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二年级上册《This is Danny Deer》第三课时教案(共含20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芋头”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二年级上册《This is Danny Deer》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This is (Cathy).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David) Ee,Ff,Gg,Hh,Ii
教学目标:
知识
1、单词: Core: this , isnt, desk, book, pen, pencil, eraser, ruler, not, a, pencil box, pencil sharpener Phonics: eggs, elephant, fire, flowers, girl, goat, hat, hand, insect, ink Cintextual: Come on! Super! Nice to meet you. What a lovely deer!
2、Phonics: Ee, Ff, Gg, Hh, Ii
3、句型: This is Danny Deer. This isnt Lulu Leopard. This is not Lulu Leopard. This is a pen. This is an eraser. Show me a pencil. Stand up. Sit down. Open your books.
能力
1、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的能力
2、培养小组合作的能力。 情感: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态度。
重点难点:
1、正确朗读新单词。
2、对本课中新句型及以前旧句型的正确朗读及应用。
3、表演the rhyme and the song.
教具准备:
教学卡片、剪刀、彩笔、录音机和磁带
教学过程:
1.复习
(1)用句型Whats your name?和My names(Lisa)复习学生的英文名字。
(2)叫一名学生到教室前面,教师提问这名学生:“Whats your name?”让学生回答:“My names(Lisa) ”。
(3)叫另一名学生到教室前,第一个学生(Lisa)代理教师的位置,两人一起按以上的步骤练习对话。
(4)继续进行练习,直到所有的学生都轮到一次练习机会。
2.一起说(第18页)
(1)对学生说:“Open your books.”
(2)让学生看该页的上半部。
(3)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书,一边慢速朗读一边用手指每一个单词。然后用两个学生的名字替换课本带下划线的名字。
3.听一听,标顺序(第6页)
(1)让学生打开课本,翻到第18页,看该页的下半部。
(2)把这一页展示给学生,教师指着Danny Deer的图说:“This is Danny Deer.”
(3)让学生一边跟教师读一边在自己的课本上指出Danny Deer。
(4)重复上述步骤练习其他插图,如“This is Finny. ”
(5)告诉学生准备放录音,让他们注意听。放录音,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书,并根据录音的内容在课本上指出相对应的图片。
(6)再放录音。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在自己的`课本上指图片。
(7)再听一次录音。这一次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把句子的顺序号(1、2、3、4)填写在每幅图右上角的方格里。
4.学习字母Ee(第79页)
(1)让学生回忆他们已学过的字母,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就让他们在UnclesABC字母表中找到那几字母。把Aa,Bb,Cc和Dd写在黑板的一角。
(2)教师说:“看着字母表,找出你认识的字母。”“现在请看下一个字母,这是字母Ee.”
(3)把Ee写在黑板上,说:“这是字母Ee,你们 能在字母表上找到以E打头的词吗?”检查学生是否找到。
(4)教师说:“听:eggs,请跟着说。”让学生跟着说。
(5)又指着这个词说:“看eggs。”鼓励学生边指着词边大声说。
5.学习以字母Ee开头的词(第19页)
(1)让学生看以字母Ee打头的词(eggs)的插图。
(2)放录音,教师指出与单词相对应的图。
(3)再放录音,让学生指他们书上相对应的图。
(4)再放录音,让学生大声读单词。
6.学习字母Ff,Gg,Hh和Ii(第19页、79页)
用上述步骤学习字母Ff,Gg,Hh和Ii 以及这些字母开头的单词。
7.Homework.(第19页)
(1)把所有的字母Ee涂一种颜色。
(2)把所有的字母Ff,Gg,Hh和Ii涂上不同的颜色。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Unit1《Hello》第三课时的教案
教学内容:
Aa, Bb, Cc, Dd复习句型Hello!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Mocky)。
教学目标:
1.复习句型Hello!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Mocky)。
2.学习字母Aa, Bb, Cc, Dd和带这些字母的单词。
教学重点:
学习字母Aa, Bb, Cc, Dd和带这些字母的单词。
教学难点:
练习所学句型
教具准备:单词卡片,实物
教学步骤:
1.一起说(第6页)
(1)用已学的结构复习每个学生的英文名字。
(2)翻到课本第4页,复习主要人物的名字以及句子结构My names (Uncle Booky)。
(3)借助面具以对话的形式复习学习过的.结构。
(4)看书第6页,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手中的书,并示范朗读对话,教师一边读一边指插图中说话的人物。
(5)让女孩念Cathy和 Wang Ling说的话,男孩念Tommy的话。
(6)做对话练习,让学生用他们的英文名字替换划线部分。
2.听一听,标顺序(第6页)
(1)告诉学生准备听录音,要求学生听录音时,听到某个人物说Hello,就用手指向那个人物。
(2)把这一页展示给学生,教师指着第一幅画说:“Hello, my names Ann.”然后让学生用手指他们书上的插图并重复教师的话,用同样的方法练习其他几幅插图。
(3)再放一遍录音,这一次要求学生在每张插图旁边的方格里写下句子的顺序号。
(4)再放一遍录音,让学生检查每一幅图的顺序是否标正确了。
3.学习字母Aa(第7页)
(1)让学生在自己的书上找到一幅Ann的图,教师在黑板上写出Ann,并说:“这是Ann的名字,请看第一个字母,这是字母A”。
(2)让学生看教师手中的书,引导学生找出以字母Aa打头的图(apple)。
(3)放录音,教师指出与单词相对应的图。
(4)再放录音,让学生指出他们书中相应的图。
(5)再放录音,让学生大声跟着说这个词。
4.学习字母Bb, Cc, Dd 方法同上。
5.Booky大叔的字母表(第79页)
(1)让学生指出字母Aa, Bb, Cc, Dd。告诉学生英语的字母有两种写法,即大写和小写,姓名的第一个字母用大写。
(2)让学生翻到黑白页的Uncle Bookys ABC字母表,找出字母Aa, Bb, Cc, Dd。把这两个字母描实并给相应的插图涂上颜色。
6.Homework.(第6、7页)
(1)完成学生用书第7页下半部的练习,即给字母Aa, Bb, Cc, Dd涂上颜色。
(2)给第6页下半部的插图涂上颜色。 Summarize after the class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巩固乘法的意义,进一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2.让学生根据乘法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方式巩固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采用多种方式巩固乘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运算,是什么?(板书出来)
你对乘法有了哪些了解呢?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关乘法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基本训练
师:请同学们开火车读出乘法算式。
师:学生读乘法算式,注意不把乘读做乘以。
师:请同学们看图独立填空。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注意数清楚一组有几个,有这样的几组?
