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得的红圈圈最多》第三课时优秀教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冬天的雪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他得的红圈圈最多》第三课时优秀教案(共含20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冬天的雪”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第三课时优秀教案

篇1:《他得的红圈圈最多》第三课时优秀教案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第三课时优秀教案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课文,了解邓小平从小认真练字的故事,激发学生从小认真学习的思想感情。

2.学习剩下的生字,认识新偏旁“工字旁”“言字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练习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2.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理解邓小平爷爷小时候究竟如何练字,取得怎样的成绩。

一、复习检查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要使学生动情,教师自己首先得动情。教师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美好的情境,起到了引人入胜、激发兴趣的作用。)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第一段。

1.指读,有没有词语不懂?

2.出示:受到 夸奖 经常

3.先生为什么要夸奖邓小平呢?出示:因为( ),所以( )。

4.指导朗读(小时侯 一手 经常 夸奖)

5.看图:图上画了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先生的表情怎么样?

(1)小时侯的邓小平爷爷,他练字是多么专心呀!先生在他的身后看得是多么高兴呀!

(2)请大家想一想,先生会对邓小平说些什么?

6.老师也最喜欢学习认真的小朋友。今天我也发现有这几个小朋友……上课很认真,发言很积极,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他们。

指名读课文。

7.理解词句。

(1)说说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夸奖”这个词你明白吗?邓小平为什么会得到先生的夸奖?(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你来学学先生是怎么夸奖他的.。

(3)看图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出示图一:图上画了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先生的表情怎样?想一想他会说什么?

(4)指导朗读。

句子中的“小时侯”“就能”“经常”“夸奖”读重音。

(5)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二)第二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一段里有几句话?用“……”画出写先生的句子。 用“-----”画出写邓小平的句子。

2.边读边用横线画一画写先生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一画写邓小平的句子。

3.理解有关词句。

(1)“功课”指什么?“主要功课”是什么意思?把写毛笔字作为主要功课,从这儿你读出了什么?

(2)指名读第二、三两句。

出示白纸、字帖,教师示范“蒙、描”的动作,告诉学生这个过程就叫“仿影”。再演示“照着字帖写”告诉学生这就叫“临帖”。用“先……再……”练说仿影、临贴的顺序。

4.指名读第4句。

(1)(引导读出书上的有关句子,再看看图上的内容)从句子中、图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邓小平的字写得很好?

板书: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2)邓小平爷爷怎么会写出这么好的字的?邓小平为什么会写这么好的字的?

板书:每次 都

(3)从图上可以看出邓小平的母亲心情怎样?她为什么这么高兴?

(4)“这样用功”指怎样用功?回读上文。通过“这样用功”引读上文。学生交流。

5.指导朗读,重点词读好。

第一、二、三句用叙述的语气读;“每次、都能、最多”读重音;最后一句要读出母亲的高兴。

6.赏读全文。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这篇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读一读。

(3)迁移练习:

1)用“先……再……”“每次……都……”练习说话。

2)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以情传声,以声带情”,运用声音的艺术,将学生带入文中的意境,进入艺术的天地,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使学生既了解了课文大意又悟得了朗读的技巧。)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求 当 主

2.学生描红,临写。

作业设计:

1)读熟课文,学习邓小平爷爷认真的写字态度。

2)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记字形的方法很多,教师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寻找合适自己的记字方法,让学生交流,加深记忆。适时点拨,在引导学生摸索规律的同时,教给学生相应的记字方法,弥补学生的认知不足。)

板书设计:

10.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人物故事)

(邓小平)(写字)(最好)

受到先生的夸奖 主要功课 要求 这样用功

先……再……

教后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低年级孩子善于模仿,老师的范读在教学中处在重要的地位。一遍又一遍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于孩子听说能力,朗读能力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学得很认真。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讲体验,抒发感受。尊重朗读中,孩子的个人体验不同。同样的对话,却有不同的感受。多种体验,让朗读走向生活,走进孩子心灵,触动对课文的理解与品悟,使语文生活化。

篇2:《他得的红圈圈最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事。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绍邓小平爷爷从小就能写一手好字。第二自然段具体写邓小平爷爷从小怎样练字和所取得的成绩。课文配有插图,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充分利用插图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故事,懂得认真练字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2、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理解邓小平爷爷小时候究竟如何练字,取得怎样的成绩。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准备:

1、小黑板、多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现在手中都拿到了自己的习字册,请你打开看一看,老师给了你多少红圈圈?我想请个小朋友来说说他看到自己的字被老师打上红圈圈心情怎样?

2、展示一本写得最好的习字册,他得的红圈圈很多,说明他的字很好!请他也来谈谈自己得红圈圈的感受!

3、上学期,我们认识了一位唐朝的书法家,叫~~。是啊,怀素和尚把木板都写穿了,这种认真刻苦的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一个人字也写得很认真,每次得的红圈圈最多。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指名读,齐读。他是谁呢?(出示邓小平像)

4、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小朋友预习了,你知道这个“他”是谁吗?对,是邓小平。邓是他的姓,小平是他的名字。学生读,注意“邓”、“平”是后鼻音。

5、邓小平小的时候学习就非常认真,长大后成为中国的一代伟人。

投影人物:他就是邓小平爷爷,我们国家的第二任主席,全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是他同英国人谈判,创造性地设计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澳门胜利地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邓小平爷爷为了我们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为了我们新中国的伟大前途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小朋友应该时时记着他的名字。邓小平爷爷是这样的伟大,他的故事多的讲不完。

6、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小时侯的一个故事,题目是:(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你很会思考,你很爱动脑筋)

(设计意图: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学在初始阶段就充分针对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让他们猜谜语,调动好奇心,求知欲。对学习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谜语创设浓厚的学习情境是个巧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指导看图。

(1)第一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邓小平在认真写毛笔字,他的先生在后面看着)

(2)第二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邓小平看到自己的字被先生都打了红圈圈,他十分开心)

(3)小朋友们脑袋里都冒出了一个个小问号,你想知道邓小平爷爷小时候是怎样练习写字的吗?那就赶快读课文吧!读课文时老师有些小小的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停下来多读几遍。

②勾划自然段。

③读课文两遍(提醒学生读书姿势)

④刚才小朋友读书读的特别的认真,生字宝宝非常喜欢你们,他们要来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么?

