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下册雪同步练习及答案(共含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iao13866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鲁迅-雪同步练习及答案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磬石( ) 脂粉奁( ) 目光灼灼( )
褪尽( ) 朔方( ) 凛冽( )( )
2、填空题。
⑴ 鲁迅原名__________,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及《故事新编》。《雪》选自他的散文诗集__________。
⑵ 江南的雪,__________;北国的雪则__________,随着旋风蓬勃奋飞。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观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
⑶ 散文诗,它既有__________的特点,讲究押韵和节奏,又有__________的特点,比较有气势。
3、说说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⑴ 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下列语句的含义。
⑴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上句中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来修饰“雪花”主要强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上句中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课内语段练习】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
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作者写“江南的雪”,是写的眼前的景物,还是回忆中的景物?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
2、给下列句中加粗字注音:
⑴ 心里不住地盘算着:是否可以从中牟( )取什么利润,要不要趁早出高价买下这个洞的专利权?
⑵ 一位记者拿来一根很长的绳子,把一只秤( )砣缚( )在一端,小心翼翼地往下放,绳子一尺一尺地慢慢放了下去。
⑶ 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棘( )手。
⑷ 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小石头,在他面前一掠( )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3、下列四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微不足到任劳任怨一事同仁慷慨大方
B、逍遥法外心安理德深不可测胸有成竹
C、不容置疑镇定自若众目睽睽齐心协力
D、振耳欲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黑咕隆咚
4、给下面一段话标上标点符号:
难道就这么草草收场了周围那些看热闹的人都觉得有些可惜但也没有办法看来只好扫兴而归了正在这时候有一个人满头大汗地从人堆里挤了出来大声地提议道请把这个洞让给我吧我来给你们填
5、解释加粗的词语:
⑴ 有的人反反复复地打量着这个洞,眼睛里露出贪婪的目光,心里不住地盘算着。
贪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箱盖在这个洞的上方自动地打开,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就倾泻到这个洞里。
倾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第四自然段的开头,作者用了“但是”一词,请你说说作者这样用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对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各有怎样的感情?作者为什么会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说说画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了塑雪罗汉,两文在写到塑雪罗汉时的写法和目的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没有见过雪的同学可以借用想像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语段练习】
①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翩跹起舞,像鸟一样疾,像烟一样轻,像银一样白。亲吻着久别的大地,拥抱着可爱的故土。啊,北国的第一场雪!
②一别七个月,这二百多天的时间你到哪里去了呢?唤,你化了,化作了晨霜,化作夜露,化作了雨滴,化作了青雾……牺牲了自己,滋润着大地,如今,你又穿上了洁白的羽裳,娉娉(píng)婷婷,袅袅娜娜,来到了人间,来到了祖国的北方。
③北方的亲人啊,哪个不对你思之情深?“________,________”。在冰封大地的寂寞中,在寒风刺骨的凛冽中,在数九隆冬的清冷中,只有你点缀了美丽的北国风光。
④我欣赏这一望无际的广袤,洁白千里的冷峻,银光闪烁的热烈。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雪野中托起一片金辉,大地一片光明,晶莹如玉,洁白无瑕!
⑤然而我更喜爱山区的雪,在那里奇峰叠嶂,镶银点翠,那山,那岭,那树,那林都着上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于巍峨中见清秀,于险峻中见超逸,站在银峰之巅,眺望浩瀚的雪海,你会马上被自然创造的奇迹迷住,为之陶醉。
⑥_________当积雪覆盖着冬麦的苗娃儿们的时候,谁不看见那雪白蓦地变成一片金黄,在第一次暧流漫过来的时候,你悄悄地隐去了,但随后涌起的确是无边的碧波。难怪人们盼你。
⑦ 啊,雪!