师:自己独立完成填空。
师:比较(1)和(2)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师:看图自己填空。
师:注意单位名称是个。
2.巩固练习
师:自己先画一画,然后填一填。
师:先写出算式,再自己读一读。
师:注意几个几相加一般可以写成两个乘法算式,特殊的像:2个2相加、3个3相加,因为两个乘数相同,这样的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
师:下面这些加法算式,有的可以直接写成乘法算式,自己先做一做,然后和同桌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能直接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自己完成下面各题,注意运算顺序。
师:说一说上面这些题在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点儿什么?
小结: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
的运算。
三、拓展延伸
师:连一连
师:这道题中有没有不能连线的?
师:3+3+5和4+6,没有连线,为什么?是的,这两个加法算式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
师:想一想一个乘法算式能写成几个加法算式?
师:一个乘法算式一般能写成两个加法算式,特殊的像:44,55,这样的两个乘数相同的乘法算式,只能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师:自己先画一画,然后和同学交流一下。
师:可以画出2个3或者3个2,都能用32表示;可以画5个4或者4个5都可以用54表示。
《荷花淀》教案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简要总结、精讲多练。 一、主题思想:小说以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抗日生活为背景,描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逐步由普通劳动者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农村青年妇女的群体形象。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艺术特色: (一)追求散文式的格调和诗歌般的意境。既不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也不在人物塑造上刻意雕刻。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的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 (二) 善于用简洁朴素的对话来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用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刻画场面。 (三)景物描写如诗如画,起到了烘托人物形象、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等作用。 作业 : [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随课练习 一、《荷花淀》中有一段五人对话的描写: 这段对话描写出自五个青年妇女之口,她们在想探望丈夫的共同心愿中,又显示不同个性特点。请按以上所标的顺序简要说明各自个性特点。 答案:A.机智伶俐 B.爽朗直率 C.稳重谨慎 D.性急冒失 E.忸怩含蓄 2.这五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表达角度看,主要起了什么作用?选出正确的一项: B.交代故事发生原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非洲》教案第三课时
《非洲》教案第三课时-02-19 18:09《非洲》教案按教材内容和现在各学校大多每周2课时的工作量,分配为3个课时,包括《非洲》教案第一课时和《非洲》教案第二课时、《非洲》教案第三课时,本篇为《非洲》教案的第3课时,可能内容分配不甚恰当,请各位初中地理老师在使用《非洲》教案时,要适当调整内容。《非洲》教案遵循目前学校自学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理念,主要从导入课题、自主学习和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应用等方面设计,突出了学生自学、学生活动为主体。对《非洲》教案中的设计仅作参考,请自行删改。感谢初中地理老师对《非洲》教案的使用,请各位地理教师对《非洲》教案及本空间其他地理等有关内容提出好的建议课题第二节非洲3课型新授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非洲的矿产、动植物等资源,了解非洲的物产。
2了解非洲存在的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树立科学的人口、资源和环境观念。
重点非洲的物产难点人口、资源、环境观念
教法读图法发现法小组活动教具地图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激
情
导
入非洲在二战前,大部分地区都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你知道这些欧洲殖民者为什么要强占和瓜分非洲吗?就是因为非洲大陆是一块富饶的大陆。学生随着老师的导入,做短暂的思维。
学
生
自
主
学习
和
探
究一、自主学习阶段:先看课本后独立完成黑板上板书的自学提纲里的问题(题目如下)
一)非洲的河流:(读课本21页第3题图)
尼罗河刚果河
(比较它们的流向、注入海洋、流经主要气候区、水量大小、水位变化、国际地位、水力资源)
(二)非洲丰饶的物产--“大陆”:
1、矿产:储量都居世界前列有哪些?
2、动植物资源:非洲是哪些作物的原产地?大型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居世界各洲之冠。
3、读22页图填表:
国家埃及南非摩洛哥尼日利亚赞比亚
农矿
产品
在图上填出两条河流的名称。
在图中找出这两条河流的位置,然后按照项目进行比较
阅读课文找出丰富的矿产有哪些,在图中试着找出哪些国家的产量较大。
对着地图填表,找出这些国家的位置。
(三)、非洲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
粮食问题解决措施
不能自给,许多控制人口数量,提高
人口问题人营养不良国民素质,提高农
出生率、死亡率、环境问题牧业生产水平,加强团
人口自然增长率滥伐滥牧、森林被毁结振兴经济,保护生态环
居个大洲首位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境。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图:
1、将序号填入循环图空格中:
①土地荒漠化;②人口增长过快;③粮食短缺。
2、图中所示问题在洲最为突出。
3、为使问题得以解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控
制,提高。
二、在科代表的.带领下,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讨论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和新发现的疑难
三、各组科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意见,解答疑难问题,老师筛选问题并通过提示启发的方式帮助同学解决
四、巩固记忆知识点然后检测阅读课文非洲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总结非洲当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思考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小组展开讨论,并结合我国实际我们应做些什么
拓
展
应
用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增长率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非洲的人均占有粮食少,这与人口增长有没有关系?讨论问题,各组代表发言
板书
设计五、丰饶的资源
六、亟待发展的经济
非洲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
课后记学习中,应引导学生判读各种地图,并从地图中获取相应的地理知识.设置一些启发性强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原创作者:山东省莘县妹冢镇中心初中沈增军)
第三课时旋转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经历探索,发现旋转的性质.2、数学思考: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旋转这一图形变化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论认识的转变,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3、解决问题:在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进一步应用所掌握的这些特征进行旋转变化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4、情感态度:学生在经历了实验探究、知识应用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具体、生动、灵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旋转的有关概念及性质。难点是概念的形成过程与性质的探究过程。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观察两组图形变换。提问学生是什么变换?意图:复习近平移和轴对称变换,为旋转变换的引入做好对比铺垫。2、用课件显示现实生活中部分物体的旋转现象,钟摆摆锤的摆动,时钟上的秒针在不停的转动;风车叶片的转动。在欣赏完图片后,老师提出:这些运动是前面学习的平移和轴对称吗?答案是否定的,从而引出课题:图形的旋转。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初步感受我们身边除了平移、轴对称变换之外,生活中还广泛存在着转动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本节课探究问题作好铺垫。
(二)观察抽象形成概念为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我展现上组旋转现象的动画,并从中抽象出数学图案,在此设计了点、线、面三方面,让学生观察后回答:这些图案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这样就可以转入对旋转概念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讨论交流,归纳出旋转的概念,并探究出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能从实物体抽象出数学图案,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道理。同时经过共同点的归纳,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并得出旋转的定义。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rotation).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重点突出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让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的旋转的事例,师生共同做出评判。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举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旋转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感知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应用旋转的概念解决问题:练一练:⑴.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_个。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②传送带上物体的移动;③方向盘的转动;④水龙头开关的转动;⑤钟摆的摆动;⑥荡秋千运动。A.2 B.3 C.4 D.5⑵.如图,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中央的紫荆花图案由5个相同的花瓣组成,它是由其中的一瓣经过几次旋转得到的?⑶.时钟的时针从上午6时到上午9时,时针旋转的旋转角是多少度?上午9时到10时呢?设计意图:通过一组简单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实践操作,探究性质做一做:如图,在硬纸板上,挖出一个三角形ABC,再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DEF),移开硬纸板。问题:请指出旋转中心和各对应点,哪一个角是旋转角?、
1.从我们看到的旋转现象以及你所完成的实验中,你认为旋转主要因素是什么?
