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换元法的思考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酷我一代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换元法的思考论文(共含5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酷我一代”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对换元法的思考论文

篇1:对换元法的思考论文

关于对换元法的思考论文

深入分析换元法的目的和意义,从而得出各种换元技巧的本质规律,以便在数学解题中能够有效地选择换元方式. 关键词:换元法,转化 从一种形态转化到另一种形态,这是数学发展的一个杠杆,也是解题常用的手段. 数学史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无论是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还是在经典的数学方法中,都无不渗透着

这一思想. 解题中常用到的换元法,其实也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当然,为了使问题得到解决,转化应该是有效的. 什么是有效的转化?总的说来,有利于问题解决的转化就是有效转化. 在具体问题中,针对转化的有效性,人们作了很多的探讨. 以换元法为例,就有很多文章探讨了解方程中的换元技巧,积分中的换元技巧,等等. 每一类问题又由于其具体形式的不同,换元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分析各种换元形式的共同规律,可以将其归结为以下两种模式.

一、通过换元使形式凝练、简化

化繁为简是处理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也是数学解题的一种重要手段,恰当的换元往往可以起到这一作用.

例1 解方程.

分析 这是一个含根式的二次方程,形式较复杂,但注意到方程左端可以化成关于的表达式,令,原方程可简化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得以解决.

解 原方程可改写为

.(1)

令,则方程(1)可化为

,(2)

解此方程,得(舍去),.

由,得

,(3)

解方程(3),得原方程的根

,.

二、通过换元改造难于处理的形式

表达式中出现难于处理的形式,如根式、超越函数等,通过适当的换元来改造形式,使问题得以解决.

例2 求不定积分.

分析 被积函数的分子、分母中分别出现了二次根式和三次根式,没有直接的积分公式可以套用,设法将根式去掉. 令,可以将无理函数转化为有理函数.

解 设,即,. 于是

在具体问题中,换元的形式多种多样,但究其本质,多是从以上两个角度选择换元方式. 弄清这一基本规律,我们就没有必要去记忆各种换元技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恰当选择换元.

[参考文献]

[1]刘玉琏,傅沛仁,林玎,苑德馨,刘宁. 数学分析讲义(第四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宋天鉴,刘卫华,孙敏. 高中数学解题法[M].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篇2:司法解释[法释13号]的思考论文

关于司法解释[法释(2003)13号]的思考论文

9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的法释(2003)13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终于见报公布了,并于同日起施行。该司法解释虽仅有三条规定,但解决了我国当前所进行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所面临的基本法律问题。

今年7月中旬,笔者在部分法律网站发表了〖对事业单位《试行办法》与《聘用合同书》的法律适用问题思考与参考补充条款〗,这是针对四川省地区省市两级人事行政管理机关的关于贯彻国家人事制度改革,而制定的对本地区人事制度改革具体文件规定而发表的初步意见,它讨论的是实体方面的法律适用问题。而7月下旬发表的〖对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的法律适用等相关问题的思考〗则是讨论的程序方面的法律适用。从公布的该司法解释内容看,解释“已于206月1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78次会议通过”,由于可见,人事制度改革中面临的法律适用问题,尤其没有相关法律可依的缺陷早已突出,且人事制度改革的制定者们也已完全心知肚明,但他们无权立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后还是采用了执法机构造法的习惯作法,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司法解释来解决法律适用空白以及适应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进行保驾护航。该司法解释的公布,改变了国有企业改制无法律依据,人民法院审理国有企业改制民商争议案件无法律依据的法律滞后的矛盾,它的出台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对于处理人事争议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该司法解释的基本含意:

该司法解释的全部三个条文内容如下:

为了正确审理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的人事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现对有关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 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处理。

第二条 当事人对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的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所作的人事争议仲裁裁决不服,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人事争议是指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 该司法解释的前序与第一条,解决了三个基本法律问题,首先是确定了人事争议案件的基本主体,即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其次,处理争议适用《劳动法》而不是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第三,界定了人事争议案件的争议范围,即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