2、检查自读情况。

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的自读情况怎样,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小老师带读。检查读生字的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小老师领读,评议指正。

小、受、奖、时、要、样。

①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②去拼音再读。

③你觉得哪些字的拼音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后鼻音字,邓,平,当,功,翘舌音,这)

④做猜词游戏复习巩固。

⑤学生自主学习二类字,经 纸 蒙 描 熟 照 按

⑥指名读,齐读。

(2)再读一些词语:

①经常、当时、主要、功课、每次、要求、纸、蒙、描、熟、照、按。

②开火车再读。

(3)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能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①“经常、当时、每次”可采用换词理解。“经常”(常常、时常)“当时”(那时)“每次”(次次)

②“主要功课”可举例子进行理解。

③“蒙、描、照、按”可以演示理解。

设计意图:明确的要求,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效果,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自由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长句,为下文打下一定的情感基础,便于学生很好地进入课文营造的情景。

(三)朗读课文,自主感悟。

1、朗读课文。

(1)生字宝宝和你们玩得很开心,它们累了,又回到了课文中去了,你们还能读准它们么?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结合插图,来解决我们上课时提出的问题。

(2)课文一共有两个自然段,我请两个小朋友来读。

(3)选自己读的最好的句子先读给同桌听,然后全班展示。

(4)第二段特别长,可以分句读。指导读好长句子。

①先生要孩子们/先用纸/蒙着字帖描,等练熟了,再照着字帖写。

②每次写字,邓小平爷爷/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所以,他的得红圈圈最多。

(5)开火车练习读长句子。

(6)再读课文,全班展示,评价读的好、差。你能简单复述课文内容吗?

2、自主感悟。

过渡:那你知道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写的是邓小平爷爷什么时候的事情吗?你从哪里知道的?请你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

(1)他读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很认真的在听,谁还想来读一读呢?你读得真好!刚刚这两位同学是因为读书读得好被老师夸奖,那邓小平爷爷小时候是因为什么而受到先生的夸奖啊?想想先生会怎么夸奖他?

(2)邓小平爷爷从小就能写一手好字所以会受到老师的“夸奖”,你知道夸奖的意思吗?你平时受到过老师的夸奖吗?因为什么事而受到夸奖的?你的.心情怎样?

(3)演一演:你是先生,你怎么夸邓小平?

(4)邓小平是偶尔一次受到夸奖吗?你怎么知道的?请你划出那个词!(经常)你知道经常的近义词吗?你能用经常说一句话吗?出示“夸奖”,指名读,男女生PK读,你怎样记住“夸”这个字。

(5)邓小平爷爷非常厉害,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说明他不止一次受到先生的夸奖吗?出示“经常”,经常是什么意思?真不错,你来读一读,小组PK读,齐读。

(6)这两个难读的词读好了,第一自然段肯定也能读好,谁来试一试?指名读,男生读,齐读。

(7)邓小平爷爷为什么能经常受到先生的夸奖啊?(写一手好字)

第二自然段:

(1)你知道他写的是什么字吗?

(2)你真聪明,当时,写毛笔字是小学生的主要功课。出示“功课”,指名读,小老师带读,我们现在有哪些功课,你能说说吗?我们现在有这么多功课啊,那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两个字呢?开火车读,齐读。

(3)当时,写毛笔字和我们现在小朋友写铅笔字一样也是一门主要的功课。出示“当时”,指名读。你在哪里见过“当”这个字啊?(多音字,《怀素写字》用木板当纸用)横排读,齐读。

(4)(出示第一句话)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5)邓小平爷爷真了不起,写毛笔字时得到的红圈圈最多,老师和刚才几个小朋友一样,有个疑问,他为什么得的红圈圈最多呀?你能找出原因吗?(自读第二自然段)

(6)出示词卡“要求”,指名读,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求”这个字吗?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7)那么先生的要求是什么呢,请你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用尺子把它划出来。

(8)这是有顺序的,先干什么?(相机教学蒙、描)等到什么时候再干什么?(相机教学熟、照)

①字帖就是小朋友们写字时去模仿的一个范本,像我们现在的硬笔习字册就是一本字帖,只不过过去的字帖还多了一张薄薄的纸。每次写字时要把这层薄薄的纸蒙在上面。(做动作)。

②“描”大家都知道,等练到什么时候才可以自己写啊?练“熟”了,就是说要练得很熟悉,很熟练了,才可以写。

③那这个写也是有要求的,是要“照”着写,要看每个笔画怎样写,看它的起笔、落笔各在什么位置,要求是非常高的。

(9)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记住小平爷爷是怎么练字的。

(10)教师引读:写得好的字,先生就在上面画个红圈圈。哎呀,先生的要求真严格,要想得到这个红圈圈太不容易了,那为什么邓小平爷爷还能得到最多的红圈圈啊?(教学“每次”)

邓小平爷爷从不觉得按照先生的要求去练字很苦、很累,而是——引读:每次写字……都能……

(11)母亲知道小平这样用功,感觉怎么样啊?

(12)邓小平爷爷从小学习就很用功,所以长大以后才能成为我们的伟大领袖,我们要不要向他学习呀?让我们一起捧起书,认真地读一读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视听觉的效果,进一步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便于学生在自身体验中学习。

(四)学习生字。

1、巩固字音。

(1)大家学得真快,课文都能读得这么好了!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些重要的词语。脱去了拼音小帽,你还能读好吗?

(2)出示生字词,齐读,开火车读(两列火车)。

(3)识字游戏,我指你猜。

2、指导书写。

(1)写毛笔字是邓爷爷小时候的主要功课,写铅笔字也是我们很重要的功课。今天,就让我们和小平爷爷一样认真的写字,好吗?

①出示生字。

邓、到、功、课。

②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你们怎么记住它,写漂亮它?

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而且“到”是左宽右窄,“课”“功”是左窄右宽,邓是左右同宽。

③教学新偏旁,立刀旁,言字旁(你还学过哪些言字旁的字?),工字旁(工字做偏旁,横改成提)

④给生字宝宝找朋友。

⑤你还记得怀素是怎样写字的吗?先……再……今天老师也想请你学着怀素写字的方法来描这几个字。

⑥学生描字。

⑦看到这两个字,你想说什么?笔顺,间架,摆布……

⑧指导书写。照着邓爷爷练字的方法,写一写。

设计意图:把生字正确、规范地写在田字格里。

篇3:课文《他得的红圈圈最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他得的红圈圈最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课文,了解邓小平从小认真练字的故事,激发学生从小认真学习的思想感情。

2.学习剩下的生字,认识新偏旁“工字旁”“言字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练习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2.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理解邓小平爷爷小时候究竟如何练字,取得怎样的成绩。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经常 当时 功课 每次 邓小平时候 先生母亲 衣服

2.读好这些字,就能更好地读好这些词。

3.齐读词语。

4.接下来,就让我们赶快读读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从复习巩固入手,说说对课文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自觉地引入到课题中去,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口头填空:邓小平爷爷小就能写( )好字,( )受到先生的( )。

(3)“一手”有时用来表明某人有一种技术或本领。

(4)指名朗读全段。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揭示练习题,讲这是两个长句子,要求各自轻轻读课文后口头填空。

(2)再次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 这一自然段一共几句话?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② 两个长句子告诉我们什么?

