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分析:框架、指标与评价(共含2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假装很积极”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分析:框架、指标与评价
为了缩小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距,落后地区必须大力推进技术创新,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最终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提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分析框架、指标体系,并利用现有统计资料,对各地区技术创新能力作出评估,以期为西部地区技术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区域管理提供参考.
作 者:唐福国 陈光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 刊 名:研究与发展管理 PKU CSSCI英文刊名:R & D MANAGEMENT 年,卷(期): 13(5) 分类号:F204 关键词:区域 技术 创新能力我国喜马拉雅地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需求调查与分析
喜马拉雅地区是全球潜在关键区,过去几十年的气候变化已导致该地区冰川消融,与冰川有关的灾害风险与日俱增,随着气候的持续变暖,冰川消融将对该地区水资源供给产生负面影响.基于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分析了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消融对灾害的可能影响,对水电发展的现实和潜在影响,并详细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牧业和林业的影响.根据调查问卷,分析了当地在适应冰川消融方面的迫切需求,社会经济不同部门适应气候变化的需求.以位于珠峰北坡朋曲河流域的定日县为典型区,探讨了在该县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问题.当地应首先加强气候防护基础设施建设,以应对目前强降水增加引发的山洪、冰川加速消融导致的.冰川洪水和泥石流危害、气候暖干化导致的农牧业干旱;开展以水能为主,多能互补,能源多样化建设,既可加快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又可促进当地居民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提高;吸引本地人才回流,加强各级岗位人才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农牧民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其防御和应对能力.
作 者:杨建平谭春萍 刘俊峰 韩春坛 YANG Jian-ping TAN Chun-ping LIU Jun-feng HAN Chun-tan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水文与流域科学实验室,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刊 名:冰川冻土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年,卷(期):2009 31(3) 分类号:P467/P343.6 关键词:喜马拉雅山地区 适应气候变化 能力建设 需求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