2.在图形的旋转过程中,哪些发生了改变?哪些没有发生改变?量一量线段OA与线段OD的关系怎样(这里包括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线段OB和OE,OC和OF呢?AB与DE呢?
3.你能通过度量角的方法得出旋转角度吗?你准备度量哪个角?本环节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利用度量等方法发现规律。教师提供给学生动态的旋转图形,进行指导并参与讨论交流,而后归纳出旋转的特征。
1.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四)巩固新知,形成技能1.基础巩固练习第一个题是关于旋转性质的判断题如果两个图形可以通过旋转相互得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A.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B.这两个图形大小形状不变;C.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D将一个图形绕旋转中心旋转一个定角后必与另一个图形重合。第二个题是64页在荡秋千中找对应点的问题。如图,小明坐在秋千上,秋千旋转了80°.请在图中小明身上任意选一点P,利用旋转性质,标出点P的对应点.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巩固旋转性质,将新知内化入已有的认识结构。2.基础应用练习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性质。画出△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的△A2B2C2。设计意图:初步体会旋转画图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性质及应用,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为例题的教学做好铺垫。3.变式思维练习教师出示64页例题,例:如图,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中心,把△ADE顺时针旋转90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在学生掌握了本例的解法后,教师点拨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关键点的对应点,特别是点E的对应点。然后让学生交流归纳出旋转作图的关键步骤:①找准关键点②画出旋转后的对应点,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为了发挥例题的教学示范作用,我对例题进行了以下三次变式:变式一:将例题中的“顺时针”改成“逆时针”,意图是让学生体会规定“旋转方向”的意义。变式二:在正方形ABCD中,CF=DE,请问:△ADE能通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DCF?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得出解决的方案;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动画来进一步验证学生的方法,使此问题解决更加明确化。(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以下三类方法,请看大屏幕,一是先平移后旋转,二是先旋转后平移(两种),三是只用旋转变换得到。)设计意图:这样教学,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旋转方向、旋转角、旋转中心的作用,同时结合平移变换,体现出数学知识的连贯性、综合性和多元性,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请你思考右图可以看做是一个菱形通过次旋转得到的.旋转中心是,旋转角的度数是.上图还可以看做是由图形通过次旋转得到的,旋转角的度数是还可以由图形通过次旋转得到的,旋转角的度数是还可以由图形通过次旋转得到的,旋转角的度数是也可以由图形通过次旋转得到的,旋转角的度数是①以一个菱形旋转5次,60?、120?、180?、240?、300?②以两个菱形旋转2次,120?、240?或60?、120?。③以三个菱形旋转一次180?或60?,这些是由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反过来,逆时针方向旋转也可以得到,还有轴对称的方法。这道开放性练习题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旋转图形的形成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旋转变换所蕴含的美,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公输》第三课时教案
导入新课
墨子到达楚国以后第二回合的战斗是初斗楚王,使楚王深深陷入矛盾之中,狼狈不堪,公 输 第三课时。但贪婪狡猾的楚王并不会善罢甘休,因此,墨子还要进行艰苦曲折的第三回合的战斗,接下来我们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一)明确目标
本课时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综合训练。编写故事。
(二)整体感知
通过全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墨子的政治主张——“非攻”,并认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积极意义。
(三)重点、难点及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旧课,检查背诵和思考题。
2.学习新课——第三部分。
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预习作业中的疑难词句。
(1)九设攻城之机变:九,表示次数多,虚指。
(2)子墨子九距之:距,通假字,同“拒”。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假字,同“御”。
(4)虽杀臣,不能绝也:虽,即使。绝,尽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
3.讲读,分析第三部分。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一次又一次施出机巧变换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抵挡住并挫败了他。两个“吾不言”生动地描写了双方的针锋相对,墨子的“吾不言”更显出他比公输盘棋高几着。
4.小结:前两个回合的斗争,在写法上主要是通过对话斗智,第三部分则通过斗勇。前两回合墨子主攻,后一部分墨子防守。“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墨子把公输盘的进攻一一击败,使之无计可施。而墨子的防守还绰绰有余。至此,墨子的胜利已成定局。但又起风云,再掀波澜。
5.又有何事发生?请大家齐读后三段。分析:当公输盘准备和楚王合谋杀害墨子时,墨子临危不惧,当场予以揭穿,用事实宣布了楚国攻打宋国必败,至此,楚王只得无可奈何地表示“吾请无攻宋矣”放弃了攻宋的野心。墨子最终获胜。
6.小结课文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提问:本文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的三个回合的斗争,表达了什么思想?
归纳: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现了墨子的勇敢、才智和他“非攻”思想。.
提问:本文写作上有何特点?
