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复杂地表地区近地表模型与静校正(共含8篇),欢迎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总有刁民想泡朕”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复杂地表地区近地表模型与静校正
建立一个合适的近地表模型以及静校正处理流程,较为准确地消除静校正量的影响是复杂地表地区静校正处理的关键.介绍了近地表模型的研究内容以及复杂地表地区近地表模型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获得近地表地层速度的微测井法、折射法、沙丘曲线法和浅层反射法等技术方法的优劣,探讨了近地表模型及静校正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意义.提出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充分利用各种技术,研究、建立合适的近地表模型的建模思路和相关的技术措施.
作 者:李卫忠 LI Weizhong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院,上海,92;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北京,100083 刊 名: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ISTIC PKU英文刊名: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 年,卷(期): 14(3) 分类号:P631.443 关键词:复杂地表 近地表模型 静校正 综合建模普光地区山地地表静校正方法探讨
普光地区地表为复杂的山地,高程变化较大,介于200m-1400之间,最大高差近1200.通过对资料的'认真分析,时比试验,我们采用了一套综合手段解决静校正问题.最终处理剖面信噪比较高,地震波组特征明显,满足了该区构造解释的需要.
作 者:郭海霞 卓色强 王艳艳 作者单位:郭海霞,卓色强(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王艳艳(中原油田分公司天然气产销厂)
刊 名:内江科技 英文刊名:NEIJIANG KEJI 年,卷(期): 30(6) 分类号:P4 关键词:山地地表 地震资料处理 静校正 成像复杂地表条件反射振幅一致性校正
通过对地表一致性数学物理模型的前提条件进行剖析,合理地确定了反射振幅一致性校正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及其实现条件提出使用共轭梯度方法在时间域对地震记录进行谱分解处理. 通过选择复杂地表条件地区的较为典型的'地震记录进行资料处理,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校正因复杂地表条件等因素对地震反射振幅而产生的影响. 在复杂地表条件及信噪比较低地区的地震资料处理中,该方法具有处理速度快、抗噪能力强及实际应用效果显著的优点.
作 者:李生杰 施行觉 郑鸿明 王宝善 作者单位:李生杰,施行觉,王宝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合肥,230026)郑鸿明(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
刊 名:地球物理学报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年,卷(期): 45(6) 分类号:P315 关键词:复杂地表条件 共轭梯度法 谱分解 低信噪比复杂近地表层析反演与波场延拓联合基准面校正
在复杂近地表条件下采集的'地震资料,由于地形起伏剧烈,低、降速带变化大,采用传统的垂向时移静校正方法会使地震波场发生扭曲,降低速度分析精度,影响资料的最终成像质量.近地表层析反演与波场延拓联合基准面校正的方法有利于解决复杂近地表条件下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问题.其应用思路是先采用折射波层析反演得到近地表模型,再根据修正后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分别对检波点和炮点进行波场延拓.具体实现步骤是:将水平基准面置于地形之上,根据惠更斯一菲涅尔原理和波场互易原理以及炮、检点的空间分布位置,以地表接收到的地震数据为二次震源,将检波点和炮点分别先向下、后向上延拓到水平基准面上,从而实现复杂近地表地区地震数据处理的层析反演与波场延拓联合基准面校正.
作 者:徐凌 崔兴福 齐莉 梁宏 张建微 Xu Ling Cui Xingfu Qi Li Liang Hong Zhang Jianwei 作者单位:徐凌,崔兴福,齐莉,梁宏,Xu Ling,Cui Xingfu,Qi Li,Liang Hong(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物探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3)张建微,Zhang Jianwei(中国石油辽河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技术研究所,辽宁盘锦,124010)
刊 名:石油物探 ISTIC PKU英文刊名: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OR PETROLEUM 年,卷(期): 46(3) 分类号:P631.4 关键词:复杂近地表 层析反演 波场延拓 基准面校正 静校正鄂博梁山地近地表问题及其模型实验分析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地区山地具有典型山地特征,单斜高陡,高速地层出露地表,第四系松散沉积与之共存,近地表速度横向变化剧烈.为了研究该区山地地震勘探问题,必须研究复杂条件下地震波传播规律,分析复杂近地表地质结构对地下中深层反射地震波的影响.由于主要目的是研究近地表单斜高陡地层对地震波传播及其成像的.影响,所以在制作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时简化了山地地形的起伏,简化了中深层复杂的地质构造.数学模拟和物理模拟采用了相同的模型以利于对比分析,实验采用了多次覆盖观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①山地特殊的近地表结构会强烈改造中深层的反射,并对中深层反射成像产生强烈影响,认识这种作用,对山地地震资料采集方式、处理流程和解释模式都有重要作用;②近地表高陡构造会产生类似于折射波的干扰波,这种干扰波在单炮记录或叠加剖面上很容易被认为是有效波;③在近地表地质结构为高陡地层并且不存在浅层折射界面(在山地常出现这种情况)时,初至波不是折射波,建议山地资料处理中慎用折射波静校正.图4参21(王尚旭摘)
作 者:王尚旭 狄帮让 魏建新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北京 刊 名:石油勘探与开发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年,卷(期): 29(1) 分类号:P445.3 关键词:山地地震 地震波速度 复杂近地表地质结构 中深层反射成像 数学模拟 物理模拟 干扰波盆山结合部近地表速度结构与静校正方法研究-以西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结合部为例
