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诗同步练习附答案(共含11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uf1234”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
1.按要求默写诗句:
(1)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2)《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4)《石壕吏》哪句话写出了官吏的凶狠()
2.默写:
(1)造化钟神秀,。(2),一览众山小。
(3)国破山河在,。(4),浑欲不胜簪。
(5)夜久语声绝,。(6),老妇出门看。
3.对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鸣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吏呼/一何怒D.二男/新战/死
4.下面各句中书写与全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D.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石壕吏》是一首唐诗,其作者与《马说》的作者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B.《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C.《春望》中“三月”并非实指,借“三”极言战争时间拖得久
D.《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实笔,后一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笔。
6.下面加粗的字解释有错误的.是()
A.老翁逾墙走(越过)B.一男附书至(书写)
C.二男新战死(最近)D.急应河阳役(应征)
7.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他与()合称为“李杜”,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石壕吏》与()、一起合称为“三吏”,其中()诗是作者在早年时期的作品。
(2)《春夜喜雨》也是杜甫的名作,诗中(),这二句为后人沿袭赋予它特殊的含义。你还会杜甫的其它诗句吗?请写二句:()
二、教材探究
1.《春望》中写尽诗人心系亲人的诗句是哪句?
2.《春望》中哪句诗是写诗人的感受?
3.《石壕吏》体裁是什么?本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事件是什么?
4.为什么差吏抓丁要利用夜间呢?
5.老妇“致词”一段可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6.《石壕吏》一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一、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1)阴阳割昏晓(2)会当凌绝顶(3)城春草木深(4)白头搔更短(5)如闻泣幽咽(6)老翁逾墙走
3.C
4.C
5.C
6.B
7.(1)唐、李白《潼关吏》《新安吏》《望岳》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千朵万朵压枝低
二、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叙事诗;老妇人;差役乘夜捉人,年迈的老妇被抓服役的事
4.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常有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反抗无法捉到;二是表明官吏捉人手段狠毒,在人们入睡的时候来个突然袭击。
5.分三层。一层(前六句)老妇诉说三个儿子全部都应征赴邺城作战,已有二个战死;二层(中间四句)老妇诉说家中现状;三层(最后四句)老妇自请应役
6.表达诗人对人民的同情
《香菱学诗》同步练习(附答案)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chuǎi mó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
(2)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wā xīn sōu dǎn(),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3)原来香菱苦志学诗,jīng xuè chéng jù(),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造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宝玉笑道:“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三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地灵人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
穿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楼梦》里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读后令人久久不能忘怀。请指出下面的句子分别概括了小说中哪一位人物的性格特征。
(1)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2)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3)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4)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香菱学诗”表现了香菱虚心请教、不怕挫折和失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B、黛玉教香菱作诗时严谨认真的态度,可看出她为人笃实、热情大度的一面。她虽然性格孤僻,喜散不喜聚,但指导香菱还是不厌其烦的,她的这种表现是她性格的另一个侧面的反映。
C、课文主要写香菱学诗及黛玉的指导,因而其他人物都与此无关,可删去有关描写的内容。
D、香菱学诗可谓如痴如醉。课文主要是通过有关她的神态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
延伸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A
武松道:“那厮必然去报蒋门神来。我就接将去。大路上打倒他好看,教众人笑一笑。”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
那个捣子迳奔去报了蒋门神。武松却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武松打得蒋门神在地下叫饶。武松喝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
武松道:“第一件,要你便离了快活林,将一应家火什物随即交还原主金眼彪施恩。谁教你强夺他的?”蒋门神慌忙应道:“依得!依得!”武松道:“第二件,我如今饶了你起来,你便去央请快活林为头为脑的英雄豪杰都来与施恩陪话。”蒋门神道:“小人也依得!”武松道:“第三件,你从今日交割还了,便要你离了这快活林,连夜回乡去,不许你在孟州住;在这里不回去时,我见一遍打你一遍,我见十遍打十遍!轻则打你半死,重则结果了你命!你依得么?”武松指着蒋门神,说道:“休言你这厮鸟蠢汉!景阳冈上那只大虫,也只三拳两脚,我兀自打死了!量你这个直得甚的!快交割还他!但迟了些个,更是一顿,便一发结果了你这厮!”
