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仕友三年级第三单元第 一 课时教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花儿对我笑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崔仕友三年级第三单元第 一 课时教案(共含18篇),欢迎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花儿对我笑”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崔仕友三年级第三单元第 一 课时教案

篇1:崔仕友第四单元第三 课时教案

崔仕友第四单元第三 课时教案

陈庄镇中心小学“问题导学”教案专用 科目:数学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班级 三年级 班 主备人 崔仕友 二备人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 课题:24时计时法   第三 课时 项目 主  备 二  备     学  习  目   标 1、知识点 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掌握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特征,发现两种记时法互相转化的规律,能正确进行互化,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能力培养: 借助已有知识经验猜想、观察比较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异同,发现两种记时法相互转化的方法等数学学习活动中抽象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 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学生感兴趣的探究素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 重点: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难点: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问题预设(任务要求等) 教师点拨、总结等   (一)创设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新年吗?我们一起来重温那美好时刻。 2、当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钟面上是几时?还有其他的说法吗? 3、其实夜里12时,有人把它说成是24时,也有人说成是0时,这一刻是一天的结束,同时这一刻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二)新授: 认识24时记时法 1、感知一天的时间经过。 提问:那么,一天是怎样经过的呢? 2、利用钟面认识一天是24小时。 让学生利用钟表进行操作,并提问:(1)、时针转动了一圈后一天结束了吗? (2)、时针一天在钟面上转了几圈?(两圈) 用24时记时法记时 1、你能在时间条上指出下面几幅图对应的时刻吗? 例如说上午8时对应8时, 写作8:00  象这样的记时方法我们称它为普通记时法。 2、20:00你是怎样想的? 象这样的记时方法就是24时记时法。(板书  24时记时法)你知道下午5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是几时吗?为什么? 3、我想同学们应该都喜欢看电视吧,老师收集了一些电视节目的播出时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谁来读一读你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 5、对应知识点练习: 课本第53页的“做一做”。(结合生活实际理解24时计时法) (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25页第1题。 2、变式练习:课本第54页练习十三的第1题。3、拓展综合练习:课本第54页练习十三的第2题       解说:夜深了,夜空中群星闪烁,人们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夜色褪去,旭日东升,万道霞光照射大地。人们在朝阳下晨练,神清气爽。中午时分,艳阳高照,人们都在辛勤的忙碌着。夕阳西下,夜幕初垂,工作了一天的人们在夕阳下漫步,悠闲自得。黑夜渐渐来临,结束了一天的喧闹,大地一片寂静,只有夜空中 的星星还在说着悄悄话。       第一圈是从0时到12时,经过了12个小时 (贴时间条),第二圈从12时到24时,又经过了12小时。(贴时间条) 你看,一天有多少个小时? 小结:象这种用0时到24时来表示时间的方法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什么呢? (板书课题:24时记时法)   4、教师小结: 那么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在转换时要分几种情况来考虑?(2种)以谁为分界线?(12时)第一种是:12时和12时以前的时刻转换时数是一样的,第二种是:12时以后的时刻转换时要相差12。普通转换成24时加上12,24时转换成12时要减12。不管是哪种情况,如果是普通记时法都要写上时间词。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不同,谈一谈,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板书设计: 二十四时计时法 18:06  20:00 23:38 下午6:06 晚上8时 晚上11:38                                                                         教后反思                            

