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第7册第三章应用题二(共含10篇),希望能帮助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敲橱柜的冰河”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第7册第三章应用题(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列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解答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提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
2.列出含有未知数 的的等式并说出列式的根据是什么.
56与什么数相乘得4368?
8576是什么数的32倍?
一个数除以14得10,这个数是多少?
教师谈话:今天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继续学习新的知识.(板书课题: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8、汽艇每分钟行630米,它的速度是帆船的3倍.求帆船的速度?
(教师出示图片“例8”)
教师提问:题目中已知条件是什么?求什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解答?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为什么列的等式不同,而答案却相同呢?
2.练习.
一本数学课本有192页,是一本日记本的4倍.这本日记本有多少页?
教师提问:这道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掌握新知.
1.枫叶鞋厂五月份生产了凉鞋19800双,是四月份生产的6倍.四月份生产了多少双?(两种方法)
2.光明小学有学生986人,其中男生478人.求女生有多少人?(两种方法)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共同研究了什么知识,对你有什么启发?
五、布置作业.
1.一艘潜水艇从上午8时到下午5时共航行261千米.它的航行速度是多少?
2.飞机每分钟飞行30000米,是火车每分钟行的15倍.火车每分钟行多少米?(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
3.光明小学图书馆新买来128本书,一共有三种.其中连环画32本,故事书和科技书同样多.买来的故事书和科技书各多少本?
六、板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列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解答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提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
2.列出含有未知数 的的等式并说出列式的根据是什么.
56与什么数相乘得4368?
8576是什么数的32倍?
一个数除以14得10,这个数是多少?
教师谈话:今天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继续学习新的知识.(板书课题: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8、汽艇每分钟行630米,它的速度是帆船的3倍.求帆船的速度?
(教师出示图片“例8”)
教师提问:题目中已知条件是什么?求什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解答?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为什么列的等式不同,而答案却相同呢?
2.练习.
一本数学课本有192页,是一本日记本的4倍.这本日记本有多少页?
教师提问:这道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掌握新知.
1.枫叶鞋厂五月份生产了凉鞋19800双,是四月份生产的6倍.四月份生产了多少双?(两种方法)
2.光明小学有学生986人,其中男生478人.求女生有多少人?(两种方法)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共同研究了什么知识,对你有什么启发?
五、布置作业.
1.一艘潜水艇从上午8时到下午5时共航行261千米.它的航行速度是多少?
2.飞机每分钟飞行30000米,是火车每分钟行的15倍.火车每分钟行多少米?(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
3.光明小学图书馆新买来128本书,一共有三种.其中连环画32本,故事书和科技书同样多.买来的故事书和科技书各多少本?
六、板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列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解答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不计算
①修路队5天修路400米,平均每天修路多少米?
②一个篮球场,长24米,宽45米,面积是多少?
③ 汽艇每分钟行驶840米,它的速度是帆船的3倍,帆船每分钟刑事多少米?
④一个生产小组每天生产200个零件,要生产6400个零件需要多少天?
2.列出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在解答出来
24乘什么数得960?
什么数除以38得50?
提问:你解答这两个题的根据是什么?
教师谈话引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实际应用.
板书课题:应用题.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例7:一个篮球场的长是28米,面积是420平方米.篮球场的宽是多少米?
(出示图片“例7”)
教师提问:
(1)题目中已知什么,求的是什么?你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算出结果?
教师板书:420÷28=15(米)
(2)你是怎么想的?
(3)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答呢?根据是什么?
教师板书:设篮球场的宽是 米.
28× =420
=420÷28
=15
2.练习
育民小学四年级学生参加浇树活动,平均每人浇树12棵,一共浇了468棵.四年级有多少学生参加浇树?
教师提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谁能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你是根据什么列出的等式?
全班同学一起解答,教师请同学板书:
设四年级有 名同学参加浇树.
12× =468
=468÷12
=39
三、巩固练习,掌握新知.
