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蒙骜伐魏阅读试题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ATLANTA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 蒙骜伐魏阅读试题答案(共含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TLANT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文言文 蒙骜伐魏阅读试题答案

篇1:文言文 蒙骜伐魏阅读试题答案

文言文 蒙骜伐魏阅读试题答案最新

蒙骜①伐魏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③,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还魏。魏王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 ②高都、汲:地名。 ③恤:体恤,顾惜。

④趣(cù):催促。 ⑤持:握着……的手。

5.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1)帅师伐魏

(2)徒以有魏也

(3)蒙骜遁走

6.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夹岸数百步 B.珠可历历数也 C.扶苏以数谏故 D.数月之后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2)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8.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3分)

5.(3分)

(1)军队 (2)只,仅仅 (3)逃跑

6.(3分) C

7.(4分)

(1)(魏王)于是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回国)。

(2)诸侯听说信陵君又成为魏国的大将,都派兵来援救魏国。

8.(3分)

①信陵君知恩图报,能以国家为重,回国效力。[17教育网]

②信陵君得到魏王重用。

③信陵君在各诸侯中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诸侯的支援。

(意思答对即可,答对1点给2分,答到2点给3分)

篇2:《蒙骜①伐魏》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蒙骜①伐魏》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明】刘基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无之文言文阅读答案 《蒙骜①伐魏》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文言文阅读答案 《蒙骜①伐魏》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21教育网

(选自《郁离子》)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语 其 人 曰 国 危 矣 志 利 而 忘 民 危 之 道 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21世纪教育网

(l)楚王好安陵君(▲) (2)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

(3)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 (4)景睢失色而退(▲)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文言文阅读答案 《蒙骜①伐魏》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阅读答案。(3分)

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21世纪教育网

4.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题最接近?(▲)(3分)

A.《唐雎不辱使命》 B.《曹刿论战》

C.《大道之行也》 D.《醉翁亭记》

答案:

1.(3分)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2.(4分)(1)喜欢,偏爱,宠信;(2)借,借出;(3)答应,允许;(4)脸色。

3.(3分)我以为你是为楚王谋利才说了这件事,你竟然把田送给百姓以达到施恩的目的吗?

4.(3分)B

篇3:文言文《蒙骜伐魏》阅读答案

文言文《蒙骜伐魏》阅读答案

在中学语文中,阅读和作文这两板块占据了绝大比例,阅读能做好的话,那么作文也就不会差,下面给大家分享《蒙骜伐魏》阅读答案,欢迎借鉴!

蒙骜①伐魏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③,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还魏。魏王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①蒙骜(ào):秦国大将。

②高都、汲:地名。

③恤:体恤,顾惜。

④趣(cù):催促。

⑤持:握着……的手。

阅读练习题

5.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1)帅师伐魏

(2)徒以有魏也

(3)蒙骜遁走

6.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夹岸数百步

B.珠可历历数也

C.扶苏以数谏故

D.数月之后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2)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8.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3分)

参考答案

5.(3分)

(1)军队

(2)只,仅仅

(3)逃跑

6.(3分)C

7.(4分)

(1)(魏王)于是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回国)。

(2)诸侯听说信陵君又成为魏国的大将,都派兵来援救魏国。

8.(3分)

①信陵君知恩图报,能以国家为重,回国效力。

②信陵君得到魏王重用。

③信陵君在各诸侯中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诸侯的支援。

(意思答对即可,答对1点给2分,答到2点给3分)

篇4:蒙骜伐魏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蒙骜伐魏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蒙骜①伐魏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③,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还魏。魏王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 ②高都、汲:地名。 ③恤:体恤,顾惜。④趣(cù):催促。 ⑤持:握着……的'手。

5.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1)帅师伐魏

(2)徒以有魏也

(3)蒙骜遁走

6.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夹岸数百步 B.珠可历历数也 C.扶苏以数谏故 D.数月之后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译文:

(2)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译文:

8.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3分)

答案:

(一)(13分)

5.(3分)(1)军队 (2)只,仅仅 (3)逃跑

6.(3分) C

7.(4分)(1)(魏王)于是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回国)。(2)诸侯听说信陵君又成为魏国的大将,都派兵来援救魏国。

8.(3分)①信陵君知恩图报,能以国家为重,回国效力。②信陵君得到魏王重用。③信陵君在各诸侯中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诸侯的支援。(意思答对即可,答对1点给2分,答到2点给3分)