归纳: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事件发展跌宕起伏。安排笔墨详略得当。其次,本文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来说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总结、扩展
墨子的“非攻”思想在今天来看,仍不失为一个美好的理想。墨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怕艰险,坚忍不拔,勇于自我牺牲的奋斗精神和始终重视实践的作风,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但子墨子的这种非攻思想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他不懂得引起战争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墨子所处的时代所以发生连续不断的兼并战争,是当时阶级斗争的必然现象,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是不能用“非攻”的'主张来制止的。因此,所谓非攻在墨子所处的时代是根本不能实现。
(五)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叙事明理的方法,不改变原作的基本意思,合理想像,适当扩充情节,材料可以作必要的取舍以“墨子救宋”为题编写一则故事。
(六)板书设计
六、参考资料
公输盘正在帮助楚国打造云梯这种战具,等到打造完工,将要用它去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个消息,从鲁国动身,赶了十天十夜的路程,到了郢都,去看望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赶到这儿有什么吩咐?”墨子说:“北边有人侮辱了我,(我)想要借助你的力量去杀掉他。”公输盘听说这话很不高兴,墨子说:“请让我奉献给你十两黄金,”公输盘说:“我讲人道,向来不肯杀人。”
墨子站起身来,拜了又拜,说:“请让我说几句话。我在北边听说你正在打造云梯,将要用它去攻打宋国。宋国究竟有什么罪过?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多余,可在人口方面感到不足,牺牲不足的却去争夺那多余的,这说不上是明智。宋国并没有罪过却要去攻打它,这说不上是仁爱。懂得不该做却不去争辩得失,这说不上是忠诚。进行了争辩却不能夺得胜利,这说不上是坚强。讲人道不肯杀死一个人,却去屠杀许许多多的人,这说不上会权衡。”
公输盘无话可说。
墨子说:“那么,为什么还不停止呢?公输盘说:“不能够停止,我已经把话跟国王谈定了。”墨子说:“为什么不向国王引见我呢?”公输盘说:“好。”
墨子去参见楚王。墨子说:“如今在这有这么个人,丢开他自家的雕花高车,邻居家有驾破烂牛车,却要去偷得它来;丢开他自家的绣花棉衣,邻居家有件粗布短袄,却要去偷得它来,丢开他自家血肉细粮,邻居家有些糠粞糟粕,却要偷得它来。这么个人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楚王说:“一定是犯了偷窃的病症了。”
墨子说:“楚国的疆土,有五千里方圆,宋国的疆土,只有五百里方圆,这就好比是雕花高车对破烂牛车呀。楚国有云梦大泽、犀牛、兕牛、梅花鹿、麋鹿到处都是,大江、汉水的鲜鱼、甲鱼、癞头鼋、鳄鱼算得普天下最丰富的;宋国呢,向来是不出鲜鸡、野兔、鲫鱼的地方。这就好比是鱼肉细粮对糠粞糟粕呀。楚国有松树、梓树、黄根、楠木、樟木,宋国却不生高大的树木。这就好比是绣花锦衣对粗布短袄呀。我认为大王的攻打宋国,正是跟这么个人干同样的事情啊!”
楚王说: “说得好啊!话虽这么说,公输盘给我打造了云梯,还是一定要拿下宋国。”
于是召见公输盘。墨子解下腰带围成一座城又拿来木片为战具。公输盘一次一次地施展了随机应变的攻城战术。墨子一次一次地抵挡挫败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墨子的防守门道还是层出不穷。
公输盘只得认输,但是又说:“我想出了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我不说。”墨子也说:“我懂得你用什么办法对付我,我要保密。”楚王问为什么,墨子说:“公输师傅的意思,不过是要叫你杀掉我。杀掉我,宋国就没法子防守,这就可去攻打了。可是,我的徒弟禽滑厘等300人已经拿着我防守的战具,在宋国的城墙头上等待楚国的侵略者了。即使杀掉我,这股力量是杀不绝的。”
楚王说:“说得好啊,我声明不去打宋国了。”
《地名》第三课时教案
第三课时
(一)活动准备
1、收集了大量关于地名的信息之后,启发学生自己设计、组织、开展“地名游艺会”活动。
2、引导学生把获取的知识进行整理。学生可以按照兴趣分组,小组合作编排游戏,并设计好游戏的规则,然后共同游艺。
3、在组织设计阶段可以先收集地名谜语,再自己创编谜语;收集吟诵含有地名的古诗;把地名串写成相声或者有趣的描述生活经历的文章。
4、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对设计活动有困难的小组或者活动难度大的小组进行指导,在和学生的共同活动中,教师也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
5、布置教室。
6、游艺会分为五项,前四项每个小组必须参加,第五项为附加题,以最后累计的'分数高低取前三名。
(二)活动项目
1、猜城市名,编地名谜语。
(1)老师出谜面,学生抢答,看哪组猜对的多。
金银铜铁(无锡)倾盆大雨(天水)四季温暖(长春)
双喜临门(重庆)风平浪静(宁波)戈壁滩(长沙)
(2)各小组互相出题,看谁答对的多。
2、找一找诗里的地名。(见教材内容,略。)
3、抢答,说地名。
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名:中山路、南京路、北京路。
说出三个用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城市:拉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
说出三个带“阳”字的城市名:岳阳、洛阳、衡阳。
说出三个带“州”字的城市名:湖州、杭州、苏州。
4、介绍一个地名的来历。(每组轮流说)
5、把地名串联在一起,编一个有趣的故事。(加分题)
(三)评选优秀活动小组
《詹天佑》第三课时教案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的层次。
2.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作业。
(二)教学过程
1.明确学习任务。
学习课文第三段: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
2.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京张铁路在经过居庸关、八达岭时,碰到什么困难?詹天佑是怎样想方设法克服这些困难的?
全班讨论。
(2)画施工示意图,完成作业本上第7题。(让两个学生在小黑板上画。)
幻灯出示,结合评议。
“工作面”指的是什么?指出八达岭隧道施工的6个工作面。
能不能在居庸关隧道用中部凿进法,在八达岭隧道用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同样是隧道,两处两种施工方法,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詹天佑根据不同地势,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使工期缩短了一半,充分表现了他的智慧和才干,他是一个杰出的工程师。
3.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
(1)听录音,思考:京张铁路在经过青龙桥时碰到什么困难?詹天佑是怎样克服的.?
(2)讨论上面的思考题。
判断:这四个“人字形”线部哪一个是詹天佑设计的?为什么?(用幻灯出示,小组讨论。)
①②
③④
首先要抓住哪些词?(北上、南口、东北、西北)
幻灯出示正确的“人”字形线路。再读课文。
(3)两个火车头是怎么处理的?“岔道口”在哪里?“折向西北”的“折”什么意思?(选择正确的解释:①断。②改变方向。③屈服。④减损。)连起来说说火车是怎么上坡的。(自己准备,指名讲,讲评。)
(4)小结。设计“人”字形线路解决了火车爬坡的难题,突出了詹天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他是一个杰出的工程师,他有一颗爱国的心。
4.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什么是“竣工”?为什么说京张铁路提前竣工是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而不是“打击”呢?
(3)训练说话:在詹天佑塑像前,假如你是一个来中国游览的外宾,当你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站在他的塑像前,想想会说些什么?
(4)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5.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6、7题。
(2)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业:
①用“为了......为了......”,“不但......而且......”,“杰出、爱国、敬佩”写几句话。
②写片断:在詹天佑塑像前。
离子反应第三课时教案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2、能熟练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3、会由离子反应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4、会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去理解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努力进取的优良品质。
3、使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课本第16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举例说明。
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出现之一者才能发生。
例:(1)生成难溶物质,如Cu(OH)2、BaSO4、AgCl等。CuSO4+BaCl2=BaSO4↓+CuCl2
(2)生成气态物质,如:H2S、CO2、SO2等。CaCO3+2HCl=CaCl2+H2O +CO2↑
(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NaOH+HCl=NaCl+H2O
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时,离子浓度如何变化?