B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郑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嚩、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1、分别用本名著回目的语句概括A、B两则材料的主要情节。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位主人公打抱不平都是“义”的表现,但两者的`目的和“义”是有所不同的,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下面描写人物的语句中任选一句,具体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1)武松道:“那厮必然去报蒋门神来。我就接将去。大路上打倒他好看,教众人笑一笑。”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
(2)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改前沿
1、(20xx年湖南岳阳卷)“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就出自原苏联小说《_________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
2、(20xx年湖南湘潭卷)下面这首小诗的作者是谁?请你简要说说阅读这首小诗后的感悟。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节选自《繁星春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1、(1)揣摩(2)挖心搜胆(3)精血诚聚
2、(1)福气,运气。 (2)指事物的关键。(3)意为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4)非常牵强地解释,把没有某种意思的说成有某种意思。
3、(1)贾探春(2)王熙凤(3)薛宝钗(4)林黛玉
4、C
延伸阅读
1、武松醉打蒋门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鲁达义救萍水相逢的金氏父女,救的是真正需要帮助的弱者,是一种真正的大义。武松打蒋门神是为了报答施恩父子的恩惠,是一种狭隘的江湖义气。
3、示例一:武松口中说“那厮必然去报蒋门神来”,说明他已经心中有数,不是胡乱而来,做事比较细心。“大路上打倒他好看,教众人笑一笑”是武松有意让蒋门神丢脸面,表现出武松豪气干云又机智风趣的一面。
示例二:鲁达此时已经打死了郑屠,“拔步走”以及回头指着已经死掉的郑屠故意大声说“你诈死”,装模作样地“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等语言动作表现鲁达粗中有细(有勇有谋),机警灵活的性格。
课改前沿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或:保尔柯察金)
2、这首小诗的作者是冰心。在诗中运用类比、比喻的方法抒情,从中可以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母爱的崇高。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杜甫诗五首
课外拓展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四川剑阁以南,指梓州一带。唐朝都城长安在剑阁东北。当时以长安为中心,所以剑阁以南称剑外。蓟北:现在河北省北部和北京市一带。那里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15、解释下列词语。
⑴妻子:⑵纵酒:
16、诗中哪句点明了“闻讯”的地点?
17、诗中哪个词语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18、诗人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诗中是如何描述这一点的?试做简要分析。
表达实践
19、“独与老翁别”时诗人一定会安慰老翁的,此时的诗人一定有很多感触。请你通过想象来描绘一下别后的情景,200字以上。
中考链接
20、根据提示,在划线处填上恰当的诗句。
杜甫是唐代大诗人,他见证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青年时代,身处开元盛世的他有着“,”(《望岳》)的远大抱负;安史之乱时,他以博大的济世情怀体察人间冷暖,道出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想;而面对朝廷昏庸、国家动荡的时局,晚年的他只能以“,”(《登楼》)来抒发个人感慨。
成都杜甫草堂对联欣赏
1、清代诗人、书画家顾复初的一副对联最有名: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注释]联语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上联问“龙蜷虎卧几诗客”?下联说:只有伟大的诗人杜甫“长留天地”,不知历代有多少诗人在“月白风清”之夜来此吟咏,缅怀一代诗圣。
2、集诗人、作家、剧作家、书法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郭沫若来草堂后,写了一副十六个字的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注释]“疮痍”,创伤。指杜甫生活的年代大半是在战乱之时。“圣哲”,赞杜甫是诗圣、诗哲。“波澜”,比喻杜甫的诗如波涛汹涌,壮阔翻腾。上联意为杜甫生逢安史之乱,在民不聊生的动荡社会中,他巍然屹立于诗坛;下联说杜甫将忧国忧民之心,寄于笔墨,托于诗篇,犹如狂涛巨浪,激励人心,震撼千古。
3、叶剑英元帅题四川成都杜甫草堂(1960年作):
杜陵落笔伤豺虎,
爱国孤琮薄斗牛。
[注释]“杜陵”,指杜甫。杜甫曾自称“杜陵野老”。“豺虎”,比喻外敌、盗贼、贪官、污吏等一切邪恶势力。“孤悰(cóng)”,指杜甫对国家安危的系念。悰,心情,思念。薄,迫,靠近。斗牛:指天上的斗星、牛星。二星极高远。
上联意为杜甫一生痛恨乱臣逆贼、贪官污吏,视他们如“豺虎”,并常用诗歌予以讽刺抨击。下联意为杜甫忧国忧民的心情,不能为统治者理解,但他的满腔孤愤之气,却充塞天地之间,直迫斗牛二星,与其同辉万代。
参考答案:
15、⑴妻子和儿女⑵纵情饮酒16、剑外忽传收蓟北17、“收蓟北”;抒发了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表现了诗人渴望国家统一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18、当诗人一听“收蓟北”的消息后,“初闻涕泪满衣裳”──欢喜得泪流满面,以泪写喜,更是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最生动的写照。“漫卷诗书喜欲狂”──由流喜泪而呈喜态,写出了此时此刻诗人内心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狂喜之情。“白日放歌须纵酒”──由呈喜态而放声高歌、纵酒痛饮。“青春作伴好还乡”──这里由欣喜若狂到迫切思归。最后两句仍然写“还乡”,是想像中具体的回家路线,更让人想见诗人归心似箭的急切而喜悦的心情。全诗喜始喜终,一贯到底,给人以强烈的快意。19、略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杜甫诗五首练习题
