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课时)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glhbaker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课时)(共含10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glhbaker”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课时)

篇1: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概览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

2、初步掌握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及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能力。

(三)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激发创造意识,培养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

重点与难点: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

教学方法:设疑、讨论、讲解、练习

教学过程 :

[复习引入]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特征是什么?

2.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出化合价变化,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①PCl3+Cl2=PCl5                      ②Ca(ClO)2+CO2+H2O=CaCO3↓+2HClO

③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④AgNO3+HCl=AgCl↓+HNO3

3.用双线桥标出电子得失,指出氧化剂、还原剂;哪种物质被氧化,哪种物质被还原?①2Na+Cl2=2NaCl    ②MnO2+4HCl=MnCl2+Cl2↑+2H2O

③Cl2+H2O=HCl+HclO  ④2H2S+SO2=3S↓+2H2O

[板书]四、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建议稍作拓展)

1、  常见的氧化剂:

(1)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O2、Cl2、Br2等;

(2)       含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Cl3、CuCl2等

(3)       含某些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H2SO4、HNO3、KMnO4、MnO2等。

2、  常见的还原剂:

(1)       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K、Ca、Na、Al、Mg、Zn等;

(2)       含低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Cl2等;

(3)       某些非金属单质:C、H2等;

(4)       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HCl、H2S、KI等。

3、  在可变元素的化合价的化合物中,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如:Cl2、S、SO2、H2SO3等;学习中应注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确定要以实际反应为依据,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作还原剂,也可以作氧化剂。因此对规律性的知识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死记硬背,灵活掌握知识,以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4、  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

(1)依据元素化合价判断

最高价――只有氧化性

最低价――只有还原性

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练习]具有还原的.离子是(   )

A、MnO4-    B、NO3-     C、Br-     D、Fe3+

(2)根据金属活泼性判断,

K、Ca、Na、Mg、Al、Zn、Fe、Sn、Pb、Cu、Hg、Ag、At、Au

单质的还原性(失电子能力)减弱

对应的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得电子能力)增强

注意:氧化性Cu2+ 〈 Fe3+ 〈 Ag=

[讨论]将少量铁置于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先析出什么物质?

(3)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

[结论]   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练习]: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Fe +  CuSO4  =  Cu  +  FeSO4

2FeCl2  +  Cl2  =  2FeCl3

2FeCl3  +  2HI  =  2FeCl2  +  2HCl  +  I2

[讨论]  如何用实验证明氧化性:Ag+  >  Cu2+

(4)一般而言,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越强;价态越低,其氧化性越弱。(注:同一元素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氧化还原反应越容易进行,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6)一般溶液的酸性越强或温度越高或浓度越大,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注意: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练习]1、下列变化需加入还原剂的是                                                                    (    )

A. HCO3-→CO2     B. MnO4-→Mn2+       C. FeO→Fe3O4      D. H3AlO3→HAlO2

2、已知有如下反应:①2BrO3-+Cl2==Br2+2ClO3-,②ClO3-+5Cl-+6H+==3Cl2+3H2O,

③2FeCl3+2KI==2FeCl2+2KCl+I2,④2FeCl2+Cl2==2FeCl3。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

A. ClO3->BrO3->Cl2>Fe3+>I2               B. BrO3->Cl2>ClO3->I2>Fe3+

C. BrO3->ClO3->Cl2>Fe3+>I2               D. BrO3->ClO3->Fe3+>Cl2>I2

3、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2KCl+2MnCl2+8H2O+5Cl2↑

若某溶液中有Fe2+和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的试剂是 (    )

A. Cl2             B. KMnO4            C. FeCl3            D. HCl

[布置作业 ] 习题三(1)  (2)

篇2: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概览

(一)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初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能用辨证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事物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得失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设疑、比较、讨论、讲解、练习

教学过程 :

[复习引入] 1.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aCO3受热分解放出CO2  B、以MnO2为催化剂,KClO3分解放出O2

C、铁与稀硫酸反应  D、固体NaCl与浓H2SO4反应放出HCl气体

2、从得氧失氧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上升到从元素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什么叫化合价?化合价的数值是如何确定的?

