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好书者三病》阅读理解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刚刚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好书者三病》阅读理解(共含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刚刚好”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文言文《好书者三病》阅读理解

篇1:文言文《好书者三病》阅读理解

文言文《好书者三病》阅读理解

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①,装潢炫曜,骊牝②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其一,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污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③可也。其一,博学多识,氓氓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运,记诵如流,寸觚莫展④,视之肉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

(选自《无杂俎》)

注释:①牙签锦轴:用象牙做的书签,用丝绸装裱的轴。②骊牝:指外表、形式。③书肆:书店。④寸觚莫展: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比喻没有创造,没有发挥。

篇2:《好书者三病》阅读答案

《好书者三病》阅读答案

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①,装潢炫曜,骊牝②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其一,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污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③可也。其一,博学多识,氓氓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运,记诵如流,寸觚莫展④,视之肉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

(选自《无杂俎》)

注释:①牙签锦轴:用象牙做的书签,用丝绸装裱的轴。②骊牝:指外表、形式。③书肆:书店。④寸觚莫展: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比喻没有创造,没有发挥。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诵如流,寸觚莫展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博学多识,兀兀穷年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明的话概括好书之人的三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自始至末读之、思之、整理之、发明之,不得已而后辨难之,万不得已而后排击之,惟求有益于身,有用于世,有功于古人,有裨于后人。

(1)这段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市场上出售一种装潢书橱,上面画好了一排排整齐的书,摆在家里,能显示浓重的文化氛围。据此,请你自拟标题,写一篇简短的议论文,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但(2)无(3)记(4)毕2.(1)追求虚名,把书作为装饰品,而不阅读学习。(2)多方搜集,只图占有,却不研究探讨。(3)终年苦读,也博学多识,但不能把知识灵活运用,一生没有什么建树。 3.(1)有道理,因为读书要研究方法,勤于思考,并且分辨是非优劣,读书的目的是有益于自身,服务于社会。(2)自始至终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对书中的问题和道理分析整理,贯穿联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而发明创新;遇到疑难问题探讨分辨,发现错误的.观点驳斥批判。总之,读书只求对自身有益,对社会有用,对古人有功,对后人有利。 4.略。

译文:

爱好书的人有三种易犯的毛病:一种是浮浅地仰慕时尚的读书虚名,只是为了书架上好看,象牙书签锦缎轴面,装潢得美观炫目,可是除了一些像动物分公母、毛色有黑黄的表面知识以外,什么都不知道,这叫做没有书也是可以的。一种是,广为收揽、远地搜求,费尽心力,只求多收藏,不去探索研究,只是沾染了灰尘,多半束之高阁,这叫做书铺子可以了。一种是,广学多记,一年到头地在那里抠,可是智慧才思缺乏,难以自己运用这些知识,虽然背诵如流,可是自己的创见一点也写不出来,这跟不读书不看报的鄙陋高官和不懂世事、知识面极窄的迂腐学者虽然有区别,但他们都将因无益于社会而永世默默无闻又是一样的。至于真的懂书而又能喜好它,喜好它又能运用它,古人也以为是很难的,何况在今天呢?

篇3:文言文阅读理解之吴起者

文言文阅读理解之吴起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①,相田文②。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⑤之于子乎?属⑥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注】①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②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③不敢东乡:乡,同“向”。不敢向东侵犯。④宾从:服从、归顺。⑤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⑥属:同“嘱”,委托、托付。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将三军,使士卒乐死( )

敌国不敢谋( )

百姓不信( )

方是之时(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面的文言文简要阐述。(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代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魏王在“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之时任用田文为相,请结合选文中鲁庄公的言行,简要分析古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率领 ②国家 ③信任 ④正当,在

2.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吴起才知道自己(确实)不如田文。(意对即可)

3.要点:①性情率真 ②心胸开阔 ③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 ④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⑤善于与同僚沟通

4.要点:取信于民 ;善于用人。

篇4:文言文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邢余之人不可。”.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之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逐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节选自《史记》)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

A.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君弟:您只管。 ..