列出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
1.向群文具厂每小时能生产250个文具盒,多少小时能生产10000个?等式,
2.爷爷今年72岁,正好是小华年龄的9倍.小华今年多少岁?
3.一座电视塔高120米,是电视台大楼高度的4倍.电视台大楼高多少米?(两种方法解答)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今天所学的知识和以前有什么联系?
五、布置作业
1.四年级同学去植树.把一批树苗平均分给8个小队,结果每个小队分到16棵.一共有多少棵树苗?
2.新星小学修建了一个长方形体育场,面积是4200平方米.长是100米,宽是多少米?
六、板书设计
第7册语文教学计划
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四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按照难易程度和四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分别安排在第七、第八两册教材中。从纵向看,教材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把训练点排列成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这些训练点组成单元。各单元按教学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教材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序列如下表:
本册课本共8个单元,每单元前有本单元阅读训练的学习提示,告诉学生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什么,以及某种阅读技能的操作方法。每单元有围绕这一阅读训练点选编的必学课文3篇,第1、3、5、7单元各有1篇选学课文,用△标明。每单元有1次习作训练,第1、3、5、7单元各有1次听说训练。每单元还有1个单元练习,主要是复习本单元学过的内容,但在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上有适当的扩展。这样,本册课本共有必学课文24篇,选学课文4篇,习作训练8次,听说训练4次,单元练习8个。
本册教材的思想教育,有的单元有相对集中的思想教育中心,如第一单元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第二单元认识学习要下苦功夫才能有成果,第三单元教育学生热心助人,在危难时刻能见义勇为,第五单元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第七单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但课文是按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的目标编选的,不一定每单元的课文都围绕一个中心,如本册第四、六、八单元,思想品德教育以课文为单位进行,不强求一个单元的思想教育围绕同一中心进行。
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1、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识字285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掌握部首查字的几种特殊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学会独立识字。
2、会读写400个左右的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
3、初步学会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学会用毛笔临帖,继续练习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初步养成认真临摹的习惯。
4、初步养成有礼貌地认真听人讲话的习惯,能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初步学会完整的讲述一件事,条理比较清楚,语句比较连贯;能听写一段话。
5、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读课文时能注意到文章的题目;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6、初步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能条理比较清楚地记叙一件事,语句通顺连贯;初步学会写留言条,学会给同辈写信,掌握一般书信和信封的格式。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初步培养民族自豪感;初步培养勤奋学习、乐于助人、谦虚谨慎、敢于拼搏的精神;初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地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提示”的教学,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前,强《注意文章的题目》、《读懂儿童科普文章》;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时进行,如《找出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还有的可以在学完课文后再巩固、加深认识。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苏教版第7册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人数较多,很多学生活泼好动,大部分学生已具有良好的读写习惯,但有几个学生常不能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困难的朱雨清、李冬年等几个学生在背诵练习中也特别吃力。本班优秀学生较少,而拖后的尾巴大,补差工作量大,难度也大。学生发言不太积极、书写习惯普遍较好,字迹认真,行款整齐,朗读时有拖读现象,作文时有畏难情绪和交差的心态。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可分为习惯、课文、习作、单元练习、学和做五大块。本学期,小学阶段一以贯之的“习惯篇”安排了“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两个专题,有仅让学生学会读“有字书”,还让学生学会读“无字书”,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立足于学生的素质培养,蕴含了对教育对象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更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语言和精神“矿藏”。练习中一般设有“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等内容。在“读读背背”中,主要编排了“词串”和一些典范的语言材料,如格言警句、古今诗文、谚语对联等,意在开掘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示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让学生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激发民族自豪感的同时自觉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
三、本册教学总目标:
1、学习习惯
⑴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⑵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⑶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⑷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⑸继续培养认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⑹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⑺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⑴能准确认读347个生字。
⑵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27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⑶继续练习用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⑷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