③ 练习用“先……再……”说一句话。

④ 联系书上的插图,体会先生的要求:身坐正,纸放平,笔垂直,专心致志。结合讲“要求”:提出的`具体条件。

⑤ 指名读第五句,“小平学习这样用功”怎样用功?母亲心里怎样高兴?

3.回顾全文,讨论:邓小平爷爷小时侯写的字就很好,我们从哪儿看出来?

(1)邓小平爷爷小时侯写的字就好,我们从哪儿看出来?

(2)为什么他能把字写好?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联系实际,从而更好地体会小松树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神态,为感情朗读奠定基础。“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感悟。)

三、教学生字,布置作业。

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邓平经 当 主 课 次 求

2.上面这些生字,哪些字写的时候容易安排?请说说你的想法。

“平当 主 求”等四个字都可以在、竖中线为准安排,“当”的小字头笔顺试竖、点、撇。

3.“邓、经、课、次”虽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具体安排上还是有区别的:“邓”的左右两部分,上部横向持平。“次”左低右高。

4.练写生字。

5.上面这些生字,我们怎么才能很快记住它们的字形呢?师生共同想主意。

(1)主:“王”字加一点,别把“玉”字猜。

(2)次:“欢”字去掉又,换上两点水。

(3)邓:又加耳朵旁。

(设计意图: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些字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潜能,开发学生右脑,让学生更加喜爱汉字。在低年级写字教学中要重视过程与方法。先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然后教授字的笔顺,再按照字的笔顺规则进行写字。)

篇4: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课文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故事,懂得认真练字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在指导阅读时,充分利用插图来加深课文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

领读后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2、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请默读课文后回答。

3、师:邓小平,人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二、初读课文

1、看软件演示,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第二幅土,说说你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尝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带上音节)

经常当时主要功课每次要求纸蒙描熟照按

(2)指名借助拼音拼读生字词。

(3)擦去拼音,继续认读生字,指名读。

(4)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

(5)出示长句,指导停顿。

先生要孩子们/先用纸/蒙着字贴描,等练熟了,再照着字帖写。

每次写字,邓小平爷爷/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所以,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指名试读课文,侧重检查长句子的停顿是否恰当。

三、布置作业

1、继续认读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和轻声。

四、板书

19、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每次都能按要求去做

得的红圈圈最多

能写一手好字

19、《他得的红圈圈最多》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理解在文章中的意思。

2、了解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故事,懂得认真练字的重要性。激发学

生从小认真学习的思想感情,好好学习。

教学重难点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激发学生从小认真学习的思想感情,好好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经常先生母亲知道邓小平

时候当时功课衣服

2、朗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口头填空:

邓小平爷爷小时侯就能写好字,()受到先生的()。

师:“一手”有时用来表明某人有一种技术或本领。

(3)指名朗读全段。

2、第二自然段

(1)揭示练习题,讲这是两个长句,要求各自轻轻读课文后口头填空。

先生要孩子们()用纸蒙着字帖(),()练熟了,()照着字帖()。

()写字,邓小平爷爷()按先生的()去做,所以,他()。

(2)再次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两个长句告诉我们什么?

(3)练习用“先------再-----”说一句话。

(4)看软件,体会先生的要求。

(5)指名读第五句,提问:小平怎样用功?母亲心里怎样高兴?

3、回顾全文,讨论:

(1)邓小平爷爷小时侯写的字就很好,我们从哪儿看出来?

(2)邓小平爷爷为什么能把字写得好呢?

自由练读,知名朗读。

三、布置作业

1、熟读两个长句。

2、给下面的词换上意思相近的词:

夸奖()经常()用功()应该()

3、练习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19、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每次都能按要求去做

得的红圈圈最多

能写一手好字

五、教后感

19、《他得的红圈圈最多》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背诵课文。

2、指导正确、端正、匀称的把字写在田字格中。

教学重难点指导背诵和写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跟下面各词意思相近的词

夸奖()经常()用功()应该()

2、背诵两个长句。

二、背诵指导

1、着重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回忆这一自然段五句话的层次。

2、第一句话:写当时写毛笔字是小学生的主要功课。

第二、三句话写先生怎样指导学生写字。

第四句话写邓爷爷每次写字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得的红圈圈最多。

第五句话写母亲知道以后的心情。

3、自由试背,指名背诵。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

2、上面这些字,哪些字写的时候容易安排?请说说你的想法?

3、指导:

“邓、经、课、次”虽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具体安排上还是有区别的。

“邓”上部横向持平。

“经、课”左边的上部都略高于右边。

“次”左低右高。

“邓”的右边部分,第一笔是横撇弯钩。

4、练写生字。

5、上面这些生字,我们怎样才能记住他们的字形呢?

师生共同讨论。

四、布置作业

1、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

2、背诵课文。

五、板书:

19、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每次都能按要求去做

得的红圈圈最多

能写一手好字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教案]

篇5:小学一年级语文《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优质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邓小平从小认真练字的事,激发学生从小微认真学习的思想感情,好好学习。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训练:

1.培养学生认真听讲和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

2.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

教学准备:

字卡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板书,读题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3.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介绍人物

1.投影人物:邓小平爷爷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二任主席。他是我们全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是他设计了我们中国改革开放的蓝图。是他同英国人谈判,创造性地设计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澳门胜利地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邓小平爷爷为了我们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为了我们新中国的伟大前途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小朋友应该时时记着他的名字。

看插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邓小平爷爷是这样的伟大,他的故事多的讲不完。今天,老师就来讲他小时侯的一个故事,题目是:(板书课题)

3.读课题,质疑问难。

三、初读课文

1.老师讲故事,要求仔细听,认真想。

2.自由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检查朗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

经常 当时 夸奖 功课 每次 要求

纸 蒙 描 熟 照 按

指名读。

(1)分段指读。

(2)随机正音。

(3)读好长句子,指导读好停顿。

4.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段

1.指读,有没有词语不懂?

2.出示:受到夸奖经常

3.先生为什么要夸奖邓小平呢?

4.指导朗读(小时侯一手经常 夸奖)

5.看图:图上画了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先生的表情怎么样?

(1)小时侯的邓小平爷爷,他练字是多么专心呀!先生在他的身后看得是多么高兴呀!

(2)请大家想一想,先生会对邓小平说些什么?

6.老师也最喜欢学习认真的小朋友。今天我也发现有这几个小朋友……上课很认真,发言很积极,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他们。

五、学习生字

1.学习生字:邓平到夸

2.学生自主记忆。

3.练习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朗读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一段里有几句话?哪句话写了邓小平小时侯认真练字的?用——画出来。

2、出示句子。

每次写字,邓小平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所以,他得到的红圈圈最多。

(1)这里先生的要求指什么?谁能联系前面几句话来说说?

(2)先生要孩子们先用纸蒙着字帖描,等练熟了再照着字帖写。

练习用“先……再……“说一句话。

(3)请学生上台演示:蒙 描 写

(4)谁能想象一下,邓小平爷爷小时侯会怎样写字的呢?

