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也谈日记成文写作训练(共含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和好了吗”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夏天的一个早晨,我和哥哥、妈妈一起到公园的草地上玩“老鹰捉小鸡”。
天气渐渐变热,我和妈妈还有哥哥都玩累了,一个个满头大汗。我和哥哥抢着说:“妈妈,天太热了,我看见有卖帽子的,您去买一个吧,别把您晒黑了。还有卖冰激凌的,我们三个人一人吃一个可以吗?”妈妈说:“当然可以。”说完,就转身走了。
不一会儿,妈妈回来了。头上果然戴着一顶漂亮的帽子,手里还拿着三个冰激凌,我抢过来一个,一下子撕开,随手就把冰激凌的包装纸扔到了草坪上。妈妈严厉地说:“你不能把包装纸扔在草地上,应该把包装纸扔到垃圾箱里。”听到这里,我赶紧把哥哥和妈妈的包装纸也要过来,一起扔到了垃圾箱里面。妈妈笑了,说我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这一天,我们一起玩儿得非常开心。
本文作者:何知术(微信公众号:沙老师作文课堂)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
当前,各类学校都在倡导素质教育,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分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重在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其综合反映便是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
作 者:祝爱民 作者单位:四川省蓬安县实验中学,637800 刊 名: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也谈写作900字作文
坐在键盘前敲打着往昔的回忆,文字织成的叮咛,一点一点地渗透全身,细碎地从生命中迸出。
我并不是对写作有着由衷的偏爱,写作似乎是个很玄的文字游戏,看不见,摸不着,需要用心去感受,抒写灵魂。有时,我爱写写,不,应该是玩玩文字,几个字连成一句话,几句话连成一段,一段段地写下来后,一篇文章就这样完成了,尽管作品不佳,但此时也颇有一番成就感。写随笔也许就是随便写两笔,把自己的感受倾吐于文章之中,字斟句酌一番,字里行间都渗透了某种情感,凝练清新的文字,可谓是字字珠玑啊。从小学到初中,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为何写作?总是很懵懂。都说写作不能带任何功利性,我以为非也,巴西作家索萨对于为何写作的问题以少有的老实态度回答:写作是我的职业,我不写作便收不到版税,而我便无饭可吃。中国作家巴金回答:我以文学改造我的生命、环境以及精神世界而写。不带功利性写作的思想在如今看来是僵硬化、古板化的`。每位作家对于写作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私欲,正因为这些私欲,他们才会把这种文字游戏玩得很好。尤记得第一次与它邂逅的经历,那是念小学一年级时,第一次,第一次老师要求我们对春天的景物描写一番。仅仅是一段话,就让我在家苦思冥想,花费了很长时间才完成,交上罢,却被老师批了个不及格。也就是自那一天起,要强的我心中便播洒了一颗文学的种子,之后作文的一次次获奖让我尝到了甜头,也时刻为自己小小的成就而颇有些沾沾。一次次的失败与一次次的成功,让我悟得一个道理:最初写作时,不能希冀着写得很好,更不能奢望与名家之笔沾上边,只要忘我地写下去,随心所欲地写着,就会于失败中孕育出成功。多次从报刊中了解到文章是为思想而写,我不敢肯定一篇好文章有思想,但我敢肯定,有思想的文章定是篇佳作。多名作家的文章中也含有这种思想。然,他们的写作特色却是五花八门,林清玄的散文里充斥着散逸和明丽;安妮宝贝的日记里充斥着自信与坚毅;鲁迅的文章中则充斥着高雅与正义。有时写作总觉文思衰竭,只因平时读书甚少,殊不知,刹那间的灵感总比酝酿长久来得眩目。花季的少年对万物总是有着莫名的感伤,因此,写出来的文字似乎也带几分忧伤气息。那些文字游戏如同水晶饰品般晶莹明丽,虽脆弱,但永恒。
于是乎,闲暇之余,总是在满载斑斓的清幽寂静中,翻一卷诗书,书香袅袅,袭人的书香沁人心脾。
至于写作,阅读的同时也就这样爱上了。
对于写作有着很深的感触,便想写下来,遂有以上文字,当然不能称之为感悟评论,权当心得体会罢。
所谓“美文”,一般指用词华丽、大量采用修辞手法的文章。这种文章一般都写得绚丽多姿、神采飞扬,深得中学生喜欢。课标要求学生写感情真挚、朴素自然的文章。由于初中生知识储备较浅,写作能力参差不齐,生活阅历很不丰富、要求他们写感情真挚的文章,看似简单易行,实则很难完成。特别是那些语文基础差的学生,写这类文章也只能是胡编乱造。我曾经用过许多方法,效果均不理想。
