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年级倍数应用题(共含9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除非你是我”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三年级倍数应用题集锦
【倍数问题】
一、求一个数的几倍就乘以几,要用乘法
3的5倍是多少? 3x5=15 答:3的5倍是15。 4的10倍是多少? 7的9倍是多少?
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用大的书除以小的数 45是9的多少倍? 45÷9=5 答:45是9的5倍。 35是5的多少倍? 72是8的多少倍?
【应用问题】
(一)、求一个数的几倍 (小数×倍数=大数平均数×份数=总数)
1、小明今年9岁,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5倍,爸爸今年多少岁?
2、买一支笔2元钱,买60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3、一只山雀一天能吃95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
(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大数÷小数=倍数) 求每份数 (总数÷平均数=份数)
1、小明今年9岁,爸爸今年45。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几倍?
2、买一支笔2元钱,花120元可以买多少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3、三个同学做纸花。做了24朵红花,6朵黄花。红花是黄花的几倍?
4、三(1)班共有46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课桌,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每4张摆一行,能摆多少行?还剩几张?
(三)、求一倍数 (大数÷倍数=小数) 求平均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1、爸爸今年45岁,是小玲年龄的5倍,小明今年多少岁?
2、一只东北虎的重量是360千克,大约是一只鸵鸟的4倍,是一只企鹅的4倍,是一只企鹅的`9倍。问鸵鸟多少千克? 企鹅多少千克?
3、买一支笔2元钱,花120元可以买多少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4、、饲养小组有母鸡12只,恰好是公鸡的3倍,公鸡有几只?
5、图书馆买来40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5倍,科技书几本?
6、一只海狮重378千克,是一只企鹅体重的9倍。这只企鹅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8、公园运来160盆花,准备摆在4个花坛里。平均每个花坛摆多少盆花?
9、一部儿童电视剧共336分钟。分8集播放,每集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10、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11、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传递4天传递了816千米。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千米?
12、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13、丁小林家到学校有45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14、三年级的225名学生要乘5辆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的人同样多,每辆车应该坐多少人?
(四)几倍多几 (小数1×倍数+小数2=大数)
1、文具店运来三箱红墨水,每箱100瓶。运来的兰墨水比红墨水多200瓶,运来兰墨水多少瓶?
2、一只猴子重25千克,一头熊猫的体重比猴子的6倍还多12千克 一头熊猫的体重是多少?
(五)几倍少几 (小数1×倍数-小数2=大数)
1、王大伯前年养猪2头,去年养猪头数是前年的3倍,到年底卖了4头,还有几头?
2、一个牧民养了76只山羊,养的绵羊比山羊的4倍少16只。 这个牧民养了多少只绵羊?
3、一户菜农去年收黄瓜520千克。收的西红柿是黄瓜的3倍,收的茄子比西红柿少260千克。收茄子多少千克?
《倍数关系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例6、练一练和练习八第5-9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明确倍数关系两种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两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思路,并学会解答,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⒈摆一摆,说一说。
(1)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摆几个?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摆一摆,再说一说。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出示图形:
○○○○
△△△△△△△△△△△△
2.找朋友。
35是7的几倍?5个7是多少?
7的5倍是多少?35里面有几个7?
二、教学新知。
1.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倍数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倍数关系应用题。
2.教学例6第1题。
(1)出示第1题。
(2)学生读题。
(3)指名说“白兔有4只,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2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讨论:求黑兔有多少只,就是求什么?
(5)你会列式计算吗?
(6)小结: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教学例6第2题。
(1)把第1题求出的“黑兔8只”改成条件,把第二个条件改成问题,可以成为一道怎样的应用题?
(2)读题。
(3)自己解答。
(4)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5)小结:这道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六、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集体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八第6题。
指名说题意。口答算式。
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
3.练习七第7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八、课堂作业。
练习七第6、9题。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的概念,加深理解两种倍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倍数应用题的提高练习。
2、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思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对倍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正确解答倍数应用题的提高练习。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线段图编题: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倍数应用题的训练课。
2、画线段图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下面我们来看线段图编应用题。
(1)
大猴
9只
是大猴只数的?倍
小猴
27只
自己看图、编应用题;指名汇报、订正。
(2)
彩色粉笔
12盒 是彩色粉笔的4倍
白粉笔
?盒
自己看图、编应用题;指名汇报、订正。
二、分析倍数关系句,进行联想训练:
1、分析应用题最关键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而理解倍数关系句又是解答倍数应用题的关键。谁能说出一个倍数关系句?