《望岳》写诗人游历山川名胜,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己的远大抱负,其感情基调热情奔放。《春望》写诗人历经战乱,目睹国家破败之象,身感离乡背景之苦,表达出忧国忧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石壕吏》也写于战乱时期,但这时,诗人面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后两首其感情沉郁忧愤。从这三首诗歌来看,诗人的思想感情逐渐从理想走向现实,从于家于己的.眷顾向于国于民的关注,或多或少的体现诗人思想发展的轨迹。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决眦(zì) 未了(liǒo)
搔(sōo) 簪(zōn)
逾墙(yú) 邺城(yè) 戍(shù)
老妪(yǜ) 幽咽(yè)
二、词语释义
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造化钟神秀:钟,聚集。
阴阳割昏晓: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
决眦入归鸟:眦,眼眶,眼角。
烽火连三月:喻指战火。
会当凌绝顶:会当,终当、终要。凌,不尽。
浑欲不胜簪:浑,简直。
荡胸生曾云:曾,通“层”。
逾墙走:走,跑。
吏呼一何怒:呼,大声吆喝。怒:凶狠。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不过是苟且偷生,死了的就永远完结了。存者,活着的,生存的人。且,暂且。已,动词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备晨炊:备,准备。炊,烧火做饭。
泣:小声抽泣,啼哭。
三、语句解读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割”字锤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割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意蕴丰厚,有一种哲理美。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永往直前。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破”字使人怵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
《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 岱( ) (2)决眦入归鸟 眦( )
(3)白头搔更短 搔( ) (4)浑欲不胜簪 簪( )
(5)老翁逾墙走 逾( ) (6)三男邺城戍 邺( ) 戍( )
(7)如闻泣幽咽 咽( ) (8)老妪力虽衰 妪( )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造化钟神秀 钟:
(2)阴阳割昏晓 阴: 阳:
(3)会当凌绝顶 会当:
(4)浑欲不胜簪 浑:
(5)吏呼一何怒 一何:
(6)老翁逾墙走 逾: 走:
(7)急应河阳役 应:
(8)独与老翁别 别:
3.填空
(1)杜甫是 代大诗人,字 ,他被称作 ,其诗作被称作 ,都收集在 。
(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 、、;三别是指他写的 、、;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 ;《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 。
4.补写诗句。
(1)荡胸生层云, 。 ,一览众山小。
(2)国破山河在, 。感时花溅泪, 。
(3)吏呼一何怒, !
(4)夜久语声绝, 。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岳》一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
(3)《石壕吏》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是李白写的组诗三吏、三别中的其中一首。( )
6.翻译下列诗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 。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译: 。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译: !
(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译: !
7.有人认为,《石壕吏》中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像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
二、阅读
阅读下列诗文,回答文后各题。
(一)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岱宗夫如何( )
(2)齐鲁青未了( )
(3)造化钟神秀( )
(4)会当凌绝顶( )
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 的景象。
10.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
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
11.《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距离是自 而 ,时间是从 至 ,并由 遥想将来的 。
12.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 )、南岳( )和西岳( )(注:括号内填山名),以上所选的诗是歌咏 的。
(二)
石壕吏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3.给空白处填上完整的诗句。
14.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15.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 ;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
;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 。
16.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17.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
(三)
《新安吏》(节选)
杜 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贴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注: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县。中男:指十八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成丁。这是唐天宝初年兵役制度规定的。伶俜:形容孤独。俜:pīng。
18.解释词义:
①更:②次:
19.结合诗中文意思考,如果将肥男有母送改为肥男父母送行吗?为什么?
