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课件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jkioklo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课件(共含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jkiokl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课件

篇1: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课件

1、无症状型冠心病(或称隐匿型冠心病):临床上无症状,但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可发展为心绞痛,心肌梗死。

2、心绞痛型冠心病:表现为发作性胸骨上段或中段之后出现压榨性或紧缩疼痛,发作频率为1日多次,数天1次或数周1次,每次持续3-5分钟,同时伴有心慌、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

3、心肌梗死型冠心病:持续性胸痛,伴有大汗淋漓,频死感,大约50%-81.2%的病人发病前会有全身乏力、心慌、胸闷等表现。

4、缺血性心肌病:表现为心慌,心跳时快时慢的,伴有头晕,甚至发生晕厥,夜间不能平卧入眠,不能从事日常活动。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为其三大主体症状。

5、猝死型冠心病:是冠心病中危害极大的一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疾病的基础上一过性的心肌功能障碍和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的心率失常所致。可无任何先兆发生,突发心脏骤停而死亡。

篇2: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课件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了解并干预危险因素有助于冠心病的防治。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脂异常(总胆固醇过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甘油三酯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家族史。此外,与感染有关,如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等。

冠心病的发作常常与季节变化、情绪激动、体力活动增加、饱食、大量吸烟和饮酒等有关。

篇3: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课件

1.症状

(1)典型胸痛 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突感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也可为憋闷感。疼痛从胸骨后或心前区开始,向上放射至左肩、臂,甚至小指和无名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胸痛放散的部位也可涉及颈部、下颌、牙齿、腹部等。胸痛也可出现在安静状态下或夜间,由冠脉痉挛所致,也称变异型心绞痛。如胸痛性质发生变化,如新近出现的进行性胸痛,痛阈逐步下降,以至稍事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甚至休息或熟睡时亦可发作。疼痛逐渐加剧、变频,持续时间延长,祛除诱因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此时往往怀疑不稳定心绞痛。

心绞痛的分级:国际上一般采用CCSC加拿大心血管协会分级法。

Ⅰ级:日常活动,如步行,爬梯,无心绞痛发作。

Ⅱ级:日常活动因心绞痛而轻度受限。

Ⅲ级:日常活动因心绞痛发作而明显受限。

Ⅳ级:任何体力活动均可导致心绞痛发作。

发生心肌梗死时胸痛剧烈,持续时间长(常常超过半小时),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并可有恶心、呕吐、出汗、发热,甚至发绀、血压下降、休克、心衰。

(2)需要注意 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并不典型,仅仅表现为心前区不适、心悸或乏力,或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某些患者可能没有疼痛,如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

(3)猝死 约有1/3的患者首次发作冠心病表现为猝死。

(4)其他 可伴有全身症状,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可出现。

2.体征

心绞痛患者未发作时无特殊。患者可出现心音减弱,心包摩擦音。并发室间隔穿孔、乳头肌功能不全者,可于相应部位听到杂音。心律失常时听诊心律不规则。

篇4: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课件

1.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简便、常用的方法。尤其是患者症状发作时是最重要的检查手段,还能够发现心律失常。不发作时多数无特异性。心绞痛发作时S-T段异常压低,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出现一过性S-T段抬高。不稳定型心绞痛多有明显的S-T段压低和T波倒置。心肌梗死时的心电图表现:①急性期有异常Q波、S-T段抬高。②亚急性期仅有异常Q波和T波倒置(梗死后数天至数星期)。③慢性或陈旧性期(3~6个月)仅有异常Q波。若S-T段抬高持续6个月以上,则有可能并发室壁瘤。若T波持久倒置,则称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冠脉缺血。

2.心电图负荷试验

包括运动负荷试验和药物负荷试验(如潘生丁、异丙肾试验等)。对于安静状态下无症状或症状很短难以捕捉的患者,可以通过运动或药物增加心脏的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通过心电图记录到ST-T的变化而证实心肌缺血的存在。运动负荷试验最常用,结果阳性为异常。但是怀疑心肌梗死的患者禁忌。

3.动态心电图

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分析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此技术于1947年由Holter首先运用于监测电活动的研究,所以又称Holter。该方法可以观记录到患者在日常生活状态下心电图的变化,如一过性心肌缺血导致的ST-T变化等。无创、方便,患者容易接受。

