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的现代意义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Moonci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英美文学的现代意义(共含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oonci”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英美文学的现代意义

篇1:英美文学的现代意义

所谓英美文学,是指英国的文学和美国的文学代表作品,长期以来,英美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意义,也给现代文学的发展指引和引导了重要的方向。从历史角度来看,英美文学都是源远流长的,英美文学在今天文学史的地位是通过经历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演变而来的。在长期的文学发展过程中,其实文学的发展来源于生活,文学本身就受各种现实的生活、历史的原因、政治的格局、文化的影响而发展,因此,英美文学在发展过程中遵循了文学发展的自身的规律,并也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

英国文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中古时期也是盎格鲁―萨克逊时期、再到文艺复兴时期、进入到17世纪发展成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8世纪的英国启蒙运动时期、再到浪漫主义时期、维多利亚时期、最后进入到20世纪英国文学发展时期。在二战后,英国的文学开始走向了多元的趋势,并且也呈现了现实性。美国文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属于“英国文学的分支”,从历史发展过程中来分析,也是经历了殖民地时期及独立革命时期、然后逐步过渡到了浪漫主义时期、再进入到现实主义时期、最后才是20世纪美国文学独立发展时期。美国文学的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进入到20世纪后,美国文学的发展已经开始日趋成熟,开始独立,并且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爆发了强大的生机,成为了具有美国特色和民族意义的文学内容。特别是在二战后,美国文学的发展在50年代时期是进入到新旧交替时期、到了60年代渐渐开始实验主义精神的体现,在发展到70年代到20世纪末更是进入到多元化发展的阶段,因此,美国文学已经从英国文学的藩篱中脱离出来形成了不同以前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特色和时代特征。

英美文学到了现代起到了重要的现代意义,尤其是随着英美文学的发展,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英美文学更是在跨文化背景中的现代起到了重要的现代意义。

一、英美文学在新媒体时代具有跨文化的现代意义借鉴

现当代,是一个快速传播和快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只要有网络和终端,就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随时随刻的传播和获取信息,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快速和便捷。可以这样说,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已经走向了跨文化融合和交流的时代,跨文化背景下的英美文学的发展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具有强大的发展空间。好的文学是世界的文学,英美文学的优秀作品通过新媒体平台在世界各国广泛的传播,成为了影响各国文学发展的重要工具。比如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的作品和小说代表作《鳏夫的房产》(Widower’s House,1892)、《芭芭拉少校》(Major Barbara,1905)等优秀作品都反映出了在做着时期英国的历史情况,萧伯纳的作品本身就具有反映现实的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为现代文学的'发展和借鉴提供了现实的现代意义。

英美文学的这种跨文化的融合是新时期文学发展的重点,也是新时期文学发展的方向,在现代文学史上,英美文学必然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二、英美文学为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

英美文学是不同时期留给社会的宝贵的文学财富,英美文学本身的传播也为现代文学的发展和展望起到了引导作用。在现代,文学的发展已经赋予了新的历史时期的使命,文学是反映新时期的新思想的,但是在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也是需要对文学的借鉴的引导,英美文学作为独立的文学科目,必然在现代文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著名的英国文学家、现实主义小说家、作家简・奥斯丁(Jane Austen)的作品就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文学的发展,最主要的代表作品就是《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并且成为世界名著,成为经典的影视剧改编剧本,在现代各个文化产业领域都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作用。也让许多现代人收益于他的文学作品,他的《理智与情感》就被著名的华人导演李安进行了拍摄,作为经典的外语影片也为李安带来了巨大的荣誉,在1995年就获得了当年美国奥斯卡(Oscar)最佳剧本改编及最佳女演员奖。

综上,英美文学的传承到现代是具有很强的现代意义的,尤其是现代传播方式的改变,在跨文化背景中,实现了世界文学的融合,因此英美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发展是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的,也是对现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起了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黄芸,跨文化背景下英美文学翻译策略探索, 英语广场,7月.

[2]张丽坤,浅谈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作品评论的影响,英语广场,207月.

[3]金丽娜,论大众传媒对英美文学传播的助推作用,出版广角,年8月.

[4]冯海青,约定:让我们和平、共处、爱自然――简评小说《虎太太》的生态诉求,外国文学动态,12月.

[5]蔡志全,英国传记小说新篇――评戴维・洛奇的《风流才子的双面人生》,外国文学动态,月 .

[6]朱振武,中国“非主流”英语文学研究的现状与走势,外国文学动态,2012年12月.

篇2:英美文学现代回声

英美文学现代回声

19世纪60年代中期到一战期间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时期,经过内战的痛苦和严酷现实的洗礼,人们对浪漫主义思想已感到厌倦,这时的美国文学也跟随社会的变化进入新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作家们开始批判现实,揭露社会黑暗面,小说创作特点显著:按生活本来面目真实反映现实生活,以此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罪恶,同时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作品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为指导思想。比较著名的作家有豪威尔斯、马克·吐温、亨利·詹姆斯、海明威等。

本次英美文学现代回声公开课,Echo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品味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

【英语】英美文学之现代回声--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活动时间: 7月11日(星期三) 19:30 - 20:30

活动地点: CCTalk 英语活动室

主讲老师: Echo老师 (hjsohpie)

主持人:Echo老师 (hjsohpie)

本次读书活动内容预览:

1.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背景;

2.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概况;

3. 该时期代表作家Mark Twain, Henry James等的作品。

【英美文学之现代回声】系列公开课往期回顾

Echo老师部落日志:往期活动讲义复习地址

一样的Echo老师,一样的文学讲座,欢迎大家和Echo老师一起,走进英美文学的世界!

