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确的方式培育孩子成长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阿星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用正确的方式培育孩子成长(共含8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阿星啊”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用正确的方式培育孩子成长

篇1:用正确的方式培育孩子成长

用正确的方式培育孩子成长

本文为俞敏洪老师在“扬州讲坛”之演讲实录

我来扬州比回自己家乡江阴的次数还多,扬州是人文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完美结合,而对扬州的喜爱是缘于这里流淌着中国文化的情怀。再次登临“扬州讲坛”心里十分忐忑,我是做教育的,研究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新东方也有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教育孩子这事情太重要了,所以我选了来讲正确培育孩子的教育方式。

父母读书的习惯很重要

扬州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很多咖啡馆,很多茶室,可以放一些扬州人文历史的书,当时推动第一批书,50万图书是我捐献的。

家长喜欢读书的习惯很重要。现在大家通过微信微博可以收集到很多信息,但是很多人止步于了解信息,稍微有点深度的信息都读不下去。父母喜欢读书对孩子很重要。但是,如果母亲不喜欢读书,光是父亲喜欢读书,基本没用。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母亲不管多忙,都是主要照顾孩子的,母亲影响孩子更多,母亲的言行情绪志向胸怀,都很重要。在新东方教师中,母亲喜欢读书的孩子成长也比较顺利。

一个人最好每年要读20本以上的书,一个民族的强大与否,和是否读书有关。犹太人每年每人读书65本,日本人每年每人读书接近50本。在海边,老外在晒太阳时,80%的人会在一旁放本书。中国每年每人平均4.5到5本,这个数据是根据出版书数量统计的,但包括了各种教科书。

名牌学校的学生,有相当比例有心理问题。这些孩子很聪明,但是家长给他们灌输的理念很狭隘,从小就是一定要考进名牌大学。一旦进入名牌大学,人生目标没有了。孩子本身智商高,在中学拿第一很容易,但到好的大学就不容易拿了,这时就可能迷茫,或者情感受挫折,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培养孩子要离开父母展翅去飞

作家龙应台《目送》中有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培养孩子是让孩子离开我们。有一个北京男孩,单亲家庭,母亲对孩子过分依恋,有恋子情结,看到他身边有女孩就很妒忌。孩子原本可以进北大清华,但为了离开母亲而填了复旦。没想到才过一周,母亲就对儿子说,我已经在复旦旁边买了房。父母和孩子在一起,为了自己心里觉得安全,但不明白,不放飞孩子,孩子会有多大的麻烦。

马丁・路德・金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中国在努力,教育方针具体是什么?德智体全面发展,德具体是什么?智和体又是指什么?这些都是需要具体定义的。有了定义,就有了方向感。

对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对孩子来说,什么最重要?真诚高尚的人格,开朗豁达的个性,勤奋向上的态度,独立勇敢的精神,敢于吃苦的习惯,不怕失败的心理,善于交流的能力,宽容大度的处世,终身依赖的技能。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大学里所学的内容,在大学毕业时有的已经过时了,应该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论。我和马云很接近,他和我一样学英语,创业也相似,一边当老师一边自己创业。我也好,马云也好,都没有依赖于我们学到的技能,和具体业务本身是没有关系的。马云的成功,主要是前面的八条。真正成功的企业家,多是那样的人。

美国人研究,成功有七大要素:坚毅、自控、合群、热情、感恩、乐观、好奇。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就叫坚毅。

意志力具体体现在对于自身的控制力上,研究表明,有自控能力的孩子未来比较容易取得成功。尽管我们在孩子身上发现天赋,但是把天赋变成才能,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意志力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

我为了锻炼孩子的身体,在家里买了健身器材。我发现他一个人锻炼,练五六下,肌肉微酸就放弃了。但我一看着他,他就能做20个,这就是他发挥了自身的意志力。所以家长和孩子配合,意志力就上升了。

有的孩子控制力天生很好。美国有个实验,把一群4岁的孩子集中在教室里,并把棉花糖放在桌上。老师说要出去办事,不会吃掉棉花糖的孩子,老师回来后就会奖励第二个棉花糖。老师走了,通过玻璃窗观察,有的孩子很快就吃了糖,有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吃也忍不住吃了起来,最后有1/5的孩子没吃。追踪到这些孩子40岁时,凡是当时没吃棉花糖的孩子,几乎都获得了成功。验证了当你遇到人生的诱惑,克服之后未来会有更好的收获。

一个完善的人要兼具智情商,情商和逆商

孩子要什么就有什么,肯定缺少控制力。任何要求背后要有条件,孩子要什么,家长要提出要求。我儿子11岁时,要买iPad,说同学都有。我说既然同学有,我也可以帮你买,但得先把20本书读完。儿子说,那我不要了。过了几天,说还想要iPad,我依然说条件不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我在美国时,邻居是犹太人,13岁的孩子要去非洲旅游,向家里要钱。父亲说这个世界到处是钱,你在家扫地,整理屋子,洗碗就会有报酬,孩子就在家里干活。但钱还不够,父亲说你可以去帮邻居家打理草坪,这就是他们的教育方式。