⑴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⑵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⑶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⑷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⑸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⑴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⑶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⑷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⑸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⑹能阅读程度合适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四、各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2、学会本单元30个生字,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解教师工作的崇高,体会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感悟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二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2、学会本单元30个生字,1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认识虎门销烟的意义,以徐悲鸿、林则徐为榜样,立志从小爱国,长大报效祖国。
第三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2、学会单元38个生字,1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典范,感受荷兰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四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2、学会单元26个生字,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英雄人物的献身精神,并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材料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第五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要求复述的课文。
2、学会单元37个生字,1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习李时珍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第六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单元28个生字,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悟诚实与信任的重要性,感受人与动物的那种和睦,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第七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2、学会单元24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3、感悟吉林雾淞的美,了解对联的一些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悟。
五、进度安排:
周次 内容
第一周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
第二周 第一课、第二课
第三周 第三课、第四课
第四周 练习一、第五课、第六课
第五周 第七课、练习二、第八课、
第六周 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 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
第八周 第十一课、练习三、第十二课
第九周 第十二课、第十三课
第十周 第十四课、练习四、第十五课
第十一周 第十五课、第十六课、第十七课
第十二周 期中复习考试
第十三、十四周 第十七课、第十八课、练习五、期中小结
第十五周 第十九课、第二十课、第二十一课
第十六周 第二十一课、练习六、第二十二课
第十七周 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第二十四课
第十八周 练习七
第十九——二十二周 复习、期末考试
六、教学措施:
1、重情趣。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挖掘出教学内容自身蕴含的情趣因素,并将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然被吸引、被陶醉。
2、重感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等去触摸语言材料的整体存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读写听说实践活动,透过言语范型去感受言语现象、体验言语行为、领悟丰富内涵。
3、重积累。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接纳文本的新鲜语汇和巧妙句式,接受文本带有文学色彩的优美语言的熏陶。
4、重迁移。积极开发语文教育资源,提供语文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5、重习惯。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注重将习惯培养与日常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以求潜移默化。
第三章 工程测量
解放前,上海测量工作主要是城市土地测量(即地籍测量)。因租界割据,各自为政,全市没有统一的座标系统。民国24年(1935年),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工务局,设立测量队,承担测量工作。民国34年,成立测量总队,负责上海市测量任务。解放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上海城市测量内容,转变为城市基本测绘和工程测量。80~90年代,工程测量已由常规性发展到精密工程测量,专业队伍也迅速发展壮大,至1994年,专业人员达2400余人。来源:来源:70年代以前,量距一直采用钢尺,逐段蹲地丈量,在市区交通繁忙的状况下,难度大,速度慢、功效低。70年代后期,上海测绘界开始使用电磁波测距仪,解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提高了量距精度,功效增长数十倍。1977年,上海测绘院在虹桥飞机场建立了长4.3公里测距仪检测场,由陕西测绘局大地队基线组以一等基线精度,采用6根基线尺丈量,相对精度达1/588万。80年代后期开始建设的黄浦江两座大桥、地铁一号线、内环线高架道路、合流污水工程、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等重点工程中采用高精度(1毫米级)电磁波测距仪,变测角网为测边网和边角网的布网方法,达到了很高精度。1991年,上海勘察院、同济大学和上海铁勘院合作建成江湾综合检测场,包括比长基线检测场、测距仪频率检测、相位不均匀性检测、周期误差检测平台等综合检测项目,适用于中、短电磁波测距仪,及三、四等基线以下长度丈量工具的有关参数检定。标准长度丈量精度达到1/000,获1994年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来源:进入80年代以来,大型精密工程控制网布设方案,大型控制网的平差计算,都利用了电子计算机进行优化设计。在工程施工测量中,利用计算机进行现场数据处理,提供成果迅速,指导施工及时。1984年,开始了计算机辅助测图系统的研究。1990年,上海测绘院研制成功多功能pc-1500机野外电子手薄接口,实现测量数据自动采集、自动记录,可直接与计算机联机,进行数据处理;与绘图仪连接,自动绘制地形图。成图形式可自行成于图纸上,可显示在屏幕上,又可录置在磁盘、磁带上。1991年,同济大学测量系研究成功tjcms地籍图和专题图的实测机助成图系统。上海测绘院等单位应用该项技术完成了多项工程的地形测量任务。1993年7月,上海勘察院在北京测绘院编制大比例尺机助成图软件基础上,开发适合上海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和管线图测量软件,获得成功。上海测绘工作者,于1990年开始,研究卫星定位系统(gps)测试技术,应用gps接收机,可测得无通视条件的2点间三维坐标增量、方位角及距离。上海测绘院引进美国gps接收机,于1994年1月使用gps技术,仅用2个多星期,完成了黄浦江上徐浦大桥精密控制网测试工作。网最弱点误差仅4.1毫米,满足了精密工程施工放样要求。1994年7月,华东电力院购置的gps接发器应用在吴泾电厂工程测量中,获得成功,标志着这项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测量方法。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分析解答有关倍数的三步应用题.