篇3:浅谈英美文学的教育意义教育论文

浅谈英美文学的教育意义教育论文

【摘要】英美文学的学习对当代大学生是具有重大教育意义的,但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这一意义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此文 主 要 从 三个方面 阐 述英美学的学习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加强语言运用的能力;帮助学生修身养性。

【关键词】英美文学 大学生 语言 修身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英语的学习已经渗透到我国每一个教育阶段。而对于高校教育来说,英语语言的中所存在的文化底蕴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然而,在当今的大学生当中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对英语的学习只是单纯为了修得学分或者是通过四六级考试,以便于将来找工作。因此在他们眼中,学习英美文学只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对于非英语专业的人而言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此他们对英美文化知之甚少。然而作为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深入接触过英美文学的学习,并且从中获益匪浅。最大的启迪便是,英美文学的学习对当代大学生是有重大深远意义的。无论是对专业或非专业的学生,英美文学的学习既包括对语言的理解,对文化的学习,也包括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

一、文学与语言

首先,英美文学作品中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包括最准确,地道的词汇,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扩充词汇量,并在具体语境下学习使用真实的语言,增强语感,提高自己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例如,在日常英语交流中,有人提到《哈姆雷特》中的一句对白:“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只有对这本文学作品学习过的人才能领会出它所要表达的意思。再例如,“Catch-22”,现在用来形容任何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的规定或条件所造成的无法脱身的困境。如果我们没有读过《第二十二条军规》,就完全不能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

其次,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句子是简单句和复杂句的`结合,对英文原著而言,复杂句占据主导地位。这对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加强语感,提高语法运用能力是有很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的。

再次,英文作品当中包含各种各样的文学体裁,语言风格,我们可以从学习中提高对英语语言的审美水平,加强对英语语言的感知力度,培养对英语语言的亲切感。

二、文学与思考

在当代社会,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甚为迫切的。高校教育的目的不只在于向学生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知识,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文学不仅仅是历史事件、人物介绍和数字年代之类的事实,文学是人类心灵的体验。大学生应被引入文学世界,而不是做外界的观察者。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往往不成熟。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文学是最宝贵的财富。英美文学素质是构成提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重要因素。文学是透视人类社会的窗户,通过这扇窗户,学生可以了解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性、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变迁等。了解他国的社会变迁可以启发学生反思自己的社会生活、思想动态、精神面貌等诸多方面,从而加强文化修养,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塑造完美人格,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作家,所创造出来的代表作品,都反映出那一时期的社会形态,背景,以及对人民生活形态,对文学家们独特思想的影响。通过学习它们,我们可以加深对不同时期的社会形态的了解,学习伟大思想中的精髓,得到启发,从而培养独立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兴起于英国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狄更斯,简奥斯汀,勃朗蒂姐妹等等,分别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为背景,生动描述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从而揭露社会现实,抨击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下的道德堕落,呼唤人性的复苏。┩新硭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是以其故乡威塞克斯为背景的。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侵入农村,个体农民在经济上陷入失业、贫困的悲惨境地。面对工业文明带来的后果,哈代的心灵受到强烈冲击,他在感情上痛恨工业文明对人们和谐生存状态的摧毁。因此在他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对当时工业文明对乡村的冲击进行了全景式描绘,然后以苔丝家作为个体农民的缩影,深入展现人们在物质困境中的痛苦挣扎。

三、结语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通过强化对英美文学的学习,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学会独立而深入地思考,并从中修身养性,是十分重要的。可惜的是,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中,这一重大意义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而广泛普及。

篇4:英美文学之现代回声letterstojuliet

英美文学之现代回声letterstojuliet

文艺复兴在欧美文学史上扮演者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由此开始了一段欧美文学百花齐放的时代,而且在这个时期产生数不胜数的优秀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在之后的时代一直为人们所称道或争议,了解它们就离欧美文学又近了一步,准备好了吗?

Renaissance means “rebirth”, it meant the reintroduction onto Western Europe of the full cultural heritage of Greeceand Roma. It first started in Italyduring the 14th century when there developed an interest in the manuscripts surviving from ancient Greece and Roma. The intellectual wisdom of ancient Greece andRome encouraged a rebirth of human spirit, a realization of human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and creation.

