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关联理论在翻译及其理论构建中的作用(共含9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DragonZ1492”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关联理论在翻译及其理论构建中的作用
本文首先仔细梳理了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两位学者提出的关联理论这一具有强大解释力的'理论,着重解释了关联理论框架中的语境观,然后从翻译学角度探讨了该理论对翻译学的启示和帮助.文章中利用图表和实例说明了关联理论对翻译过程研究的启示以及在翻译结果评价中的应用,进一步说明关联理论是把翻译学同语用学特别是认知语用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翻译理论构建的切入点.笔者认为一个基于关联理论的翻译学理论框架能够将认知语用学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研究领域,为该学科打开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作 者:吴丽莉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29) 分类号:H0 关键词:关联理论 翻译理论 语用学 认知浅谈关联理论在翻译中的作用
关联理论是近年来影响较大的认知语用理论.它关注的核心是交际与认知,是一种研究语言的解释性使用的`方法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语言的解释性用法.它不仅涉及语码,更重要的是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而推理的依据就是关联性.
作 者:李磊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2) 分类号:H3 关键词:关联理论 推理 语境 翻译关联理论和翻译有很好的兼容性,前者能够从本体论意义上解释后者这一复杂的语码转换现象,在语码转换过程中,关联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决定着译文信息和形式等相关因素的取舍.当资源条件许可时,译文应尽力向原文趋同.鉴于翻译行为动态的认知关联特征,关联理论对翻译现象有着迄今为止最强的解释力.
作 者:吕郑芳 L(U) Zheng-fang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刊 名: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AOTO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xx 30(3) 分类号:H059 关键词:关联理论 翻译 认知语境关联理论和广告翻译
成功的广告交际意味着说话人使其新信息与听话人认知语境中的原有信息相互作用,从而改变其认知语境.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归纳了广告翻译的三种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本文认为关联理论对广告翻译有着很强的解释力,为了实现广告预期的'交际效果,广告翻译应该以最佳关联为指导,让观众以最少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作 者:谢新云 戈玲玲 作者单位:湖南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刊 名: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0(1)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关联理论 广告翻译 实例 翻译方法关联理论不仅揭示了翻译的本质和翻译学研究的对象.而且证伪了翻译的不可译性和对等原则;关联理论也有利于译者准确理解并传达原交际者的意图.照顾译语接受者的认知语境.
作 者:刘佳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洛阳,471003 刊 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xx “”(2) 分类号:H059 关键词:关联理论 明示一推理模式 最佳关联 翻译关联翻译理论与商务谈判口译
本文从商务谈判口译的角度解释关联理论在翻译、尤其是在口译中的作用.即关联理论对翻译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关联翻译理论是从能力的角度看待交际的,而口译的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在谈判口译中运用关联翻译理论的'重要标志就是关联性,而交际的本身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
作 者:周志高 王军 作者单位:周志高(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九江,33)王军(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1000)
刊 名:九江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 年,卷(期): 27(1) 分类号:H059 关键词:关联理论 商务谈判 口译摘 要:政治沟通是政治系统良性运作的关键所在,在新型城镇化构建的新时期,政治沟通是关系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好与坏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政治沟通理论、政治沟通主体间的关系以及当前中国政治沟通目前状况的阐述与分析,提出建立和完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治沟通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政治沟通;主体;策略
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顺畅、有序、高效的政治沟通是当代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良性的政治沟通,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
当前,加强政治沟通理论的认知和深思,提出建立和完善新型城镇化构建中的政治沟通机制策略迫在眉睫。
一、政治沟通理论与其当代价值
1948年维纳的《制约论》一经问世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它是一门关于“沟通与制约的科学”,这门学科的.诞生,从而开始了政治沟通的研究与探索。
1963年美国政治学家卡尔·多伊奇根据维纳的思想发表了他的代表作《政府的神经:政治沟通与制约的模式》,他是把维纳的制约论用于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这一杰作宣告了政治沟通理论正式诞生。
对政治沟通的理解,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以多伊奇为代表的,即把政治沟通看作是完整的政治过程,通过政治沟通这个视角就可以观察到政治过程;另一种是把政治沟通看作是大众媒介的信息传递过程,大众媒介是政治沟通的主要方式和沟通通道,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卢逊·派伊。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将上述两种观点进行了综合,对政治沟通做出的定义为:“赋予政治过程以结构和作用之信息和情报的流动。
政治沟通不只是精英对其民众发送信息,而且还包括全社会范围内以任何方式。
不论是对公共舆论的影响、对公民的政治社会化或是利益动员—影响政治的整个非正式沟通过程。
有些理论家业已将统治视为一种包括信息和情报的收集、储藏和传播在内的庞大的沟通过程。”政治沟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政治沟通是指传递政治信息、交流政治思想的全部活动。
狭义的政治沟通是政治体系在输入输出过程中政治信息的交流和转换。
政治沟通具有以下三方面当代价值。
一是巩固政治合法性地位。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社会泄愤事件频频发生,不断地冲击着政府的合法性基础。
运用政治沟通的各项功能,有助于巩固政治合法性地位。
二是政治沟通是发展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民主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民主政治需要真实而充分的政治沟通,否则民主将无法运转。
三是塑造良好政府形象。
