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文言文陋室铭详细解析(共含3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xsros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文言文陋室铭详细解析
陋室铭
唐 ——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简介】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一说为刘禹锡所著,另一说则为早于刘禹锡所著。“铭”本是古代刻于器具和碑文上用于警戒自己或陈述自己的功德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祭奠祖先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根据古文体的分类, “铭”是应用文。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描述,通过陋室对论语进行歌颂。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破迷开悟,引人入胜,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隐居生活态度是安贫乐道和人生观的价值。此处陋室是刘禹锡于长庆四年任和州刺史时所建。
选自《全唐文》。室成之后,由书法家柳公权书《陋室铭》写并勒之成碑,树建市旁。后因战乱洗劫,室碑俱毁。现存陋室系清乾隆知州宋思仁重建,19岭南金保福补书《陋室铭》碑一方。
【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不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注释】
1.在(zài):在于,动词。
2. 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3.灵(líng):名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4.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斯:这。是:表示判断。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德馨:德行馨香。《尚书 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的痕迹蔓到台阶,苍翠碧绿;青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7. 鸿儒(hóng rú):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大。
8. 白丁:百姓,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奏(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0.金经:这里指佛经。
11.丝竹: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12.之: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3.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解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3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
(2)可以调素琴素:
(3)无案牍之劳形劳: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小题3】选文结尾作者提到了“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用意是什么?(1分)
答案
【小题1】(1)香气(2)不加装饰的(3)使……劳累(3分)
【小题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2分)
【小题3】以古人自况,表明自己的抱负和高洁的情操,揭示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中心。(1分)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用法的词语,比如“劳”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除了注意“上、入”等重点字,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保证整个句子翻译句子的正确性、完整性。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法的能力。围绕“对比、烘托”等手法来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陋室铭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列举你所知道的含文体标志的题目。(不少于两个)
小题2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小题3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小题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小题5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小题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小题7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小题8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答案
小题1捕蛇者说西游记五柳先生传“友邦惊诧”论
小题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小题3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因人生辉。
小题4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
小题5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
小题6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室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小题7用它们作类比,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暗示陋室不陋。
小题8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解析
小题1文体标志有“铭、记、传、表、说、论”等。
小题2此题为筛选信息题,读后不难找到。
小题3结合文题及中心来答。
小题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的是自然环境清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的是交往人物不俗。“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的是生活情趣高雅。
小题5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都是为表达中心服务,从这点来答即可。
小题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从正面说,是实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写,是虚写。
小题7从类比角度来答,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暗示陋室不陋。
小题8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