文艺复兴的意思是“重生”,它指的是西欧重新引入希腊和罗马的文化遗产。文艺复兴起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当时人们对古希腊和罗马的存在的手稿开始很感兴趣。古希腊罗马的智慧鼓舞着人文精神的复兴,使人们认识到人类自我发展和创造的潜能。

Copernicus哥白尼: the earth was not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

Petrarch彼得拉克: sonnets that influenced Shakespeare and many others;

Boccacio薄伽丘: Decameron

Marco Polo马克·波罗: made journeys into China

Michelangelo, Leonardo de Vinci and Titian:paintings and sculptures

Edmund Spencer: 文艺复兴时期诗歌创作繁荣,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 1552-1599)的长诗《仙后》(The Faerie Queene)歌颂女王,宣扬人文主义思想。他创造的“斯宾塞诗体”每节诗有九行,韵律复杂,具有柔和动听、萦绕耳际的音乐性。

Christopher Marlowe: 到了16世纪末,戏剧进入全盛时期。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 1564-1593)冲破旧的戏剧形式的束缚,创作了一种新戏剧。《帖木儿大帝》(Tamburlaine)、《浮士德博士的悲剧》(The Tragical History of the Life and Death of Dr. Faustus)、《马耳他岛的犹太人》(The Jew of Malta )等剧作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那种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精神。马洛将戏剧情节集中于一个主要角色的做法、他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以及他的素体诗戏剧对白,对英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Francis Bacon: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他对文学的主要贡献是《论说文集》(Essays),共58篇。这些文章题材广泛,内容涉及哲学、宗教、政治制度以及婚姻、爱情、友谊、园艺、读书等,文笔典雅,略带古风而又明白畅达。英国戏剧起源于中世纪教堂的宗教仪式,取材于圣经故事的神秘剧和奇迹剧在14、15世纪英国舞台上占有主导地位,随后出现了以抽象概念作为剧中人物的道德剧。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i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Of Studies"

John Donne: 玄学派诗歌的特点是采用奇特的意象和别具匠心的比喻,揉细腻的感情与深邃的思辩于一体。玄学派诗歌在18和19世纪一直为世人所忽视,直到20世纪初,才从历史的尘封中重见天日,对现代主义诗风产生很大影响。

John Milton: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 1608-1674)积极投入资产阶级革命,曾任共和国政府拉丁秘书,写了不少文章捍卫共和国。1660年,查理二世回国复辟,弥尔顿一度被捕入狱,在朋友帮助下才得免一死,获释回家。在双目失明的状态下,他完成了长诗《失乐园》(Paradise Lost)和《复乐园》(Paradise Regained)、诗剧《力士参孙》(Samson Agonistes)。这些作品反映了王政复辟后弥尔顿内心的痛苦以及对资产阶级革命始终不渝的态度,文体雄伟庄严。

Shakespeare: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作家是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他的全部作品包括两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和38部(一说39部)戏剧。莎士比亚的主要剧作有喜剧《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哈姆莱特》(Hamlet)、《奥赛罗》(Othello)、《李尔王》(King Lear)、《麦克白》(Macbeth),历史剧《亨利四世》(Henry IV),传奇剧《暴风雨》(The Tempest)等。

篇5:英美文学论文

【摘要】在认知语言学派中,隐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并且被广泛的使用。隐喻不仅融入了语言学的思想,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反映。隐喻性的语言是对语文自身进行隐秘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成为语言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与认知语言学派的源头,一般都会让想到在文章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在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下,隐喻具有很明显的文化特征,其不同的隐喻反映了不同的文化思想和深刻内涵,但是文化所具有的共性使得在中文和英文学习中隐喻具有相似的功能,对于隐喻的作用及内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英美文学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及其思想观点,对于提高学生英美文章阅读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隐喻 语言文化 社会背景 文章内涵 英美文学作品

隐喻是历史最为悠久且使用范围也相当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人们在日常表达及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语言表达类型。只要我们留心注意就会发现,隐喻在语言表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才让许多语言学者们对隐喻的研究如此热衷,并对此一直坚持不懈的深入研究。

一、隐喻的含义及其在英美文学评论文章中的作用

在高校英美文学作品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原著有深层次的理解和鉴赏,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及价值醒他,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及鉴赏能力。而在一些英美文学评论的文章中,隐喻的运用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原著的把握和分析。

隐喻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存在于人们的日常语言交际中,存在于人们的思维行为中。换句而言,用中国的成句来解释就是人们常说的指桑骂槐。他们相似的地方都在于借助于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来比拟那些比较抽象、陌生的事物,利用熟悉的物体过渡到陌生事物达到让人们更为形象了解的效果。

隐喻包含本体和喻体,但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完全不属于同一类型的事或物,但二者之间存在的共性和相似之处则构成了“隐喻空间”。隐喻能够有效的增强文学作品语言的生动性。

二、英美文学评论文章中社会文化的渗透与隐喻的关系

隐喻不仅自身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体现的语言现象,更是人们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模式或是范式,虽然我们对于隐喻的具体使用方法并不陌生,但是隐喻的使用来不开社会环境和文化知识的影响。在英美文学评论文章中,隐喻的使用充分体现了原作者对某一个领域的熟知和掌握程度,既能在两个不同的领域之间进行迂回,同时又能让人去理解与明白作者的意思,足以可见作者的个人知识范围之广和写作技巧水平之高。

隐喻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但是同时与文化之间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隐喻是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文化在隐喻的使用过程中发挥这引导的作用。在以往对历史文化和隐喻的相关研究中,一些专家学者认为隐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映了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所代表的文化模式。