1、第①段写雪使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写雪用的是第几人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的横线上引用最恰当的诗句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C、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
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第④段写________的雪景,突出它的________________;第⑤段写________的雪景,突出它的________________。
5、第⑥段开头的横线上应填上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那雪白蓦地变成一片金黄”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1、pánliánzhuótuíshuòlǐnliè
2、
⑴ 周树人革命家 思想家 文学家 《呐喊》 《彷徨》 《野草》
⑵ 滋润美艳之至如粉、如沙
⑶ 诗歌散文
3、
⑴ 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⑵ 春天。
4、
⑴ 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欣赏的。
⑵ 孕育着生命所特有的轻柔和缓阅读理解
〖课内语段练习〗
1、作者写“江南的雪”,主要写的是回忆中的景物。这从第一自然段中的“我可记不真切了”可以看出。
2、在第四自然段的开头,看似并不需要转折,可加了这个“但是”之后,作者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的倾向性更加明显了。
3、对江南的雪的感情是在赞美中流露出些许遗憾,对北方的雪的感情是在竭力赞颂中将它比作雨的精魂。因为北方的雪有着与江南的雪不一样的美丽,这种美是经过磨炼并能保持长久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已经成为了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虽然有时也会有孤独与寂寞,但作者依然义无返顾。
4、孤独是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同时它也是雨的另一种新生命的形式。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它的这种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5、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到了塑雪罗汉,两文在写到塑雪罗汉时的写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塑雪罗汉仅仅是一笔带过,而作者在《雪》中却对塑雪罗汉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塑雪罗汉主要是为了反衬雪地捕鸟的乐趣,而《雪》中写塑雪罗汉则是通过塑雪罗汉的一种缺憾美来为下面“朔方的雪花”的出场作铺垫。
6、提示:学生无论是通过回忆类似的经历并把它写出来,还是通过想像来写一段文字,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课外语段练习〗
1、比喻、排比、拟人
2、第二人称;亲切自然,把雪拟作人,直抒胸臆。
3、A
4、阳光下晶莹如玉、洁白如瑕 山区 清秀、超逸
5、“瑞雪兆丰年”下大雪意味着又是一个丰收年;“金黄”代表着丰收。
课文雪的同步练习及答案
作业导航
1、理解全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关键语句,品味文章内涵;
3、体会鲁迅独特的语言风格。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磬口(qìng) 脂粉奁(lián)
B、模样(mó) 胭脂(yīn)
C、朔方(shuò) 旷野(kuàng)
D、凛冽(lǐn) 眷念(juàn)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晴天又来消逝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
B、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C、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至极了。
D、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B、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
C、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D、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阅读下文,回答5~8题。
(一)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二)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5、
⑴、文中哪几个字能准确概括江南雪的特质?
⑵、用自己的话概括北方的雪的性格。
6、文中加点的“但是”有什么作用?
7、用原文回答本文的主旨,并说说你的理解。
8、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他更欣赏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______觉得细腻,______觉得清闲,潜意识下______还觉得有点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______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______无论在什么地方,______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选自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9、给文中横线上依次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两段属于_________描写,描写了_______季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11、对下列几个句子中,描写幽静的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③、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④、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A、①和②相似,③和④相似
B、①和③相似,②和④相似
C、①和④相似,②和③相似
D、①、②、③、④都相似
12、北国的秋有何特点?试找出突出这些特点的句子。
试一试
13、根据文意,填入恰当的比喻句,并使之完整。
是呀!黄山的暮色时分的确是一天中最生辉灿烂的,它将薄明的晨曦,绚丽的云霞,灿烂的阳光全收进自己的怀里,这正如一个人的_______,__________,因而它才显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mú
yān)
2、A(释)
3、略
4、C
5、
⑴
滋润美艳。
⑵
独立不羁,昂扬向上。
6、从上下文看似乎不需转折,却使作者的情感倾向更加明显。
7、“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江南的雨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
8、对比;朔方的雪;因为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未经磨炼,不能保持长久;而北方的雪俨然是一个斗士,在孤独的境遇下奋力抗争,这正是作者的精神的体现。
9、既
又
并且
因为
所以
都
10、景物
秋
槐树的落蕊
蝉声
11、C(①、④是以动衬静,②、③是写静)
12、清静、悲凉。第二问略。
13、晚年
收藏了童年、少年、青年的美好时光
庄重
深沉
含蓄
灿烂(意思接近即可)
一.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Hisfatherenjoys_________(listen)toBeijingOpera.
