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三课时)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颂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三课时)(共含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颂祺”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三课时)

篇1: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三课时)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三课时)

摘要:指导思想:采用实验探究、合作、讨论等活动类型以及正确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动手能力. 设计理念: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本节课的探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苯酚中羟基和苯基性质的探讨(官能团共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也使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技能二是苯基和羟基性质的相互影响的探讨(官能团特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作 者:王一珂  作者单位:乾县第一中学,陕西,乾县,713300 期 刊: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Journal:DUYUXIE 年,卷(期):, “”(2) 分类号: 

篇2: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教案

关于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教案

考点一醇、酚

1.醇、酚的结构区别

2.醇的分类

3.醇和酚的物理性质

(1)醇类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2)苯酚的物理性质

①颜色、状态: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有特殊的气味,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呈粉红色。②溶解性:苯酚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小,高于65℃时与水互溶,苯酚易溶于酒精。

③毒性:苯酚有毒,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擦洗。4.醇的化学性质(结合断键方式理解)

5.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酚羟基比醇羟基活泼;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苯酚中苯环上的氢比苯中的氢活泼。(1)羟基中氢原子的反应——弱酸性(苯环影响羟基)电离方程式为

①与活泼金属反应:

与N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6H5OH+2Na―→2C6H5ONa+H2↑。②与碱的反应:

,俗称石炭酸,但酸性很弱,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NaOH溶液通入CO2气体

苯酚的浑浊液――→液体变澄清――→溶液又变浑浊。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苯环上氢原子的取代反应(羟基影响苯环)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3)显色反应:

苯酚跟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利用这一反应可以检验苯酚的存在。

(4)加成反应:

(5)氧化反应:苯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显粉红色;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容易燃烧。

(6)缩聚反应:

1.互为同系物吗?

提示:两者不是同系物关系,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结构相似是指官能团的种类、数目、连接方式均相同,醇和酚的官能团连接方式不同,两者不是同系物。

2.怎样鉴别苯酚溶液与乙醇溶液?

提示:(1)用小试管分别取溶液少许,滴加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苯酚溶液。(2)用小试管分别取溶液少许,滴加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的原溶液是苯酚溶液。

3.以C7H8O为例,分析醇与酚的同分异构关系?

提示:酚类与芳香醇,当碳原子数目相同时,可存在类别异构,例如分子式为C7H8O的芳香类有机物可以有下列几种?其中,①②③属于酚类,④属于芳香醇类,名称是苯甲醇,⑤属于醚类。

4.向提示:

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反应产物是Na2CO3吗?

溶液与CO2反应生成NaHCO3而不生成Na2CO3是因为酸性

解析:选B将醇和酚的定义进行比较,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有机物中醇和酚分类的实质:凡是—OH与苯环直接相连的有机物属于酚,B分子就是萘酚;而A中与—OH直接相连的是—CH2—,属于烃基,A属于醇类化合物中的芳香醇;D中的—OH与环烷烃基相连,这样的化合物也属于醇类化合物;C是一个二元醇,且—OH也是与烃基直接相连的。

2.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图所示:

关于乙醇在各种不同反应中断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和金属钠反应键①断裂

B.在Cu催化下和O2反应键①③断裂

C.和浓硫酸共热140℃时,键①或键②断裂,170℃时键②④断裂D.与醋酸、浓硫酸共热时,键②断裂

解析:选D乙醇与钠的反应:①断裂;分子内消去制乙烯:②④断裂;乙醇分子间脱水:①或②断裂;催化氧化:①③断裂;与氢卤酸反应:②断裂;酯化反应:①断裂。

3.(·厦门模拟)以下四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均为C4H10O:

其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相应的烯烃,又能氧化生成相应醛的是()A.①和②B.只有②C.②和③D.③和④

解析:选C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的醇才能发生氧化反应,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两个氢原子则生成醛,有一个氢原子则生成酮;与羟基相间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4.化合物甲、乙、丙有如下转化关系:

条件①条件②

甲(C4H10O)――→乙(C―4H8)―→丙(C4H8Br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甲属________类物质,甲可能的结构有________种,其中可催化氧化为醛的有________种。

(2)反应条件①为____________,条件②为____________。

(3)甲→乙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乙→丙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4)丙的结构简式不可能是____________。A.CH3CH2CHBrCH2BrB.CH3CH(CH2Br)2C.CH3CHBrCHBrCH3D.(CH3)2CBrCH2Br

