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陋室铭》复习要点(共含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unrul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文言文《陋室铭》复习要点
把握复习的重点,可以使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此,这惟吾德馨:品德高尚。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无丝竹之乱耳: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使……乱。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何陋之有?:什么。
二、理解性背诵: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2.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7.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
11.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本文开头起兴,以虚衬实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写法:托物言志2.作者情感: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3.本文对偶句: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③调素琴,阅金经。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5.、《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9、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答:从陋室的自然环境优美、室中往来人物不俗、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三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四、开放性试题: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五、原文翻译: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原文翻译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复习要点
【字词积累】
积累下列词语:斯(这)、则(就)、云(说)、鸿儒(大儒,指博学又品德高尚的人)、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案牍(官府的公文)
【文学常识】
古代文体铭
铭本诗镂刻上器物或碑石之上,用以称颂功德或劝申鉴戒的文字,后来发展成铭体文。铭文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文辞精炼,讲究韵律,在语言上多用四字或六字的对偶句。如《陋室铭》就用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等字作韵脚,借陋室抒发了幽雅高洁的胸襟和悠然闲适的情趣,表现出作者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墓志铭、座右铭都保留了此种文体的特点。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刘禹锡曾任检察御史,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一些诗歌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柳公权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陋室铭》文言文复习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主要内容】
简要而生动地描述了这间“陋室”清幽环境和室内生活图景。
【主题思想】
通过对陋室环境及室内生活情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典型例题】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素】则素湍绿潭 天下缟素 可以调素琴
B、【金】浮光跃金 阅金经
C、【乱】猿鸟乱鸣 人影散乱 苟全性命于乱世 行拂乱其所为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无丝竹之乱耳 吾视其辙乱
D、【劳】无案牍之劳形 劳其筋骨
E、【形】而形貌昳丽 无案牍之劳形 山岳潜形
F、【上】苔痕上阶绿 负势竞上 上下天光 受上赏
G、【名】有仙则名 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
1、理解默写:
①文中描写室主人情趣高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②点明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他是一个坦荡乐观、安贫乐道、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
3.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文中的“山、水”、“龙”“仙”分别指的是什么?
自然条件;品德高尚的人
5、试做分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
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
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如何看待作者的道德情操?
答:作者的道德情操是“惟吾德馨”。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要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多阅读一些健康的书籍,开阔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不做低级无聊之事等。(围绕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方面来谈即可)(如果持否定态度,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7.作者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的目的何在?
答:表明陋室不陋,进而体现作者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8.本文意在说明每个人都应有自己高尚的情操,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想?
答: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都应有自己高尚的情操,不应因外界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信仰和高尚情操,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趣。
《陋室铭》有哪些复习要点
一、解题: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 青ing,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刘禹锡写过的名诗句: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加点字解释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神奇。 .
3、斯是陋室:此,这。 .
4、惟吾德馨:只是;品德高尚。 ...
5、苔痕上阶绿( 动词,这里是长到、蔓到的意思 ) .
6、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
7、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
8、无丝竹之乱耳: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使……扰乱。 ...
9、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
10、何陋之有?:什么。 .
三、一字多义
之:①无丝竹之乱耳 ( )
②何陋之有 ( )
③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④策之不以其道 ( )
⑤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四、课文重要句子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五、理解性背诵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2、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7、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
11、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本文开头起兴,以虚衬实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陋室铭》复习要点梳理
一、解题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 青ing,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刘禹锡写过的名诗句: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加点字解释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神奇。
3、斯是陋室:此,这。
4、惟吾德馨:只是;品德高尚。
5、苔痕上阶绿( 动词,这里是长到、蔓到的意思 )
6、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7、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无丝竹之乱耳: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使……扰乱。
9、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10、何陋之有?:什么。
三、一字多义
之:①无丝竹之乱耳 ( )
②何陋之有 ( )
③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④策之不以其道 ( )
⑤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四、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惟吾德馨,名词作动词,品德高尚而名声远扬。
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漫上。名词作动词,变绿。
草色入帘青,名词作状语,使……变绿。
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斯、是:均为指示代词
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课文重要句子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陋室铭》中考复习要点归纳汇总
陋室铭
刘禹锡【唐】
一、文学常识
1.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4)是陋室,惟(5)吾(6)德(7)馨(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9)儒(10),往来无白丁(11)。可以调(12)素(13)琴,阅(14)金经(15)。无丝竹(16)之乱耳,无案牍(17)之劳(18)形(19)。║南阳诸葛庐(20),西蜀子云亭。孔子云(21):“何陋之有?”