(5)学生交流。

3.他就是这样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的,“这样用功”指怎样用功?这样做的结果怎样呢?再请小朋友联系下面的几句话来思考。

回顾全文,讨论。

邓小平爷爷小时侯写的字就很好,我们从哪儿看出来?

邓小平爷爷为什么能把字写得好呢?

4.老师的奖赏,妈妈的高兴,都说明邓小平小时侯确实是个勤奋学习的好孩子。

5.朗读练习。(把妈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三、赏读全文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这篇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深刻?读一读。

3.迁移练习。

(1) “每次……都……”练习说话。

(2)练习背诵。

着重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四、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当功课

2.学生描红,临写。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1.分段指读。

2.分男女生比赛读。

3.质疑问难。

二、学习生字

1.识记剩下的生字,指导书写。

重点书空“求”,强调笔顺。

2.学生描红:求这

三、课外作业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们听。

篇6:小学一年级语文《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实物投影仪。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小朋友们,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得的红圈圈最多》。谁能把课题读好?大家都很会读书,在读题目的时候都投入了自己的感情。

2、读了几遍课题,你肯定有些问题要问,不妨说给大家听听。这些问题提得很有价值,正是课文想要告诉我们的。我们现在就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请小朋友们轻轻把书翻开到第57页,各自朗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丢字,遇到难读的字、词、句要多读几遍,读到生词要想想意思。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出示:带音节生字词。请“小老师”领读,大家跟读一遍。

邓小平先生 经常 受到 夸奖 当时 功课 每次 要求

(3)去拼音认读生词,读好后鼻音。分组读,一组一行。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读懂了?还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可真聪明,已经有那么多小朋友学会“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了。如果能把这么多带后鼻音的词语都读正确就更了不起了。谁能行?集体乱序指读。

(4)刚才我们读的是词语,的确难度不高。好,难的来了!句子很长,生字很多,你还能读正确、读流利吗?出示长句:建议小朋友们在划斜线的地方停顿一下再读。各自练读。

出示: 先生要孩子们/先用纸/蒙着字贴描,等练熟了,再照着字帖写。

每次写字,邓小平爷爷/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所以,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是女生读书水平高呢,还是男生的读书本领强?咱们比一比就清楚了。

还有小朋友没有得到过发言机会。请大家都勇敢地站起来,大胆地把这两句话读给大家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的。掌声鼓励。

2、现在我们安静地看一遍课文,想一想我们在读课题时提出的问题。有多少小朋友看书时在动脑筋,等会儿我一问就知道。红旗奖励姿势正确、看书专心的小朋友。

3、课题中的“他”指谁?出示图片:哟,爷孙俩正一起看书!谁是邓小平爷爷呀?他可是位了不起的革命家,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让我们中国在短短二十多年里有了飞速的发展。课文里写的就是他小时候的事情。

课文中提到什么样的字才能得先生画的“红圈圈”?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告诉我们什么?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出示提示。

课文用了几个自然段来写这件事?

(三)讲读课文

1、这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自然段,请看银幕,出示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你会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吗?课文里哪个词语告诉我们邓小平爷爷小时候的字写得很好?理解:一手好字。结合生活拓展理解“一手”。

出示:图一。你看到了什么?(年幼的邓小平手握毛笔练字,坐得端正,很认真,像我们一样做到了“三个一”)你看得真仔细。我们在《怀素写字》一文中读到过一个词语,很适合用来夸奖课文里的邓小平。谁记得?[出示:好学上进 ]齐读,夸奖语气。

看,先生也要夸奖他呢!仔细观察一下先生的动作、表情,想一想:先生会怎么夸他?我们来学一学。能带点儿表情、可以加点动作的。

2、经常听到先生夸奖自己,谁不高兴呀?就让我们用高兴的语气读好这段话吧!

3、出示:( )小时侯就能( ),( )受到先生的( )。会填吗?要是能有感情地就更好了。

邓小平爷爷小时候怎么能写出那么好的字呀?这个问题我们放到下一课上讨论。

(四)学写生字。

小朋友,我们也要写字了,敢和邓小平爷爷这位写字高手比吗?出示:邓、平、到。哪位小老师愿给大家提个醒?

学生练字,教师巡视。选出个别优秀的作业展示。

(五)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邓、平、到。

篇7: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他得的红圈圈最多》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故事,懂得认真练字的重要性。

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第2自然段。

4月1日第七周星期二第一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板书课题。

2、指导学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师在题目上打上小问号。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词。(正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将生字词带入课文中读一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课文中的长句子能读得正确、流利吗?(出示长句)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用评议。

4、再次练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师范读课文。

2、解答刚开始上课时提的问题。“他”是谁?“红圈圈”是什么?

3、你们了解邓小平爷爷小时候什么事?

4、文章讲了邓爷爷小时候什么事?

四、教学生字

1、巩固生字字音。

2、教学新偏旁。

3、自学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4、反馈,检查。

5、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呢?

6、指导写字。

7、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五、小结

六、教学后记:“次”较难掌握。

篇8: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他得的红圈圈最多》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能在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继续学习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邓小平认真练字的事,懂得认真练字的重要性。

教具: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理解词句。(指名读)

(3)看图进一步理解句意。(出示图一)图上画了谁和谁?他们正在干什么?先生的表情怎样?他会说些什么?

(4)指导朗读。

2、精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句。

(3)指导朗读。(自由读)

三、赏读课文。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这篇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读一读。

四、巩固练习。

1、用“先......再......”和“每次......都......”等写话。

2、课外阅读《邓小平爷爷小时候的故事》。

五、总结

六、教学后记:学生邓小平的故事了解了。也能背诵课文。

篇9: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他得的红圈圈最多》语文教案

一、教学要求:

1、指导背诵课文。

2、指导正确、端正、匀称的把字写在田字格中。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背诵和写字。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跟下面各词意思相近的词

夸奖经常()用功()应该()

2、背诵两个长句。

(二)背诵指导

1、着重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回忆这一自然段五句话的层次。

2、第一句话:写当时写毛笔字是小学生的主要功课。

第二、三句话写先生怎样指导学生写字。

第四句话写邓爷爷每次写字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得的红圈圈最多。

第五句话写母亲知道以后的心情。

3、自由试背,指名背诵。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邓平经当主课次求

2、上面这些字,哪些字写的时候容易安排?请说说你的想法?

3、指导:

“邓、经、课、次”虽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具体安排上还是有区别的。

“邓”上部横向持平。

“经、课”左边的上部都略高于右边。

“次”左低右高。

“邓”的右边部分,第一笔是横撇弯钩。

4、练写生字。

5、上面这些生字,我们怎样才能记住他们的字形呢?