老师、家长对孩子说话是有心理暗示的。如果孩子考得不好,评价的方式不对,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笨。如果孩子认定自己笨,那就完了。有一段时间,我孩子的数学不好。我说数学差没事,我也数学差,但我灌输了错的意念,他会认为这是天生的。后来我改变请了老师,哪十道题是孩子不会的,教会后让他继续做,第二天再重做之前做的题目,两个礼拜之后,数学成绩提高了,他也觉得自己勤练是可以把数学学好的。

一个完善的人,要具备智商、情商、逆商。逆商就是面对困难、挫折、失败等的抗打击能力和自我鼓励能力,情商是被人信任,善于分享,乐于助人。我们有时候教孩子八面玲珑,教孩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不是真正的情商。真正的情商是在一群人中,给予别人信任感。

我不喜欢心灵鸡汤。我们应注重人的'内心,人格、性格的建设,培养勇于面对挫折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做到心平气和地生活。

父母怎么样做才能培养孩子这些能力

真爱,不是溺爱;尊敬,不是害怕;规矩,不是打骂;鼓励,不是讽刺。

真爱不是无条件服从,孩子必须对父母尊敬。有的孩子长大后,会对父母产生冲突,那是父母让孩子失去了对父母的尊重。规矩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一辈子也用不尽,一个人学会善良,这是很了不起的事。

母亲从小教我,早上起来扫完地才能上学,所以家里就成为村庄里最干净的人家。没有原则的父母教育出没原则的孩子,并且会失去孩子对他们的尊重。孩子需要原则,这让他们的成长有了土壤,没原则的孩子会经常碰壁,使他们丧失安全感,从而失去进取心。而原则和规矩必须基于正确的价值观,否则会和大众形成对抗,就会被排斥。在原则和规矩后必须给孩子留下放飞的空间,如同训鸟,规矩不是把翅膀剪掉,而是飞行的方向。

梦想是孩子一生发展的动力,梦想和高分数、名牌大学没有关系。不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逼他们去学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东西,这是家长非常不明智的行为。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学他真的热爱的东西,孩子会为自己找到出路。

篇2:用正确的方式关爱孩子汉英互译作文

用正确的方式关爱孩子汉英互译作文

用正确的方式关爱孩子Care for Children in a Right Way

Recently, Hunan TV stationplayvarietiesshow “Dad where we go” and the show has caused great sensation from public.Many netizens think children’s education should starts in a guidance way, andmany parents also rethink their way of teaching. Using the right way to takecare of children should be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parents.

最近,湖南电视台播出了一个综艺节目《爸爸我们去哪儿》。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多网民的认为孩子的教育应该用引导的方式,也有很多家长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用正确的方式关爱孩子是很多家长现在应该学习的课程。

First, communicate with children, andlisten to their thought. Many parents always think children are too little toknow nothing .They consider everything froman adult’s perspective which don’t from child's ways, and this willcause children rebel psychology. Therefore, chatting with kids more, knowingtheir thought more, and change their bad thinking through the dialogue.

首先,多跟孩子交流,并倾听孩子的想法。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总是从大人的角度想问题,不考虑孩子的想法,会导致小孩叛逆心理。多跟孩子聊天,知道他们的想法,借着聊天的'过程改变他们不好的想法。

Second, do not compel children to study.There is an old saying: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Hoping children has abright future is the wish of most Chinese parents, therefore, extra-curriculartutorial have become a matter of course to Chinese children. Intimidating childto learn will let them feel tired, even affect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其次,不要强迫孩子学习。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兴趣。“望子成龙”是很多中国家长的愿望,所以课外辅导课也演变成中国小孩理所应当要做的事。但是强迫式的学习会让孩子厌倦,甚至会影响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Finally, allow children to make mistakes.As we know, it’s usual for children to make mistakes. Children make mistakes isequivalent to learning, because they could avoid such errors happen again inthe future. And Parents should tolerant such wrong behaviors, but not indulgethem. When children make mistakes criticism should be instead by other ways.

