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幔根构造与深部找矿(共含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咸鱼老祖”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幔根构造与深部找矿
长江中下游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正处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带的断裂构造部位.由于岩石圈大尺度不连续和地壳减薄无山根的成矿背景,促使燕山期热事件成为断裂-盆地-岩浆-成矿带的响应.区内Ⅰ型花岗岩是地幔基性岩浆底侵与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包体研究和透明地震反射区资料证明它们具有软流圈上涌与下地壳拆沉作用的印记,也是幔根构造的源地.正因为透岩浆流体作用,形成大量金属矿床,因而这些矿床的成矿时代具有突发性和规律性,同时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和不均匀性;成矿流体具有同一性和矿床类型的多样性;成矿期次具有叠加改造性.从S、Pb、Sr、H、O、C、Si、Cu等同位素组成取得的`信息,也可作为幔根构造壳幔同熔成矿的佐证.按照幔根构造成矿机理分析,预测本区仍有第二成矿空间(-500~-2 000 m),建议以“类埃达克岩(体)”为中心的地区,可作为新一轮找矿的首选区.运用综合方法(遥感、磁、电、重、地震及深穿透地球化学等),以探明深部与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为主攻目标,建立四维成矿模型,确定找矿靶区,尽快进行钻探验证.
作 者:真允庆 束乾安 戴宝章 汪莎 陈国衡 花林宝 丁梅花 郝红蕾 ZHEN Yun-qing SHU Qian-an DAI Bao-zhang WANG Sha CHEN Guo-heng HUA Lin-bao DING Mei-hua HAO Hong-lei 作者单位:真允庆,ZHEN Yun-qing(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210093;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814队,江苏镇江21;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三局,太原,030002)束乾安,汪莎,陈国衡,丁梅花,郝红蕾,SHU Qian-an,WANG Sha,CHEN Guo-heng,DING Mei-hua,HAO Hong-lei(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210093;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814队,江苏镇江212005)
戴宝章,DAI Bao-zhang(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07)
花林宝,HUA Lin-bao(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21009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07;江苏华东有色矿业发展有限公司,南京,210007)
刊 名:地质调查与研究 英文刊名:GEOLOGICAL SURVEY AND RESEARCH 年,卷(期): 32(2) 分类号:P612 关键词:岩石圈大尺度不连续 地壳减薄 底侵、拆沉作用 幔根构造 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 长江中下游老柞山金矿成矿规律及深部找矿探讨
老柞山金矿分布在东、中、西三个矿带上.本文通过对成矿规律的研究,确定矿化自然边界和矿化中心,为生产勘查、深部找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 者:徐海 孙洪杰 Xu Hai Sun Hongjie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七台河,154625 刊 名:黑龙江冶金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YEJIN 年,卷(期):2009 29(2) 分类号:P61 关键词:老柞山金矿床 成矿规律 深部找矿三山岛-仓上成矿带控矿规律与深部外围找矿研究