师生共同讨论。

(三)布置作业

1、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

2、背诵课文。

板书:

9、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每次都能按要求去做

得的红圈圈最多

能写一手好字

篇10: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他得的红圈圈最多》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上学期,我们在课文中认识了一位唐朝的书法家,叫~~。是啊,怀素和尚认真刻苦的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老师也介绍一个人给大家认识,他虽然不是什么书法家,但他和怀素一样,有着一种品质,一种精神,他正凭着这种精神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成为我国主要领导人之一。

2、齐读课题。

3、“他”指的是谁?

4、红圈圈代表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教师范读。

3、学生再读课文。

4、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邓小平受到夸奖当时功课要求这样经常用纸

蒙着描字帖练熟

照着按要求

5、自由朗读生字词,教师指名朗读。

6、同桌互读,去拼音朗读。

7、理解词语:

“夸奖”、“经常”换一个词。

8、集体朗读。

9、通读课文。

一、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2、抓住“小时候”、“经常”等词,让学生理解句子。“小时候”是指邓小平在孩童时就能写出漂亮的字。“经常”说明表扬的次数多,先生很喜欢他。

3、多媒体出示邓小平写过的字。

4、集体朗读。

二、书写生字:

1、多媒体出示生字:

邓到功课

2、自学笔顺,说说这些字的部首和笔画。

3、分析字形,把握左右布局。

4、学生练习,教师行间指导。

三、作业:

1、练字,巩固当天所写作业。

2、背诵第一自然段。

3、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好字一()字帖

一()红圈圈一()纸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多媒体出示:

邓小平经常受到夸奖当时功课要求这样

用纸蒙着描字帖

练熟照着按要求

2、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3、借助第一行生字词,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4、集体背诵。

一、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几句话?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简要说明“主要功课”的含义。

3、先生是如何指导和鼓励学生写好字的呢?多媒体出示句子:

先生要孩子们先……画一个红圈圈。

(1)自由朗读两句话。

(2)读懂了什么?

△写好字的方法,先蒙写,再临写。

教师示范讲解“蒙着”和“照着”的含义。

△掌握写好字的步骤,用“先……再……”说一句话。

△先生画的红圈圈是好的意思,和我们作业本上的五角星差不多。

4、指名朗读第四句,思考:“按先生的要求”是什么要求?

5、比较句子:

所以,他得的红圈圈很多。

所以,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与其他同学相比,他是第一,是最多的。

6、齐读最后一句话。说说,回到家,妈妈会怎样表扬邓小平爷爷?

7、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书写生字:

1、多媒体出示生字:

平夸当求这

2、自学笔顺,说说这些字的部首和笔画。

3、分析字形,把握上下布局。

4、学生练习,教师行间指导。

三、作业:

1、默写生字词

2、背诵全文。

3、按课文内容填空。

搜集邓小平爷爷故事。

篇11: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他得的红圈圈最多》语文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词,理解在文章中的意思。

2、了解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故事,懂得认真练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从小认真学习的思想感情,好好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激发学生从小认真学习的思想感情,好好学习。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经常先生母亲知道邓小平

时候当时功课衣服

2、朗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口头填空:

邓小平爷爷小时侯就能写好字,()受到先生的()。

师:“一手”有时用来表明某人有一种技术或本领。

(3)指名朗读全段。

2、第二自然段

(1)揭示练习题,讲这是两个长句,要求各自轻轻读课文后口头填空。

先生要孩子们()用纸蒙着字帖(),()练熟了,()照着字帖()。

()写字,邓小平爷爷()按先生的()去做,所以,他()。

(2)再次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两个长句告诉我们什么?

(3)练习用“先------再-----”说一句话。

(4)看软件,体会先生的要求。

(5)指名读第五句,提问:小平怎样用功?母亲心里怎样高兴?

3、回顾全文,讨论:

(1)邓小平爷爷小时侯写的字就很好,我们从哪儿看出来?

(2)邓小平爷爷为什么能把字写得好呢?

自由练读,知名朗读。

(三)布置作业

1、熟读两个长句。

2、给下面的词换上意思相近的词:

夸奖()经常()用功()应该()

3、练习背诵课文。

篇12: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了解邓小平从小认真练字的事,激发学生从小认真学习的思想感情,好好学习。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板书:9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领读课题后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2、刚刚大家提出的问题,请默读课文后回答。

(他是邓小平。当时,小学生的主要功课是写毛笔子,写得好的字,老师就在上面画个红圈圈,是因为他每次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

3、教:邓小平,人名,伟大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二、 初读指导

1、看书上的第一幅插图,说说插图上画的'是什么。

(邓小平在认真写毛笔字,先生在他的后面看着)

2、看第二幅插图,说说你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

(他一边拿着笔一边看着先生批阅过的字,见到上面的字都被画上了红圈圈,他高兴得咧开了嘴)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圈出了生字,尝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 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

经常  当时  主要  功课  每次  要求  纸  蒙  描  熟  照  按

(2)指名借助拼音拼读生字词。

(3)擦去拼音,继续读。

(4)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

(5)出示长句,指导掌握好停顿。

先生要孩子们/先用纸/蒙着字帖描,等练熟了,再照着字帖写。

三、 作业

1、继续认读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和轻声。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经常  当时  功课  每次  邓小平  时候  先生母亲  衣服

2、齐读

二、 精读训练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口头填空:邓小平爷爷小就能写(  )好字,( )受到先生的(   )。

(3)教者讲:“一手”有时用来表明某人有一种技术或本领。

(4)指名朗读全段。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揭示练习题,讲这是两个长句子,要求各自轻轻读课文后口头填空。

(2)再次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 这一自然段一共几句话?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② 两个长句子告诉我们什么?

③ 练习用“先……再……”说一句话。

④ 联系书上的插图,体会先生的要求:身坐正,纸放平,笔垂直,专心致志。结合讲“要求”:提出的具体条件。

⑤ 指名读第五句,体问:“小平学习这样用功”怎样用功?母亲心里怎样高兴?

3、回顾全文,讨论:邓小平爷爷小时侯写的字就很好,我们从哪儿看出来?

(1)邓小平爷爷小时侯写的字就好,我们从哪儿看出来?

(2)为什么他能把字写好?