(二)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三)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树是三年级的2倍.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2.全班同学根据线段图提问题.
先编题,再列式.
(1)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有篮球20个,排球是篮球的3倍.有排球多少个?
20×3=60(个)
(2)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有篮球20个,排球是篮球的3倍.篮球比排球多多少个?
20×3-20=40(个)
有篮球20个,排球是篮球的3倍,篮球、排球共有多少个?
20×3+20=80(个)
编题后把问题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
订正板演题时要说出解题思路.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把复习题增加一个条件,即“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把问题改成“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像这样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板书:应用题)
2.出示例5.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树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读题,理解题意.读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和复习题比较有什么地方不同
(2)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三年级栽56棵四年级栽的是三年级的'2倍
五年级栽?棵10棵
(3)学生独立思考,试算.
(4)集体讨论、互相交流,说思路.
教师提出要求五年级栽树多少棵,根据题里给的条件能直接算出来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叙述自己的思路.
(求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三、四年级栽多少棵.三年级栽树的棵数已经知道,四年级栽树棵数没直接告诉,所以先求四年级栽多少棵,算式为56×2=112(棵),再求三、四年级的总数,算式为56+112=168(棵).因为五年级栽的棵数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所以最后用总数减去10棵:168-10=158(棵))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1)四年级栽多少棵?
56×2=112(棵)
(2)三、四年级共栽多少棵?
56+112=168(棵)
(3)五年级栽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158棵.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如果题中五年级栽树的条件改为“五年级栽树的棵数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多10棵”,怎样求五年级栽的棵数?
(用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加10棵,168+10=178(棵).)
(5)求三、四年级栽树的总数还有别的比较简便的方法吗?
提示:从倍数关系上考虑,谁是1倍数?三、四年级的总数是几倍数?怎样求三、四年级的总数?
(四年级栽的是三年级栽的2倍,三年级栽的是1倍数,四年级栽的是2倍数,三、四年级栽的总数是 2+1=3倍数:56×(2+1)=168(棵),然后再加上10棵,就是五年级栽的棵数:168+10=178(棵).)
小结
解答应用题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是基础,分析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采用什么方法分析要因题而异,由于解题思路的不同,解题方法也不一样,解题步骤也不一样,因此要灵活运用.
(三)巩固反馈
1先画图,再解答.
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的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
2.看图解答.
3.条件有变化、先讨论、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
学校里有柳树36棵,松树比柳树少12棵,杨树的棵数等于松树和柳树总数的4倍.有杨树多少棵?
订正时可以明确,题目要求“杨树有多少棵?”这句问话本身数量关系不明显,因此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的关系找出新的数量,直到所求的问题.
(四)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说出怎样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五)作业
练习五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三步应用题是在学生学过的有关倍数的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的,两步应用题增加一个条件,改变其问题,就是三步应用题.本节课仍以思路教学为重点,通过画线段图,学会分析数量关系,以掌握解题思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着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画线段图虽不作教学要求,但它比文字叙述的题要具体的多,在分析数量关系中,恰当地运用线段图是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桥梁,因此无论是复习、新课、练习都十分重视画图、看图分析的训练.