20.借问新安吏这句诗省略了主语,你认为省略的主语应该是 。
21.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写作
22.结合对杜甫现实主义诗篇的理解,将《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参考答案:
一、1.(1)dài (2)zì (3)sāo (4)zān (5)yú (6)yè shù (7)yè (8)yù
2.(1)聚集 (2)山的北面 山的南面 (3)终当、终要 (4)简直 (5)多么 (6)越过 跑 (7)应征 (8)告别、离别
3.(1)唐 子美 诗圣 诗史 《杜工部集》
(2)《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独与老翁别
4.(1)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2)城春草木深 恨别鸟惊心
(3)妇啼一何苦
(4)如闻泣幽咽
5.(1)√ (2)√ (3)×
6.(1)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远眺,群山定会显得渺小
(2)感伤时势,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为别所恨,听到鸟儿的叫声,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3)差役吆喝得多么凶恶,老婆婆哭泣得多么悲苦
(4)活着的姑且活着,死了的永远完了
7.(答题思路)题中想像应确定在有人认为吏一步步对老妇的逼问上。两人的表情应根据文中提示的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为根据展开。
二、(一)8.(1)泰山 (2)不尽 (3)指天地、大自然 (4)登、乘
9.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岳 雄心和气概
11.远近朝 暮 望 登
12.泰山 衡山 华山 泰山
(二)13.老翁逾墙走 存者且偷生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14.A
15.三男邺城戌 二男新战死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新战死‖无完裙。‖
第一层:三男全被征。第二层:家中情况。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
17.安史之乱中,差吏的横暴、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三)18.(1)岂 (2)挨次
19.不行。上边有县小更无丁一句说明成年男子已全被征兵,故只有母亲送行。
20.客即杜甫
21.表达了作者对应征中男的无限同情之心。
三、22.(略)
......
《杜甫诗三首》同步大纲的练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 岱宗( ) 决眦( ) 石壕( ) 幽咽( )
② y( )城 sh( )守 y( )越 老y( )
③ 溅( ) 搔( ) 簪( ) 矣(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 齐鲁青未了( )
② 造化钟神秀( )
③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
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⑤ 暮投石壕村( )
⑥ 老翁逾墙走( )
⑦ 吏呼一何怒( )
⑧ 三男邺城戍( )
⑨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
⑩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
⑾ 夜久语声绝( )
⑿ 天明登前途( )( )
3、下列句子中不是对偶的一项是( )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C、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D、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5、下列句子和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6、简答:
《石壕吏》一诗所叙的故事发生在唐代有名的______这一历史事件之中,诗中写吏与妇尖锐矛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暮投石壕村时翁与妇均在家中,天明登前途时竟独与老翁别。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
① 老翁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② 诗人此时的感想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D、《石壕吏》的主要人物是老妇,诗人用吏呼一何怒引出老妇的话,并把她的`话写成一篇抒情独白。
【参考答案】
1、① di z ho y ② 邺 戍 逾 妪 ③ jin sāo zān yǐ
2、① 不尽 ② 聚集 ③ 通层 眼角 ④ 简直
⑤ 投宿 ⑥ 越过 ⑦ 多么 ⑧ 防守 ⑨ 苟且活着 完结
⑩ 应征 还能够 ⑾ 消失 ⑿ 登程 路途
3、D
4、B
5、C
6、安史之乱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① 恨战乱带来的灾难,疼死去的儿子,忧被捉走的老妇,怜未成年的孙子;② 痛恨石壕吏的凶暴无情,忧虑国家的命运,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7、D
《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题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 岱宗( ) 决眦( ) 石壕( ) 幽咽( )
② y( )城 sh( )守 y( )越 老y( )
③ 溅( ) 搔( ) 簪( ) 矣(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 齐鲁青未了( )
② 造化钟神秀( )
③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
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⑤ 暮投石壕村( )
⑥ 老翁逾墙走( )
⑦ 吏呼一何怒( )
⑧ 三男邺城戍( )
⑨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
⑩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
⑾ 夜久语声绝( )
⑿ 天明登前途( )( )
3、下列句子中不是对偶的一项是( )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C、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D、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5、下列句子和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6、简答:
《石壕吏》一诗所叙的故事发生在唐代有名的______这一历史事件之中,诗中写吏与妇尖锐矛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暮投石壕村时翁与妇均在家中,天明登前途时竟独与老翁别。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
① 老翁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② 诗人此时的感想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D、《石壕吏》的主要人物是老妇,诗人用吏呼一何怒引出老妇的话,并把她的话写成一篇抒情独白。