篇2:崔仕友第三单元第四 课时教案

崔仕友第三单元第四 课时教案

陈庄镇中心小学“问题导学”教案专用 科目:数学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班级 三年级 主备人 崔仕友 二备人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课题: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第四 课时 项目 主  备 二  备     学  习  目   标 1、知识点 使学生认识平均数,感爱学习习近平均数的必要性,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能力培养: 会求简单的平均数,并能利用它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 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重难点 重点: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难点:平均数的意义。     问题预设(任务要求等) 教师点拨、总结等   (一)导入:   出示课本主题图。许多男同学都喜欢打篮球,今天学校篮球队进行了 一场篮球比赛,这两个队伍是开心队和欢乐队,我们来看看这两个队队员的身高情况。  (二)学习新知 1、出示情景图和统计表   单位:厘米  欢乐队     王强  谢明 李雷 王小飞 刘思 148 142  139  141 140     单位:厘米 开心队   杨洋 周小杰 陶晓 卢浩 蔡志 144  146  142 45  143 2、观察主题图和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小组合作。 1、猜一猜,哪个队的.平均身高高一些。 算一算。 提问: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 2、尝试探究,试算 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计算过程。 3、提问:   通过计算,你还能了解哪些信息?   虽然欢乐队的王强是两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因此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你能举几个生活当中运用平均数的例子吗? 学生可能会举出如下例子:在歌唱比赛中,要计算选手的平均得分; 在期末考试之后,要计算全班学生的平均得分;要计算某一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平均数的运用。) 三、巩固练习:(课本45页练习十一4、5题)   汇报交流: 欢乐队平均身高: (148+142+139+141+140)÷5 =710÷5 =142(厘米) 开心队平均身高:(144+146+142+145+143)÷5 =720÷5 =144(厘米)  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  142厘米<144厘米 由此可见:开心队的平均身高高一些。 教师小结: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平均数作为反应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其中移多补少是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在几个不同的数量中,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给少的使使他们变成相同的数,这个相同的数就是原来几个数的平均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平均数 欢乐队平均身高: (148+142+139+141+140)÷5 =710÷5  =142(厘米) 开心队平均身高: (144+146+142+145+143)÷5 =720÷5 =144(厘米) 142厘米<144厘米 所以开心队的平均身高高                                                                               教后反思                          

篇3:崔仕友第四单元第一 课时教案

崔仕友第四单元第一 课时教案

陈庄镇中心小学“问题导学”教案专用 科目:数学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班级 三年级 班 主备人 崔仕友 二备人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 课题:年、月、日  第一 课时 项目 主  备 二  备     学  习  目   标 1、知识点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2、能力培养: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难点 重点:掌握时间单位年、月、日。 难点: 正确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问题预设(任务要求等) 教师点拨、总结等   (一)、复习导入。 口答:2小时=(  )分          60秒=(  )分 1星期=(  )天 60分=(  )小时  3分=(  )秒   4星期=(  )天 (二)、新授。 认识年、月、日。 1、提问引入:我们以前学过了一些时间单位,如小时、分、秒,谁知道还有哪些时间单位?引入年、月、日,并板书课题。 2、认识年历。 (1)、师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年历。 (2)、教学生学会看年历,并且指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回答 (3)、合作交流: 10月1日是星期几?一年有几个月? 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各有几天? 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 分别找出:儿童节、元旦、国庆节、教师节、劳动节、妇女节的.月、日,说出今年这些节日是星期几。 用铅笔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几月几日,说出那天是星期几。 学会记大月与小月的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一年中有几个月?一个月中最多的有几天?最少的有几天?还有的月份是多少天? 2、归纳:习惯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 思考:有什么好办法能较快地记住各月有多少天? (三)巩固。 1、完成教科书第48页的“做一做”题目。 (训练意图: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2、第2题做完后让学生看年历验证。(计算方法是:30÷7=4……2,商是星期个数。)(训练意图: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师小结:在研究的过程中,知道年、月、日是比较大的时间单位 教师小结:在年历中,既有31天得月,也有30天的月,还有29天的;并且知道几月几日是星期几   介绍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举起左手拳头,背向自己,数月份。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注意八月份要从数一月份的地方数起。 引导学生小结:大月(31天)有:1、3、5、7、8、10、12,小月(30天)有:4、6、9、11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让学生朗读记大月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教师小结:进一步巩固歌谣,边理解边记忆 七个大月心中装 七前单数七后双 二月是个特殊月 其他各月是小月 (四)小结: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请学生对照板书回答。 懂得了一年有12个月,学会了看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 板书设计: 年、月、日。 大月(31天)有:1、3、5、7、8、10、12,小月(30天)有:4、6、9、11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让学生朗读记大月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教后反思                            