[过渡]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得失或偏移有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板书]3、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

指导同学们看课本图1-8,指导学生认识NaCl的形成过程:

指导学生写出双线桥:

失去2×e-,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2Na    +    Cl2   =        2NaCl

得到2×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归纳] :氧化剂:Cl2,得到电子的物质;还原剂:Na,失去电子的物质。

化合价升高(降低)的价数=失去(得到)的电子数

同一反应中得到电子总数=失去电子总数

请同学们分析氢气与氯气的反应。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H2     +    Cl2   =         2HCl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结论]对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没有完全得失电子,只是电子的偏移,也是氧化还原反应。

[设问]综合上述两种情况,你能说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实质吗?

[板书]4、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和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

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

↓              ↓

(本质)        (特征)

[板书] 三、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

[讨论] 双线桥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表示化学反应中同一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的结果。

[讨论]书写双线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1)首先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2)用双箭号表示,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起止为同一元素。

(3)在线桥上要注明“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总数, 且得失电子数目应相等。

[练习] 用“双线桥法”标出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分析哪种元素被氧化?哪种元素被还原?哪种物质是氧化剂?哪种物质是还原剂?

(1)MnO2  +  4HCl(浓)= MnCl2  +  2H2O  + Cl2 ↑

(2)2Fe  +  3Cl2 =  2FeCl3

介绍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总结]

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具有氧化性→变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变成氧化产物

[布置作业 ] 习题一(1) 习题二(1)  习题三(3)

篇3: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

3.使学生了解与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剂和还原剂。重点是。

化学反应类型,从复习初中的一些化学反应入手,总结归纳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提出新的化学反应: ,说明初中所学知识不能对它进行分类,从而转入的教学。

本节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

本节教学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

教学建议

第一节

的教学建议采用对比法或列表法,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四部分(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删减)。

一、有关的概念

实质

反应中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偏移)。

原子或离子失电子总数=原子或离子得电子总数

特征

原子或离子化合价升高总数=原子或离子化合价降低总数

反应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反应物中元素(原子或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

反应物中元素(原子或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

反应物

(还原剂、氧化剂)

此反应物(失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是还原剂

此反应物(得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是氧化剂

生成物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还原剂被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产物。

氧化剂被还原后的生成物叫还原产物。

性质

(还原性、氧化性)

失电子的性质是还原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得电子的性质是氧化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二、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

活泼的非金属: 等。

含有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 、、、浓 、、、、、等。

2.还原剂

金属: 等;

某些非金属: 等;

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 、、、、、、等。

注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确定是以实际反应为依据的,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物质处于中间价态的在不同条件,不同反应中,可以作还原剂,也可做氧化剂。

三、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单线桥法: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例如:

2.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需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例如:

四、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与的关系

置换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都是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

3.使学生了解与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复习旧知—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归纳总结—练习反馈

教学手段: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火对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探索火的奥秘,就必须研究燃烧。而与之相关的燃烧反应的实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燃烧产物对环境影响等问题与本章的学习有密切的联系。

[板书]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提问]在初中化学中,同学们曾学习过燃烧,什么是燃烧呢?(请一位学生回答)

[讲解]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那么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

[板书]第一节

[提问]初中阶段,我们曾学习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这个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呢?(由学生回答)

[追问]还有其他答案吗?(由学生回答)

[评述]两位同学的答案不同,但都正确,说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讲解]刚才第一位同学的答案为化合反应,这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的角度划分,也就是所谓的“基本反应类型”。

[板书]1.基本反应类型

[提问]基本反应类型分为几种?请各举一例。

[投影]

反应类型

表达式

举例

化合反应

A+B=AB

分解反应

AB=A+B

置换反应

A+BC=AC+B

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练习]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各举几例,并加以总结归纳。

[投影]将几名学生的练习投影并讲评,且加以引导,得出相关结论。

[引导]刚才有关“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另一位同学的答案为氧化反应,他的结论是从反应中的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的角度划分,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板书]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学生活动]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写出两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讲评]评述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所做练习存在的问题,并得出以下结论。

[投影]

反应类型

得、失氧的情况

举例

氧化反应

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

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在 的反应中, 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的反应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对课本第8页的“讨论”进行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进行回答。

[评述]对几位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述,针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总结、分析,进而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对新知识进行展望。

[小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不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只是从形式上划分,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如: 。

(2)初中阶段学习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分类方法比较片面,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该类反应的本质。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不能人为地将其分开。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4)我们以往学习的有关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其局限性,阶段性,要正确地、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这样才能探求科学知识的真谛。

[引导]下面对 的反应作进一步研究。

[提问](1)对于此反应,谁得到氧,谁失去氧?得到的氧原子与失去的氧原子有什么关系?

