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
系统存在的主要不足,一是移动终端平台目前还只局限于Android平台,但iOS 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所以系统在应用领域存在巨大缺憾,后继将开发扩展。同时,只局限于律师事务所的日常管理,而目前法院正在积极推进电子法院建设,如网上立案,证据交换,在线开庭等。系统应对接口进行有效设计,以便今后的全方位对接。
结语
系统开发设计,实现了大部分的主要功能,今后还将在移动客户端的信息推送方面进行深入探索,这对于提高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知名度,提升用户体验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的应用论文
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的应用论文【1】
摘 要: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两者之间是相辅相依的,未来世界里,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将被人们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艺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数字化、信息化、虚拟化已成为发展的大趋势,而这一趋势是主要通过数字媒体来实现的,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应运而生。
其实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其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专业方向,但是两者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技术是艺术表达的最基础的软件操作,而艺术又是技术的内在表现形式,所以,这两者之间确实是分不开的。
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人机互交等方面,它通过一个虚拟的“网线”,把虚拟与现实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可以看得见的技术。
想象一下,在未来的世界里,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坐在电脑前或通过虚拟机器,便可真实的可以触摸的实现周游世界、探索发现、朋友聚会等,当然,这一切要必须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来实现。
由此可以看出,数字媒体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当前的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呢?一是远程教育。
数字媒体技术已经实现“坐在家里就可以面对老师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针对自身的教学;二是虚拟交易。
用户可以通过一个公平的大众认可的第三平台即可实现买卖双方的交易,方便快捷;三是电子商品。
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等,用户不必通过按键等操作方式来实现,只需用手指一点即可达到自己需求的应用;四是生活娱乐。
用户通过无线手柄连接电视等载体,实现运动、玩游戏、打电话等目的。
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它的发展趋势就是由简单的个体用户转向大众用户的互动、枯燥繁琐的操作转向个性简单化、局部的连接转向广泛的连接。
数字媒体技术也正慢慢实现真正的虚拟现实化。
数字媒体艺术是数字媒体技术产品的一个内在表现,它使产品表现为更人性化、艺术化、亲和化,它可以提供给媒体技术更多的创新思维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数字媒体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设计方面。
如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艺术设计等等;二是视觉传达。
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虚拟化,呈现在用户眼前的流动媒体平台上;三是数字摄影摄像。
现代电影离不开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它通过数字化的先进技术和机器来制作出一部完整的作品;四是数字绘画等方面。
数字绘画不同于传统的绘画艺术,它表现为更夸张的色彩和形体,非常符合现代城市人类的审美观。
数字媒体艺术以数字媒体技术为基础,将人们对艺术的理性认识和感性的.认知有机的统一,使它不仅具有技术方面的魅力,也兼顾了人们对艺术的认识。
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应用于各个领域。
如中央电视台的经典水墨广告案例,将数字技术与中国传统水墨文化结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感。
在比如国外的一部风靡全球的电影大作―《阿凡达》,这部电影运用了最先进的数字技术,通过强大的后期制作以及创新才实现的,这是数字媒体技术运用在电影艺术中最完美的表现,也是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完美结合,大有使人们感到真正的数字化世界的到来。
综合来说,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已然成为人们离不开的课目。
当然,如果没有人们对技术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渴望,这些是都不可能实现的。
也正是这种动力,才使得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结合得越来越像一门专业科目,也越来越完美。
参考文献:
1、王会,田士威.数字媒体研究述评[j].当代传播,2008
2、邓尚 论数字媒体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现代传播2011.3
数字媒体技术在艺术中的应用【2】
【摘 要】以数字媒体技术为主体的各种新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火速地发展,达到历史上任何传播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发展速度。
从视觉到视听互动,从虚实结合的交互数字媒体技术,技术的发展无时无刻不为艺术家们提供广阔的空间。
科学地认识人与技术、艺术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现阶段思考的主题,艺术家应该关注新技术带来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努力去反映自然及社会的精神文化内涵。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艺术;视听交互
以数字媒体技术为主体的各种新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火速地发展,达到历史上任何传播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发展速度。
数字媒体技术让我们进入了一个艺术表现更加生动、互动性更加强的新时代。
视觉、触觉、听觉甚至味觉等丰富的感官体验都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进行传播,不管是在音乐艺术方面、美术与设计方面还是在戏剧影视方面都已经广泛地使用了数字媒体技术。
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从视觉到视听互动,从虚实结合的交互数字媒体技术,技术的发展无时无刻不为艺术家们提供广阔的空间。
一、视听交互艺术
数字媒体技术主要有场景美术设计、角色造型设计、游戏程序设计、影视多媒体后期处理、人机工程学等。
网络媒介的高速发展使信息的传播更加方便快捷,实现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无缝互动交流。
现在,无论是音乐艺术、美术创作、戏剧表演还是影视传媒都已经进入全民信息化技术的时代了。
(一)视觉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