篇4:崔仕友三年级第三单元第 一 课时教案

崔仕友三年级第三单元第 一 课时教案

陈庄镇中心小学“问题导学”教案专用 科目:数学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班级 三年级 班 主备人 崔仕友 二备人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课题: 简单的数据分析 第  一 课时   项目 主  备 二  备     学  习  目   标 1、知识点: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能力培养: 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     重难点 重点: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难点: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提出问题并加以理解。   问题预设(任务要求等) 教师点拨、总结等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1)、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师事先准备的空白统计图) (2)、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 问题(一):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 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提问: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 2、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4、师肯定孩子的创作,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5、全班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 6、全班学生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 问题(二): 横向统计图有什么作用? 1、组内交流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3、讨论: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P40第1题。 (1)、看横向统计图,说说统计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同桌交流) (2)、先让学生把各种动物奔跑的最高时速和鸵鸟的最高时速进行数值的比较。 (3)、引发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直观地看出哪几种动物比鸵鸟跑得快,哪几种跑得比较慢,谁跑第一,谁跑第二。 问题链接(一): 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各 种不同品牌的矿泉水。                         问题链接(二):你看,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还可以帮我们决策。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问题?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板书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  横向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教后反思                          

篇5:崔仕友三年级第三单元第 二课时教案

崔仕友三年级第三单元第 二课时教案

陈庄镇中心小学“问题导学”教案专用 科目:数学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班级 三年级 班 主备人 崔仕友 二备人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课题: 简单的数据分析 第  二课时   项目 主  备 二  备     学  习  目   标 1、知识点: 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2、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     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难点: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问题预设(任务要求等) 教师点拨、总结等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例2,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2、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1)、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 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2)、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3)、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4)、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每格表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 每格表示10个单位或20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 (5)、引出新课: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学生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3)、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4)、引导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5)、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 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6)、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提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 (2)、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哪些同学 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3)、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4)、思考:刚刚在比较时,你是怎么看出他们在正常值以上还是在正常值以 下的。  (5)、引导学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 3、巩固练习。 根据统计图,完成P40―41的2――5题。                                                     (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 的问题?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板书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  横向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教后反思          

篇6:崔仕友第四单元第四课时教案

崔仕友第四单元第四课时教案

陈庄镇中心小学“问题导学”教案专用 科目:数学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班级 三年级 班 主备人 崔仕友 二备人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 课题:制作年历   第四 课时 项目 主  备 二  备     学  习  目   标 1、知识点 通过指导学生制作年历,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平、闰年的有关知识,并且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 2、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有序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 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重、难点: 应用所学的知识制作年历。     问题预设(任务要求等) 教师点拨、总结等   (一)问题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平时我们要知道今天是几号,怎么办?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年历? 今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年历好不好?引出课题。 (二)、动手操作: 问题提出:你们会制作一个年历吗?制作一个年历应有哪些步骤?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如何制作年历。 2、交流汇报讨论结果,完善制作方案。 3、师生共同总结:       4、小组分工合作,教师指导。 5、成果展示与交流。 6、学生自我评价。            (三)、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制作的年历还能做什么?(了解时间,记录事件。) (四)、巩固: 让学生课后进一步装饰自己制作的年历,看谁的最漂亮。                           问题连接: 首先要确定1月1号是星期几;在就是休息日和一些节日要用其它颜色标出(7月1日党的'生日,8月1日建军节,10月1日国庆节…);共12个月,每行4个月,排3行。        教师总结:你觉得哪个小组制作的比较好,好在什么地方?又有什么优点呢?注意要表明重要的节日及名称,每月的天数……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动手制作年历,你都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制作年历 首先要确定1月1号是星期几;再就是休息日和一些节日要用其它颜色标出(如:7月1日党的生日,8月1日建军节,10月1日国庆节…);共12个月,每行4个月,排3行。                                                                           教后反思                            