篇5:蒙骜伐魏原文和翻译

蒙骜伐魏原文和翻译

蒙骜①伐魏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③,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还魏。魏王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 ②高都、汲:地名。 ③恤:体恤,顾惜。④趣(cù):催促。 ⑤持:握着……的.手。

参考翻译:

秦将蒙骜率领军队攻打魏国,占领了高都和汲。魏军屡战屡败,魏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他的门客们说:“有胆敢向魏国使者通报消息的,处死!”于是,宾客无人敢规劝他。毛公、薛公拜见信陵君说:“您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现在魏国的情势危急,而您却毫不顾惜,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先王的宗庙铲为平地,您将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已脸色大变,就催人驾车赶回魏国。魏王见到信陵君后握着他的手啜泣不止,随即便任命他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信陵君重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蒙骜的军队,蒙骜带残部逃走。

篇6:《蒙骜伐魏》原文及译文

《蒙骜伐魏》原文及译文

蒙骜①伐魏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③,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还魏。魏王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 ②高都、汲:地名。 ③恤:体恤,顾惜。④趣(cù):催促。 ⑤持:握着……的手。

5.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1)帅师伐魏

(2)徒以有魏也

(3)蒙骜遁走

6.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夹岸数百步 B.珠可历历数也 C.扶苏以数谏故 D.数月之后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译文:

(2)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译文:

8.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3分)

参考答案

5.(3分)(1)军队 (2)只,仅仅 (3)逃跑

6.(3分) C

7.(4分)(1)(魏王)于是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回国)。(2)诸侯听说信陵君又成为魏国的大将,都派兵来援救魏国。

8.(3分)①信陵君知恩图报,能以国家为重,回国效力。②信陵君得到魏王重用。③信陵君在各诸侯中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诸侯的支援。(意思答对即可,答对1点给2分,答到2点给3分)

参考译文:

秦将蒙骜率领军队攻打魏国,占领了高都和汲。魏军屡战屡败,魏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他的门客们说:“有胆敢向魏国使者通报消息的,处死!”于是,宾客无人敢规劝他。毛公、薛公拜见信陵君说:“您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现在魏国的情势危急,而您却毫不顾惜,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先王的宗庙铲为平地,您将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已脸色大变,就催人驾车赶回魏国。魏王见到信陵君后握着他的手啜泣不止,随即便任命他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信陵君重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蒙骜的军队,蒙骜带残部逃走。

篇7:《蒙骜帅师伐魏》的阅读附答案

《蒙骜帅师伐魏》的阅读附答案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信陵君追至函谷关,抑之而还。

安陵人缩高之子仕于秦,秦使之守管。信陵君攻之不下,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使为执节尉。”安陵君曰:“安陵,小国也,不能必使其民。使者自往请之。”使吏导使者至缩高之所。使者致信陵君之命,缩高曰:“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夫父攻子守,人之笑也;见臣而下,是倍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敢再拜辞!”使者以报信陵君。信陵君大怒,遣使之安陵君所曰:“安陵之地,亦犹魏也。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愿君生束缩高而致之!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安陵君曰:“吾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城也,手授太府之宪,宪之上篇曰:”子弑父,臣弑君,有常不赦。‘今缩高辞大位以全父子之义,而君曰’必生致之‘,是使负襄王之诏而废太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缩高闻之曰:”信陵君为人,悍猛而自用,此辞反必为国祸。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信陵君闻之,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

王①使人行万金于魏以间信陵君,求得晋鄙客,令说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复为将,诸侯皆属,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王又数使人贺信陵君:“得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乃使人代信陵君将兵。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酒色自娱,凡四岁而卒。

(选自《资治通鉴。秦纪一》)

「注」①“王”为秦庄襄王。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今魏急而公子不恤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项羽本纪》)

B.使者致信陵君之命

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

C.使使者谢安陵君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魏公子列传》)

D.王使人行万金于魏以间信陵君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蔺列传》)

1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虽死,终不敢行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列传》)

B.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蔺列传》)

C.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

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报任安书》)

D.困于思虑,失言于君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魏国兵败,魏王派人请信陵君归国,信陵君怕获罪,不肯救魏,但在毛公、薛公的劝说下,信陵君毅然回国,表现了信陵君的深明大义。