解析:依甲、乙、丙间发生的变化,知条件①发生消去反应,条件②发生加成反应,然后进一步推导A是醇类,B是烯类。丁基的结构有四种,丁醇的结构也有四种。CH3CH(CH2Br)2中两个Br原子连在不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不可能由加成反应生成。

答案:(1)羟基醇42

(2)浓H2SO4、加热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3)消去反应加成反应(4)B[总结提升]

醇的催化氧化规律与消去规律

(1)醇的催化氧化规律:

醇的催化氧化的反应情况与跟羟基(—OH)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的个数有关。

(2)醇的消去规律:

醇分子中,连有羟基(—OH)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并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饱和键。表示为:

浓H2SO4

CCHOH――→CC+H2O,△

CH3OH、CCH3CH3CH3CH2OH、CH2OH等结构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命题角度二酚的结构与性质

5.下列关于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酚类是指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化合物

B.酚类都具有弱酸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

C.酚类都可以和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利用该反应可以检验酚

D.分子中含有羟基和苯环的含氧衍生物都属于酚类

解析:选D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化合物都属于酚类,A正确;酚羟基可以电离出氢离子,所以酚类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B正确;酚类中羟基的邻对位易于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正确;分子中含

有苯环和羟基的物质不一定属于酚类,如6.某些芳香族化合物与()

A.2种和1种B.2种和3种C.3种和2种D.3种和1种

属于芳香醇,D错误。

互为同分异构体,其中与FeCl3溶液混合后显色和不显色的种类分别有

解析:选C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7H8O,它与甲基苯酚(()、苯甲醚()、苯甲醇()互为同分异构体,其中仅甲基苯酚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7.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可以替代食品添加剂中对人体有害的合成抗氧化剂,用于多种食品保鲜等,如图所示是茶多酚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儿茶素A的结构简式,关于这种儿茶素A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分子式为C15H14O7②1mol儿茶素A在一定条件下最多能与7molH2加成③等质量的儿茶素A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钠和氢氧化钠反应消耗金属钠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④1mol儿茶素A与足量的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Br24mol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选D儿茶素A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所以1mol儿茶素A最多可与6molH2加成;分子中的—OH有5个酚羟基、1个醇羟基,只有酚羟基与NaOH反应,1mol儿茶素A最多消耗5molNaOH,而醇羟基和酚羟基均能与Na反应,1mol儿茶素A最多消耗6molNa。酚羟基的邻、对位均可与溴反应,因此1mol儿茶素A最多可消耗4molBr2。

8.A和B两种物质的分子式都是C7H8O,它们都能跟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A不溶于NaOH溶液,而B能溶于NaOH溶液。B能使适量溴水褪色,并产生白色沉淀,A不能。B的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两种结构。

(1)写出A和B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2)B的同类的另外两种同分异物体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篇3:高中化学烃的含氧衍生物测试题有答案

高中化学烃的含氧衍生物测试题有答案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可以用来鉴别己烯、甲苯、乙酸乙酯、苯酚溶液的一组试剂是( )

A.氯化铁溶液 溴水 B.碳酸钠溶液 溴水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溴水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氯化铁溶液

1. C 解析: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己烯、甲苯、苯酚溶液,然后用溴水鉴别:能使溴水褪色的是己烯,能和溴水生成白色沉淀的是苯酚,加入溴水分层且下层几乎无色的是甲苯。

2.有机物大多易挥发,因此许多有机物保存时为避免挥发损失,可加一层水即“水封”,下列有机物可以用“水封法”保存的是(  )

A.乙醇 B.氯仿 C.乙醛 D.乙酸乙酯

2.B 解析:有机物采用“水封法”保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不溶于水;②比水的密度大。乙醇、乙醛均易溶于水,乙酸乙酯比水轻;氯仿(CHCl3)是一种难溶于水且比水密度大的多卤代烃。

3.甲酸、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碳酸、苯酚、甲酸、乙酸    B.甲酸、乙酸、碳酸、苯酚

C.甲酸、碳酸、苯酚、乙酸    D.苯酚、碳酸、乙酸、甲酸

3.B 解析:羧酸一般是碳原子数越多酸性越弱,低级羧酸酸性一般比碳酸强,苯酚只有微弱的酸性。

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A.CH CH+H2O CH3CHO B.C2H5Br+H2O C2H5OH+HBr