篇7:崔仕友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崔仕友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陈庄镇中心小学“问题导学”教案专用 科目:数学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班级 三年级 班 主备人 崔仕友 二备人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 课题:年、月、日  第二 课时 项目 主  备 二  备     学  习  目   标 1、知识点 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和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能力培养: 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 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 让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逐步建立较长的时间的观念。   重难点 重点: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难点:发现闰年的.判断方法。       问题预设(任务要求等) 教师点拨、总结等   一、复习。 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指名学生回答) 二、新授。 认识平年闰年 1、学生介绍有意义的日子。 一年中还有哪些有意义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一起在年历上标出来。(人手一张年历,各种不同的年份)学生汇报。 2、自主探索,发现年历的知识。 3、学生汇报探索到的有关年历的知识。 (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用什么方法算好呢?) 31×7+30×4+28=365天  31×7+30×4+29=366天 这么多的方法,现在考考大家,老师说一个月,看看你们能不能很快说出这个月的天数?(最后问到二月,有人说28有人说29) 4、学生质疑,引导解决。现在同学们对什么问题还有疑问?引导学生提出(1、到底什么时候是28天,什么时候是29天呢?2、为什么有时28天有时29天呢?) ①、一起来研究特殊的二月。(每位学生来说下自己手中的年历2月份的天数,课件展示表格) ②、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四年一闰) ③、为什么有时28天,有时29天呢?观看录像。 ④、那奥运会是平年还是闰年?1994年呢? ⑤、你们是哪一年出生的?你们出生的那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5、有关闰年的小练习。 你们过了几个生日了?小明的生日是2月29日,请问他到现在为止过了几个生日了?                         年历上有这么多有意义的日子呀,其实年历上还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和知识!请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看看哪组获得的信息多。 引导学生总结: 1、一年有12个月。 2、每月有31天的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大月) 3、每月有30天的是:四、六、九、十一月。(小月) 4、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 5、一年有365天,366天。 介绍平年和闰年。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三、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汇报) 2、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马上就要下课了啊,时间过得真快。那我们这节课不仅学到了那么多知识还学到了要珍惜时间! 老师摘录了一些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和大家共勉。 板书设计:   认识平年闰年 一年有12个月。平年2月28天,全年有365天 。 闰年2月29天 ,全年有366天。                                                                             教后反思                            

篇8:第一单元《方程》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练习一的第7~12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性质。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及检验。3、使学生在学生与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动检验等习惯,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18+17=35 12-a=4 x+12=3845-x<30 x=14+28 45-13=x+162、当x=18时,是下面哪几个方程的解。18+x=18 18-x=0 x+15=33x-10=8 x-18=18 x+3=18+3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二、指导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7题。(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2)这里的方程与前面所学解方程的过程比较有什么不同?省略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优点?在解方程时,先在头脑中想好方程两边应同时加上或减去什么数,但书写时可以省略。同学们在解方程时可以照这种方法解。2、完成练习第8题。(1)学生独立完成,要按照上一题的方法适当省略,简化过程。(2)集体核对,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3、完成练习一第9题。知道每题错在哪里吗?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改正呢?独立完成改错。4、完成练习一第10题。(1)学生独立完成。(2)在小组中交流,每人选择一题说思考方法。(3)错误汇报。说说错误的原因与正确方法。5、完成练习一第11题。根据图意怎样列方程?(x+10=50+20)应该先算哪一步?方程右边两个数可以相加,应该先加起来。第2题怎样列方程?独立完成解答,集体核对。6、完成练习一第12题。“两人用去的钱同样多”什么意思?你能用一种方法来表示题中的相等关系吗?(1本练习本+3枝铅笔=7枝铅笔)你看出了什么?(1本练习本相当于4枝铅笔)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用处大吗?