离子浓度减小。
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等),即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2、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即要依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判断。
1、判断下列离子反应能否发生,说明理由。
(1)、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混合 (2)、碳酸钙和硝酸银溶液
(3)、硫化氢气体通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 (4)、碘水和溴化钠溶液混合
2、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指明原因
A、硫酸铜溶液与硫化钾溶液反应:CuSO4 +S2— = CuS↓+SO42—
B、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Ag+ +Cl— = AgCl
C、碳酸钡放入稀盐酸中:BaCO3+2H+ = Ba2+ +H2O +CO2↑
D、铁片放入稀盐酸中:2Fe +6H+ = 2Fe3+ +3H2↑
E、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 + OH— = H2O
六、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能否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关键在于能否选准方程式中各离子对应的物质,现将有关规律总结如下:离子方程式中如有H+存在,应选择强酸,但要注意同时有还原性离子存在,不要选用HNO3(如2H++S2-=H2S↑);如有OH-,应选择可溶性强碱;如有酸根离子,一般应选择钾、钠、铵盐;如有金属阳离子,一般选择强酸盐。
H+——强酸
OH-——可溶性强碱
酸根离子——钾、钠、铵盐
金属阳离子——强酸盐
将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1)2H++S2-=H2S↑ (2)CO32-+ 2H+ = H2O + CO2↑
(3)Cu2++2OH—=Cu(OH)2↓ (4)Zn + 2H+ = Zn2+ +H2↑
接下来讨论本节最后一个问题,有关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七、关于离子大量共存问题:
离子共存是指离子之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反之如离子之间发生反应则离子不能共存。
判断下列各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A Na+、HS-、Cu2+、Cl- B HS-、Na+、OH-.K+ C K+、MnO4-、Cl-、H+
D H+、Cl-、Na+、SO32- E K+、S2-、Cl-、Na+ F K+、SO42-、SO32-、H+、
1、因生成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O32-、SO32-、S2-、HSO3-、HCO3-、HS-等不能大量共存;
2、因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如Ag+与Cl-;Ba2+与CO32-、SO32-等;
3、因生成难电离物质而不能大量共存。如NH4+与OH-等;
4、因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I-等。
5、受酸碱性环境的影响而不能大量共存。如弱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在酸性、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存在。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环境下能大量共存的是C
A.pH=1的溶液中Na+,S2―,K+,MnO4―
B.pH=7的溶液中Al3+,Cl―,SO42―,HCO3―
C.pH>10的溶液中Na+,AlO2―,SO42―,K+
D.pH=0的溶液中Fe2+,ClO―,Na+,K+
P19习题五、六
《将相和》第三课时教案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个故事有什么联系。
(二)分角色朗读,深入体会中心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分角色朗读,深入理解中心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课文讲了几个故事?每个故事可以用什么小标题来概括?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二)交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了解课文第1自然段与下面三个小故事的联系。
课文的第1自然段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这是全文所有故事发生的总的原因,没有这个原因,就不会有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发生,也不会有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发生,没有这两个故事的发生,就不会有蔺相如一次次的升官,最终职位比廉颇还高,因而就更不会有负荆请罪这段佳话。
(四)编排课本剧:
本文由三个故事组成,内容较长,关系较为复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更深、更全面的理解。
1.熟读课文,注意人物的语言、语气。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2.检查朗读情况,分好角色。
在有感情地熟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编排一些动作,朗读中作一些表演。合理地分配角色,指定合适的人读叙述语言。
3.表演课文内容。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表演。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一批朗读表演之后,大家评议,看是否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还有时间,可以再请一些同学朗读表演。
《手拉手》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欣赏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鸭子的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
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数鸭子》。
3、通过本课教学,感受生活中的.乐趣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4、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为歌曲创编歌词。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常用设备:录音机、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出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了大家喜欢的小动物,请注意听一听,它像是谁?
2、初听《鸭子拌嘴》音乐片段。“想一想,猜一猜,刚才音乐中的声音好像是什么动物在叫或说话?”
(多媒体出示鸭子图)然后让学生交流想象并相互模仿。
二、聆听《鸭子拌嘴》音乐。
师口述音乐故事,并让学生自由模仿鸭子走路、说话、游泳、游戏。
1、模仿鸭子吵架。
2、师生表演。在音乐背景下,师和生一起表演鸭子走路、说话、游泳、游戏、拌嘴。
3、小结。
三、学唱歌曲《数鸭子》
1、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不仅是一大一小两只鸭子,而是一群,那么有几只呢,想不想听听其他小朋友数鸭子”
2、初听歌曲《数鸭子》。“要求听出这些小朋友是怎么数的。” 学生回答后集体学一学。
3、复听歌曲。“要求听出这些小朋友在哪里数鸭子以及歌中唱了那些话。”听后学生回答,出示儿歌集体读一读。
4、听谱整体感受旋律。
5、认识休止符,学生跟随钢琴旋律,用手势感受出休止符。
6、教师弹奏旋律,学生用“ga ga ga ”唱出旋律。
7、教师范唱,感受情绪。
8、学生学唱,先跟琴唱,后跟录音唱,接龙唱,个别唱相结合。
9、巩固歌曲,学生边做游戏边唱歌。
四、创编歌词
1、导入。“你还喜欢什么动物,我带大家去动物园看看,你能不能象数鸭子那样唱一唱。”
2、分组创编。根据学生报出来的喜欢的动物,自由组合看着多媒体出示的动物画前讨论如何唱。
3、分组表演。(只有个别学生喜欢的少数动物,也可集中在一组,各唱各自喜欢的动物)唱后让学生互评和自评。
五、课堂小结
1、小结。师:“今天,我们在动物园见到了许多小动物,小朋友们还能把小动物请到我们的歌曲中来,和他们成为好朋友,你们可真能干!”