2.Ihavealotofhomework_________(do)today.
3.Let’s__________(go)tolotsofdifferentChineserestaurants.
4.Don’tworry.Maybewecan_________(order)apizzalater.
5.Janelikesshopping.Shewantstogotothe_________(shop)mall.
6.Canyou__________(take)metothenearestbusstop.
二: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Carolhasthreebottlesoforangejuice.(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__orangejuice_______Carol______?
2.Ihavetwocartonsofmilk.(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ofmilk______youhave?
3.Ihaveonlytenyuan.(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______doyouhave?
4.We’lltakethemtothesupermarket.(同义句)
_____________themtothesupermarket.
5.Thereisnocatfoodinthefridge.(同义句)
There____________________catfoodinthefridge.
6.Maybeheisacook..(同义句)
He____________acook.
八年级下册英语同步阅读练习试题
语法选择(共10小题,10分,每小题1分)
读下面短文,掌握大意,然后从下面四个答案中选择可以填入相应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Mr Ken worked as a detective. He hoped to find 26 guilty and protect the innocent. He told Lucy a recent case.
Mr Li, a rich man, bought a very expensive vase and 27 it to his friends Jill and Jenny. But later, someone stole it. 28 Mr Ken went to his house to look 29 clues. He found a black pearl earring near the open 30 . There was a lot of mud on the ground but the carpet inside the room was clean. And he noticed Jill 31 a necklace with the same design as the earring. So Jill became the suspect. She admitted the earring was 32 but someone stole it. What did all these things mean? Mr Ken thought no thief broke 33 Li’s house. He questioned Li and Li had to admit 34 his own vase for the insurance money. He wanted to make Jill ___35 to jail instead of him. In the end, Li was behind bars.
26. A. a B. an C. the D. /
27. A. show B. showed C. shows D. showing
28. A. So B. But C. Or D. Because
29. A. at B. after C. for D. up
30. A. safe B. safes C. saves D. saving
31. A. wear B. wore C. wears D. wearing
32. A. she B. hers C. her D. his
33. A. into B. on C. from D. out of
34. A. steal B. stole C. steals D. stealing
35. A. to go B. go C. goes D. going
八年级下册英语同步练习测试题同步练习解析
语法选择(共10小题,10分,每小题1分)
读下面短文,掌握大意,然后从下面四个答案中选择可以填入相应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MrKenworkedasadetective.Hehopedtofind26guiltyandprotecttheinnocent.HetoldLucyarecentcase.
MrLi,arichman,boughtaveryexpensivevaseand27ittohisfriendsJillandJenny.Butlater,someonestoleit.28MrKenwenttohishousetolook29clues.Hefoundablackpearlearringneartheopen30.Therewasalotofmudonthegroundbutthecarpetinsidetheroomwasclean.AndhenoticedJill31anecklacewiththesamedesignastheearring.SoJillbecamethesuspect.Sheadmittedtheearringwas32butsomeonestoleit.Whatdidallthesethingsmean?MrKenthoughtnothiefbroke33Li’shouse.HequestionedLiandLihadtoadmit34hisownvasefortheinsurancemoney.HewantedtomakeJill___35tojailinsteadofhim.Intheend,Liwasbehindbars.
26.A.aB.anC.theD./
27.A.showB.showedC.showsD.showing
28.A.SoB.ButC.OrD.Because
29.A.atB.afterC.forD.up
30.A.safeB.safesC.savesD.saving
31.A.wearB.woreC.wearsD.wearing
32.A.sheB.hersC.herD.his
33.A.intoB.onC.fromD.outof
34.A.stealB.stoleC.stealsD.stealing
35.A.togoB.goC.goesD.going
更多关于八年级下册英语同步练习测试题的相关知识请点击查看小学频道/栏目。祝同学们都能取得好的成绩!
