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送带知识的梯级复习(共含10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editator”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传送带知识的梯级复习
传送带是重要的机械装置,问题特点表现为水平传送带的匀速、加速、减速传动,斜面传送带的向上、向下传动;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是分析相对运动,画出必要的运动情境图,确定相对位移或路程;解决问题的主要知识和规律是运动学知识、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
作 者:袁培耀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学,河北省,廊坊市,065000 刊 名:物理教学探讨 英文刊名:JOURNAL OF PHYSICS TEACHING 年,卷(期): 27(7) 分类号:G633.7 关键词:传送带 滑动摩擦力 相对位移 相对路程 摩擦热课 题
酸碱知识复习
课型
复习课
授课时间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碱、盐的组成
2、会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探究活动,4、掌握酸碱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合物的分类引出酸碱盐的组成,设计一组区分物质实验来引出酸碱的化学性质,提升学生的知识网络,渗透方法,进一步发展到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3、引导学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归纳、实验、练习、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具体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魔术引入酸碱
学生回答激发学生兴趣提问:你们对酸碱知识有哪些了解?
思考、回答从已有知识出发,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练习:化合物的分类引出:分类不同→组成不同→性质不同
独立思考、回答让学生明白分类的重要性,渗透学习方法的引导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如何区分稀hcl 、naoh溶液 、nacl溶液点拨:1.这一组物质在本质上的区别2.分别是利用了酸碱的哪些性质?讨论、设计、交流实验方案1.加一种物质一步区分2.加两种物质两步区分并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提高学生设计、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渗透分析方法的引导 实验探究:指导学生按所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强调实验的规范性、安全性分组探究实验,交流结果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 总结归纳:1.酸和碱各有哪些化学性质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汇报、总结及时归纳总结有利于提升学生知识的网络 梯度练习,学以致用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展示结果使学生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交流收获:回忆本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自由发言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回顾反思,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作业:课本p139页1~6题及时巩固加深学习效果
汉语拼音复习知识
1.声母表: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共23个)
注意:(1)zhchshr和zcs的'位置,这个地方很容易出错。(2)分清b和d、p和q.(3)特别注意f、t、j三个字母小弯的方向。(4)分清翘舌音(zhchshr)和平舌音(zcs).
2.韵母表:aoeiuü(单韵母6个)aieiuiaoouiuieüeer(复韵母9个)aneninunün(前鼻音韵母5个)angengingong(后鼻音韵母4个)
注意:(1)分清ei和ie、ui和iu、üe和ün.(2)特别注意“ou和er”,很容易出错。
3.整体认读音节表: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共16个)
注意:(1)整体认读音节不能拼读,要直接读出。(2)分解开需注意:yu(y——ü)yue(y——üe)yuan(y——ü——an)yun(y——ün)
<例句>
In a week or two I'll be among the unemployed.
一两周后我将加入失业行列中。
<语法分析>
定冠词the可以和某些形容词连用,表示一类人或某种品质。冠词是一种虚词,它不可以独立担任一个成分,只能附着在一个名词上,以便帮助说明其词义。英语中的冠词分为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和an。不定冠词a和an的基本意义与数词one同源,表示“一个”的意思,用在数词前。定冠词the与this和that同源,有“这个”或“那个”的意思。
<触类旁通>
(1) It was a lovely garden.
这是一座漂亮的花园。
语法分析:在可数名词前加不定冠词是泛指,表示类别。
(2) A car is waiting at the gate.
有一辆车在门口等着。
语法分析:不定冠词主要用在可数名词单数前,表示“一个”意思接近于one或“某一个”,也可以表示某类人或物等。
(3) Show the guests to their room.
带客人去看他们的房间。
语法分析:定冠词主要和个体名词的单数或复数连用,表示某个或某些特定的人或物。
(4) The computer has changed our way of life.
计算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语法分析:定冠词也可和一个单数名词一起用,表示一类人或东西。
(5) The Chinese people are industrious and brave.