最后,允许孩子犯错。我们都知道小孩子都会犯错,孩子犯错其实等同于在学习,是为了未来不再发生类似错误。父母对孩子犯错应抱宽容的态度,但不能纵容。在孩子犯错时不能严厉批评而是要用别的方式教育他们。

To sum up, when children grow up, they willmeet all kinds of conditions, correct family education is very necessary. Parentneed to let children walk on their own, instead of holding their hands at everyturn

综上所述,孩子在成长时会遇到各种状况,正确的家庭教育非常必要。父母应该给与孩子更多的空间,放手让他们自己走,同时也要把孩子往正确的道路上引导。

篇3:与孩子交谈的正确方式

与孩子交谈的正确方式

与孩子交谈应采取以下正确方式:

一、诱导式:通过循循善诱使孩子增知增智,获得乐趣,加深感情。

二、协商式:对孩子采取平等的态度,尊重孩子的人格,通过商量和讨论启发孩子动脑筋想办法,使孩子积极参与交谈。

三、说理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当不赞成孩子做什么的时候,应解释原因,说明道理,并征得孩子的理解和同意。

在孩子做错事时,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指出危害,使孩子心服口服。另外,家长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从平等的地位出发,不摆家长的架子。在心情好的时候要这样,在心情不佳或被顶撞的时候更要注意态度。

2、要以孩子为中心。要以孩子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谈,当然,有家长和孩子都感兴趣的话题更好。以这类话题交谈最容易产生沟通,也便于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

3、家长要有足够耐心。有些问题孩子不一定能很快理解,家长要有耐心帮助孩子慢慢认识。对饶舌的孩子没完没了的讲述,家长也不要随意打断,应适当引导,使孩子逐渐提高表达能力。

总之,只要家长掌握与孩子交谈的艺术,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篇4: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

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

不怕失败

家长常常会鼓励孩子要树立远大的志向、拼搏向上,但面对他的失败,更多的常常是责怪和不知所措。

孩子失败时也正是最需要亲情的时候。比如孩子参加比赛输了,此时最好的做法是,赶快让孩子离开现场,带他到一个只有你们两个人的地方,这样可以不让他在众多小伙伴面前失态而尴尬。然后,不妨让孩子发泄一会儿,并用温和而同情的目光安慰他的愤怒和失望的情绪。

同情可以使孩子感到被人理解,等他冷静下来,你就可以和他深入交谈了。这时千万不要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或者“你不应该为此灰心”之类的话,此时的他不需要大道理,也不需要模糊的建议。不妨对他说:“下次再输的话,你可以朝着天空大喊一声。”此类实际的建议,远比那些空洞的说教对孩子的身心更有帮助。

培养起责任感

在教育孩子宽容、忠诚的好品质这方面,宠物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其实专家认为:“养宠物可以培养孩子照顾另一种生物的`责任感。照顾狗、猫等,可以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责任感。”

譬如,当家里的小狗每天下午3点准时出现在门口等候小主人归来时,孩子就不难理解什么叫忠诚了。而且,小狗会不断将这个道理演示给小主人看。再比如,孩子有时会抓住小猫咪的尾巴,但事后,小猫还是不计较地和小主人一起玩。家长可以通过这件事教会孩子什么是宽容,同时告诉他对待别人的错误也要学会宽容。

当然,如果没有时间养宠物,可以让孩子参与和邻居一起遛狗,或者在放假时让孩子给学校养的小豚鼠做个窝。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学会助人为乐,同时明白,对别人好,别人也同样会对你好。

当着孩子轻歌曼舞

很多家长认为在家的亲昵行为应该避开孩子,否则会对孩子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专家们却认为,家长间的相爱,反而对孩子的情感教育有益。

如果你们晚上想在家跳一会舞,完全可以当着孩子的面进行,因为,让孩子看到你们的轻歌曼舞,拥抱甚至亲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孩子而言,习惯于家长的亲密举动会使他们与周围朋友间的关系更融洽,尤其是对他们将来与所爱的人生活会更有指导意义。

家长要培养一个人格健全,高智商和情商全面发展的孩子其实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行为规范,最好的教育就是家长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孩子。家长要掌握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对孩子进行有规划的教育,逐步培养他们具备刚毅、正直、的精神,聪慧的思维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之从各方面均衡地发展。

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专家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链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缓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篇5:爱孩子需要正确的方式

1、有回报的爱,不让孩子做“白眼狼”

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但母爱所带来的危害也往往正是因为这“无私”。母亲像大地一样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其精神固然高尚,但若一不小心,也可能“爱你成了害你”,培养出一些白眼狼来。

反面:一个并不富裕的职工之家,辛辛苦苦供养儿子上研究生,什么要求都满足他,自己吃咸菜馒头,却给儿子买笔记本、高档西装。平时家里有个什么事,却从来不肯麻烦儿子,连父亲得了重病都因为怕儿子耽误学习没告诉他。后来儿子毕业了挣了钱,当他母亲问他要钱给父亲治病时,他却以还要结婚买房子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绝了。