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及答案
《沁园春·雪》练习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沁园春”是_____,题目是____。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下列几组词语中字形和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沁(qìn)园春原弛蜡象分(fèn)外妖娆
B、江山多骄稍逊风骚(sāo)惟余莽莽
C、一代天骄略输文彩还看今朝(zhāo)
D、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竞折腰
3.《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诫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参考答案
1.词牌 雪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2.D 3.D 4.D 5.C 6.《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文学才华 7.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 8.D 9.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 10.“略”“稍”都是程度副词,“略微”“稍微”的意思。在句中分别修饰“输”和“逊”,表示程度较浅,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很强的分寸感。
[知识拓展]
词牌·沁园春介绍
沁园春
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一百一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平韵;下片十二句,五平韵。一韵到底,前半阕四五句,六七句、八九句,后半阕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均要求对仗。四个五字句,都是上一下四句法。此调的作法是:起首三句均四字,上两句句法相同,俱为仄仄平平。(孤字可仄)第三句起平韵,重在第三字,必须用仄,是为拗句。第一、二字平仄可不拘。第四、五为四字对句,而加一字豆,第二、四字与第一、三字各可平可仄。第六句与第五句同。第七句四字协韵,平仄恰相反;然第一字亦可平。第八、九句又为四字对句,与﹝过秦楼﹞起二句同。第十句七字,第一字不拘,下三字务用平仄平,亦拗句也。第十一句三字,应作平平仄,是乃定格。第十二、第十三,实为上五下四之九字句,亦即两句四字对偶尔加一字豆;惟平仄不若第四、五句之可移易耳。后阕起首二字协韵,俱平声。次句四字,同前阕次句。第三句八字,上一下七,盖即前阕第十句而加一字豆也。第四句以下全与前阕同。前阕后九句与后阕后九句字数与平仄相同。此调常用对仗句。 又名念离群、东仙、洞庭春色、寿星明、千春词、大圣乐。
词牌格律
格律对照词:陆游《沁园春·孤鹤归飞》
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韵)。
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念 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平平(增韵)中仄平平(韵),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交亲 零落如云, 又岂料如今馀此身。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对照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另,平仄转换、平仄错叶格以不同颜色区分韵部。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基础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5).林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8).欣然规往()
(9).未果,寻病终()(10).后遂无问津者()
2.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其意。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同解释: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同解释:
3.给下面加点的词选出正确的解释。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①.妻子:
A.男子的配偶B.妻子和儿子C.妻子儿女
②.绝境:()
A.险峻的地方B.与世隔绝的地方C.令人绝望的处境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
A.运输往来B.交错相通C.相互连接
4.《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是——时的人,《桃花源记》原是
中的。
5.根据《桃花源记》课文内容填空。
(1).渔人发现桃源的句子是:
(2).写村中人好客的句子是:
(3).写村中人厌恶战争的句子是:
(4).渔人离开桃源的句子是:
6.为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译文。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也不知道汉朝,怎样能讲魏晋的情况呢?
C.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连汉朝尚且不知道,怎么会知道魏晋朝呢?