中国人民勤劳勇敢。
语法分析:定冠词和某些名词连用表示这个民族、阶级、阶层或一家人等。
(6) The moon has risen.
月亮已升起了。
语法分析:定冠词和一些表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西的名词连用。
<巩固练习>
1. There was a rainbow in _____ sky.
2. _____ sun lights and warms the earth.
3. She was weak, afraid to venture _____ unknown.
4. ______ careful speaker should avoid it.
5. Is this ______ planer or ______ lathe?
6. He told me _____ interesting story.
7. Rome was not built in _____ day.
<参考答案>
1. the 2. The 3. the 4. The 5. a...a 6. an 7. a
<例句>
One of my friends is still in hospital.
我的一个朋友还住在医院里。
<语法分析>
个体名词如school, prison, market, hospital, bed, class和court等直接位于某些介词后,当表示该名词的深层意义时,不用冠词。当bike, car, bus, train, boat, ship和plane等词与by连用,表示一种交通手段时,不用冠词,但是当这些名词特指某一种交通工具时,则要与冠词连用。在月份、星期、季节、三餐等的名词前,通常不加冠词,如有描绘性修饰语时,可加冠词。两个名词各指不同的人、事和概念时,要用冠词。两个名词如指同一个人、同一物时,后一个名词可不用冠词。
<触类旁通>
(1) She has gone to market.
她去市场了。
语法分析:个体名词前不用冠词。
(2) I go to work by bike.
我骑车去上班。
语法分析:当bike, car, bus, train, boat, ship和plane等词与by连用,表示一种交通手段时,不用冠词。
(3) She went out on a bike.
她骑一辆车子出去了。
语法分析:当这些名词特指一种交通工具时,则要与冠词连用。
(4) Summer comes after spring.
春去夏来。
语法分析:季节名词前一般不用冠词。
(5) He came to that place in the auturn of 1990.
他1990年秋天去过那个地方。
语法分析:如果有限定词修饰或表示一般特定的时间,则需要用定冠词。
(6) This road winds its way from west to east.
这条路自西向东蜿蜒而行。
语法分析:在并列使用的两个名词前,常省掉冠词。
(7) They are the students of our school.
他们是我们学校的全体学生。
语法分析:在复数名词或数词前用the强调全体,不用则强调部分。
(8) She raises a black and a white dog.
她养了一只黑狗和一只白狗。
语法分析:两个形容词都有冠词,后面的名词为单数,表示两个不同的事物,如后一个形容词没有冠词,则指一物。
<巩固练习>
1. ______ water in th wet clothes is being burned into vapor.
2. She is in ______ first year class.
3. After the school I returned home on _____ 9:20 train.
4. Our school was completed in _____ October of .
5. We had ______ terribly cold winter last year.
6. _____ breakfast I had last morning was very nice.
7. She came first in ______ race.
8. She sang and played _____ piano.
9. My brother went to see ______ film yesterday evening.
10. I listen to ______ radio every morning.
11. Turn on ______ TV please.
12. ______ square has four sides.
13. I cannot finish the task in so short _____ time.
14. Brave _____ man though he is, he trembles at the sight of snakes.
<参考答案>
1. The 2. the 3. the 4. the 5. a 6. The 7. the 8. the 9. a 10. the 11. the 12. A 13. a 14. a
<例句>
A heavy snow was falling.
下着一场大雪。
<语法分析>
snow为物质名词,前面加不定冠词,可以表示“一场”或“一阵”等意思。一般地说,物质名词前面是不加冠词的,即使前面有形容词,在一般情况下也不加冠词。但是如果物质名词特指时前面则可以加定冠词the,有时候也可以加不定冠词。抽象名词前一般不用冠词,如果抽象名词前有限制性定语修饰时,多加定冠词。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加不定冠词表示频度。专有名词前一般不加冠词,因为它本身就是特指的,但在某些地理名词或由普通名词构成的专有名词前大多要加定冠词。
<触类旁通>
(1) A large coffee for me.