C.CaC2+2H2O Ca(OH)2+C2H2↑ D.CH3COOCH3+H2O CH3COOH+CH3OH

4.A 解析:乙炔与水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5.稀土是我国的丰产元素,17种稀土元素性质非常接近,用有机萃取剂来分离稀土元素

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有机萃取剂A的结构式如下: ,据你所学知识判断A属于(  )

A.酸类 B.酯类 C.醛类 D.酚类

5. B 解析:关键是正确把握各类物质的结构特点,化合物A为HOCH2-C(CH2OH)3与磷酸形成的酯。

6.以下4种有机物的分子式都是C4H10O:www. Ks 5u. c om

能被氧化为含相同碳原子数的醛的是( )

A.①② B.只有② C.②③ D.③④

6 .C

7.已知在浓H2SO4存在并加热至140 ℃的条件下,2个醇分子在羟基上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生成醚,如CH3CH2―OH+HO―CH2CH3 CH3CH2―O―CH2CH3+H2O,

用浓H2SO4跟分子式分别为C2H6O和C3H8O的醇的混合液反应,可得到醚的种类有( )

A. 1种 B. 3种 C. 5种 D. 6种

7. D 解析:C2H6O的醇只有CH3CH2OH一种,而3个碳原子C3H8O的醇可以是CH3―CH2―CH2OH和 2种。同种分子间可形成3种醚,不同种分子间可形成3种醚,共6种。

8.在常压和100 ℃条件下,把乙醇蒸气和乙烯以任意比例混合,其混合气体为V L,将其完全燃烧,需消耗相同条件下的氧气的体积是( )

A. 2V L B. 2.5V L C. 3V L D.无法计算

8. C 解析:将乙醇的分子式改写为C2H4H2O,H2O不再耗氧;然后比较乙醇C2H4H2O和乙烯C2H4可知,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相同。

9.甲醛与单烯烃的混合物含氧的质量分数为x,则其含碳的质量分数是(  )

A. B. C. D.无法确定

9.A 解析:甲醛的分子式为CH2O,烯烃分子式用(CH2)n表示,则CH2原子团的质量分数为(1-x),所以碳的质量分数为:(1-x)× = 。

10.下列物质中最简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又不含相同官能团的是( )

A. 和 B.乙炔和苯

C. 和 D.甲醛和甲酸甲酯

10.B 解析:A、C是同分异构体,D中甲醛的分子式为CH2O、甲酸甲酯的分子式是C2H4O2 ,但二者都含有相同官能团醛基(-CHO)。

11.扑热息痛是一种优良的解热镇痛剂,其结构式为 。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能与NaOH溶液反应 B.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C.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 D.能发生消去反应

11.D 解析:因扑热息痛分子含酚羟基,所以,它应具有酚的性质,即可与NaOH、Br2、KMnO4氧化剂等发生反应。

12.某烃的结构简式为: ,分子中含有四面体结构的碳原子(即饱和碳原子)数为a,在同一直线上的碳原子数为b,在同一平面上的碳原子数为c,则a、b、c分别为(  )

A.4,3,5 B.4,3,6 C.2,5,4 D.4,6,4

12.B 解析:该烃的空间结构为:

然后以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为中心分析,饱和碳原子数为4,同一直线上的为3,同一平面上的为6。

13.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一种信号的是( )

A.CH3CH2CH3 B.CH3COCH2CH3

C.CH3CH2OH      D.CH3OCH3

13.D 解析: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一种信号说明该物质中只有一类氢原子,实质就是判断“等效氢”。

14. 的诺贝尔化学奖分别奖给美国和法国的三位科学家,表彰他们对“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烯烃复分解”是指在金属钨或钼等催化剂的作用下,碳碳双键断裂并重新组合的过程。例如:

则对于有机物CH2=CHCH2CH=CH2发生烯烃复分解反应时可能生成产物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 ;②CH2=CH2;③ ;④CH2=C=CH2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 C.只有③ D.只有③④

14. A 解析:正确理解题中信息即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含义即可。

15.在由5种基团-CH3、-OH、-CHO、-C6H5、-COOH两两组成的物质中,能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有( )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15. B 解析:可以和NaOH 反应的物质有CH3COOH(乙酸)、 C6H5OH(苯酚)、 C6H5COOH(苯甲酸)、 HOCOOH(碳酸)、 HOOC-COOH(乙二酸。)