D.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无论汉朝、魏晋,他们都不知道。
(2).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A.刚进去很窄,只通过一人。又走几十步,一下子高兴起来了。
B.初时很窄,只能人通行。再走数十步,一下子明亮起来。
C.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D.刚进去时,洞口很窄,只能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有了光亮。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A.率领妻子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B.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绝境,不再出去了。
C.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无路可走的地方,再也出不去了。
D.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7.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忘路之远近
C.处处志之D.故时有物外之趣
【综合练习】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带点的字与“皆叹惋”句中“皆”字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把下面一句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3.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文字填入括号内。
()()()
4.对下面各句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D.林尽水源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5.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豁然开朗”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
B.选文第②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
C.桃源人见了渔人“乃大惊”,说明桃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
D.“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热情好客。
6.“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请用
简短文字回答。
答:
【拓展练习】
一.阅读
①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所得,辄起绕室以旋。②室有洼,径尺,浸淫(逐渐)日广,每履(走)之,足若踬(被东西绊倒)焉,既久,而遂安之。③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④命童子取土平之。⑤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上急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⑥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⑦噫!习之中人,甚矣哉!⑧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乃其久,则洼者若平,致使久而即平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⑨故君子之学,贵乎甚始。
1.将这段文章分为两层,准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2.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
A.俯而读,仰而思,思有所得。
B.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C.习之中人,甚矣哉。
D.君子之学,贵乎甚始。
二.作文
生活中,“墙”无处不在,有有形的,如学校围墙;也有无形的,如“可悲的厚障壁”。有形的墙,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无形的墙,我们有时难以回避。有的墙是安全的保障,是迷人的风景,是故事的载体……有的墙是感情的隔膜,是观念的差距,是文明的枷锁……有的墙需要筑,有的墙需要拆。有的人在筑墙,有的人在拆墙,有的人在读墙。这其间定会有许多生动的故事,许多鲜明的形象,许多深刻的道理。
请以“墙”为话题,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题目中必须出现“墙”宇。
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
1.按要求默写诗句:
(1)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2)《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4)《石壕吏》哪句话写出了官吏的凶狠()
2.默写:
(1)造化钟神秀,。(2),一览众山小。
(3)国破山河在,。(4),浑欲不胜簪。
(5)夜久语声绝,。(6),老妇出门看。
3.对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鸣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吏呼/一何怒D.二男/新战/死
4.下面各句中书写与全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D.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石壕吏》是一首唐诗,其作者与《马说》的作者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B.《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C.《春望》中“三月”并非实指,借“三”极言战争时间拖得久
D.《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实笔,后一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笔。
6.下面加粗的字解释有错误的.是()
A.老翁逾墙走(越过)B.一男附书至(书写)
C.二男新战死(最近)D.急应河阳役(应征)
7.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他与()合称为“李杜”,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石壕吏》与()、一起合称为“三吏”,其中()诗是作者在早年时期的作品。
(2)《春夜喜雨》也是杜甫的名作,诗中(),这二句为后人沿袭赋予它特殊的含义。你还会杜甫的其它诗句吗?请写二句:()
二、教材探究
1.《春望》中写尽诗人心系亲人的诗句是哪句?
2.《春望》中哪句诗是写诗人的感受?
3.《石壕吏》体裁是什么?本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事件是什么?
4.为什么差吏抓丁要利用夜间呢?
5.老妇“致词”一段可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6.《石壕吏》一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一、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1)阴阳割昏晓(2)会当凌绝顶(3)城春草木深(4)白头搔更短(5)如闻泣幽咽(6)老翁逾墙走
3.C
4.C
5.C
6.B