在一次名篇佳作推荐活动中,全班60名学生有54人推荐的是朱自清的《春》,郭沫若的《石榴》和郑振铎的《海燕〉中关于海天图景描写的文字等等。相反,对那些文风朴实,用词平淡的名篇佳作很少有人推荐。仔细一分析,前一类文章大都采用巧妙的修辞和华丽的词藻进行描写,后一类文章则刚好相反。于是我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们为什么对“美文”情有独钟,而对朴素自然的文章视而不见?
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现在不是正在倡导课改吗?既然学生喜欢这种“美文”,何不因势利导,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引导呢?尽管报刊杂志上在批评那种只求用华丽词藻来包装内容空洞无物的写作风气,但大多数学生写不出那种真情实感的文章又该怎么办呢?我们总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将学生求新求美的愿望给予抹杀。因此,教学中我向学生大量推荐名家的经典美文,自己也尝试着写给学生看,鼓励学生用准确优美的词和大量的修辞手法去包装自己内容贫乏的作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下面谈谈在教学中的一次尝试。
在一个基础特别差的班级里,学生们刚欣赏完王尔德的童话〈巨人和孩子〉中关于巨人花园景色的描写后,当场进行了一次口头作文训练,仿造文段进行访写。老师说了一句总体描绘的文字:“我们学校的小树林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好地方。”下面要求同学们分别从小树林春天的阳光、空气、鸟儿、树枝、树干以及地上的小草、鲜花等方面描述。下面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进行口头想像描写的句子:“阳光从树叶间探下头来,亲吻着我们的脸,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它爬到我的书上也想读书。”“空气非常清新,一阵轻风吹来,捎来了远处的清香。我沉浸在忘我的境地里。”“鸟儿也来凑热闹,它在我的头顶上欢快地歌唱。看到我在认真的读书,它还树枝上跳上跳下,为我跳起了舞蹈。”“树枝上长满了浓密的树叶,就像为我们撑了一把大伞。”“树杆笔直笔直的,就像一位站岗放哨的战士,渴了就喝一口凝结在树叶上露水。”“地上的小草还在睡觉,被阳光照醒了,睁开双眼一看,被光线刺得泪水直流,还发出五颜六色的光。”“鲜花开得真艳。红的黄的白的都有,它们穿着五彩的衣裙,在微风的吹拂下,争着搖头摆尾,比比谁的容貌最美。”最后由成绩最差的同学作结:“我们都喜欢到小树林来读书。”如果将这段文字写下来,就是一段优美的写景文字。
加强初中学生美文写作指导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首先,培养了学生对真善美追求的兴趣。中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时代,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他们的权利。如新的流行歌曲、服装款式、发型以及某种新的时尚或词藻华丽的篇章等等。我们加强对学生“美文”写作的指导,正是为了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不应该把他们追求华丽词章的行为视为洪水猛兽。一些老师见到学生写内容空泛的“美文”就横加指责。认为这是华而不实的绣花枕头。我们固然反对那种粉饰外表、不重实质的风气,但我们没有权利抹杀学生求新求美的心里需求。应该在“导”字上下功夫。其次是能促使学生加强语言的积累和修辞技巧的学习与运用。基础差的学生写作文除了内容空洞之外,主要原因还在于词语积累太少,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所致。久而久之,他们不但对平淡无奇的文章生厌,生动形象的“美文”也会离他们远去。三是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在考场上获得一个较为理想的分数。评卷中,老师们要在短时间内改完成千上万份试卷,那些神采飞扬的“美文”往往能赢得改卷老师青睐的目光,在恹恹欲睡的气氛中使人为之一振。在评价机制尚不完美的今天,我们不能光靠朴实真诚来赢得别人的赞赏。
作文教学之路坎坷不平,要尽快走出死胡同,只有另辟蹊径,才能踏上作文教学的快车道。“美文”写作既然是学生向往的目标,我们应该给予重视。
松烟中学 龚继方
浅谈日记随笔写作训练