主要介绍了三山岛-仓上成矿带的成矿地质条件,分析了构造控矿规律、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对该区深部外围进行了成矿预测,并明确了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作 者:郭彬 李威 刘帅 作者单位: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三山岛金矿 刊 名:现代矿业 英文刊名:MODERN MINING 年,卷(期): “”(2) 分类号:P618.51 关键词:金矿成矿带 控矿因素 找矿方向我国矿产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很多开发者和使用者因为眼前的利益而进行的开采和利用手段,都严重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技术和意识,而部分具有相关技术和意识的开发方却苦于没有矿产开发权,国家应针对这一情况对其作出调整,令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以达到高效率、高回报、长期的可持续性循环利用,令中国的矿产资源可以长期地带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1我国现有矿山深部找矿和采矿取得的成果
随着全球能源形势的日益恶化,开展矿山深部找矿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趋势。长期以来,我国对于矿产资源勘察仅仅处于地表、浅地表,已有的固体矿产勘察深度都处于500m以内,但是在美、澳等发达地区,其矿产开发深度已达2.5~4.0km。基于此背景,我国必须重视深部找矿问题,加大相关勘探技术研究力度,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充足的资源。此外,由于深部找矿往往是在已有的矿山开采范围内进行的,因此免去了大量的基建工序,使得矿山开采成本得以有效节约。我国深部找矿技术的广泛实施始于,共安排216个矿山开展深部找矿;根据统计结果,共166个矿山发现了矿产资源,能源类煤炭探明45.89亿吨,黑金属铁矿石、有色金属铜矿、铅锌矿、贵金属金矿、银矿分别探明了6.95亿吨、196.36万吨、485万吨、425t、5695t,加上其余矿种,总资源量的静态产值大于1万亿元[1]。
2深部找矿的方法技术手段
深部找矿属于是一个战略性的任务,因此必须做好长期规划,多方面(政策、资金、制度)确保任务的顺利开展。现阶段,我国矿产勘查具体难题如下:
(1)老矿山深部、隐伏区找矿难度大,常用的地表直观方法难以在这些区域应用,因此必须积极引进先进的、成熟的技术方法在开展深部找矿工作。
(2)相比于地表、浅地表,地球深部地质构造更为复杂,因此找矿难度较大,原本的探测仪器分辨率无法满足实际勘探需求。在深部找矿领域中,物探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综合物探技术如下:
(1)地面高精度磁力测量。在物探技术中,磁法的理论较为完善,找矿效果可观,适用于具有磁测前提的地层、控矿构造、矿床以及相关蚀变岩石,对于各个地区而言,即使是同一性质的.磁性体也会表现出不同磁场特征。目前,此测量方法应用十分广泛,相关测量设备更是不断更新换代,测量精度日益增加,例如:航遥中心所研发的新一代航空氦光泵磁力仪,灵敏度高达0.0025nT,勘测效果上佳。
(2)MT法。MT法是一种电磁类的探测方法。在工业控制系统内,速度测量是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是通过数字脉冲对某根轴转速见测量,并按照机械比、直径将所得结果换算为线速度,其优势在于设备轻便、探测深度大,具有较高的横向分辨率。MT法有效解决了直流电法可定性、无法定量的问题,但是其应用前提为岩石见物性差异大,不可仅仅关注岩石电阻率。在实际应用中,需重视高阻岩石内低阻区、低阻岩石内高阻区。
(3)VLF法。该方法是一种十分便捷的综合物探法,能够实现地面电磁法扫面工作的迅速开展。甚低频电磁法VLF依赖于在全世界分布的11个甚低频电磁波发射台发射的甚低频电磁波信号。这些甚低频电磁信号投射到地下埋藏的导体物质上,并产生电磁感应。用VLF电磁法仪观测这种感应信号并将其记录下来,以寻找地下目标导体。在矿产勘探中,VLF法是低成本、快速的勘探方法,主要用于探测浅埋藏的,陡倾角的矿体和矿化带等。
3深部地质钻探找矿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在我国,找矿工作由于其制度不完善,导致找矿勘察进展慢,范围分散,流动性较大,不容形成有效、具体的数据和资料,而因为技术问题导致了耗时较长,成功率不高的现象。地质找矿工作需要突破性的进展,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员的加入,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有所不足,并且现阶段的地质找矿很大程度上过分依赖于市场配置资源,使其处于较被动的地位,不利用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和进步。矿产所有权即产权方面也在制约和影响着地质找矿。由于国家对其的宏观调控力度不够,从而导致拥有矿业权的企业或开发方,没有按照高效的、合理的方向进行地找找矿工作。首先要想提高地质找矿的效率,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这方面的重视,包括资金的投入和高技术素质人员的培养。在国家和地方政府资金投入的同时,还要注意引进社会投资者的资金,增加资金的流动性和灵活性,避免因为某一原因而造成资金链的断裂,影响地质找矿的开展和后续工作。对地质找矿的技术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对于国外的先进技术要进行及时的学习和研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而制定出更加适合自己的找矿技术,同时提高从事地质找矿工作者的待遇,提高稳定性、避免高技术人员的流失。最后国家要加大宏观调控,让地质找矿可以更有效的开展,而不是一味依赖于市场配置资源,对一些矿产资源的拥有者和企业,也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控制,以免因为个人原因而影响地质找矿。