(2)反应后哪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哪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升高与降低的化合价有什么关系?

(3)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投影结论]将几名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得到以下结论:

(1)在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与氧结合,必然同时有另一种物质失去氧,所以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进行,且失去的氧原子与得到的氧原子个数相等。

(2)得到氧的物质反应后其元素化合价升高,叫做被氧化;失去氧的物质反应后其元素化合价降低,叫做被还原,且升高的化合价数与降低的化合价数相等。

(3)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

[板书]二、

[练习]分析 的反应类型。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

[讲解]通过同学的回答,我们发现此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而且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也不属于,但从上述的分析可知:此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此反应就是,进而将初中阶段学习的有关的知识得以拓展,延伸。

[引导阅读]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图1-3,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投影结论]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

[板书]1.的特征: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

[投影练习]判断哪些反应是,并指出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有所改变。

[设问]有关的特征,即化合价的改变与什么有关呢?初中化学中曾介绍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得失或偏移密切相关。

[板书]2.的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讲解]1.在 的反应中, 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成为 而带正电,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 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 而带负电,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生成的 为离子化合物。

2.在 的反应中,电子转移过程中,H原子未完全失去电子,而 原子未完全得到电子,它们之间只有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且共用电子对偏离于H原子而偏向于 原子,使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图1-4,第10页图1-5和第11页图1-6,从而加深对本质的理解。

[投影结论](1)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

(2)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非。

[讲解]为了帮助同学们准确地理解这一概念,下面就与有关的一些概念加以总结、补充、归纳。

[板书](3)的有关概念

[投影板书](1)氧化反应:物质里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或物质中某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反应。

(2)还原反应:物质里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或物质中某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反应。

(3):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或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4)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或得到电子的物质。

(5)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或失去电子的物质。

(6)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产物。

(7)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后的产物。

(8)氧化性:得电子的性质。

(9)还原性:失电子的性质。

[练习]将前边的投影练习再做分析,指出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板书]4.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补充)

[讲解](1)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的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要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

(2)单线桥法: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投影]举例说明用不同方法表示。

(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

[练习]分析下列中化合价的变化关系,用双线桥注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评述]将几名学生的练习投影,纠正其中的错误。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1页讨论题与图1-7,并思考。

[板书]5.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的关系

[学生总结]

[投影板书](1)置换反应都是。

(2)复分解反应都不是。

(3)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部分是,其中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与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肯定是。

[本节总结]

我们对经历了由得氧失氧到化合价升降,再到电子转移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要重点理解的实质是化学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或偏移,要学会从有无化合价升降的变化来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并能用单线桥或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作业 ]

第12页、二、三、1.2.

三、3题,同学们用图表总结后,我们可利用“学习角”进行交流。

篇4: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概览<?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知识目标

1、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知识、初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识。

2、用化合价变化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加深对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概念的理解。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能用辨证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事物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巩固初中化学反应分类的知识和主要反应类型的知识,并加深认识。

教学方法:设疑、比较、讨论、讲解、练习

教学过程 :

[讲述]在初中历史课中我们学习过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与火有密切的联系,对于燃烧的探究是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课题,过去,现在和将来都研究它。研究燃烧中的反应、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产物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与本章知识有密切关系。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讲述]初中学习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现在我们来进一步研究。

[板书]第一节

<?xml:namespace prefix =v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点燃

[提问]初中学习过C+O2         CO2的反应类型是什么?

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了解各类反应的本质。

[板书]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讲述]初中主要学习了两种不同的化学反应分类方法:基本类型反应和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板书]1、基本类型反应

[讲述]基本类型反应主要有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四种,这种分类的依据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型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化合:A+B=AB

分解:AB=A+B

置换:A+BC=AC+B

复分解:AB+CD=AD+CB

[板书]    

基本类型:

[练习]1、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分析下列反应各属于哪种类型的反应。

点燃

点燃

 

高温

① H2+O2        H2O  ② Ba(OH)2+H2SO4 ===BaSO4↓+2H2O ③Na+Cl2             2NaCl   

④H2O+C=== H2+CO  ⑤ NH4HCO3 === NH3↑+CO2↑+H2O↑⑥CuO+H2===Cu+H2O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简单讲评]这些类型是从形式上分的,既不能较深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类型。化学反应还有其他分类方法。例如,从得失氧的角度去分类,我们还学习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练习]2、根据反应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学反应分为                  。物