篇9: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在得知了教学内容后,我花了较多的时间在课件和教学设计上,然后将我的设计直接搬上了讲台,但因为对教案的不熟练,必须不断地思考下一环节的内容,在课堂上我的自信不够,激情不够,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不够,留下了一些遗憾。回顾整节课,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我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了反思。

一、准: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必须紧扣课程标准,因此我首先确定了两方面的教学目标,即red,blue,green,yellow,purple五个单词的掌握和let’sdo部分的说唱,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接触过颜色的单词,好的.同学已经会说这几个新词。因此我在教学目标中增加了“whatcolorisit?”“It’s….”两个句型,让孩子们熟悉这个句型,好的同学甚至掌握这个句型,以减轻了四年级的教学负担,也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层层递进,帮助孩子们达到最近发展区。同时,词不离句,即时加入句型教学,也给孩子们创造了学以致用的机会,新授的单词马上可以得到运用,巩固新知。

二、巧:巧妙设计教学过程

本课五个单词我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呈现,在复习学习用品中引出新词“green”,在魔术中引出“red”,在“火眼金睛”游戏中引出“blue”,运用调色盘引出“purple”,运用奥运五环引出“yellow”,形式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保持持久的课堂注意力。并且在最后插入了奥运五环颜色的小知识,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内容。在let’sdo的学唱中,我也是在前面单词教学中就渗透了“Showmeyourredcrayon.”先让孩子们来做一做,然后后来说唱的时候孩子们就很快跟上了。句型教学我也是步步深入,由“red”到“It’sred.”到“whatcolorisit?”,再到一问一答,但是这里“whatcolorisit?”的句型我呈现过快,操练过短,导致后来有些同学不会说,有些同学color这个单词读不准,如果我能把单词color单独拿出来教学,并且将句子逐词带读,那么课堂效果还要好很多。

三、真:创设真实生活情境

没有创设真实情境让孩子们来活学活用是我本课最大的遗憾,在操练句型“whatcolorisit?It’s….”时,孩子们手边就有蜡笔,而我没有用起来,同桌对话时,很多同学就不知道谈论什么了,到讲台上来表演对话的同学也在黑板上乱指了,走上走下也比较费时,如果当时我能即时利用起孩子们身边的物品,如蜡笔、学习用品、衣服等,可以让孩子们在座位上,在生活情景中运用句型,从而实现语言自然与完整的输出,让学生在“完整的情境”中学习“完整的语言”。

四、放: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三B班是一个很活跃的班级,但这堂课,因为我自身的放不开,使全班同学都感染了一丝紧张的气氛。这点是我作为一名老师所欠缺的,而且必须克服的,老师如果表现出轻松快乐,应对自如,那么孩子们也被老师所感染,当大家都沉浸在积极、宽松、自由、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生成性资源出现,这是十分宝贵的。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需要不断地锻炼自己,上课时尽量放开自己,带动孩子们积极参与,在关注自己的教学流程的同时,也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教育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我必须时时念好以上“四字”真经,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琢磨、经常反思,然后在反思中实践,从而去追寻高效的英语课堂。