2.重视学生叙述思维过程的练习.应用题不但要注重结果的正确性,还要重视思维过程的逻辑性,因此解答应用题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口述出思维过程,这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手段.
3.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发展和变化.把复习题改变条件可使两步题变成三步题,条件变化了,解题方法也变了,让学生在分析不同的数量关系中,掌握解题思路,达到举一返三的目的.
4.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先基本、后变化、先易后难,把说思路、画线段图贯穿于全课中.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练习,达到熟悉数量关系,掌握不同的思路,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例5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四年级栽多少棵?
56×2=112(棵)
(2)三、四年级共栽多少棵?
56+112=168(棵)
(3)五年级栽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158棵.
简便算法:
56×(2+1)=168(棵)
168-10=158(棵)
练习.看图解答
(1)小强集邮多少张?
45×5-20
=225-20
=205(张)
(2)两人共集邮多少张?
45+205=250(张)
答:两人共集邮250张.
教学目标
1.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初步掌握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分析思路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解答这种类型的应用题.
2.通过乘法应用题的分析解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动脑分析、比较区别等能力.并使学生们学会简单地分析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3.在授课过程中,教育学生们养成认真审题、正确解题、仔细检查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真正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
2×3= 2×5= 4×2= 5×1=
5×3= 4×3= 5×5= 1×4=
2.列式计算.
(1)3个4相加是多少?
(2)5个2相加是多少?
3.师:大家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学会了计算相应的式子题和文字叙述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看谁能够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4.教师板书课题:应用题
新授
1.出示例8(教师板书)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2.分析解答例8
(1)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各是什么?用小圆片摆一摆,表示出题目中的意思.
学生可以答出:每个人浇4棵,有了3个人,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一个学生说,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贴小圆片.)
(2)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树应该怎么想?(学生回答:每个人浇4棵,也就是1个4棵,有3个人浇树,就是浇了3个4棵.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3)问:要求3个4棵是多少,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该怎样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4×3=12(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
3.进一步理解例8算式的意义.
师问: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中的4表示每个人浇了4棵树,也就是一份是4,算式中的3表示有3个人再浇树,也就是有相同的3份,算式中的12表示3个人一共浇了12棵树,也就是3个4是12.)
4.讲解例9
(1)出示例9(教师板书例9)
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角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2)师:读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贴:
(3)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多少分应该怎样想?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列式?说说为什么? (分小组讨论)
(4)汇报解答方法.(小组同伴分工完成下面的任务:一人负责口头列式,一人负责板书列式,一人负责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5)再次说明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算式里的5表示每个扣子5角,3表示买3个扣子,一共是3个5角,要求3个5角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
巩固练习
教师要求:
(1)在规定的时间里,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能完成几道题就完成几道题.
(2)如果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了所有的题目后,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乘法解答的;这几道题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这几道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如果每一道题都能用两种方法解答,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归纳质疑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1、乘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迅速的计算.
2、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
小学语文第7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写童话
1.根据童话的特点和读过的童话故事,选择你喜欢的动植物或人物、事物展开想象写一个童话故事。
2.同桌互读互改
3.抽生上台读编的'故事,集体评改。
4.自评自改或互改。
作业:
1、端正抄写自己的童话在作文本子里
2、选做:四人小组童话接龙
习作讲评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在童话交流中,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初步学会点评同学习作的能力,能根据同学的点评修改自己的习作。
2.过程与方法:在生生与师生点评中发现自己和同学习作中的优缺点,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出来,借助班级主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点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编写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总评
类型多样,有《小木偶的故事续编》,有写动物的《森林运动会》,也有写《文具盒里的故事》,还有同学们自己最喜欢写得其他童话故事。
老师这里就选取了其中几则,请大家来读一读文题。
1、水底青蛙大王
2、水果打广告
3、小木偶误入时空隧道
4、书包里的故事
5、谁的功劳大
6、真才实学
二、分类点评
1、出示文题,读一读,有什么感受?
★ 高四册第6课项链
★ 高四册第1课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