正面:一个母亲在刷牙时,牙龈出血,水池里红了一片。女儿见了皱着眉头表示恶心。这位母亲就说:你上次大便不正常,我亲手收集好送到医院;我牙龈出血,你不仅不问怎么回事,还表现得这么厌恶。女儿听了后,忙关心地问母亲为什么会出血,要不要紧。

“关心他人”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本能,但如果长期处在被关心的环境中,这种本能就会弱化。尤其是形成了习惯,被关心的人理所当然地享受着他人的优待,而关心他的人会像陷入泥潭一样不得不继续牺牲下去。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白眼狼,一个不孝顺的人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正因为如此,母亲们要及早地从泥潭中拔出来,早点学会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并要求孩子给予力所能及的感情回报。要让孩子知道:母亲也是人。

2、有距离的爱,不让孩子做“金丝雀”

人到中年,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与孩子长相厮守,感受孩子带给她的平和的快乐。但孩子总是要长大的,不会长久地呆在母亲翅膀的庇护下。他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而不是做笼中的“金丝雀”。

反面:儿子上初三了,突然变得像个小倔牛,开始跟父母无缘无故地顶嘴。母亲却非常恐惧,只要儿子有什么事都要跟着他,不管是跟同学逛图书馆还是游泳,都像个保镖一样寸步不离。结果同学们都笑话儿子,假期也不再来找他玩了。

正面:女儿要上小学了,为了怕她不适应离开妈妈的日子,妈妈特意把她单独送到远方的孩子小姨家住了一阵子。虽然头几天女儿有些不适应,但很快她就跟小姨家里的人混熟了,很招大家喜欢。这样开了学之后她也能很快开始结交新朋友了。

孩子是娘身上的肉,要是一会儿不在身边,就觉得像是心都被人偷走了。但孩子终究要走向社会,做一个独立的人。况且,进入了青春期的孩子就像学会飞的小鸟,他们渴望尊重,而这尊重大多数时候就是“距离”的代名词。父母恰当地保持距离,既有助于维护亲子间的关系,也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有限度的爱,不让孩子做“寄生虫”

现在因为学业繁重,许多妈妈成了“后勤部长”,家务全包不说,还要帮着孩子择校、打听考试信息、跟老师处好关系……别提有多累了。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可是,学习好就能应对人生的各种问题了吗?只会学习的人跟寄生虫有何区别?

反面:女儿回到家就哭,妈妈还以为她受了什么欺负,仔细一问,原来是因为不会用剪刀剪圆被同学们笑话了。妈妈一听,不屑地说:这算什么事?不就是不会用剪刀吗?一会儿我给你剪一百个不一样的圆你带到班上去。

正面:某大学教授的儿子在高三前,不仅没有受过母亲的多少指导,反而还被“逼”着洗衣服、做饭。虽然他一直表现都平平,但能力和人缘都特别好。到了大学里更是当选了学生会干部。这时候,母亲看他确实刻苦踏实,才开始有意识地给予一些学习上的指导。每年大学新生报到之际,都是父母们最忙的时候,他们帮着孩子忙里忙外的,而孩子们却束手旁观。孩子要独立生活了,父母们想帮孩子做点事,这是人之常情。但做什么事?是做点实际的劳动,还是教给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两者的差别却很大。帮孩子洗衣服,不可能洗一辈子,总有一天孩子要自己洗衣服;但教会孩子怎么洗衣服,却能让他受益终生。

鄙视劳动、轻视实践,绝对不应该是今天的母亲应该具有的观念。“纸上得来终觉浅”,一个脱离生活实际的人,很难自己独立生活,也很难与他人相处融洽,更很难在工作中做出什么成绩来。只有从小就让孩子“自己来做”,他才会走出依赖,走上独立。

4、有担当的爱,不让孩子做“替罪羊”

母爱有时候会成为一种借口,成为母亲犯错时拿来辩解的挡箭牌。“我做这些还不是因为爱你”,这话经常被一些母亲挂在嘴边,但是,真的是因为爱吗?可不要让幼小的孩子当自己的替罪羊。

反面:儿子快中考了,母亲从他的抽屉里搜出一封情书。过了几天,母亲趁着儿子不备到学校里大闹了一场,那个写情书的女孩从此再也不敢同儿子说话。到了快考试的时候,母亲又拉着儿子给校长送礼,请他在监考时“放一马”。尽管儿子几千几万个不愿意,母亲却打着“母爱”的大旗强迫儿子。

正面:某才女高考的时候得到了北大的保送名额,但她更希望去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编剧。北大是每个高考生都梦寐以求的目标,自己考的话,却很有可能鸡飞蛋打。她为此犹豫了好长时间。而她的母亲不仅没有给她压力,还鼓励她不要被别人的眼光所左右,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做个有担当的母亲,可真不容易。很多时候,我们嘴上说着“为孩子着想”,其实是因为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私心、一些虚荣……罢了。更有甚者,反正孩子也年幼,没有辩解和反抗的能力,自己犯了什么错误,能推到孩子身上的.都推到孩子身上。新世纪的母亲,要敢于负责,敢于承认错误,不拿母爱做幌子、强迫孩子达到自己要求的目的。要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权利,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为了孩子长久的发展着想。