篇10:三年级第一周第三课时教案

三年级第一周第三课时教案

Lesson 2 教学内容:Part A  Let’s learn and let’s play Part B  Let’s sing Part B lets talk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听说、认读boy和girl。 2.听懂Watch out!这个短语。 1.会唱Boy and girl这首歌。 过程与方法:游戏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礼貌大方的.介绍自己和对方的性别。 教学重点:单词boy和girl的教学,及了解Watch out!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单词的发音。 教具准备:人物图片,裙子,裤子,头饰。 教学过程: 一.Warm-up. Ask and answer. T: Hello, A. /Good morning, A.  Where are you from? /What’s your name? A: I’m from…. /I’m …. T: Nice to see you. A: Nice to see you, too. 二.Presentation. Who is she? (show them Amy’s photo.) Lead out the word GIRL. She is a girl. 1)  Read the word “girl” more than twice. 2)  Read the whole sentence “I’m a girl.” Are you a girl, Tony/Mark? Lead out the word BOY.  He is a boy. 1) Read the word “boy” more than twice. 2) Read the whole sentence “I’m a boy.” 三.Practice. 1.Say out. I have a skirt and a pair of trousers. I think the skirt is fit for girls and the trousers is fit for boys, right? When I show you “skirt”, then you say “girl”; and I show you “trousers” then you say “boy”. Understand? 2.Guessing game. Boy or girl? 3.Drawing lots. There are a lot of papers in the box. Then you pick out one of them, and say 3 sentences. Pattern is: I’m…. I’m a …. I’m from…. 四.Let’s sing. Sing the song “Boy and girl” 五.Assessment. Activity book P2

篇11: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吹面不寒杨柳风

1. 教师自我介绍创境。

同学们刚才听了老师的介绍对老师有所了解,这就是自我介绍。

2. 看小朋友也来了,他是怎么自我介绍呢?(出示挂图)

3. 根据提示内容回答问题。(要求说话大声清楚)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自我介绍,激起学生了解他人的兴趣,产生介绍自我的愿望。让学生看图回答问题,明确自我介绍要说些什么,从那些方面说。)

(二)交流体会

1. 同学们学会了自我介绍,就让我们彼此了解吧!

2. 你最想了解谁?(同桌、班长、其他同学)

3. 同桌互相介绍自己。

4. 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小组互评)

5. 学习汇报:你了解了几位同学?先让其中以为介绍给大家。

设计意图:在明确掌握自我介绍内容基础上,使学生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练习说话,达到全体学生都能清楚地介绍自己。并且在将你喜欢的同学界介绍给大家这一环节中,进行了倾听、复述的训练,从中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6.教师语言创境:开学不久,同学们都很想了解你,请你来向大家介绍自己。(勇敢地介绍自己的同学,奖励一朵小红花,讲得棒的同学奖励小红星同学们纷纷举手。)

7. 上台的同学先问候大家,做到有礼貌。介绍自己是要声音响亮,内容清楚,表情自然。

8. 同学们上台介绍后,师生进行评价。(当讲的好的同学讲完时,下面的同学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9. 小结。今天学习了介绍自己,大家都说得很好,在生活中你还可以向刚认识的叔叔、阿姨或小朋友进行自我介绍。

设计意图:用上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言语情景,锻炼学生在人多的情况下能大胆介绍自己,使学生增加表达的自信心。并在师生互评中有所提高。可后介绍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加强说话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的训练。

(三)成语点睛,诗句引趣:嘈嘈切切错杂弹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习作与阅读结合,读写一体;与活动结合,有感而发;与日记结合,重在积累;与生活结合,留心观察。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表达实践中学习表达。营造自由表达: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氛围,注意对学生点滴精彩的肯定和呵护,增强学生的习作自信心。

(四)激发情趣,游戏引路:未成曲调先有情

1.下面三项小游戏自选一项,说一说自己的特点,

给自己画像。自述性格。自述爱好或特点。

注:自由评价,你认为同学们的发言哪部分讲得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给自己来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价。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让孩子愿意写,有的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学生的学习心理看,习作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已知经验、情感世界、想像世界出发,依据各自的意愿和能力,循循善诱。

篇12: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1.本单元共四篇课文.从文体上看各具特包。《黄鹂》是篇寓情于物,具有象征意义的散文;《咬文嚼字》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杂文::;宽容>序言》是一篇序言形式的散文,但又有很强的哲理性:《我和地坛》是篇饱含感情的回忆性散文。文体的选择是与其内容及写作目的密切相关的。

