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仕友第四单元第三 课时教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陈昂不会上岸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崔仕友第四单元第三 课时教案(共含20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陈昂不会上岸”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崔仕友第四单元第三 课时教案

篇1:崔仕友第四单元第三 课时教案

崔仕友第四单元第三 课时教案

陈庄镇中心小学“问题导学”教案专用 科目:数学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班级 三年级 班 主备人 崔仕友 二备人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 课题:24时计时法   第三 课时 项目 主  备 二  备     学  习  目   标 1、知识点 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掌握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特征,发现两种记时法互相转化的规律,能正确进行互化,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能力培养: 借助已有知识经验猜想、观察比较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异同,发现两种记时法相互转化的方法等数学学习活动中抽象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 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学生感兴趣的探究素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 重点: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难点: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问题预设(任务要求等) 教师点拨、总结等   (一)创设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新年吗?我们一起来重温那美好时刻。 2、当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钟面上是几时?还有其他的说法吗? 3、其实夜里12时,有人把它说成是24时,也有人说成是0时,这一刻是一天的结束,同时这一刻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二)新授: 认识24时记时法 1、感知一天的时间经过。 提问:那么,一天是怎样经过的呢? 2、利用钟面认识一天是24小时。 让学生利用钟表进行操作,并提问:(1)、时针转动了一圈后一天结束了吗? (2)、时针一天在钟面上转了几圈?(两圈) 用24时记时法记时 1、你能在时间条上指出下面几幅图对应的时刻吗? 例如说上午8时对应8时, 写作8:00  象这样的记时方法我们称它为普通记时法。 2、20:00你是怎样想的? 象这样的记时方法就是24时记时法。(板书  24时记时法)你知道下午5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是几时吗?为什么? 3、我想同学们应该都喜欢看电视吧,老师收集了一些电视节目的播出时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谁来读一读你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 5、对应知识点练习: 课本第53页的“做一做”。(结合生活实际理解24时计时法) (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25页第1题。 2、变式练习:课本第54页练习十三的第1题。3、拓展综合练习:课本第54页练习十三的第2题       解说:夜深了,夜空中群星闪烁,人们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夜色褪去,旭日东升,万道霞光照射大地。人们在朝阳下晨练,神清气爽。中午时分,艳阳高照,人们都在辛勤的忙碌着。夕阳西下,夜幕初垂,工作了一天的人们在夕阳下漫步,悠闲自得。黑夜渐渐来临,结束了一天的喧闹,大地一片寂静,只有夜空中 的星星还在说着悄悄话。       第一圈是从0时到12时,经过了12个小时 (贴时间条),第二圈从12时到24时,又经过了12小时。(贴时间条) 你看,一天有多少个小时? 小结:象这种用0时到24时来表示时间的方法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什么呢? (板书课题:24时记时法)   4、教师小结: 那么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在转换时要分几种情况来考虑?(2种)以谁为分界线?(12时)第一种是:12时和12时以前的时刻转换时数是一样的,第二种是:12时以后的时刻转换时要相差12。普通转换成24时加上12,24时转换成12时要减12。不管是哪种情况,如果是普通记时法都要写上时间词。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不同,谈一谈,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板书设计: 二十四时计时法 18:06  20:00 23:38 下午6:06 晚上8时 晚上11:38                                                                         教后反思                            

篇2:崔仕友第三单元第四 课时教案

崔仕友第三单元第四 课时教案

陈庄镇中心小学“问题导学”教案专用 科目:数学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班级 三年级 主备人 崔仕友 二备人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课题: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第四 课时 项目 主  备 二  备     学  习  目   标 1、知识点 使学生认识平均数,感爱学习习近平均数的必要性,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能力培养: 会求简单的平均数,并能利用它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 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重难点 重点: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难点:平均数的意义。     问题预设(任务要求等) 教师点拨、总结等   (一)导入:   出示课本主题图。许多男同学都喜欢打篮球,今天学校篮球队进行了 一场篮球比赛,这两个队伍是开心队和欢乐队,我们来看看这两个队队员的身高情况。  (二)学习新知 1、出示情景图和统计表   单位:厘米  欢乐队     王强  谢明 李雷 王小飞 刘思 148 142  139  141 140     单位:厘米 开心队   杨洋 周小杰 陶晓 卢浩 蔡志 144  146  142 45  143 2、观察主题图和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小组合作。 1、猜一猜,哪个队的.平均身高高一些。 算一算。 提问: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 2、尝试探究,试算 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计算过程。 3、提问:   通过计算,你还能了解哪些信息?   虽然欢乐队的王强是两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因此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你能举几个生活当中运用平均数的例子吗? 学生可能会举出如下例子:在歌唱比赛中,要计算选手的平均得分; 在期末考试之后,要计算全班学生的平均得分;要计算某一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平均数的运用。) 三、巩固练习:(课本45页练习十一4、5题)   汇报交流: 欢乐队平均身高: (148+142+139+141+140)÷5 =710÷5 =142(厘米) 开心队平均身高:(144+146+142+145+143)÷5 =720÷5 =144(厘米)  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  142厘米<144厘米 由此可见:开心队的平均身高高一些。 教师小结: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平均数作为反应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其中移多补少是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在几个不同的数量中,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给少的使使他们变成相同的数,这个相同的数就是原来几个数的平均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平均数 欢乐队平均身高: (148+142+139+141+140)÷5 =710÷5  =142(厘米) 开心队平均身高: (144+146+142+145+143)÷5 =720÷5 =144(厘米) 142厘米<144厘米 所以开心队的平均身高高                                                                               教后反思                          

篇3:崔仕友第四单元第四课时教案

崔仕友第四单元第四课时教案

陈庄镇中心小学“问题导学”教案专用 科目:数学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班级 三年级 班 主备人 崔仕友 二备人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 课题:制作年历   第四 课时 项目 主  备 二  备     学  习  目   标 1、知识点 通过指导学生制作年历,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平、闰年的有关知识,并且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 2、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有序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 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重、难点: 应用所学的知识制作年历。     问题预设(任务要求等) 教师点拨、总结等   (一)问题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平时我们要知道今天是几号,怎么办?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年历? 今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年历好不好?引出课题。 (二)、动手操作: 问题提出:你们会制作一个年历吗?制作一个年历应有哪些步骤?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如何制作年历。 2、交流汇报讨论结果,完善制作方案。 3、师生共同总结:       4、小组分工合作,教师指导。 5、成果展示与交流。 6、学生自我评价。            (三)、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制作的年历还能做什么?(了解时间,记录事件。) (四)、巩固: 让学生课后进一步装饰自己制作的年历,看谁的最漂亮。                           问题连接: 首先要确定1月1号是星期几;在就是休息日和一些节日要用其它颜色标出(7月1日党的'生日,8月1日建军节,10月1日国庆节…);共12个月,每行4个月,排3行。        教师总结:你觉得哪个小组制作的比较好,好在什么地方?又有什么优点呢?注意要表明重要的节日及名称,每月的天数……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动手制作年历,你都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制作年历 首先要确定1月1号是星期几;再就是休息日和一些节日要用其它颜色标出(如:7月1日党的生日,8月1日建军节,10月1日国庆节…);共12个月,每行4个月,排3行。                                                                           教后反思                            