2、学生汇报。例如:小红跳绳的个数是小明的3倍;
3、师:根据这个关系句你能知道什么?(学生汇报:根据小红跳绳的个数是小明的3倍,我能知道是小红跳绳个数和小明跳绳个数比,小明跳绳个数是1倍,小红跳绳个数是这样的3倍。)
5、师:如果小明跳了30个,你能联想到什么?
(1)如果学生回答:小明跳了30个,我能想到小红跳了90个。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2)如果学生回答:如果小红跳了90个,那么小明一定是跳了30个。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三、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
1、小明和小亮看同样的书,小明看了30页, ,小明看的页数是小亮的几倍?
2、三(1)班有女生15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倍, ?
自己补充条件或问题;指名汇报、订正。
四、创设情境编题:
1、为了让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三(1)班建了个小小图书角。同学们纷纷把自己家中的好书带到学校,使同学们和书籍交上了好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
科技书 故事书 连环画 寓言书 漫画书 作文书 谜语书
4本 12本 6本 3本 8本 5本 2本
2、你能根据以上信息,编出倍数应用题吗?
自己想一想,也可以互相商量商量。
3、指名编题,教师板书:
例:故事书有12本,科技书有4本,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几倍?
谜语书有2本,连环画的本数是谜语书的3倍,连环画有多少本?
学生编出题后,教师可叫其分析,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分析。
四、解答提高练习:
1、果园里种了32课梨树,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5倍。两种果树共有多少棵?
2、同学们做纸花,做红花36朵,做的黄花是红花的2倍。黄花比红花多做多少朵?
自己分析试着解答;全班订正。
五、总结:在解答倍数应用题时,只要我们认真审题,分析清楚关键句,画线段图,准确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解答应用题。
六、板书设计:
3倍 1倍 科4本,故12本,故是科的?倍 12÷4=3
小红跳绳的个数是小明的3倍寓3本,连是寓的2倍,连?本 3×2=6(本)
30个 10个 谜2本,科是谜的2倍,科和谜共?本2×2=4(本) 4+2=6(本)
2×3=6(本)
寓3本,故是寓的4倍,故比寓多?本3×4=12(本)12-3=9(本)
3×3=9(本)
倍数问题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和倍问题应用题复习
已知几个数的和与这几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几个数的'应用题称之为和倍问题。要想顺利地解答和倍问题,最好的方法是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可以使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从而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找到解题方法。在具体解题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先求出倍数,再去解答题中提出的问题。
和÷(倍数+1)=1倍数
倍数×倍数=几倍数 或 和-1倍数=几倍数
1、某专业户养鸡、鸭共480只,其中鸭的只数是鸡的3倍,这个专业户养鸡、鸭各多少只?
2、学校买来篮球和足球共27个,其中篮球的个数是足球的2倍。学校买来篮球和足球各多少个?
3、校将360本图书分给二、三年级,已知三年级所得的本数是二年级的3倍。二、三年级各分得多少本图书上?
4、副食店中白糖的千克数正好是红糖的5倍,已知白糖和红糖共有180千克。副食店有白糖、红糖各多少千克?
5、生产队养公鸡、母鸡共404只,其中公鸡的只数是母鸡的3倍。公鸡、母鸡各养了多少只?
因数与倍数应用题答案
一、求因数的个数类应用题
1、筐内有96个苹果,如果不一次拿出,也不一个一个地拿,要求每次拿出的个数同样多,拿完时又正好不多不少,共有多少种拿法?