5、有原则的爱,不让孩子做“霸王龙”

“护犊”,这是动物界普遍的现象,人也莫能例外。护孩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母爱的表现,不管别人怎么说,“我的孩子就是最好的”,“我的孩子没有错”。正是有了这份保护和支持,孩子们才能有坚定的心理基础去适应以后更加复杂的人生。但如果护犊超出了正常范围,不论孩子犯什么样的错误都姑息包庇,那孩子就会变得是非不分、无法无天,成为一条难以驯服的“霸王龙”。

反面:小军的妈妈最头疼的事就是每到天一黑,就有女生到家里来告状,说小军又打她们了。但每当女生们一走,小军妈妈就会在院子里装腔作势地拿筷子敲树:“跟你说多少遍了?别招惹那些女生……”表面是在训小军,其实却是在嫌那帮女生太多事。

正面:亮亮不小心用弹弓把另一个同学的眼睛射伤了,但是在场的人都说不清到底是谁。亮亮妈知道了这件事,主动带着亮亮去赔礼道歉,不仅赔偿了同学的医药费,还要求亮亮必须每天去陪同学一个小时,给他讲课、讲故事。

教训孩子、惩罚错误,好像一直是铁面无私的父亲做的事,而母亲只会死死地搂着孩子:“不要打他、不要打他。”今天,我们反对再打孩子,但更反对姑息孩子的错误,混淆孩子的是非观。爱不代表不惩罚,正因为爱孩子,才要让孩子能明确是非,敢于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如果护着孩子,结果就会“小时偷针,大时偷金”,那时候,做母亲的就悔之晚矣。

6、有表达的爱,不让孩子做“没头苍蝇”

中国的父母都很含蓄,不喜欢直接表达对孩子的感情,有时,明明很想对孩子好却总要用截然相反的方式表达。所以孩子有时候就会猜疑:父母是不是真的疼我?他们也许根本就不爱我!时间久了,他们就像没头苍蝇一样,时而自卑,时而自弃,时而又因为父母的一句话欣喜若狂。

反面:母亲节,琴琴辛辛苦苦帮妈妈做了一张会动的贺卡,原本以为妈妈会很高兴,没想到她收到后,看也不看,第一句话就是“你作业做完了没就做这个?”又接连训斥了好几句。琴琴伤心地回到屋里哭了半天,直到妈妈亲口告诉她:其实我很喜欢你做的这张贺卡!

正面:小颖参加学校的跑步比赛跑了倒数第一,她扫兴地回到家里。妈妈听说过后,很高兴地说:“你年龄这么小就敢参加跑步比赛已经很不错了。下次再跑肯定会超过这一次的,对吧?”小颖听了,知道就是倒数第一在妈妈眼里也是很光荣的,这才开心地笑了。

爱,藏在心里,偶尔迸发一次,固然显得很珍贵。但几千年来,正是因为母爱藏得太深,我们才变得犹疑不定,变得不自信。我们看到的,多是母亲失望的担忧的面孔,听到的多是否定和批评,在这种氛围下,我们缺少了行动的勇气,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机会。今天,新世纪的母亲,要敢于把心中的爱表达出来,要用语言和行动去支持孩子,做他们永远的精神动力。我们要永远都能让孩子看到我们信任和支援,让孩子从“没头苍蝇”变成装备齐全的战斗机,勇敢地向前方冲去。

7、有保留的爱,不让孩子做“小蜗牛”

外国人说“上帝不能时时在我们身边,所以他发明了母亲”。但问题是,母亲也不可能时时陪在孩子身边。她在的时候,固然可以帮助孩子挡住外界的风雨,但她不在的时候,她却不能给孩子装一个壳,让孩子像小蜗牛一样保护自己幼嫩的身躯。

反面:鹏鹏在班里总是“常胜将军”,不管同学们比什么,他只要回家跟妈妈一说,妈妈都会帮他准备得好好的。就像有一次,同学们比赛“脑筋急转弯”,头一天鹏鹏一个也没猜对。晚上跟妈妈一说,妈妈立刻帮他从网上下了一大堆脑筋急转弯的题让他猛背。但是鹏鹏中考的时候差点连最差的高中都没考上,他受不了打击,差点就要开煤气自杀。

正面:下雨了,母亲还在加班,她心里纷乱无比:要不要给孩子送伞?后来,她索性想:就当我现在在美国呢,他总不能靠我一辈子。结果,儿子等了好久,雨也没停,自行车也没法骑,坐车又倒错了车。回到家的时候,他浑身都湿透了,还开始发烧。虽然如此,儿子却变得逐渐坚强起来。