三、 作业

1、熟读长句

2、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写出跟下面词语相近的词:夸奖(  )经常(  )用功(  )应该(  )

2、背诵两个长句子。

二、 背诵指导

1、着重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回忆这一自然段五句话的层次。

2、第一句话写当时写毛笔字是小学生的主要功课。第二、三句话写先生怎样指导学生练习写字。第四句话写邓小平每次写字都按先生的要求做,得的红圈圈最多。第五句话写母亲知道以后的心情。

3、自由试背,指名背诵。

三、 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邓 平 经 当 主 课 次 求

2、上面这些生字,哪些字写的时候容易安排?请说说你的想法。

“平 当 主 求”等四个字都可以在、竖中线为准安排,“当”的小字头笔顺试竖、点、撇。

3、“邓、经、课、次”虽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具体安排上还是有区别的:“邓”的左右两部分,上部横向持平。“次”左低右高。

4、练写生字。

5、上面这些生字,我们怎么才能很快记住它们的字形呢?师生共同想主意。

(1)主:“王”字加一点,别把“玉”字猜。

(2)次:“欢”字去掉又,换上两点水。

(3)邓:又加耳朵旁。

四、 作业。

1、在田字格中描红。

2、背诵课文。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13:《他得的红圈圈最多》练习题

一、认一认,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经(jīnɡ   jīn)常   纸(zhǐ  zǐ)张     熟(shú  sú)了

按照(zào   zhào)   蒙(ménɡ  mén)着   描(miáo máo)红

二、看拼音,写词语。

dānɡ shí     ɡōnɡ kè      zhè  cì      dào  chù

xiě  zì      yāo  qiú     hé  pínɡ    kuā jiǎnɡ

三、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四、给下面的汉字找朋友。

课(       )(       )     功(       )(       )

当(       )(       )     到(       )(       )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爷爷 候就能写 ,经常受到 奖。

2、,写 是小学生的主要 。

3、母亲知道 学习这样 , 很高兴。

六、读一读,再照样子写一写。

例:先生要孩子们先用纸蒙着字帖描,等练熟了,再照着字帖写。

1、回到家,我先                                        ,再                                    。

2、                    先                             ,再                                    。

阅读驿站:

邓小平:198月22日诞生在四川省广安县姚坪里一个望族家庭,辈名邓先圣,别名邓希贤,邓小平是他1927年在武汉做地下党工作时候用的化名。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记忆宝库: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篇14: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故事,懂得认真练字的重要性。

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第2自然段。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板书课题。

2、指导学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师在题目上打上小问号。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词。(正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将生字词带入课文中读一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课文中的长句子能读得正确、流利吗?(出示长句 )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用评议。

4、再次练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师范读课文。

2、解答刚开始上课时提的问题。“他”是谁?“红圈圈”是什么?

3、你们了解邓小平爷爷小时候什么事?

4、文章讲了邓爷爷小时候什么事?

四、教学生字

1、巩固生字字音。

2、教学新偏旁。

3、自学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4、反馈,检查。

5、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呢?

6、指导写字。

7、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五、小结

六、教学后记:“次”较难掌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在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继续学习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邓小平认真练字的事,懂得认真练字的重要性。

教具: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理解词句。(指名读)

(3)看图进一步理解句意。(出示图一)图上画了谁和谁?他们正在干什么?先生的表情怎样?他会说些什么?

(4)指导朗读。

2、精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句。

(3)指导朗读。(自由读)

三、赏读课文。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这篇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读一读。

四、巩固练习。

1、用“先……再……”和“每次……都……”等写话。

2、课外阅读《邓小平爷爷小时候的故事》。

五、总结

六、教学后记:学生邓小平的故事了解更多了。也能背诵课文。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教学设计]

篇15:《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故事,懂得认真练字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指课题)学生读课题。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小朋友词语掌握的怎么样了?(出示词语)

2、复习词语

(1)指名读

(2)齐读

二、教学新课

过渡:小朋友们词语掌握的真扎实。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读)

1、读完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经常受到先生的夸奖)

(1)“经常”是什么意思呀?指名回答,你能读好这个词吗?(指名读)

(2)那邓小平爷爷为什么受到老师的夸奖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邓小平爷爷小时候就能写一手好字)

过渡:小朋友经常受到老师的夸奖,你们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那你自己用开心高兴的心情练一练。(学生读)

都读好了吗?我们现在一起用开心高兴的语气来读一读。(教师引读)

2、过渡:邓小平爷爷小时候就能写一手好字,他是天生的吗?请读读课文,在文中找找他是怎样写成一手好字的?打开书自己读读。

(1)、小朋友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邓小平爷爷小时候是怎样练字的!但我想先问问小朋友,他为什么要练字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学生回答,出示相关的句子)评:你真会学习。

(2)、邓小平爷爷从小就开始练写毛笔字了,那他是怎样练得呢?

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先生要……字帖写。”邓小平爷爷就是这样练字的,这丫也就是练字的方法,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3)、(出示句子)你看,我现在把它们的位置交换一下行吗?变成先照着字帖写,等练熟了,再用纸蒙着字帖描。可不可以?为什么?

(4)、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课件点击“先”“再”)

位置是不可以颠倒的,这就像我们写字一样,那你能用这样的句型来说一说吗?(出示课件)

(5)、这可是练字的好方法,我们再把它读一读。(齐读)

3、过渡:写的好的字老师就在上面画个红圈圈,邓小平爷爷记住老师的话了,那他只是一次,两次按要求去做吗?(学生回答)那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每次……最多”。你又是从这句话中哪个词看出来的?

(1)、“每次”是什么意思?“次次”

(2)、邓小平爷爷第一次是怎样做的?(学生回答)邓小平爷爷第二次是怎样做的?(学生回答)邓小平爷爷第三次是怎样做的?(学生回答)

是呀,邓小平爷爷每次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从中你知道了邓小平爷爷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回答)

(3)、那你能读出邓小平爷爷刻苦、认真来吗?自己读一读。(齐读)

所以,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母亲知道以后(引读)……

(4)、小结:学了第二自然段,我们知道了邓小平爷爷是如何练习写字的,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小时候邓小平爷爷刻苦,认真写字的情景。当时(引读)……

三、课外拓展

四、学习写字

到、功、课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教学设计]

篇16: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课文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故事,懂得认真练字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在指导阅读时,充分利用插图来加深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三教时。

第一教时

一、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课文出现的生字词。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

领读后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2、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请默读课文后回答。

3、师:邓小平,人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二)初读课文

1、看软件演示,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第二幅土,说说你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尝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带上音节)

经常当时主要功课每次要求纸蒙描熟照按

(2)指名借助拼音拼读生字词。

(3)擦去拼音,继续认读生字,指名读。

(4)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

(5)出示长句,指导停顿。

先生要孩子们/先用纸/蒙着字贴描,等练熟了,再照着字帖写。

每次写字,邓小平爷爷/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所以,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指名试读课文,侧重检查长句子的停顿是否恰当。

(三)布置作业

1、继续认读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和轻声。

第二教时

一、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词,理解在文章中的意思。

2、了解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故事,懂得认真练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从小认真学习的思想感情,好好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激发学生从小认真学习的思想感情,好好学习。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经常先生母亲知道邓小平

时候当时功课衣服

2、朗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口头填空:

邓小平爷爷小时侯就能写好字,()受到先生的()。

师:“一手”有时用来表明某人有一种技术或本领。

(3)指名朗读全段。

2、第二自然段

(1)揭示练习题,讲这是两个长句,要求各自轻轻读课文后口头填空。

先生要孩子们()用纸蒙着字帖(),()练熟了,()照着字帖()。

()写字,邓小平爷爷()按先生的()去做,所以,他()。

(2)再次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两个长句告诉我们什么?