4.核素心肌显像

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以及某些患者不能进行运动负荷试验时可做此项检查。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缺血区、明确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大小。结合运动负荷试验,则可提高检出率。

5.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可以对心脏形态、结构、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对室壁瘤、心腔内血栓、心脏破裂、乳头肌功能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是,其准确性与超声检查者的经验关系密切。

6.血液学检查

通常需要采血测定血脂、血糖等指标,评估是否存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肌损伤标志物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临床中以心肌肌钙蛋白为主。

7.冠状动脉CT

多层螺旋CT心脏和冠状动脉成像是一项无创、低危、快速的检查方法,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冠心病早期筛查和随访手段。适用于:①不典型胸痛症状的患者,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或核素心肌灌注等辅助检查不能确诊。②冠心病低风险患者的诊断。③可疑冠心病,但不能进行冠状动脉造影。④无症状的高危冠心病患者的筛查。⑤已知冠心病或介入及手术治疗后的随访。

8.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成像技术

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内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高分辨率断层成像技术,可以更好的观察血管腔和血管壁的变化。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指征为:①对内科治疗下心绞痛仍较重者,明确动脉病变情况以考虑旁路移植手术;②胸痛似心绞痛而不能确诊者。

篇5: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课件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应用特制的带气囊导管,经外周动脉(股动脉或桡动脉)送到冠脉狭窄处,充盈气囊可扩张狭窄的管腔,改善血流,并在已扩开的狭窄处放置支架,预防再狭窄。还可结合血栓抽吸术、旋磨术。适用于药物控制不良的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急性期首选急诊介入治疗,时间非常重要,越早越好。

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称冠脉搭桥术,CABG)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通过恢复心肌血流的灌注,缓解胸痛和局部缺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适用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不能接受介入治疗或治疗后复发的病人,以及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或出现室壁瘤、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时,在治疗并发症的同时,应该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的选择应该由心内、心外科医生与患者共同决策。

篇6: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课件

冠心病的治疗包括:①生活习惯改变: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适当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等;②药物治疗:抗血栓(抗血小板、抗凝),减轻心肌氧耗(β受体阻滞剂),缓解心绞痛(硝酸酯类),调脂稳定斑块(他汀类调脂药);③血运重建治疗:包括介入治疗(血管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药物治疗是所有治疗的基础。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后也要坚持长期的标准药物治疗。对同一病人来说,处于疾病的某一个阶段时可用药物理想地控制,而在另一阶段时单用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需要将药物与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合用。

1、硝酸酯类

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抗心绞痛药物,主要用于在心绞痛发作时,缓解患者的症状。此类药物主要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常见药物有消心痛、硝酸甘油等。

2、β受体阻滞剂

此类药物是通过降低血压及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使非缺血区的血管收缩,使血流重新分布,从而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液灌注。常用的药物有心得安、倍他乐克、氨酰心安等。需要强调的是,此类药物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及房室传导阻滞等,所以在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此类药物是通过阻断肾素,扩张周围动脉,降低心脏负荷,改善肾血流动力学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苯那普利等。

4、钙拮抗剂

钙拮抗剂能够扩张周围动脉,减少心肌作功,减缓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心绞痛。

5、血小板抑制剂及抗凝剂

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从而达到防治心绞痛的目的。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波利维、潘生丁等。

6、调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能够调节血脂水平,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降低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率。常见药物有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篇7:治疗冠心病的药物是什么

治疗冠心病的药物

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是治疗心绞痛的首选药物,能够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减少心肌耗氧量,迅速缓解症状。病人发生的是心绞痛还是心肌梗死,如果是心绞痛的话,含上一片,药快化完时病人就不疼了或者说含一片不管用,五分钟后再含一片。如果两片含完,还不能解决问题,很可能就是心肌梗死,得赶紧送医院。

亚硝酸异戊酯

亚硝酸异戊酯,又称亚硝戊酯。能使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特别是扩张冠状血管和脑血管,使血压降低。吸入后半分钟即显效,持续数分钟。因在胃肠道迅速水解,故口服无效。并可使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与氰化物形成无毒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恢复组织的呼吸功能,故有解毒作用。使用本品后,再用硫代硫酸钠生成硫氰化物而排出体外。可用于心绞痛、胆绞痛及氰化物中毒。