篇4:崔仕友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崔仕友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陈庄镇中心小学“问题导学”教案专用 科目:数学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班级 三年级 班 主备人 崔仕友 二备人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 课题:年、月、日  第二 课时 项目 主  备 二  备     学  习  目   标 1、知识点 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和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能力培养: 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 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 让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逐步建立较长的时间的观念。   重难点 重点: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难点:发现闰年的.判断方法。       问题预设(任务要求等) 教师点拨、总结等   一、复习。 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指名学生回答) 二、新授。 认识平年闰年 1、学生介绍有意义的日子。 一年中还有哪些有意义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一起在年历上标出来。(人手一张年历,各种不同的年份)学生汇报。 2、自主探索,发现年历的知识。 3、学生汇报探索到的有关年历的知识。 (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用什么方法算好呢?) 31×7+30×4+28=365天  31×7+30×4+29=366天 这么多的方法,现在考考大家,老师说一个月,看看你们能不能很快说出这个月的天数?(最后问到二月,有人说28有人说29) 4、学生质疑,引导解决。现在同学们对什么问题还有疑问?引导学生提出(1、到底什么时候是28天,什么时候是29天呢?2、为什么有时28天有时29天呢?) ①、一起来研究特殊的二月。(每位学生来说下自己手中的年历2月份的天数,课件展示表格) ②、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四年一闰) ③、为什么有时28天,有时29天呢?观看录像。 ④、那奥运会是平年还是闰年?1994年呢? ⑤、你们是哪一年出生的?你们出生的那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5、有关闰年的小练习。 你们过了几个生日了?小明的生日是2月29日,请问他到现在为止过了几个生日了?                         年历上有这么多有意义的日子呀,其实年历上还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和知识!请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看看哪组获得的信息多。 引导学生总结: 1、一年有12个月。 2、每月有31天的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大月) 3、每月有30天的是:四、六、九、十一月。(小月) 4、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 5、一年有365天,366天。 介绍平年和闰年。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三、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汇报) 2、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马上就要下课了啊,时间过得真快。那我们这节课不仅学到了那么多知识还学到了要珍惜时间! 老师摘录了一些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和大家共勉。 板书设计:   认识平年闰年 一年有12个月。平年2月28天,全年有365天 。 闰年2月29天 ,全年有366天。                                                                             教后反思                            

篇5:崔仕友第四单元第一 课时教案

崔仕友第四单元第一 课时教案

陈庄镇中心小学“问题导学”教案专用 科目:数学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班级 三年级 班 主备人 崔仕友 二备人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 课题:年、月、日  第一 课时 项目 主  备 二  备     学  习  目   标 1、知识点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2、能力培养: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难点 重点:掌握时间单位年、月、日。 难点: 正确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问题预设(任务要求等) 教师点拨、总结等   (一)、复习导入。 口答:2小时=(  )分          60秒=(  )分 1星期=(  )天 60分=(  )小时  3分=(  )秒   4星期=(  )天 (二)、新授。 认识年、月、日。 1、提问引入:我们以前学过了一些时间单位,如小时、分、秒,谁知道还有哪些时间单位?引入年、月、日,并板书课题。 2、认识年历。 (1)、师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年历。 (2)、教学生学会看年历,并且指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回答 (3)、合作交流: 10月1日是星期几?一年有几个月? 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各有几天? 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 分别找出:儿童节、元旦、国庆节、教师节、劳动节、妇女节的.月、日,说出今年这些节日是星期几。 用铅笔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几月几日,说出那天是星期几。 学会记大月与小月的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一年中有几个月?一个月中最多的有几天?最少的有几天?还有的月份是多少天? 2、归纳:习惯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 思考:有什么好办法能较快地记住各月有多少天? (三)巩固。 1、完成教科书第48页的“做一做”题目。 (训练意图: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2、第2题做完后让学生看年历验证。(计算方法是:30÷7=4……2,商是星期个数。)(训练意图: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师小结:在研究的过程中,知道年、月、日是比较大的时间单位 教师小结:在年历中,既有31天得月,也有30天的月,还有29天的;并且知道几月几日是星期几   介绍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举起左手拳头,背向自己,数月份。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注意八月份要从数一月份的地方数起。 引导学生小结:大月(31天)有:1、3、5、7、8、10、12,小月(30天)有:4、6、9、11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让学生朗读记大月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教师小结:进一步巩固歌谣,边理解边记忆 七个大月心中装 七前单数七后双 二月是个特殊月 其他各月是小月 (四)小结: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请学生对照板书回答。 懂得了一年有12个月,学会了看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 板书设计: 年、月、日。 大月(31天)有:1、3、5、7、8、10、12,小月(30天)有:4、6、9、11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让学生朗读记大月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教后反思                            

篇6:崔仕友三年级第三单元第 一 课时教案

崔仕友三年级第三单元第 一 课时教案

陈庄镇中心小学“问题导学”教案专用 科目:数学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班级 三年级 班 主备人 崔仕友 二备人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课题: 简单的数据分析 第  一 课时   项目 主  备 二  备     学  习  目   标 1、知识点: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能力培养: 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     重难点 重点: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难点: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提出问题并加以理解。   问题预设(任务要求等) 教师点拨、总结等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1)、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师事先准备的空白统计图) (2)、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 问题(一):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 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提问: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 2、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4、师肯定孩子的创作,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5、全班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 6、全班学生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 问题(二): 横向统计图有什么作用? 1、组内交流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3、讨论: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P40第1题。 (1)、看横向统计图,说说统计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同桌交流) (2)、先让学生把各种动物奔跑的最高时速和鸵鸟的最高时速进行数值的比较。 (3)、引发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直观地看出哪几种动物比鸵鸟跑得快,哪几种跑得比较慢,谁跑第一,谁跑第二。 问题链接(一): 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各 种不同品牌的矿泉水。                         问题链接(二):你看,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还可以帮我们决策。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问题?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板书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  横向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教后反思                          