(3)练习用“先――――――再―――――”说一句话。

(4)看软件,体会先生的要求。

(5)指名读第五句,提问:小平怎样用功?母亲心里怎样高兴?

3、回顾全文,讨论:

(1)邓小平爷爷小时侯写的字就很好,我们从哪儿看出来?

(2)邓小平爷爷为什么能把字写得好呢?

自由练读,知名朗读。

(三)布置作业

1、熟读两个长句。

2、给下面的词换上意思相近的词:

夸奖()经常()用功()应该()

3、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教时

一、教学要求:

1、指导背诵课文。

2、指导正确、端正、匀称的把字写在田字格中。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背诵和写字。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跟下面各词意思相近的词

夸奖()经常()用功()应该()

2、背诵两个长句。

(二)背诵指导

1、着重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回忆这一自然段五句话的层次。

2、第一句话:写当时写毛笔字是小学生的主要功课。

第二、三句话写先生怎样指导学生写字。

第四句话写邓爷爷每次写字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得的红圈圈最多。

第五句话写母亲知道以后的心情。

3、自由试背,指名背诵。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邓经当主课次求

2、上面这些字,哪些字写的时候容易安排?请说说你的想法?

3、指导:

“邓、经、课、次”虽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具体安排上还是有区别的。

“邓”上部横向持平。

“经、课”左边的上部都略高于右边。

“次”左低右高。

“邓”的右边部分,第一笔是横撇弯钩。

4、练写生字。

5、上面这些生字,我们怎样才能记住他们的'字形呢?

师生共同讨论。

(三)布置作业

1、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

2、背诵课文。

篇17: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邓、平、求、当四个生字,认识小字头

3、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介绍

教学过程:

一、直接读课题,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1、指板书好的课题。――10.他得的红圈圈最多其中(得的圈圈最标上拼音)

小朋友们,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课,谁想第一个读一读课题?(指名读)《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他已经注意到了课题中的两个轻声音节!谁也能把课题读好?(齐读)如果学生少读一个的,那就讲解:得的意思就是得到。

2、通过预习,你们知道题目中的他是指谁吗?

他就是邓小平。谁能读好这个人名?(指名读)相机评价:你的后鼻音读得真准!谁能和他读的一样标准?

教“邓小平”三个字。

这个名字里有两个生字宝宝,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带同学一起学习一下

邓:又字做旁捺变点,双挂耳在右边,它的耳垂比较大,最后一笔悬针竖,竖中线右边站得直。

平:上面一横比较短,中间点撇不着地,长横紧贴横中线,横画波折很明显,竖画也是一悬针。

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他的名字。你了解他吗?(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补充介绍。)

邓小平爷爷不仅在打仗方面很厉害,还让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国妈妈的怀抱,他的书法也写得可好啦。

(看,左边的字就是邓爷爷小时候写的,右边的是他长大后写的。(出示作品)他写的好不好?我们发现,这些字都是用什么写的?)(毛笔)在邓爷爷小时候,没有铅笔、钢笔,人们写字、写信、写文件的时候,都要用毛笔,所以(出示)当时,写毛笔字是小学生的主要功课。谁来读一读?(齐读)这句话很简单,但是有一个生字宝宝想考考大家(出示当)谁能给当组个词?小朋友你知道当的部首是什么吗?这是一个新部首叫小字头,他长得很像“小”这个字。我们还学过当的另一个读音叫(第四声)

正是因为当时写毛笔字这么重要,所以邓爷爷小时候就能写这么好,老师可喜欢他啦!瞧,(出示)邓小平爷爷小时候就能写一手好字,经常受到先生的夸奖。

我已经听到小朋友在自己轻轻地读了,快,借助老师标出的分隔符自己先读一读。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语很调皮,想出去玩,小朋友能不能帮他们找个近义词替他们看看家?

“经常”我们还可以说成――“常常”;“夸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表扬”。我们班谁也因为写字好经常受到老师的夸奖?开心的词语跑回句子中去啦,让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齐读)

先生这么喜欢邓爷爷,除了夸奖,邓爷爷还得到什么鼓励?(他还得到很多红圈圈)

二、读顺句子,识记生字

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邓小平爷爷能得到那么多红圈圈吗?请小朋友自己打开书本,翻到57页,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相关语句并划下来。遇到难读的生字圈一圈。(指名回答)

1、(出示)每次写字,邓小平爷爷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所以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小朋友先自己读一读,你刚才在读的时候觉得哪几个词语比较难读,你想提醒一下小朋友?(学生说)大家跟着他读一读(点红按、要求)(如果学生没有说到)各位小老师都很棒,老师还要补充提醒小朋友两个地方:按,读准字音,求:找一找求字哪一笔最容易定位?应该怎么写?(学习求)要在这里读称第一声,它还可以读成第四声。是多音字。

请大声流利地带着大家读一读这句话?谁能按我这位先生的要求来做吗?挑战自己一次?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指名)一起跟着他读一读。

我要把大拇指送给你们!这位先生喜欢用红圈圈来夸奖他的学生字写得好,我最喜欢用大拇指来夸奖我们这些进步的孩子!

2、那当时的先生在学生写字方面都有什么样的要求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先生要孩子们先用纸蒙着字帖描,等练熟了再照着字帖写。(点红)纸、蒙、描、照、熟

这句话可不好读!瞧!句子这么长,生字又特别多,读起来还真是不太容易。所以句子里的生字宝宝,先手牵手来和大家见个面,谁来当当小老师,把你认识的字带大家一起读一读?(蒙、描:动作,熟:意思,照着:意思)看,老师做了个什么动作?(蒙),接着,我又在这张纸上(描)生字宝宝手拉手连成句子你还会读吗?老师要看看咱们班是女生读书水平高呢,还是男生的读书本领强?咱们来比一比!谁先来?(男女生各派一人比赛读)

哎哟!还真是旗鼓相当,难以分出高低!请全班学着这两位同学的样子读一读。

三、检查朗读,了解大意

师:小朋友读得真棒,相信课文一定读得一样棒!我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想试试的同学举手!

这么多小朋友都举手了!那老师想请小朋友一起拿好书本,整齐地来读一读先读第一自然段(齐读)

大家读得真棒!第二自然段有点长,注意读通顺。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邓小平爷爷就是这样认认真真写字的。让我们一起读首儿歌夸夸他:爷爷从小本领大,用功练字有方法,一手好字顶呱呱,我们也来学学他!

小朋友,想学一学邓爷爷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一课要写的最后一个生字来了!还认识吗?齐读一遍。(夸)

2、指导写生字。

谁能给夸组个词?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敢和邓爷爷这位写字高手比一比吗?

好!拿出习字册,学着邓爷爷小时候习字的方法,先对着字帖描一描!