分析解答:依题意,每次拿出的苹果数×拿的次数=96,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每次拿的苹果数和拿的次数是96的因数(或约数),这样一分析,我们就知道解答此题实际上是要求96的因数分个数有多少个。
96=3×25,因因数个数定理公式知:96的因数个数是:(1+1)×(5+1)=12个;
12个因数包括了1和96这两个因数,题目要求不能一次拿完,即:1次×96个=96个,这种情况要排除;同时也不能一个一个地拿,即:96次×1个=96个也要排除;
所以共有:12—2=10(种)拿法。
2、(日本算术奥林匹克竞赛)有50张卡片,分别写着1—50这50个数字,正反两面写的数字相同,卡片一面是红,一面是蓝,某班有50名学生,老师把50张卡片中蓝色的一面朝上摆在桌子上,对同学们说:“请你们按学号顺序逐个到前面来翻卡片,规则是:凡是卡片上的数是自己学号的倍数,就把它翻过来,蓝翻红,红翻蓝”,那么当每个同学都翻完后,红色朝上的卡片有几张?
分析解答:由“凡是卡片上的数是学号的倍数,把它翻过来”知道,卡片翻几次的由卡片上的数的因数个数决定的,卡片上的数的因数个数是几,就翻动几次。那么一张卡片翻动几次红色朝上呢?我们需要找规律,怎样找规律呢?老师讲过——从特殊到一般找规律。我们要一下找出50张卡片的规律有困难,我们只研究一张卡片。开始时是“蓝色朝上”——翻动一次,红色朝上;——翻动两次蓝色朝上(还原到原来的状态)——翻动3次又的红色朝上——翻动4次蓝色朝上……;从中找到规律:翻动奇数次的卡片是红色朝上的;翻动偶数次的卡片是蓝色朝上。下面思考,1——50这50个数中那些数的因数个数是奇数?我们学习了因数的个数定理:一个完全平方数的因数是奇数个,其它的数的因数是偶数个(包括1和自身因数),这样问题就得到了解决,看1——50中那几个数是完全平方数,显然只有:1,4,9,16,25,36,49。下面的问题就是怎么叙述解答过程,
关于怎么叙述问题,这是现在五年级学生面临的一个难点,因为此题的解答过程包含证明推理,而命题的证明要到初中二年级才开始学习。为了家长帮助学生建立这方面的能力,什么是推理和证明?推理是反映从已知判断得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一般地讲逻辑推理只有两种形式,即:假设判断——如果A推出B(大前提),如果有A这个条件(小前提),则必定有B(结论);第二种形式就是选言判断,或者B成立或者B的否定成立(大前提),如果B的否定不成立,(小前提),则必有B成立(结论)。数学问题解答过程虽然不必规定唯一的叙述形式,但应有统一的要求,即叙述形式应合乎逻辑。五年级学生没有学习命题的证明,只要能够把推理的过程说清楚就可以了,现在说明推理的过程是有一定的困难,不要紧,从现在去慢慢练习,也为上中学作准备。下面叙述如下:
解答示范:每张卡片翻动奇数下红色朝上,根据规则,凡是卡片上的数是学生学号的倍数,就把卡片翻动一次。也就是1—50这50个数它有多少个因数,卡片就翻动它的因数个次数。因为完全平方数的因数个数是奇数,1——50中完全平方数“1,4,9,16,25,36,49”的因数是奇数个,这些卡片被翻动了奇数次,所以,红色卡片朝上的一共有7张,它们分别是:写有数的“1,4,9,16,25,36,49”卡片。
3、在100至300之间,只有三个因数的数是多少?
分析及解答:通过上面一题的解答,我们知道“完全平方数的因数个数是奇数个”,100至300之间的数的因数个数只有3个的数一定是完全平方数。但要清楚是不是完全平方数的因数都是3个呢?我们研究一下,42=16是完全平方数,它的因数个数是:42=24,根据学习过的因数个数定理:16的因数个数是:4+1=5个。同学们发现什么规律没有?——只有质数的平方的数的因数是3个,如22,32,,52,72,112,132,……,我们把问题转化为求“100至300之间有那几个数是质数的平方的数”。
解答:因为只有质数的平方的数的因数是3个,在100至300之间只有7个完全平方数:112,122,……172,但只有11,13,17是质数。所以只有112=121,132=169,172=289这三个数的因数是3个。
二、分解质因数类应用题
1、有4个小朋友,他们的年龄恰好一个比一个大1岁,并且他们年龄的乘积是360,那么其中年龄最大的一个是多少岁?