摘 要:日记随笔就是把每天所看到、遇到的物、事等及感受、感悟进行记录,为写作文积累素材,培养写作能力。通过用好课文、课外阅读、生活感悟、专题日记成文训练,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需要一定时间来过渡,要进行一定的作文指导训练。
关键词:日记;随笔;习惯;日记成文
日记随笔就是把每天所看到、遇到的物、事等及感受、感悟进行记录,同时要养成天天写的好习惯。其实也就是为真正的写作文在积累素材,培养写作素养和能力。写日记或随笔是基础,但是从日记随笔到成文其实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进行一定的作文指导训练,这需要一定时间来过渡。
一、从每一篇课文选取一个角度进行日记随笔写作训练
其实每一篇课文就是前人写的优秀的作文,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每一节课发现一个自己所熟悉的角度,可以是文章结构、写作技巧、语言、开头结尾、写景等,让学生自由写,可以在课堂完成,也可以在课后完成。最好由课内向课外的生活进行外延,与学生生活产生共鸣。
二、从课内向课外阅读延伸进行拓展性日记随笔写作训练
课文学习、阅读和写作训练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一双飞翔的翅膀,是让学生更有能力到课外的空间里去练硬翅膀。我们可以先推荐新课标规定名着篇目,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对于课外阅读,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欣赏、某个人物反思等,可以随笔写,字数不限,但是一本书读完之后,最少要知道故事梗概、写作技巧、感悟感想这三方面。
三、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训练
学生通过课内和课外阅读获得一定的写作素养和能力,但要写出好的日记随笔来,还是不容易,还需要磨砺出学生善于发现身边日常生活的'慧眼。(1)注意引导学生从平时学校、家庭、自然、社会生活中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对一些日常普通的小事从另一个视野去感悟,去发现美,透过现象来看本质。学生把生活中的“美”以日记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就是一种积累和磨炼。(2)可以进行三分钟演讲、五分钟小随笔写作、办手抄报、办校社报、参加征文比赛等语文综合性学习等。
四、以日记随笔为基础进行成文的专题写作训练
对于日记随笔成文的写作指导训练,笔者是这样想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们教师通过日常学生的日记随笔式训练对学生进行日记成文的渗透,其目的就是为写好一篇完整的作文打好基础,培养其写作素养和能力。学生积累训练到一个学期后,在这一个学期中可以对部分写得好的学生进行日记成文的训练。下一个学期进行日记成文方面的专项训练,对于学生写的日记或者随笔,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成文,周一开始写这个日记或者随笔,从周二到周五都是周一的日记或者随笔扩延,乃至成文的过程。对于每个学生要因地制宜,不能千篇 一律,个别学生可以一个月来完成这个日记或者随笔的成文工作。这样,就对学生写作有了定向的引导和具体的指导训练,一学期的日记随笔成文写作指导训练,大部分学生都能把日常的日记进行扩延细节来成文。学生有了飞翔的翅膀,再通过日记成文专项写作飞行技巧指导训练,他们一定会翱翔蓝天的。
也谈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途径
我曾就中学生作文心态的问题,对一所普通中学的55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
人数 百分比 理由说明
喜欢 6 10% (1)能表达感情,抒发感受,反映
作文 生活,锻炼思想。(2)受到鼓励。
又喜 15 26.6% (1)想表达思想,但无从下手。
又怕 (2)喜欢写作,但写不好。
害怕 24 43.6% (1)下笔无物。(2)不知如何写。
作文 (3)总也写不好。(4)太浪费时
间。
无所 10 18% (1)没兴趣(2)考试分值大,不得
谓 不练习(3)写了好不到哪,不写也差
不到哪。
据了解,这个调查表所反映的情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面对实际,我们不得不深思: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 症结何在?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途径何在?
