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及其附近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的初步探讨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喜乐酱酱酱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抚仙湖及其附近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的初步探讨(共含5篇),欢迎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喜乐酱酱酱”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抚仙湖及其附近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的初步探讨

篇1:抚仙湖及其附近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的初步探讨

抚仙湖及其附近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的初步探讨

位处小江断裂带西支的抚仙湖周边地区是云南省潜在的.强震危险区之一.该地区不仅历史上发生过5级(Ⅵ度)以上破坏性地震,而且曾多次受到相邻地区≥6级地震的波及.从地震地质构造分析和近年地震活动特征来看,抚仙湖及周边地区仍是未来7~7.5级地震的潜在震源区.因此,按照<防震减灾法>、<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和<玉溪市防震减灾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建议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对在该区域老鹰地一带筹建的抚仙湖太阳观测基地和天文观测设施所在地,按照国家<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进行了地震安全性评价.

作 者:田钧 楼柯 TIAN Jun LUO Ke  作者单位:田钧,TIAN Jun(云南省玉溪市防震减灾局,云南,玉溪,653100)

楼柯,LUO Ke(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云南,昆明,650011)

刊 名:天文研究与技术-国家天文台台刊  PKU英文刊名:ASTRONOMICAL RESEARCH & TECHONOLGY-PUBLICATIONS OF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 OF CHINA 年,卷(期): 5(2) 分类号:P183.5 关键词:抚仙湖太阳观测基地   地震   地质  

篇2:大渡河流域地震活动特征

大渡河流域地震活动特征

本文通过对大渡河流域强震和弱震活动特征的`研究发现,大渡河流域的强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对梯级水电站的影响显著.大渡河流域内的强震大部分以丛集的方式发生,其地震丛集的强度、频度和时间间隔都比较高,而且强震丛集密集发生的地方与大渡河梯级水电站的距离较近,因此,在大渡河流域梯级水电站地震安全综合防御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强震丛集的发生特征.

作 者:任雪梅 高孟潭 杨勇 朱刚 雷建成 Ren Xuemei Gao Mengtan Yang Yong Zhu Gang Lei Jiancheng  作者单位:任雪梅,Ren Xuemei(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宁夏地震局,银川,750001)

高孟潭,杨勇,朱刚,Gao Mengtan,Yang Yong,Zhu Gang(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雷建成,Lei Jiancheng(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

刊 名:震灾防御技术  ISTIC英文刊名:TECHNOLOGY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年,卷(期):2008 3(2) 分类号:P3 X4 关键词:流域   地震活动性   梯级大坝系统   强震丛集事件  

篇3:断块构造、活动断块构造与地震活动

断块构造、活动断块构造与地震活动

张文佑院士是我国最杰出的构造地质学家和大地构造学家,他提出和倡导的地质构造力学分析和历史分析相结合及断块构造理论符合当代构造地质和构造运动研究的新方向.断块构造是地球构造运动最基本的型式,板块构造是全球范围内的岩石圈构造,是最高一级的岩石圈断块构造.活动断块是现今构造运动最基本的型式,它既控制主要活动构造带和地震活动带的'分布,也控制不同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的差异.断块边界构造带是在构造变形和运动场中的不连续变形带,应力在此释放,应变在此局部化,位移在此发生,其差异活动最为强烈,因此,断块边界构造带是强震发生带,其活动性质会控制震源断层的特性.大地震孕育和发生在边界活动构造带的某些特殊部位,对其成核的构造和物理过程尚需深入进行研究.要特别注意断块整体性活动对地震活动的控制作用,断块的这种整体性活动与一定时期内地震活动主体地区分布有密切关系,所以,在活动构造研究中,要把断块的整体性活动与活动构造带的个体活动结合起来.

作 者:邓起东 高翔 杨虎  作者单位:邓起东,杨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高翔(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北京,100029;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杭州,310027)

刊 名:地质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Y 年,卷(期): 44(4) 分类号:P313 P541 关键词:纪念   断块构造   活动断块   地震活动  

篇4:西宁市活断层地震构造模型初步研究

西宁市活断层地震构造模型初步研究

在西宁市城市活断层探测的基础上,对城市活断层与地层褶皱变形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湟水河断层和NW向的湟水河北岸断层为背斜顶部张性断层,南川河断层为褶皱不均匀变形形成的.横向撕裂断层,北川河东岸断层为向斜核部或翼部发育的挤压断层.并根据褶皱变形平衡剖面和重力资料反演,推测了褶皱变形滑脱面深度,初步建立了西宁市城市活断层的地震构造模型.依据地震构造模型,对城市活断层的发震能力进行了讨论.

作 者:田勤俭 李智敏 张军龙 任智坤 TIAN Qin-jian LI Zhi-min ZHANG Jun-long REN Zhi-kun  作者单位:田勤俭,TIAN Qin-jian(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

李智敏,LI Zhi-min(青海省地震局,西宁,810001)

张军龙,任智坤,ZHANG Jun-long,REN Zhi-kun(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

刊 名:地震地质  ISTIC PKU英文刊名:SEISMOLOGY AND GEOLOGY 年,卷(期): 29(2) 分类号:P315.2 关键词:城市活断层   弱活动断层   地震构造模型   地震危险性   西宁  

篇5: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地震活动特征及近期地震危险性趋势分析

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地震活动特征及近期地震危险性趋势分析

本文通过对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地质构造分析、地震学参数时空扫描计算、地震背景形势分析等认为: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有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异常背景.预测区域为:胶东及北部海域3-4级地震条带及边缘有发生4.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渤海海域自1969年7.4级地震后,其地震能量释放呈下降趋势,近20年活动水平为4级左右,渤海海域近期发生大于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北黄海海域近几年地震活动水平明显高于渤海海域.北黄海未来一、二年或稍长时间有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应注意山东半岛及北部海域地震活动趋势的发展.

作 者:赵金花 陆汉鹏 吴丹桐 季爱东 李铂 ZHAO Jinhua LU Hanpeng WU Dantong JI Aidong LI Bo  作者单位:山东省地震局,山东,济南,250014 刊 名:东北地震研究 英文刊名:SEISMOLOGICAL RESEARCH OF NORTHEAST CHINA 年,卷(期):2009 25(2) 分类号:P315.63 关键词:山东半岛附近海域   地质构造   地震活动特征   地震危险性预测  

三峡水库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地震捐助活动方案

地理教案-地震和火山

大班地震演练活动总结

地震演练实践活动总结

幼儿园地震安全活动方案

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实施方案

学校开展地震演练活动总结

地震应急演练活动方案精选10篇

小学地震紧急疏散演练活动总结

抚仙湖及其附近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的初步探讨(集锦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抚仙湖及其附近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的初步探讨,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推荐

HOT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