学生描红,老师行间巡视。展示描得好的学生作业。

五、总结,布置作业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初读了《他得的红圈圈最多》这篇课文,认识了许多生字,学写了少数生字,读通了全文,并且知道了邓小平爷爷从小就能写一手好字。老师相信如果小朋友一直都能认认真真按照邓小平爷爷的方法来写字,肯定也能写出一手好字的!加油哦!下课!

篇18: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质疑导入,把握题眼。

1、认读“圈(quān)”字,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师在题目上打上小问号。)

预设:(1)他是谁?(师简介邓小平生平。出示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突出表现他的字刚劲有力。)

(2)“得红圈圈最多”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4)他得的红圈圈最多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顺畅。

2、学生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3、说一说,“他得的红圈圈最多”和什么有关系?

三、品读课文,领悟情感。

1、出示问题,按要求在课文中做上标记。

(1)“得红圈圈最多”是什么意思?在文中用“ ”标出。

(2)为什么他得的红圈圈最多?在文中用“ ”标出。

(3)他得的红圈圈最多的结果怎样?在文中用“ ”标出。

2、品读文本,学生联系学习实际,交流讨论。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的第1~3句话。思考:你读懂了些什么?

预设:

①理解“功课”,我们现在的功课有哪些?突出写好铅笔字也是我们的功课。

② 实地操作示范,了解“用纸蒙着字帖描”(即“仿影”)和“照着字帖写”(即“临帖”)是怎么一回事。

③比较我们练习铅笔字时的“描红”和“仿影”,“临写”和“临帖”。

④用“先……再……”说说我们练习铅笔字时,描红和临写的关系。

⑤画个红圈圈是对学生写得好的字的奖赏。我们的铅笔字写得好,老师用什么来奖赏呢?(用红“√”和小红花来奖赏。)

(2)齐读第4句话。思考:为什么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①先生的要求是什么?

②我们学过的《怀素写字》一课中,怀素是怎样写字的?

预设: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

③我们平时练习铅笔字时,老师有哪些要求呢?

预设:“写字姿势”,手离笔尖一寸,头离课本一尺,胸离课桌一拳。

“识记字形”,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注意间架结构匀称,了解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④朗读时抓住“每次……都……”体会邓小平爷爷学习态度一贯认真,刻苦练习。

⑤用“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练习说话。

(3)自由读第5句和第一自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些什么?

预设:①体会母亲和先生高兴的心情。

②邓小平小时候练字取得优异成绩,能写一手好字。

③联系自己取得好成绩后,妈妈和老师的表现,体会人物的感情。

四、迁移运用,体验情感。

过渡:邓小平爷爷小时候每次写字,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所以,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母亲心里高兴,先生也经常夸奖。今天,我们也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写本课的生字吗?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2、学生:书空,掌握字的笔顺;描红,注意字的结构匀称和重点笔画的位置。

3、学生临写。

4、学生把作业带回家,让家长写上几句鼓励的话,然后打上小红花,举办作业展览。

教材分析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第二册第四组中的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事。从课前了解学生情况得知,由于当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般不练习毛笔字,对邓小平爷爷“得的红圈圈最多”的奖赏,比较陌生。而另一方面,课文叙述的先生对写字的要求,邓小平爷爷一贯认真的学习态度,先生的表扬和母亲看到后的高兴心情……这些内容又和学生的生活非常接近。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内容作为课程的重要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体验情感。

教学理念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因此,阶段目标在第一学段提出“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结合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借助表象进行直觉的形象思维的年龄特征,本课的设计根据课文的叙述特点,紧扣题眼“得的红圈圈最多”,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感悟情感、体验情趣。

篇19:《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教学案例

在新课伊始,揭题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读了这个课题,最想知道的问题有哪些?学生紧扣课题提出了几个问题,比如:他是谁?他得的红圈圈是谁奖给他的?他为什么会得的红圈圈会最多?我觉得进入新课已到火候,因为文章就是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叙写的,正欲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行解决部分问题,有一学生不容我叫他,就站起来,“老师,我还想知道这红圈圈是写得好的,还是写得不好的或者是写错的?”我立即知道这个问题的出处了。平时我改作业时,为了便于订正和提醒小朋友写错的地方,我总喜欢用一个红圈圈做记号,尽管当初想到这样做记号与这篇文章和批改的一贯做法不协调,但还是一直采用了这种方法,这不,今天学生终于向我抗议了——他们课前预习过课文的,一定知道课文中的红圈圈是圈在写得好的字上的。

在学生自读一遍课文后,让他们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当然知道了红圈圈在圈在写得好的字上的,我不得不引导学生理解我的做法“平时,你们写得好的字,老师是怎样表扬你们的?”“红圈圈加五角星。”“对!尽管采用的方法不是太一样,但作用是相同的,鼓励你们将字写端正美观。”

对“他为什么得的红圈圈最多呢?”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只能停留在自己初读课文的理解上,只能说出是因为邓小平爷爷的字写得好;他从小就能写一手好字等等,却不能从问中找出有关语句来回答,于是觉察到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好好培养。于是这篇课文的精读训练就紧扣两个问题:

邓小平爷爷为什么得的红圈圈最多?

当时,先生的要求是什么?让学生充分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相机理解有关的语句,对学生进行认真写字、刻苦学习的教育。再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背诵,精读训练的目标也就完成了。

篇20: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教学反思

教学这样的课文,我总会担心学生不感兴趣。因为这样的课文不如童话故事精彩,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如何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呢?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引导学生走近课文的主人公,尝试着让学生成为课文的主人公,激起学生亲身的体验,来激起学生对课文描写人物的亲近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时,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丰富课文的内容。比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我从插图入手,通过简要介绍,让学生对邓小平有个大概了解。根据“经常”、“夸奖”两个词语,我引导学生联想自己受到夸奖时的心情,然后,让学生分别把自己当成先生和邓小平,入情入境体会先生和邓小平的心情。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而且丰富了课文的情境。

因此,在进入情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好课文,也显得游刃有余了。

教学时,尽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关于第二自然段“先生要孩子们先用纸蒙着字帖描,等练熟了,再照着字帖写。”这一句的教学,我原先有这样一步设计――出示白纸、字帖,教师示范“蒙、描”的动作,告诉学生这个过程就叫“仿影”。再演示“照着字帖写”告诉学生这就叫“临帖”。几经思考,我把教师的“示范”改为让学生亲自实践。让学生的亲自实践,代替了教师的分析和“示范”,此时,学生对文本有了更进一步的体悟。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的教学反思

课文《他得的红圈圈最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试题19他得的红圈圈最多练习题

《灰椋鸟》第三课时教案

绿洲教案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小数的加减法第三课时教案

《Welcome back to school》第三课时教案

新高一 unit 15 教案第三课时

二年级上册《This is Danny Deer》第三课时教案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三课时教案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第三课时优秀教案(共2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他得的红圈圈最多》第三课时优秀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