篇7:崔仕友三年级第三单元第 二课时教案

崔仕友三年级第三单元第 二课时教案

陈庄镇中心小学“问题导学”教案专用 科目:数学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班级 三年级 班 主备人 崔仕友 二备人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课题: 简单的数据分析 第  二课时   项目 主  备 二  备     学  习  目   标 1、知识点: 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2、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     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难点: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问题预设(任务要求等) 教师点拨、总结等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例2,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2、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1)、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 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2)、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3)、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4)、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每格表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 每格表示10个单位或20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 (5)、引出新课: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学生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3)、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4)、引导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5)、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 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6)、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提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 (2)、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哪些同学 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3)、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4)、思考:刚刚在比较时,你是怎么看出他们在正常值以上还是在正常值以 下的。  (5)、引导学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 3、巩固练习。 根据统计图,完成P40―41的2――5题。                                                     (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 的问题?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板书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  横向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教后反思          

篇8: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学戏曲》音乐教案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学戏曲》音乐教案

☆《京调》

《京调》是根据京剧的曲牌西皮原板和流水板的曲调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通过欣赏可以引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这首乐曲的结构清晰,基本上由两个主题构成,情绪对比明显很容易区别。第一主题节奏紧凑、旋律欢快;第二主题节奏舒展、旋律流畅。全曲结构为 ABABA。要求学生记住乐曲的主题。

在欣赏《京调》的基础上,也可以再让学生欣赏《夜深沉》。这两首乐曲是京剧音乐的经典作品,应让学生有较深刻的记忆。

《夜深沉》原来是《霸王别姬》中虞姬舞剑的音乐,后来经过加工成为一首刚劲有力、情绪激越的乐曲,音乐会上经常独立演奏。其中有一段快板非常流畅,很有气势。

☆《急急风》

锣鼓经是京剧伴奏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戏曲的独特形式。锣鼓经的种类非常多,本课介绍的《急急风》是其中的一种。通常是表现人物的奔跑、战斗、撕打、追击等急促、紧张、激烈的动作或场面,用在开场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

通过欣赏《急急风》,让学生了解京剧伴奏音乐的构成:“文场”是用有固定音高乐器伴奏的,有京胡、京二胡、小三弦、月琴等,称为“小四件”。“武场”是用打击乐器伴奏的,有鼓板、大锣、小锣和铙钹等。在了解《急急风》的作用和节奏的基础上,还应让学生试着奏一奏。增加对京剧伴奏音乐的感性认识。

☆《唱脸谱》

脸谱是中国戏曲,也是京剧的一大特色。脸谱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不同的脸谱表示不同的人物,如红色脸谱代表忠勇,黑色脸谱代表正直,白色脸谱代表奸诈等。京剧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从各种各样的脸谱就可见一斑。

《唱脸谱》是一首京歌,在创作上非常有特色。用通俗歌曲的.手法将京剧音乐与通俗的风格巧妙地结合起来,它既可以说是一首流行歌曲,也可以说是京剧的唱段。歌曲分为两段,第一段是一般歌曲形式,巧妙的是第二乐段,把京剧的唱腔与歌曲的旋律巧妙地结合起来,唱起来流畅上口。歌词中还讲述了许多京剧中的故事人物。

如:窦尔敦盗御马是《盗御马》中的故事。清朝时,绿林好汉窦尔敦出身武林世家,从小习武,后成为武林高手。他为人忠厚、性格直爽、侠肝义胆,虽身怀绝技,却并不欺人作恶,而是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因而深受武林人士拥戴,推举他为山东绿林道八大处总头领。然而,以十三省总镖局黄三太为首的恶势力却十分仇恨他,设计用暗器击伤了窦尔敦。

后来,窦尔敦在口外连环套聚义,听说太尉梁九公奉旨替代康熙皇帝到口外行围射猎。带有清帝所赐御马,他想到以十三省总镖局黄三太为首的恶势力镇压的镖伤之仇,就下山潜入梁营,将御马盗去,并留下黄三太的姓名。这是一出花脸传统戏。

歌词中的关公战长沙、典韦、曹操、张飞讲的是《三国》的故事;天王托宝塔、魔鬼、夜叉、猴王、妖怪、灰色的精灵讲的是《西游记》的故事。

在教学中除欣赏歌曲之外,还可以学唱第二段,了解第二段歌词中所说的故事。本课应与美术相结合,指导学生制作一个脸谱,带着脸谱演唱歌曲并介绍脸谱的人物故事。这样既可启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加深对京剧的认识。

在本单元结束时可举办一个《走进京剧》活动,分小组搜集信息,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演唱排演京剧的片段,交流各自了解的京剧知识,有条件的还可以写成一篇论文。如:

(1)京剧的产生与发展

(2)京剧的演员以及演唱的剧目

(3)京剧中的角色分类和特点

(4)京剧的服装道具

(5)京剧脸谱谱式和色彩

(6)我所知道的京剧

(7)京剧在世界的影响

京剧需要研究的东西很多,教师应根据各自的情况有所选择,让学生了解得越多越好。不一定要局限在课堂教学上,可以走出课堂与社会相结合,更广泛地了解京剧,也可以和课外活动相结合,举办京剧演唱会等,让京剧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篇9:高一13单元第四课时教案

A Lesson Plan

Instructor: Wang Zhenlong

Date and Time: 5th period, March 8,

Audience: Class 5, Senior 1

Lesson Topic: Unit 13 Healthy eating-----Integrating Skills

Objectives: 1. Learn some useful cooking terms

2. Read and write recipes

Teaching facilities: Bb, Multiple Media

Teaching Steps:

1. Greetings and Duty report

2. Lead-in Presentation

Show the class pictures of Shaomai dumplings and a famous restaurant---Du Yi Chu in Beijing.

3. Pair work----Reading to learn the format of a recipe

Ss read the two recipes on P.7 in pairs and discuss the two questions. Then ask class for answers. Ss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a recipe is generally made up of three parts---Dish name, Ingredients and Directions.

4. Pair work----Reading to understand the details

T helps understand the two recipes and lists cooking terms

Ingredients Instructions

Pork, green onion, beans, skins/ wrapper ; bacon, lettuce, … chopped, cut into pieces, mix/toss, fill, fold, steam, boiling; fry, chop, add, spoon, roll up, …

5. Individual work----Reading the Tips on How to write a recipe

Ss read the TIPs quickly. Then compare the Tips with the recipes above. Ss are asked to answer a question, “What is wrong with the recipes above?” Ss are expected to know the Ingredients above are not measured at all.