当心绞痛急性发作而用硝酸甘油无效时,可将该药注射液(每支0.2毫升)裹在手帕内拍破,置鼻孔处吸入。

一般情况下,急救药物应放在上衣或裤子口袋里。如果没有口袋,也可放在随身携带的包里。最好放在包最外面一层的固定位置,便于寻找。患者家中也应在固定、显眼的地方摆放一些急救药。但不要放在浴室或厨房里,这些地方潮湿、闷热,容易使药物受损。

有的冠心病患者习惯把硝酸甘油放在纸袋内或透明玻璃瓶内,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硝酸甘油挥发性强,见光后极易分解失效,应放在棕色等颜色较深的药盒内,旋紧盖,密闭保存。而且它具有怕热的特性,随身携带时不能放在贴身的衣兜里,以免受体温、汗水的影响,降低药效。

冠心病舌下含药的方法

许多人将药片含在口腔中,并不知将药置于舌下,有些人甚至将药片放在舌上面,殊不知,舌表面有舌苔和角化层,很难吸收药物,正确的舌下含药法是将药片咬啐后置于舌的下方。口腔干燥时,可饮少许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因此,心绞痛发作时,要采取舌下含药而不是舌上面含药。

舌下含药时,靠在椅子或倚在床上取坐位,仰起头部,下颌抬起,张口用舌尖舔上牙床,将药物咬碎或掰开,分别放置在舌下的舌系带两侧凹窝内,这样可使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担,使心肌供氧相对满足自身需要,从而缓解病情。

如果病人站着含服,由于头部位置较高,常因周身血管扩张而致血压降低,导致脑血管供血不足易引起晕厥,容易摔倒而发生意外。

如果病人躺着含服会因心脏位置较低,卧位时回心血量可增加25%,大量血液回流心脏,会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的症状反而不易得到控制甚至会加重。

冠心病患者使用的舌下含药能扩张心脏冠状动脉,同时也能扩张身体周围的动脉。患者在采用舌下含药法时,最宜采取半卧位。因为半卧位时,可使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担,使心肌供氧量相对满足自身需要,从而缓解绞痛。如果病人平卧位,会使回心血量增加,心肌耗氧量也增加,从而使药物作用减弱,起不到良好的止痛作用。另外,病人不宜在站立时舌下含药,否则会因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导致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发生意外。

预防冠心病的方法

1。 不吸烟;

2。 保持血压正常稳定, 理想血压是120/80mmHg。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包括保持正常体重,限制酒精,食盐摄入,保持适当钾,钙和镁摄入,以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

3。 维持血脂正常,防治高脂血症,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低脂饮食,运动,和服用降脂药。

4。 避免精神紧张。

5。 运动过少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规律地锻炼有助于保持体重,减少高血脂和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

6。 维持血糖正常,防治糖尿病。

7。 对已有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高危病人,建议长期服心血康防止冠心病的发生。

篇8:治疗冠心病的几种常见药物

治疗冠心病的药物

中草药

其作用在于活血化瘀、芳香温通、宣痹通阳、滋阴理气。该类药有脑心通、冠心苏合丸、活血通脉片、复方丹参片等。如何选择治疗冠心病的药物,要由有经验的医生来决定。只有正确选择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并坚持长期用药才能获得最大治疗效果。

钙离子拮抗剂

常用维拉帕米(40毫克,2次/日)、硝苯地平(10毫克,3次/日)、硝苯地平控释剂(拜心同)(30毫克/日)、缓释剂(络活喜)(5毫克/日)、地尔硫卓(硫氮卓酮、合心爽)(30毫克,3次/日)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常用的有:依那普利(10毫克/日)、贝那普利(10毫克/日)、雷米普利(2.5~5毫克/日)、副辛普利(10毫克/日)等。

硝酸酯类药物

本类药物主要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5-单硝酸异山梨酯、长效硝酸甘油制剂等。

调脂药物

目前提倡用他汀类药物,常用:洛伐他汀(20毫克/日)、普伐他汀(10毫克/日)、辛伐他汀(20毫克/日)、氟伐他汀(20毫克/日)、阿托伐他汀(10毫克/日)、吉非贝齐、烟酸等。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专家指出:药物治疗是冠心病常见治疗措施,同时其亦是基础治疗方法,主要是根据病情,在医师的指导下单用或者联合应用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和稳定病情,某些药物也可以延缓或减轻冠状动脉硬化的发展进程,积极控制引起血管硬化的危险因素,可达到既治疗又预防的作用。