给我一大杯咖啡。
语法分析:不定冠词a表示一份儿。
(2) Last night there was a terrible storm.
昨晚下了一场可怕的暴雨。
语法分析:不定冠词a表示一场。
(3) The air was bad.
空气不好。
语法分析:物质名词前加定冠词,表示特指,该句可以指房间里的空气,也可以指教室里的空气等。
(4) The younger generation is the hope of the nation.
青年一代是国家的希望。
语法分析:抽象名词前有一个限制性定语修饰,加定冠词表示特指。
(5) Would you do me a favor?
帮我个忙可以吗?
语法分析:加不定冠词可以表示某种行动、人或东西等。
(6) Do you care for a smoke?
抽支烟好吗?
语法分析:加不定冠词表示“一次”、“一例”或“一种”等。
(7) The theory was advanced by the great Einstein.
该理论是伟大的爱因斯坦提出的。
语法分析:在某些情况下,人名前可以加冠词。
<巩固练习>
1. She likes to read ______ New York Times.
2. The building is ______ Pentagon.
3. She ordered ______ second Martini.
4. He went on playing ______ music of Mozart.
5. You were ______ great help to us.
6. Don't stand in ______ rain.
7. I want ______ strawberry ice-cream.
8. Someone has fallen into ______ water!
<参考答案>
1. the 2. the 3. a 4. the 5. a 6. the 7. a 8. the
看过英语语法复习的人还看了:
1.如何复习英语语法
2.三年级英语语法复习大全
3.七年级英语语法复习大全
4.高二英语语法复习的方法
5.高二英语语法的复习知识
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1、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
2、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使……饮酒
3、生死而肉骨 生:使……复生
4、惊天动地 惊:使……惊奇;动:使……感动
5、可烧而走也 走:使……逃走
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动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限制谓语。
儿惧,啼告母 啼:哭着
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1、晓看红湿处 红:红花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
3、常在于险远。 险远:危险而又道远的地方
1.之
①动词,去、到、往 寡助之至 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②代词,代人、代物、代事 二世杀之 《陈涉世家》 钟鼓乐之(“窈窕淑女”)
又数刀毙之《狼》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名之者谁 左右采之(代荇菜)
③“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在河之洲 山之僧智仙也
④ “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⑤“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如: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
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公将鼓之
⑥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宋何罪之有? 何陋之有?
⑦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
2. 者
①结构助词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结构助词,的 下者飘转沉塘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宜多应者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 《孟子二章》
④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的原因)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孟子二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⑥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⑦语气词,不译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新学期开始,中国教育在线整理了初三文言文复习资料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3. 其
人称代词,自己、我、我的,他、他们,它
而不知太乐之乐其乐也(自己的) 《醉翁亭记》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他)
指示代词,这,那 专其利三世(这种)
副词,表推测或委婉语气,大概,也许,难道
其如土石何 (加强反问语气) 其真无马邪道(难道)
4. 而
①转折连词,但是, 却 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述而》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未有问而不告 足肤皲裂而不知 《送东阳马生序》
②修饰连词,相当于“地”。 面山而居
③顺承连词,可不译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④表顺承的连词,然,这样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⑤表顺承的连词,就 温故而知新 《论语·为政》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⑥表顺承的连词,来 挟天子而令诸候 《隆中对》
⑦表递进的连词,而且 国险而民附 《隆中对》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⑧表承接,并且 默而识之 《论语·述而》 野芳发而幽香
⑨表假设,如果。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⑩表并列 溪深而鱼肥
5. 以:
①介词,(从、由,把、用、拿、用来、拿来,因为,靠、凭借、根据)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把) 《出师表》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出师表》
悉以咨之 (拿来) 《出师表》 以衾拥覆 (拿来) 《送东阳马生序》
生以乡人子谒余 (用) 《送东阳马生序》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出师表》 必以分人(拿) 《曹刿论战》
扶苏以数谏故 (因为) 《陈涉世家》 先帝不以臣卑鄙 (因为) 《出师表》
以中有足乐者 (因为) 《送东阳马生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 )《送东阳马生序》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因为) 以其境过清(因为)
何以战 (靠、凭借) 必以情 (根据) 《曹刿论战》
②连词 遂许先帝以驰驱 (表目的,为) 《出师表》
③连词,相当于“而”,可不译 。计日以还 《送东阳马生序》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隆中对》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陈涉世家》
④连词,表顺承。
以光先帝遗德 (来)以咨诹善道 (用来) 《出师表》
无从致书以观 (来) 《送东阳马生序》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以便) 《岳阳楼记》
以激怒其众(来、以便) 《陈涉世家》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至) 以伤先帝之明(以至) 《出师表》
⑤动词,认为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
⑥副词,已经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一、首次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Asian-African Conference),召开于1955年4月18日—4月24日。万隆会议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二、万隆会议十原则