Next, Ss try to gather more cooking terms in this passage and add to the list..

Ingredients Instructions

Food stuff Amount chopped, cut into pieces, mix, fill, fold, steam, boiling; fry, chop, add, spoon, roll up, peel, slice, dice, stir, add, mix…

pork, green onion, beans, skins; bacon, lettuce, … a spoonful, a cup, a pound, …

6. Group work---TPR practice

Divide the class into groups of 4. Appoint a Chef leader for each group. The leader gives orders to each of the other chefs. The other chef will act and say what he is doing. Give Ss an example before they start. Then invite three groups to act in the front. The purpose of this activity is to understand and use the important cooking terms below.

chopped, cut into pieces, mix, fill, fold, steam, boiling; fry, chop, add, spoon, roll up, peel, slice, dice, stir, add, mix…

7. Group work----Writing recipes in English

a) Ss are divided into groups of four. They are asked to COOK an easy dish.

b) Tell students some rules before starting a writing competition.

T states the rules for Contest

1.Be fast---only the first 3 groups will enter the final contest!

2.One group will be the final winner.

3.Judges are from each row in this room.

And the rules for Best Recipe:

(1)Beautiful name

(2) Easy to understand

(3) Clean and tidy handwriting

8. Presentation and Accessment

1) Invite the first three group presenters to the front and show the class their recipes.

2) The first boy or girl in each row will act as a judge. Grade each group with 1, 2, or 3 points.

3) The grading decides which group is today’s winner.

9. Summary

Homework:

1. Our foreign teacher Ira Perelson asked how to boil the rice dumplings ready-made by Daoxiangcun Food Company. Please do a research and write a short instruction for him in English.

2. Think about how to explain some Chinese cooking terms like 煎、炒、烹、炸、蒸、煮、涮、溜、炖、煨、烤、烧、汆、烙…

篇10:高一13单元第四课时教案

高一13单元第四课时教案

A Lesson Plan

Instructor:Wang ZhenlongDate and Time: 5th period, March 8, 2004Audience:Class 5, Senior 1Lesson Topic: Unit 13 Healthy eating-----Integrating SkillsObjectives: 1. Learn some useful cooking terms 2. Read and write recipes Teaching facilities: Bb, Multiple Media Teaching Steps:1. Greetings and Duty report2. Lead-in PresentationShow the class pictures of Shaomai dumplings and a famous restaurant---Du Yi Chu in Beijing.3. Pair work----Reading to learn the format of a recipeSs read the two recipes on P.7 in pairs and discuss the two questions. Then ask class for answers. Ss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a recipe is generally made up of three parts---Dish name, Ingredients and Directions.4. Pair work----Reading to understand the details T helps understand the two recipes and lists cooking termsIngredients InstructionsPork, green onion, beans, skins/ wrapper ; bacon, lettuce, … chopped, cut into pieces, mix/toss, fill, fold, steam, boiling; fry, chop, add, spoon, roll up, …5. Individual work----Reading the Tips on How to write a recipeSs read the TIPs quickly. Then compare the Tips with the recipes above. Ss are asked to answer a question, “What is wrong with the recipes above?” Ss are expected to know the Ingredients above are not measured at all.Next, Ss try to gather more cooking terms in this passage and add to the list..Ingredients InstructionsFood stuff Amount chopped, cut into pieces, mix, fill, fold, steam, boiling; fry, chop, add, spoon, roll up, peel, slice, dice, stir, add, mix…pork, green onion, beans, skins; bacon, lettuce, … a spoonful, a cup, a pound, … 6. Group work---TPR practiceDivide the class into groups of 4. Appoint a Chef leader for each group. The leader gives orders to each of the other chefs. The other chef will act and say what he is doing. Give Ss an example before they start. Then invite three groups to act in the front. The purpose of this activity is to understand and use the important cooking terms below.chopped, cut into pieces, mix, fill, fold, steam, boiling; fry, chop, add, spoon, roll up, peel, slice, dice, stir, add, mix…

7. Group work----Writing recipes in English a) Ss are divided into groups of four. They are asked to COOK an easy dish.b) Tell students some rules before starting a writing competition. T states the rules for Contest1.Be fast---only the first 3 groups will enter the final contest! 2.One group will be the final winner. 3.Judges are from each row in this room.And the rules for Best Recipe: (1)Beautiful name (2) Easy to understand(3) Clean and tidy handwriting 8. Presentation and Accessment1) Invite the first three group presenters to the front and show the class their recipes.2) The first boy or girl in each row will act as a judge. Grade each group with 1, 2, or 3 points.3) The grading decides which group is today’s winner.

9. SummaryHomework:1. Our foreign teacher Ira Perelson asked how to boil the rice dumplings ready-made by Daoxiangcun Food Company. Please do a research and write a short instruction for him in English.2. Think about how to explain some Chinese cooking terms like 煎、炒、烹、炸、蒸、煮、涮、溜、炖、煨、烤、烧、汆、烙…

篇11:王志翠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四课时教案

王志翠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四课时教案

陈庄镇中心小学“问题导学”教案专用 科目:数学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班级 五年级 班 主备人 王志翠 二备人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第四课时 项目 主  备 二  备     学  习  目   标 1、知识点: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2、能力培养: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渗透理论来源实际的思想。     重难点 重点:建立体积概念,认识体积单位。 难点:建立体积概念。     问题预设(任务要求等) 教师点拨、总结等   ㈠导课: 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㈡新授: 问题提出(一):体积的意义。 问题导学: 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鹅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间。) 2、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下面的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上面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 (3)、比较: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问题提出(二):计量体积的单位有哪些? 问题导学: 1、讲: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板书)认识体积单位。  2、认识立方厘米。 3、认识立方分米。  4、认识立方米。 3、教师小结: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哪个体积单位大?哪个体积单位小? 体积单位的用途是什么? ㈢巩固练习练习七的1――4题。 问题链接(一):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同学、老师等占教室空间的一部分。整个学校是一个大空间,教师、办公室、操场、花池、领操台、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既有自己的体积。而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空间,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       问题链接(二): 1、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2、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 3、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米水约可装满500个暖瓶。1立方米的木材约可做课桌50张。)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教后反思                          

篇12: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类教案第三课时左右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     自身体验,感知左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师:生活中,我们左右手配合起来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机器人的游戏。老师做遥控器,同学们来做机器人。遥控器发出指令后,看哪个机器人做得又对又准。机器人准备好了吗?开始!(由慢到快,充满趣味。)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验“左”和“右”(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实践操作,理解左右。

1、摆一摆

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老师下口令,你和同桌按照老师的口令摆放。

请你在桌上摆一块橡皮,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生: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

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生:摆在最右边的是小刀。

……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排第几都不一样?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小考官”游戏

师:×××,我问你,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尺子的右边是什么?