         (“得到”或“失去”)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物质         氧的反应,叫还原反应。如在反应CuO+H2===Cu+H2O中,      得到氧,发生       反应,该物质被       (“氧化”或“还原”);      失去氧,发生       反应,该物质被      

[小结]:

1、  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不能包括所有反应,且不能反映化学反应本质。

2、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它们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不能分开。

3、  知识是有阶段性的,许多概念是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学无止境,我们必须有探究的愿望和穷追不舍的精神。

通过现在的学习,大家已认识到以前我们学习的化学反应分类方法是不完善的,没有体现其本质,那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继续探究.

[板书]  二、 

复习初中的得氧失氧分析

[板书]  1、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

失去氧,被还原(还原反应)

             

CuO  +  H2   ===  Cu  + H2O

得到氧,被氧化(氧化反应)

氧化剂: CuO  (提供氧的物质)  还原剂: H2  (得到氧的物质)

[讨论] 以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为例来分析,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板书]  2 从化合价角度分析

将上面的双线桥改写: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CuO  +  H2  === Cu  +  H2O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小结:  ①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这是的标志和判断依据).;

②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该物质作还原剂;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该物质作氧化剂.;

③同一中,化合价升高的总价数=降低的总价数.;

④不仅能分析有得氧、失氧的反应,也能分析无得氧失氧但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变化的反应。

[例题] 分析以下反应,指出元素合价升降情况及发生反应的情况:

点燃

点燃

  

Na+Cl2                2NaCl      S + O2         SO2

高温

高温

高温

点燃

[练习]3、依照例题的分析方法,分析以下反应(不是的不要分析)

Mg+O2              2MgO   CO2+C===2CO  CaO+SiO2===CaSiO3    CaCO3===CaO+CO2↑

4、练习1中的6个反应属于的有             

小结:

1、化合反应:可能是,一般说,有单质参加的是。

2、分解反应:可能是,一般说,有单质生成的是。

3、置换反应:全部是。

4、复分解反应:都是非

篇5: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

3.使学生了解与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剂和还原剂。重点是。

化学反应类型,从复习初中的一些化学反应入手,总结归纳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提出新的化学反应: ,说明初中所学知识不能对它进行分类,从而转入的教学。

本节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

本节教学难点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

教学建议

第一节

的教学建议采用对比法或列表法,教学过程 可分为以下四部分(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删减)。

一、有关的概念

实质

反应中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偏移)。

原子或离子失电子总数=原子或离子得电子总数

特征

原子或离子化合价升高总数=原子或离子化合价降低总数

反应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反应物中元素(原子或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

反应物中元素(原子或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

反应物

(还原剂、氧化剂)

此反应物(失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是还原剂

此反应物(得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是氧化剂

生成物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还原剂被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产物。

氧化剂被还原后的生成物叫还原产物。

性质

(还原性、氧化性)

失电子的性质是还原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得电子的性质是氧化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二、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

活泼的非金属: 等。

含有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 、 、 、浓 、 、 、 、 、 等。

2.还原剂

金属: 等;

某些非金属: 等;

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 、 、 、 、 、 、 等。

注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确定是以实际反应为依据的,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物质处于中间价态的在不同条件,不同反应中,可以作还原剂,也可做氧化剂。

三、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单线桥法: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例如:

2.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需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例如:

四、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与的关系

置换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都是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

3.使学生了解与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复习旧知—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归纳总结—练习反馈

教学手段:投影

教学过程 :

[引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火对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探索火的奥秘,就必须研究燃烧。而与之相关的燃烧反应的实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燃烧产物对环境影响等问题与本章的学习有密切的联系。

[板书]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提问]在初中化学中,同学们曾学习过燃烧,什么是燃烧呢?(请一位学生回答)

[讲解]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那么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

[板书]第一节

[提问]初中阶段,我们曾学习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这个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呢?(由学生回答)

[追问]还有其他答案吗?(由学生回答)

[评述]两位同学的答案不同,但都正确,说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讲解]刚才第一位同学的答案为化合反应,这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的角度划分,也就是所谓的“基本反应类型”。

[板书]1.基本反应类型

[提问]基本反应类型分为几种?请各举一例。

[投影]