同r,隐喻在文章中所呈现的方式与作者的思维形式紧密相关。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无疑能够增强文学作品的渲染力和感染力;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来阐述的话,可以解释为对具有相似性事物的联想;隐喻作为一种语言手段来看的话,那么隐喻所表达的就是重复性的并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隐喻受到了许多学者的高度关注和议论。

三、英美文学评论文章中的关联隐喻分析

在不同的文化形态背景下,有着其特定的话语模式,同时也表征着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交流方式。而所处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则会造成人们对英美文学作品理解的方式和角度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因为语言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模式,折射出社会形态下的社会形象。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于话语的方式具有直接的影响。如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那么在英美文学中作者运用隐喻时可能会与大海、航行等内容相关。

隐喻也反映了人类的一种思维模式,借助于隐喻来表达一些抽象陌生的事物。如何正确的理解英语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关系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与理解。

隐喻中包含了对社会制度的评判、对个人信仰的推崇、作者心理变化、社会文化背景灯各方面的内容。虽然,在理解隐喻时不能完全依赖于对于社会文化的理解,但是文化在理解隐喻的过程中起到一个纽带的作用,促进了各国人们进行更好的交流。因此,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只有掌握了各国的知识背景,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文章中的隐喻,这样才能实现用英语与人进行无障碍的交流,从而达到高校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真正教学目标,提高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对语言的掌握能力。

当然,对于作品中的隐喻我们不可能去一一的深入且全面的了解与研究,但是采用有效的文化理论和基础知识去理解或是阐释文中的隐喻结构,对于当今大学生英语学习和其他语言的学习还是显得尤其必要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英美文学评论文章中的隐喻反映了原作者的个人经验感受和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隐喻的生存空间已经变得相当广泛,并且不断的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为此,隐喻的使用离不开作者对事物的认知及渊博的学识,只有当人们真正的认识到隐喻的作用并且能够深入的理解其含义时,才能充分的体现隐喻使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殷兆武.英美文学评论文章中的隐喻研究及启示[D].新疆大学,.

篇6:英美文学教育

摘要:在当代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英语教育中的英美文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英美文学的学习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认识等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对英美文学教学的可行性、必要性、作用及我们应如何加强英美文学教育进行阐述,旨在加强英美文学教育,促进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加强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英美文学;必要性;人文素质;价值观

随着时代的前进,现代社会已发展成一个环境复杂并且文化多元的社会。

英美文学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英美文学从其发展来看,经历了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文学是以语言文学为工具的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文学是对人生经历与体验的文化体现。

文学作品隐含了对人生百态的思考、价值取向的意识形态。

人们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了解西方、习俗、宗教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了解西方政治经济文化。

目前我国各高校开展了英美文学课程,在教学方面对学生进行英美文化方面的教育。

英美文化教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语言的学习、认知功能和艺术价值的提高。

一、可行性

首先,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为英美文学教育提供了条件。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面向世界。

英语的学习也已经深入到我国教育的各个阶段。

目前,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阅读范围扩大,词汇量明显增加。

因而具有文化底蕴的英语语言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许多学生希望在学校中开展英美文学的教育,不少学校已经开始了各种形式的英美文学选修课,并且受到大多数喜爱英语、热爱文学的学生的欢迎。

因此英美文学教育具有可行性。

其次,师资力量的不断增强使英美文学教育有了切实保障。

据我们所知,近些年大学英语教育的师资力量具有很大提升。

每年各高校招收大量的英语教师,并且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大部分教师都是研究生学历,还有博士学历的,其中很多教师的主攻方向是英美文学方向。

因此英美文学教学的教育具有可行性。

二、必要性

首先,英美文学教育在英语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老师辛辛苦苦的教,学生刻苦的学,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上很费力,许多学生发音不准确,译义不准确等各种毛病凸现出来。

这种现象是由于长期以来学校注重以语言形式的教学,只注重语音语法词汇的教学,却忽视了对学生兴趣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英美文学教育,加强英美文学教育在英语教育中的比重,扩大英美文学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作用。

其次,英美文学教育对于语言的掌握有很大影响。

目前,在英语学习中许多学生在背单词时往往是死记硬背,不仅枯燥乏味而且效率低。

而英美文学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文学语言源于生活,语言朴实,易于理解。

英美文学作品中包含了大量的词汇,学生可以扩大词汇量,并且能体会具体的语境,这样就容易提高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并且在英语作品和电影中发音纯正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绝佳材料。

有利于英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实施英美文学教育具有必要性。

三、英美文学教学的作用

首先,英美文学教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困扰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一问题的出现很大一方面是由于在英语教育中缺乏对学生英美文学教育。

而文学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英美文化教育可以给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明了道路,起到了引导作用。

其次,任何一部作品都反映出这一作品在怎样的环境下产生,反映时代背景。

通过学习英美文学学习可以加强我们对于当时社会背景的了解;加深对于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和学习;正确地评判某种精神,如批评和赞扬。

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例如,马克思主义的《镀金时代》,它标志着浪漫主义时期的终结,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人们希望的“黄金时代”化为泡影,出现的却是令人失望的“镀金时代”;19世纪五、六十年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勃朗蒂姐妹在她们的作品中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为背景苗珊瑚社会底层人民的贫苦生活,从而狠狠地揭露社会现实;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黑奴悲惨命运的忠实记录,描述了黑奴们的悲惨遭遇,反映了美国当时黑奴制的严重性。