师:谁想学老师的样子,也来试一试?(小组内同学互相提问)

4、小组合作摆文具,同桌互问互答。

三、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新课标第一网

师:(老师把右手放下)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老师又举起右手)学生讨论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四、联系实际,应用巩固。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学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议一议:上下楼梯。(课本练一练第5题)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www.xkb1.com

3、想一想

师:停车场上的汽车们跟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汽车们告诉大家: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猜一猜一共有几辆车?

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相法吗?

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2、师:你见过别人握手吗?

师:经常用哪只手握呢?

师:对了,我们同别人握手时,一般要用右手,今天大家合作得非常好,下面就请你和对面的同学握握手,我们就下课吧。

篇13:八下第四单元教案《吆喝》1课时

八下第四单元教案《吆喝》(1课时)

18.吆喝 目标定向: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 2.合作调查能力、搜集整理能力、表演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 1.上集市搜集、调查、整理如今当地的种种“吆喝”,研究其规律、特点及价值,探讨其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 2.自学讨论法、行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热爱本土俗文化的情感。 2.归类记录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为发扬古文化遗产做一点贡献。 【教材分析】 萧乾的《吆喝》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内容贴近生活,文字也不难理解。学生基本上可以自读,在自读后由学生质疑提问,师生共同解决。重点:带有地方特色的吆喝的作用及其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深入调查: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或旧时生意人调查过去人们吆喝的内容和声调,做好记录或录音 2.每人模仿一两句旧时的吆喝声如:卖豆腐的,收破烂的等 【教学目标】 1.交流学生调查或搜集到的`旧时各种吆喝,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学习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及作者情感 【具体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先放吆喝。 2.请同学们模仿昨天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旧时商人处学到的吆喝(教师可适时组织评点) 3.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我们这儿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这种商贩叫卖的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要不是你们爷爷奶奶们还健在的话,它们就可能永远地消逝了。知道吗?你们昨天做了一件多有意义的事啊!你们昨天做的,是整理我们本土的文化遗产事啊!只不过我们昨天只做了第一步,如果将采集到的这些吆喝用文字整理下来,那才是大功一件呢。(讨论如何动笔?) 4.看看著名的作家、记者、翻译家箫乾是如何动笔写《吆喝》的。作者作品简介及处理课后生字词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吆喝声?这些吆喝声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学生默读,自我思索) a..文章中的吆喝声林林总总,多而且杂,但作者却介绍得有条有理。总的来说,文章写了作者在北京听到的大多数吆喝声,从“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中,可以得知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首先从早到晚介绍了“大清早卖早点的……到了晚上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其次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吆喝声。 b.课文也是按照“引入”(1~3)、“介绍叙述”(4~10)、“评论”(11~14)来安排结构的,脉络清晰。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导的方法,导的艺术,把问题留给学生解决,及时总结,切勿包办,教师应引导学生找总起句、过渡句来理清文章的脉络,从而梳理出板书。 2. 你觉得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着怎样的感情?从文中那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你能从同学的介绍中听出这种感情吗? 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怀念之情,包含着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末段“倒还剩一种吆喝”即可体会出来) 3.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相互交流,体会其中的意味。 三、质疑解疑 1.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对材料的加工剪裁功夫) 要点:因为各种的吆喝声实在太多,没必要一一描述,只要写其中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就可以了,做到有重点、有目的地介绍,主题更突出。 2.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马趴?(自然写实、幽默调侃)   3.为什么作者要大量运用“京白”口语?罗列这么多的吆喝声,是不是繁冗了些?(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后落实情感目标) 要点:作者运用“京白”的艺术语言,一是因为他对北京家乡的热爱,二是因为写的“吆喝”都是当地的口语,用当地语言来写更真实,更有表现力。 4.括号里的句子或词语有什么用? 要点:里面的句子、词语是解释前面的方言或起补充说明的,如:“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这里是解释; “过好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这里是补充说明,方便了读者对课文的理解。 5………(学生自己提出) 四.全课小结: 1、由珍惜民族文化遗产与汪奎元事件的正确与错误之处 2、本文值得学习的地方。 五、作业布置: 1.识记字词,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2.学生自由选择文中提及的或课外的吆喝声,进行模仿。并由学生从语气、语速、语调、音量等方面加以点评。 3.自己为一种商品创造一则吆喝广告。先弄清怎么创造(如:方言、事物特色、夸张、语速语调) 4.交流与讨论:你如何看待当前街头的吆喝声?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如今的中学生对于旧式的“吆喝”是相当陌生的,这就为教学带来了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使增加学生对“吆喝”的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条件,设计有关活动,如让学生走上社会,走上集市,倾听吆喝,搜集、调查、整理甚至可以学上一两句当地的种种“吆喝”,了解其作用,分析其与广告的关系。总之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借此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通过这课的设计,我觉得文学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让我们这些远离旧北京的人,对旧北京的文化遗产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加的珍惜现在的生活,发扬和继承古文化遗产。

篇14:高一13单元的第四课时教案

高一13单元的第四课时教案

Instructor:

Wang Zhenlong

Date and Time:

5th period, March 8, 20××

Audience:

Class 5, Senior 1

Lesson Topic:

Unit 13 Healthy eating-----Integrating Skills

Objectives:

1. Learn some useful cooking terms

2. Read and write recipes

Teaching facilities:

Bb, Multiple Media

Teaching Steps:

1.Greetings and Duty report

2.Lead-in Presentation

Show the class pictures of Shaomai dumplings and a famous restaurant---Du Yi Chu in Beijing.

3.Pair work----Reading to learn the format of a recipe

Ss read the two recipes on P.7 in pairs and discuss the two questions. Then ask class for answers. Ss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a recipe is generally made up of three parts---Dish name, Ingredients and Directions.

4.Pair work----Reading to understand the details

T helps understand the two recipes and lists cooking terms

IngredientsInstructions

Pork, green onion, beans, skins/ wrapper ; bacon, lettuce, …chopped, cut into pieces, mix/toss, fill, fold, steam, boiling; fry, chop, add, spoon, roll up, …

5.Individual work----Reading the Tips on How to write a recipe

Ss read the TIPs quickly. Then compare the Tips with the recipes above. Ss are asked to answer a question, “What is wrong with the recipes above?” Ss are expected to know the Ingredients above are not measured at all.