该司法解释的第二条,设立了人事争议仲裁后可到人民法院起诉的司法救济制度。

该司法解释的第三条,划定了人事争议案件的人民法院受理范围。

二、该司法解释涉及的法律问题

该司法解释短小精悍,仅仅只有三条,但完全解决当前正进行的人事制度改革所面临的法律适用的基本问题以及使人民法院审理人事争议案件有了依据,但仔细思索也带了一些法律问题。

1、对于适用《劳动法》。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本身就是劳动者,虽然在工作岗位、身份属事业单位,但若不适用《劳动法》,实质上就将这部分群体在法律上剥离出劳动者的行列,结果势必成为“特殊群体”。既然承认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是劳动者,适用《劳动法》,这就意味着,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与单位发生的争议仍属劳动争议范畴,双方之间发生的争议就是劳动争议,虽然这类争议与企业同企业职工之间的劳动争议确有些特殊之处,但这些带有个性的特殊点,并不是“劳动”与“人事”之间的差别而形成,也并不是因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而产生,而是由我国机构体制与人事部门政策文件所致,这如同一个民营事业单位(注:指民营与原国营事业单位经营一致的机构组织,或事业单位整体出售给投资者的机构,如研究所、学校、报社、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等等),其与员工发生人事劳动类争议,无法再享有原来的政策文件,它就只能适用《劳动法》的道理一样,因此,既然是改革,简单明了的理顺关系,力争将各条块上的人员以及种类具有特色的争议纳入法治的轨道,强化法律解决争议,加快政府与职能部门的职能改革,淡化行政

[1] [2]

篇3:中国法文化传统的形成基础及其思考论文

中国法文化传统的形成基础及其思考论文

内容提要:任何传统的形成都有特定的基础。中国独具特色的法文化传统的形成便可从自然环境因素、生产方式因素与思维方式因素上找到理由。在法文化传统产生之时,自然环境因素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法文化的动态变迁,起决定作用的却是生产方式因素。三因素中任何一个的根本性变革都将带来法文化的巨大变动。今日中国面临的是三因素同时经历根本性变革。这就是今日中国法文化所面对的充满挑战的处境,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关键词:法文化传统 形成基础 自然环境 生产方式 思维方式

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当我们改革旧有的法律制度,总会遇到无形的阻力顽强抵抗;当我们借鉴先进的法律制度,总需要有艰难曲折的本土化过程;当理论上完美的新法律制度被设计出来运用于实际生活,原有的习惯往往将其改头换面得千疮百孔……主要缘由是法文化传统在起作用。因为“传统不仅仅过去了,它还确确实实地现存着。它积淀在每个现代人的心灵深处,流贯于每个人的周身血液,外现于人的`各种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并物化在我们的社会制度、习俗、规范以及形形色色的物质和精神产品里。当代人无时无刻不置身于文化传统的强大氛围之中,感受着它的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以致于历史每迈出一步,都必须跟这种传统势力发生纠葛,时而以之为前进、发展的凭藉,时而又力图摆脱它的羁绊。传统和当代是一对相生相克的范畴:传统制约着当代的进程,当代反过来改造和消融传统……”[1]

与今日中国法制建设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法文化传统虽历经几千年的洗刷、积淀,依然仍保留着其独特的品质,它的尚“礼”, 鄙“诉”,重“刑”,轻“民”等等,仍在隐隐影响着当代人的法制心理。这些特质在法文化产生之时便初见端倪。可以这样说,是中国法文化产生之源,决定了它日后的走向,正如人的性格在初生婴儿身上便可窥见一斑一样。决定中国特色的法文化传统的形成的基础因素是什么呢?

一、法文化传统的形成基础探析

最初的法由习惯演变而来,据《左传》载,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的《禹刑》,便是启及其后继者根据氏族晚期的习俗陆续积累起来的习惯法。[2]在国家产生之前,氏族内部的人们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为适应调整人们相互间关系的需要产生了习惯。不同的生产活动与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习惯。又是什么导致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呢?