B.信陵君久攻管城不下,派人给安陵君施加压力,态度强硬,但安陵君以国家大义、父子之伦为由拒绝了他的要求,并表明了坚持的态度。

C.缩高面对来自信陵君的压力,没有让自己的儿子背秦归魏,保全了儿子的名节,他担心得罪信陵君而招来祸患,因此以死来表明自己的品德。

D.信陵君帅五国联军大败秦军,功高盖主,致使秦人施计成功,信陵君被魏王猜忌,于是称病不理政务,日夜沉迷于酒色,几年之后去世。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见臣而下,是倍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3分)

(2)愿君生束缩高而致之!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3分)

(3)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3分)

参考答案

13.A A项“伐”都是“讨伐、攻打”的意思,B项“致”的意思分别是“传达”、“招致”,C项“谢”的意思分别是“道歉”、“辞别”,D项“间”的意思分别是“离间”、“从小路”

14.A A项是“虽”都是连词,解释为“即使”,B项“徒”都是副词,分别解释为“仅仅、只”、“白白地”,C项“其”分别是连词“如果”和代词“他”,D项“于”都是介词,分别解释为“被”、“在”

15.C. 缩高是为避免信陵君攻打安陵国而自杀的,在客观上体现了缩高的品德高尚;但不能说缩高自杀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品德。

16.

(1)我的儿子如果见到我(“臣”1分)就放弃(“下”1分)了他的职守,那便是背叛(“倍”1分)他的国君;作父亲的若是教儿子背叛,也不是信陵君所喜欢的行为。

(2)希望您能将缩高活着捆绑起来(1分)送(1分)到我这里!如果您不肯这么做,我就将调动十万大军开赴(1分)安陵城下。

(3)我已保全了自己的名声(1分),也没有违背作为臣子应尽的道义(1分),那么我又怎么能让安陵君遭受来自魏国内部的危害呀(1分)!

参考译文

秦将蒙骜率领军队攻打魏国,占领了高都和汲。魏军屡战屡败,魏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他的门客们说:“有胆敢向魏国使者通报消息的,处死!”于是,宾客无人敢规劝他。毛公、薛公拜见信陵君说:“您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现在魏国的情势危急,而您却毫不顾惜,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先王的宗庙铲为平地,您将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已脸色大变,就催人驾车赶回魏国。魏王见到信陵君后握着他的手啜泣不止,随即便任命他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信陵君重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蒙骜的军队,蒙骜带残部逃走。信陵君督师追击到函谷关,将秦军压制在关内后才领兵还魏。

魏国安陵人缩高的儿子在秦国供职,秦人让他负责守卫管城。信陵君率军攻管城不下,便派人去见安陵君说:“如果您能遣送缩高到我这里来,我将授给他五大夫的军职,并让他担任执节尉。”安陵君说:“安陵是个小国,无法强迫百姓听从我的命令。还是请使者您自己前去邀请他吧”。于是就委派一个小官引导魏国的使者前往缩高的.住地。使者向缩高传达了信陵君的命令,缩高听后说:“信陵君之所以看重我,是为了让我出面去进管城。而为父亲的攻城,作儿子的却守城,这是要被天下耻笑的。况且我的儿子如果见到我就放弃了他的职守,那便是背叛他的国君:作父亲的若是教儿子背叛,也不是信陵君所喜欢的行为。我冒昧地再拜,不能接受信陵君的旨令。”使者回报给信陵君,信陵君勃然大怒,又派使者到安陵君那里说:“安陵国也是魏国的领地。现在我攻取不下管城,秦国的军队就会赶到我这里来攻打我,这样一来,魏国肯定就危险了。希望您能将缩高活着捆送到我这里!如果您不肯这么做,我就将调动十万大军开赴安陵城下。”安陵君说:“我的先君成侯接受魏襄王的诏令镇守此城,并亲手把太府中所藏的国法授给了我,国法上篇说:”子弑父亲,臣弑君王,常法不赦。‘现在缩高推辞不受您要授与他的高位,以此成全他们的父子之义,而您却说’一定要将缩高活着捆送到我这里来‘,如此便是要让我违背襄王的诏令并废弃太府所藏的国法啊,我纵然去死,也终归不敢执行您的指示!“缩高闻听这件事后说:”信陵君这个人,性情凶暴蛮横,且刚愎自用,那些话必将给安陵国招致祸患。我已保全了自己的名声,没有违背作为臣子应尽的道义,既然如此,我又岂能让安陵君遭受来自魏国内部的危害呀!“于是便到使者居住的客舍,拔剑刎颈,自杀而死。信陵君获悉这一消息后,身着素服避住到厢房,并派使者去对安陵君道歉说:”我真个小人啊,被要攻取管城的思虑所困扰,对您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请让我再拜,为我的罪过向您道歉吧!“