我们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或欣赏话剧、电影能充分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培养坚强的性格,合理分析事情具有深远意义。

最后,通过英美文学的学习能过陶冶人的情操,有助于塑造人的品格,在大多数的英美文学中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推崇积极向上的精神,提倡助人为乐的人文情怀,反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

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极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学生通过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对他们的德行、品质进行文化熏陶培养,使学生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从而培养出特质体美各方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

四、如何加强英美文学教学

读经典作品。

这里指的读经典作品不仅仅是作品中的精彩片段,而最好是读名家的完整作品。

在教学中加设英美文学作品阅读课,教师通过事先了解并在课堂上对同学进行指导。

这样同学在认认真真读完一部完整的文学名著后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作品的特色及反应的社会现实,加上老师的指导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老师也应向学生推荐非常著名、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品。

如莎士比亚的很多作品,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丹尼尔・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等等许许多多的作品。

在加强英美文学教学中结合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也利于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扩展视野。

例如观赏英语经典电影,听西方音乐歌剧,欣赏西方艺术作品,了解西方宗教及风俗民情。

从而使我们的知识积累增加,在学习中感悟人生价值,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及民族自豪感等。

结束语

以上内容主要讲述了进行英美文化教学的可行性、必要性、产生的作用及我们应如何加强英美文学教育。

作为新世纪的学生,祖国的栋梁面临着各种挑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

英美文学肯定会从中受益匪浅,学习英美文学对于当代学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有助于我们在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

现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学习它也可以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7:英美文学论文答辩

英美文学论文答辩

英美文学论文答辩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答辩自述报告【1】

Good morning,

Distinguished professors and teachers, ladies and gentlemen, thank you for attending the oral defense. (或Welcome to attend the oral defense.) :

I am XX. First and foremost,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my supervisor, professorXX, for his intellectual guidance, invaluable instructions and comments on my thesis. It is with his valuable assistance that I have finally accomplished this thesis.

My topic is On the tragedy figures at historical turning points(Comparison of KongYiji and Rip Van )The whole thesis consists of 6 parts. The first part will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negative, evasive and conservative attitudes of Kong and Rip as well as the topic s significance in the real society.

And the second part is going to analyze the figures background to show the historical necessity of the tragedies.

In the third part, the tragic heroes failing in the character according to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will be further discussed and the fourth part is to talk about their different tendency of dispositions and behaviors in the society.

Then the author will dig into the root causes of the tragedies in the fifth part, and sum up the whole paper to reveal the ideological weak points of the two countries separately in the last part.

Thank you!

毕业论文答辩会问什么问题【2】

一、自述(用英语完成):

1、先问好,再开始自述,自述时间为5-10分钟,要简明扼要,必须将自述内容提纲制作成Powerpoint文件。

2、主要陈述内容(即Powerpoint文件主要内容):

(1)自己选择这个题目的原因;

(2)设计和实施的简单过程(如,商务方向:采用什么方法来搜集信息、资料等);

(3)自己论文的主要内容(不要念论文,最好用4、5句话简单介绍论文内容,如,商务方向:做了哪些调查,得出什么结论,计划如何实施项目);

(4)仍然存在的`问题(如,商务:在实施项目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以及如何解决);

3、最好准备相关文字并熟记(答辩时要脱稿陈述,但是可以看PPT文件)。

4、语言最好简单清楚,不要直接用论文中内容,应该用解释性的句式,如:When I was designing the lessons, I found that .

英语文学论文答辩自我陈述范例:

Good morning all the appraiser committee members. I come from *** , majoring in foreign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I am *** and my supervisor is prof.***.With her sincere and intellectual guidance, for nearly one whole year's hard work, I have finished my paper. Finally, it is the show time. This evening I will present my efforts to you all and I gratefully welcome any correction.

the thesis aims at an elucidation of Lessing's chronological shift in her philosophy from rationalism to irrationalism. I choose this as my topic due to the following reasons. Firstly, I am fond of literature works , especially Lessing's works.

Secondly, Comparing to the studies abroad, which extends most than 50 years, the Lessing study in China is relatively new. Last but not the least ,as a female , I am keen on the study of feminism. For the above facts, I select the subject of From Rationalism to Irrationalism-on Doris Lessing's Construction of Dreams in Psychological Fictions as the title of my paper.

I hope by studying this short story we can know more about the different arrangements for the dreams and hallucinations in Lessing's works at different period, the thesis aims at an elucidation of Lessing's chronological shift in her philosophy from rationalism to irrationalism.

Next , I will present it to you. Here is an outline of my presentation. They are literature review, gothic tradition , the gothic style in the story and the causes of the gothic style .

The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sections: the introduction, three chapters of argumentation,and the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includ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writer and the writer's works concerned, the literary review of academic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main theory applied in this thesis, and an explanation to the thesis's content, structure and significance.The three chapters of argument consists of 1) an analysis of the coincidental consistency of Lessing's dream construction with Freudian theory; 2)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hallucinations in “To Room Nineteen” and the dream images in The Golden Notebook,and an analysis to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Lessing's and Freud!s understandings on the mechanism of displacement and condensation, on id and superego, and on trauma; and 3) essing's transcendence over psychoanalytic concerns. The last section is brief conclusion of the whole thesis.