(一) 自然环境因素

中国的地貌结构由西向东,依次为草原、荒漠,河谷平原(间以丘陵)及东南狭长的沿海地带。上古时期的先民无力对抗东南部的汪洋大海,这里没有留下多少先人的足迹;西部、北部辽阔的草原孕育了游牧民族,带给他们逐水草而居漂泊不定的生活。散居与不断的迁徙决定了这里产生不了相对稳定的、主流的法文化传统。再看中原以至江南河谷平原,这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优厚的自然环境很适于人的生产、生活。中国古代文明理所当然率先在黄河、长江流域绽放出灿烂的花朵。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中国文明的主体在河谷平原中产生。但这块被东南的大海,西北的荒漠,西南边的崇山峻岭包围的土地,与外界几乎隔离开来,是相对封闭的独立个体,使得中原文明一产生便带有地域上的封闭性。

(二) 生产活动因素

河谷平原为主的自然条件使发展农业生产成为必然选择。此时的农业生产有如下特色:

特色一:生产力低下,面对自然界的种种突变,人显得苍白无力。先人们只能靠天吃饭,乞求风调雨顺。夏人乞求“天”,商人乞求“神”,实际上神即是天,是“人”化了的天,并且商时的神与逝去的祖先合而为一称为“祖先神”。“天”是先人们认为的独立于人之外的超于人的主宰一切的力量,人们心中对它充满畏惧,心甘情愿地服从它的支配,顺从“天命”。

特色二:尽管自然界有许多突变,但四季的更替相对稳定,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人们的生活相对有规律地循环着。他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形成了周而复始的封闭循环的生活方式。

特色三:常年耕作让其中一些人总结出种植农作物的宝贵经验,大大改善人们的生活,这些人获得

[1] [2] [3] [4]

篇4:标准海塘水利施工工法思考论文

标准海塘水利施工工法思考论文

【摘要】海塘是填海造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海岸管理方式,通过海塘的建设,我国海岸线逐渐扩张。而研究海塘的施工方法,可以有效增加海塘的使用年限。本文采用了多层摊铺法施工海塘。本文认为此种方式可以适应于大部分海塘工程的施工需要。

【关键词】标准海塘;工法;水利施工

海塘是人工修建的挡浪潮堤坝,在中国东南沿海,海塘对于当地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屏障意义,或称“海堤”,“大堤”、“大坝”等。目前的海塘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以及福建省、上海市等。尤其是在杭州湾两岸,海塘绵延,用以保护塘内耕地和平民生活。钱塘江口和杭州湾地区修建海塘由来已久,吴越国统治两浙时期,大修海塘是其重要国策之一。此举是日后两浙成为中国重要经济活跃区的保障因素之一。海塘在目前的文献中,大量被称为“大坝”,其原因可能是习惯使用普通话的中国内地和北方居民的词汇中没有“海塘”一词,故以“大坝”概之。请注意与内陆水电站上的`大坝相区别。

1.测量与准备

工程采用的基准系统: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平面地形图和断面地形图均为4月浙江省河海测绘院测量成果。施工承包方应考虑正式施工时的地形可能已有所变化。工程施工承包方宜结合地形在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固地点设置平面、高程控制网。首级控制网按国家三等控制点要求测设,水准点按国家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测设。所有测量工具、仪器在使用前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检验、校正。对所有的施工测量工作都必须做到有放必复,分别有专人负责;对控制网点和施工基线应分别编号并绘制平面图,施工期间须妥善保护并定期经常性进行复测、及时修正或补设。工程施工承包方的所有野外测量资料,都应用墨水笔记录。工程承包方应留有野外记录的副本作为其档案记录,野外记录本原件原则上应交给监理工程师并成为建设单位的财产。测量成果须经监理工程师代表签字认可。

2.潮汐面加固

使用自卸车将坝顶装填到距离涨潮海平面2米以上时,开始进行潮汐面加固。首先,使用麻袋装混凝土在坝顶面和坝坡面垒砌。混凝土比例为3:4:3(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水泥采用625R高标号硅酸盐水泥,细骨料选用粒径1~2毫米的粗海砂,粗骨料选用粒径约3~8厘米的致密灰岩石子,抗压强度达到MA20以上。垒砌混凝土面时,应该确保压茬缝隙在2cm以下,确保压茬缝隙可以在后续施工中被石子填平。其次,在坝顶上倾倒粒径约3~8厘米的致密灰岩石子,抗压强度达到MA20以上。石子层厚度约15~30厘米。在退潮线以下垒砌条状护堤石,护堤石尖端背向潮汐方向。退潮线与涨潮线之间铺设四角空心石,四角空心石四个角指向潮汐方向。涨潮线之上的部分使用混凝土倒实。混凝土基础部分使用Lmmφ20mm土钉固定,土钉密度为300mm×300mm,固定锚固剂使用树脂锚固剂。土钉根部使用8mm圆钢焊接150mm×150mm的钢筋网。钢筋网上使用混凝土倒150mm厚,使用振动棒充分捣实。混凝土比例为4:3:3(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水泥采用625R高标号硅酸盐水泥,细骨料选用粒径1~2毫米的粗海砂,粗骨料选用粒径约3~8厘米的致密灰岩石子,抗压强度达到MA20以上。