Next, Ss try to gather more cooking terms in this passage and add to the list..

IngredientsInstructions

Food stuffAmountchopped, cut into pieces, mix, fill, fold, steam, boiling; fry, chop, add, spoon, roll up, peel, slice, dice, stir, add, mix…

pork, green onion, beans, skins; bacon, lettuce, …a spoonful, a cup, a pound, …

6.Group work---TPR practice

Divide the class into groups of 4. Appoint a Chef leader for each group. The leader gives orders to each of the other chefs. The other chef will act and say what he is doing. Give Ss an example before they start. Then invite three groups to act in the front. The purpose of this activity is to understand and use the important cooking terms below.

chopped, cut into pieces, mix, fill, fold, steam, boiling; fry, chop, add, spoon, roll up, peel, slice, dice, stir, add, mix…

7.Group work----Writing recipes in English

a)Ss are divided into groups of four. They are asked to COOK an easy dish.

b)Tell students some rules before starting a writing competition.

T states the rules for Contest

1.Be fast---only the first 3 groups will enter the final contest!

2.One group will be the final winner.

3.Judges are from each row in this room.

And the rules for Best Recipe:

(1)Beautiful name

(2) Easy to understand

(3) Clean and tidy handwriting

8. Presentation and Accessment

1) Invite the first three group presenters to the front and show the class their recipes.

2) The first boy or girl in each row will act as a judge. Grade each group with 1, 2, or 3 points.

3) The grading decides which group is today’s winner.

9. Summary

Homework:

1.Our foreign teacher Ira Perelson asked how to boil the rice dumplings ready-made by Daoxiangcun Food Company. Please do a research and write a short instruction for him in English.

2.Think about how to explain some Chinese cooking terms like 煎、炒、烹、炸、蒸、煮、涮、溜、炖、煨、烤、烧、汆、烙…

篇15:高一第13单元第四课时教案

A Lesson Plan

Instructor: Wang ZhenlongDate and Time: 5th period, March 8, Audience: Class 5, Senior 1Lesson Topic: Unit 13 Healthy eating-----Integrating SkillsObjectives:1. Learn some useful cooking terms

2. Read and write recipes Teaching facilities: Bb, Multiple Media Teaching Steps:1.Greetings and Duty report2.Lead-in PresentationShow the class pictures of Shaomai dumplings and a famous restaurant---Du Yi Chu in Beijing.

3.Pair work----Reading to learn the format of a recipeSs read the two recipes on P.7 in pairs and discuss the two questions. Then ask class for answers. Ss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a recipe is generally made up of three parts---Dish name, Ingredients and Directions.

4.Pair work----Reading to understand the details T helps understand the two recipes and lists cooking termsIngredientsInstructionsPork, green onion, beans, skins/ wrapper ; bacon, lettuce, …chopped, cut into pieces, mix/toss, fill, fold, steam, boiling; fry, chop, add, spoon, roll up, …

5.Individual work----Reading the Tips on How to write a recipeSs read the TIPs quickly. Then compare the Tips with the recipes above. Ss are asked to answer a question, “What is wrong with the recipes above?” Ss are expected to know the Ingredients above are not measured at all.Next, Ss try to gather more cooking terms in this passage and add to the list..IngredientsInstructionsFood stuffAmountchopped, cut into pieces, mix, fill, fold, steam, boiling; fry, chop, add, spoon, roll up, peel, slice, dice, stir, add, mix…pork, green onion, beans, skins; bacon, lettuce, …a spoonful, a cup, a pound, …

6.Group work---TPR practiceDivide the class into groups of 4. Appoint a Chef leader for each group. The leader gives orders to each of the other chefs. The other chef will act and say what he is doing. Give Ss an example before they start. Then invite three groups to act in the front. The purpose of this activity is to understand and use the important cooking terms below.chopped, cut into pieces, mix, fill, fold, steam, boiling; fry, chop, add, spoon, roll up, peel, slice, dice, stir, add, mix…

7.Group work----Writing recipes in English a)Ss are divided into groups of four. They are asked to COOK an easy dish.b)Tell students some rules before starting a writing competition. T states the rules for Contest1.Be fast---only the first 3 groups will enter the final contest! 2.One group will be the final winner. 3.Judges are from each row in this room.And the rules for Best Recipe: (1)Beautiful name (2) Easy to understand(3) Clean and tidy handwriting

8. Presentation and Accessment1) Invite the first three group presenters to the front and show the class their recipes.2) The first boy or girl in each row will act as a judge. Grade each group with 1, 2, or 3 points.3) The grading decides which group is today’s winner.

9. SummaryHomework:1.Our foreign teacher Ira Perelson asked how to boil the rice dumplings ready-made by Daoxiangcun Food Company. Please do a research and write a short instruction for him in English.2.Think about how to explain some Chinese cooking terms like 煎、炒、烹、炸、蒸、煮、涮、溜、炖、煨、烤、烧、汆、烙…