It restates Lessing's metamorphosis from rationalism to irrationalism.

Ok, that's all. Now you may raise your questions ! I am ready! Thank you !!!

二、回答老师问题(老师用英语提问,学生用英语回答):

1、大约有6-8个问题,时间将持续10-15分钟。

2、首先要听清楚问题,如果没有听清,可以要求老师重复问题(可以说pardon之类的话)。

3、回答时首先要态度好,要切题,而且不要保持沉默,不会时可以表示抱歉。

4、常见问题: (1)关于选题:如Why did you choose this topic for your paper 或Why were you interested in this project

(2)关于具体部分:

商务方向:SWOT,COSTING,FLOWCHART,RISK,STAKEHOLDER,如Do you think this point a piece of weakness of the shop 或Do you think this a necessary activity for the project

(3)关于背景知识及理论知识:如What does SWOT stand for (商务)

(4)关于论文存在的问题:如In the last sentence on page there are some grammatical errors.

(5)关于项目或论文将来的发展:如:商务方向:If possible, will you carry out the project, and if so, do you think it will make profit

5、带一份定稿(要与老师们持有的论文页码一致)。

6、最后要向老师们表示感谢。

篇8:英美文学教学

摘要:英美文学教学是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文学作品赏析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王子与贫儿》是马克・吐温以英国流传的《王子和侍从》作为素材创作的一部小说,讲述了贫苦儿童汤姆和富贵王子爱德华交换社会地位之后的奇遇的童话式故事,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单从作品本身的语言结构来讲,具有十分深远的教育意义。

本文旨在对《王子与贫儿》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王子与贫儿》 英美文学 教学设计

引言

《王子与贫儿》的原型是一个英国古老的童话故事,将两个身份完全不同的人进行身份对调之后,发生了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马克・吐温借助这样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心中对主流社会的批判。

马克・吐温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利用幽默的语言将自己的观点阐述出来,展示自己的批判精神,《王子与贫儿》这部作品对他的创作方式就是一种很好的阐释,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会捧腹大笑,但是笑过之后也会对其中的深刻含义进行思考。

一、英美文学的教育的重要性

英美文学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英美文学教育过程中,各种文学作品是重要的教材,通过对各种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学以及文化的了解,在英美文学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对各种英美文学作品进行利用,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英美文学的精髓,提升文学素养,培养文学底蕴。

与此同时,英美文学教育也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与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能增加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落实到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主要有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能够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创作者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一个作家的成就,不仅在于他的文学作品,更在于他的经历以及创作成就。

第二,通过对作品的语言特色、作者的写作风格的介绍,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写作手法和词语词汇运用特色,可以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能够明白英美文学创作的规律。

第三,通过对具体的作品的教育,能够让学生对作品的主题思想以及表达的深层次含义有一个认知。

由此可见,加强英美文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王子与贫儿》背景的教学设计

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坛上的一个代表人物,具有多重身份,是小说家、著名演说家、杰出作家,也是一名著名的记者。

马克・吐温的文学创作之路与他的人生轨迹有很大的关系,十二岁时由于父亲去世,迫于生计,他只好辍学开始到工厂当小工,为了维持生计,他换过很多工作,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也当过新闻记者,在从事新闻行业的时候,渐渐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写作,于是开始创作一些有趣的小品,从而开始自己的写作生涯。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有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从内容上讲,主要是对各种社会现象以及人性的丑恶进行批判;从风格上讲,幽默与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

正是由于写作风格比较独特,因此他成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且一些主要作品都已经有了中文译本。

对他的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可以发现,从美国最初的资本主义形成一直到发展成为帝国主义的过程中,都有马克・吐温的作品一路陪伴。

由于经历得较多,他的创作也逐渐从轻快的笔调转化为辛辣的讽刺,再到悲观厌世。

前期创作中,马克・吐温的作品以辛辣讽刺居多,而后期的作品语言比较激烈,因此他的作品成为很好的英美文学教学素材,在我国很多高校的英美文学课程中,都可以见到他的文学作品。

《王子与贫儿》是马克・吐温创作中期的作品,在他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可以算作是过渡作品,采用童话讽刺的形式,对美国的资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十分猛烈的抨击,这部作品在美国文学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文学地位,与他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有同样的现实意义。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十分深刻,对人的审美已经达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地步,尤其是对儿童的心理的刻画,十分生动形象,是真正做到了从儿童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看待社会,将人性中的矛盾、复杂描写得十分到位。

《王子与贫儿》这部作品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两个主人公的错位,让他们与原来根本不属于自己的现实环境发生了碰撞,在这种陌生的环境中,总会闹出很多笑话,展现人物的固执、善良以及人性中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另一个是通过对人物形象在身份错位之后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进行描绘,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与劳动人民在生活上以及人性上的对立状态,塑造了丰满的人物形象。

三、小说《王子与贫儿》教学课堂设计

(一)主题思想设计

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对读者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作者用一种艺术的方式将生活中的琐碎以及各种现象展现出来,为现实披上了文学的衣裳。