一
写作能力,归根结蒂,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须具备两个条 件:即丰富的思想感情(包括思想认识、生活素材)和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包括用词造句,谋篇布局)。前 者是内容,是核心;后者是形式,是载体。内容统审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要提高写作能力须从这两个方面 努力。古人说,“情者,文之经;辞者,文之纬,经定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把思想性和艺术性并列为 文章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同时又突出了思想感情的作用。因而,研究中学生写练的客观规律,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重要的途径。
那么,写作教学中如何具体体现这个规律呢?
1.加强德育渗透,提高认识水平,解决“抓不准”、“写不深”的问题。
中国传统的文论是“文以载道”,历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德育教学大纲》也 明确提出语文要文道合一,树立教书育人的总体意识。所以,无论继承传统还是依纲教学,我们都须把培养学 生认识能力、提高德育修养放在作文教学的首位,使写作对青少年的思想和生活起导向作用。
事实上,提高学生德育修养也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关键。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学生作文要“思想健康,中心 突出”;古人强调“文章以意为主,意在笔先”,又说“气大则声宏”。这“意”和“气”都是指思想修养。 思想水平提高了,文章的立意、境界自然就高了。近年高考、中考命题对考生思想修养、认识水平进行考查的 意旨也是十分明确的。
当代中学生思想比较复杂,一方面改革大潮带来的万千气象令他们惊诧不已,另一方面社会上的阴暗面又 使他们幼稚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这些在作文中都时时有所表现。教师应结合具体作文,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 ,使学生提高认识,从而达到准确审题的目的,这要比空谈审题技巧有效得多。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革命理论、正确观点和思想情操的教育,使学生受教于课堂,得 益于作文。
2.扩大生活积累,培养观察能力,解决“没写的”的.问题。
“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调查表却告诉我们:感到言之无物却正是中学生作文的普遍心态。仔细分析, 中学生“无物可写”又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由于接触社会少,直接经验缺乏,对有些作文题实在是无话 可说,是为“真缺米”。对这种情况,要想方设法帮学生“找米下锅”,引导其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扩大眼 界。第二种情况叫做“假性无米”。有一些学生,对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每每作文瞪着 眼睛干着急;另有一些学生则把作文看得过于神秘,觉得身边小事与写作无缘,宁可绞尽脑汁编胡话。这两种 学生的共性是眼高手低,不懂得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应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观察的习惯, 使他们相信: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3.讲读和写作结合,教给写作技巧。
现行教材是综合型的,语文知识、阅读和写作三位一体,在具体体例上,又以文体相同或类似的范文组成 单元为基本结构,以单元知识来体现单元重点,以单元知识中的写作训练来体现写作体系。这种体制的优点是 便于讲读和写作相结合,使课文成为写作的范文,体现语文课堂教学对写作的导向作用,使课文和写作两大语 文肢体合为一个整体。
在具体操作时,教师除细心体会教材单元意图外,应以课文为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帮助他们从优秀 范文的立意、构思、层次结构、语言表达方面,切实掌握有用的知识,使学生得到可以运用的技能,进而真正 做到讲练结合、读写结合,使教材的设计落到实处。如教师可以在讲读的同时,让学生依照课文进行仿写、续 写、扩写、缩写等多种训练,以提高技能。这样教学,通过作文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课文的学习又为写作提 供了借鉴,可谓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4.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加强综合训练。
“多读多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写日记,无疑是适合中学生学习特点的训练方法。就内容而言 ,日记内容广泛、丰富,可书写中学生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同时也是巩固观察成果,积累生活的一种好方法 。就形式来看,小小日记,既可以是具体而微的大作文,也可以是片断训练,表达方式灵活多样。经常记日记 ,可以促进中学生观察、思考、认识生活。日记是大作文的灵活机动的变形,是联系阅读和写作的好方法。
二
