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文学体裁知识延伸复习(共含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kylar”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沁园春·长沙》文学体裁知识延伸复习
1、文学体载的种类:
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
2、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
3、诗歌的分类:
⑴ 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
山水诗(代表人王维)。
边塞诗(代表人岑参)。
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⑵ 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
⑶ 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
⑷ 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
4、诗歌的四个特点:
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5、诗歌按表现内容的方法可分:
⑴ 赋:直接陈述铺叙;
⑵ 比:即打比方;
⑶ 兴: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6、词:
⑴ 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⑵ 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⑶ 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如“长沙”、“游泳”等。
⑷ 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⑸ 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⑹ 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⑺ 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7、常见词牌前两句的字数:
⑴ 忆江南(3、5)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⑵ 忆秦娥(3、7)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⑶ 念奴娇(4、3) 大江东去,浪淘尽。
⑷ 沁园春(4、4)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⑸ 清平乐(4、5)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⑹ 永遇乐(4、8)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⑺ 水调歌头(5、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⑻ 西江月(6、6)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⑼ 蝶恋花(7、4)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
⑽ 浣溪沙(7、7)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同一词牌,它的总体字数是一样的,句数有时略有不同。
1、文学体载的种类:
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
2、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
3、诗歌的分类:
⑴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
山水诗(代表人王维)。
边塞诗(代表人岑参)。
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⑵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
⑶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
⑷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
4、诗歌的四个特点:
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5、诗歌按表现内容的`方法可分:
⑴赋:直接陈述铺叙;
⑵比:即打比方;
⑶兴: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6、词:
⑴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⑵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⑶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如“长沙”、“游泳”等。
⑷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⑸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⑹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⑺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7、常见词牌前两句的字数:
⑴忆江南(3、5)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⑵忆秦娥(3、7)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⑶念奴娇(4、3)
大江东去,浪淘尽。
⑷沁园春(4、4)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⑸清平乐(4、5)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⑹永遇乐(4、8)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⑺水调歌头(5、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⑻西江月(6、6)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⑼蝶恋花(7、4)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
⑽浣溪沙(7、7)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同一词牌,它的总体字数是一样的,句数有时略有不同。
[
朝代:现代
作者: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美学角度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历史角度
在中国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特别是本词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激流勇进。
书法鉴赏
此幅作品大约书写于1954年,是毛泽东书法的代表作品,书家认为是毛泽东诗词墨迹中最晚的作品,也是最成熟,最高的作品,也是我们所见墨迹中最后的丰碑。诗墨写在两页红界信笺上,共15行。毛泽东笔势飞动,迅疾便捷,但字字独立,整篇冲和淡雅,疏朗流畅,字字珠玉,起下承上,左顾右盼,尽得自然之美;脱尽剑拔弩张之势,却筋骨健,艳美洒脱,结字小疏,字间多不连,但气脉通畅,墨润有余,瘠肥合宜,无奇大奇小之字,无奇轻奇重之笔,无倚斜取势之墨,如百侣少年,风华正茂,风度翩翩,慢步缓行于湘江之岸,却胸怀大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字字润美,飞逸奇雄,骖鸾跨鹤,飘飘欲飞。此幅作品园笔兼用方笔,藏锋为主,兼施露锋,结体用笔潇洒古淡,极尽江左风流,囊括北碑筋骨,精能疏淡,典雅悠然,处处含蓄,耐人寻味。布局疏密有致,有行无列,行间紧密,几与字间空白相当,结体用笔内柔外刚,“标拔志气,辅藻情灵”。全幅一百多字,笔试和墨色随着书情而变化,时而高昂,时而舒缓,使整幅书作气韵贯通又结构完美。
景物描绘角度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七句从内容上看,写大山,树林,湘江,船只,鹰鱼等,既有自然物,也有动植物,品类齐全,充满生机。从写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视角角度上,有远近高低,从逻辑上,从点到面,由实到虚,从自然到人类。
艺术角度
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文心雕龙》)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四溟诗话》)这首词较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思想层面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
相关文体常识
1、词: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曲子、曲子词、乐府,或长短句。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依据字数来划分。小令 58字,中调 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2、词牌则是一首词的词调。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的声韵。
3、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 上阕:立、看、怅、问(写景) 下阕:忆、记 (叙事)
品读上阕
思考1:如何理解起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为何要倒装?