B.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再胜:第二次取胜。 ..

C.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率领。 .

D.士卒亡者过半矣 亡:死亡。 .

2、下列各组句之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②上官大夫见欲夺之,屈平不与 ..

B.①赵急,请救于齐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 ..

C.①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D.①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3、对下列各句中“其”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 指代前文中的“(田)忌” .

B.据其街路 指代前文中的“大梁” .

C.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指代前文中的“庞涓” .

D.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 指代前文中的“斫大树白” .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 www.unjs.Com/news/55AE3EE9E53D9D21.html①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②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③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⑤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⑥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暗地里见到并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受到齐国将军田忌的'信任和像对待客人一样的款待。

B.在田忌与齐王等人赛马时,孙膑教给田忌用下等马与对方的上等马对比,用上等马与对方的中等马对比,用中等马与对方的下等马对比,结果一负、一平、一胜,赢了齐王千金。

C.本文记叙的“围魏救赵”和“马陵道之役”的故事,充分表现出孙膑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其中“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更是由于他通过仔细研究,充分掌握了敌我情况而取得的。

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到了,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⑵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篇5:至于负者文言文阅读

至于负者文言文阅读

读(15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语。(4分)

①负者歌于途 ②杂然而前陈者 ()

③觥筹交错 ()④而不知人之乐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小题3】“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 你能感受到什么?(3 分)

【小题4】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4分)

答案

【小题1】①在②摆放③酒杯④却(转折关联词皆可)

【小题1】①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②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乐趣为乐趣。

【小题1】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即可。(共3分,每点 1 分)

【小题1】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 (共 3 分,启示 1 分,结合生活实际 1 分,语言表达 1 分)

解析【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小题1】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篇6:文言文阅读理解模拟题

文言文阅读理解模拟题

元绛,字厚之,其先临川危氏。唐末,曾祖仔倡聚众保乡里,进据信州,为杨氏所败,奔杭州,易姓曰元。祖德昭,仕吴越至丞相,遂为钱塘人。绛生而敏悟,五岁能作诗,九岁谒荆南太守,上诸朝,贫不能行。长,举进士,以廷试误赋韵,得学究出身。

再举登第,调江宁推官,摄上元令。民有号王豹子者,豪占人田,略男女为仆妾,有欲告者,则杀以灭口。绛捕置于法。甲与乙被酒相殴击,甲归卧,夜为人断足。妻称乙,告里长,执乙诣县,而甲已死。绛敕其妻曰:归治而夫丧,乙已伏矣。阴使信谨吏迹其后,望一僧迎笑,切切私语。绛命取僧系庑下,诘妻奸状,即吐实。人问其故,绛曰:吾见妻哭不哀,且与伤者共席而襦无血污,是以知之。

安抚使范仲淹表其材,知永新县。豪子龙聿诱少年周整饮博,以技胜之,计其赀折取上腴田,立券。久而整母始知之,讼于县,县索券为证,则母手印存,弗受。又讼于州,至击登闻鼓,皆不得直。绛至,母又来诉,绛视券,呼谓聿曰:券年月居印上,是必得周母他牍尾印,而撰伪券续之耳。聿骇谢,即日归整田。

绛为官精明,然不苛暴。知通州海门县,淮民多盗贩盐,制置使建言,满二十斤者皆坐徒。绛曰:海滨之人,恃盐以为命,非群贩比也。笞而纵之。擢江西转运判官、知台州。州大水冒城,民庐荡析。绛出库钱,即其处作室数千区,命人自占,与期三岁偿费,流移者皆复业。又甓其城,因门为闸,以御湍涨。后人守其法。