16.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它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①加成;②水解;③酯化;④氧化;⑤中和;⑥消去;⑦还原

A.①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⑦ C.①③⑤⑥⑦ D. ②③④⑤⑥

16.A 解析:有机物中含有三类官能团:醛基、羧基、醇羟基,因此可以发生加成反应、酯化反应、氧化反应、中和反应、消去反应(醇的消去)、还原反应(醛基与氢气加成)。

二 非选择题(共6题,52分)

17.(8分)将煤粉隔绝空气加强热,除主要得到焦炭外,还能得到下表所列的物质: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名称 甲烷 一氧化碳 乙烯 苯 甲苯 苯酚 氨水

(1)表中所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填序号): 。

(2)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烃是(填序号): 。

(3)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物可用作制造食品包装袋的'是(填序号) ,该物质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彼此互为同系物的是(填序号): 。

(5)甲苯的一氯取代产物的有 种。

17.(8分)(1)②、⑦ (1分)(2) ③(1分)

(3)③(1分) ; (2分)

(4)④⑤(1分)(5) 4 (2分) 解析:特别注意甲苯的取代反应,在不同条件时取代产物不同。如果在催化剂条件下取代苯环上的氢,有邻、间、对三种,若在光照条件下会取代侧链甲基上的氢,有一种。

18.(10分)现有通式均为(CH2O)n的六种有机物,性质如下:①A是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可发生银镜反应 ②B、C、D的式量均为A 的2倍,E的式量的是A 的3倍,F的式量是A的6倍 ③B、E的水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还可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酯化 ④ E结构中含有―CH3,两分子E 可形成环状酯 ⑤C不溶于水,D、F二种物质的水溶液均呈中性,C既能水解,又能发生银镜反应,D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却能发生银镜反应,还能与钠反应放出H2,F能发生银镜反应,淀粉水解可得F。

(1)请推断各物质的结构简式:A 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E的同分异构体: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和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 ;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和酯化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

(3)写出A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10分)(1)A. HCHO B.CH3-COOH C.HCOOCH3 D.HOCH2CHO

E. CH3CH(OH)COOH F. CH2OH(CHOH)4CHO

(2)①HCOOCH2CH2OH②CH2OHCHOHCHO。

(3)HCHO+4Ag(NH3)2OH → (NH4) 2CO3 +4Ag+6NH3+2H2O

解析:(1)A是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可发生银镜反应,则A是CH2O; B、C、D的式量均为A 的2倍,分子式为(CH2O)2 即C2H4O2 ;的式量的是A 的3倍,E分子式为(CH2O)2即C3H6O3;同理F分子式为C6H12O6;结合题中各物质的性质即可确定结构简式。

(2) E的同分异构体中①能发生银镜反应和酯化反应,说明含有醛基,又使石蕊变红且能发生水解反应则含有羧基,得出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H 同理得出②为CH2OHCHOHCHO。

19.(7分) 有7瓶有机物A、B、C、D、E、F、G,它们可能是苯、甲苯、己烯、苯酚、乙醇、乙醛、乙酸,为确定每瓶成分,进行下列实验:①取7种少量有机物,分别加水,振荡后与水分层的是A、D、G;②取少量A、D、G分别加入溴水,振荡后,只有D不仅能使溴水褪色,而且油层也无色;

③取少量A、G,分别加入酸性KMnO4溶液,振荡后,G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④取A少量,加入浓H2SO4和浓HNO3,加热后倒入水中,有苦杏仁味黄色油状液体生成;

⑤取少量B、C、E、F,分别加入银氨溶液,经水浴加热后,只有B出现银镜;

⑥取少量C、E、F,若分别加入金属钠,均有H2放出;若分别加入Na2CO3溶液,只有F有气体放出;

⑦取少量C、E,滴入FeCl3溶液,E溶液呈紫色;

⑧取少量C、F,混合后加入浓H2SO4,加热后有果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试推断A―G各是什么物质?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__,G_________。

19.苯 乙醛 乙醇 己烯 苯酚 乙酸 甲苯

解析: 由①可知:A、D、G可能是苯、甲苯和己烯,不可能为苯酚,因为所取有机物为少量。

由②可知:D应是己烯,因烯烃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由③④可知:G为甲苯,而A则为苯。