挫折,是人生道路上的常客。只有躲在壳里的蜗牛不会遇到外界的风雨,否则不管是鹰也好,鱼也好,都难逃各种劫难困厄。保护孩子只能保护一时,而如何让他们变得坚强,学会应对困境,才能让他们受用一世。对孩子所遇到的困难,我们要反应得“慢半拍”,要鼓励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甚至,偶尔我们还可以“没有困难制造一些困难”,让孩子的生活中充满了难题,也充满了挑战。这样,他才能从弱不禁风的小蜗牛成长为处变不惊、应付自如、独当一面的勇士。

篇6:顽皮孩子的正确教育方式

顽皮孩子的正确教育方式

为什么孩子会不听话

孩子在两周岁前后,会开始变得不听话。两三岁的孩子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调皮了,并且“犟”了,有自己的小想法。这种不听话有三方面的原因。

1.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孩子的自我意识在满两周岁之后渐渐觉醒,对“我”的力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会更加自主和积极地去参与活动。孩子想要参与所有事情,但是往往和家长的想法、做法相违背。如果家长勉强孩子,孩子就会反抗,并且内心会受挫,“不听话”由此产生。

2.宝宝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孩子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喜欢接触任何事物。如果家长对此不理解,并且认为孩子是在调皮,对孩子的活动进行制止,甚至打骂孩子,这样的话孩子就会不高兴也就不愿意听话了。

3.宝宝的运动能力发展了

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孩子的活动能力也在增强,因此十分希望能够有更大的独自活动的空间,所以会一个人不断尝试新鲜的事物。此时,倘若家长制止孩子的行动,孩子就会感觉不满,也就变得不听话了。

孩子不听话如何教育

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耐心地劝解孩子,不要和孩子对峙,不然结果不是家长向孩子妥协,助长孩子遇事不满意就哭闹的任性脾气,就是家长忍不住打骂孩子,使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

1.转移孩子注意力

孩子都会有逆反心理的时候,喜欢和家长对着干。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一定要耐心教育孩子。如果沟通半天也没效果,要做些别的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然后过一会儿再来教育孩子,效果会更好。

2.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不听话通常由一些特殊原因或者内因所致,因此家长一定要好好观察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行为加以解析,从而找出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如果孩子受了委屈,不高兴,但是又不说,没有办法缓解,可能会通过和家长对着干来发泄。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尽可能地释放出自己消极的情绪。如果孩子生病了感觉不舒服,但是家长们没有察觉,还像往常一样对待孩子,孩子也会很“犟”。

3.给孩子制定一定的规则

制定明确规则是一个好办法,但是要保证孩子能够理解。例如告诉孩子““过马路时一定要抓紧大人的手”。如果孩子不习惯服从这些规定,家长就要再想办法。例如,孩子因为感觉自己被忽视而欺负妹妹,就让他帮妹妹洗澡、吃饭,然后找一段时间和孩子单独相处。如果孩子因为害怕黑而不肯上床,那么可以在孩子的床头留下手电筒。

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吗

尽管打孩子会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但是有会出现不得不通过体罚来教育孩子的情况,不少家长会因为一时生气而打孩子。家长要学会掌控住情绪,尽量避免打孩子,可以借小朋友不听话带来的自然后果来教育他。

1.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最好的状态就是不要体罚孩子。如果孩子犯错了,家长不要一时冲动就打孩子,因为如果打孩子往往会有反效果。可以将内心不满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例如对孩子说:“你的做法让我很失望!”“我现在真的很难过!”。不仅能够让自己的心情平复,而且可以让孩子换位思考,自我反省。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用过于批评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来承担他的错误所带来的后果。如果孩子还小,家长可以教会孩子如何修正错误。例如,将果汁打翻了不能喝了,孩子还需要清理地上的果汁。孩子可以从中了解到自己的错误造成怎样的`影响,也会深刻反省,避免今后再犯这样的错误。

3.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家长不必过分追究孩子犯的小错误,而是通过给孩子警告的眼色、缩短孩子看电视的时间等方式来让孩子吸取教训。例如,孩子没有整理房间就没收孩子的零食。家长最好明确告诉孩子今后应该怎么做,需要达到什么样的保准,表达对孩子的期望。

4.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

多次警告后,孩子仍然我行我素,家长需要平复自己的情绪,沉着应对。如果情绪失控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孩子会感觉内心受到伤害。在这个时候,孩子注意到的是父母愤怒的情绪,而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5.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如果不得不打孩子,需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会挨打以及打多少下,如果下回犯错误应该怎么做。