4我国深部找矿规划分析
近些年,我国深部找矿主要规划地区为贵州、青海、山西、新疆、内蒙古等地。对于贵州从江—黎平地区,其含矿带主要位于东西向构造蚀变带内,该蚀变带属于贵州北部地区,受东西向断裂带控制,出露地表长度、宽度分别为500m,1~4m,向西北倾斜约85°。此构造碎裂蚀变岩内,其蚀变包含黄铜矿化、次生铜矿化、黄铁矿化、硅化以及绿帘石化。蚀变主要是沿构造裂隙进入,表现为网脉、带、透镜状。该矿化主要由碎裂蚀变岩所控制,围岩为燕山期角闪石岩、太古宙混合花岗岩。出露地表蚀变带内,存在一矿化露头,对其进行采样分析后,发现存在金、银、铜矿化。对含矿构造蚀变带进行勘探时,为了能够全面掌握其空间分布情况,决定应用MT法、VLF法。根据MT勘测剖面发现其为低阻带,根据VLF勘测剖面发现其极化椭圆倾角是过零点。经调查分析,蚀变带出露地表位置和电磁法勘测位置相符,表明构造蚀变带存在的真实性。蚀变带贴近地表处几近直立,向下一直延伸至400m处,其中200m左右,蚀变带向南倾斜,倾角大,此处金、银、铜化探呈现异常,基于此可判断此处可能具有多金属矿化现象。
5结语
基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不难发现,其对于矿产资源的依赖较强,因此提高矿产勘察效率,实现资源有效开发至关重要。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矿产勘探行业应积极引入先进技术,有效提高勘探精度与勘探效率,为深部找矿奠定良好基础,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作者:罗本利 单位: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参考文献:
[1]蔡田荣.地质勘查技术原则与找矿技术探析[J].建材与装饰,,8(10):275-277.
[2]李得刚,朱杰君,等.地质勘查及找矿技术要点分析[J].华东科技,,6(11):415-416.
[3]杨建军,李文德.地质勘探设备对于推进地质找矿工作的积极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47(29):16-17.
龙岩山字型构造与石灰岩找矿
本文介绍了龙岩山字型构造及其石灰岩赋存层位,指出了构造区找矿方向.
作 者:陈海岩 Chen Haiyan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福建总队,福建,福州,350001 刊 名: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ISTIC英文刊名:CHINA NON-METALLIC MINERALS INDUSTRY HERALD 年,卷(期): “”(5) 分类号:P619.263 关键词:山字型 构造 灰岩 找矿川西北壤塘成矿带遥感找矿模式及找矿方向
四川省西北地区(川西北)是我国岩金矿床分布的重点地区之一,尤以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为主.该区大中型和超大型金矿(如刷经寺、联合村、嘎拉、金木达等)显示了金矿成矿的良好前景.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已成为重要的找矿方法之一;相比其他的地质勘探方法,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在对区域成矿规律和成矿条件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在NW、EW和近SN向建立区域成矿模型;优化蚀变信息的提取,并建立区域遥感找矿模型,综合遥感、地质和化探进行了综合预测选区.
作 者:刘桂阁 王恩德 陈勇敢 常春郊 丛润祥 张惠玉 LIU Guige WANG Ende CHEN Yonggan CHANG Chunjiao CONG Runxiang ZHANG Huiyu 作者单位:刘桂阁,LIU Guige(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04;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王恩德,WANG Ende(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陈勇敢,常春郊,丛润祥,张惠玉,CHEN Yonggan,CHANG Chunjiao,CONG Runxiang,ZHANG Huiyu(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
刊 名:黄金科学技术 ISTIC英文刊名:GO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 16(4) 分类号:P627 关键词:川西北 壤塘成矿带 微细浸染型 遥感找矿模型