马克・吐温非常善于使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对各种社会的丑恶现象进行描述时,这种夸张手法的应用,会给读者带来更大的冲击力。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使用的夸张的表现手法,对小说的主旨就是一种很好的展示。

马克・吐温对以汤姆的父亲为代表的底层社会的愚昧无知和贪婪残暴进行了深刻的描写,汤姆一出生就没有得到过任何关爱,唯一得到的就是父亲的打骂以及压榨,虽然有好心的牧师一直循循善诱这个可怜的孩童,但是他的父亲却一次次地将他引到另一条完全相反的道路上。

这种矛盾的生活使得汤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改变,人性中的自私以及贪婪在汤姆父亲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无耻和残暴的行径背后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察和讽刺,这种夸张的背后也隐藏了底层人民的无奈,作者虽然也会同情底层人民的生活,但对于他们的狭隘以及贪婪心理的批判更为严重一些。

此外,作者对资产阶级的昏庸无能也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尽管亨利八世是英国历史名望较高的君主,但是外界对他的质疑和批判依旧很多,昏庸和无能成为这位国王全文的标签。

作为统治者,其愚昧无知的态度使他丧失了对国家的观察和统治能力,统治者对自己所管理的国家没有充分的了解就盲目地进行管理,是作者极力批判的一个方面。

夸张的手法在这部小说中随处可见,尤其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的时候夸张手法更加明显,马克・吐温利用这种方式对丧失自己的人格、理智和良知的行为进行了控诉,对于底层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示同情,更对愚昧的统治者进行批判。

这些现象在美国社会中十分平常,马克・吐温不愿意看到但是又不得不接受现实。

(二)创作语言风格赏析

在马克・吐温的创作过程中,幽默以及辛辣讽刺是两大特点。

在这部小说中,这两种语言形式也有所应用,爱德华与汤姆的人生轨迹的对比,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讽刺,当两个身份互换之后,在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闹剧,隐藏了一种深深的悲哀。

作为一个贫苦儿童,汤姆过够了穷人的生活,他一直都渴望自己可以过上王子一样的生活,但是成了王子之后,他在奢华和浮夸的生活中调整自己,以便能够尽快进入角色。

一个普通人能够顺利地成为一个国家的继承人,这无疑是对传统的贵族观念的一种巨大讽刺,这是作者对传统的出身观念的一种否定。

在描述的过程中,作者使用的夸张的表达手法,将这种讽刺加强,给人带来更多哲学的思考。

爱德华在与汤姆交换身份之后,走入底层社会中,他切身体会到底层人民生活的疾苦,作者使用了极为夸张的语言对他进入底层社会之后的生活进行了描绘,所以当爱德华在尝遍了人间疾苦之后,还是希望可以回归到贵族生活中,即使是曾经的贵族亨利也仅仅是用一种玩笑的态度来看待这位落难的公子王孙。

这种黑色幽默的语言表达方式,道出了作者的重要思想,其实在平行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人与人之所以会有区别,在思想上会有不同的想法,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

(三)人物形象分析

篇9:英美文学教学探讨

英美文学教学探讨

摘要:阐述了英美文学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指出了其在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和文学素质、塑造完美人格、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鉴赏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针对英美文学教学现状,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英美文学课作为我国高校外语院系的一门专业课,在各类高校外语院系的教学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课程历史跨度大,作品纷繁多样、风格各异,文学流派众多,且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一直是难教难学的课程。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这两门课程曾一度受到冷落。在一些院校,英美文学曾被列为选修课或合班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英美文学教学也受到了重视。颁发的新大纲将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3种类型。英美文学属于相关专业知识这一类型中的必修课,这说明英美文学教学在外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从传统的分配型转向市场选择型。很多学生把学习热情投人到有助于就业的实用性课程,如商务英语、外贸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等,不再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研读英美文学原著上。受这种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作为英语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英美文学,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挑战。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变外语专业英美文学面临的困境,是广大外语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除了受制于社会环境、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因素外,更主要的`还是要依靠广大外语教师的共同努力。 1英美文学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要改变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的困境,首先要确立英美文学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各外语院系要改变办学思想,不应把自己只定位为社会和市场适应者的角色。本科英美文学课程应把目标定位于“通过经典文本的阅读体验和阐释,增进人生阅历,丰富跨文化知识,培养审美能力,陶冶精神情操,提高语言和思维能力。”川依据这个定位,可从3 个方面确立英美文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文学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文学语言是语言大师经过加工雕琢了的艺术语言。它具有形象生动、精美凝练和典雅深邃等特点,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最好材料。另外,文学语言也是生活的语言,它反映生活,具有朴实自然、真实鲜活、通俗易懂的特性,易为学生阅读和吸收。在英美文学语言的海洋里有许许多多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材料,是学生广泛接触、观察体验各种语言现象和自由猎取语言知识的广阔天地。在这里,学生可以欣赏弗朗西斯·培根散文中富于哲理催人奋发的警句名言、文学大师莎士比亚优美典雅的十四行诗以及绘声绘色的戏剧语言;可以欣赏弥尔顿庄严厚重的史诗、海明威语言的简洁以及马克·吐温语言的幽默和奥斯丁语言的睿智,等等。文学语言是学习语言的丰富多彩的语料库。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学习和巩固英语语言知识,而且还可以增强英语语感,提高流利使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外国文学是真正学好外语难以回避的途径。”

