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隐喻认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共含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白起摆起”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隐喻认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是认知和语言的.纽带,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的这些研究成果对外语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启示作用,如隐喻与外语思维能力、隐喻与文化教学、隐喻与词汇教学等.因此,隐喻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作 者:杨晓燕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系,河南,焦作,454003 刊 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OZUO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4(1) 分类号:H319 关键词:隐喻认知 词汇教学 文化教学 隐喻能力【论文关键词】概念隐喻 外语教学 认知语言学
【论文摘 要】本文通过对概念隐喻理论的简要介绍,说明了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外语教学中的意义和指导作用;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中的词汇、语法及篇章和文化理解都有着一定的启示。
一、概念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认为,通过一个概念域来理解另一个概念域的方式就是概念隐喻。概念隐喻的形成,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结构投射,即利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关性,将指示该事物的词语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映射,借“它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该类事物”(Lakoff&Johnson,1980),通常以A is B的形式表现。这里的所说的“该类事物”即A指目标域,一般是比较抽象、陌生的事物;而“它类事物”即B指源域,通常是人们比较熟悉、具体的、有形的事物。概念隐喻具有常规性、任意性、系统性和不对称性。前两种特性为隐喻的一般特性,系统性和不对称性为概念隐喻独有的特点。
二、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1.词汇的理解与记忆。概念隐喻理论与外语教学最容易结合也是应用最广的方面是词汇教学。Lakoff认为,我们日常生活在中70%的语言都源于概念隐喻,词汇在外语教学中历来都是难点和重点,由于受到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传统词汇教学认为词语与意义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所以只注重词汇的机械记忆,忽略了词汇间的认知联系。往往出现学生将一个多义词的每个意项分别的、单独的加以记忆的现象,缺乏系统性有效的记忆与理解。隐喻因具有易理解、化难为易、易记忆、易回忆性、生动有趣和具体形象等特点,可以被用来指导学生学习词汇,改进词汇教学。以单词cool为例,其最初意义为凉的、凉爽的,后来引申出其他相关联的含义:冷色的←凉的、凉爽的→冷静的→冷淡的→孤傲冷漠的教师可以借助图示来解释cool的本义与比喻义之间的联系,说明不同词义的扩展和转化是隐喻思维的结果。在词汇教学中应用概念隐喻理论可以帮助学习者形成推理规则,减轻学习负担,省去了死记硬背和重复记忆的麻烦,有助于形成长期记忆。
2.语法的习得。传统教学,语法一直被视为中性的或是一套逻辑的形式框(Hopper,)。大多数人将语法定义为语法书和教科书规定语言的使用规则,从而把学习语法也当作是死被教条和规律的过程。语言作为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的成果,是思维的巨大成就,这一点往往被人们忽视。一种语言的语法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并且与民族特性联接紧密。举个简单的例子,英语中的词一般在作为句首或专有名词时首字母才大写,但第一人称单数“I”无论在句子的什么位置都以大写形式出现。如果在这里教师可以把英语语言文化中的崇尚个人主义和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文化加以说明,相信学生对此一定可以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中,阅读是对词汇和篇章的语义层面和意义层面的理解,是对文本意义的检索和推断,教师的重点放在了对词汇、习语和句子的理解。然而,交互式学习理论将阅读视为一种认知的、发展的和社会建构的任务,远远超越仅对书本词汇的理解。阅读理解应该是一种读者从话语信息中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阅读专家Katherine Maria对阅读作了以下定义,通过以下三个因素的互动而从书本建构意义的完整过程:(1)读者由语篇激发的知识,如词语辨认能力、世界知识和语言规则;(2)读者对作者用来建构语篇的语言之阐释;(3)语篇阅读的情景。对词汇的隐喻认知方式在大脑中构成了一套信息概念系统,以图式的投射形式反映出来,因此在阅读理解当中要注意词语隐喻形成的系统,帮助更好的形成对篇章结构、内涵的理解。学习者可以通过目标域与源域的不断互动,同过两者之间的相似形形成联想,构建起对篇章文本的生动有效的理解。
4.文化理解。认知隐喻理论认为,语言是表达人类思维的方式。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相似性使得隐喻在不同民族中都找得到共性,有助于我们对不同的文化模式下人类的一般思维有进一步的认识。然而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又使得隐喻在不同民族中被赋予不同的含义,相同的意思在不同文化中往往以不同的隐喻来表达,如:汉语中“爱屋及乌”的意思到了英语中变成了“love me,love my dog”。处于两种文化和思维模式的人可能会发现难以将对方隐喻中的目标域与源域联系起来,因为隐喻思维能力与文化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对隐喻的理解要取决于对该种文化的熟悉和理解,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一种文化模式下很常见的隐喻,在非本族语看来却相当难以理解。学习文化的过程与学习该文化的隐喻思维能力不可分割。
参 考 文 献
[1]Dirven,R.&V.Marjolijn.Cognitive Exploration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8
[2]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程琪龙.语言认知和隐喻[J].外国语.(1):46~52
[4]龚玉苗.隐喻意识与外语词汇教学[J].外语界.(1):40~45
认知隐喻理论再研究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认知现象.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是理解抽象概念最重要的.手段.George Lakoff等学者对诗歌、政治、哲学和数学领域的分析为此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作 者:刘云红 LIU Yunhong 作者单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河南洛阳,471003 刊 名:外语与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年,卷(期): “”(8) 分类号:H0 关键词:认知 隐喻理论 应用论认知方式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认知方式作为教育与心理学界中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生动而有代表性地反映了个体学法的.总倾向,不同的学习个体有不同的认知方式.于是,认真探讨认知风格不仅有利于学习者更加深入地把握认知方式的本质,更进一步了解认知方式和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且最终决定其采取何种学习方法或学习策略;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学习者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并最大限度地实现外语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作 者:樊华 许之所 FAN Hua XU Zhi-suo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刊 名:长沙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年,卷(期): 22(1) 分类号:H319 G642.1 关键词:认知方式 外语教学 场独立型 审慎型 求同思维型语域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语域概念起源于应用语言学的“语言变体”概念.语域理论是指我们使用的'语言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到语境的制约.外语教学中应该重视语域问题,注重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外语的能力,即训练学生不仅使用正确的外语,而且还要使用恰当的外语.