2、随《数鸭子》律动出教室。
《将相和》参考教案(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个故事有什么联系。
(二)分角色朗读,深入体会中心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分角色朗读,深入理解中心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课文讲了几个故事?每个故事可以用什么小标题来概括?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二)交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了解课文第1自然段与下面三个小故事的联系。
课文的第1自然段“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这是全文所有故事发生的总的原因,没有这个原因,就不会有“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发生,也不会有“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发生,没有这两个故事的发生,就不会有蔺相如一次次的升官,最终职位比廉颇还高,因而就更不会有“负荆请罪”这段佳话。
(四)编排课本剧:
本文由三个故事组成,内容较长,关系较为复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更深、更全面的理解。
1.熟读课文,注意人物的语言、语气。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2.检查朗读情况,分好角色。
在有感情地熟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编排一些动作,朗读中作一些表演。合理地分配角色,指定合适的人读叙述语言。
3.表演课文内容。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表演。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一批朗读表演之后,大家评议,看是否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还有时间,可以再请一些同学朗读表演。
6秋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读“稻”、“藏”、“催”三个字。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秋天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熟塘报落岸”。
2、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秋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秋天的录像片,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跟秋天有关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秋天,请同学们读一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蓝天池塘岸边电报运动场熟了当作底下金子往下落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蓝: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监”字第一笔是竖。注意与“篮”字区分。
塘:左右结构,部首是“土”字旁,右边是“唐”字。“唐”字的第七笔是竖,要出头。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熟: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上是一点一横,左中是口;左下是“子”,第三笔要写成提;右上是“丸”字;下面是四点底。
报:左右结构,右边的笔顺是:横折钩竖横撇捺
落: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洛”字,这是一个上形下声的形声字。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5)认读“稻”、“藏”、“催”三个字。
稻:稻子,水稻。农作物的一种,我们吃的大米就是水稻脱壳后的米粒。
藏:捉迷藏,藏起来。就是躲着不让找到的意思。
催:急着、催促的意思。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6秋天
熟塘报落岸蓝金池底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按照一定的顺序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的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感受到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比较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叶子发黄落下,候鸟南飞等一些自然现象发生在秋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抓住秋天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2、体会秋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的游戏。谁摘下了苹果,就带着同学们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蓝天池塘岸边电报运动场
熟了当作底下金子往下落
二、学习课文
1、从整体入手学习,教师伴着音乐范读。
(1)让学生边听边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思考:秋天到了,自然界的景物有哪些变化?
2、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出示相应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看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秋天来了,天又高又蓝,还有一朵朵白云。教师板书:天:蓝高云:白
(3)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进行比较:
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A.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B.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知道加上“高高的”使句子更具体。
C.指导朗读,突出蓝天的特点。
(4)让学生观看画面,欣赏秋天的天空。
(5)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秋天的美丽,读出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怎么样?
秋天,稻谷熟了,一片金黄,像是铺上了一层金子一样。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喜欢的语句,谈看法,体会粮食丰产的景象。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一眼望不到边”说明稻田所占面积大,是好大一片,使人看不到边际。
“黄澄澄”是写稻田的颜色,这是稻子成熟的表现,说明了粮食的丰产。
“铺了一地金子”说明稻子长得好,满地都是,用比喻的方式表明稻子成熟。
板书:稻田:一眼望不到边,一片金黄。
(5)师小结:秋天,稻子成熟了,大地一片金黄,远远的看不到边际,就像是金子洒满地,面对这一切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运用读的方式,体会那种丰收的喜悦。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第三、四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A.读这两个自然段。
B.想一想,告诉我们什么?
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和有关语句谈一谈秋天大自然的变化。
(2)各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一片一片树叶从树上落下,小鱼藏在落叶下边把落叶当作了伞,小蚂蚁在落叶上爬来爬去,来回跑着,把落叶当作了运动场。燕子看到了落叶,把落叶当作了电报,它们要到南方去过冬了。
板书:黄叶:落下来。小鱼――伞小蚂蚁――运动场燕子――电报
(3)师小结:这些语句使我们感受到:秋天来了,自然界里的小动物,小昆虫们那种欢快的心情,还有秋天那特有的迷人景色。
(4)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小动物、小昆虫们那种欢快的心情,还有秋天那特有的迷人景色。
注意指导:
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A.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B.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知道加上“一片一片的”能够说明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是一片接着一片往下落,陆陆续续的感觉。)
C.教师和学生一起用实物演示。
D.指导朗读,突出落叶的特点。大家评议。
三、组织学生观看秋天的录像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秋天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附:板书设计
7我要的是葫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挂些怕盯邻居治奇怪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挂:第六笔是横,不是竖,两个“土”字上下排着。
些: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赛过: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挂:本课是结(ji5)的意思。
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俗称:腻虫。
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7我要的是葫芦
芦盯挂怪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习说一说。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附: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参加讨论,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参加讨论,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
2、打开书,按照田字格规范书写汉字,教师检查,及时进行板演。
3、填空,再读一读。
的小花()的蚜虫
()的葫芦藤()的小葫芦
让学生先自己练习填写,然后再订正,最后读一读。
()的小花雪白美丽可爱红艳艳
()的蚜虫害人讨厌可气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
二、朗读练习。
1、读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2、比较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与同桌讨论,而后进行交流。这两组句子在表达上,意思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每组中的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第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比第二句更强烈些。
3、练习读一读。
4、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5、想一想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发散思维练习。
请学生给这篇寓言故事续加结尾。
1、自己先练习。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由各小组选出优胜者参与班级展示。
3、进行展示。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读书
2、预习下一课
三年级第一周第三课时教案
Lesson 2 教学内容:Part A Let’s learn and let’s play Part B Let’s sing Part B lets talk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听说、认读boy和girl。 2.听懂Watch out!这个短语。 1.会唱Boy and girl这首歌。 过程与方法:游戏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礼貌大方的.介绍自己和对方的性别。 教学重点:单词boy和girl的教学,及了解Watch out!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单词的发音。 教具准备:人物图片,裙子,裤子,头饰。 教学过程: 一.Warm-up. Ask and answer. T: Hello, A. /Good morning, A. Where are you from? /What’s your name? A: I’m from…. /I’m …. T: Nice to see you. A: Nice to see you, too. 二.Presentation. Who is she? (show them Amy’s photo.) Lead out the word GIRL. She is a girl. 1) Read the word “girl” more than twice. 2) Read the whole sentence “I’m a girl.” Are you a girl, Tony/Mark? Lead out the word BOY. He is a boy. 1) Read the word “boy” more than twice. 2) Read the whole sentence “I’m a boy.” 三.Practice. 1.Say out. I have a skirt and a pair of trousers. I think the skirt is fit for girls and the trousers is fit for boys, right? When I show you “skirt”, then you say “girl”; and I show you “trousers” then you say “boy”. Understand? 2.Guessing game. Boy or girl? 3.Drawing lots. There are a lot of papers in the box. Then you pick out one of them, and say 3 sentences. Pattern is: I’m…. I’m a …. I’m from…. 四.Let’s sing. Sing the song “Boy and girl” 五.Assessment. Activity book P2pep7 unit2 第三课时教案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理解并会朗读Lets read部分的对话;能完成排序练习。 