1.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3.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
4.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
5.尊重每一个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
6.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
7.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8.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如谈判、调停、仲裁或司法解决等和平方法以及有关方面自己选择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
9.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
10.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
(一)《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讲话内容
指出:新形势下,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我们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亚非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为此,我愿提出如下倡议。
第一,深化亚非合作。亚非两大洲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人口总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三,国家数量超过联合国会员国的一半,亚非合作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全球意义。
第二,拓展南南合作。广大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的共同使命,应该抱团取暖、扶携前行,积极开展各领域合作,实现我们各自的发展蓝图。搞好亚非合作,对南南合作具有重要示范带动作用。
第三,推进南北合作。万隆精神不仅适用于亚非合作、南南合作,对促进南北合作也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实现世界均衡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另一批国家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看,南北关系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而且是一个事关世界和平稳定的全局性问题。
(二)考研政治考点链接
万隆会议六十周年的时政热点,仅次于九月份的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而且万隆会议可以跟很多时政热点结合起来,诸如“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南南合作”、“南北对话”等等,背后的答题思路都是一样的。面对这样类似的时政材料,同学们在回答材料分析题时答题要点要努力把握:
第一、阐述中国及其他亚非发展中国家在以往合作中的例子,强调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强调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不合理和不平等。
第二、如何推进南南合作的开展?加强南南合作,需要加强机制建设。要发挥好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等机制的作用,建设好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金砖国家等合作平台,推动发展中国家区域组织开展对话交流,探讨建立南南合作新架构。
第三、如何加强南北之间的合作?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开展南北合作的政治基础。合作共赢的基础是平等,离开了平等难以实现合作共赢。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要尊重各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最后、一定要有这样的结尾句。要摒弃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观念,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理念,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分歧争端,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公共卫生、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和全球性挑战,建设命运共同体,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新路,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
一、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951年建交以来,我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一直十分稳定,达到了特殊友好的地位。这其中有两个关键词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全天候”与“全方位”。“全天候”意指不论国际局势怎样风云变化,双方都将保持着密切而友好的伙伴关系;“全方位”的意思则是中巴合作与交往囊括了政治、经济、外交、安全等多个方面
二、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 开辟合作共赢新征程
在巴基斯坦议会发表题为《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 开辟合作共赢新征程》的重要演讲,高度评价中国同巴基斯坦的全天候友谊和全方位合作。
就中巴关系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保持高层交往;第二,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中心,以瓜达尔港、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产业合作为重点,形成“1+4”合作布局,实现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第三,加强中巴安全合作;第四,共同办好中巴友好交流年活动;第五,充分利用好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平台,就联合国改革、气候变化、粮食和能源安全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加强政策协调和战略协作。
主席针对中巴关系的未来发展所提出了中巴“五要”,“中巴要守望相助,深化战略合作;中巴要弘义融利,实现共同发展;中巴要心心相印,坚持世代友好;中巴要风雨同舟,共对安全挑战;中巴要勇担责任,加强国际协作。”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S226;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S226;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S226;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三、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四、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五、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2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2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27、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8、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2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0、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31、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2、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34、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5、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6、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 (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37、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38、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