7.(1)唐、李白《潼关吏》《新安吏》《望岳》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千朵万朵压枝低
二、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叙事诗;老妇人;差役乘夜捉人,年迈的老妇被抓服役的事
4.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常有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反抗无法捉到;二是表明官吏捉人手段狠毒,在人们入睡的时候来个突然袭击。
5.分三层。一层(前六句)老妇诉说三个儿子全部都应征赴邺城作战,已有二个战死;二层(中间四句)老妇诉说家中现状;三层(最后四句)老妇自请应役
6.表达诗人对人民的同情
四年级下册 《乡下人家》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同步练习试题:乡下人家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énɡjiàzhuānɡshìjīɡuānhuāqiáojiàncuīmiánqǔ
()()()()()
dǎoyīɡuīcháodàlìjúhéxiéxīnkǔ
()()()()()
二、将下面的汉字各组两个词语。
檐()()冠()()
眠()()辛()()
搬()()特()()
三、我会写。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瓜架()南瓜
()尾巴()旗杆
()桌椅()梦乡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形容词。
()的浓阴()的竹竿()的风景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小河一()浓阴
一()石狮子一()春雨
一()风景一()农家风光
四、用“_____”画出每组里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1、凤仙芍药鲜花大理菊鸡冠花
2、丝瓜苦瓜地瓜冬瓜哈密瓜
3、母鸡老鹰狗猪鹅
4、燕子螳螂蝉天牛纺织娘
5、彩云红霞乌云白云星星
6、傍晚晌午时间黄昏夜晚
五、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3、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六、阅读理解。
我爱乡村的傍晚
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①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②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③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机,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颈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空气()地呼吸()的晚景()地欣赏
()的夕阳()地爱抚()的炊烟()地啃着草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1)阔别已久:。
(2)车水马龙:。
3、读画横线的句子,这三个句子分别用了、、的修辞手法。请你用“一边……一边……”“仿佛”各写一个句子。
4、作者按由到的顺序观察了的乡村,抓住了、、及等有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突出,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énɡjiàzhuānɡshìjīɡuānhuāqiáojiàncuīmiánqǔ
(棚架)(装饰)(鸡冠花)(瞧见)(催眠曲)
dǎoyīɡuīcháodàlìjúhéxiéxīnkǔ
(捣衣)(归巢)(大丽菊)(和谐)(辛苦)
二、将下面的汉字各组三两个词语。
檐(屋檐)(房檐)冠(皇冠)(冠军)
眠(睡眠)(催眠)辛(辛苦)(艰辛)
搬(搬家)(搬运)特(特别)(特殊)
三、我会写。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搭)瓜架(种)南瓜
(耸)尾巴(竖)旗杆
(修)桌椅(进)梦乡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形容词。
(绿绿的)的浓阴(青青)的竹竿(迷人)的风景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条)小河一(片)浓阴
一(对)石狮子一(场)春雨
一(道)风景一(派)农家风光
四、用“_____”画出每组里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1、凤仙芍药鲜花大理菊鸡冠花
2、丝瓜苦瓜地瓜冬瓜哈密瓜
3、母鸡老鹰狗猪鹅
4、燕子螳螂蝉天牛纺织娘
5、彩云红霞乌云白云星星
6、傍晚晌午时间黄昏夜晚
五、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指农家小屋前攀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绿藤和叶、青红的瓜,把农家小屋装点得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3、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集中地概括了乡下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
六、阅读理解。
我爱乡村的傍晚
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①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②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③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机,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颈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填上恰当的词语。
(清新)的空气(美美)地呼吸(美丽)的晚景(尽情)地欣赏
(柔和)的夕阳(轻轻)地爱抚(袅袅)的炊烟(悠闲)地啃着草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1)阔别已久:离别家乡很久了。
(2)车水马龙:形容街道十分热闹。。
3、读画横线的句子,这三个句子分别用了比喻、拟人、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你用“一边……一边……”“仿佛”各写一个句子。
一边……一边……--明明一边走路,一边哼着小曲。
仿佛--眼前千万片树叶在空中飞舞盘旋,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生命之画。
4、作者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了傍晚的乡村,抓住了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及引颈高歌的大水牛等有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突出傍晚乡村的美丽,抒发了作者喜爱傍晚的乡村的情感。
初一年级政治下册(新苏教版)同步练习及答案
(1)人生难免有挫折。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有哪些?(2分)
(2)我们少年如何做能自强?请举一个在生活自强的例子?(4分)
(3)你从侯晶晶的成长事迹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2分)