2.能够使学生简单了解中、西方地图不同的标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能够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的对话。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能够理解对话中出现的新时态和指点路线的新语言,如: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fter school? Get off at the cinema.Then walk straight for three minutes.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的录音带。 2.教师准备Lets read和Good to know部分的教学挂图。 3.教师准备Chen Jie和Mike的头饰。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Warm-up) (1)教师放本单元歌曲的录音,学生跟着齐唱两遍。 (2)对唱赛 教师将学生分成四大组,每次由两组进行比赛,比赛的形式是一组唱问题部分,另一组唱答句部分,双方可互换角色进行对唱。四组轮流进行,最后由全班学生举手表决选出唱得最好的一组予以奖励。 2.预习(Preview) 师生对话,语言可参考如下: 丁:How dO you gO tO school? S.,:Iusually goto school bybike. (1)一组根据教师的描述绘制地图。比一比,选出正确无误的地图,并评出最佳“搭档”。 (2)学生做活动手册A Lets talk部分的配套练习。 (3)学生听、读A Lets tall部分,并抄写四会句子。 (4)学生跟录音学唱歌曲“Where Are You Going?’ (5)学生仿照Lets chant替换关键词语自编歌谣。 丁:Where is your home ? 舵:Its near ….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Lets read (1)教师用简笔画画出下午放学后的一些情景:如画出标有放学时间的表、下沉的太阳等,告诉学生:“School is over.1 want to buy a pair of shoes after sch001”接着问学生:“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fter school?”引导学生回答:“1 wantto…”教师领读该组句子,学生跟读。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街区图,图中有各种不同的'建筑,如:医院、邮电局、鞋店、书店、图书馆、超市、电影院和学校。教师手指黑板上的街区图,告诉学生自己所处的位置,然后提问,如:Where is the hospital/post office…?Is it far from here?”等。学生抢答:“Its next to the…”可以分组比赛,也可以全班学生一起参与抢答,答对者予以鼓励。 (3)教师在街区图的学校和鞋店旁边分别加上一个站牌说“This is a bus stop.You can take the No.301 bus here.”教师继续利用街区图指出自己所在的位置:“Now I am at the school.I want to buy a pair of shoes.How Can I get to the shoe store?学生会回答“You can go by the No.301 bus.”教师继续提问:“Where can I get off the bus?”一边问一边手指着shoe store的位置,提示学生回答:“Get off at the shoe store.” (4)教师指着街区图继续提问:“Now Im at the shoe store.How can I get to the…?”根据地图所示选择离鞋店最近的直行可到的建筑物提问,引导学生回答:You Can go straight ahead.”教师表示肯定,说:“Yes! I can walk straight.”继续问学生:“Is it far from the shoe store?”学生回答:“No.”教师接下来说:“Yes.Its not far.I walk straight for three minutes.Then I Can get to the….” (5)教师请学生阅读对话,回答以下问题: What is Mike going To do?What is he going to buy? Where is he going?Where is the shoe store? Which bus Can he take?Is the hospital On the right or left side Of the road? (6)学生课堂上完成排序任务。 (7)教师放Lets read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 (8)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朗读对话。 Good to know (1)教师出示Good to know部分的教学挂图,让学生知道如何使用地图以及要注意的四个标识:1.The title 2.North pointer 3.Symbols 4.Scale。 (2)教师出示杭州、上海或者当地的城区图,请学生找出一些地名并判断距离的远近。 4.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学生做A Lets read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学生听A Lets read部分的录音并跟读,然后读给朋友或家长听。紫藤萝瀑布》教案 第三课时
《紫藤萝瀑布》教案 9月17日星期五 南平三中佘冬妹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1)如何从修辞手法上,赏析句子的美? (2)品味句子的深刻含义。 一,复习前两个课文所学知识点: 1,如何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段内容? (何时,何地)人 事 结果 2,如何赏析词语? (1)这个词原意是……(2)文中的意思是……生动表现人物或事物……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3)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 (4)抒发了作者……情感 3,如何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的句子? 人物描写分成: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首先分析属于何种描写手法,然后分析其作用: (人物描写:(1)用了……描写,(2)表现人物……的情态,(3)突出人物的……性格。 环境描写:(1)用了……描写,(2)烘托了一种……气氛,(3)表达了人物的……的思想感情。 二,本课语言赏析点: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对文中的划线句进行赏析,请说说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此题有两种答题模式:(1)分析句子里面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该句的修辞 修辞作用。 (1) 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参考题型2。 (2) 分析修辞 修辞作用。 常见修辞答题套路如下: (1)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用(事物)比喻(事物),(3)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4)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1)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把xx拟人化(或赋予xx人的情感),(3)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一幅……的画面),或写出了事物……的特点,(4)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1)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2)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3)强调了(事物)的……,(4)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三、提问: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一)比喻 (1)例一: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1)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将繁密盛开紫藤萝比着瀑布,(3)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的情状,(4)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 例二: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 (1)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将点点紫藤花的光芒比进溅的水花。(3)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4)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 例三: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1)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将盛开的紫藤花比做小小的船帆,(3)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4)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 (二)拟人: (1)例一: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1)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把紫藤花拟人化,(3)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4)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 例二:才知那是每一条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1)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把紫藤花拟人化,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3)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色的耀眼与生机。(4)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 例三: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1)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把紫藤花拟人化,以动态写花的静态,(3)生动地写出花开的繁盛。。(4)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 例四:‘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1)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把紫藤花拟人化,(3)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花的勃勃生机。(4)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 (三)对比 3.提问: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起什么作用? (1)用对比的手法,(2)将……与……形成鲜明的对比,(3)突出了人物(事物)的……特点。 讨论并归纳: (1)用对比的手法,(2)将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的繁盛形成对比,(3)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气盎然。也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四,如何赏析句子的深刻含义? 1,提问:作者由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讨论并归纳: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稀落,遭遇不幸,过了这么多年,又开花,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这样生机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而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然身患绝症而死,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逝去而停止流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提问:本文的倒叙第二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深刻含义? 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这些花也正如人,人类社会也正如花一样由每一个一朵组成,虽然某些花或某个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3,提问:\本文的最后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 讨论并归纳:说明作者从花中得到感悟,心中的失弟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和前进的动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五,作业:(1)背诵课外古诗三首。 (2)预习《童趣》 (3)阅读名著冰心《繁星》【教学目标】
1、体会《项羽之死》课文中多角度描写人物性格的方法。
2、学会从辩证地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
一、导入
课件显示《垓下歌》,学生齐声朗诵,初步感受项羽形象,然后调查提问你对项羽的第一印象或评价是什么。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一)结合课文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
第一段 垓下之围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动作描写:惊起饮歌泣
性格特点:心理脆弱,多情善感
第二、三段:东城快战
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东城快战
行动描写:三次行动
性格特点:勇猛、自负
第四段:写自刎乌江
主要情节: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自刎而死
语言描写:天之亡我 无颜见江东父老
性格性格:宿命思想、知耻重义
(二)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表现了项羽性格中的哪些特点?