后绛入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寻拜三司使、参知政事。绛所至有威名,工于文辞,为流辈推许。虽在中书,而蕃夷书诏,犹多出其手。数请老,神宗命其子耆宁校书崇文院,慰留之。既得谢,帝眷眷命之曰:卿可营居京师,朕当资币金,且便耆年仕进。绛曰:臣有田庐在吴,乞归鬻之,即筑室都城,得望属车之尘,幸矣。敢冀赐邪?既行,追赍白金千两,敕以蚤还。绛至吴逾岁,以老病奏,恐不能奉诏。三年而薨,年七十六。赠太子少师,谥曰章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绛命取僧系庑下系:捆绑

B.豪子龙聿诱少年周整饮博博:斗殴

C.因门为闸,以御湍涨因:利用

D.寻拜三司使、参知政事寻:不久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元绛为官精明和不苛暴的一组是()

A.绛敕其妻曰:归治而夫丧,乙已伏矣。

绛曰:海滨之人,恃盐以为命,非群贩比也。

B.绛曰:吾见妻哭不哀,且与伤者共席而襦无血污,是以知之。

县索券为证,则母手印存,弗受。

C. 绛捕置于法。

即其处作室数千区,命人自占,与期三岁偿费

D. 以技胜之,计其赀折取上腴田,立券。

既行,追赍白金千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绛的祖先本来不姓元,唐代末年,元绛曾祖父曾经为保卫乡里聚集众人,进入并据有了信州,后被杨氏打败,逃奔到杭州,改姓元。祖父在吴越做官,于是成为钱塘人。

B.元绛任江宁推官时,上元县有甲乙二人酒醉后打架,甲夜里被人砍死了。甲的妻子说是乙砍的',告到里长那里,又抓着乙去到县衙。元绛最终查明真相,惩治了真凶。

C.元绛任台州知府时,有一次台州城外发大水,百姓的房屋被冲倒。元绛就用砖头砌高城墙,利用城门作为水闸,用以抵御湍急暴涨的水流,后来的台州官员也都沿用这一方法。

D.元绛不论在哪里做官都有很好的名声,并且擅长文辞,被当时的人推重赞赏。即使后来在内廷中任职,皇帝给蕃夷的诏书,大多出自他的手笔。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绛敕其妻曰:归治而夫丧,乙已伏矣。阴使信谨史迹其后,望一僧迎笑,切切私语。

(2)臣有田庐在吴,乞归鬻之,即筑室都城,得望属车之尘,幸矣。敢冀赐邪?

篇7: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关于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刘福,徐州下邳人。少倜傥,魁岸有膂力。周显德中,世宗征淮南,福徒步谒见于寿春。世宗奇之,因留麾下。每出战,则令福率卫士为先锋,与破紫金山砦。淮南平,录功授怀德指挥使。

宋初,迁横海指挥使,率所部隶步帅刘光毅,由峡路征蜀。比至成都,孟昶已降。大将王全斌部送降卒归京师,至绵州,降卒盗库兵,劫蜀旧将全师雄以叛,焚庐舍,剽财货以去。刺史成彦饶以同、华兵百余人守其城,全斌遣米光绪将七百骑及福所部以屯护之。光绪尽杀师雄妻孥,师雄领叛卒,益聚村民十余万众,攻城益急。会龙捷指挥使田绍斌率精锐百骑,由东山西北行,福领所部由山南行,出贼不意,夹击之。贼众大溃,斩首及溺江死者以万计,以功授虎捷都虞候。继隶曹彬麾下,平江南。还,授指挥使,领蔚州刺史。从太宗克并、汾,迁马步都军头、武州团练使。端拱初,出为洺州防御使。二年,改雄州防御使兼本州兵马部署。雄州地控边塞,常屯重兵。福至部,按行城垒,调镇兵以给缮完,出私钱以资宴犒,寇虽大至,而恃以无恐矣。淳化初,迁凉州观察使、判雄州事。二年,卒,年六十四。赠太傅。

福虽不学,而御下有方略,为政简易,人甚德之。领雄州五年,郡境宁谧。福既贵,诸子尝劝起大第,福怒曰:“我受禄厚,足以僦舍以庇。汝曹既无尺寸功以报朝廷,岂可营度居室,为自安计乎?”卒不许。既死,上闻其言,赐其子白金五千两,使市第宅。