篇16:PEP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PEP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Unit 4 What are you doing?第一课时 一Teaching contents A Let’s learn  Let’s play  C Let’s sing 二learning  objectives a) will be able to listen ,read and speak and write the following phrases: drawing pictures, cooking dinner, doing the dishes, reading a book, answering the phone. b) 能够领悟动词后面加上ing 的内在涵义 c) 通过说唱Let’s sing部分的歌谣巩固短语和句子。 三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 Important point:掌握五个四会动词短语的ing形式。 Difficult point: 动词词组ing形式的读音及拼写。 四Teaching aids 1)教师准备词卡,和录音机,磁带 2)教师准备ppt 五:Teaching process 一)Warm-up/revision 1.  Daily communication. 2.  let’s chant Do, do, do the dishes. Read, read, read a book. Draw, draw, draw pictures. Cook, cook, cook dinner. Answer, answer, answer the phone 3课件出示 1)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I often ……. (go shopping, play the piano, read a book, do the dishes, cook dinner…) 2)  What can you do? I can ………………(教师用动作示意) (sweep the floor cook dinner wash the clothes  wash the window draw pictures empty the trash……) 二) presentation/practice (当学生说到draw pictures……) 1) drawing pictures 1.  T:I can draw pictures too. And I am drawing pictures now. (操练(个人朗读,小组朗读………,板书) 2. 操练 I am drawing a duck.   I am drawing a banana. I am drawing ___. 2)cooking dinner 课件出示一只猪 T:What’s this? Ss: It’s a pig. T: Yes, it’s a helpful pig. She can do many things. She can sweep the floor, she can cook the meals, wash the clothes….But what’s she doing now. Let’s ask him: Pig ,pig, what are you doing? Pig:I am cooking dinner. 3)Let’s sing What are you doing?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drawing pictures. I am drawing pictures. What are you doing?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cooking. I am cooking. 4)课件出示一只累了 的`猪 T:What’s happened to Miss pig? S: She is tired. T:Yes, because she has been cooking for two hours. She is very tired .She wants to play with others. So she calls Mr sheep. 5) doing the dishes Pig: Sheep, sheep, what are you doing? Can you play with me? Sheep: sorry. I can’t. I am doing the dishes.(板书,操练) 6) Pair work(就sheep和pig 之间对话) 6)reading a book T: Mr sheep is busy. He is doing the dishes. So pig calls Mr dog. Pig:Dog ,dog, what are you doing? Dog: I am reading a book.(板书,低高音朗读) 7)I am reading an English book. I am reading a Chinese book.    I am reading a/an ___. 8)answering the phone. T: Mr dog is busy ,too. At last, she calls Miss cat. Pig:Cat, cat, what are you doing? Cat: I am answering the phone. Pig: oh, oh, can you play with me? Cat: OK! Let’s go. 9) 同桌之间操练 10)Read all the words 11) Let’s chant What are you doing? 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 the dishes. What are you doing? I’m drawing pictures. What are you doing? I’m reading a book. What are you doing? I’m cooking dinner. What are you doing? I’m answering the phone. 11) open the book, then read after the tape. 12) Play a game 做一做(一名学生上台做动作)  问一问(其他学生问)  A: What are you dong?  答一答(这名学生回答)   B:I am……… 13) Look and say I often….  I am …. cook dinner cooking dinner eat dinner eating  dinner   ………….. 14)总结规律 15)read and write Wu:  What are you doing, John? John:   I am …  Wu:  Thank you. What are you doing ,father?  Father: I am…  Wu: Hi, bear.What are you doing?  Bear:  I am ….  Wu:  Mom.What are you doing?  Mom:  I am…  Wu: Thank you. What are you doing, uncle?  Uncle: I am… 16) Design about your day. (来设计你的一天) My Day eg: I am ___________at _____ 三)Homework 1.完成相应的作业本和抄写本上的练习。  2 课间用今天所学的句子进行对话操练  3 背诵今天的单词,并默三次,中文 一 次。 六blackboard design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answering the phone. drawing pictures cooking dinner doing the dishes  reading a book                                         

篇17:八下第三单元教案《敬畏自然》2课时

八下第三单元教案《敬畏自然》(2课时)

11.敬畏自然    目标定向  1.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2.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2.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2.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我们常常说:“人定胜天”“征服自然”,口口声声说要创造自然,的确,几百年才长成的林木,人类可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让他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让他变的光秃秃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而成的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让它绝迹。但是,当我们陶醉于青山绿水的大自然中时,你是否觉得我们应该爱护大自然,敬畏大自然呢?   热带雨林                                 宇宙中的星系 2.作者简介 严春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  3.文章介绍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二、字词过关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ūn)鹏   斥(y4n)        蓬蒿(h1o)     咫尺(zhǐ) 狼藉(jí)    相形见绌(chù)    美味佳肴(y2o)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精巧:精细巧妙。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佳肴:精美的菜肴。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敬畏自然》朗诵一                           《敬畏自然》朗诵二 1.齐读或抽读、范读。 2.思考: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明确:课文最后一段。明确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3.介绍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多数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类型有①事实的材料,②理论的材料。①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a. 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c. 统计数字,d. 亲身经历、感受。    ②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 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自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四、合作研讨,把握文意 学生自读课文,概括段意,划分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 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第2段:大自然窃笑人类。 第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第7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处处都是人类的兄弟。 第11段:我们应当视其他生物为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五、小结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讨论导入 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敬畏自然”的内涵?“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明确:“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一层为“畏惧”,但不是原始人对大自然的惩罚。 二、再读课文 三、品味语言 1、以练习为依托,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义,并与同学交流看法。 (1)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明确: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明确: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2、以修辞为载体,体味句子的文学性。 (1)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明确: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2)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明确:用了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3)找出本文的反问句 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明确: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明确:反问句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 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明确:反问句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明确:反问句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四、疑点探讨 ①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②为什么说“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为什么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 ③“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点拨见《教师教学用书》) 五、小结及拓展延伸 1.仿例造句,表达对自然母亲的感恩之情: 感谢自然赐予我眼睛,让我看到如此壮美的山河;感谢自然赐予我                ,            。 2.读着作者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打算如何将“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具体行动?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例: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篇18:八下第三单元教案《喂-出来》1课时

八下第三单元教案《喂-出来》(1课时)