反应类型

表达式

举例

化合反应

A+B=AB

分解反应

AB=A+B

置换反应

A+BC=AC+B

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练习]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各举几例,并加以总结归纳。

[投影]将几名学生的练习投影并讲评,且加以引导,得出相关结论。

[引导]刚才有关“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另一位同学的答案为氧化反应,他的结论是从反应中的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的角度划分,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板书]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学生活动]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写出两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讲评]评述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所做练习存在的问题,并得出以下结论。

[投影]

反应类型

得、失氧的情况

举例

氧化反应

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1] [2] 下一页

篇6: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使学生了解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重点是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类型,从复习初中的一些化学反应入手,总结归纳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提出新的化学反应: ,说明初中所学知识不能对它进行分类,从而转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

本节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本节教学难点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它贯穿中学化学学习的全过程,是学习中学化学的主线和关键之一。

教学建议

篇7: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建议采用对比法或列表法,教学过程 可分为以下四部分(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删减)。

一、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实质

反应中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偏移)。

原子或离子失电子总数=原子或离子得电子总数

特征

原子或离子化合价升高总数=原子或离子化合价降低总数

反应

篇8: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物中元素(原子或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

反应物中元素(原子或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

反应物

(还原剂、氧化剂)

此反应物(失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是还原剂

此反应物(得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是氧化剂

生成物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还原剂被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产物。

氧化剂被还原后的生成物叫还原产物。

性质

(还原性、氧化性)

失电子的性质是还原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得电子的性质是氧化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二、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

活泼的非金属: 等。

含有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 、、、浓 、、、、、等。

2.还原剂

金属: 等;

某些非金属: 等;

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 、、、、、、等。

注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确定是以实际反应为依据的,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物质处于中间价态的在不同条件,不同反应中,可以作还原剂,也可做氧化剂。

三、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单线桥法: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例如:

2.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需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例如:

四、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设计方案

篇9: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使学生了解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复习旧知―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归纳总结―练习反馈

教学手段:投影

教学过程 :

[引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火对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探索火的奥秘,就必须研究燃烧。而与之相关的燃烧反应的实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燃烧产物对环境影响等问题与本章的学习有密切的联系。

[板书]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提问]在初中化学中,同学们曾学习过燃烧,什么是燃烧呢?(请一位学生回答)

[讲解]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那么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

篇10: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分析 的反应类型。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

[讲解]通过同学的回答,我们发现此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而且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也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从上述的分析可知:此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此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进而将初中阶段学习的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得以拓展,延伸。

[引导阅读]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图1-3,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投影结论]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

[投影练习]判断哪些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并指出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有所改变。

[设问]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即化合价的改变与什么有关呢?初中化学中曾介绍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得失或偏移密切相关。

[板书]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讲解]1.在 的反应中, 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成为 而带正电,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 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 而带负电,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生成的 为离子化合物。

2.在 的反应中,电子转移过程中,H原子未完全失去电子,而 原子未完全得到电子,它们之间只有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且共用电子对偏离于H原子而偏向于 原子,使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图1-4,第10页图1-5和第11页图1-6,从而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理解。

[投影结论](1)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讲解]为了帮助同学们准确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概念,下面就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一些概念加以总结、补充、归纳。

[板书](3)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投影板书](1)氧化反应:物质里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或物质中某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反应。

(2)还原反应:物质里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或物质中某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或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4)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或得到电子的物质。

(5)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或失去电子的物质。

(6)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产物。

(7)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后的产物。

(8)氧化性:得电子的性质。

(9)还原性:失电子的性质。

[练习]将前边的投影练习再做分析,指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板书]4.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补充)

[讲解](1)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的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要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

(2)单线桥法: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投影]举例说明用不同方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

(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

[练习]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关系,用双线桥注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评述]将几名学生的练习投影,纠正其中的错误。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1页讨论题与图1-7,并思考。

[板书]5.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学生总结]

[投影板书](1)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与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肯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本节总结]

我们对氧化还原反应经历了由得氧失氧到化合价升降,再到电子转移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要重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化学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或偏移,要学会从有无化合价升降的变化来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并能用单线桥或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作业 ]

第12页、二、三、1.2.

三、3题,同学们用图表总结后,我们可利用“学习角”进行交流。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氧化还原反应习题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第二课时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人教版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反思

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课时)(精选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课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