庄襄王为了挑拨离间信陵君与魏王的关系。遣人携带万金前往魏国,寻找到被信陵君所杀的晋鄙的门客,让他去劝说魏王道:“信陵君流亡国外十年,现在重新担任了魏国的大将,各诸侯国的将领都隶属于他,致使天下的人只听说信陵君这个人,而不知道还有魏王您了。”庄襄王又多次派人奉送礼物给信陵君表示庆贺说:“您做了魏国国君没有啊?”魏王天天都听到这类诽谤信陵君的话,不能不信,于是就令人代替信陵君统领军队。信陵君明白自己第二次因别人的诋毁而被废黜了,便以生病为由不再朝见魏王参与议事,日夜饮酒作乐,沉湎于女色中,过了四年就死去了。

篇8:齐欲伐魏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译文

齐欲伐魏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译文

【原文】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1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2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3,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4,各死其处。田父5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6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7将休士也。

【注释】1韩子卢:犬的名字。2东郭逡:兔的名字。3环山者三:绕着山跑了三圈。4“罢”通“疲,与前面的“极”和“废”意思相同。5田父:农夫。6以顿:“以”同“已”;顿,困顿,疲弊。7谢:辞谢,辞退。

【问题】

1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天下之疾犬也( )(2)弊其众( )

2请写出一个与“犬兔相逐”这个故事类似的寓言故事。

3分析文中淳于髡劝谏的'目的是什么?

【译文】

齐国想发兵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东郭逡则是世上数得着狡兔。韩子卢追逐东郭逡,接连环山追了三圈,翻山跑了五次。前面的兔子筋疲力尽,后面的狗也筋疲力尽,狗和兔子都疲惫到了极点,各自死在那个地方。有个老农夫看到了,不费吹灰之力捡走了他们。与此相同,要是齐、魏两国相持不下,双方士兵百姓都疲惫不堪,臣担忧秦、楚两个强敌会抄我们后路,以博取农夫之利。齐王听后很是害怕,就下令休养将士不再出兵。

篇9:魏公子文言文阅读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1.对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    从此:自此以后

B.公子妄人耳              妄人:狂妄的人

C.平原君乃免冠谢          免冠:脱下帽子

D.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面目:脸色、面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今平原君乃以为羞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平原君闻之,谓其大人曰             问其深,则其好者不能穷也

D.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臣请为王言乐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         指代魏公子“从此两人游,甚欢”

B.以无忌从之游,尚恐不我欲也   指代“毛公”、“薛公”

C.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指代“秦日夜出兵东伐魏”

D.平原君门下闻之指代平原君“固留公子”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公子天下无双”的一组是( )

①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

②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③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④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⑤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⑥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陵君思贤若渴,他悄悄步行往见身处“博徒卖浆者流”的毛公、薛公,并成了了二人的真正朋友。

B.信陵君所见的毛公、薛公被平原君斥为荒唐之人,这使信陵君改变了对平原君的'看法,并整装离他而去。

C.信陵君礼贤下上的行为感动了平原君的门客,他们纷纷离开自己的主人而投奔到信陵君的门下。

D.魏国危急,魏王使使往请信陵君,众多门客都不敢劝其归魏,只有毛公、薛公以大义相劝,使他离赵救魏。

6.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歧,又虎视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1)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_________________

(2)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_________________

篇10:《齐欲伐魏》阅读答案

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齐欲伐魏》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阅读、练习和参考,希望齐欲伐魏阅读答案对大家的练习有所帮助!

诗经·国风·魏风·伐檀

诗经魏风伐檀赏析

赵且伐燕文言文翻译

智囊全集文言文翻译及试题答案

试题答案

初三化学试题答案

吕蒙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魏学《核舟记》的文言文赏析

《史记。魏公子列传》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大学英语试题答案

文言文 蒙骜伐魏阅读试题答案(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文言文 蒙骜伐魏阅读试题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