【参考答案】
1、① di z ho y ② 邺 戍 逾 妪 ③ jin sāo zān yǐ
2、① 不尽 ② 聚集 ③ 通层 眼角 ④ 简直
⑤ 投宿 ⑥ 越过 ⑦ 多么 ⑧ 防守 ⑨ 苟且活着 完结
⑩ 应征 还能够 ⑾ 消失 ⑿ 登程 路途
3、D
4、B
5、C
6、安史之乱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① 恨战乱带来的灾难,疼死去的儿子,忧被捉走的老妇,怜未成年的孙子;② 痛恨石壕吏的凶暴无情,忧虑国家的命运,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7、D
内容预览:
《木兰诗》
第一部分:
1、给加点字注音:
可汗( )( ) 鞍鞯( )( ) 辔头( ) 戎机( ) 朔气( ) 金柝( ) 傍地走( ) 胡骑( ) 燕山( )
2、《木兰诗》选自 ,是 时期北方的民歌。
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帖: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将:将军百战死 出郭相扶将
市:愿为市鞍马 东市买骏马
机:万里赴戎机 不闻机杼声
选出4-5题对诗句理解正确的项: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A、描写征途遥远而辛苦,表现出不畏劳苦,无坚不摧的坚强意志。
B、描写征途艰辛,表现出不畏艰险,英勇杀敌的决心。
C、描写不断频繁征战,表现出不畏艰险,英勇杀敌的豪情。
D、描写征途遥远,表现出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A、形容北方苦寒,形象地说明战地生活的艰辛,以环境来衬托主人公勇敢坚强的性格。
B、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北方的寒冷气候,衬托战地生活的艰辛。
C、每天每夜里站岗放哨,听着打更的声音,受着严寒的袭击,突出北方战场的苦寒。
D、形容北方天气的.严寒,战斗生活的艰苦,突出主人公的勇敢性格。
6、没有作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7、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从原文中摘出句子填写8-11题:
8、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
9、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
10、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
11、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
12、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经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身经百战原来也是普通的士兵,他们死的死,回的回。
D、将军身经百战,像壮士一样死里逃生,终于成就了功业。
13、品析“不闻爷娘唤女声,……胡骑鸣啾啾”不妥的一项是( )
A、用景物的变化,巧妙地暗示征程的变化。
B、用景物烘托木兰思乡的心情。
C、用景物表现女性细腻的感情。
D、用景物揭示生活骤变对木兰性格的消极影响。
14、对诗歌最后一节品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巧妙的比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谨慎、机敏的赞美。
B、以巧妙的比喻,对木兰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一事进行善意的嘲讽。
C、以巧妙的比喻,对木兰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一事进行正确的解释。
D、以巧妙的比喻,说明木兰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原因是总在行军、从未停顿。
15、有两个成语出自该文,它们是 和 。
第二部分: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6.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7.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怎样对待她?她的要求是什么?
18.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19.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20..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1、略
2、《乐府诗集》;南北朝
3、文告;通“贴”;带兵的人;搀扶;买;集市;军机军事;织布机
4、D
5、A
6、C
7、夸张;对偶;排比;对偶
8、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9、东市……长鞭
10、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2、A
13、D
14、A
15、磨刀霍霍;扑朔迷离
16、A
17.天子“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的要求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8.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
19.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20.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意近即可)
初二语文练习及答案:杜甫诗五首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齐鲁青未了决眦()不胜簪()逾墙走()
邺城戍()无完裙()老妪()泣幽咽()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造化钟神秀()(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老翁逾墙走()
(5)吏呼一何怒()(6)三男邺城戍()
(7)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8)夜久语声绝()
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C、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D、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4、文学知识填空。
(1)杜甫是_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_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_________,称他的诗为_________。另外,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_________。
(2)《石壕吏》一诗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以此为背景,杜甫还创作了著名的现实主义诗篇“三别”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包含《石壕吏》在内的“三吏”。
5、补写诗句。
(1)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2)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
(3)吏呼一何怒,_________________!