由⑤可知:B中含有―CHO,所以B是乙醛。由⑥可知:F是乙酸,因只有乙酸可与Na2CO3反应,而放出CO2气体。

由⑦⑧可知:E为苯酚,因苯酚遇FeCl3溶液而呈紫色,C则为乙醇。

20.(12分)Ⅰ.中学课本中介绍了如下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 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

请你评价若用上述方法制取乙醛存在哪些不足(写出两点)。

Ⅱ.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粗黑线表示乳胶管。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甲装置常常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 。

(2)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乙中的镀银铜丝,约1分钟后鼓入空气,此时铜丝即呈红热状态。若把酒精灯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气速度,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实验结束。

①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控制鼓气速度的方法是 ,若鼓气速度过快则会 ,若鼓气速度过慢则会 。

(3)若试管丁中用水吸收产物,则要在导管乙、丙之间接上戊装置,其连接方法是(填戊装置中导管代号):乙接 、_______接丙;若产物不用水吸收而是直接冷却,应将试管丁浸在 _____ 中。

20.Ⅰ.操作麻烦、乙醇转化率低(其它合理答案均可)(2分)

Ⅱ.(1)使生成乙醇蒸气的速率加快(1分)

(2)①放热 (1分)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2分)

②控制甲中单位时间内的气泡数 带走过多热量,难以保证反应所需温度 反应放热太少,不能达到反应所需温度 (3分)

(3) b a (2分) 冰水 (1分)

解析:该实验目的是“乙醇的催化氧化并制取乙醛”,第一步是产生乙醇蒸汽,所以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产生足量的乙醇蒸汽,根据题中信息“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实验结束”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一个关键是要保持适当温度使乙醇转化为较多的乙醛,因此要控制气体速率。因乙醛易溶于水,所以用水吸收要注意防倒吸;乙醛易挥发,若用直接冷却法,为保证冷却效果,可以用冰水降低温度。

21.(6分)烷烃A只可能有三种一氯取代产物B、C、D,C的结构简式是 ,B和D分别与强碱的醇溶液共热,都只能得到有机化合物E。以上反应及B的进一步反应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2)H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

(3)B转变为F的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名称)。(4)B转变为E的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名称)。(5)1.6 g H与足量的NaHCO3作用,标准状况下可得CO2的体积是________ mL。

21.(1) (2) (3)取代(或水解) (4)消去 (5)224

解析:由题意知,烷烃中有3类氢原子,根据C的结构简式可以推出B、D的分子式为C6H13Cl,根据转变关系知G是醛,则F为 ,B为 ,然后逐一求解。1.6gH物质的量为0.001mol,会生成CO2 气体0.001mol,体积为224mL。

22(9分).取3.40 g只含羟基不含其他官能团的液态饱和多元醇,置于5.00 L氧中,点燃使醇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0.56 L。将气体经CaO吸收,体积又减少2.80 L(所有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1)3.40 g醇中C、H、O物质的量分别为C_______mol,H________mol,O________mol;该醇中C、H、O的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

(2)由以上比值能否确定该醇的分子式?______ 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

(3)如果将该醇的任意一个羟基换成一个卤原子,所得到的卤代物都只有一种,试写出该饱和多元醇的结构简式。

22.(1)0.125 0.30 0.100 5∶12∶4 (2)可以 因为该实验式中H原子个数已达饱和 (3)C(CH2OH)4

解析:n(CO2)= =0.125 mol

剩余O2:n(O2)=5.00 L-0.56 L-2.80 L=1.64 L

则反应O2为:5 L-1.64 L=3.36 L

由质量守恒可得m(H2O)=3.4 g+ ×32 gmol-1-0.125 mol×44 gmol-1=2.7 g

n(H2O)= =0.15 mol

n(H)=0.3 mol

醇中含O: =0.1 mol,

则N(C)∶N(H)∶N(O)=0.125∶0.3∶0.1=5∶12∶4。

篇4: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课时

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纬线和经线以及纬度和经度的有关知识,请问:纬线和经线的特点有哪些?纬度和经度的范围与变化规律怎样?

(学生回答)

游戏引课: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是“找朋友”。这和我们小时候的“找朋友”游戏不同,我们要在不知道名字的情况下,找到自己想找的朋友。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开学还没多久,老师对各位同学还不是很熟,那么老师在不知道姓名的情况下怎样找到想要找的朋友呢?