1.2文学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1世纪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纪,多种文化将交汇碰撞、交流融合。在国际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文化、行为习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就会产生误解甚至冲突,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英语人才的培养不仅是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而且也是跨文化能力的培养。然而,后者恰恰是现阶段英语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之所在。文学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一个民族各个文化的因素,是学生英语背景知识的来源,是学生了解英语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观念、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最鲜活、最丰富、最直接的材料。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文化知识、文学知识及其具有的哲学、人文、美学等价值是某一民族社会文化的缩影,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文化修养的重要源泉。 1.3文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外语专业的学生,其语言基本功及文化素质至关重要,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然而,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品德修养、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等。因此,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在文学课上阅读足够的作品是加强人文价值学习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人文精神是西方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文精神源自古希腊、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主要强调人是世界之本、世界中心,提倡自由和个性解放,倡导学术研究,相信人可以通过智慧改变世界。英美文化受人文精神影响较深,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大量的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学生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恶、丑的憎恶。在这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里,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将得到净化升华,价值取向和思辨将找到正确的航向。这些是学生信仰真理、追求真理、尊重科学、认知社会和自我的丰富养料,对陶冶性情、塑造完美人格和形成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10:英美文学选读

英美文学选读

American Literature

Chapter one : The romantic period

I. Emerson’s transcendentalism and his attitude toward nature:

1.Transcendentalism—it is a philosophic and literary movement that flourish in New England, as a reaction against rationalism and Calvinism. It stressed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of god without the help of the church, and advocated independence of the mind.

2. Emerson’s transcendentalism:

The over-soul—it is an all-pervading power goodness, from which all things come and of which all are a part. It is a supreme reality of mind, a spiritual unity of all beings and a religion. It is a communication between an individual soul and the universal over-soul. And he strongly believe in the divinity and infinity of man as an individual, so man can totally rely on himself.

3.His toward nature:

Emerson loves nature. His nature is the garment of the over-soul, symbolic and moral bound. Nature is not something purely of the matter, but alive with God’s presence. It exercise a healthy and restorative influence on human beings. Children can see nature better than adult.

II. Hawthorne’s Puritanism and his black vision of man:

1. Puritanism—it is the religious belief of the Puristans, who had intended to purify and simplify the religious ritual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

2. his black vision of man—by the Calvinistic concept of original sin, he believed that human being are evil natured and sinful, and this sin is ever present in human heart and will pass one generation to another.

3. Young Goodman Brown—it shows that everyone has some evil secrets. The innocent and na?ve Brown is confronted with the vision of human evil in one terrible night, and then he becomes distrustful and doubtful. Brown stands for everyone ,who is born pure and has no contact with the real world ,and the prominent people of the village and church. They cover their secrets during daily lives, and under some circumstances such as the witch’s Sabbath, they become what they are. Even his closed wife, Faith, is no exception. So Brown is aged in that night.

III. The symbolism of Melville’s Mobby-Dick

1.The voyage to catch the white whale is the one of the mind in quest of the truth and knowledge of universe.

2. To Ahab, the whale is an evil creature or the agent of an evil force that control the universe. As to readers, the whale is a symbol of physical limits, or a symbol of nature. It also can stand for the ultimate mystery of the universe and the wall behind which unknown malicious things are hiding.

IV. Whitman and his Leaves of Grass :

1. Theme: sing of the “en-mass” and the self / pursuit of love, happiness, and ***ual love / sometimes about politics (Drum taps)

2. Whitman’s originality first in his use of the poetic form free verse (i.e. poetry without a fixed beat or regular rhyme scheme),by means of which he becomes conversational and casual.

3.He uses the first person pronoun “I” to stress individualism, and oral language to acquire sympathy from the common reader.

Chapter two : The realistic period

I. The character analysis and social meaning of Huck Finn in Adventure of Huckleberry Finn by Mark Twain

Huck is a typical American boy with “a sound heart and a deformed conscience”. He appears to be vulgar in language and in manner, but he is honest and decent in essence. His remarkable raft’s journey down on the Mississippi river can be regarded as his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his way to grow up. At first, he stands by slavery, for he clings to the idea that if he lets go the slave, he will be damned to go to hell. And when the “King” sells Jim for money, Huck decides to inform Jim’s master. After he thinks of the past good time when Jim and he are on the raft where Jim shows great care and deep affection for him, he decide to rescue Jim. And Huck still thinks he is wrong while he is doing the right thing.

Huck is the son of nature and a symbol for freedom and earthly pragmatism. Through the eye of Huck, the innocent and reluctant rebel, we see the pre-Civil War American society fully exposed. Twain contrasts the life on the river and the life on the banks, the innocence and the experience, the nature and the culture, the wilderness and the civilization.

英美文学教学

浅谈英美文学的教育意义教育论文

英美文学选读复习

英美文学开题报告精选

英美文学结课论文

大学英美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英美文学毕业开题报告

英美文学论文提纲范文

英美文学当中模糊语言翻译

英美文学价值观及现实意义论文

英美文学的现代意义(通用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英美文学的现代意义,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