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独立”置前,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主人公的形象。
思考2:“独立”写出了什么样的形象?
“独”字让我们似乎看到了特立独行的诗人在深秋的季节里,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向北奔流不息的江水,忧思万千!
思考3: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意象:山 林 江 舸 鹰 鱼 如何描写这些景物【角度、手法】
看 远眺 山上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近观 江中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色彩绚丽、生机勃勃】
仰视 天空 鹰击长空,
俯视 水底 鱼翔浅底,
思考4: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
TIPS:分析写景的语言,也就是分析精妙的词的用法。对于景物描写中的静景我们往往要注意形容词和副词;对于动景我们往往要注意动词。
“万”字写出了山之多
“遍”字写出了红之广
“染”化静为动,写出了变红的动态过程 “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 “透”字写出了水之清
“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击”,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有气势 “翔”,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像鸟一样盘旋的状态,轻快自在。 “竞”字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思考5:“秋天”在诗词中常常充满了肃杀、感伤的情调,本诗为什么没有? 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他不是一介普通书生,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的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
品读下阕
倒装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曾携百侣来游 理解:这一句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叙事。上阕是“独立”,而这里是“百侣”,由“独”到“百”不仅引发了对往昔战斗生活的回忆,对战友的回忆,而且表明了虽“独立”但不“孤单”,因为作者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思考:这几句话塑造了一群怎样的青年人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塑造了一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风华正茂、奋发有为、胸怀天下、无私无畏、敢于斗争的青年人形象。
2、抒发了作者不受羁绊、风流大度、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
如何理解“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里既是实写,也是虚指,实写作者和同学搏击风浪,虚指革命的决心和斗志。表现了当年他们激流勇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乐观向上的豪情壮志,也是对一切有志献身革命的志士仁人的号召动员。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全词总结
内容 上阕:记今游、独游,写景为主,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 下阕则忆昔游、群游,叙事为主,抒发凌云壮志、革命豪情。
艺术手法
上阙——景中寓情
下阙——叙事抒情,情中显志
《沁园春·长沙》知识全解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12月。当时的毛泽东时年33岁。一月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毛泽东在广州参与KMT“二大” 的筹备工作,十月被推选为KMT代理宣传部长。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 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向的力量,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寒秋】
即深秋,秋深已有寒意。
【湘江】
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南的海洋山,长817公里,流经长沙,向北流入洞庭湖。
【橘子洲】
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面湘江中。
【万山】
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万,表示很多。
【红遍】
指岳麓山区枫林茂密,秋来经霜,山山变红。
【层林尽染】
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
【漫江】
满江。
【碧透】
江水碧绿,清澈见底。透,极,与“遍”互文,都是副词。
【百舸】
许多船。舸,大船。
【争淹】
争着行驶。
【击】
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长空】
广阔的天空。
【翔】
本指鸟盘旋地飞,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浅底】
水清澈见底,显得浅,不是真的浅。
【万类】
万物。
【霜天】
秋天。
【竞】
争着。
【怅】
原意是失意,这时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
【廖廊】
指宇宙的广阔。
【苍茫】
旷远迷茫。
【主】
主宰。
【沉浮】
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这里指盛衰。
【携】
来:携,同。来,助词。
【百侣】
很多的伴侣。这里指战友。
【峥嵘】
原是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
【稠】
多。
【恰】
正当,正值。
【风华正茂】
风采才华正盛。
【意气】
1、意志和气概;意气风发,文中即此意。
2、志趣和性格:意气相投。
3、由于主观或偏激而产生的情绪:意气用事。
【挥斥】
奔放。
【遒】
强劲有力。
【指点】
这里是评论的意思。
【江山】
一般代称国家,这里指国家大事。
【激扬】
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粪土】
用作动词,视……如粪土。
【万户侯】
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万户,指诸侯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税,为他们服劳役。这里指大军阀,大官僚。
【中流】
江心水深急流的地方。
【击水】
游泳。
【遏】
阻止。
【飞舟】
飞快前进的船只。
★ 沁园春长沙情感
★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 沁园春长沙教案
★ 沁园春 长沙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