4.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比至成都,孟昶已降 比:邻近

B.为政简易,人甚德之 德:感激

C.我受禄厚,足以僦舍以庇 僦:租赁

D.赐其子白金五千两,使市第宅 市:购买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福“御下有方略,为政简易”的.一组是( )(3分)

①每出战,则令福率卫士为先锋,与破紫金山砦。

②福领所部由山南行,出贼不意,夹击之。

③从太宗克并、汾,迁马步都军头、武州团练使。

④出私钱以资宴犒,寇虽大至,而恃以无恐矣。

⑤领雄州五年,郡境宁谧。

⑥福既贵,诸子尝劝起大第,福怒曰:“我受禄厚,足以僦舍以庇。”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福年轻时身材高大魁梧又很有力气,因此世宗认为此人很有特点,于是他留作部下。

B.在王全斌押送降卒回京的路上,降部中的盗贼劫持了全师雄并且烧毁房屋,抢夺财物。

C.刘福跟随太宗攻下并州、汾州后先升后降,在被贬为洺州防御使两年后,又一次改任。

D.刘福最终也没有答应建造气派府第的请求,因为他认为依靠俸禄所住的地方已经足够。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福至部,按行城垒,调镇兵以给缮完,出私钱以资宴犒,寇虽大至,而恃以无恐矣。(5分)

译文:

(2)汝曹既无尺寸功以报朝廷,岂可营度居室,为自安计乎?(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4.A 5.B 6.D

7.(1)刘福到了属地,巡视城池防御工事,抽调镇守兵卒来修缮加固工事,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充当宴享犒劳的经费,敌人虽然大规模来进攻,我方却依靠刘福的准备部署而无所畏惧。(“按行”、“给缮完”、“恃”各1分,句意2分)

(2)你们这些人没有一丁点功劳来报答朝廷.怎么可以建造房屋,做使自己安乐(“自安”可意译为“自己贪图安乐”)的打算呢?(“汝曹”、“营度”、“为……计”各1分,句意2分。)

篇8:《当机立断》文言文阅读理解

《当机立断》文言文阅读理解

《当机立断》

原文:

道中有车载瓮,塞于路。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集,铃铎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上瓮直几钱?”答曰:“七八千。”随开囊取缣,立偿之。命童仆登车,断其结络,悉推于崖下。须臾,轻车得过,群噪而前。

译文:

道路上有一辆车载着瓦罐,堵住了狭窄的路道。当时正值天气寒冷,路上覆盖着冰雪,又陡又湿滑,进退两难。天色已近傍晚,行路的官员和商客成群结队,车马几千,排列拥挤在后面,没有办法。有一个叫刘颇的人挥着马鞭赶来,问道:“车上瓦罐值多少钱?”回答说:“七八千。”于是打开行囊取出细绢,立即交给瓦罐的主人作为补偿。又叫童仆登上车子,弄断捆绑瓦罐的'绳子,全部将瓦罐推到山崖下。一会儿,车载轻了,可以顺利前行了,后面的车队也喊叫着向前进了。

【练习答案】

1、(1)道路

(2)接近

(3)立刻 他

2、(1)当时正值天气寒冷,路上覆盖着冰雪,又陡又湿滑,进退两难。

(2)行路的官员和商客成群结队,车马几千,排列拥挤在后面,没有办法。

(3)一会儿,车载轻了,可以顺利前行了,后面的车队也喊叫着向前进了。

3、原因:天寒结冰,装瓮的车重载动弹不得,堵塞了交通。把瓮扔掉后车子就能轻载前行了。

4、刘颇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症结,当机立断,慷慨好爽。

文言文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理解测试题

文言文阅读理解四

经验不足者求职三大忌

文言文学习三步骤

孤独者爱因斯坦阅读理解答案

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

初中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

刘伶病酒文言文阅读答案

学好文言文三方法一文

文言文《好书者三病》阅读理解(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文言文《好书者三病》阅读理解,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