作 者:王丹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外语系,辽宁,鞍山,114005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43) 分类号:H3 关键词:语域理论 特征 功能 外语教学知识构建理论对信息时代外语教学发展趋势的启示
利用外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是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跨文化交际中的`多模态识读能力和交际能力是学习者进行可持续性知识发展创新的基础.同时,可持续创新知识构建应成为开放共享、民主化信息时代外语教学发展的方向.
作 者:陈映苹 季明雨 CHEN Ying-ping JI Ming-yu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900 刊 名: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DONG EDUC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 28(2) 分类号:H319 关键词:知识构建 外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认知风格理论对外语教与学的启示
认知风格是学习者习惯性的认知特点,它相对固定.不同学习者往往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在二语习得理论中,认知风格被视为学习者个体内在因素之一.研究认知风格对于教与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 者:唐渠 张娜 TANG Qu ZHANG Na 作者单位:桂林工学院,外语系,广西,桂林,541004 刊 名: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LIN COLLEGE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 13(3)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认知风格 二语习得.外语学习.外语教学隐喻认知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The thesis analyzes cognitive mechanism of metaphor at first and finds that metaphor has strong cognitive power and that metaphor cognition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language development. Then the author thinks that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also a kind of cognitive activity after discussing acquisition mechanism of English learners. Based on these discussions, the author talks about how to apply metaphor cognition theory to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especially vocabulary and culture teaching.
作 者:左景丽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36;陕西理工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陕西,汉中,723000 刊 名: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22(2) 分类号:H319 关键词:metaphor cognition mapping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网络文化特征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网络不仅是一种技术与社会现实,更是一种文化现实.网络本身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其文化极大影响和改变着网络用户的行为准则、思维模式和求知途径.通过对网络文化及其基本特征的介绍,本文旨在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概念,进而应用于外语教学实践.
作 者:付一岑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8 “”(2) 分类号:H3 关键词:网络文化 建构主义 外语教学中介语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一、中介语理论及其意义 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于1969年提出中介语的概念.1972年在其著名论文<中介语>中提出的`中介语假说--“试图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的假说”.中介语这一概念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学习者语言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静态语言状况;第二层意思是指学习者从零起点开始不断向目的语靠近的渐变过程,也就是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轨迹,这个过程是动态的.
作 者:张莎莎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外语系 刊 名: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8) 分类号:H3 关键词:从合成空间理论看情感隐喻的认知
情感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隐喻的方式得以实现的,其实质是一种动态的、模糊的认知活动.弗科尼尔的`合成空间理论作为当代认知语言学的新成果能够很好的解释这一动态的认知活动.以合成空间为理论框架,从认知角度对情感隐喻进行概念整合研究,能够很好地描述情感臆喻的意义构建过程.
作 者:赵芬 梅丽兰 Zhao Fen Mei Li Lan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 分类号:H0 关键词:合成空间 隐喻 情感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外语教学启示
二语习得理论体系的三大派系--先天论、环境论和相互作用论--分别以不同的`视角揭示了第二语言习得的本质和过程.尽管结论不一样,甚至大相径庭,但都极大地促进了二语习得的研究和发展,其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外语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作 者:梁景会 王涛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外语教研部,山东,日照,276800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8 “”(14) 分类号:H3 关键词:二语习得 外语教学★ 认知评价理论
★ 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