三、注释
(1) 陋室:简陋的屋子。(2) 名:出名。(3) 灵:成为灵异。
(4) 斯:这。(5) 惟:只,只是。(6) 吾:我,这里指陋室主人。
(7) 德:品德。(8) 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德馨:品德高尚。(9) 鸿:大。(10) 鸿儒:大儒,学识渊博的人。
(11) 白丁:没有官职的人,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12) 调:弹奏。
(13) 素:不加装饰的。调素琴:弹琴。(14) 阅:阅览,阅读。
(15) 金经:指佛经。(16)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借指奏乐的声音。
(17) 案牍:官府的公文。(18) 劳:使……劳累。(19) 形:形体,身体。
劳形:使身体劳累。(20) 庐:简陋的小屋子。(21) 云:说。
四、译文
山不一定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一定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只是主人我有美好的品德,(这就不显得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谈笑的是学识渊博的人,往来的人中没有粗俗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览佛经。没有嘈杂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却因为居住的人有名而受到人们的景仰。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五、字词、句式
1.字音、字形
陋室 德馨(xīn) 苔痕 鸿儒 案牍(dú) 诸葛庐 蜀(shǔ)
2.古今异义词
词语古义今义词语古义今义
在在于,动词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调弹奏调动
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芳香形形体,身体形状
3.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有龙则灵。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异。
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长上。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草色入帘青。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4.一词多义
之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何陋之有(倒装标志,不译)是斯是陋室(判断词,是) 当是时(这个、那个)
往来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 其中往来种作(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名有仙则名(出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说出)
5.文言句式何陋之有:倒装句,应为“有何陋”。
六、理解性默写
1.文章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统领全篇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文中渲染陋室的清幽、雅致的环境的句子?(室外环境之优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文中比喻交友之妙境的句子(室中人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写作者生活清闲、高雅脱俗,表现作者不为琐事萦绕的句子(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写出了作者不受世俗、官场的干扰,厌倦世俗生活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9.文中应用虚实结合手法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其中,实写的部分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的部分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从居室环境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1.从交往人物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2.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3.作者使用类比手法,与仙人进行比较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4.彻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七、简答题
1.概括本文主旨:
作者通过描写陋室环境,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2.将本文分成三层(见原文),并分别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层--点明全文主旨,陋室值得铭颂是因为深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第二层--从陋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描写陋室,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第三层--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句起了什么作用?
引起下文,说明具有美好德行的室主人使陋室不陋。用类比、比兴手法,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
4.作者写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的目的是什么:作者以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及抱负。
5.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彻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警策有力,引人深思,强调了“陋室不陋”。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不陋。这个屋子从构造布局来讲是简陋的,但因为室主人品德高尚,这就不显得简陋了。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可取: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不可取: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8.本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涉及到“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本文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例一:我认为对朋友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文言文《陋室铭》复习练习题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解释词语: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4、惟吾德馨()()()5、谈笑有鸿儒()()6、可以调素琴()7、往来无白丁()8、无丝竹之乱耳()()9、无案牍之劳形()()()10、苔痕上阶绿()
二、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翻译: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翻译: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翻译: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翻译:
(5)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
四、理解默写:
1、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2、本文描写环境清新幽雅的句子:。
3、写室中人交往不俗(交往之雅):。
4、文中写主人生活情趣高雅:。
5、最能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6、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了自己高尚情趣的是:
7、本文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8、用类比手法表达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句子是
9、统领全文的一个词是“德馨”,作者从几方面来表现陋室主人的品德高尚。
答:
10、本文的陋室为什么不陋?答:
1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2、身居陋室,可以“调素琴”,说明作者是喜爱音乐的,而下文却说“无丝竹之乱耳”,这两者之间是否矛盾?谈谈你的见解。
答:
13、《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答:
1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
答:
★ 桃花源记复习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