3.坝顶处理

处理完毕的坝顶高度距离平均涨潮海平面垂直高度2米以上,坝顶宽度约8米,坝坡度约15度。坝顶设计宽度5米的有中心线柏油马路一条,坝两侧布置宽度约1.2米的人行道和混凝土栏杆。坝顶每隔500米设置一个折浪平台,兼做维护使用,平台长宽均按照20米设计,上方堆砌料石和其他抢险资源。坝顶埋设机械式位移探头和土地电土钉,方便日后维护时连接监测仪器使用。

4.淤积回填

塘坝完成后,采用双向泵水法进行初步淤积。使用拖船拖拽吸砂泵在距离坝址约2海里的地方取砂,直接排入塘坝内。使用清水泵泵取上清水排往塘坝外。当取砂处深度超过15米时,或继续取砂可能影响塘坝稳定时,停止取砂,使用清水泵排干塘坝内的积水。使用建筑垃圾、矿渣等填充物对塘坝内的淤积处进行填充,填充时,发现粒径大于0.5米的碎块,要使用破碎锤捣碎。一边填充一边使用震动压路机进行压实。直到填充物顶面达到设计标高之下0.5~1.0米。使用复垦土壤覆盖建筑垃圾及矿渣填充层,注水沉实不进行压实。

5.常见问题及预先处理

(1)水蚀风化现象的处理

水蚀风化现象是各种土石坝体均可能遇到的问题,因为土石坝本身是松散结构,所以,在潮汐冲刷下,土石坝很容易出现水蚀掏蚀现象。水蚀掏蚀现象在土石坝基础结构的瑕疵部分会更加明显。本文研究方法采用了多种方式防止水蚀冲蚀现象的发生,这其中包括在泥沙层中加入骨料,在泥沙层之上铺设埋入水下的混凝土沙袋,在沙袋上铺设厚度较大的石子层,铺设条状护堤石和四角空心石等。在后续工作中发现的较明显掏蚀现象,还应该进行局部浅孔树脂注浆等方法减轻掏蚀现象。

(2)海塘管涌的防范和处理

海塘的优势在于其塘坝内侧为填实的淤积部分,其管涌压力远没有河坝大。但是,持续的管涌可能造成海塘崩塌,给社会财产带来较严重的损失。本文研究中,对发生管涌的部分采用深孔劈裂注浆阻水为主,浅孔树脂注浆为辅。同时使用阻水填料对管涌海潮侧进行堆砌,减少海浪的冲刷压力。

(3)渗流的处理

土石坝渗流现象如果没有造成较严重后果就不需要特殊处理,因为渗流在松散土石坝中是必然发生的现象。本文堤坝处理中,除了海砂沉积成的沉积基础部分,其他部门没有使用海洋粉砂。粗砂岩在压力约束下,较难实现流沙状的沿渗流的移动。当渗流现象造成的坝顶沉降较为明显时,应该采用浅孔劈裂注浆法对坝体进行阻水维护。

6.结束语

本文对标准海塘的施工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合理施工,海塘对于自然海浪冲刷的抵抗能力还是能够满足工程整体需要的。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继续总结经验教训,使得施工工法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陈东海.钱塘江塘工技术近期进展[J].城市道桥与防洪,.7(07):13-15.

[2]沈捷,沈徐华.某海塘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体系保证措施研究.[J].科技资讯,2014.2(02):101-103.