分析解答——像这种题,有的地方中考都出过,主要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此题解答的思考不会出现干扰,但中学生因为方程的知识比较牢固,认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明显,列方程解答一定能够解出来。设4个人的.年龄分别是:X,X+1,X+2,X+3列方程是:X(X+1)(X+2)(X+3)=360,这个方程是高次方程,一般中学生是解不出来,只有学习了奥数的同学才有办法解答。下面用学习过小学奥数“转化的思想”老师解答一下,再次说明,学习数学要学习数学方法,看看小学奥数学习过的“转化数学思想”的作用。
X(X+1)(X+2)(X+3)=360,高次方程我们通过转化——把它转化学习过的知识处理:初中一元二次方程。
原方程变形为:(X2+3X)(X2+3X+2)—360=0;
(X2+3X)2+2(X2+3X)—360=0
上面转化为我们学习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了,这中关键的一步。
设:(X2+3X)=Y,即:Y2+2Y—360=0,解答Y1=—20(舍去),Y2=18;
因假设知:(X2+3X)=18,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X1=—6(舍去),X2=3
这样4个人年龄中最大的是:X+3=6岁。
方法二,分解质因数方法
从上面解答过程看,用代数的方法解答过程是复杂的,有时,在解答数学问题中,算术方法更为简便。这在中学处理有些问题中也经常用到。特别是在解答选择和填空题时。
360=23×32×5;
然后按照题意,把上面分解后的6个数进行组合成为4个数的乘积,即:
360=3×4×5×6;显然最大的年龄是6岁。
2,某班王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去植树,学生恰好平均分成三组,如果老师与同学每人植树一样多,则共植树572棵,那么这个班有学生多少人,每人植树多少棵?
分析解答——依题意知道,植树总数=每人植树棵数×师生总数,
师生总数=每组学生数×3组+1名老师,说明师生总数除以3,余数是1。
572=2×2×11×13,
依题意,把分解得到是质因数进行组合得:
572=11×52=11×(51+1)
因此,这个班学生51人,每人植树11棵;
注意:572=44×13=44×(12+1),这里,全班人数12人,老师1人,每人植树44棵情况不符合题意——一个班学生人数应该不是12人;
三、奇数与偶数类应用题
自然数按奇偶性分类,分为奇数与偶数,利用奇数和偶数的性质可以解决一些有趣的问题。
奇数与偶数的性质奥数教材第21页进行了归纳,这些性质要熟记。几点要注意:
1,偶数个奇数的和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的和是奇数;
2,在运算中,加法与减法运算结果的的奇偶性不变。也就是:偶数个奇数的差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的差仍然是奇数;
3、奇数≠偶数
例题1:9只杯子全部口朝上,每次翻动其中的4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动,使9只杯子开口全部朝下?
分析解答——由题目知道,每次翻动4只杯子,翻动若干次,那么具体一共翻动的次数的确切数是无法确定的。审题后要知道,一个问题只能用奇偶性解决。我们先研究一只杯子,翻动1次口朝下,翻动2次口朝上,翻动3次口朝下……,每只杯子要口朝下必须翻动奇数次,这样问题就找到了解答的方案。
叙述解答过程:每只杯子只有翻动奇数次口才能朝下,要使9只杯子口全部朝下,翻动的总次数是9个奇数的和。因为奇数个奇数的和是奇数,所以,翻动的总次数是奇数。依题意,每次翻动4只杯子,翻动的总次数是4的倍数,这个总次数是偶数,前后矛盾,即奇数≠偶数,所以,无论怎么翻动,都不能使9只杯子的口朝下。
例题2(奇偶性中的周期问题)一个会议室有9盏灯,从1——9依次编号,开始时,只有编号是2,6,9的灯是亮着的,一个同学按1——9,再按1——9顺序不停地拉动开关,一共拉了300下,这时编号是几的灯是不亮着的。
分析解答——每盏灯拉动开关奇数下改变原来的状态,即暗的变亮,亮的变暗。
300÷9=33……3,所以,1,2,3号灯拉动了34次,拉了偶数下,不改变原来的状态,即原来是亮的仍然亮,原来是暗的仍然暗;4,5,6,7,8,9拉了33下,是奇数下,改变原来的的状态,原来亮的变暗,原来暗的变亮。所以不亮的灯是:1,3,6,9号。
四,数的倍数(整除)类应用题
数论问题是数学“王国”中最有趣的数学知识,无论你的学历高低都能够研究这部分的内容,通过对数论的研究,可以训练人的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能力。要熟练地解答整除问题类应用题,必须对2,5;4,25;8,125;3,9;7,11,13倍数的数的特征(或能够被以上数整除的数的特征)十分清楚,并能够把知识灵活运用。
例题1(奥数教材第29页练习3)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四(2)班的同学分成4组做绸花,每个小组做的绸花一样多,马大哈统计了一下说“还是人多力量大,大家一共做了246朵绸花”,马大哈统计对了吗?为什么?