学生回答:相貌特征、性格爱好、座位等。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通过座位号很准确的找到某位同学。

活动:教师说出座位号(排列号),请这位同学起立示意。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加深难度,我们把全班分为东西各四组,南北各三组,这样能否找得到想找的朋友呢?(分东西、南北组数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定)

学生回答:可以。

活动:1.教师说出东西组号和南北组号,如“东二组、北三组”,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起立示意。(学生熟练后,加快速度)

2.教师说出第一位同学的组号,由这位同学说出另一个同学的组号,依次传下去。

3.指出一名同学,其他同学说出该同学的位置。

教师引导:联系地球的经线与纬线,想想我们刚才分的组号和经纬线及经纬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活动:联系刚才我们找朋友的过程,请你们在地球仪上找到以下几个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xx年3月23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安全坠入44.4°s、150°w的南太平洋海域,请找出碎片的具体位置;20时,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在哪里?(课本第八页)

教师评价。

学生活动:请完成课本第8页活动1.2.3。

教师提问:请你们说说对全球定位的理解。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经纬网找到某个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学会了正确地读出某个地理位置的经度和纬度。

教学基本流程:

点评:该教案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为基础的“探究式”学习能力的授课方法,培养初中生学习地理兴趣,通过学生参与从远古到现在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自制地球仪,“找朋友”等活动讲清了地球的形状,经纬线和经纬度,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等重、难点知识,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因材施教,因课设问、因情景创设悬念,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寻找问题,讨论问题,探究结论的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教师能有的放矢,抓住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可以利用的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是求是的精神和勇于探索、敢为实践的品质。该教案书写规范,教学过程祥实,教学节奏、条理一目了然,教学手段切实可行,既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又可“土”法上马,具有平时教学实实在在的可操作性。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得当,重点、难点突出,把一节课的三个难点分散在三个课时解决,易于学生接受。

篇5:第一节脂肪烃(第2课时炔烃)教案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炔烃的概念、通式

2.理解炔烃的概念以及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3.理解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及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了解脂肪烃的来源

【过程与方法】

1.对比分析的方法:甲烷、乙烯、乙炔的结构对比,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

2.从乙炔的性质来学习有关炔烃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知识迁移能力

3.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乙炔的制取的认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观察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态度

2.通过对乙炔的性质和用途及其他脂肪烃的来源和应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良好情感。

【重点难点】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情景创设】

书P33页氧炔焰焊接金属

【基础知识呈现】

对比乙烷、乙烯和乙炔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分析它们的结构特点

乙烷乙烯乙炔

分子式

结构简式

结构特点

【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对比,试推出乙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一、乙炔

1.【实验2-1】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方程式:

【思考实验装置】:

【讨论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a.氧化反应:

【资料】乙炔跟空气的混合物遇火会发生爆炸(其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2.5%~80%),在生产和使用乙炔时,必须注意安全。

【总结归纳】有哪些类别的脂肪烃能被KMnO4/H+溶液氧化?他们的结构特点怎样?

b、加成反应:

【思考】炔烃的加成与烯烃的加成有何不同?

【思考】在烯烃分子中如果双键碳上连接了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将可以出现顺反异构。请问在炔烃分子中是否也存在顺反异构?

二、炔烃:

1.概念: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练习】对照乙炔的性质,写出有关丙炔、1-丁炔的燃烧以及与溴水的反应

三、脂肪烃的来源

根据课本P36页【学与问】,阅读课本P35~36,完成下表:

石油工艺的比较:

工艺原理所得主要产品或目的

分馏常压分馏利用各组分的_不同石油气,_,,

,(,

,)

减压分馏利用在减压时,_ _降低,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催化裂化将重油(石蜡)在催化剂作用下,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将_断裂_.提高汽油的产量

裂解又称_裂化,使短链烃进一步断裂生成_

催化重整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和制取芳香烃

MSN(中国大学网)

Unit 5 Fruit 第三课时

《孔乙己》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课时)

《灰椋鸟》第三课时教案

第六章第一节蝗虫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绿洲教案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Unit 3 Is this your skirt? 第三课时

Unit6Atthezoo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案例

Unit 2 What time is it 第三课时

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三课时)(共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三课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