(4)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岳》一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3)《石壕吏》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是李白写的组诗“三吏”、“三别”中的一首。()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答题。
(一)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着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10、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石壕吏(节选)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附书至()新战死()未去()
12、按提示填写句子。
⑴说明兵役之苛酷:
⑵说明战争之惨烈:
⑶说明战争破坏严重,人们生活凋敝:
⑷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
13、这一部分是故事情节的和。借老妇人的口述,写出了这一家人的,控诉了封建官吏的和。
14、本段文字正面描写老妇人“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________”,揭示主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廿七niàn 菜圃bǔ 翩翩piān 黏合nián
B.扁舟biān 什刹海chà 匀调tiáo 省亲xǐnɡ
C.芍药 sháo 橘子jú 僻静bì 恣意zì
D.遒劲qiú 静谧mì 戕害qiānɡ 桑梓z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迥然不同 励精图治 针贬时弊 不径而走
B.淋漓尽致 广袤无垠 熙熙攘攘 矫柔造作
C.谈笑风生 文过饰非 获益匪浅 纷至沓来
D.仓惶失措 相形见绌 遐思迩想 理尚往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人文是“化成天下”的学问。它包括________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精神,激励人的意志,________人的行为,以及促进人的健康,________社会的稳定,乃至发展社会经济、________人际关系等等学问。
A.启发 规范 维护 调整 B.启迪 规范 维护 协调
C.启迪 规定 维持 协调 D.启发 规定 维持 调整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组是:( )
一个人________不懂得正确的意见只能是对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________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办事,那么,________他有善良的动机,________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A.因为 所以 虽然 但 B.由于 因此 即使 也
C.不但 而且 虽然 但 D.如果 而 即使 也
5.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B.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C.我们个个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生机勃勃,干劲冲天。
D.不少作家,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几乎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具有慷慨激昂、苍凉悲壮的“悲调”特点的豫剧、曲剧、越调是河南人喜爱的历史悠久的三大传统剧种,内容到形式都最适合表现中原百姓的审美情趣和道德理想。
B. 10月28日晚7时30分,“第九届中国东海水晶节暨东海县建城5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在“中国水晶之都”的东海县体育中心举行,来自美、日、韩及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友好人士和本县1.2万余人观看了开幕式晚会。
C.由白先勇改编、苏昆剧院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全国巡演百余场,场场96%以上的座位爆满,赢得了年轻人对昆曲的关注。
D.被誉为“中国流行歌曲一代宗师”的陈蝶衣一生创作了不带浮躁之气而饱含真实情感和文化风韵的歌词3000多首,其中《我的`眼里只有你没有他》、《夜上海》、《凤凰于飞》、《情人的眼泪》等佳作历时久远而不衰。
7.与下面这段话衔接恰当的一句是:( )
“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木板箍成的木桶,如果一块木板很长,并不能多盛水;而有一块木板很短的话,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达到最短木板的上沿。著名教练陈运鹏把制约游泳成绩的八个因素比做木板,________。
A.只有八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B.如果有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C.只有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D.如果八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8.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中国现代作家,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成就在长篇小说和戏剧创作,长篇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剧本有《龙须沟》、《茶馆》。
B.老舍是一位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的北京人,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C.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无论写人、记事、绘景、状物,都可以不拘一格,不拘样式来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兼采并用。
D.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罗马、土耳其的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名城”。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飞鸟相与还。(陶潜《饮酒》)
(2)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___________ ,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4)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二、阅读下面节选的课文段落,回答文后问题。
(一)
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10.“ 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本句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在文中的其它地方也有运用,结合全文来谈谈这种手法的运用有何作用?
11.本语段表现了北平怎样的特色,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12.请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13.老舍的语言向来极富特色,请仔细品读本语段,结合本段语句来谈谈老舍的语言特色。
14.老舍选择日常生活的事物和画面来写北平,是不是显得不够大气呢?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D。解析:A项中“圃”应读pǔ;B项中“扁”应读piān;C项中“僻”应读pì。
2.C
3.B
4.D
5.B
6. D。解析: A.成分残缺,应在“内容”前加“从”;B.搭配不当,应在“国家”后加“地区”;C、自相矛盾,应删去“96%以上的”。
7.B
8. A。解析: A项的“《月牙儿》、《我这一辈子》”为中篇小说。
9. 答案:(1)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2)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3)莫愁前路无知己(4)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10.本句运用了比较的手法。作用:突出北平的特点;在比较过程中体现了老舍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人生积累;表现了老舍人生追求和审美情趣。(作用答出两点即可)
11.写出北平城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布局匀调得当的特点。
表现在: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有绿化,生活便捷;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视野广阔。
12.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
13.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这几句话生活情趣浓厚,十分活泼俏皮,几近天真。
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这两句表现现实生活中又不失诗情画意。
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这几句中的儿化音及“哼”、“愧杀”等词表现力老舍语言极具口语化。
14.不是。
因为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里体现了老舍真正融入了北平,与北平关系密切;也表现了老舍作为一个人民艺术家关注生活,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体现了艺术家娴雅而热烈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