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期历史的复习知识重点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头孢氨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学期历史的复习知识重点(共含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头孢氨苄”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一学期历史的复习知识重点

篇1:高三历史复习重点考点知识

高三历史复习重点考点知识大全

1、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

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阶段特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期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阶段特征: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流,出现融合的局面。江南得到开发,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4、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阶段特征: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多有建树。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文化辉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5、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走向成熟阶段特征: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6、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转型

阶段特征: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经济因因素产生。明清文化异彩纷呈。但与世界相比,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逐渐落伍了。

1、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阶段特征: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2、甲午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阶段特征: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3、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阶段特征: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1、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曲折的道路,成功的探索阶段特征:从三大改造到改革开放前(1956~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

2、改革开放新时期:与时俱进,在创新中崛起

阶段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至今是中国全面改期开放时期,是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

1、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

2、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

1、资本主义兴起阶段的西方文明: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阶段特征: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

2、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文明:文明多样性,世界更加丰富多彩阶段特征:从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20世纪上半期经济模式的探索: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模式的调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阶段特征:20世纪上半期(1917~1945年)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这一时期典型的特点。

1、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美苏争霸、多极化和全球化交相辉映

阶段特征:二战后至今(1945年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革。

1、原因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

(2)中国古代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3)中国古代手工业未出现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的原因

(4)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5)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6)近代农民阶级领导的救亡图存运动失败的原因

(7)辛亥革命兴起和失败的原因

(8)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由对抗转为缓和的原因

(9)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10)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11)二战以来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4)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认识中国社会的巨变

(6)多角度地认识三民主义

(7)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8)如何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9)如何认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侵权与制衡”原则

(10)如何认识斯大林模式

(11)全面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篇2: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全

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政治民主政治

1、基础:梭伦改革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2、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3、积极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1光荣革命:1688年

○2《权利法案》:1689年。特点: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会逐渐处于“同而不治”的地位

○3责任内阁制: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决策者和。

2、作用:国内影响:提供保障、稳定社会、走入民主、树立模式;

国外影响: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响。

3、特点:英国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君主是象征性的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

1、○1“1787年宪法”的制定: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原则:“分权”与“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达到平衡;总统和国

篇3: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与国王斗争

(2)过程: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

2.确立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概况

18世纪初,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2.组成: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3.职能

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4.特点

内阁成员(各部大臣)集体负责,与首相(内阁首脑)共进退;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掌握国家大权(行政权立法权);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5.意义: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权,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三、议会改革

1.概念:使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2.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3.过程:英国1832年议会进行选举改革

4.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篇4: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新中国建立后确立起了三大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9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1954年9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年《共同纲领》首先提出,1954年宪法中正式确认)

2.1954年人大召开前,政协代行人大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1954年人大召开后,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职能,1956年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标志政协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4.1947年,建立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65年,建立了最后一个民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5.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6.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7.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1982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8.,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9.第一次提出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

10.“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是在香港。“一国两制”实施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11.香港、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12.“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13.国共两党关系经过了:合作—破裂—再合作—再破裂—再合作

篇5: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

背景:内忧外患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

前期:自强为旗号。后期:求富为旗号

前期创办的工厂:曾国藩——安庆内军机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

后期创办的工厂:李鸿章——轮船招商局(上海),李鸿章——开平煤矿(天津),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张之洞——湖北织布局

创办新式学校和选派留学生是有远见的措施。

失败的标志: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百般阻挠和破坏。

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导致洋务派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概括

初二总复习物理知识重点

初三历史_中考历史重点知识归纳

《岳阳楼记》复习重点

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中考数学复习重点:掌握核心知识 重视数学应用

化学高考知识重点

高一化学预习重点知识

高一学期历史的复习知识重点(共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高一学期历史的复习知识重点,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