39、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40、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41、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4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43、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
化学口诀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二价钙镁钡与锌,三价金属元素铝;
一五七变价氯,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二四碳;
一二铜,二三铁,二四六七锰特别。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9、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10、“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的口诀:
“正价左负价右,十字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11、过滤操作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忘记。
12、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3、反应规律: 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复分解反应:
①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②碱+酸→盐+H2O
③酸+盐→新盐+新酸 ④盐1+盐2→新盐1+新盐2
⑤盐+碱→新盐+新碱
14、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④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中:
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15、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得氧还,失氧氧(夺取氧元素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16、用洗气瓶除杂的连接:长进短出
用洗气瓶排水收集气体的连接:短进长出
用洗气瓶排空气收集气体的连接:密小则短进长出,密大则长进短出
17、实验除杂原则:先除其它,后除水蒸气
实验检验原则:先验水,后验其它
一、思考问题的顺序
1、围绕主要问题思考。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2、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例如: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Al2S3、AlCl3、Mg3N2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3、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系。例如:涉及到气体的制取和处理时,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二、仪器连接的顺序
1、所用仪器是否恰当,所给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
2、仪器是否齐全。例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的吸收装置。
3、安装顺序是否合理。例如:是否遵循“自上而下,从左到右”;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4、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例如: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管短”;干燥管除杂质时“大进小出”等。
三、实验操作的顺序
1、连接仪器。按“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的顺序连接好实验仪器。
2、检查气密性。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要依装置而定。
3、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例题:在实验室里制氧气时常用氯酸钾作原料,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含义,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的质量不变,并说明实验程序和主要操作步骤。
解析:要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质量不变,就必须测定两个质量,一个是加到反应器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另一个是反应后剩余固体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加到反应器中的MnO2的质量可以在加入前测得,而反应后的质量,必须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将MnO2分离出来才能测得。因此,整个实验便以如何解决MnO2的分离为实验目的。
根据学过的知识,MnO2不溶于水,而KCL溶于水,由此可应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开。
(1)用天平称量w1gKCLO3和w2gMnO2,混合均匀,放入大试管中;
(2)组装成制氧气的装置,加热,至不再有气体放出为止;
(3)待大试管冷却后将剩余固体取出放入一小烧杯中,加水搅拌使KCL溶解;
(4)取一张滤纸对折后剪去多余部分,称量其质量为w3;
(5)用该滤纸做成过滤器,过滤(3)制成的液体,全部过滤完后,再用清水洗涤不溶物;
(6)取下滤纸,小心干燥后称量,滤纸连同滤纸上滤出的不溶物的质量共为w4;
(7)将滤液蒸干称量其质量为w5;
(8)将收集到的氧气换算成质量为w6;
(9)比较各质量之间的关系,若w5+w6=w1,w4-w3=w2,则证明氯酸钾分解前后MnO2的质量没有改变。
注意:本题是较简单的实验设计,但也需要全面考虑。通过只要证明w4-w3=w2即认为任务完成,但由于没有验证溶质和滤渣的性质,有必要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证明滤渣确实为MnO2。事实上可能有误差,即可能是w4-w3 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为此,同学们可以利用暑期把化学课本先通览一遍,也许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化学课本会深深地吸引你。课前也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 吃透课本,联系实际 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课后细读时要边读边记边思考,争取能将预习、听课中未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 重视实验,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注重实验方面的复习,在网上找了个vcm仿真实验的模拟实验来做,多练课本的实验内容,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同时,认真做好学生实验、趣味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积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如参观、讲座、化学游戏等,主动培养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