1、《鸿门宴》: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妇人之仁
2、《鸿门宴》一场写多人,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塑造项羽的形象。《项羽之死》连续集中地写一个人,通过三个连续的事件集中笔墨塑造项羽的形象。
(三)结合《史记项羽本纪》的有关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骁勇善战,军事天才
坑秦卒,屠咸阳,烧阿房宫 好勇斗狠,大失民心
出卖曹无伤 冲动轻信,沽名钓誉
疑范增,走韩信、陈平、英布 多疑好忌,刚愎自用
重用项伯 任人唯亲,是非不分
三、评价历史人物
1、请学生评价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你认为项羽是一个英雄吗?在乌江边,他应不应该自刎?)
2、历史上众家对于项羽的评价:
(1) 司马迁的评价: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2)杜牧的评价:《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3)李清照的评价: 《夏日绝句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王安石的评价: 《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5)毛泽东的评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3、现代人对项羽的评价:
易中天(厦门大学教授):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项羽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项羽之死,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显然,刘邦是代表着历史方向的,项羽则不合时宜。事实上,此后,像项羽这样傻,这样天真、任性的英雄越来越少,阴险毒辣的阴谋家和迂腐愚忠的书呆子则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羽说他的失败是天之亡我,也对。
王立群(河南大学教授):项羽虽然最后失败的,但是我们承认,项羽是英雄,项羽叫本色英雄,刘邦是个地地道道的政治流氓,但是在历史评价上,我们应当说,刘邦也是个英雄,刘邦叫什么英雄,刘邦叫实事英雄,他是那个时代造就的那个实事英雄,项羽是本色英雄,本色英雄抵不住实事英雄。
4、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一般来说,有两个很重要的标准,一个叫历史评价,一个叫道德评价,道德评价是要服从于历史评价的。
《识字7》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识字7
共几课时 3
第几课时 3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完成有关练习。
3.进一步了解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
重难点背诵谚语,完成有关练习。
教学资源
1.小黑板
2.相关练习
一、背诵谚语
二、迁移练习。
1.自由完成。
2.参与讨论.订正。
1.照样子写字,并组词
人——从——众 月——朋
木——( )——( ) 又——( )
2.填空
二人( ),三人( )。
众人( ),黄土( )。
二木( ),三木( )。
( 不成线,独木( )。
3.歌曲导行
1、齐唱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2、欣赏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4.说故事
说说自己通过合作成功完成的一件事情。
5.读读背背
团结一致 齐心协力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人心齐,泰山移
独木难支,孤掌难鸣
众人拾柴火焰高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小结。
[教学目标叙写]
1、通过本文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学生能够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重点掌握词类活用的'规律。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生联系已学过的《鸿门宴》,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
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2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生讲项羽起兵灭秦、鸿门宴的历史故事。
提问:在起兵抗秦、灭秦的战斗中,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项羽?
能征善战、威风凛凛、不可一世
在鸿门宴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
刚愎自用、优柔寡断
《项羽之死》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记述了楚汉战争中的最后一战――垓下之战的过程以及项羽生命中最后的时刻。上节课我们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文字疏通,这节课我们要跟随着太史公的笔触继续勾画描摹自己心目中项羽的形象
二、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梳理情节)
太史公叙写历史的细腻生动自不待说,但如果要求只用三个短语来记录垓下之战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怎么概括?
垓下之围 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
三、深入探究人物形象
此时的项羽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我们在初读文本时,一定对他有初步的认识。司马迁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景表现项羽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不同的场景着重刻画了项羽形象的不同侧面,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这三个场景,使心中的项羽血肉丰满起来。
讨论:任选一个场景结合文本原句,根据场景想象的项羽的形象,评论其在此场景中突显的性格特点,探讨此场景中塑造这一形象的手段方法。并尝试着感受项羽的心境。
教师补充:场景一 四面楚歌―英雄之侠骨柔情(①学习小组汇报讨论成果,选择同一场景的其他小组补充。②①全班齐读《垓下歌》,想象项羽的形象,感受项羽的心境。③教师明确要点:A.欣赏细节描写展现的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这一系列的动作和过程,重点引导学生品读项羽之泣的复杂心境;B.欣赏从声的角度--四面楚歌的背景音乐对人物心理的巨大冲击、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反复叹唱折射的无限苍凉、悲哀和疼惜,感受项羽之死这最后一幕的序曲的悲怆氛围及音乐的无形感发作用;C.欣赏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的侧面烘托效果,抓能字意味的理解。)
场景二:东城快战―英雄之勇猛豪壮(①的步骤同上。②全体男生齐读第二、三节。③教师明确要点:A.欣赏通过语言刻画形象。引导解读战前这段话的三个层次三种心绪―回顾战斗历程且说是天之亡我时的极度自负;明知无法脱身时还说愿为诸君快战的大勇;复聚其骑时一问何如的豪迈。B.欣赏项羽大呼、驰下、?目、叱之动作神态的细节和敌方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的再次烘托,感受项羽盖世的勇武神威。D.阴陵迷道这一细节展现的项羽性格的另一侧面。)
场景三:乌江自刎―英雄之视死如归(①的步骤同上。②分角色朗读。③教师明确要点:A.从江边的慷慨陈词,语言的角度赏析。B.从项王笑曰的笑,神态的角度解读笑的丰富内心。)
教师小结:项羽的形象跃然纸上:有诀别美人名骓的血性柔肠,有感天怨时的自负自叹,有拼死决战的勇猛刚强,有乌江拒渡的知耻重义,有赐马赠头的豪侠意气。正如古人云:精神气血,无所不具。
四、读完《项羽之死》,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和感受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以及司马迁传写人物的杰出功力。同时感受全文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体会美的都是悲的美学境界。)
五、结课
全班齐读《垓下歌》,祭奠英雄的华美落幕
板书设计:
垓下之围―英雄之侠骨柔情
东城快战―英雄之勇猛豪壮
乌江自刎―英雄之视死如归
★ 《Welcome back to school》第三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