2.本单元的课文无论内容、形式还是语言情感,都有直得仔细体会和分析评价的地方。

3.本单元的课文记叙、抒情、议论手法完美结合,抒情性语言感情真诚质朴,议论性文字论证充分深刻,很值得学习借鉴。

4.本单元的课文都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

篇13: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1.本单元教学重点目标是对作品做客观分析评价,并学习借鉴吸收。

2.体会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文体.不同文体各自的特点。

3.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揣摩浯言,深人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学习语言的简明、得体、生动,并做简要分析。

5.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方面的修养。培养精益求精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篇14: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1.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评价,而对课文进行准确的分析评价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应在阅读训练的同时进行思维训练。

2.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二,是引导学生在对谭文进行分析浮价的基础上去借鉴吸收。从而养成一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3.本单元教学难点是学生个人学识和经历方面的限制会影响学生的认识能力,而一个人的认识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对作品的深入理解,火而影响对作品的评价、借鉴.因而要从文章的深度和广度上细心揣摩。

4.每课教学难点:《黄鹂》是一篇具有象征意艾的散文.用象征手法来说理。身蓄生动,值得借鉴;《咬文嚼字》是一篇文学论文,怎样使用浯言才算恰当、得体,要从思想情感上把握。

篇15: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1-15课时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1-15课时)

三年级下册语文学期备课 一、学习目标1.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了解周围环境,为保护家乡环境出谋献计;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装对生活的热爱;理解亲情、友情的可贵,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阅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想象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有所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术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上述目标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目标的起始及程度和要求的差异,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的衔接。 二、教学中应主要注意的问题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要求学生认200个字、写300个字。识字是下限,教师应该 鼓励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以外的其他渠道,增加识字量。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 要继续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装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的疲劳,一节课写的字不要太多,可以分散到每一节课中去。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注意写字的质量。 (二)关于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的 任务有两个:理解和积累。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略作品的 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它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 (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 要尊重学生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5)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质颖问难。 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 (6)开展合作学习。 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就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贵在通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向深入。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果。 (7)组织好全班交流。 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装的想法。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装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映。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装参照提示语独立阅读、思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习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略读课文,不必把每一句话都搞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问题没有完成搞清楚,留着今后解决。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教材后有8篇选读课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选用。如果选用,可根据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单元,也可在期末集中安排,作为综合复习材料。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装自己阅读、自我检测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 (三)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1.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培养能力。 教师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装明确围绕什么话题交流、讨论或辩论。 2.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情境的创设,要有层次性,不能是一个水平上的循环。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提高,也可以是表达内容的丰富,还可以是思维水平的增强。 3.全员参与 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装都积极参与,人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提高学生装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4.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开展简单的评价活动,并逐步提高要求,引导学生装进行自主评价。学生参与评价,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和批评。 5.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不作过多的指点。 6.学生装口语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领带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装进行交际训练。此外,还应鼓励学生装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四)关于习作教学 1.培养学生装习作的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 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自由表达,大胆放手,不要怕不合规矩,只要是学生装自己的话,在老师看来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管是哪一方面,只要有创意都应该鼓励。 2.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鼓励学生装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 3.重视习作中学生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装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探究,合作写作。引导学生装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多创造一些学生装习作交流的机会。 4.本册习作练习主要是写学生实际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这是重要的再现生活的能力。在指导时要重视一点: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培养学生装能够把看到的事物写得像,这是很重要的表达能力。评价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      第一单元  走进大自然 单元备课 一 、学习内容 三年级下期第一单元由《燕子》、《古诗二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组成,它们抓住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选择了燕子这一活泼可爱的春的使者的形象切入,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语言的美好,把语文与自然和谐地交融,通过语文学习帮助学生陶情冶性,为我们的语文学习定下了一个基调:发展语言能力,培养人文情怀。 从内容上说,这组文章从动物、植物、景物几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自然是美好的。 从形式上说,本单元有名家散文经典、古诗,不同的形式也蕴含着共同的语言特点,那就是语言准确、优美。在呈现文本的同时,教材辅之以生动形象的插图,图文并茂,增加了形式上的美感。   教学目标:通读单元教材,感知单元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1、燕子》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资料交流导入课题;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学习7个生字)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  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2)  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3)  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uacu