篇5:行政管理教学方法思考论文

行政管理教学方法思考论文

关键词:行政管理;教学方法;存在问题;优化升级

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的学员,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行政管理的功能和作用,掌握管理知识的要点,熟知行政管理的应用问题。而其中的重点便是要了解行政管理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知道如何根据管理的需要,而为管理决策服务,因此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将信息系统知识与管理知识联系起来。要知道,行政管理课程是一门具有边缘性、交叉学科性质的课程,涉及到的范围极广,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以说大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都需要通过联系实际才能深刻理解,这也就要求高校一定要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锻炼学习环境,才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1现阶段行政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相对薄弱的教学基础

由于我国在此方面的发展起步较晚,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师资队伍比较弱小,实力不够雄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最专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国家对于此方面也不够重视,投入力度较小,硬件设备不完善,无法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学习的平台。

1.2教学目标定位比较模糊

在之前我们也谈到了该门课程的学习目标,但是却空有理论,在具体的学习过程当中老师和学生们并没有按照最初制定的目标来执行,一味地按照自己的计划来进行,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行政管理这一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学生们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之下,老师们要帮助学生分析市场发展情况,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找到适合学生们的发展路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相信只要按着目标来执行,最后该专业的学员们一定能够大放异彩。

1.3教学内容相对落后

由于我国此方面的教师队伍力量比较薄弱,再加上国家对此方面的不重视,这已经成为了阻碍我国该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需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造成了一个恶劣循环。由于社会发展与教育事业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在此方面得不到发展,也就无法为教育事业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而教育事业得不到进步,也就意味着社会发展就会缺乏动力,长此以往不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

2优化分升级行政管理教学的方案

2.1明确教学目标

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微观角度来讲,都要树立一个相当明确的`目标才能够促进该专业的发展。从大的方面来讲,国家一定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做出一个总的规划目标。而从小的方面来看,学校一定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一套适合学生们的学习目标,让老师们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遵循这原则来进行。

2.2优化教学方法

管理本身是源自人类自己的实践活动,同时又用来指导政府和企业管理实践的科学,而对于行政管理这个专业来讲亦是如此,他的应用性特征就显得更加明显。首先,该专业的讲授者不仅要熟知行政管理的一般理论、原则和方法,而且还要熟悉这些原则和方法应用的具体背景条件。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一般都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实际应用的重要性,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发扬的。要意识到,只有把行政管理的一般知识放在特定组织进行的具体活动背景下去介绍和分析,才能够把这个专业的知识真正灌输到学生心中,让其加深对这一专业的了解。这就要求教师们必须借助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去接触和了解不同组织的行政管理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之上用案例或者事实来解释或佐证相关的行政管理理论。“行政管理活动的维持和创新特征”便是学生们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当中思考的结果。除此之外,行政管理工作者的理论研究与其教学应该是相互支持的,也就是说要通过教学促进科研,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学术水平的提高也要求行政管理工作者在掌握好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前提之下,还要注意从其他学科当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我国在行政管理方面的教学内容水平。

2.3加强教学硬件软件建设

在软件建设方面,我们主要做的便是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实力。行政管理学的教师必须认识到,应用性特征越是明显,对讲授者的学术性要求可能也就越高,讲授者只有具有相当的理论功底,才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和发展。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个理论功底不仅是指老师们要非常熟悉行政管理的理论体系,能够用严密的逻辑和严谨的层次系统的介绍行政管理的一般理论、原则和方法,而且还要求老师们对行政管理的本质进行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并把这些研究成果及时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将思考的结果纳入到教学体系当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从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上来讲,由于行政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学科,如果离开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必将寸步难行,更谈不上提高教学水平了。所以说,国家和学校一定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从各个方面来提高学生们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文姝.网络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商,2013,(11):276.

[2]刘晓东.浅析行政文化对行政管理教学的影响[J].商,2014,(5):239-239.

[3]董芳.浅谈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教学中的运用[J].华章,2014,(14):184-184.

数学加减消元法说课稿

婚姻家庭法论文

权利问题的法哲学思考

大学英语教育思考论文

海洋经济发展思考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思考论文

立法法的品性 论文

加强企业会计管理思考论文

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思考论文

中国钢琴民族化思考论文

对换元法的思考论文(锦集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对换元法的思考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