18、材料:王某,17岁,九年级学生,原来在学校表现良好,后来由于结识社会青年,开始变得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沉迷于网络游戏。时常无钱上网,一次,王某在公共汽车上行窃时被抓,公安机关依法对王某给予了拘留10天的处罚。然而,他恶习不改,为达到勒索钱财的目的,竟然发展将邻居家10岁男孩子李某骗至山湾偏僻处。李某不愿前行,王某遂卡其脖子,见李某呼救,又用石块猛砸其头部数下,致李某当场死亡。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王某得哪些行为属于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1分)
(2)王某得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1分)
(3)王某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1分)
(4)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王某的悲剧重演?(3分)
初一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DCAAABCBC
题号1112131415
答案CACCB
二、非选择题(三大题共20分)
16.(l)小雨自负;小红自卑,;小朱自信。
(2)小朱会胜利,因为自信是成功之基,自信的人具有追求成功的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的看待自己,既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
17、(1)要战胜挫折,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要正确地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应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会自我疏导。(至少2点,共2分)
(2)a树立坚定的`理想,理想是自强的航标;战胜自我,努力学习,这是自强的关键;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至少2点,共2分)
b举例:如,尽管有时天气很冷,或者觉得很困,但仍然做到每天早晨按时起床读单词,等等。(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分)
(3)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如在人生道路上不能向困难和挫折低头,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要有感恩之心,懂得汇报他人和社会等。(答出二点即得2分)
18、(1)王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的行为是违法校纪校规的行为。(1分)
(2)王某在公共汽车上行窃是一般违法行为。(1分)
(3)王某用石块猛砸其头部数下,致李某当场死亡是犯罪行为。(1分)
(4)我们青少年应认真学法,不断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3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Unit10》同步练习答案
Unit 10
Section A
I. 1. summer2. center3. exam4. expensive5. decide
II. 1-5 BCBAB
III. 1. go to the mountains2. stay at home3. visit my uncle4. go to summer camp5. visit museums6. go on vacation7. study for exams8. pretty good9. did; go on vacation; went; was; was pretty good10. were; were11. was; was hot; rainy12. How were; were unfriendly
Section B
I. A) 1. awful2. walk3. classmate4. water
B) 5. cry6. exams7. rainy8. were
II. 1-5 CBBBA
III. 1-5 CDEAB
Self Check 1
I. 1. didn’t make2. Did; go3. What did; do4. Where did; go5. went shopping
II.1. did; go; summer camp2. How; were; unfriendly3. Did; No4. makes me clean5. had fun talking
III. 1-5 ABCAC
Self Check 2
I. 1-5 CBABC6-10 ABCBA
II. One possible version:
Sunday, April 9th
The weather was fine. All my classmates went to the park.
We climbed the hills, boated on the lake, and flew kites all morning.
At noon, we had a picnic near a big tree. In the afternoon, some girls
sang and danced, some boys talked in English, and some students
played games there. When we went home, it was late. I was tired, but
I was really happy.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同步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在10×6的网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将△ABC平移到△DEF的
位置,下面正确的平移步骤是( )
A.先把△ABC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B.先把△ABC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C.先把△ABC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D.先把△ABC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2.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BCD
3.如图,将△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后得到△A′OB′,
若∠AOB=15°,则∠AOB′的'度数是( )
A.25°B.30°C.35°D.40°
4.将四边形ABCD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那么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 )
A.(6,1)B.(0,1)C.(0,-3)D.(6,-3)
5.P是正△ABC内的一点,若将△P1BA,则∠PBP1的度数
是()
A.45°B.60°C.90°D.120°
二、填空题
1.如图所示,△ABC沿BC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若BE=2㎝,
则CF=.
2.如图,在等边△ABC中,AB=6,D是BC的中点,将△ABD绕点A旋转后得
到△ACE,那么线段DE的长度为.
3.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E为CD边上的一点,DE=1.以点A为中心,把
△ADE顺时针旋转90°,得△ABE′,连接EE′,则EE′的长等于__________.
4.如图,在△ABC中,AB=BC,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α,得到
△A1BC1,A1B交AC于点E,A1C1分别交AC,BC于点D,F,下列结论:
①∠CDF=α;②A1E=CF;③DF=FC;④AD=CE;⑤A1F=CE.其中正
确的是________(写出正确结论的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