写作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正确的指导仅为作文的成功提供了条件,能否写好文章关键在学生一方。所以, 教师在研究作文教学自身规律的同时,还须研究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优秀的文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是智力因素得以开掘和发挥的 前提和保障。因此教师应始终把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放在写作指导的第一位。在具体操 作时,我认为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捕捉学生心理,别出心裁巧命题。
命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命题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写作情绪的高低。陈旧的命题,远离生活的材料,往往因 直接违背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而难以唤起他们的创作欲望,故而教师应在命题上巧用心思,在写作之初就把学生 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过来,使之以愉悦、好奇的情感进入写作境界。为此,教师命题应把握三个原则:(1) 新鲜,满足学生好奇心。(2)使学生贴近生活,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而产生创作的热情。(3)题目要 求宜宽。
2.注意动机意志培养,激发写作内驱力。
动机,就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主观动因。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一般是由学习的动机决定的。一个学习动机纯正的学生,其理智的动机会激励他不断地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学习中出现的一个个困难。写作也不例 外。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写作意识,这种意识就会在其心底变为练笔的激情和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会驱策他调 动意志的力量通过各种手段去克服困难。
3.养成快速作文的习惯,提高效率激兴趣。
定时作文,限定时间,势必增大单位时间内的训练量,提高作文的效率。在经过经常的训练,学生将定时 作文作为一种不由自主的需要,即习惯时,“少慢差”的现象就去除了。教师应通过训练使每个学生养成“快 速定时作文”习惯。
综上所述,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一方面要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认识教育和写作技 巧的传授,另一方面要通过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写作,双管齐下,两条腿走路,融科学 性、趣味性于一体,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途径。再辅之以多读多练等具体方法,学生写作水平提高是完全 可能的
也谈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途径
我曾就中学生作文心态的问题,对一所普通中学的55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
人数 百分比 理由说明
喜欢 6 10% (1)能表达感情,抒发感受,反映
作文 生活,锻炼思想。(2)受到鼓励。
又喜 15 26.6% (1)想表达思想,但无从下手。
又怕 (2)喜欢写作,但写不好。
害怕 24 43.6% (1)下笔无物。(2)不知如何写。
作文 (3)总也写不好。(4)太浪费时
间。
无所 10 18% (1)没兴趣(2)考试分值大,不得
谓 不练习(3)写了好不到哪,不写也差
不到哪。
据了解,这个调查表所反映的情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面对实际,我们不得不深思: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 症结何在?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途径何在?
一
写作能力,归根结蒂,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须具备两个条 件:即丰富的思想感情(包括思想认识、生活素材)和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包括用词造句,谋篇布局)。前 者是内容,是核心;后者是形式,是载体。内容统审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要提高写作能力须从这两个方面 努力。古人说,“情者,文之经;辞者,文之纬,经定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把思想性和艺术性并列为 文章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同时又突出了思想感情的作用。因而,研究中学生写练的客观规律,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重要的途径。
那么,写作教学中如何具体体现这个规律呢?
1.加强德育渗透,提高认识水平,解决“抓不准”、“写不深”的问题。
中国传统的文论是“文以载道”,历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德育教学大纲》也 明确提出语文要文道合一,树立教书育人的总体意识。所以,无论继承传统还是依纲教学,我们都须把培养学 生认识能力、提高德育修养放在
[1] [2] [3] [4]
★ 也谈自信心!
★ 也谈复合命题
★ 也谈幽默作文
★ 也谈犯错误作文
★ 也谈估算教学
★ 谈备考日记
★ 训练日记范文
★ 训练日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