分析解答——四(2)班同学做的花总数=每个组做的花×4,花的总数是4的倍数;下面就看246朵是不是4的倍数,问题就解决了。
答:马大哈统计错了。因为,花的总数=每个组做的花×4,花的总数是4的倍数;4是倍数的数的特征是末两位数的4的倍数,而246的麦两位数46不能被4整除,246不是4的倍数,所以,马大哈统计错了。
例2、有72名学生,共交课间餐费A52.7B元,平均每人交多少元?
分析解答——把课间餐费化为分,则总钱数A527B(分)一定是总人数72的倍数,又72=8×9,所以,A527B是8和9的倍数。根据8的倍数特征:一个数的后三位组成的数是8的倍数,这个数就是8的倍数。即:27B是的的倍数,只有B=2,这个数变为了A5272,又这个数是9的倍数,它的各位数字之和是9的倍数,A+5+2+7+2=A+16,所以,A=2,72名学生的课间餐费总数是:25272分;平均每个同学交:25272÷72=351(分)=3.51(元)
例题3(奥数教材第34页练习4)、新学期开学了,学校为了使同学们有一个更加方便的读书环境,新买了18个书架,可是会计不小心把发票给弄污了,单价只剩下2个数字“2**0元”,总价也只剩下2个数字“*4*8*元”你能帮助算出单价和总价吗?
分析解答——由题意,总价一定是18的倍数,又18=2×9,总价一定能够被2和9整除,又单价的个位数字是0,18乘以单价的个位数字一定是0,所以,总价的个位数为0,即:总价是:A4B80元,这个数是2、9的倍数。又知道单价是2千多元,总价一定:
18×<总价<18×2990,36000<总价<53820,而总价的千位上的数字是4,所以总价万位的的数字只能是4,所以总价是:44B80,4+4+B+8+0=16+B要是9的倍数,则B=2,总价是44280元,单价是:44280÷18=2460(元)
因数倍数应用题有答案
1. 有一种牛奶有两种包装,每12袋包一箱或每18袋包一箱。有一些牛奶无论采用哪些包装都正好装完没有剩余,你能推算出这些牛奶最少有多少袋吗?
1. 把一盒铅笔平均分给4个或5个小朋友都没有剩余,这盒铅笔可能有多少枝?
2. 五年级同学庆“六一”时,共买了72个西瓜, 每个西瓜单价相同, 共花了元, 你知道五年级同学买西瓜
共花多少钱吗?
3. 甲, 乙, 丙, 丁四个人, 每隔不同的`天数去敬老院做一次好事, 甲3天去一次, 乙4天去一次, 丙5天去一次, 丁6天去一次,
这四个小朋友是星期一在敬老院相逢, 至少要过多少天四位小朋友才会在敬老院再次相逢? 相逢时是星期几?
4. 把一些苹果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 如果每人2个余1个, 如果每人5个也余1个, 这些苹果最少有多少个?
5. 两个连续偶数的和除以它们的差, 结果是7, 这两个连续偶数是多少?
6. 水果店运来250千克苹果, 如果每20千克装一箱, 能正好装完吗? 如果每50千克装一箱, 能正好装完吗? 为什么?
7. 五年级一班40人的年龄之和是奇数, 过若干年后这些人还健在, 他们的年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8. 同时是2,3,5和9的倍数的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 最小的三位数是多少 ?
10. 如果a,b,c 是不同的自然数, 并且a,b,c 都不为0.A=a ×b ×c, 那么A 至少有个因数.
11. 一个房间长45分米, 宽33分米, 现在计划用方方砖铺地, 需要用边长为 分米的方砖 块(整块), 才能正好把房间的地面铺满.
12. 美术课上老师指导60人分组做游戏, 要求每组人数相等, 且每组不多于15人, 不少于8人, 有哪些分法?