良好有序的政治沟通在塑造政府形象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治沟通越高效,渠道越流畅,政府透明度越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参与度就会越高。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政治沟通主体
政府、企业和农民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三大重要主体。
其中,政府是新型城镇化的引导协调主体。
在当前城镇化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在中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政府需要合理地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做出正确的决策,处理好和企业、精英团体、公众等之间的关系,经营好政策、环境、投资,鼓励和引导多主体共同参与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当中去,服务于农民,加速市民化进程,实现真正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企业是新型城镇化的资本运营主体。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主体,它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物质保障。
企业与市场息息相关,新型城镇化强调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因此,企业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担负着很重要的责任。
在政府引导的基础上,企业要把握市场规律,经营好市场和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要听到农民的心声,疏通与农民之间沟通的渠道,把农民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盲目地独善其行,不顾农民的政治诉求。
要加强和政府、农民之间的政治沟通,才能真正实现新型城镇化。
农民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利益攸关主体。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为了造福百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因此,可以说新型城镇化也是每个农民切身关切的理由。
土地是农民的根本,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定会涉及到土地征收理由,农民是新型城镇化中最大的利益攸关主体。
农民要提高参与到城镇化进程中的意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同时,环境也是农民非常关心的理由。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开地会出现环境污染,农民要通过多种渠道表达自己的心声,加大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政治沟通,只有这样,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才能起到主体作用。
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政治沟通目前状况及理由分析
1.新形势下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治沟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政府的社会治理观念开始由管制向服务转变,同时也加大了政务的公开性。
企业的市场招标与强化社会责任制度逐渐开始建立。
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利益诉求和法制观念不断强化。
但是,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政治沟通也出现了许多理由。
主要表现在:
(1)政府在政治沟通中的自觉沟通意识淡薄。
政府是中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政治沟通信息传播者,也是各项政策的决策者。
但一些政府官员认为政府的决策都是正确的,农民的文化认知水平太低,不愿意与其沟通交流。
政府在中国城镇化的政治沟通过程中是具有权威性和主导型的机构,有些官员不顾市民的利益诉求,强制实行和推进一些政策,自觉沟通的意识淡薄。
(2)企业资本运营的趋利性与社会责任缺失。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念尚未完全树立,不能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进入城镇化以来,中国各项建设突飞猛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取得巨大进步,但是以往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率的历史导致了大量社会理由的发生。
企业资本运营的趋利性,为了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缺少劳动权益维护、环境保护、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投入,甚至损害劳动者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企业普遍缺乏诚信,恶意违约、破产逃债、虚假信息披露等屡见不鲜,更有甚者,有些企业一味追求高额利润,置法律于不顾,不愿投资于环境保护方面,甚至严重地破坏和污染环境。
这反映出中国企业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看商标翻译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对商标翻译进行了探讨.在关联翻译理论框架下,商标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其目的是诱导译语的.潜在消费者购买译名符号所代表的商品,激发他们强烈的购买欲.因此,译者必须充分考虑原语作者意图与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努力追求原文作者意图(即商标命名者)及译语读者(即潜在消费者)之间的最佳关联性,以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通过对商标翻译方法的探讨,笔者最后指出关联翻译理论对商标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成功翻译商标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作 者:李广伟 戈玲玲 LI Guang-wei GE Ling-ling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刊 名: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9(5) 分类号:H31 关键词:关联翻译理论 商标翻译 翻译方法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解读
古今中外学者对翻译的方法和标准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不同的主张各行其是或互为矛盾.关联理论从认知学的角度出发给翻译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模式,给各类翻译活动一个明确的`说法而不会自相矛盾.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译者通过重新匹配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实现明示一推理过程、寻找最佳关联性等措施,使直译、意译、替代、直译加注释等翻译方法得到了完美的解释.所以关联理论具有极强的解释力.
作 者:施建华 孙靖 作者单位:施建华(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孙靖(浙江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刊 名: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DIA & COMMUNICATIONS 年,卷(期):2008 15(3)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关联理论 信息意图 交际意图 明示-推理模式 关联性★ 理论学习制度
★ 理论征文
★ 理论学习心得
★ 自动控制理论试题
★ 认知评价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