盆山结合部位近地表结构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以横穿西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的某二维地震测线为例,通过分析盆地、盆山结合部和山区的典型单炮记录,确定了一套基于浮动基准面的层析静校正流程--对起伏地表的高程进行平滑,将其作为浮动基准面;在该基准面上应用初至波层析反演方法计算炮、检点静校正量,并应用于数据体上;之后对该数据体进行速度分析和动校正等常规处理,再应用高程法计算浮动基准面到最终基准面的`炮、检点静校正量.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盆山结合部资料中的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作 者:侯贺晟 高锐 贺日政 刘金凯 酆少英 管烨 蔡勋育 James.H.Knapp Francis T.Wu Hou Hesheng Gao Rui He Rizheng Liu Jinkai Feng Shaoying Guan Ye Cai Xunyu James.H.Knapp Francis T.Wu 作者单位:侯贺晟,高锐,贺日政,管烨,Hou Hesheng,Gao Rui,He Rizheng,Guan Ye(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中心,北京,100037)刘金凯,Liu Jinkai(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中心,北京100037;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华东石油局第六物探大队,江苏南京210007)
酆少英,Feng Shaoying(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河南郑州,450002)
蔡勋育,Cai Xunyu(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James.H.Knapp,James.H.Knapp(;南卡罗来纳大学地球与海洋科学学院,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SC,29208)
Francis T.Wu,Francis T.Wu(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大学,美国纽约州宾汉姆顿NY,13902)
刊 名:石油物探 ISTIC PKU英文刊名: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OR PETROLEUM 年,卷(期): 49(1) 分类号:P631.4 关键词:西南天山 塔里木盆地 盆山结合部 近地表结构 初至波 层析反演方法 高程静校正方法 浮动基准面青藏高原地表热力异常与我国江淮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和中国160站降水资料, 分析了1951~间5月青藏高原主体、高原东部和高原西部 (90°E分界) 地表温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发现: 在研究高原热力异常对我国江淮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时, 要考虑到高原热力状况的.空间差异对其的影响.相关分析发现, 与高原主体和高原西部相比, 高原东部地表温度变化对7月江淮地区的降水有更好的指示性.高原东部和其以北区域的大尺度热力差异比高原本身的热力异常对江淮地区夏季降水有更好的指示意义, 可以作为我国江淮地区夏季降水的一个预报因子.
作 者:赵勇 钱永甫 ZHAO Yong QIAN Yong-Fu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210093 刊 名:大气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年,卷(期): 31(1) 分类号:P461 关键词:青藏高原 地表温度 空间热力差异 江淮地区夏季降水黑河地区鼎新戈壁与绿洲和沙漠下垫面地表辐射平衡气候学特征的对比分析
利用2006年2月至2007年1月在甘肃酒泉金塔地区进行的“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与数值研究”野外试验中鼎新戈壁下垫面地表辐射观测资料,对戈壁地区不同天气条件下和季节平均的辐射平衡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其辐射平衡各分量的年变化特征与HEIFE实验区张掖和沙漠站1991年同期的辐射观测资料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鼎新戈壁地区7月典型晴天下,其辐射各分量表现出了标准的辐射平衡的日变化形态,总辐射峰值达到1081 w・m-2,净辐射峰值也在650w・m-2以上;由于阴天和降水天气过程的'影响,使7月平均的辐射特征与典型晴天相比,短波辐射减少了30%左右.辐射收支的季节差别非常明显,季节平均日积分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和冬季,冬季的总辐射日总量不到夏季的一半,净辐射只有夏季的1/4多些;总辐射年总量达到6 500MJ・m-2以上,4月沙尘天气对这一地区总辐射有一定的影响.地表反射率整体表现为夏季小、冬季大,年平均值为0.241,比绿洲的大,而小于沙漠地区.而地面有效辐射却在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年变化趋势与沙漠地区极为相近;春、夏、秋季有效辐射与吸收辐射之比在0.5左右,冬季增大到0.7以上,年平均分别为0.56,比沙漠的稍小而远大于绿洲地区;地表净辐射年变化与总辐射相同,年总量达到2 360 MJ・m-2,大于沙漠地区而比绿洲地区小很多.
作 者:王慧 胡泽勇 李栋梁 赵逸舟 马伟强 WANG Hui HU Ze-yong LI Dong-liang ZHAO Yi-zhou MA Wei-qiang 作者单位:王慧,WANG Hui(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胡泽勇,赵逸舟,马伟强,HU Ze-yong,ZHAO Yi-zhou,MA Wei-qiang(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李栋梁,LI Dong-liang(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
刊 名:冰川冻土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年,卷(期):2009 31(3) 分类号:P422.2 关键词:黑河下游 戈壁 辐射平衡 气候学特征★ 写静与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