对于冠心病吃什么药比较好这种问题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多种多样,不同病因、不同症状,往往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对此,大家应谨遵医嘱,严格遵照医嘱服药,以免用药不当,影响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冠心病的治疗应趁早,不要错失治疗冠心病的最佳时机。治疗冠心病的药物都包括:1、应用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组织剂缓解冠脉痉挛、降低心肌耗氧量;2、应用降心率药物,如倍他乐克,减少心肌氧耗等;3、应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4、硝酸酯类和中药合剂等扩张冠脉;5、应用ACEI类减低心脏后负荷。

若是病人的心绞痛发病较急,此时应及时给予病人服用硝酸甘油或心痛定,以迅速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液供应,改善心肌缺血的现状,防止心肌因缺血发生坏死。硝酸甘油:硝酸甘油1片(每片0.3~0.5毫克)嚼碎后舌下含服,1至2分钟后心绞痛即可缓解,如5分钟后疼痛仍无缓解可再含服1片。心痛定:可治疗和预防心绞痛发作、抗心律失常作用。用法为每次1至2片,每日3次症状减轻后改为1片。

是药三分毒,用药需谨慎,一切遵医嘱!冠心病有很多临床分型,不同分型的病人,其治疗方案总会有些许差异,大家对此要科学认识。只有对病人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更好的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冠心病的饮食

1、木耳鱼片

[原料]黑木耳15g,草鱼200g。

[制法]黑木耳用温水泡发,草鱼剖开洗净切成鱼片,用大豆粉上浆;锅中加入适量花生油烧至六成熟时,下上浆鱼片。炒散后加料酒、木耳、姜、葱、酱油炒熟即可。

[功效]滋养心肾。活血化瘀。用于因心肾阴虚引起的心绞痛。

[服法]佐餐食用。每周吃2~3剂。

2、灵桂羊肉汤

[原料]仙灵脾30g,肉桂10g,羊肉100g。

[制法]先将仙灵脾、肉桂去杂质后放入沙锅,用水煎熬2次,共取煎液l000mL;将羊肉切成条加药液同煮,沸后加入姜、葱、食盐煮熟即成。

[功效]温阳活血,益补心阳。用于遇冷则心痛加剧,怯冷畏寒,四肢欠温等心阳虚之症。此方是药膳治疗心阳虚证冠心病的理想之剂。

[服法]吃肉喝汤,隔日1剂,直至症状明显改善。

篇9: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有哪几类

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很多,常用的主要有:

①硝酸酯制剂:主要包括硝酸甘油、消心痛、5-单硝酸山梨醇、长效硝酸甘油制剂等。

②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滞剂(β阻滞剂):常用的制剂有普萘洛尔、氧烯洛尔、烯丙洛尔、吲哚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纳多洛尔。

③钙通道阻滞剂:常用制剂有维拉帕米、硝苯地平、地尔硫卓、尼卡地平等。

④抗血小板药物:如阿斯匹林、双嘧达莫、苯磺唑磺等。

⑤调整血脂药物:如烟酸、普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⑥溶血栓药物:如华法令、肝素、尿激酶、链激酶等。

⑦中医中药:以活血(常用丹参、红花、川芎、蒲黄、郁金等)和化瘀(常用苏合香丸、苏冰滴丸、宽胸丸、保心丸、麝香保心丸等)最为常用。

篇10:心脏急症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探析

心脏急症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探析

摘要:目的` 通过心脏急症和稳定性冠心病治疗,观察临床用药和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12月收治ACS和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选择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各45例,共90例,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22例,分为稳定组和不稳定组,保守用药治疗。结果 通过两组积极治疗后,不稳定组显效13(28.89%)例,好转18(40.00%)例,总有效率68.89%,稳定组显效20(44.44%)例,有效23(51.11%)组,无效2(4.44%)例,总有效率95.56%,差异显著。结论 心脏急症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治疗药物基本相同。对于治疗,心脏急症需要抓住窗口期治疗,促进转归,到稳定期后,要继续用药,注意稳定情绪、避免劳累、过度运动等诱因,都可以有效预防发作。