不要打得过重,也不要把打孩子当做发泄的途径,更不要还没有搞清事情就打孩子。家长打完后一定要告诉孩子“打你我们也很难过”。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尽管他做了错事,但是父母的爱不会改变。打他只是希望他下回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6.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

小于两岁的孩子由于各方面发育未成熟,没有规则意识。这个时候通过打来教育孩子,不仅没有效果,还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当孩子渐渐长大,不仅自我意识得到发展,自尊心也逐步增强。六岁的孩子已经明白道理,所以家长凡事要将理,切勿随意打骂。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1.立规则

不理解或者已经将行为规则遗忘的孩子往往就会不听话,不愿意和家长配合。此时,请家长再次提醒让孩子明白,切记表情要柔和、态度要温和,明确提出或说明你的要求。家长不能抱着孩子不听话的心理来向孩子做出说明。例如对孩子说“你什么时候才能够听话”。这样孩子反而会更加调皮和执拗。

2.作榜样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尽管知道指示和规定,但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如果孩子没有行动或者没有按指示做,家长就会觉得孩子不听话。因此,家长在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时候,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例如:如何坐好,如何收拾房间、如何摆放物品等。

3.严肃谈话

家长打骂、处罚孩子时常常会带有愤怒、疲倦之类的情绪,孩子不仅身体上会痛苦、心理上也会害怕,意志上也会受到压制。因此,孩子很难接受父母的长篇大论,也不懂得反省自己,至于改正自己的行为就更难了。家长应严肃地和孩子来一场交谈,要让孩子明白道理。先让孩子停止自己的行为,到角落和孩子交流,这样比起打骂惩罚孩子,更能让孩子思考反省自己的行为。

4.耐心纠正

孩子的行为有累积的过程,不良的行为会演变成坏习惯。反之亦然,纠正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请多一些耐心。如果孩子不讲道理或者有其他不当行为,家长不可以任其发展,要随时纠正孩子的行为。若是家长缺乏耐心,孩子的不当行为会加剧。

5.家园配合,共同教育

实际上,孩子拥有较强的自尊心和社会意识,对荣誉也很在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在乎老师的看法。因此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来纠正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在家睡觉不乖,老师可以让小朋友讲一讲自己在家中的情形,并且表扬那些按时睡觉的孩子。

这样做反而比反复叮嘱孩子更有效果。

孩子不听话是父母不会说话吗

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而且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孩子的自主意识也会增强。如果家长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加注在孩子身上,总是命令孩子去做事情,恐怕无法达到效果。家长要多表扬和肯定孩子,不要经常批评孩子,要以平等的心态和孩子交流,学会和孩子换位思考。

1.尊重孩子,在和孩子说话时切勿忙着其他事情。

2.要明白孩子的行为的意义所在,并且将孩子想要说明的意思表述出来。

3.如果孩子有情绪,家长要先对此表示认可与理解。

4.当家长拒绝孩子时,要表示对孩子的理解,和孩子讲话时态度要温和。

总之,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同样的内容,对孩子的影响的差别也很大。即使家长没有发现这种影响,也不代表不存在。有时家长表扬或者批评孩子时,或多或少带有自己的情绪,却忽略了孩子。如果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可以让孩子更加积极、有自信,孩子也会觉得自己能行。

篇7: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 The Right W

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 The Right Way to Educate Kids

It is natural for every parents want their kids to be excellent, so they spare no effort to find the best way to educate their children. Recently, the news reported a father hanged his son in a tree, because the boy did not work out the math problem. The father did this to force the boy to think of the answer. Soon the public criticized the father's behavior. He was totally in the wrong way to educate the child. What he did helped nothing to the kid, only terrified the boy. The wise way was to guide the boy to figure out how to improve. Only the right way can make the children be educated well.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因此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找到最佳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最近,新闻报道了一位父亲因为他儿子不会做数学题而把他儿子挂在树上。这位父亲的做法是想逼迫男孩想到答案。很快大众就批评了父亲的行为,用这样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是完全错误的。他所做的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只会把男孩吓坏了。明智的办法是引导孩子如何去提高。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

篇8: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正确方式

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正确方式

一、首先您要问下自己:我会和孩子说话吗?别急着回答,我们先来做个测试题吧。

爸爸妈妈可以把苹果(其它水果或是东西都可以)放在平时固定摆放的位置上(水果架)。这时候测试开始了如果您想让宝宝帮您拿苹果,您会怎么对宝宝说呢?

A.宝宝,苹果(手指示强调),帮妈妈拿个苹果!

B.宝宝,帮妈妈拿个苹果,好不好?

C.宝宝,去那儿(固定摆放的位置方向),帮妈妈拿个苹果,好不好?

D.乖宝宝,您能帮妈妈一个忙吗?(得到答复后再继续)妈妈吃苹果,你帮妈妈去水果架拿一个苹果,好不好?