13. 为了开阔同学们的视野, 学校图书室买来两种课外读物, 分别是56本,63本. 把它们混合在一起后再平均分成若干堆, 每堆中同种书的数量分别相等, 那么最多可以分多少堆?
14. 有一箱饮料, 不论分给7个人还是9个人, 都能正好分完, 这箱饮料至少有多少瓶?
15. 有两面三刀条绳子, 一条长48分米, 另一条长20分米, 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而没有剩余, 每段最长可能是多少分米?
16. 把120分成两个因数的积, 使它们的和是23, 这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倍数因数应用题带答案
应用题是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实践的题目。在数学上,应用题分两大类:一个是数学应用。另一个是实际应用。数学应用就是指单独的数量关系,构成的题目,没有涉及到真正实量的存在及关系。下面是倍数因数应用题带答案,请参考!
倍数因数应用题带答案
1.问:把一批巧克力分给幼儿园大小两个班,平均每人分6颗,如果只分给大班,每人分得10颗,如果只分给小班,每人可分得多少颗?
答:巧克力的颗数应该能被6和10整除,6用短除法可分解为2*3.10可分解为2*5,故巧克力的颗数最少是2*3*5=30(颗)(6和10的最小公倍数)则共有学生数最少是30/6=5人,大班是30/10=3人,小班是5-3=2人,所以分给小班,每人是30/2=15(个)
2.问:从运动场的一端到另一端全长96米,原来从一端起到另一端每隔4米插一面小红旗,现在要改成每隔6米插一面小红旗,求不拔出来的`小红旗有多少面?
答:因为运动场全长96 每隔4米 有1面红旗 可知一共有96除4=24面 又因为改成每6米一面 3成4=12 2成6=12 所以每四面红旗拔掉2根24除2=12面 .
3.问:路车每6分钟发一次车,15路每8分钟发一次车,9路车每12分钟发一次车,现在三个路的公共汽车同时从起点出发,至少在过多少分钟三个路的车又同时发车?
答:6=2*3
8=2*2*2
12=2*3*2
3*2*2*2=24
4.问:五(1)班和五(2)班学生(人数在100人以内)列队时,每排3人,结果多出1人;改每排5人,结果多出3人;再为每排7人,结果还是多出2人.你知道两个班总人数是多少吗?
答:70*1+3*21+2*15=163
163-105=58
5.问:把一张长18厘米 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边长是整厘米数且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最多可以剪多少个?最少呢?
答:18和12的公因数有:1,2,3,6
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1厘米,最大是6厘米
最多可以剪
(18÷1)×(12÷1)=216(个)
最少可以剪
(18÷6)×(12÷6)=6(个)
1、一杯果汁,喝了56,杯中还有几分之几?
2、一块巧克力,晓东吃了18,小红吃了38两人一共吃了几分之几?
3、一块菜地的58种白菜,剩下的种芹菜。种菜的地整块的几分之几?
4、一张长方形纸的110涂红色,310涂蓝色,没有涂色的部分只几分之几?
5、工人师傅给一个礼堂铺地砖,上午铺了15,下午铺了25.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6、有12名学生,其中13是女生,23是男生。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7、学校饲养员养了15只兔子,其中13是黑兔,黑兔有多少只?
8、图书角有45本图书,其中25是故事书,故事书有多少本?
9、一个盘子中有15条鱼,白猫吃了13,黑猫吃了
15.谁吃得多?
10、用两个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或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11、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离大正方距5厘米。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12、如图,
都要留45厘米用来打结。捆这两个盒子分别需要多长的彩带?
13、小红和爸爸妈妈去旅游,每张火车票215元,买3张票。回来还乘同样票价的火车,这次旅游买火车票一共花多少钱?
14、爷爷今年64岁,小兰的年龄是爷爷的18,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4倍。小兰的爸爸和小兰各是多少岁?
15、李叔叔靠墙角用篱笆围了一块长方形地用来养鸡。长是8米,宽是6米。篱笆长多少米?
兴华村前年只有16户使用天然气,去年使用的户数是前年的4倍,今年使用天然气的又比去年增加了20户。今年使用天然气的一共有多少户?
★ 连乘应用题
★ 应用题一年级
★ 应用题竞赛
★ 方程解应用题
★ 应用题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