关键词:心脏急症;稳定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脏急症也叫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要包块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病情危急,不积极治疗的话,容易危及生命[1][2]。稳定型冠心病就时冠心病处于稳定期,在情绪稳定或是不剧烈运动等诱因情况下,不会出现症状[3]。现将2011年6月-12月我院收治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治疗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6月-12月收治ACS和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选择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各45例,共90例,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22例,分为稳定组和不稳定组,保守用药治疗。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1]进行诊断。

1.3 方法

1.3.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治疗 常规治疗,绝对卧床、积极止痛,心电监护,吸氧对症治疗。积极给予硝酸甘油治疗持续滴注,常规运用抗凝剂、转化酶抑制剂、激化液等。发病不超过4-6h的话,积极进行溶栓或介入术等治疗。病情稳定后按照稳定型冠心病治疗。

1.3.2 稳定型冠心病治疗

1.3.2.1一般治疗 常规戒烟戒酒;避免情绪波动、避免过度运动;合理膳食,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缓解压力,避免过度紧张;合理规律生活。

1.3.2.2 药物治疗 没有出血倾向者,积极运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口服,100mg/d,预防血小板凝集。对于有过敏情况,可以更换氯吡格雷替代治疗。合并高血脂、高血压患者,积极降脂、降压治疗,常规运用他汀类药物预防急性心血管病变发生。运用钙离子拮抗剂和硝酸酯类药物,可以有效预防心绞痛发作,减轻症状。合理配合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改善心肌灌注量。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或无发作,动态心电图监测无异常ST段改变;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逐渐减少,剧烈运动或是劳累后有轻度症状,无效:症状无改善,心电图无变化。

2 结果

通过两组积极治疗后,不稳定组显效13(28.89)例,好转18(40.00)例,总有效率68.89%,稳定组显效20(44.44)例,有效23(51.11)组,无效2(4.44)例,总有效率95.56%,疗效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疗效对比[n,(%)

3 讨论

心脏急症治疗主要是争取时间,时间和疗效成正比,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好[4]。但由于误诊、认识不清等,容易延误就诊时间。要求出现症状后积极去医院正规检查治疗,不积极治疗的话,容易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塞(AMI)或心源性猝死,危机生命等。

稳定型冠心病一般没有明显诱因的话,不会出现症状,治疗的话,主要是长期用药,一般选择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制剂治疗,注意饮食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情绪过度波动,避免过度紧张,避免劳累等,都可以有效预防发作。

通过两组对比治疗,可见稳定型冠心病通过积极治疗,效果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说明对于稳定型冠心病用药治疗,只要是合理正规运用,效果满意,常用药物是活血化瘀药物、扩张冠脉药物、预防血小板凝集药物治疗。急性期最好是选择静脉溶栓治疗,争取治疗窗口期,必要时行介入治疗,转稳定期后,积极足量长期用药,避免诱因,都可以有效预防发作。

综上所述,心脏急症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治疗药物基本相同。对于治疗,心脏急症需要抓住窗口期治疗,促进转归,到稳定期后,必须继续用药,有条件者可以考虑择期行介入治疗。期间注意稳定情绪,避免劳累、过度运动等诱因,都可以有效预防发作。

参考文献:

[1] 周雪梅, 乔健.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中TNF-α、TGF-β、IFN-γ和hs-CRP水平的影响[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4(1): 21-22.

[2] 施珍, 王瑞良, 陈书艳. 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esRAGE与CRP的相关研究[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11, 17(6): 357-359.

[3] 康珍.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稳定型心绞痛的胆红素水平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4): 157-158.

[4] 陈淑芳, 张鹏强, 隋韶光.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胸痛时间、肌钙蛋白水平及心电图ST段下移的诊断价值[J]. 临床急诊杂志, 2010, (3): 146-148.

冠心病相关知识课件

药历范文药物治疗原则

不同药物联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药物化学课学习方法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药物经济学研究论文

药物学家李时珍作文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药物化学研究员个人简历

药物化学专业个人简历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课件(精选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课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