好了,问题结束,现在请您选择在平时生活中,您一般采用类似哪种形式的沟通方式?您的宝宝能理解您的意思,并完成您给他的任务吗?

二、答案来了,来看看您和宝宝说话的方式正确吗?

(1)如果您经常用A模式和宝宝说话:

您可能会发现,宝宝有的时候会不理您,对于您下的命令全当“耳旁风”。尽管您可能会重复而耐心地说几次,但效果不佳。您只好自己动手了。您可能会在合适的时候教育您的宝宝,但即便是事后总结教育,真正的效果又如何呢?通过育儿论坛上的发帖,我们发现很多爸爸妈妈的这种方式效果并不明显。

这是什么原因,是您的宝宝没有爱心,还是听不懂您的话呢?

其实,更多的原因不在宝宝,而在您的说话方式上。因为您的语言里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和鼓励,而您的事后教育里如果带有过多的抱怨,效果更不好。孩子是不能理解他有什么义务的,他需要的是鼓励和参与的兴趣。

在这里要提醒您,您可能在其他事情上也有同样的情况,记得要尝试经常去鼓励孩子!

(2)如果您经常用B模式和宝宝说话:

您可能会发现,宝宝有时会出现执行的错误,他可能会给您拿来其他的'水果,或是拿了一袋的苹果。难道是宝宝听力有问题听不懂您的话吗?

不是这样的,而是您下的命令语意不清晰、语言信息太少,孩子一时不能判断去拿什么、去哪儿拿,所以出现了执行的错误。对于三岁以下的宝宝来说,通过直接的口语去快速判断后面隐藏的信息是非常困难的。

同时也要提醒您,您平时和宝宝说话的方式词语可能有些贫乏,给宝宝的语句太简短。所以我们建议您要习惯使用长一些的复杂语句和宝宝说话,如果宝宝听不明白,您可以重复几次,但不要拆成短句或是词汇来表达意思。

(3)如果您经常使用C模式和宝宝说话:

虽然宝宝能很好地完成您的任务,但您可能会发现,宝宝平时和您说话的时候,也喜欢用大量的肢体动作来表达他的意思,而不是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意思。有的时候表达不能完整,或是大人不太理解他的意思,他就会非常着急,甚至语言结巴。

这是什么问题呢?

这种现象是隐藏在许多家庭中的问题,是您把孩子的言语理解能力弱化了,长期用肢体动作、眼神暗示等形式配合语言来表达意思,孩子也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随着孩子的成长,所需要表达的意思会越来越复杂,这时这种类型的孩子就会出现语言表达的障碍。

所以,针对2岁以上的宝宝,当您和他讲话的时候,建议您尽可能减少肢体动作。

(4)如果您经常使用D模式和宝宝说话:

您的宝宝不但很乐意接受您的任务,还会完成得比较好。因为在您的命令中,您不但首先尊重了孩子的意愿,而且激发了他参与的兴趣。

同时您可能还会发现,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强,甚至会使用比较长的句子来表达他的意思,他经常会使用一些您没有教过他的词汇来表达他的意思,尽管有的时候他表达得并不那么贴切,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没有关系,您需要做的是耐心地倾听,等把孩子的意思听明白以后,用更标准或更贴切的语言帮孩子总结,这样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更大地发展。

三、爸爸妈妈跟宝宝说话时要注意的事项

1.禁止用娃娃语,比如吃饭饭、喝水水等。

2.不能把完整语句拆散成词汇方式来表达,比如,“香蕉,苹果,宝宝,吃这个,那个?”应直接使用规范的、完整的语句,比如“宝宝想吃香蕉还是苹果?”如果您考虑到孩子太小可能听不懂长句才这样做,那您可以多重复几遍,或使用的句式长度或难度略高于宝宝的理解能力,但不要拆句子。

3.规范语言,不要模仿孩子说话。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限的,比如他表达开灯的时候,可能会说“亮亮灯灯”,打电话会说成“叮叮话话”。这些不规范的语言形式是孩子语言能力尚未成熟造成的。如果您在表达这些意思的时候也采用同样的方式,就会起到不良的影响,让孩子以为他的表达是正确的。

4.减少肢体言语表达形式,尽量使用口头言语来表达。在孩子难以理解的时候再适当地配合以肢体动作。

5.在和宝宝说话的时候语句要清晰、连贯、易懂,不要使用复杂的词汇。

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

与孩子交谈的正确方式

批评教育孩子的错误与正确方式

与人相处的正确方式

家庭教育三种教育方式对孩子成长不利

语文教学培育素质的方式论文

以正确的方式正确的做人散文随笔

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

家长怎么正确教育孩子

家长如何正确评价孩子

用正确的方式培育孩子成长(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用正确的方式培育孩子成长,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