篇16:小学二年级第一单元第三-四课时长度单位教案

课题:

有趣的鞋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设计应用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欣赏并发现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风格特征及民族特色。

2、通过观察讨论,知道鞋子的外形特征与组成部分,学会用各种材料,使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一双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尝试各种不同材料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造型的鞋子。

2、运用废旧材料美化教室的环境。

教具学具:

旧画报、旧挂历纸、剪子、胶、其它自己需要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欣赏教师带来的各种鞋子,引导学生通过“看”,“想”,“说”,了解不同造型的鞋子的共同特点及组成部分。

2、发展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在欣赏与联想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图形和色彩的分析,讨论。训练学生敏锐的造型感觉,采用大胆的表现形式,独立完成一双有趣的,用料独特的鞋子作品。

(1)以小组为单位,对各种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讨论,分析,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联想,找出根据各种材料制作鞋子,注重在质地,图形或色彩上产生不同效果。

(2)绘画制作鞋子时要注意鞋子的不同造型,制作效果的协调,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鞋子不必全部具有具象的图形,可以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感受,通过直觉进行大胆随意的创作。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学生做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由学生自由选择制作方法。使用彩色广告纸,彩泥里,可以利用其鲜艳,强烈的色彩感觉,突出表现鞋子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四、教学拓展

1、可以使用各种广告纸,旧画报,采用碎纸粘贴的形式,产生马塞克式的效果来制作鞋子的鞋底或鞋面。

2、寻找各种不同颜色,图案的小布片,采用“剪”,“贴”,“缝”等方法,完成鞋子的创作。

3、用折纸制作立体的鞋子造型,再用水粉颜料添加花纹,颜色。

4、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组鞋子的设计制作作品,并粘贴在废旧的纸板上,同时为版面确定主题,美化设计,进行展示,评比。

篇17:小学二年级第一单元第三-四课时长度单位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

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篇18:小学二年级第一单元第三-四课时长度单位教案

教材分析

能够在本单元涉及的情景中听懂并说出有关动物的单词cat dog bird rabbit chicken duck monkey tiger tiger panda elephant fish;在本单元涉及的情景中使用本单元的交际用语;够理解并初步使用形容词big small long shout ;够了解有关动物习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很多小动物,如何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表达这些动物的名称是本单元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学会用英语来表达对各种动物的喜爱,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学情分析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表现欲强,能在趣味的教学中,较好的完成教学活动。然而,他们还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绪,集中注意力,容易开“小差”,这就需要教师科学的引导,创造良好的情境,充分信任学生,调动一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到自觉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素质。

教学目标

a 、认知目标:

(1)能听、说、认、读cat dog bird rabbit chicken duck monkey tiger tiger panda elephant fish.

(2)能听懂、能实际运用句型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I like…….

(3)能听懂简单的指令,按照指令模仿动物做出相应的动作,并且能够说出指令Act like…….

b、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智力,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运用所学句型进行交流。

c、情感目标:

(1)通过动物单词、句型的学习以及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学习

教学重点

能听、说、认、读以下单词及句型。

(1)cat dog bird rabbit chicken duck monkey tiger tiger panda elephant fish.

(2)What is this? It is …….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I like……

教学难点

(1)能运用What is this? It is ……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I like……句型进行交流。

(2)说喜欢的动物时要用复数,并注意复数单词的发音

崔仕友第四单元第三 课时教案

崔仕友第四单元第四课时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三年级下册英语第三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三单元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 第三课时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时教案

语文五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崔仕友三年级第三单元第 一 课时教案(精选1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崔仕友三年级第三单元第 一 课时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