15.喂――出来 目标定向: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哂笑、牟取”的读音词义。理解运用文中30多个成语; 2.了解作家及科幻小说的文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3.了解小说的情节,理解作品的主旨; 4.把握文意,理解作品的深意,培养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兴趣; 情感与价值目标: 5.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目标1、3 教学难点: 目标4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入境生趣 同学们,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科学发展到今天,让人类很有成就感。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却又渐渐远离了自然,人类不断地征服自然,而大自然有时又无情地报复了人类。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未来社会,看一看哪儿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有一天,一位正在悠闲休息的人听到了一声奇怪的呼唤“喂――出来”,这声音从何而来,又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共同走进日本作家星新一创作的科幻小说《喂――出来》,去联想,去想象,也许小说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愉悦,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 2.作者简介:星新一,日本现代小说家。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之父”。 3.文体介绍: 科幻小说,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认为英国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1797―1851)的《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我国高士其等也写过不少优秀科幻小说。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①正音 哂shěn笑   牟móu取   众目睽kuí睽  棘jí手  铆m3o钉  贪婪l2n   履lǚ行 ②解释词语 哂笑:讥笑。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牟取:谋取名利。 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断出现。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2.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自由抒发阅读感受。 教师可帮助学生整理思路: ①文章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②小说表达了怎样一个主旨? 3.课堂交流 同桌或四人小组相互交流后全班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用简洁的语言复述。 学生发言后教师帮助学生整理归纳: ①本文讲了一个“填洞公司”利用偶然发现的一个“无底洞”招徕生意,最终人们将整个城市所有难以处理的废弃物全部填入洞中,而最终人类将要为自作聪明付出代价。 ②可以结合研讨与练习二进行分析,也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发表独立的见解。 三、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通过感知,我们知道了小说中有一个深不可测的洞,而面对着这个洞,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表现,而小说的结尾更是奇特,那奇怪的叫声和小石头从那里来?天上掉下那块石头后,又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想象,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可能发生的事情吧。 2.自主探究 学生可以自由讨论,也可以模仿文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发现深洞后的言和行,做模仿表演,让学生品味人物言行背后的心理活动。 学生也可以自设疑问,进行局部赏析,如39~56自然段这一部分,学生在研读中提出一些思考题,教师将各小组讨论题集中归纳,如: ①深深的无底洞有什么用场? ②城市公害是怎样造成的? ③结尾那位工人听到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 ④结尾的小石头出现意味着什么? 师生可以互动式讨论,讨论后进行课堂交流,教师引导归纳: ①人民将城市中的所有垃圾不加处理地填入深洞。 ②人们只顾拼命扩大生产,从而造成城市公害。 ③从那个无底洞中飘出来的。 ④意味着原先人们扔进洞里的垃圾污物将接踵而至,大自然对人类进行一次次惩罚的行动即将开始。 四、体验反思 1.学生可以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直接质疑。 2.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向学生质疑。如: 局部反思可设题: 文中结尾两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此处描写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心理?给人以怎样的启示? 整体反思可设题: 故事是虚构的,这是科幻小说的特点,但存在着现实基础。试着举出一两个因人类破坏环境而招致大自然报复的事例。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回答,也可以自己提问,请同学回答。 ①人们仍陶醉于短暂的清洁与美丽的幸福之中,并未感觉到危险就要降临。 ②我国六七十年代盲目垦荒,使土地沙化严重,生产受影响。竺可桢写了《向沙漠进军》一文,其中的例子发人深思。 五、拓展延伸 1.假如将文章内容的设计化为三幅漫画,想一想三幅画应各画什么内容? 2.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人们应怎样处理废水、废气、废物?为什么这样处理? 3.为更好地保护环境,建立美好家园,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试提出一些主张和建议。 六、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将重新倾泻回人间。显然小说采用了夸张和想像的形式,但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凭着侥幸心理,依赖着这样那样的“无底洞”? 科学幻想是在现实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想像,因此在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到现实中寻找故事的影子,让他们自己探究作品有什么寓意,又有什么现实的针对性。另外,本文的情节特别是结尾很有特点,是一个循环式的结构,体现了作者“谁制造的祸害,谁去承受”的想法。

篇19:小学四年级英语第五单元第三课时教案

小学四年级英语第五单元第三课时教案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用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 am going to …

2. 能灵活运用所学 be going to 句型对将要做的事情进行描 述,并能进行相应的替换练习,达到学习以致用的目的。

3. 能够准确、流利、熟练地朗读Part B Let’s learn more 部 分对话,语音语调正确自然。

4. 能够理解并准确运用“Happy Children’s Day!“在儿童节当 天对同学或朋友表达祝福。

二、教学重点

能听懂、会用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 am going to 能灵活运用所学

be going to 句型对将要做的事情进行描述 并能进行相应的替换练习,达到学习以致用的`目的。

三、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流利、熟练地朗读Part B Let’s learn more 部分对 话,语音语调正确自然。

能够理解并准确运用“Happy Children’s Day!“在儿童节当天 对同学或朋友表达祝福。

四、教学环节

学习目标(2分钟)

(一)学习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 am going to …

(二)学习be going to 句型对将要做的事情进行描述。

自主学习(15分钟)

(一)温故知新 看图片回答问题 Where are you going? I am going to ... Where is He/She going?

He/She is going to the ... Is he/she going to the ...? Yes, he/she is. No, he/she isn’t.

(二)导入新课 1.Part A Warming-up: Do you know? 进行描述。 承接上一环节Children’s Day 的环节,导入本节新课。

(三)互助释疑 同桌间读对话,理解特殊疑问句的用法和回答,对不懂的单词、词组以及句子进行探究。

(四)探究出招 小组合作解决难点,师进行指导。

展示交流(10分钟)

(一)小组展示 小组内分角色读对话,练习用英语询问对方想去什么地方,并做出正确的回答

(二)班级展示 指名小组上讲台做游戏,用英语询问对方或者他人想去的地方,并做回答。

点拨升华(8分钟)

(一)教师放录音,学生跟读,纠正读音。

(二)Children’s Day 六一儿童节 一般疑问句 Is he/she going to the ...?

Yes, he/she is. No, he/she isn’t. Are they going to the ...?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

(三)小组内分角色读对话。

(四)上台表演对话。

课堂作业(5分钟)

(一)作业当堂清 Part A 当中的Do you know? What is the date? 日期是多少?

(二)挑战自我 用本单元所学的地点词汇做对话

篇20:第三单元第四课时:几和几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内容、20页的做一做,练习二第8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互相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自己得出各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纸带、5个红花片、学具棒、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4的组成

① 老师这儿有4个红花片,你能分一分,有几种分法?

② 学生讨论,动作摆一摆。

③ 反馈情况。

4             4              4

3      1     2      2       1      3

④ 读一读,集体读,个别读。

⑤ 游戏,猜一猜。

共有3个园片,左手有2个,右手有几个?

共有4个园片,左手有2个,右手有几个?

共有3个园片,左手有1个,右手有几个?

……

先由老师和学生做游戏,再由同桌互做。

得出   3           3             2

1     2     2     1       1     1

2.5的组成

① 小朋友都有5根小棒,你能把5根分成2部分吗?

② 学生独立操作。

③ 小组交流,把组内意见记录下来。

④ 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⑤ 全班讨论得出:

5        5           5           5

1     4  2     3     3     2     4     1

读一读。

二、巩固发展:

1.20页做一做第一题

老师出示卡片5,同桌合作各拿出圆片或数字卡片使两人拿出的合并起来是5。比一比哪一桌得出的最多。

2.找朋友                           2           4

4           3

1           2

3           1

学会如何找朋友,合并起来是5的,用直线连起来。

2. 对口令游戏

我说3,我说2,3和2组成5

我说2,我说3,2和3组成5

我说3,我说1,3和1组成4

……

3. 填数

5         4         5         4         5          3

(  ) 3    2  (  )  1  (  ) 1  (  )2 (  ) ( ) 1

4. 填表

3     1                    4

1                          1

6.独立完成练习二第8题

三、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学到了那些本领?

把今天学的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板书设计:

崔仕友第四单元第四课时教案

崔仕友三年级第三单元第 一 课时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灰椋鸟》第三课时教案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时1[折纸]

二下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二上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高一英语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单元备课指要教案

王志翠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崔仕友第四单元第三 课时教案(精选2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崔仕友第四单元第三 课时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